小學語文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話。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師的話和達·芬奇學畫態度轉變之間的聯系,明白刻苦練功的道理。
教學思路:
教學中,可取消獨立識字的環節,把閱讀作為識字的重要途徑,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識字效率,提早發展語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讀課文,識記字音。第二步,逐段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刻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點,綜合訓練,識記字形。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識記生字字音。
1、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課文講了誰學畫雞蛋?為什么要畫雞蛋?結果怎樣?
2、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題和課文內容聯系起來。
(1)自由練讀。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并記住字音。
(2)檢查朗讀和字音掌握情況。
先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識記字音,然后讓學生離開課文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讀全文。思考:《畫雞蛋》講的是誰學畫雞蛋的事?他是個什么人?
讀后回答:《畫雞蛋》講的是達·芬奇學畫雞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畫家。
教師簡介達·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畫家。他一生都研究繪畫,他的畫有的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他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練習繪畫分不開的。有許多苦練繪畫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畫雞蛋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學習第1自然段。
在教師介紹的基礎上讀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著名”要讀重音,以突出達·芬奇是個什么樣的畫家。
三、默讀2、3自然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蛋時態度怎樣?聽了老師的話態度有什么變化?為什么他的態度變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1自然段。
達·芬奇是什么時候的人?哪個國家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講讀2—4自然段。了解達·芬奇學畫雞蛋的表現和結果,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導言:達·芬奇成為著名的畫家,是他刻苦練習繪畫的結果。我們繼續學課文,從他學畫雞蛋的故事中了解他是怎樣按照老師的要求苦練繪畫本領的'。
1、讀第2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時,態度怎樣?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
讀后討論回答:
(1)老師是怎樣讓他畫雞蛋的?(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
(2)達·芬奇的態度怎樣?(不耐煩)
(3)他為什么不耐煩呢?
先引導學生聯系老師讓他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回答。了解因為畫得多了他不耐煩了。
再引導學生聯系達·芬奇的話想。“天天”是說達·芬奇認為畫雞蛋時間長了。“太簡單”是說達·芬奇認為畫雞蛋容易,用不著這么練。所以就不耐煩了。
然后指導學生朗讀,讀時強調“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天天”、“太簡單”等詞語,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4)達·芬奇的態度對嗎?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呢?看圖上老師的表情,體會老師說話時嚴肅的語氣,用嚴肅的語氣讀老師的話,再理解老師說的4句話。
第1句話告訴了達·芬奇什么?(達·芬奇以為畫雞蛋容易,是錯的。“容易”在這里是說畫雞蛋簡單,很好畫的意思)
第2、3句話,老師告訴達·芬奇畫雞蛋很不容易。為什么說不容易呢?(“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是第1個原因。意思是說雞蛋的形狀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看,一千個雞蛋中每個跟每個都有差別。“每個雞蛋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是第2個原因。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雞蛋,自己去發現不同,從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話,老師讓達·芬奇反復畫雞蛋的目的是什么?(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訓練眼力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觀察事物準確,畫得像。“眼力”指觀察能力。“觀察準確”是說看的一點不差)訓練繪畫技巧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畫得熟練。這樣就會畫得快)
再讀老師說的4句話。體會老師是怎樣嚴肅地給達·芬奇講道理的。
2、讀第3段,思考: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懂得了畫雞蛋的重要性,畫雞蛋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1)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是怎樣畫雞蛋的?畫出一個詞語。(用心畫)
(2)從哪兒看出他是用心畫雞蛋的?從“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可以看出達·芬奇耐心反復練習畫雞蛋,非常用心。
(3)指導朗讀,帶點的詞語要重讀,突出達·芬奇是怎樣畫雞蛋的。
3、讀第4段,思考:達·芬奇用心畫雞蛋結果怎樣?
