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涉及的內容不光包括音樂,還涉及到了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本人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進行了合理的篩選,做了些簡單的學科綜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鑒賞音樂。并讓學生唱一唱、議一議,更直接地讓學生體驗感受亞洲民歌的特點、內涵。所以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通過鑒賞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了解亞洲各地區音樂文化與地理、經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關系,加深對亞洲傳統音樂風格的理解。
(二)通過比較聆聽、合作演唱等實踐活動,認識“呼麥”、“拉格”、“塔拉”,體會和區別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家音樂的風格特點。
(三)學生通過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夠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重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去嘗試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難點:
比較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個國家音樂的風格和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三個音樂片段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完成學生手中的第一張表格。
二、新課學習。通過學生新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將對新課的學習設計為四個板塊:
(一)音樂旅行第一站:東亞音樂文化區(蒙古)
1、通過視頻短片認識呼麥,了解呼麥唱法的特點。
2、欣賞呼麥作品《四歲的紅鬃馬》。
23、學生對作品的'風格進行討論。
4、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旅行第一站結束。
(二)音樂旅行第二站:東南亞音樂文化區(印尼)
1、請學生指出印尼在地圖上的位置,教師對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簡單的介紹。
2、聽賞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學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學生注意歌唱的狀態。在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基礎上教師演唱主旋律,和學生合作。
4、在歌聲中結束音樂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樂旅行第三站:南亞音樂文化區(印度)
1、欣賞一段有關“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讓同學們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里?請學生說說對印度和印度音樂的印象。
2、教師介紹印度音樂。
3、介紹印度民間樂器薩朗吉、西塔爾,聽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邊聽邊思考印度音樂的特點。
4、總結印度音樂的特點,音樂旅行第三站結束。
(四)音樂旅行第四站:中亞音樂文化區(阿塞拜疆)
1、聽《巴雅提木卡姆》感受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師介紹“木卡姆”。
3、比較欣賞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與新疆卡姆之間的聯系.(設計意圖: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區,人類古代四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國家在這里,并且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音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這一篇章的學習尤其重要。在介紹每個地區音樂之前,以當地的風景(或代表性建筑)圖片和民族風情音樂一同引入,讓學生更容易了解亞洲國家的音樂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觀感受、欣賞、聽辨來感受和了解亞洲民族音樂的風格,總結出它們的音樂特征。)
三、拓展與探究課后搜集有關“木卡姆”的資料,試比較阿塞拜疆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相似之處,有沒有明顯的不同?
高中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打虎上山》,使學生對京劇藝術產生興趣,從而喜愛我國的“國粹”。
二、通過聆聽《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學唱京劇唱腔,體驗京劇的韻味和英雄楊子榮搗匪巢的豪情壯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點;能模唱“引子”音樂主旋律,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教學重點:
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風雪彌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樂學習實踐活動中體驗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點。
教學難點:
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的唱詞。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合成器。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趣導入
(一)流程:感受京韻簡介國粹導入新課
1.教師演奏樂曲,設問:老師首先給同學們演奏一首富有獨特韻味的樂曲,請同學們仔細聽,你能從中聯想到我國哪種戲曲藝術?
2、教師演奏后與同學交流,并總結這首樂曲是采用了京劇音樂素材編寫而成。
3.簡介: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在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導入:【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段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又名《打虎上山》。
(二)設計意圖:通過富有京劇韻味的樂曲,營造了學習京劇的氛圍。同時,設問也啟發學生對京劇藝術的先前所知。通過簡單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京劇的文化背景,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
二、欣賞唱段,整體感知
(一)流程:了解劇情欣賞唱段
1.教師簡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智取威虎山”講述的解放戰爭初期,我解放軍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成土匪打入敵人內部,與敵人斗智斗勇,最后將敵人一舉消滅的故事。
2.設問:請同學們認真欣賞,在欣賞之后說說你從唱段中都感受到什么?
3.播放現代京劇《打虎上山》唱段(視頻),師生共同欣賞。
4.師生交流。
(二)設計意圖:通過整體感知《打虎上山》唱段,使學生對唱段的韻味、故事背景、場景、人物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夠初步了解現代京劇藝術形式。
三、分段欣賞、互動體驗
(一)流程:模唱“引子”(主旋律)聆聽“二黃導板”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1.欣賞【引子音樂】并講解這段引子音樂在樂隊的巧妙烘托下,表現出楊子榮揮鞭疾馳在狂風暴雪、茫茫林海、廣闊雪原上的颯爽英姿。
2、請同學們分別聆聽引子音樂中的`三個音樂片斷,感悟音樂特點,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談感受。
3.師生合作。教師用合成器模仿演奏管弦樂背景音樂,學生用“U”模唱引子音樂中圓號的主旋律共同完成引子音樂,體驗風雪彌漫的莽莽林海。
4.展示課前搜集資料,聆聽【二黃導板】。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介紹課前搜集的京劇“唱腔”、“板式”、“二黃導板”板式,聆聽教師學唱“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的唱腔,感受楊子榮氣沖霄漢的英雄氣概。
5.聆聽【二黃回龍、原板】唱腔,模唱聲腔。
⑴請學生介紹京劇“二黃回龍”、“二黃原板”板式后欣賞唱腔。
⑵欣賞后教師講解通過原板這么一個抒情段落,我們感受到楊子榮這個英雄角色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戲曲中的角色在戲曲中稱為行當,分生旦凈丑4大行當,其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那象楊子榮這樣的中年男性人物,則被稱為老生。
⑶教師范唱,請同學們模仿老生唱腔用“真聲”學唱這句“迎來春色換人間”,體驗一下楊子榮的內心情感。
5.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⑴請學生介紹搜集的京劇“西皮快板”的特點。
⑵教師講解京劇中的“板”與“眼”,并模仿演奏京劇鑼鼓經西皮快板的節奏,請學生理解、感受。
⑶誦讀唱詞。先用學生熟悉的現代音樂“說唱”節奏讀唱詞,體驗快節奏;再用鑼鼓經伴奏誦讀唱詞,體驗西皮快板。
6.聆聽【西皮快板】唱腔。請學生隨著唱段節拍“拍腿”,感受由抒情段落逐漸轉為急速的過程,體驗楊子榮“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必勝信心。
7、師生交流:
【師】設問:唱段運用了多種板式,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英雄人物楊子榮,你感覺他是一位怎樣的英雄人物?
