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音樂教案 1
教學目標:
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并初步認識船歌這種音樂體裁。
對歐洲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并能主動探索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內涵。
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各種表現形式與表現手段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活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索、創造、審美體驗的無窮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并初步認識船歌這種音樂體裁。
將聲樂曲《桑塔.露琪亞》改編成器樂曲。主奏樂器、伴奏樂器、伴奏音型的選擇及組合。
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船歌的素材
2、 教學器材:電子合成器、鋼琴、黑板
3、 教學課件:威尼斯風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亞》
教學設計:
一、設計演唱形式
聽賞《(男高音獨唱)錄音,讓學生們為這首歌設計一個新的演唱形式。
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實踐活動:按照學生設計的演唱形式進行演唱。
小結:通過上節課學習《桑塔.露琪亞》這首威尼斯船歌,我們接觸到了歐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們所具有的維尼斯船歌的風格和特點。(請學生回憶威尼斯船歌的特點:旋律優美,浪漫抒情,節拍以-- -- --為主,節奏富有搖動感。)
船歌的音樂體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風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們會接觸到。
二、將聲樂曲改編成器樂曲
船歌的體裁最早只是聲樂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當地的一種民歌——barcarolle演變而來的。由于維尼斯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它是亞德里亞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南來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發展。同時,威尼斯船歌也影響了整個歐洲的'音樂文化,以它為創造素材的器樂曲也應運而生。
今天,我們也來嘗試一下,把《桑塔.露琪亞》這首聲樂曲改編成器樂曲。
(一)欣賞:
欣賞兩首船歌。
1、 由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編。注意主奏樂器、伴奏樂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請一學生說出伴奏音型并板書。如出現錯誤可請其他學生更正。)
2、 欣賞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節拍和節奏特點。(請一學生寫出節奏型。)
小結:以上兩首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了主奏樂器、伴奏樂器音色及典型節奏型的運用,都是為了表現樂曲抒情浪漫的特點。
(二)創作活動:
1、請學生選擇適當的節奏型并板書。
2、 請學生運用電腦課件,選擇自己滿意的主奏樂器和伴奏樂器,并談談自己的設想,供大家思考、討論和評價。
3、教師小結、歸納學生的創作結果,并由一學生與教師合作,用電腦與合成器演示學生的作品,聽其音響效果。
4、教師演示自己改編的作品,并分層講解創作意圖。
(1) 從電腦作曲系統中調出所用的樂器音色。
(2) 用調音臺分段分析主奏樂器與伴奏樂器及音型的各種組合。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組合使樂曲在音色上、和聲織體上都形成了對比,使這首樂曲的聲音色彩更加豐富,更符合它的特點。同時,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樂曲中,各種樂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樂器,有演奏和聲織體和伴奏音型的伴奏樂器,有單純音色,有混合音色,而這些表現手段都是為了造成音色、力度、織體、節奏上的變化,來表現作品的情緒、風格和特點。
(3) 完整地聽一遍教師改編的器樂曲——《桑塔.露琪亞》。
三、評價
今天我們嘗試了用各種樂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組合方式,將聲樂曲改編成器樂曲。當然,音樂創作遠不止這些,愿大家運用簡便、快捷的現代化手段,將抽象的理論概念、枯燥的技能訓練,還原到可聞可感的音樂之中去。
七年級音樂教案 2
一、教材說明:
感受與鑒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本課是一堂器樂欣賞課。從探索與深化教材改革這個層面而言,本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材呈現的方式均與以往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比較簡潔、明了、新穎,貼近現實。在教材呈現的方式上,文本只選載了必要的譜例,與之相關的少量插圖、配畫,以及音樂小博士的提示語。去掉了概念化的講授音樂知識的文字和作品簡介的文字,給師生創造性開展欣賞教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二、教學設想:
本課音樂欣賞課,意欲通過聆聽欣賞、感受印象、熟悉主題、交流討論、小組評價等教學活動。創設“自主、創作、探究”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人人參與的意識,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領略管弦樂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綜合發展,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習內容說明:
本課以《七彩的管弦》為切入點,其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欣賞專題:
第一個專題是《樂隊巡禮》。這個專題有兩個教學內容,其一,聽賞《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片段);其二,結合學生對該曲的直接體驗,簡介管弦樂隊的分類,認識有關的樂器,進一步感受樂器的音色特點。了解管弦樂隊的分類,認識各組有關的樂器并感受其音色特點這兩個知識點,應在聽賞活動中,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它。
第二個專題是《美的遐想》。本專題安排了《日出》、《鄉村傍晚》兩首不同風格的管弦樂曲,作為課內的欣賞作品,其目的是讓學生隨著旋律的思緒,展開豐富的想象,領略運用音樂描繪的《日出》、《鄉村傍晚》的景色,體驗欣賞標題器樂曲的韻味與樂趣。
四、教學目標:
1、了解管弦樂隊的分類,認識各組相關的樂器,并感受其音樂特點。
2、在欣賞《日出》和《鄉村傍晚》的活動中,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聽后聯想到的景色,讓大家分享。
五、教學重點:
在了解管弦樂隊的分類和感受各種樂器音色特點的基礎上,領略管弦樂的魅力,體驗用音樂來描繪《日出》和《鄉村傍晚》的韻味。
六、教學難點:
引導、啟發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來感受音樂美與鑒賞音樂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樂器圖片及文字簡介、音像資料、錄音機、磁帶等。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欣賞管弦樂曲《藍色的多瑙河》(: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曲)
2、思考:我們剛才聽到的是什么樂曲?是由什么樂隊演奏的?
3、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4、引出課題《七彩的管弦》
二、了解管弦樂隊的分類,認識各組樂器,感受其音色特點。
1、管弦樂隊分成四大類:
弓弦樂器組、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打擊樂器組
(結合管弦樂隊演奏圖來認識樂器的分組)
2、認識各組樂器,感受其音色特點。
欣賞各組樂器的圖片,認識其形狀、結構。
聆聽各樂器的聲音,感受其音色特點。
三、欣賞管弦樂作品,感受其風格特點。
聽賞《日出》第一樂章《大峽谷》
1、觀賞日出(影片)
2、聽賞美國作曲家格羅菲的《日出》
(引用大峽谷有關的風景畫加入文字音響,讓學生專注聆聽音樂——想象與聯想——配畫。)
3、聽賞《日出》后,學生自由暢談自己的體會感受。
(可從歷史、地理、圖畫、音樂、音色等方面展開交流與討論。)
A、聽完這首樂曲,給你印象最深的樂器是什么?談談它有何特點?