(1)“無論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是什么意思?(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沒有畫得不快不像的)讀一讀,讀出贊美的語氣。
(2)達·芬奇為什么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呢?他反復練習畫雞蛋,掌握了繪畫技巧,畫得熟練了,所以就快;通過訓練眼力,他看得準確了,所以畫得就像)
4、達·芬奇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你向達·芬奇學習什么?要想畫出好畫,寫出好字,學會唱歌,寫好作文,應該怎么辦?(學習達·芬奇苦練繪畫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領就要從小刻苦練習)
三、綜合練習,識記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應該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字形,練習說一說。
2、教師指導分析字形。
(1)哪幾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樣記?
始:把“抬”字的“扌”換成“女”。
練:左邊是“纟”,注意右邊的第3筆不要寫成“東”。
技:與“枝”形近,左邊的部首不同。
準:和“誰”形近,右邊的部首不同。
確:左邊是“石”,右邊是新學的“角”字。
(2)上下結構的字有哪幾個?怎樣記?
角:上邊是?,下邊是“用”。
易:上邊是“日”不是“目”,下邊是“勿”。
(3)半包圍結構的字有“度”,怎樣記住它呢?
度:外面是“廣”,里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艸廿,下邊是“又”。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頭。
4、完成課后第2題。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復習舊知、創設情境: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火燒云》霞光照耀大地時,小孩子的臉變成( )紅公雞變成( )黑母雞變成( )小白豬變成( )老爺爺的白胡子變成( ),大地上的一切都變成了[板書:變]這是一幅多美麗的鄉村夕照圖呀!如果你此刻就站在霞光里,琿會對這神奇的畫面贊嘆不已。天上的火燒云會是什么樣子呢?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抓住顏色特點,體會火燒云絢麗多彩。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到描寫火燒云出現的句子。
[幻: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讀中體會: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練讀體會。
(“一直”說明范圍廣,“燒”點題,天空一片紅艷,給人以動感)
過渡:火燒云不僅是紅色的,還富于變化。自由讀描寫火燒云顏色的段落,從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幻: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生議:1顏色多,還有哪些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的多
2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強調所有顏色都在變化
相機板書:多、快
[幻: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圖案并敘述]
火燒云就像一個愛美麗的姑娘,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的裙裝,又像大畫家手中的調色盤,任由著高興勁兒,調弄著各種色彩,你們知道,畫出這絢麗多彩的`火燒云的畫師是誰嗎?
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給人類創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邊續邊體會,想象火燒云的繽紛色彩。
三、抓住形狀特點,感受火燒云的變化莫測:
過渡:火燒云在不停地變化。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它好像有各種不同的姿態。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那匹馬變模糊了]
自學第四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生:形狀逼真、變化快、找出有關詞句,讀中體會]
生看師標:默讀理解,各種符號的句子寫了什么?
[幻: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能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的尾巴,那匹馬變模糊了]
(哪些句子寫出現,哪些句子寫馬的形狀,哪些句子寫馬的變化)
相同方法自學第五、六自然段,投影參考對照
幻:依次出現了馬、狗、獅引讀。
一會兒,天空出現了( ),什么樣子( )怎樣變化。
忽然又來了( ),什么樣子( )怎樣變化( )
接著又來了( ),什么樣子( ) 怎樣變化( )
天上的火燒云只有這三種形狀嗎?你從哪兒知道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根據你平時的觀察還會像什么?(……)你能照四、五、六段結構想象天空此時的變化嗎?(同桌互議,個人說顏色、形狀合一說)
用一個詞來概括火燒云形狀的多?板:多
過渡:火燒云就是這樣,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剛才還看得那樣真切,一時又恍恍忽忽了,恍恍忽忽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四、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你還知道了什么?(云多快、迅速消失、孩子喜歡)
你們見過類似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
作者把火燒云描寫得這么生動,平時注意什么?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在濃厚的閱讀興趣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獲得啟迪。
教學目標:
1. 認識14個會認字,會寫“滅、面”等7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指導學生學習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培養學生濃厚、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字卡掛圖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 講課文的故事引入新課。
2. 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會的字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準確)。
2. 小組互讀課文,互相正音。