【生】暢談感受……
(二)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課重點。通過模唱、聆聽、學唱、誦讀等教學方法感受《打虎上山》風雪彌漫、莽莽林海的情景,體驗英雄楊子榮的豪情壯志。通過不同的音樂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眼、耳、口、肢體等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京劇知識,體驗京劇韻味,喜愛京劇藝術。
四、拓展體驗
(一)流程:教學反饋體驗鑼鼓經
1.教學反饋。播放兩個唱段(部分),分辨二黃、西皮唱腔。
2.體驗京劇鑼鼓經。學生用口模仿京劇武場樂器——大鑼、小鑼、鐃鈸的聲音,演唱鑼鼓經——慢長錘。
(二)設計意圖:拓展練習是檢測學生對二黃、西皮唱腔的認識能力。京劇的鑼鼓經是戲曲音樂中特色的,讓學生用聲音模仿鑼鼓經,即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又使學生對鑼鼓經有個初步的認識,進而使學生更加喜愛京劇。
五、板書設計:
打虎上山
現代京劇
高中音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 過學唱《歌唱祖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教唱歌曲培養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用氣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 通過講解音樂知識、分析歌曲,是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體及三段體歌曲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學習歌曲2、 掌握歌曲的情緒及演唱方法
教學難點:
1、 對歌曲情緒的處理
2、 個別節奏的掌握及演唱
音樂知識:
1、二段體 A + B
2、三段體 A + B + A 或 A + B + C
教后自我分析: 《歌唱祖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他們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學這首歌的困難相對少一些。也正因為他們有印象,也容易產生消極的傾向。如:覺得沒什么可學的;或憑印象唱歌,難免唱錯而不知錯。加上先讓為主的影響,改正起來不容易。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合唱錄音、分組比賽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愉快的狀態下克服那些消極因素,課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節奏有的同學還是把握不準。須多加注意和練習!
教學過程
一、 前置補償:
1、 復習歌曲《游擊軍》2、 做休止符節奏練習
二、 導入新課: (播放《歌唱祖國》)配合國慶典禮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學生愛國之情。
三、 出示目標:
四、 新授教學:
1、 我們班有會唱這首歌曲的嗎?(找幾位同學分別演唱)
2、 完整欣賞歌曲,找出幾位同學所存在的問題。
3、 學習歌曲
A:師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視唱歌曲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時糾正
(1) 這首歌曲中帶附點的節奏型(板書),學生容易唱成不帶附點的節奏型,這樣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很有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節奏型在這首歌曲中藝術表現力的優劣,指導學生將附點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攏是很必要的`。
(2) 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常唱的軟弱無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國” “家鄉” “人民”
(3) 歌曲中學生的節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個字時的八分休止符,每個字對準那一個音符一定要看清、聽清、唱清。
(4)要正確掌握歌曲的速度
(復習演唱,并練習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錯的附點節奏和休止符節奏,為學習歌曲做鋪墊。進入情境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學們根據原來的欣賞自己學習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問題,現在請同學們虛心欣賞跟隨老師認真學習。認真糾正和練習容易唱錯的地方附點節奏的掌握休止符節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這是學生活動)
E:聽音樂完整練習演唱歌曲
F:處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樂段同時也是第三樂段:雄壯有力,而且平穩流暢,主題思想:歌唱祖國走向繁榮富強。熱情奔放、樂觀自豪 第二樂段:節奏舒展
平穩,旋律優美流暢,因而形成一種浩浩蕩蕩、昂首挺胸、闊步前進的氣勢。
五、 鞏固訓練
1、 分組比賽,看那一組唱的既有感情又準確,看哪一組能較多地、正確的指出其他組的優缺點
2、 給學生做合唱錄音,找出缺點以后在練習過程中多注意
六、 音樂知識
1、 二段體A + B例:《游擊軍》
2、 三段體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國》 A + B + A
七、布置練習作業,總結下課!
(學生討論歌曲,并分析其情緒并結合到歌曲當中歌曲情緒的處理演唱鞏固練習學習音樂知識總結)(學生活動)
高中音樂教案 篇4
一、教育理念
音樂欣賞課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和發展出發,結合音樂生活的時代特點,改革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以素質教育和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體語言,使學生真正走進音樂、感悟音樂、理解音樂,使學生學會欣賞通俗音樂。
二、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樂鑒賞》第十七單元第三十三節《流行風》。
三、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聆聽《思念》、《懂你》及《好漢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并在此基礎上認識其題材、體裁及音樂風格。
2、在聆聽、感受、體驗歌曲的基礎上,了解通俗音樂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審美標準認識通俗音樂的社會價值。
五、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唱出風格,唱出文化內涵。
六、教學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討論法、講授法、啟發式教學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張含韻演唱)
2、學生在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二、導入新課:
1、用歌曲導入課題:
請學生根據課前教師播放的歌曲,回答問題:
⑴、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誰演唱?(張含韻演唱)。
2、結合所學習的音樂知識,思考一下這首歌曲屬于藝術歌曲、民歌還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問:為什么喜歡通俗歌曲?
學生分析并回答。
教師提問后總結并出示課題:好聽,易唱易學的歌曲和音樂,比如輕音樂、通俗歌曲、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音樂等等。這些都可以稱為通俗音樂。
(創設情景,播放與欣賞內容相關的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課題。)
三、新課
1、音樂知識:
(將音樂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音樂知識,師生共同學習。
1)、通俗音樂定義。
2)、通俗音樂的內容。
3)、通俗音樂的特點。
4)、通俗音樂與民間音樂的關系。
5)、通俗音樂和古典傳統音樂的區別。
教師總結:通過對兩部分音樂知識的學習,我們對通俗音樂在定義、形式、內容等特點以及它與其它音樂形式的`聯系區別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樂,在今天的欣賞課中,我們將要欣賞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們分別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漢歌》。用心感受這三首歌曲所表達的不同的主題思想及它們在演唱風格上的區別。
2、欣賞音樂作品:
1)、閱讀課本提示并欣賞歌曲《思念》。
①介紹作品:《思念》創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節聯歡會上首唱。
②教師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問:
A、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B、演唱風格應如何把握?
教師總結:歌曲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思念、惆悵之情;演唱風格激動、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愛情,總的來說,是人們心中最寶貴最珍惜的東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麗和稍縱即逝。
④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回答并演唱歌頌朋友的歌曲。
2)、欣賞歌曲《懂你》。
⑴提問:
①同學們熟悉這首歌嗎?(《懂你》,由歌手滿文軍演唱)。
②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誰?(母親)
⑵介紹作品:《懂你》這首歌表現了一個母親為撫養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獻的偉大情懷。
學生閱讀課本提示,回答兩個問題:
A、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風格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了對母親的真摯美好的情感。演唱風格深情愛戀。
⑶學生演唱。
3、欣賞《好漢歌》
⑴欣賞歌曲《好漢歌》。
①分析歌曲: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歌。演唱風格粗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點: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釘缸》的民間音調,具有通俗與民歌相融合的特點。體現了通俗音樂與傳統音樂的聯系。類似的歌曲還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調)、《天堂》(蒙古民歌音調)等。
⑵學生學唱歌曲。深入體會歌曲的演唱風格。
(這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是聆聽音樂,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理解。在這一環節中,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名言、圖片及多媒體技術等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深入體驗音樂作品,展開聯想和想像;能夠運用正確的審美觀、科學的方法,對音樂作品進行適當的審美評價。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想象進一步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藝術處理與鞏固
1、同學們有喜歡的歌曲和歌手嗎?