B、大峽谷位于美國的什么地方?
c、請為這首樂曲配上一副圖畫。
欣賞《鄉村傍晚》
1、觀賞《鄉村傍晚》的圖畫
2、聽賞《鄉村傍晚》的音樂
分樂段賞析:
A段:開始是一支悠長緩慢的曲調,清新而優美,宛如悠揚甜美的牧笛聲,請問:這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B段:這段音樂有何特點?仿佛讓人聯想到了什么?
c段:請談一談對這一段的感受和體會。
四、探究課題
你能為自己的家鄉傍晚配上一段音樂嗎。
七年級音樂教案 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唱歌曲《四季歌》,學習日本的舞蹈動作,感受日本音樂、舞蹈發民族特點。
2、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感受節奏、音色的變化。
3、在感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和表現力的欲望。
教學重要難點:
讓學生感悟音樂,表現音樂
教具:
多媒體的課件,電子琴,日本的舞蹈需要的傘和扇
教學過程:
同學們聽《我的中國心》走進音樂教室。用音樂來進行師生問好。
一、引進音樂
師:老師出個迷看同學們是怎么樣的呢?日出日落照就了四季的形成,說起四季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很好奇,打擊對春夏秋冬那個季節情有獨鐘呢?還有你們的理由。
A說:……
B說:………
C說:………
師:由于各自的性格,愛好,對待四季也隨著不同,四季其實都有他獨特的魅力之處,像春天的生機,夏天的活力,秋天的浪漫,冬天的回憶,也許這些才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
喜歡春天的人 -------心地純潔的人
喜歡夏天的人 -------意志堅強的人
喜歡秋天的'人 -------感情深重的人
喜歡冬天的人 -------胸懷寬廣的人
師:那么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用音樂來展現”四季”的魅力.同學們打開課本22頁《四季歌》
二、:聽唱歌曲《四季歌》
師:同學們聽聽歌曲,是哪個國家的歌曲。
生:日本
師:好,那我們就懷捉一顆愛我的中國心踏上飛機跟老師一起去日本走走看看。
1、 播放課件 -------日本的風情
“富士山 ” “櫻花” “和服” “日本壽司”
2、走進日本,幾句日本的語言 (課件)
早上好 音釋 “空你氣哇” 晚上好 音釋 “空你伴哇”
謝謝 音釋 “啊里格多” 再見 音釋 “沙喲那拉”
3、播放歌曲,完整的聆聽 (課件)
A、旋律流暢,深刻感人 B 節拍:4/4拍子
4、學唱歌曲 (課件展現歌曲)
A、跟著老師的電子琴輕聲用“啦”把歌曲的旋律哼唱,教師強調聲音的柔和
B、跟老師把旋律唱一唱
C、添上歌詞。用充滿深情的。淳樸的語言,頌揚了日本人民尊敬師長,熱愛朋友的傳統美德。
D、介紹創作的背景。此歌曲是荒木豐尚創作的,他有一次在滑冰受傷而住院治療,護士們對他進行的精心的照顧,在感激之余就譜寫了此歌送給關心他的朋友們。
引入感恩: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激生活,感激師長,父母,同學朋友,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
知識點:(課件展現)
6―――― (全音符、 4拍) 6― (二分音符、 2拍)
6 (四分音符、 1拍) 66 (八分音符、 1/2拍)
三、表現音樂(課件)
1、師:一邊唱一邊打節奏(柔和)
教師播放《四季歌》的DJ版,同樣的旋律,節奏變化了,整首歌曲的感覺也跟著變化。
2、其別:日本的民歌《四季歌》歌曲 節奏緩慢。柔和
DJ版《四季歌》 節奏比較快 熱情 狂野奔放
3、隨著DJ版《四季歌》的音樂,大家自由律動起來
4、學跳日本舞蹈
5、男女同學分組試一試
6、音樂大比拼“音樂大看臺,想唱你就來”
A、選出男女代表來進行比賽,同學們可以在座位上為自己的伙伴,伴舞,來提高自己伙伴的總成績。B、也可以為伙伴再起來唱歌,把演唱的氣氛推上去
7、在比賽中選出我們這節課的 “超級男女生”給于獎勵
8、全班同學齊唱歌曲,再次感受日本歌曲、舞蹈的特點(邊歌邊舞)
9、下課鈴響了。
“飛機就要起飛,我們在日本玩很開心,我們要日本的風情帶回祖國。促進中日的友好發展,帶著一課中國心我們踏上飛機回到祖國。”
同學們聽說《我的中國心》慢慢的走出教室
七年級音樂教案 4
教學內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創編:為歌曲配打擊樂伴奏。
3.配樂散文:《春》。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VCD、打擊樂、鈴鼓、三角鐵、響板、沙錘等。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復地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
2.通過對散文《春》的配樂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3.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1.教師要充分注意“教學導入”環節的重要性,精心設計。如:(1)可以通過教科書上的彩色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用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優美的旋律導入;
(3)可用簡短的詩句導人;
(4)可用錄像資料(風光片,春景圖,配樂散文)導入。要求學生共同參與。
2.請學生朗誦散文詩《春》,并選擇適當的.樂曲做背景音樂,有感情地表演。
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樂的錄音并請大家邊聽邊討論,選擇合適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請學生仔細聆聽,聽后用語言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隨錄音輕聲哼唱歌曲。其間,教師可以為學生范唱,也可以用鋼琴伴唱,通過多種形式的練唱,使學生逐漸熟悉歌曲。
5.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樂句的開頭:(插圖)并打著拍子反復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變化音。如(插圖)在演唱中注意唱準音高及旋律對感情表達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錄音。提示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感受音樂:
①音樂的速度是什么樣的?快,稍快,很快,極快。結合詞、曲特點,談一談為什么用這樣的速度來表達。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樣的:很弱(pp)、弱(p)、中強(mf)、強(f)、很強(ff)。你認為歌曲應該用哪種力度表現最合適。
③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④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談談對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師鋼琴伴奏下,(或用錄音帶伴奏;老師指揮)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領唱、齊唱。之后,也可由學生獨唱或小組唱。
9.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師生共同設計,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邊唱邊加入打擊樂伴奏。
七年級音樂教案 5
教學目的:
通過對巴赫生平的了解,主要作品的欣賞,及對作品的略要了解,點燃學生對巴赫的敬重之情,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達到美育教學目的。
教學工具:
電腦多媒體,PowerPoint制造的教學課件、鋼琴、音響。
教學難點:
用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領略巴赫的音樂的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 聆聽音樂進入課室。
二、 復習:月光奏鳴曲、g小調交響樂、小步舞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清晨、夢幻曲。(經典的音樂作品百聽不厭,通過學生熟悉的作品、音樂家,讓新課自然而然的導入。)
提問:
1、你喜歡哪位作曲家 ?(讓學生自由表白自己的觀點)
2、這些音樂家都敬重哪位音樂家?(讓學生思索。)
導出新課內容音樂之父——巴赫。(學生對巴赫的了解不多,不明白為何它能被尊稱為音樂之父,然而讓學生聆聽他們所熟悉、喜歡的音樂家的作品,拉近學生與音樂之父的距離)