3. 教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標自然段,然后畫出生字詞。
4. 出示生字、生詞,檢查讀音。
(1) 指名讀,正音;
(2) 小組合作互讀;
(3) 齊讀;
(4) 開火車讀。
5. 自由讀課文,可以一邊看圖一邊讀。
6. 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7. 再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
三、 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 自主識記生字,并且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
2. 讓學生提出難記、難寫的生字,教師指導書寫。
(1) 記字。
(2) 擴詞。如用“聲”字組幾個詞。
(3) 擴句。如用“聽”字先組詞,再說句子。
(4) 指導書寫。教師示范,學生跟寫。
四、 復習總結,布置作業。
1. 認讀詞語花籃的詞語。
2. 課后作業: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摘錄在詞語花籃里。
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14個會認字及7個會寫字,并初步了解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
后記:
肖麗英:通過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學生熟讀生字、認清字形,能正確書寫。使學生認識到,只有讀、寫才能記住生字的音、形意。
朱紅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獲得啟迪。學生學習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培養學生濃厚、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胡梅影: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在濃厚的閱讀興趣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獲得啟迪。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1. 卡片出示要認識的生字詞,讓學生認讀。
2. 說說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 細細品讀,感悟內容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或看圖把課文聯系起來讀一讀。
2. 小組合作學習,
把你讀懂的內容告訴小伙伴,并且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3. 學習小組匯報展示,教師相機指導。
(1) 故事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
(2) 王二小是干什么的?
(3) 為什么說王二小是小英雄?
4. 組討論,我們應該向王二小學習什么?
5. 小結:對呀!我們應該學習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在敵人面前臨危不懼,我們應該像王二小一樣熱愛祖國,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三、 講故事,課外延伸
把課外搜集到的有關的愛國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 詞句訓練,提高能力
1、照樣子,說一說:
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先組詞,再寫一句話。
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這節課我們細細品讀了課文,感悟了課文內容,并進行了課外的延伸,把課外搜集到的有關的愛國故事講了給大家聽。
板書:12、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放哨帶路殺害
英雄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知識目標
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態、情緒、性情。
能力目標
以讀促寫,能運用作者以生活瑣事為元素,通過特寫鏡頭和細節描寫來揭示人們內心世界以及生活準則的寫法寫一個生活片段。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用饒有趣味的細節描寫來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態、情緒。
教學難點:
以讀促寫,能運用作者以生活瑣事為元素,通過特寫鏡頭和細節描寫來揭示人們內心世界以及生活準則的寫法寫一個生活片段。
教學準備:
1、布置預習
(1) 讀課文,找出描寫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
上海弄堂有什么樣的生活特色?
(2) 上網查找有關上海弄堂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2、上網查找有關上海弄堂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形式:
異質分組法,把學生分成五人一組,共六組。
教學過程:
一、從預習導入
教師提問
1、你住過或看過上海的弄堂房子嗎?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樣子的?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學生以個體為單位回答問題(點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從學生的生活體驗談起,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什么說:“去過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別處去,會看得懂更多的東西。”?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圈劃,點評,以大組為單位交流。讓學生沉浸文本,整體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語言的基礎。
三、再讀課文,理解品味
小組活動
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劃出描寫上海弄堂生活場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讀一讀。
2、在文中,弄堂里的上海人什么特點?你認為弄堂與人有什么關系?
3、文章為什么用很多筆墨寫了弄堂的起源?
教師小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最后大組交流,明確讓學生進一步走入文本,理解品位,把握“從上海的弄堂,到上海弄堂的生活的環境,到上海人的特點,到上海文化”這條主線。
四、寫法賞析
老師在讀了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似乎在看一部上海人生活的紀錄片,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呢?