2、同學們喜歡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教師總結:現在的中學生大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手,喜歡的類型也多種多樣。喜歡的理由大致有兩點:首先他們喜歡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歡他們的形象和才華。
3、分析與辯論:“追星現象”。請同學們針對社會上出現的這種追星現象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出現追星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審美情趣的體現,是青少年朝氣蓬勃、活潑向上、追求個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這個現象?(將學生分成兩組根據這一現象進行辯論:追星的對與錯。
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瘋狂追星。
3)善于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歸納拓展審美升華:圍繞本課內容,針對相關的熱點問題對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
五、歸納與總結。
(在課將結束時,用總結性的語言進行總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學生的遐想,激發興趣。)
在今天的音樂欣賞課中,我們了解了有關通俗音樂的相關知識,體驗了通俗音樂的獨特魅力,探討了與通俗歌曲有關的現象和問題。
通俗音樂大都沒有經過歷史的檢驗,多數是未得公認的音樂創作。通俗音樂中有優美經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業化的、格調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并存。只有經過不斷實踐的檢驗,才能產生更多優美、高尚、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
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音樂。
高中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欣賞《走進新時代》、《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聯系本冊所學過的所有作品,懂得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社會功能。
(2)讓學生自主收集整理有關合唱藝術的相關資料(文字、音響)在課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在課堂上親身體驗感受合唱音樂風格、特點,并了解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進行歌唱,教師引導學生在進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技能,讓學生知道,知識技能永遠是為表現音樂情感服務的。
【教學內容】
1、《走進新時代》
2、《你是這樣的人》
3、《祖國頌》
【教學理念】
本課圍繞著合唱形式表現之一——“合唱”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嘗試,教師不再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多種渠道尋找、收集有關合唱相關的文化資料、信息、音響資料,并分成小組進行篩選和整理,最后通過多種形式整理出不同時期合唱代表作品,并總結此時的代表作在這個時期的意義與作用,并以合唱曲《走進新時代》、《祖國頌》為例進行現場藝術實踐,進一步感受合唱藝術的獨特的藝術魅力。課前教師對每個聲部長進行培訓,然后由聲部長再教會各自聲部同學,培養學生對理論藝術實踐的自主參與意識,更重要的是從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
本課是學生交流展示的環節,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換。學生根據自己準備的相關理論與合唱的音響資料,從合唱的起源,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以及當時的音樂風格特點、作用意義等,認識用歌聲記錄新中國發展的歷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補充,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流。
【教學重點與難點】
從高中的音樂教學角度看,采用合唱這種音樂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說,增大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機率,使眾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并通過藝術實踐,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作品,讓學生了解合唱音樂的特點,更多地發揮其引導、啟發、促進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作用。
【教學準備】
①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多渠道收集有關合唱藝術的相關資料(互聯網、報刊、傳播媒體、音響等),用文字和音響配合說明——什么是合唱藝術。
②教師需準備一些有關資料,并制成相關課件,便于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補充。
③學生以聲部分單位圍坐,便于隨時進行討論、交流和藝術實踐。
【教學過程】
1.聽辨導入
(1)對比聆聽:
①獨唱《走進新時代》
②合唱《走進新時代》
師:請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產生效果上的差別。
(2)對比欣賞美聲(戴玉強)和通俗(劉歡)兩種唱法演唱《你是這樣的人》(注:整曲結構“AAB ABA”)。
師:該歌曲是電視紀錄片《百年恩來》主題歌,為紀念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頌偉人——我們敬愛周總理的頌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蕩氣回腸。請同學們說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簡單談談感受。
(3)對合唱曲《祖國頌》(喬羽詞,劉熾曲)進行介紹:
①說出聆聽的感受
②學唱主題音樂,進一步體驗歌曲的結構、內涵及風格特點
③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意義
師:引出課題: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什么是合唱藝術”,“合唱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2.學生的交流
①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課件及音響資料)并互相進行交流。
②由課代表主持,選出代表進行展示:關于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作品,以及它們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此環節可以讓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業情況以及相應的音樂文化知識。
3.藝術實踐(重點作品的藝術實踐)
(1)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課前各聲部組長已做輔導,學生共同體驗感受合唱特殊的藝術魅力。
[師]重點作品的分析:
《走進新時代》作于1997年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優美的旋律,動聽而婉轉的音調,抒發了中國人民在世紀之交,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邁地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歌曲為二段體結構,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完整,歌曲曲調采用民族五聲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
(2)教師帶領學生分段學唱歌曲。
(教師示范演唱,學生邊領會邊演唱)
在演唱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邁地走進新時代的激情。
第一樂段是敘述性的直白——“總想對你表白……讓我告訴世界……”表達我們豪邁的心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曲調婉轉起伏娓娓動聽,演唱中若將裝飾音唱出來,更為曲調增添明快的色彩。
第二樂段旋律基本上在高聲區流動,情緒更為激動,并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歌詞中先后以“東方紅”、“春天的故事”唱喻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的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繼往開來,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歌詞中“向”字、“邁”字、“界”字、“宰”字、“訴”字、“事”字,在唱的時候適度抬起軟腭,注意整句的力度變化,漸強漸弱要處理得明顯,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邁的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此環節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顯示出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根據學生出現的不同的問題,靈活、及時地給予指導,同時,應允許學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風格(民歌加通俗)去表達他們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提倡學生學習的過程。
欣賞: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
師:在鑒賞中讓學生認識個性化聲音的價值,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嗓音條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組合成多種演唱形式,如:獨唱、重唱、小組唱等,這不僅是對高中生個性表現能力與合作表現能力的培養,也是合唱所達不到的另一種藝術效果。
(3)讓學生體驗、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時,教師著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進行提示,在音樂的社會功能上進行引導、點撥,適當進行研討。
4.研討問題(組長主持)
專題1: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1)第一組組長引導同學闡述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樂可以作健身、廣告背景等。(若時間充沛可播放他們課前準備好的音像資料片段。)
(2)教師點評:音樂來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類生活。
專題2: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1)第二組組長引導同學討論音樂能點綴人類生活,如音樂可以伴舞、烘托影視劇的'氣氛等。(若時間充沛可播放他們課前準備好的音像資料片段。)
(2)教師點評:當音樂的情緒與生活場景的氣氛吻合時,音樂就能烘托這個場景。
專題3:列舉與生活有關的音樂。
(1)第三組組長引導同學列舉生活中的音樂,如隊列、迎送、婚喪、商場、汽車、公園等。(可播放他們準備好的音像資料)
(2)教師判斷其準確性。
專題4:生活中的音樂有那些類別與社會功能?