3、巴赫是誰?竟讓眾多的偉大音樂家向他折腰?(學生思索,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導入新課
老師介紹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歌德堡變奏曲主題》音樂的烘托下介紹,在空氣中凝造出一份高雅的巴洛克音樂的風格。)
1、巴赫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1685年3月21日生于音樂世家。巴赫家族是一個興旺的音樂世家。從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末,三百多年間巴赫家族中共出現了五十二位音樂家。象巴赫家族這樣的音樂家族,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在醫學和遺傳學上也是一個難解的謎。巴赫在只有十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但是他非常勤奮學習,成為巴洛克音樂巨匠,古典音樂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賦格大師中的珠穆朗瑪峰,被后人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貝多芬說他像“大海”,歌德評價他的音樂是“仿佛聽到創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對話”。
2、音樂家和科學家都一致認同巴赫的音樂是人類最復雜,最有智慧的音樂,所以,1977年美國發射了兩艘“旅行者” 飛船帶著巴赫的音樂向太陽系外飛行,以期接觸外星文明。(播放飛船發射到太空的震撼場面,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
微點評:
課例點評:這節課滲透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點燃學生對巴赫的敬重之情,確實不容易在一節課內完成!然而譚麗女老師能夠立足于學生熟悉的事物啟發,充分運用音樂的力量,挖掘音樂的內涵,并且尊重學生的心智特點,挑選其中能引起學生共鳴音樂作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聆聽音樂,無形中已經拉近了學生與巴赫的距離,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微反思:
當今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強調培養音樂興趣愛好,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本質——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創作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這堂課,看題目會覺得初中學生接受不了;看內容會覺得對普通中學的學生過難;看上課的形式,也許有點單調,沒有表演成分,樸實地向學生傳送音樂的美,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生命力。然而上這節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使命。
完成這節課是基于:
1、我希望我對巴赫的熱愛能通過我的教學象管子一樣流到學生的心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步入音樂的花園里享受美,讓巴赫的音樂成為他們精神財富中的一部分;
2、我堅持“音樂屬于每個人”的教學理念, 巴赫的音樂卻只有學習鋼琴的學生才有機會接觸他的作品,然而我的學生多數沒有接觸鋼琴學習,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在我的教導中了解這位音樂之父,感受音樂里的生命力,改變他們對古典音樂是過時的偏見,從而,提高音樂審美水平;
3、在整理大量的巴赫視頻資料過程,我沒有低估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接受審美的挑戰的能力和意愿,力求拉近學生與巴赫的距離。
七年級音樂教案 6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校園的早晨》是20世紀80年代的歌曲,由高楓作詞,谷建芬作曲。由于歌唱家的成功演繹及歌曲清新的題材,成為一首傳唱頗廣的流行歌曲。
歌曲旋律流暢、優美、清新、活潑、跳躍。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運用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與活力。歌詞與音樂恰到好處的結合顯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氣息,剛好與改革開放初期充滿活力的社會景象吻合,成為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校園歌曲之一。
《哦,十分鐘》是由陳益康作詞,范真真作曲的校園歌曲,曲作者范真真當時是浙江省寧波市效實中學高中二年級的16歲女學生。此歌曲曾獲得首屆“星海杯全國大、中學生青春之歌歌曲大賽”一等獎。
歌曲是校園學生課后十分鐘生活的快樂寫照,充分體現了20世紀90年代學生純真的感情。歌曲為并列二部曲式結構,旋律生動活潑、輕快優美,形象地刻畫出中學生活潑可愛的性格。
二、教學對象分析
前面已分析,這里略。
三、教學目標
1、了解20世紀80—90年代的歷史背景與校園生活,簡介作曲家谷建芬。
2、培養學生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校園的早晨》的主旋律部分,體會休止附的巧妙運用在歌曲中所期的作用,感受歌曲旋律的特點。
3、欣賞歌曲《哦,十分鐘》,了解歌曲的'結構,感受歌曲旋律生動活潑、輕快優美的特點,啟發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
4、通過演唱與欣賞這兩首歌曲激發學生對校園歌曲產生興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四、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校園的早晨》主旋律部分。
2、啟發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鐘》的藝術形象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
五、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鐘》的藝術形象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 這個學期音樂課前的十分鐘熟悉這兩首歌曲的音樂
七、課時安排
1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欣賞校園風景照片四幅,配以抒情優美的背景音樂。
師:這是什么地方?看到這些照片你想說些什么?
生:(說出自己看了照片后內心的感受)
師:有這樣一首歌曲就能夠表達同學們現在的心情,這首歌就是《校園的早晨》,我們一起學習好嗎?
(二)教授新課
1、學唱歌曲《校園的早晨》
(1)師生交流歌曲的歷史背景及簡介作曲家谷建芬。
(2)聽賞歌曲《校園的早晨》,請學生聽完后說說歌曲旋律的特點。(前半部分歡快、跳躍,后半部分優美連貫)
(3)學唱歌曲
A、聽老師范唱歌曲
師:找出表示停頓的符號,體會其作用。
生:休止符,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運用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與活力
師:“沿”后面的休止符應該怎樣唱?換氣還是聲斷氣連?
(教師師范兩種唱法,請學生分辨,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唱出來)
B、學生跟隨琴慢速輕唱兩遍歌曲。
師:歌曲表現了什么意境?
生:歌詞與音樂的巧妙結合顯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氣息,也表現了改革開放初期充滿活了的社會景象。
C、全班同學跟多媒體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欣賞歌曲《哦,十分鐘》
(1)請一位同學簡介歌曲的背景。
(2)老師彈奏歌曲,引導學生了解歌曲二部并列曲式結構。
(3)學生聆聽歌曲
師:剛才大家聽得那么投入,誰能說說歌曲的情緒。
學生回答后明確:生動活潑,輕快優美。
師:一聽我們就知道歌曲是描寫校園學生課后十分鐘的快樂寫照,那這首歌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生:形象地刻畫出中學生活潑可愛的性格。
(4)學生演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很喜歡這首新歌,現在我們就用輕快活潑聲音的跟老師的伴奏唱唱這首歌曲,把同學們在課間活動時的愉快心情表現出來。
師:剛才同學們唱得很投入,老師特別想知道你們在課間都玩哪些游戲?