(用了頗多生動的特寫鏡頭和饒有興趣的細節描寫來寫弄堂里的生活。)學生以個體為單位朗讀、感受。
寫法的總結為練筆做鋪墊。
五、拓展練筆
陳丹燕將視角落在弄堂里平民百姓的生活上,來解讀了弄堂文化,其實在上海的.弄堂生活里還有許多文化,還有許多視角,比如:弄堂游戲、弄堂小吃……(放照片)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弄堂離我們遠去,如今在高樓大廈中、在新建社區里生活著的依然是上海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同學們,你們眼中看到的又是怎樣的場景,體會到的又是怎樣的海派文化呢?
仿效作家以細節描寫、特寫鏡頭的寫法,寫一段話,描摹一下你們眼中上海人的生活,可以是小區一角,家庭一幕,早晨的集市……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具準備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樂曲《春江花月夜》。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同學們,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就曾問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天,我們面對著這散發著冷冷清輝的明月,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她嗎?(及時肯定鼓勵,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都是民間傳說。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國宇航員就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提出自讀要求
1.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3.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三、組內交流
1.小組長設計形式,檢查組內同學的生字、生詞認讀情況和課文朗讀情況。
2.組內同學交流所畫出的月球之謎。
3.討論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關于月球之謎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組選派代表或組員接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2.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a.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b.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1.對某一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同學結為一組,大家共同猜想謎底。
2.據老師提供的“資料袋”展開討論,組內成員分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供的資料,供參考)
a.課后“資料袋”。
b.月球起源之謎:目前,人類關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c.月球年齡之謎: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標本,可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巖石相比,月球巖石99%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巖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d.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氮-3,并運回地球,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
e .從“阿波羅”8號開始,10號、11號、16號、17號都曾目擊或拍攝過月面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國的“月球軌道環形器”2號就發現,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狀建筑物,隨后,蘇聯的宇宙飛船也發現了這些建筑。
3.舉行月球奧秘發布會。
a.各小組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本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力爭通過朗讀激起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發言人有條理地說清本組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c.聽了其他小組的發言,你們對月球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讀讀寫寫,并發現生字的記憶方法
夜幕降臨 懸掛 曾經 奧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項 估計 年齡
二、創設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內涵
1.出示月色皎潔的圖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各樣的情感,有數不清的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下面,就讓我們在《春江花月夜》這首名曲中,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關于月亮的名句寫在黑板上。(教師板書課后詩句)
2.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反復吟誦幾遍,再抄寫下來。
三、實踐活動
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沒全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月球上的無窮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感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通過閱讀和登錄網站,去進一步了解月球。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分別是兇字框、口字旁、春字頭。
2.會認3個字。
3.知道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
2.能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愿意說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學生說,學生猜)。老師說一個謎語,請你們大家猜一猜謎底是什么?看誰聽得準,猜得對。“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你們猜出是什么了嗎?我們學完這篇課文,你就會知道的。
二、看圖。
1.出示圖:學生自己認真觀察圖,看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請同學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從近到遠的順序。(圖上畫了山、水、花、鳥)那么這首詩是怎么寫山、水、花、鳥的呢?
三、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畫出的生字和會認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讀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準確。
4.指名讀課文,大家糾正讀音。
四、學習生字的字形結構及字義。
1.先讓學生識記生字,識記時可以聯系詩句內容,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2.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的?