(1)第四組組長引導同學討論實用性音樂類別與其相對應的社會功能。
如:
①禮儀音樂:進場、升旗、生日
②影視音樂:電影、電視、戲劇
③背景音樂:午餐、公園、商場
④伴奏音樂:健身、舞蹈等。
5.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到音樂是有著深遠意義和明確目的的實踐活動,它不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高度的發展,還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起了多方面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學習了合唱的相關文化知識,認識到實用性的音樂類別與其相對應的社會功能,并進行了藝術實踐的體驗與感受。
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發聲方法,在無伴奏的前提下,能夠把握好節奏、音準,而且善于總結,并實際運用。同時,我們學習音樂不僅是學會唱歌,通過這節課,同學們也可以發掘歌曲內在的審美內涵,把握不同的藝術風格,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藝術體驗。在課外拓展與探究性研究學習中,大家可以利用本課學到的知識、技巧和方法,把本學期自己喜歡的所有歌曲組合起來,合作策劃一場綜合性聲樂專場音樂會,展示個人特長,讓自己的音樂學習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高中音樂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長城謠》體驗抗日時期我國人民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2、通過歌曲練習表現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發聲和吐字。
課時:
共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約10分鐘)
(1)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 。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3)聽歌曲范唱錄音(合唱)。在聆聽之前,提示學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緒。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2、學習新歌(約30分鐘)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
A、學生朗誦歌詞。教師糾正、解釋歌詞中的個別字詞。
B、請學生談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聽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師范唱,也可聽獨唱錄音)。
D、調查了解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舉手統計方法,也在可課前進行)。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為了體驗歌曲的情感,也為了實際檢驗一下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
A、 請學生分析歌曲的節奏特點。
B、學生讀節奏(可用“噠”或其他讀法)。提示讀節奏時要注意節奏的樂句。
C、 在教師彈奏歌曲曲調的“伴奏”下,再讀一遍節奏。
(3)學習歌曲的曲調。
A、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試著視唱曲譜(只唱一遍,以便確定下面的練習方式)。
B、請學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線”(可用手勢來表示,注意一個樂句用一個動作)。然后一邊作“用手勢表現旋律線”的動作,一邊進行視唱曲譜練習。
(4)學習歌曲的歌詞。
A、聯系前面分析過的歌詞和情緒唱歌詞。
B、在練習中提示要注意運用氣息的控制唱好連音。
(5)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調或其中的`幾個樂句。
3、小結(約5分鐘)
(1)再聽一遍歌曲錄音,請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演唱還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的情況。
(3)指出下一節課的任務或課下的樂器練習任務。
注:本教案(摘自《音樂課標解讀》案例)。譜例、基本節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線未轉摘。
簡評:
這節課里,采用“學歌詞和學歌譜相互交替”學習新歌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來說,按照“綜合——分析——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新歌的學習,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后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新歌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先學歌譜,后學歌詞”的模式,比較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對歌曲的認知規律。
在學習歌曲曲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為它“先易后難”,切實可行。用類似于指揮動作的單手劃“旋律線”的方法,使學習讀譜與身體動作相結合。這些都有利于提高讀譜的效果和減低讀譜的難度。
高中音樂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欣賞現代京劇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壯志沖云天》,感受、體驗唱段的音樂情緒及表達的思想情感,能夠正確判斷它們的唱腔及行當,掌握京劇音樂的板式、伴奏等京劇常識。
【過程與方法】
能夠積極大膽、有感情地演唱現代京劇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體會現代京劇藝術的唱腔韻味,培養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及愛好。
【知識與技能】
探究現代京劇和傳統京劇在內容、服裝、伴奏等方面的區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欣賞現代京劇唱段《雄心壯志沖云天》,感受唱段的音樂情緒及表現的思想內容。
【難點】
能夠較為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現代京劇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體驗京劇藝術的唱腔特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播放兩段京劇唱腔音頻,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兩個京劇唱段的題目分別是什么嗎?它們有哪些不同之處?”學生討論回答,課件出示答案。
2.學生自主回顧上節課學過的內容,《海島冰輪初轉騰》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兩個唱段在服飾、內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4.教師通過傳統京劇的特點引出現代京劇,順勢導入本課。
(二)賞析樂曲
1.教師發起討論會:什么是現代京劇?你知道哪些現代京劇?學生自主討論現代京劇和傳統京劇的不同。
2.教師出示PPT資料,簡介現代京劇的概念:五四運動之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創作的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新京劇。如《海瑞罷官》、《紅燈記》、《沙家浜》等。
3.欣賞現代京劇《杜鵑山》第三場中唱段《家住安源》,結合課本唱詞,請思考:這個唱段的旋律有何特點?(唱段旋律委婉優美,起伏跌宕,屬于二黃腔)
4.再次聆聽,說一說行當、唱腔分別是什么?表現了柯湘怎樣的思想感情?(青衣;痛苦哀婉的心情)
(三)對比賞析
1.片段欣賞,初步感受
(1)播放《雄心壯志沖云天》音頻片段,請思考:表現了李玉和怎樣的情緒?(李玉和對敵人的蔑視和悲憤、激昂的情緒)
(2)再次聆聽,感受樂曲的旋律、節奏有何特點?(旋律平穩,節奏舒緩)
(3)說一說這一唱段是什么唱腔和行當。(唱腔是二黃,李玉和屬于行當中的老生)
2.完整欣賞,深入體驗
(1)播放《雄心壯志沖云天》視頻,學生跟著唱詞嘗試輕聲跟唱,思考:該唱段可分為幾個部分?(六個部分)
(2)各部分分別表達了李玉和怎樣的思想情感?(對敵人的蔑視和大義凌然——雖鎖住手腳,卻鎖不住英雄氣概——回憶與敵人斗爭的情況,展望革命發展形勢,表現出從容不迫的氣勢——對未來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關心轉送密電任務,相信母親和女兒——視死如歸的決心。整個唱段刻畫了李玉和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思想感情,體現了李玉和壯志昂揚的英雄氣概。
(3)伴奏樂器有哪些?(打擊樂器、弦樂器、交響樂器)
(4)學生分小組討論:伴奏音樂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伴奏音樂起到了烘托氣氛和襯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學唱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1)欣賞唱段,學生判斷唱腔和行當:西皮、老生。
(2)跟音樂輕聲哼唱,找一找哪些地方比較難唱。
2.跟音樂有感情完整演唱幾遍。
3.隨機挑選同學上臺表演,并讓學生自己評價。
(五)小結作業
1.教師總結:請你結合本單元所學內容,說說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在內容、服裝、伴奏、道具、布景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2.希望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更多的同學能夠走進京劇的殿堂,去領會她的美妙與瑰麗,去創造她的燦爛和神奇!師生再見。
高中音樂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和《星星索》等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
2、學生學唱《星星索》,認識蒙古的呼麥、印度的薩朗吉和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
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東南亞---印尼和南亞——印度的風格特點 。
教學難點
分四個聲部視唱《星星索》并用肢體語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點;用手劃出劃旋律線,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 。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來看這幅地圖,圖上畫的是哪個洲呢?(亞洲)我國和鄰國所構成的亞洲就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類在漫長的歲月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音樂文化,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亞洲音樂神秘的面紗!