生:跳繩、跳皮筋、踢毽……
(5)學生表現歌曲
師: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玩”課間的這些游戲。
(說明:以《哦,十分鐘》音樂為背景,分小組按歌曲的節奏做跳繩、踢毽拍球等動作模擬表現課間的游戲)
師:剛才我們都玩的很盡興,我想:上課時間40分鐘非常寶貴,要集中注意力學習,課間的十分鐘,我們也要珍惜。因為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加精力充沛的學習。
三、小結:今天我們學唱、欣賞了兩首好聽的校園歌曲。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許多首校園歌曲不但在校園內廣為流傳,而且傳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還有好多首現在仍然盛唱不衰。《鄉間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灣》、《踏浪》等,同學們課外可以去收集這些歌曲的音響資料。
七年級音樂教案 7
教學內容:
欣賞《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阿爾卑斯牧場》、《豐收之歌》、《瑪萊卡萊》、《弗拉門戈舞曲》、《瑪組卡》、《霍拉舞曲》、《蘇格蘭風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瑞士民歌《阿爾卑斯牧場》、丹麥民歌《豐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瑪萊卡萊》、與西班牙《弗拉門戈舞曲》以及蘇格蘭風笛曲,體味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蘊與不同的風土人情,培養青少年對不同文化尊重和熱愛的品格。
教學過程:
1、通過復習演唱上一節課《鄉村花園》,吧學生帶回歐洲音樂的氛圍中來,從主動演唱到主動聆聽,進入到較深層次的感受音樂。
2、聽賞歌曲《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3、《阿爾卑斯牧場》。
(1)用提問與講解了解瑞士民族音樂以及阿爾卑斯風土人情。
(2)分析《阿爾卑斯牧場》的調式、調性、基本結構。
(3)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述這首民歌的基本情緒。
4、《瑪萊卡萊》
(1)欣賞當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帶(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樂會錄像帶或錄音帶),讓同學們談談聽后感。
(2)講述介紹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風景的小資料(圖片)。
(3)分析這首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歌詞情緒變化的內在聯系。
(4)結合欣賞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嘆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門歌舞
(1)欣賞一般弗拉門戈舞曲后觀賞舞蹈圖片(或教學幻燈片)。
(2)講述弗拉門戈音樂舞蹈的`幾種類型。
6、媽祖卡
(1)欣賞肖邦的鋼琴曲——瑪祖卡。
(2)介紹著民音樂家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紹瑪祖卡舞曲的音樂特點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聽霍拉舞曲的教學錄音帶。
(2)介紹羅馬尼亞民間舞——霍拉,以及羅馬尼亞民間音樂。
8、有關資料
(1)《瑪祖卡》
瑪祖卡是波蘭的兩種民間舞的瑪祖卡和用瑪祖爾(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的一種流利、活潑、歡快、熱烈奔放的男女雙人舞曲)體裁寫的音樂作品流傳到法國后的統稱,18世紀逐漸流行于歐洲各國。各國的宮廷舞蹈編導們根據波蘭瑪祖卡舞整理加工為舞會舞蹈和舞臺形式,其音樂節拍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為其特點,舞蹈以滑步、腳跟碰擊,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和以雙人旋轉等為主。著名舞劇《萊蒙達》、《天鵝湖》,歌劇《億萬蘇薩寧》中都有瑪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樂體裁寫成多部傳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跳霍拉舞是羅馬尼亞人在婚禮或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音樂節奏明快,旋律優美,表現了巴爾干地區人民的開朗、歡樂、熱愛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開始,招著女子參加進來,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聯成一個圓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復進行,是圓圈逐漸逆時針旋轉;間或向中心聚攏,然后散開還原隊形,參加者可達數百人;往往可持續舞蹈數小時,直到盡興。
(3)《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歷史。相傳有羅馬人從亞洲傳入歐洲,從16世紀起,蘇格蘭人便將風笛與其它樂器和用,在多種場合表演。
七年級音樂教案 8
教學目標:
1、聽賞《春之聲》,感受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大自然的春色。
2、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文化,在音樂的啟迪和感染下,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音樂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春天,使他們能運用各種表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教材分析:
春天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希望。從古到今,無數文人墨客、名家藝人無不為春的多彩而陶醉,被春的生機所打動,留下了很多贊美春天的藝術作品。春天,永遠是藝術家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春之聲》就是音樂大師用音樂來表達和贊美春天的美麗。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圓舞曲資料,錄音機等。
教學方法:
聆聽法、討論法、啟發法、評價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播放聲音(春之自然界的聲音)
師:剛才大家都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鳥鳴聲、小溪的流水聲、下雨聲、風聲等。
師:這么美的聲音,我們知道是什么季節來了?
生:春天來了。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一組春天的圖片。
師:剛才我們用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安老師請同學們來聽一段非常好聽的描述春天美景的音樂。看看音樂家怎樣用音符來贊美春天的。
二、啟發導入、初步感悟。
播放音樂《春之聲》片段A
師:聽的過程中,可以隨音樂輕輕東移動,用身體表示出你的感受。(隨音樂做簡單律動)
聽完后告訴老師:在這段音樂中同學們感受到了什么?想做什么?有沒有想跳舞的沖動?情緒怎樣?能不能聽出是幾拍子的?(活潑、歡快、節奏感強,是三拍子的) 一般舞曲都是三拍子的。(三拍子引出圓舞曲。)
介紹約翰施特勞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做了五百多首樂曲。 (講解一下為什么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因為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父親是叫約翰施特勞斯,為了加以區別所以加個小。他父親也是個音樂家,著名的《拉德斯基進行曲》就是他父親創作的。而小約翰施特勞斯主要創作的是圓舞曲。
下面就帶大家來欣賞一下由奧地利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春之聲》。)
師:我們都知道音樂根據速度、力度、情緒、旋律等音樂元素的變化,可以分成不同的樂段。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春之聲》就是一首比較長,音樂元素變化比較多的樂曲。
下面我們就分段來欣賞一下,請同學們仔細聽,感受各樂段速度、力度及情緒的變化。想想如果你是指揮家,每個樂段你會怎么指揮。
1)聆聽第一段主旋律:
師:這段音樂就是我們剛才聽過的,也是《春之聲》主旋律。(本曲沒有序奏,而是在四小節充沛的引子之后,貫穿全曲的第一主題(降B大調)隨之出現,復雜而具有裝飾音色彩的旋律給聽眾一種春意盎然的感覺;我們剛說了,這首曲子比較長,為了方便比較記憶,我們給各樂段都起個名字:這一樂段命名為A。
2)聆聽第二樂段: 第二主題(F大調)進入,旋律趨于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動;情緒依然比較活潑。命名B。
3)聆聽第三樂段: 重復第一主題的旋律,再次讓人深刻體會春天的感覺。命名B。
4)聆聽第四樂段: 經過重復第一主題之后,優美的第三主題在豎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緩緩進入,給人以春水蕩漾般的舒暢感;命名C。
5)聆聽第五樂段: 第四主題運用大音程的跳動,顯示出無窮無盡的活力;命名D。
6)聆聽第六、七樂段: 第五和第六主題略帶一絲陰暗的色彩,仿佛是在描寫春日里偶爾飄來的陰云;命名E。
7)聆聽第八樂段: 第七主題節奏自由,陰郁的氣氛一掃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機盎然的感覺;命名F。
8)聆聽最后一個樂段: 樂曲的結尾也較為簡單,只是重復一遍第一主題之后,利用第一主題的旋律加以變奏,干凈利落地結束全曲。(主題A) (黑板上完整列出全曲的結構:ABACDEFA )并講解回旋曲的定義。
三、充分體驗、情感交流。
師:下面我們來再欣賞一下《春之聲》,閉上眼感受一下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在聽到樂曲主旋律的時候可以動一動,再次體會春天帶給我們的'活潑、歡快、充滿朝氣的感覺。
師:剛才的《春之聲》,你都聽到哪些樂器演奏的?