3.請記憶字形巧妙的同學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人:獨體字,筆畫記憶:撇,捺。也可以用手勢記憶,左右手心相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組詞:好人,人民。
色:上下結構,可以用熟字“魚”來記,去掉“田和橫”換成“巴”字就是“色”字。組詞:景色、彩色。
無:獨體字,可以用熟字“天”來記,“天”字最后一筆“捺”改寫成“豎彎鉤”就是“無”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豎彎鉤。“無”就是沒有的意思。組詞:無有、無用、無人。
畫:先認識“”(兇字框)可以用熟字換筆畫的方法記憶。用“魚”字來記,去掉上面的角字頭,換成“橫”,下面的“橫”寫成“兇字框”就是畫。組詞:畫畫,圖畫。
春:先認識“春字頭”。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春字頭”,下面是“日”字,合起來就是“春”字。學生書空“春”字筆順。組詞:春天、春雨、春風。
聽:認識“口”字旁。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口字旁”,右邊是“斤”字,合起來就是“聽”字。組詞:聽講、聽話。
4.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
五、正確書寫生字。
1.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書上描紅。
3.教師重點指導“畫”和“春”兩個字。
4.其他幾個字學生自己照書中的范字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5.學生在生字本上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六、學習詩句,理解意思。
1.學習前兩行詩句。
(1)自己小聲讀讀這兩行。邊讀詩句,邊看圖邊思考,這兩行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讀這兩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板書:遠山有色近水無聲
(3)讓學生找找二行詩句中的相對應的詞。
“遠看”和“近聽”、“山和水”、“有和無”、“色和聲”是相對應的詞。
(4)認真看圖,遠處的山、近處的水怎么樣?
眺望遠處的山峰,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朦朦朧朧)看圖水流從高處往下流,會發出什么聲音?那么詩中卻說走近了還是聽不到水的聲音,這是怎么回事呀!你們猜到這則謎語的謎底了嗎?(畫)
(5)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同桌讀,指名讀。
2.學習后兩行詩句。
(1)總體學法:
①讀詩句,對照圖,說說這兩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詩句中是怎樣寫畫中的山和水的。
③聯系實際想,應該是什么樣的景色,而書中為什么這樣寫?找到詩句與畫的聯系。
(2)學生結合學習方法自學后兩行的內容。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說對后兩行詩句的理解。
(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是那么鮮艷、美麗。當人們走近的時候,枝頭上的鳥不害怕,仍然停在枝頭上)板書:去花還在來鳥不驚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又是什么樣的情況?
(春天過去了,花就謝了,當人們走近鳥時,鳥一定會飛走的。)
(6)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突出“去、還在、來、不驚”這幾個詞。
學生練習朗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朗讀全首詩。
(1)在詩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詞。
遠——近來——去有——無
(2)找出相對應的詞讀一讀。
花——鳥山——水聲——色
4.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1)自己練習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誦。
板書設計:
14.畫
遠山有色
近水無聲
去花還在
來鳥不驚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一年級語文《我會 教學重難點:畫》教案
教學重難點:
1、激發想象動手拼圖。
2、培養口語表述和互相交流的能力,能質疑和解答別人的詢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引入揭題。
春天來了,百花盛開。前些天,我們一起來到校園,來到田野,找到了五顏六色的`春天。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園欣賞可愛的動物,好嗎?(出示課件)在這些動物中老師最喜歡的動物藏在這個謎語里:“耳朵長,尾巴短。紅眼睛,三瓣嘴。愛吃白菜和蘿卜。蹦蹦跳跳人喜歡。”你們猜猜老師最喜歡什么動物?
2、回憶拼法。
對,老師最喜歡兔子,上學期我們是怎么拼的兔子?(它的頭像……)這只兔子主要是用圓、半圓畫成的,(師用圖片拼圖) 今天我們將用更多的圖形畫畫,在我們一、1班誰最棒?誰會畫?
二、合作拼畫,互動交流
1、認識圖形。
師出示圖片,認識圖形 ,請舉起你們手中相應的圖形。小朋友們認識了這么多圖形,我們用這些圖形來拼一些事物,好嗎?
2、說說事物
(1)請聽老師描述風景,閉上眼睛,想想老師描述了哪些事物?比一比誰記住的事物多。(早晨,太陽升起來了,我來到山下,看到小樹發芽了,綠綠的,葵花開了,像一個大圓盤,多美呀!這時,一列火車從遠處開過來。)
(2)你能用上兩種以上你喜歡的事物說一、兩句話嗎?