二、教授新課
(一)亞洲傳統音樂整體概知
(提問) 亞洲可分為哪幾個音樂文化區?影響各區音樂文化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回答)完成圖表
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 東亞(中國)、
南亞(孟加拉、印度)、
東南亞(中國、印度、伊斯蘭、歐洲)、
中亞和西亞(古希臘羅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蘭(古阿拉伯音樂))。
(二)東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帶著問題聽音樂)
1、在東亞有一種神奇的唱法,一個人唱出兩種聲音?有誰聽說過嗎?
(了解呼麥唱法,書71)
2、聆聽樂曲分為幾部分,屬于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你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呢? (提示學生根據以前聽過的蒙古歌曲談談蒙古音樂長短調的風格特點) 樂曲開始,馬頭琴奏出徐緩悠揚的前奏。
第一部分,響起呼麥的聲音具有蒙古長調的特點,節拍自由,節奏徐緩、寬松,樂曲非常遼闊、奔放、抒情、恬靜。
第二部分具有短調特點,節奏密集,曲調歡快、跳躍,情緒熱烈歡快。刻畫了生氣勃勃的紅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發而出,表現出草原上歡快的情景。
3、表達了人們什么情感呢? 書71
(三)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們去“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去聽一聽。
2、感受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問題導入:
(1)歌曲曲調、節奏和唱法分別有什么特點?
(2)本曲表現的內容是 什么?伴唱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
(1)歌曲曲調緩慢、悠揚,每句節奏前緊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達對心愛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優美的情歌 。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為伴唱。( “星星索”是劃船時伴隨船漿起落節奏的哼聲。)
3、介紹克隆宗。P72
4、歌詞有什么特點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韻
3、分四組演唱《星星索》片段 書76
3、實踐活動:(和學生一起體驗劃船和乘船的樂趣) 首先請同學范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后選用兩組同學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組同學和老師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過這樣讓學生加深對克隆宗歌曲前緊后松的節奏特點的認識。完成教學重難點。
(四)南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
1、聽音樂判斷哪個國家?
下面我們乘船去到一個神秘的國度。先聽音樂,判斷這是哪個國家? 學生回答:印度
2、你怎么判斷出來是印度的呢?根據演奏的樂器聲音,在印度電影配樂中也常常聽到這種樂器的'配樂。介紹薩朗吉。
2、印度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1)聆聽這首音樂,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樣的音樂旋律線?
波浪式、曲線式、螺旋式的音樂進行,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
(3)請挑出描繪印度音樂特點的詞語。(完成拓展與探究3)
5、阿塞拜疆音樂《巴雅提木卡姆》。
(1)簡介(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是一種由多首樂曲組成的組曲。這首木卡姆用卡曼賈演奏,卡曼賈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國的民間樂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亞地區也有流行。
(2)欣賞時請學生注意伴奏的節奏。
(3)引導學生進行“演奏”活動。(用身邊各種物體做打擊樂器,拍出各種音色的節奏)
四、課堂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與我國毗鄰的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 學生回答并范唱:
日本的《櫻花》 韓劇《大長今》主題曲《希望》 朝鮮民歌《道拉基》(桔梗謠)
高中音樂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通過介紹民樂二胡,培養學生熱愛我國民族音樂的思想感情;
2、通過幾首二胡曲的欣賞,體會樂曲所表現不同的風格,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3、通過介紹幾位音樂家,教育學生學習他們勤奮好學、開拓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二胡音樂欣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幾首不同風格的音樂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引導想象感受的方法
學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愉快與啟發式
教具或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二胡
教學過程
一、老師激情表演導入(師奏3分鐘的二胡曲《光明行》)
提問:
1、這是什么?
2、這是西洋樂器還是我國的民族樂器?
3、它有幾根弦?
二、介紹二胡:
因為它只有兩根弦,所以取名為二胡,二胡是現代的名稱,過去民間多稱它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上去是一個物體,沒有什么感情可以表達,但是它一但經過不同的演奏人員在技術和藝術上的加工。就會變成一個很懂感情的東西,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賞音樂《賽馬》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音樂的名字嗎?你們聽了著段音樂能講述一下你們的感受嗎?(師生共同討論,發揮自己的`聯想)
2、樂曲簡析:(略)
四、欣賞音樂《空山鳥語》
1、播放《空山鳥語》引子部分,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想象畫面;
2、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感受到的畫面;
3、教師根據引子畫出一幅簡單的群山圖;
4、繼續放音樂,完成畫面;
5、作者寫作主要意圖;
6、作者生平簡介(略)突出作者勤奮好學;
7、樂曲簡析:(略)
五、欣賞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
1、導入:
2、介紹女子十二樂坊。
3、欣賞音樂《自由》。
4、里面的音樂和以上的音樂有什么并不同。
5、里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6、音樂分析:(略)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二胡,介紹了這么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樂名人,希望大家象音樂名人那樣勤奮努力學習,能夠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學習我們民族樂器,并能夠更好的把我國的民族音樂開拓創新。讓我國的民族音樂在中國以及全世界發揚光大,永保青春魅力。
高中音樂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結構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習,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
【教法、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法、趣味游戲法、律動教學法
(2)學法:體驗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葫蘆絲錄音指法圖片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音樂學科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導入、講授、探究、拓展、小結。
1、導入:
教師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錄音來導入本課,并請學生說出聽后的感受。
問題:
1)樂器的聲音特點?
2)哪個民族的樂器?
