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靈的禮贊”對比閱讀教案(網友來稿)教案
山東墾利一中 王同亮
*學習目標
1、認識大自然中生命的意義、價值及其對人類的啟示。
2、對比閱讀:比較《我的鄰居胡蜂》與《鳥鳴中》的異同。
*學習方式:
研討與交流
*課時:1節(另加課前預習1節)
*教學內容:
*資料:
葦岸簡介:
葦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縣北小營村,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年在《丑小鴨》發表第一首詩歌《秋分》,1988年開始寫作開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為寫《一九九八二十四節氣》,葦岸在家附近選擇了一塊農地,在每一節氣的同一時間、地點,觀察、拍照、記錄,最后形成一段筆記。1999年在病中寫出最后一則《二十四節氣:谷雨》,5 月19日因肝癌醫治無效謝世,享年39歲。按照葦岸自己的意愿,他的親友將他的骨灰伴著花瓣撒在故鄉的麥田、樹林與河水中。葦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萬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在病榻上編就了自己的第二本書《太陽升起以后》, 2000年5月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勞倫斯簡介:
勞倫斯,大衛·赫伯特(lawrence,David Herbert ,1885-1930),英國作家。生在諾丁漢郡一個礦工家庭,曾在諾丁漢大學學習師范教育。當過會計、職員、教師,曾在英國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漂泊十余年,廣泛接觸了社會。1909年開始發表詩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愛和性愛的沖突來解釋主人公波爾·莫萊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分析與對社會矛盾的揭示糾糾纏在一起,是勞倫斯創傷的突出特點……
*一、導入 :
通過學習以上幾個文本,我們領悟了要珍愛、敬畏人的生命,這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如若我們將人性之愛的火炬照徹整個生命的流程,善待世上一切的生靈,使我們之外的生存溶于我們的生存,那么,世界該會是多么的美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則文本,品味一番中外作家對生靈的由哀的贊美。
*二、文本對比閱讀分析:
1、葦岸的《我的鄰居胡蜂》實際上是兩篇同題散文,試比較這兩篇同題散文敘寫蜂巢的建設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這兩篇同題散文都完整地記敘、描寫了蜂巢的建設過程,第二則還詳細描述了胡蜂的出獵、取水、自衛、嬉戲和告別。
2、比較《我的鄰居胡蜂》兩個部分,請說出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部分更多地運用擬人的手法寫胡蜂,把胡蜂當作人來寫,以示對胡蜂的敬意;第二部分多用數字客觀地描述和說明胡蜂的勞作。
穿插:
《我的鄰居胡蜂》第一部分中寫道:我曾指責進那種無端焚燒胡蜂房的強盜行徑。你如何評價作者這一行為?
:在葦岸看來,人與自然,即使是胡蜂,都是共時性的存在,都應是平等的、對話的關系,乃至鄰居的關系,而不應是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系。
3、兩個文本都寫出了對生靈的禮贊,試比較葦岸和勞倫斯所贊美的生靈的品質有什么不同?
:葦岸發現并贊美了胡蜂勤勞、盡職、守紀、淳樸、謙卑、友愛、寬容的天性。|勞倫斯則贊美了群鳥具有的勇敢、活潑,生命力頑強,執著熱愛春天的品性。
穿插:
勞倫斯在《鳥鳴》中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信念?作者是怎樣描寫“鳥鳴”與“鳥尸的?這樣描寫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勞倫斯在《鳥啼》中表達了這樣的生活信念: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為著生的,或是為著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肯定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來臨,啟示人們像鳥兒那樣向死而生。
描寫“鳥啼”語句如:“鴿子開始不間斷地緩慢而笨拙地咕咕叫。這聲音顯然有些吃力,仿佛還沒有從嚴冬的打擊下緩過氣來。”“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而清越的聲音,使人驚訝。當大地仍在束縛中時,那小小的清越之聲已經在柔弱的空氣中呼喚春天了。它們的啼鳴,雖然含糊,若斷若續,卻把明快而萌發的聲音拋向了蒼穹。”“田地間響起斑鳩的叫聲。在不能進入的荊棘叢底,每一個夜晚以及每一個清晨,都會閃動出一聲鳥兒的啼鳴。”“新生活在它們的喉中凝煉成悅耳的聲音。它們開辟了銀色的通道,為著新鮮的夏日,一路潺潺而行。”描寫“鳥尸”的語句如:“田間灌木籬下,橫陳著田鳧、椋鳥、畫眉等數不清的腐鳥的血衣,鳥兒的肉已被隱秘的老饕吃凈了。”“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鳥尸”、“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鳥兒腐爛而可怕的景象”。
描寫“鳥啼”與“鳥尸”在文章中起到了強烈對比的效果,肯定了生命沖動的力量不可阻擋。
4、《我的鄰居胡蜂》和《鳥鳴》中都有議論性的語句,從文中找出。試比較兩文在議論方式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它們在文中有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