生:小提琴,鼓……
師:對,這些樂器都屬于西方的管弦樂器,像這樣有很多的西洋樂器共同演奏完成的樂曲是叫管弦樂曲。
師:小約翰施特勞斯是用管弦樂的演奏形式來表現春天的。下面請同學們用最美的語言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春天。
四、配樂朗誦、總結下課。
欣賞《春之聲》,進行配樂朗誦,體驗音樂與朗誦在情感上的和諧。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春天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希望,希望同學們像約翰施特勞斯一樣,永遠充滿活力。下去之后你們也可以自己搜集一些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一些圓舞曲,聽一聽,多感受圓舞曲的特點。
教學后記:
音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的目的。音樂課堂教學應更多地建立在參與和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只有通過不同形式感受音樂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小學的音樂欣賞課應攆棄傳統的灌輸式的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方式,重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感受,愉悅地學習,潛移默化深入作品,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七年級音樂教案 9
【教案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呂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樂的構成;初步了解節奏、節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視唱《紅旗頌》的“歌唱性主題”;能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跟隨作品展開想象和聯想,并應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
3、情感目標:通過演唱和欣賞,在音樂實踐中感受、體會、表達愛國之情,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教案重點和難點】
重點:聽賞《紅旗頌》;能唱一唱“歌唱性紅旗主題”;能分辨“歌唱性紅旗主題”和“進行曲式紅旗主題”的異同點。
難點:引導學生在聽賞過程中展開想象和聯想,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區別相同主題不同體裁的表演風格特點。
【教案過程】
(一)組織教案:課堂禮儀,檢查出勤,穩定情緒,準備上課。
(二)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五星紅旗》(劉媛媛演唱),創設課堂教案情景。
(三)、講授新課:
1、賞畫:油畫《開國大典》
2、討論:★從畫面感受到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身臨其境假象,我們置身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感覺如何。
3、播放開國大典視頻,感受氛圍。
4、聽賞呂其明《紅旗頌》(管弦樂曲):
①、簡介呂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師生共同交流)
②、簡介管弦樂隊構成。(弦樂組、銅管組、木管組、打擊樂器組)
③、聆聽引子主題片段。
思考:你聽了《紅旗頌》號角主題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來源于哪一首歌曲?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感受:激動、振奮、具有強烈的號召力
來源: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國歌)
④、聆聽紅旗主題。
教師播放“歌唱性紅旗主題”和“進行曲式紅旗主題”。
思考:這兩個主題有何異同點?能激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異同點:樂曲的節奏、旋律沒有變,節拍、速度、力度、音樂情緒變了。
結論:節拍、速度、力度的變化會產生旋律的風格特點的變化。
歌唱性主題的感受:紅旗迎著朝陽,烈烈招展;深情、眷戀、真摯贊頌的情緒。
進行性主題的感受:在紅旗的指引下,無數的革命先輩們英勇戰斗,奮勇前進的步伐;堅定有力、斗志昂揚的情緒。
⑤、分別用不同的節拍4/4和2/4,唱一唱兩個主題,加強對作品的感受和體會。
⑥、聽賞再現部。
思考:你能感覺到音樂情緒發生變化了嗎?請用手勢示意。
請學生聽辨出東方紅主題,并在聆聽過程中用手勢示意,強化學習的目標,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⑦、完整聽賞《紅旗頌》。
5、課堂小結:
比較相同主題(紅旗)不同體裁(歌曲、樂曲)的表演風格特點。
相同點:都能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的心靈,引發內心的共鳴。
不同點:
歌曲——動聽的旋律,動人的歌詞,動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達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上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感受。
樂曲——豐富的和聲,多層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樂隊,使得樂曲在表達上更到位,更有層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難忘。
6、布置作業:
課后唱背紅旗主題,嘗試為紅旗主題填上合適的歌詞并演唱出來,下節課同學之間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創作更精彩。
紅旗頌
一面用鮮血和精神凝結的旗幟在飄揚
飄揚在一個用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地方
就是這面旗幟摧毀了舊時代的腐朽
就是這面旗幟迎來了新中國的朝陽
就是這面旗幟埋葬了屈辱
就是這面旗幟揭開了中國嶄新的篇章
從此
一個民族告別了被壓迫奴役的歷史
昂首闊步走向了新時代的萬里康莊
七年級音樂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感受、體驗《八駿馬》的音樂情緒,聽辨廣東音樂及福建南曲樂隊中的主要樂器,初步認識這兩種音樂體裁的音樂風格。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喜歡聆聽廣東音樂及福建南曲,并對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感興趣。
教學重點:
聆聽感受歌曲。
教學重點:
體驗《八駿馬》的音樂情緒。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鋼琴等樂器、課件。
教學方法:
聆聽,引導等方法。
學法指導:
情境誘導式,體驗感受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唱過很多歌曲也聽過很多音樂,大家能說說有哪些樂曲是表現動物的?
師:那同學們大家知道有哪個曲子是表現馬的嗎?
(學生討論回答)
師:很好,就是《赤兔嘶風》,接下來,我們先來欣賞馬奔跑的圖片。
師:同學們看了馬奔跑的'圖片有什么感受嗎?
二、教學新課
1、講述《八駿馬》,及其演奏樂器與形式。
“八駿”為周穆王之良馬。周穆王曾乘之以周游天下。后世的許多藝術家都曾用這一題材進行創作。福建南曲中有名為《八駿馬》的著名樂曲。《八駿馬》為循環體結構,整理后的樂曲還具有變奏的因素。
2、福建南曲又名“福建南音”、“南樂”、“南管”、“管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它與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音樂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逐步地形成了這個樂種。南曲包括了“指”、“譜”、“曲”三大部分。“指”是一種套曲;“譜”是有標題的器樂套曲;“曲”是有唱詞的散曲,只唱不說。南曲的演奏形式有“上四管”、“下四管”之分。上四管以洞簫為主,叫做“洞管”;以笛子為主的叫做“品管”。
《赤兔嘶風》是《八駿馬》這套樂曲的組曲之一,以采用洞管的形式演奏。它使用的樂器有:洞簫、二弦(一種拉弦樂器)、琵琶、三弦、拍板等。
3、欣賞《赤兔嘶風》并提問。
師:同學們,你們欣賞完《赤兔嘶風》,能跟老師說說你們的感受嗎?