3)樂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使學生在葫蘆絲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2、講授:
通過實物及指法圖片講解,以輕松愉快的談話形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葫蘆絲的結構、演奏姿勢、呼吸、指法。并把葫蘆絲與笛、簫作比較,闡述葫蘆絲在結構上、演奏上獨特的地方。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演奏的基礎,學生在演奏時會出現低頭、坐立不直、踮腳、蹺腿等不良習慣,要及時給予糾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聞花香的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先用鼻吸氣,然后學會用口鼻同時吸氣,并通過橫膈膜控制再緩慢而均勻向外呼出。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常識,運用講解示范法,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①:氣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樂器的演奏難點,也是葫蘆絲演奏的難點。葫蘆絲與其他吹管樂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時氣流速度細而急、口勁大;吹高音時氣流速度粗而緩、口勁小。在練習吹高音sol和la時,學生認為音越高就越用力,結果事與愿違。其實,越用力會越沒聲音。
為了讓學生對氣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戲教學法,安排了吹紙條的游戲,讓學生能直觀感受不同氣流速度紙條的變化,然后用不同的氣流速度來吹葫蘆絲中的高、中、低音。
學生初次接觸葫蘆絲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來,開頭和尾音常出現的“咕”音現象,聽起來很不舒服。教師要分析并示范,讓學生認真體驗并反復練習。開頭出現是因為氣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強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決。尾音出現是因為剩余氣息推動所至,這時嘴快速張開就能避免。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游戲教學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技巧。這符合音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探究②:練習曲。
為了更好地掌握葫蘆絲氣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練,練習曲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吹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常出現憋氣或換氣聲響大,這都將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要給予糾正。
要想獲得柔和、優美的聲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點。手指按音孔時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肚按滿音孔。學生由于手指伸得過直或拱得過高,容易出現按
孔不滿、漏風以及手指過分緊張導致不靈活的毛病。吹奏時必須做到“滿而不緊,松而不漏”,否則就會出現音不準或聲音很悶。為克服手指緊張,也可讓學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練習。
設計意圖:器樂學習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過練習曲的訓練來完成,其訓練是相當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樂曲。
我選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作為練習內容,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愉悅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們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與力量。
演奏本樂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單吐、打音,它是葫蘆絲演奏廣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通過講解與示范演奏,使學生逐步掌握。
演奏這首樂曲的難點是樂曲的節奏型,我通過律動教學法:視唱、節奏練習,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唱一唱,拍一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律動中掌握樂曲節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教學法來克服樂曲的節奏難點,這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律動性原則。
4、拓展:
我安排了一個音樂活動:才藝大比拼。活動分小組進行,讓每組根據樂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選擇表演方式。
首先,明確每個小組的組長,并根據學生的意愿和能力來安排角色。然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排演。同時,教師活動于同學中間,成為他們的一員,并進行協調與指導。表演形式:(1)器樂合奏(可葫蘆絲合奏: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學生吹伴奏音樂;也可與其他樂器或打擊樂器等合奏);(2)為歌曲伴奏。(3)為舞蹈伴奏。
最后,選出三個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采取開放式評價,激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我。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安排,這遵循了音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排練、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樂教育應遵守的一條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面向全體與成功性原則。
5、小結:
通過自評、他評的方式,在民主的評價氛圍中評選出優勝單位和個人,給予鼓勵并要求學生加強課后練習與鞏固。
高中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征。
2、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
3、過程和方法: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代表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各組對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民族音樂產生、發展做適當的探究。
教學重點:
聆聽《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過對比欣賞,分辨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
從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進行比較,認識三個民族的音樂特征。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服裝走秀導入。三組學生分別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裝并做些典型舞蹈動作,讓學生先從視覺上感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二)學生作業展示:三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三個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等。
1、介紹蒙古族:每年7月、8月間,草原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儀式,現已成為歡慶豐收的娛樂節日。摔跤是“那達慕”的`主要內容。除摔跤之外,“那達慕”上還舉行射箭、賽馬、馬術、賽駱駝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為長調和短調,長調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長調流行于牧區,而短調則流行于半農半牧區。蒙古族的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粗獷的氣質。
2、介紹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轉法輪,有許多的廟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顆酒,有潔白的哈達,有鬧分裂的達賴喇嘛,有金瓶簽定的轉世靈童。
3、教師:下面有請阿凡提大叔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制各種糕點等。新疆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維吾爾族姑娘的小辮、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斕的衣衫、戴各種做工精細的首飾和繡花帽;節日還舉行賽馬和叼羊比賽。旅游勝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
教師提問:
1、這首歌曲在旋律和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2、這是屬于“長調”歌曲還是“短調”歌曲?
(四)欣賞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欣賞西藏民歌,請看大屏幕,音樂響起才旦卓瑪演唱的《宗巴朗松》。
2、聽后提問:你們對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給你們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師:西藏被稱為歌舞之鄉,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藏族音樂可分為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宗巴朗松》屬于民間音樂的歌舞音樂。教師介紹囊瑪音調特點。
4、請同學列舉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較流行的有《高原紅》、《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高中音樂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幾首音樂作品的欣賞,對音樂在生活、音樂在社會中的功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在我們生活的廣泛應用,并能為場景配制背景音樂。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音樂伴隨我們的終生”的道理。
教學設想:
針對中學生“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從視、聽等多個角度,給學生豐富、直觀、形象的畫面,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決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目的:
1. 能識別樂曲中的情緒,利用聽覺和視覺產生創造想象力。
2. 了解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那些樂曲是“實用音樂”哪些樂曲為“背景音樂”,初步能為生活中不同場景配制背景音樂。
教學難點:
通過音樂欣賞了解音樂中的情緒,重點區分“實用音樂”和“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1. 學生聽《歡迎進行曲》,有節奏地進入教室。
2. 師生相互問好。
二、提問、引導進入課題
1. 請同學談一談對音樂的感受?師:其實音樂自古到今都與我們生活緊緊相連,如:古代帝王則用音樂來進行政治教化,《詩經》
2. 音樂是一種藝術是人類精神產品,它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產物,音樂不僅有一定欣賞,審美價值,同時作為一種應用科學,音樂逐漸被社會和醫學界所接受,并日趨成熟。
3. 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音樂與生活。
三、播放多媒體:
1. 教師解釋實用音樂,(用音樂來烘托氣憤,配合完成某想項具體任務,,這種音樂一般稱為“實用音樂”。例如:儀式音樂,治療音樂等。)
2. 播放《歡迎進行曲》,師問:A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聽B段旋律你產生一種什么聯象?
3. 播放《搖籃曲》,教師板書提問:1本樂曲和《歡迎進行曲》在音樂情緒上有什么異同?樂曲旋律中八度大跳你會產生一種什么樣的創造性的想象?(同學討論回答)。
4. 播放《婚禮進行曲》教師簡單說明樂曲的情緒:A段音樂宏偉莊嚴,描繪了輝煌的婚禮場面;B段旋律溫柔活潑,帶有一種歌唱性,表現了溫和愉悅的氣氛。
5. 總結
(1)上面三首樂曲為“實用音樂”
(2)請同學討論后舉出三首實用音樂的例子?
