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11 故 鄉
【教學構想】
《故鄉》這篇小說是魯迅先生作品中的名篇,可圈可點可評之處實在太多,如果面面俱到,勢必抓不住重點,突破不了難點,有鑒于此,結合本單元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經歷去解讀文本,緊扣精神家園和情感主線去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結合本文內容實際,我想在教學時關鍵是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而本文的探究重點應該是運用對比和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以及小說所刻畫人物的社會意義。而要探究這些問題,最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引導學生抓住一個“變”字來閱讀小說,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外貌等的分析去探究人物的變化,進而分析這些變化的原因,從而明確主題。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體會運用對比刻畫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2.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3.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探討小說要表達的主題。
4.學習魯迅先生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憂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對比和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小說所刻畫人物的社會意義。
難點:對小說中內涵豐富的語句的品味、理解。
[教學安排] 兩課時
課前預習:本文較長,需要學生充分預習,在教學之前應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經歷,再通過反復朗讀加以體會,這是解讀本文的重要一環。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導語 。
俗話說“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的確,“故鄉”是一個極具魅力的詞語,自古以來她讓多少游子魂牽夢繞,她又讓多少墨客騷人深唱低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看看“我”回故鄉有哪些感受和思考。
2.請學生交流各自熟悉的反映思鄉之情的詩詞歌賦,由此導人課文。
(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引入課文,在感情上縮短與小說內容的年代距離,然后逐漸深入,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地引導學生把握小說的內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檢查預習
對預習作業 進行檢查,解決生字難詞,進一步落實學生對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的全面了解。
(這一環節主要是落實學生提前“預熱”課文的情況,由于本文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不易感受,因此,這一環節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略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概括“我”對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中的故鄉的印象和感受。
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教師引導歸納:
記憶中的故鄉: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艷麗。
現實中的故鄉:蕭索、荒寂。
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中的故鄉相去甚遠,變化巨大,“我”對自己的這次故鄉之行深感“悲哀”,“我”的心情不禁悲涼起來。
(這一環節符合新課標“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要求,也是為進一步深入分析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細讀課文,透視人物的心靈世界
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依據,從品讀重點人物的言行舉止、外貌神態等描寫語句人手,分析人物的發展變化。
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教師引導歸納:
1.閏土的變化:
①肖像的變化:
紫色的圓臉
昔日 小氈帽
紅活圓實的手
灰黃且有很深的皺紋
今日 破氈帽
(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
②語言的變化:
昔日:滔滔不絕,無所不談。
今日:稱“我”為“老爺”,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
③神態的變化:
昔日:天真活潑、熱情、富有朝氣。
今日:像石像,像木頭人。
④性格的變化:由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英雄變為一個麻木遲鈍的木偶人。
&nb
[4] [5] [6] [7] [8] [9] [10] ... >>
【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B(鄂教版)04-25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下第三單元教案04-30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A(鄂教版)04-25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案A(鄂教版)04-25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A(鄂教版)04-25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A(鄂教版)04-25
鄂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B04-25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B(鄂教版)04-25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B(鄂教版)04-25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案B(鄂教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