4、老師用琵琶彈奏《赤兔嘶風》中的馬嘶聲,以及馬蹄聲。
三、課堂練習
學習馬蹄聲的節奏,老師用大小木魚來示范。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一節與平時不一樣的南音課。欣賞了中國唯一表現馬的南音曲子《八駿馬》的選曲《赤兔嘶風》,又學會了馬蹄聲的節奏,大家覺得開心嗎?平時我們都在演唱,今天我們卻用耳朵去聽,這說明南音不僅宜唱,更怡人。
五、布置作業
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
七年級音樂教案 11
教學目標:
準確演唱歌曲《櫻花》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感受日本的音樂文化,掌握日本“都節調式”的構成。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了解日本音樂文化。
難點:準確演唱出歌曲《櫻花》的旋律和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亞洲(圖片)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分別創造了各自的文化。
2. 今天我們就先來聽一首歌曲,請同學們判斷它是亞洲哪個地區、哪個國家的民歌?至于歌名,大家認真聽,可以從歌詞中找到答案。
二、《櫻花》歌曲學習
(一)學唱《櫻花》
1.初聽歌曲《櫻花》。
聽后學生回答:東亞——日本——《櫻花》。
教師: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被尊為日本國花。賞櫻更是成了一項重大的民間傳統風俗活動。
教師講授:日本是櫻花的國家,位于亞洲東部,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日本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而櫻花、和服、武士、浮士繪畫、能樂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號。
2. 學唱樂譜、感受結構。
(1)教師出示四個樂譜片段(如下):
教師分句演唱A.B.C.D.唱名譜(可作分句的演奏或演唱錄音),學生跟唱。特別要多指導學生把握D.的音準(注意3-4與4—3之間的小二度,4—7之間的增四度、7—6—4,此下行學生最難把握的'大二度、大三度)。
(3)教師再完整演唱(可做演唱旋律及唱名的示范錄音)《櫻花》旋律,請學生聽記歌曲的完整結構。
3. 了解都節調式。
(1)請學生從《櫻花》歌譜中尋找,1、2、3、4、5、6、7七個音中,缺少哪兩個音?
(2)對比都節調式和五聲調式。教師彈奏或演唱 幾個音,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建立日本“都節調式”的調式感覺。此時可帶領學生復習、比對中國的五聲調式。
4. 完整演唱、學習表現。
(1)教師簡介氣息的要求,每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皮筋,跟老師用抻皮筋的感覺感受氣息在丹田的擴張和收縮狀態。
(2)學生跟范唱演唱旋律。并用抻皮筋的感覺繼續外化自己的氣息狀態。
(3)請學生再次演唱,并隨旋律音高的起伏變化做出力度的起伏變化。(旋律上行時漸強、下行時漸弱)
(4)教師出示漸強“<”、漸弱“>”記號。
(5)請學生嘗試在書中譜例上標出漸強、漸弱記號。
(6)按自己標出的力度變化加入歌詞進行演唱。
(7)教師講解:櫻花生命十分短暫,素有“櫻花7日”之說,邊開邊落,短暫的花期正像人的生命轉瞬即逝,日本人民希望自己短暫的一生如櫻花一般燦爛。故賦予櫻花以高雅、剛勁、清秀質樸和獨立品格,更是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征。
(8)教師啟發學生用恰當的咬字和氣息處理表現歌曲的意境。
(9)教師啟發學生用強與弱的對比表現1-2、11-12小節如回聲般的演唱意境。
(10)學生邊回味圖片中的美景,邊在遐想中有感情地嘗試背唱歌曲。
七年級音樂教案 12
教學目的:
1、了解、熱愛電影音樂,培養合作意識和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2、欣賞、體驗、探究、表演音樂劇片段。
3、初步了音樂片《音樂之聲》涉及的相關常識,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雪絨花》,初步體驗影視音樂特性、功能。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感受、表現音樂劇片斷《雪絨花》
教學難點:
感受歐洲電影音樂的藝術魅力,探究音樂對電影情節發展變化的作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電)鋼琴、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
1、導入:同學們好!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曾榮獲最佳影片等五項奧斯卡金像獎,打破電影史上最高賣座記錄的美國歌舞電影片段,請看屏幕!播放《Do-Re-Mi》。
2、請同學們搶答以下幾個問題:我把同學們分為AB兩組,每組只要答對5個問題就會得到一分精美的禮品!
①、這部影片和這位女主角叫什么名字?
②、請說出瑪麗亞和孩子們唱的這首歌曲的曲名,及歌詞的大概意思?
③、師生簡介這部音樂片的故事情節。奧斯卡金像獎是什么獎項?
④、請同學們在欣賞一遍電影片段,注意思考歌曲的力度、速度、節奏、旋律、演唱形式?
二、欣賞《孤獨的牧羊人》
1、為了歡迎上校當時的女朋友(男爵夫人)和麥克叔叔。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來欣賞。
2、請同學們欣賞有趣的木偶戲的同時,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與前一首歌在情緒上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這首歌與《Do-Re-Mi》相比,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變化?
三、學唱《雪絨花》
1、導入,欣賞《雪絨花》
上校開始對瑪麗亞管理孩子的方法非常不滿意,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的歌聲時十分感動,他也拿起吉他唱了起來。播放電影片段。
2、下面讓我們來欣賞這首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歌的力度、速度、音色、 節 奏、旋律?
3、這首歌與上首歌在情緒上有什么不同?表達了上校怎樣的情感?
4、學唱旋律:
①、《雪絨花》這首歌非常優美,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下面請同學們看著曲譜聽教師演唱一遍。
②、現在請同學們模仿老師發一個音,“lu”。請同學們就用這種感覺跟著老師的琴聲來熟悉一遍
④、分析歌譜,突破難點。
注意: 聽老師唱第3句,這兒有一個什么符號?(八分休止符)同學們按照老師的節奏說話。
5、學唱歌詞
①、在請同學們看歌詞,試著將詞填進去唱一唱(學生自由視唱)。
②、想一想 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抒情的,要唱得慢一點,抒發的是熱愛祖國的感情,聲音柔和一點。)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一般來說,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力度上要唱得比其他部分強一點)。
6、檢查學生演唱情況
7、請同學們想一想,就《雪絨花》這首歌,我們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同學分2組來表演音樂劇片段《雪絨花》。
8、學生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音樂片《音樂之聲》的幾個片段,了解了奧地利、音樂片、音樂劇的相關知識,在后邊的幾節課里我們將進一步探究音樂對電影情節發展的作用。正是有了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于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當發現優秀的'電影歌曲的時候,請你把它介紹給大家,好嗎?
課后反思
《雪絨花》是一首非常優美的電影音樂,舒暢輕柔的風格,深深地抓住了聽眾的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以音樂為載體,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設計這節課,讓學生的審美體驗水到渠成自然學習。
一、激發興趣。課前利用小游戲的方法,請學生當老師朗讀英文,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開始上課。
二、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器官,培養學生手腳并用、動手動腦的習慣;接著是新穎選用的課件輔助教學,采用教材光盤、音像資料,把學生認知水平提高到一個最佳水平。為學生的審美體驗得到最完美的實現。通過欣賞音樂、演唱、演奏音樂,使學生的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三、總的來說,這節課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欲望,變被動為主動,把知識的掌握當作一種精神的享受,在這種愉悅自然的氣氛中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
七年級音樂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欣賞《溜冰圓舞曲》使學生了解歌曲的特點和風格。
2、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溜冰圓舞曲》,在音樂體驗與感受中享受音樂審美過程的愉悅,體驗與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尊重藝術,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音樂藝術的習慣。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體會《溜冰圓舞曲》所表現的音樂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體驗維也納圓舞曲的風格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材。
教學過程:
一、聆聽選擇樂曲片段導入課題
1、請學生模仿滑旱冰的動作,并為此選擇合適的配樂。
選擇樂曲片段《溜冰圓舞曲》第一小圓舞曲主題a
2、分析:
①滑冰動作作出強弱的規律
②圓舞曲的節奏特點
③聆聽a主題,體驗節奏及速度
3、老師:在19世紀后半葉的巴黎,溜冰和圓舞曲都很盛行。成為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之一。這時法國著名的.作曲家瓦爾德退費爾,將二者巧妙的融合,寫成了《溜冰圓舞曲》,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傳至今便成了經典作品。同學們,想不想看看花樣滑冰運動員的精彩展示?好!請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仔細聆聽,用心體驗,才能享受音樂之美。
二、完整聆聽《溜冰圓舞曲》
老師:溜冰運動員的表現精彩嗎?(學生:精彩)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感謝。
三、分段賞析
四、總結
1.請學生談談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感受?