四、播放多媒體:
1. 教師解釋“背景音樂”:(背景音樂又稱“環境音樂”,是一種為辦公室、休息室、超級市場、等公共場所而使用的陪襯音樂。)請同學讀出“背景音樂”的特點(加深印象)
2. 課件打一個即將開業的商廈,播放一段配音,教師準備四首樂曲片段。
師問:請同學們選出這四首樂曲那些更適合作為商場“背景音樂”(分組討論回答并說出理由)。
3. 鼠標點擊頁面出現一例快速行駛的列車。播放一段配音,教師準備四首樂曲。
師問:假如你是一位旅游列車車長,請根據“背景音樂”的特點,選擇最適合旅客心理特征的音樂?(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并說明理由)。
五、“背景音樂”還可以在綜合醫院里,急診室或輸液他廳應用。
有人研究表明,人們在一種聲級較低的優美柔和的音樂背景下會感到,輕松與愉悅不易疲勞,對病人和家屬而言能減輕消除他們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狀態,并進一步起到鎮定作用。
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音樂與生活》中“背景音樂”和“實用音樂”希望同學能分清并會運用,使音樂能夠更好為生活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課外作業:
1. 請同學們從生活中找出2首“實用音樂”、“背景音樂”的例子。
2. 請同學們為校食堂配2首“背景音樂”。
七、結束:
1.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煉,它使我們生活的更加豐富多彩。
2.播放課件中的“美國鄉村音樂”,與學生話別,讓同學們踏子著音樂離開教室。
高中音樂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通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舉例子說明。
(生舉手發言)
師:音樂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在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鑒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鑒賞兩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鑒賞嗎?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通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并回答問題
①哪些音樂要素發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②獨奏樂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著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為主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采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通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①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復,通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②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贊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3、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欣賞并回答問題
①作品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緩慢的哀歌)
②說出這個樂章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b小調,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最后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鐘愛的一部作品。通常,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都是熱烈歡騰的快板,而這部作品的第四樂章卻是一首緩慢的哀歌,其中浸透著“安魂曲”一樣的情緒。
(2)再次播放音樂,并分小組討論其中一些音樂要素的發展變化。之后每小組抽代表,教師分段播放作品,小組代表邊聽邊解說,主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
(三)鞏固提高
最后分別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學生比較兩個不同感覺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通過各自的音樂要素體現出來,可見音樂要素在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先自己欣賞一下《長江之歌》,并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先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里,下課!
高中音樂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舞劇《天鵝湖》的“天鵝”主題,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
2.了解舞劇音樂與芭蕾舞劇的相關知識,能夠辨別和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并能用舞蹈或課本劇形式來進行創造表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并了解“天鵝主題”的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音響、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二首由《天鵝湖》旋律改編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話組合的《Top》,欣賞后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①這兩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誰能把這段旋律演唱出來?
2.視唱“天鵝”主題旋律。(課件展示)
這首旋律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鵝”,讓我們一起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視唱這段旋律吧。(教師用鋼琴伴奏)
二、欣賞教學
1.引導學生明白“天鵝”主題旋律和情緒的變化:
旋律較平穩→旋律自下而上進行
情緒較平穩→情緒激動(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師: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樣的不幸呢?
介紹《天鵝湖》的故事情節。(課件展示)
3.師:下面讓我們視聽結合一起來感受一下舞劇《天鵝湖》的片段。
讓學生帶二個問題欣賞:問題一,這段舞劇背景音樂用的什么?(“天鵝”主題)問題二,這段舞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4.簡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芭蕾的起源與發展(意大利──法國──俄國──世界各地)。
5.簡介這段舞劇表現的劇情0暮色降臨,為王子成年舉行的舞會正在進行,王子忽然發現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這引起他強烈的狩獵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學藝》中關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再播放舞劇《天鵝湖》中天鵝飛翔的動作。
2.教師現場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讓學生模仿。(先無音樂伴奏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然后全體學生站起來再跟“天鵝”主題和根據“天鵝”主題改編的說唱音樂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
四、學生創編表演
規則:
1.每組任選下列一段音樂和一個故事情節來創編。
2.表演形式:舞蹈、課本劇或課本劇加舞蹈等。
3.表演時間不超過2分鐘。
4.準備時間5分鐘。
音樂(任選下列一段音樂)
1.古典風格的“天鵝”主題。
2.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情節(任選下列一個故事情節)
情節一:幕色降臨,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
情節二:在湖邊,公主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編排中合理的加入剛學過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飛翔動作,加5分。)
3.學生分組表演。
4.師生共同評選出優勝組。
5.讓學生欣賞舞劇中演員們所表演的情節一、情節二,并讓他們回答這兩段舞劇片段所用背景音樂是什么?(“天鵝”主題)
五、師生共同總結舞劇
舞劇:在西方統稱芭蕾,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文學和舞美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
六、播放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讓學生再次重溫主題音樂的美妙旋律并離開音樂教室。
高中音樂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征,了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通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通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了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欣賞,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難點】
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并通過實踐加深理解。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民歌《茉莉花》,學生欣賞。
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聽一曲與眾不同的《茉莉花》,大家聽一下這首《茉莉花》和剛才的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播放爵士樂《茉莉花》。(欣賞完后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第一首《茉莉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民歌,第二首在風格上完全改變了,改編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這種新的音樂形式就是爵士樂,今天我們就走進爵士樂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
(二)新課教授
1.走進爵士樂
播放爵士樂《What a wonderful world》,學生欣賞完談對爵士樂的初步感受。
教師進行總結:爵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后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并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
(1)了解“布魯斯”音樂
教師簡單介紹“布魯斯”音樂:17-18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被迫勞動,受盡折磨。黑奴們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于藍色在美國被看做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稱為“布魯斯”而爵士音樂就來源于“布魯斯”。
現在給大家播放一小段“布魯斯”音樂片段,通過欣賞,大家感受一下。
(播放“布魯斯”音樂片段)
教師提問:“布魯斯”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請從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來分析。
學生討論回答(“布魯斯”音樂憂郁、悲傷、變化音多,節奏復雜,較難掌握。從音階上看,它的三級音和七級音經常降低一點,有時五級音也降低。這些降音還常輔之以滑音和顫音,因而更加強了歌曲憂郁、悲傷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節奏,形成輕重音顛倒的感覺。和弦常用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因此,和聲聽起來很和諧,而且樸素。)
(2)了解“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
教師請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簡單介紹“拉格泰姆”音樂。
爵士樂還有另一個起源,是來自一種叫“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我們再來欣賞一段“拉格泰姆”音樂片段。通過欣賞,看大家能否對“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總結一二。在欣賞過程中可適當跟著音樂打節奏。
(播放“拉格泰姆”音樂片段,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拉格泰姆“是19世紀末,一位名叫喬普林的黑人鋼琴手創造的。右手高聲部演奏節奏特別的切分音主旋律或琶音,左手則是規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輕重音組成的節奏。這樣左右手形成交錯的節拍,使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它和“布魯斯”節拍上相似,都是重拍后移。
(3)了解爵士樂的特點
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欣賞和了解,我們大致能總結出爵士樂的幾個基本特點,首先是它的節奏比較多變,大多時候用的都是切分音;其次,爵士樂帶有很強的即興性,由其早期的黑人不識譜,大多是靠靈感激發,對熟悉的曲調加以變化。因此,爵士樂又被稱之為“靈魂音樂”。
2.欣賞《南部之子》
我們在爵士樂的世界觀光了一圈,接下來欣賞一首早期的爵士樂作品,是由“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的《南部之子》。
帶著兩個問題來欣賞,首先作品的特點和情緒是怎樣的?其次仔細辨別一下作品中運用了哪些演奏樂器?