A、抽生交流。
B、在小組內相互交流。
3、拼畫交流
小朋友們真能干,說得特別棒,你能把你最喜歡的一種事物用一些圖形拼出來嗎?如果你想拼不是書中,別的事物也行。拼好后,想想你喜歡什么,是怎樣拼的?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每組選出一個同學交流。
4、匯報交流
生邊說,老師邊用電腦畫圖。
三、自主畫畫,交流質疑
1、想畫。剛才同學們拼的畫非常棒,前幾天,我們班有個小朋友,遇到了一個小小的麻煩,想請同學們幫忙,你們愿意嗎?現在有請何一博。(我家剛修了一所新房子,我房間白白的墻上什么也沒有,我想請同學們幫我畫一些畫來貼在墻上等。)想想你最喜歡畫什么送給同學何一博?
2、說物。說說你最想畫什么?
3、作畫。
(1)老師也想畫一幅畫送給你。展示范畫。
(2)用一些圖形,把你最想畫的,最喜歡的東西畫下來。
4、說畫。
(1)示范。(找一個學生作交流。匯報時這樣說。我喜歡……,用……畫……用……畫……提問交流。老師說完,你可以向我提問。我告訴你答案。)現在找你的好朋友或老師交流交流。(注意:交際時要有禮貌。我最喜歡……,用……畫……,并且向對方提1個以上的問題,并記住對方是怎么回答的。)
四、拓展延伸,匯報評獎
1、全班交流。
2、全班評獎。(評一評誰說得好?誰畫得好?為什么?)
3、你還想畫什么?下次微機課我們還可以在電腦上畫畫,好嗎?你回家還可以用碎布拼畫!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意目標: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難點: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關于蜻蜓的圖文資料,配套光盤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落。
知識目標:學習生字新詞;學習課文1、11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脈落。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扣題引發,理清脈絡。
1、板書:蜻蜓。你對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學生交流。
2、揭題、讀題,讀好蜻蜓這兩個后鼻音。啟發猜想: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個別回答。
3、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4、初讀,理清脈絡:
(1)第一遍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閱讀,掃除障礙,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遍讀,聯系上下文或、詞典弄清詞語意思。
(3)第三遍讀,根據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讓學生填上恰當的詞,弄清文脈。
5、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陶行知慈愛撫摸七嘴八舌搶著蒼蠅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結構復雜成千上萬入神
二類字帶的詞語:翠貞田埂平衡據說孑孓一撅一撅的
會的`學生教讀,不會的直接出示拼音讓學生讀。
(2)你在讀課文時覺得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讀不準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檢查對課文的朗讀,相機正音。指導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
(4)多種方法理解詞義。學生交流。說近義詞:慈愛撫摸入神說反義詞:復雜
(5)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脈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談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朗讀,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學習第11自然段。
(1)自己讀一讀這一段,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蜻蜓了?紛紛
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
(2)從孩子們的舉動中你體會到了他們是怎樣的心情?
3、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課題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描紅、記憶字型。
3、教師范寫:陶、慈、搶(強調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3、查找關于蜻蜓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掌握蜻蜓的習性和特點。
情意目標: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掌握蜻蜓的習性和特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檢查詞語(出示詞語)。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導他們認識蜻蜓是人類的朋友,最后孩子們放了蜻蜓。
3、根據主要內容來設計問題:
陶先生是怎樣引導孩子們認識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給課文第二部分分層。
1、陶先生引導孩子從幾個方面來認識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讀(210節),思考。找出他引導的兩句問話。指導分層。
(二)學習(2?6)自然段。
1、在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點?你從哪里知道的?
2、通過閱讀,你感覺陶先生是個怎樣的人?相機出示:和藹可親熱愛孩子循循善誘平等相待
3、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引導學生抓住慈愛、撫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藹可親,讀好第二自然段。模擬好陶先生說話的語氣。
◇引導學生抓住拉著、坐著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蜻蜓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為什么不這樣說呢?
◇引導學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搶著說這此詞語,體會人物的不同個性。練習讀好孩子們的話。
4、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學生評議。
(二)學習(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談了蜻蜓吃什么,還談到了些什么?歸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從他們的談話中,你對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導他們了解眼睛、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還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蜻蜓的尾巴點水,實際上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蜻蜓的大復眼,幾乎占了整個頭部的一半,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9米開外,處于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位,還能看見在千米外飛行的同類。
3、在這一部分中,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對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誘的?