2.鼓勵學生課后,試著彈一彈本課的樂曲。
七年級音樂教案 14
教學內容:
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歌曲《牧歌》
馬頭琴獨奏曲《萬馬奔騰》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征和基本常識;了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鑒賞力和探索興趣。
3、能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歌曲《牧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征,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鑒賞力。
教學方法:
1、教法:視覺圖像法、設置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2、學法: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播放短片(課件)
2、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課件)
欣賞前,把學生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等。
提出問題:(課件)
1、無伴奏合唱《牧歌》與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沒有伴奏,有不同人聲組合,比單旋律原民歌表現力豐富。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
(1)、作品營造了什么場景?
營造了“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遼闊景象
(2)、作品揭示了人們什么心情?
揭示了草原人們愉快的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放樂曲](課件)
(二)學唱歌曲《牧歌》
1、聆聽范唱一遍。
思考: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課件)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了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并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課件)
2)跟琴唱歌詞。要求學生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后,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也可加上打擊樂器。
3、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一遍。
4、補充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課件)
蒙古族民歌大體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旋律形態。長調民歌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有獨特的裝飾音。短調民歌節拍律動鮮明、結構句法清晰。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1、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課件)
2、播放《萬馬奔騰》。(課件)同時讓學生想一想樂曲的情緒、節奏、旋律怎樣。簡單談一談。
三、創作與探索
1、播放歌曲《草原贊歌》。(課件)
2、分小組進行表演,可以選用上打擊樂器。
四、課堂小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同學們課下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信息。
七年級音樂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有情感地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和短調。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
2、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將同大家一起走進蒙古族,讓我們隨音樂體會那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講授新課:
師: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繪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回答。
師:歌曲描繪了什么場面?表達什么內容?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情緒?
生:回答,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聆聽(教學光盤)
3、視唱歌曲旋律。
4、隨琴單旋律演唱。
講解:(1)“X.X”、“__X”節奏。
(2)倚音:在記譜時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
5、填詞,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熱情豪爽?找學生表演。
6、學習長調、短調
師:比較銀杯是長調,還是短調?
生:回答。
7、師:通過對蒙古民歌長調、短調的學習和理解,讓我們對蒙古族民歌在情緒、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讓我們再用優美、抒情的歌聲體驗民族風情吧!學生齊唱。
四、課后小結
七年級音樂教案 16
一、學習內容
風笛音樂《優雅》。
二、學習目標
1、通過鑒賞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了解風笛、音色特點及演奏方式。
2、通過比較聆聽、演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認識并體會歐洲典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
3、通過文化與音樂結合講述的方式,開闊學生視野,感受到歐洲民間音樂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學會尊重多元文化,對歐洲民間音樂與歐洲藝術音樂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探究。
三、重點及難點
重點:欣賞蘇格蘭民間音樂《優雅》,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風格特點。
難點:初步探究歐洲民間音樂與歐洲藝術音樂的關系。
四、學習方法與指導策略
(一)聆聽與分析結合,學生從自我體驗中感受歐洲民間的風格特征,談感受與同學交流體會。
(二)學生自主學習搜集關于歐洲音樂的知識、音樂作品。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向同學們同時展示蘇格蘭樂手的著裝。并提示學生圖片上還有一種蘇格蘭的特色樂器。
二、歐洲民間音樂
(一)風笛音樂
1、欣賞配有蘇格蘭風光畫面的風笛曲。然后提問問題:樂器的音色有何特點?分小組討論(高亢的、尖銳的);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奔放熱情,氣勢宏偉)。
2、介紹風笛的構造。
3、分析風笛作品《優雅》:
(1)看譜例,哼唱旋律,同時用手劃拍子,注意弱起小節,提示學生模仿風笛的音色演唱旋律,音樂欣賞完了,問:音樂的線條是怎樣的?(連綿起伏的)。
(2)教師小結:這是一首多聲部的.音樂,主題旋律在高聲部,低聲部的持續音作為伴奏,就像連綿不斷的群山。
4、拓展:
繼續欣賞一段音樂,同樣是由風笛演奏的,你能說說它跟蘇格蘭風笛的區別嗎?
(1)欣賞:電影《泰坦尼克號》主題歌《my heart will goon》(由風笛演奏)。愛爾蘭風笛那悠遠寧靜的音色,渲染的是一種什么樣的音樂情緒?
教師小結:浪漫的、深情的,懷念的情緒。
它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七年級音樂教案 17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鳥小鳥》
教學目標:
通過教唱《小鳥小鳥》,讓學生感受歌曲中小鳥雀躍和展翅高飛的形象,激發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用富有彈性的、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教材分析:
《小鳥小鳥》是一首優秀的`童聲合唱歌曲。它以小鳥為題,盡情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和壯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6/8拍弱起小節的節奏練習及旋律演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幾幅風景畫,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師說:“小鳥非常的可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下面我們就來聽一首歌曲《小鳥小鳥》,聽后請你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寓教于樂
學生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歡躍、親切地、活潑地……
教師:這樣一首歡快的歌曲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內容呀?(學生回答)下面就請大家認真聽一聽歌曲中都唱了什么?學生聽歌曲內容,聽后復述:春天里有陽光,樹林里有花香,小鳥在自由地飛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邊,在山崗,小鳥迎著春天歌唱……
學生再次聆聽歌曲,熟悉歌曲內容。
三、創造表現
展示小鳥歡快跳躍的節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頓)
xx|x0xxx0xx|x0xxx0|
愛春天愛陽光愛湖水愛花香
展示小鳥自由飛翔的節奏(提示附點的時值)
xx|xxxxxx|x.xxx.|
小鳥小鳥迎著春天歌唱
再聽歌曲,學生先看歌詞輕唱感受歌曲。然后,學生輕聲跟琴演唱歌曲,教師適當指導。“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連起來唱。最后,全班學生熟練演唱歌曲。
(教師提問1、演唱時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2、用什么樣的表情表現歌曲?)
四、完美結課
進行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七年級音樂教案 18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春游》,感受歌曲優美流暢的旋律與詩情畫意的意境。
2、感受藝術大師李叔同多才多藝的風范。
教學重點:
用優美流暢的歌聲學唱歌曲,初步表達詩情畫意的歌曲意境。
教學難點:
1、感受6/8拍旋律帶來的流暢、起伏感。
2、歌曲第三樂句中三個re的音高、5#4 5的音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了解作者。
1、播放歌曲《送別》,學生欣賞跟唱,說出歌曲的詞作者:李叔同。
2、教師引出另外一首由李叔同作詞作曲的歌曲:《春游》。
二、真情演唱、感受音樂。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說說歌曲情緒。
2、再次播放歌曲,學生感受歌曲節拍及旋律。
3、練習兩條6/8拍的節奏。
6/8 x x x x | 6/8 x x x . |
嘗試把這兩條節奏組合起來練習。
按組合后的節奏讀一讀《春游》歌詞。
4、歌曲演唱:
通過朗讀我們感到歌曲春游結構工整,請學生給歌曲分樂句,
A、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嚕”模唱。
B、歌曲不但結構工整,樂句間還有什么特點?請學生邊聽邊找。學習完全重復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歌詞。引導學生發現第一句和二、四兩句一音之差。填歌詞唱一唱。學生完整把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唱一唱,第三句聽一聽。
C、第三句前半句,學生用“嚕” 模唱,提醒學生2 2 2 5 三個2的音高保持一致。后半句同學們看樂譜多了一個什么記號?(小井字記號)。升記號使得兩個音的距離變近了,聽一聽,用“嚕”唱一唱5#45,比較不帶升記號的545。個別學生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把后半句填詞唱一唱,再請個別學生唱一唱小組起來唱一唱,有問題再糾正。全班完整演唱第三樂句。
D、集體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E、歌曲處理:歌曲的意境很美,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歌聲來唱好春游這首歌呢?(老師哼唱)學生交流。師生總結出:用輕柔、強弱中帶有起伏的聲音演唱,更能體現歌曲的意境美,請學生來試試,跟錄音唱一唱。
F、在學生完全唱會歌曲后,全班跟琴輕聲唱一遍歌譜。
三、走進作者,拓展感受。
李叔同是近現代藝術大師,他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音樂、戲劇、詩詞等方面都有巨大貢獻,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39歲出家,法號弘一大師。他有敏感的心靈和豐富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著我們,請欣賞一組圖片:
1、學生欣賞一組作品,交流這些作品分別屬于哪個領域。
2、這些才華都出自于一個人之手,當一個人擁有這么多才華時,你用一個怎樣的詞形容他?總結: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
3、再次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4、在歌曲錄音聲中結束教學。
七年級音樂教案 19
教學目標:
1、聆聽《幸福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征。
2、深入認識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表現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問題。
重點和難點:
理解這首民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
教學方法:
欣賞法、談話法、表演法等。
用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1、介紹湖北天門:
天門歷史悠久,曾有燦爛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國最大的`棉鄉,天門是全國內地最大的僑鄉,天門是全國久負盛名的文化之鄉,如楚國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陸羽,明代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鐘惺,譚元春,清朝狀元蔣立鏞等人物。
2、聆聽歌曲《幸福歌》。
3、討論歌曲的風味。
4、教師點評: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農民勞動時所唱“媷草歌”的音調,以天門民歌的音樂素材為骨架,揉進荊東地區的兩種特征性音調5 1 2 1 5和3 5 6 5 3 。演唱上一領眾和,情緒熱烈歡快,充滿樂觀向上的激情。
5、引導學生注意襯詞部分進行復聽。
6、唱襯詞部分。
7、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南方就已經廣泛流行著“楚聲”和“吳聲”,楚聲是長江中下游兩湖一帶的民歌;吳聲則是長江下游江浙一帶的民歌。它們的風格與北方民歌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南方民歌的歌詞都比較含蓄、內在,善用比、興;其旋律多表現得婉轉、流暢、細膩、抒情。
8、教師點評:
(1)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在歌詞內容、節奏、旋律、調式、結構、演唱形式、伴奏樂器等因素上。
(2)影響民歌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原因,多為人們生活的地域環境、經濟發展、生活條件、風俗習慣、語言特點、文化傳統、文化交流、審美觀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區的不同,在音樂風格上也會有明顯的差異。因為該民族的民歌會受到當地音樂文化的影響,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相交融,最終造成音樂風格發生變化的結果。
9、小結:
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學生談本課主要收獲。
七年級音樂教案 20
教學內容:
1、曲《新世紀的新一代》
2、樂詩朗誦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三角鐵。小鈴鼓。
教學目標:
學會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夠用三角鐵。小鈴鼓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夠選擇適當的音樂為詩朗誦配樂,并勇敢地即興表演。
重點與難點:
1、學重點:學唱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緒,能夠有感情的演唱。
2、學難點:節奏x xx ( xxxx)演唱與間奏的銜接要準確。
教學過程:
3、放《新世紀的新一代》的歌曲錄音,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熱烈,充滿活力的情緒,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4、學生討論:對剛剛聽到的歌曲進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歌曲的速度為什麼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來表現?歌曲演唱有神魔特點?等等。
5、第二邊播放歌曲錄音,結合討論的.問題再次聆聽,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緒。
6、學生聽錄音學唱《新世紀的新一代》,邊唱邊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輕聲哼唱。
7、請學生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如:第一樂段四句節奏完全相同;歌詞與旋律結合緊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節第三拍處標有拍擊節奏的記號和“小過門”;第二樂段1———12小節的第一拍和13、14小節的一、三拍都標有“三角鐵”記號。讓學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樂段的節奏有神魔變化和特點,這些手段都是為表達歌曲意境情感服務的。
8、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進一步練唱歌曲,直至熟練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處擊拍節奏,在”三角鐵”處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那個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節奏準確。
11、學生討論:這首歌曲還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獨唱、領唱等)
12、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討論的意見,采用多種方法和演唱形式練唱,邊唱邊拍手打節奏。還可由學生自主設計其它方式進行表演。
13、下方法供參考:
(1)在拍手處可以邊拍手邊喊“嗨、嗨”,烘托氣氛。
(2)可以根據歌詞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飽滿地和著音樂踏步。
(3)教師為本課教學準備一些渲染氣氛的道具:鑼、鼓、镲、彩綢等,便于學生邊歌邊舞。
14、學生轉入下一內容的學習,配樂詩朗誦。
(1)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上的詩歌,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2) 播放《中學時代》、《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錄音,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
(3) 教師再為學生播放幾首音樂,由學生自主選擇樂曲給詩歌配樂。
(4) 教師宣布:小小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
(5)學生自薦、自愿為老師和同學表演詩朗誦。
(6)教學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
課后記:
教師的范唱調動了學生學唱的積極性,用美聲唱法指導學生發聲,解決了高音視唱難的問題,獲得良好效果。打擊樂器的加入,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進一步鼓勵學生走上“舞臺”大膽表現自我。
【七年級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音樂教案02-09
七年級湘教版音樂教案08-25
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3-24
七年級音樂教案優秀03-02
七年級音樂教案15篇02-17
七年級音樂教案4篇02-24
七年級音樂教案(14篇)02-24
七年級音樂的教案設計09-09
七年級音樂教案春之聲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