交流:◇說,又說
◇用商量的口吻說
◇把蜻蜓還給翠貞
他讓孩子們保護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導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則,充滿愛心。
◇取過蜻蜓,高高舉起
◇小心地翻過去
(三)整體感悟,角色朗讀。
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啟發小結。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才同學們的發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教師點評)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為什么?
2、如果看到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辦?會采取哪些方法勸阻或進行社會宣傳和呼吁?
3、我們已經學習了板報稿的寫法,你能結合課文介紹的關于蜻蜓的知識,寫一篇板報稿嗎?
4、學生口述,教師出示相關內容,進行演示修改。
板書:
放飛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誘
談
蜻蜓
放
和藹可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課后研究性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
(組織學生結合問題查找資料,展開交流。)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放飛蜻蜓》教案之四,放飛蜻蜓,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具體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能背誦并默寫詩文。
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古詩的一般特點,簡單概括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情感與態度: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能聯系生活去感受和領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利用畫面和音樂等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從而達到有感情的誦讀。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見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你們高興嗎?生:高興。
師:但是,我聽說這位詩人特別喜歡接見那些會誦讀古詩的小朋友,你們說這可怎么辦?生:我會朗誦古詩。(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參與)
師:好極了,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朗誦一下你知道的古詩吧。生:(朗誦古詩)
師:你們知道這么多古詩,真是棒極了,我想這位唐代詩人王之渙早就想見一見你們了。(出示詩人畫像)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他的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知
1、初讀感知
師:首先請同學們對照拼音自己讀一讀古詩。生:(自由讀古詩)
2、檢查讀的效果
師:剛才在古詩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引導并檢查學生認識本課生字狀況)
(1)難讀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讀錯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讀準、讀好的11個生字:登、樓、白、盡、黃、入、流、千、目、更、層。(電腦屏幕顯示生字)
3、同桌互相檢查,質疑答疑
師: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說一說。生:(說說對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對詞語、字的認識。)
師:誰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同學和老師幫幫你。生:(針對自己不懂的詞、句或詩句向全班提出問題,盡量讓其他同學來答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拍嗎?請認真聽老師來讀。
(2)誰能有節奏地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播放古詩畫面,配合音樂,學生評議。)
4、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誦,仔細地想象登上鸛雀樓時看到的壯觀美麗的景象。(放錄音)
5、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繪出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呢?小組可以商量一下。(學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來表現,如:朗誦、表演、繪畫、語言描述。)
讓我們再次登上這美麗的鸛雀樓,感受一下當時的`壯觀景象。(屏幕展示動態畫面《登鸛雀樓》,鞏固感知、豐富想象。)
6、(1)師:詩人王之渙站在鸛雀樓上,氣勢磅礴的美麗景色盡收眼底,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吟誦這首小詩?生:(體會朗誦,練習背誦)
(2)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背。(領讀、默讀、自由讀、賽讀、全班齊讀)
三、課堂小結
師:(1)同學們,你們朗讀得真精彩,連大詩人王之渙也忍不住要夸夸你們了!(放錄音)
(2)老師想再考一考你們,我這里有幾首五言詩句,也請你仿照今天學的這首古詩的節奏來試著讀一讀,好嗎?生:(運用已掌握的朗讀方法,自由讀古詩)
(3)你們讀得真棒!希望你們也像詩人一樣,留心觀察周圍的景物,把自己對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用詩歌、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材內容】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人教版新教材第七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需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的是德國物理學家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
【學情分析】
作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善于觀察事物的舉和習慣。對于今天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難點】
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師: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課文。
⑴ 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⑵ 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2、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才得出來的。
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熟讀課文,交流感受
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和啟示。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的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世界地圖──遇到困難──尋找、考證
巧合? 不輕易改變 震驚地質界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