(播放《南部之子》,播放完畢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悅的心情,并運用了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首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型音樂。演奏樂器有小號、鋼琴、爵士鼓,其中主奏樂器是小號。
3.再次播放《南部之子》,主要感受作品的節奏,為小活動做準備。
出示節奏譜例,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負責一個聲部的節奏,用手掌打出節奏。通過這個活動進行節奏練習,加深對爵士樂節奏的體驗。
(三)拓展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四)小結作業
今天的爵士樂已發展成為一種既有個人獨奏、小樂團,也有類似交響樂團的大樂隊編制,在流行樂領域也深入人心,同時爵士舞也成為現在很多人的業余愛好。爵士樂的影響已遍布世界,它的自由和不被束縛被大眾所喜愛,大家多從身邊著手,搜集爵士樂,體會它的美。
高中音樂教案 篇16
教學要求:
一、聆聽《C小調練習曲》及《愛之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進一步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二、在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認識、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分段欣賞和完整聆聽《C小調練習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C小調練習曲》。
2、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和名稱嗎?(肖邦《C小調練習曲》)
二、《C小調練習曲》
1、簡介作者:肖邦
A、請學生談談對肖邦的認識。
B、老師補充。
2、分部欣賞樂曲。
A、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特點。
B、簡介創作背景(學生自習書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離開波蘭赴法國途中,得知祖國爭取民族獨立的華沙起義失敗,悲憤之余,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C小調練習曲》。
C、復聽樂曲第一部分,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特點,熟悉第一主題。(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題)
(1)請學生談談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它讓你聯想到些什么?(老師補充:樂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剛毅的、帶有英雄性格的主題,左手采用了上下翻騰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聯想到華沙起義的英雄們是怎樣與敵人浴血奮戰的,也讓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難平。)
(2)跟琴學唱第一主題。
D、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題)
(1)聽音樂,感受這一部分音樂的情緒與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學唱主題,從旋律和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與第一主題進行比較。
(3)再聽第二部分,聯想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老師補充: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傷,它好象是人們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哀悼。)
E、聆聽樂曲的第三樂段。
思考:這一部再現了哪一個主題?它象征了什么?(樂曲的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題,它象征著人民的斗爭仍在繼續,抗擊侵略的火焰并未熄滅。)
3、完整地欣賞《C小調練習曲》
4、音樂知識:練習曲
通常練習曲有兩類。一類為練習器樂、聲樂技巧的專業練習曲;另一類為音樂會練習曲。前一種練習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訓練目標,音樂會練習曲是由前者派生而來的。它已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在音樂會上可以演出的藝術作品。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就屬于音樂會練習曲。
三、《愛之夢》
1、簡介作者:李斯特
2、簡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創作的三首歌曲改編成三首鋼琴“夜曲”。原來的三首歌曲分別是《崇高的愛》《幸福地死》《愛吧》。改編后的三首夜曲被匯集成冊,曲集統稱為《愛之夢》。在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為最好,流傳也最廣。因此,人們通常所稱之為《愛之夢》的曲子,實際上是《愛之夢》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賞《愛之夢》(大屏幕顯示主題旋律)
A、聽音樂,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樣的意境?
B、配樂詩朗誦,通過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四、總結
本課的兩首鋼琴曲,表現了極不相同的兩種情感。《C小調練習曲》悲憤激昂的氣勢令人熱血沸騰,《愛之夢》中的柔美、夢幻般的詩意令人陶醉,盡情表達了人們內心的豐富情感,這正是浪漫主義藝術的本質。
高中音樂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寫的意境。
2、熟練的識譜、唱譜,能在教師的提示下根據調式找出曲中的變化音,認識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強、弱”等標記。
3、分手練習,能比較流暢的彈奏,邊唱邊彈。樂曲節奏準確。能準確表現四三拍的節奏特點
4、簡單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動重點:
識譜、分手彈奏
授課對象:
王曉語邱泊斐、苗淑沛
活動準備:
曲譜一份、音符多個、錄音機、青蛙圖片一張、教師準確的.示范演奏、音樂磁帶《捉迷藏》
活動過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幼兒復習高、低音譜表上學過的音符。重點復習與《青蛙跳舞》相關的音符。
二、教師出示青蛙圖片,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有關小青蛙的曲子。
教師示范演奏,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識譜、唱譜
1、出示高音譜表上的樂譜。
①請幼兒觀察“這是幾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標記?”(引導幼兒說出跳音,保持音記號)
“都有哪幾拍的音符、各唱幾拍?”(四分跳音,附點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變化音嗎?”(引導幼兒看譜號后面的調號,知道是G大調,變化音為#F)
②教師引導幼兒演唱高音譜表上的樂譜,用節拍器伴奏。
要求:節奏準確,跳音要唱出來。
③教師彈琴,幼兒人手一本書唱譜。
④幼兒一一演唱,檢查幼兒的識譜情況。
2、出示低音譜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標記?“(休止符、雙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幾種?”(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節及1拍)
“雙音由哪些音符組成?”(請幼兒在鋼琴上找出并彈出來,教師逐一檢查)
③“雙音像什么?”(青蛙的叫聲,初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四、幼兒練習彈奏,教師指導
1、先練習右手部分,教師示范講解跳音彈奏要領:樂曲活潑、可愛、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彈出來,彈輕巧。
①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要求邊唱邊彈,節奏準確,跳音要彈的有跳躍感。
②逐一檢查右手的彈奏。
2、練習左手的彈奏。
①教師示范、講解。重點講解雙音的彈奏要領:手指準備好,有跳躍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時間來快速的找下一個雙音,雙音下鍵要統一,音色要統一。
②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要求邊彈邊數拍子。
③教師逐一檢查左手彈奏
3、幼兒自由練習左、右手。
教師根據幼兒在彈奏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單獨指導。
五、幼兒欣賞教師的完整彈奏,感受樂曲的意境。
幼兒聽樂曲自由表演。
六、欣賞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結束。
高中音樂教案 篇1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以及對《風云兒女》片段欣賞,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體會歌曲旋律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難點】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義勇軍進行曲》,提問:每當國歌響起時,你會有一種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當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就會有一種自豪感,立馬想到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愛國情懷。這首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選自電影《風云兒女》,在這部影片當中還有一首著名的插曲,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鐵蹄下的歌女》。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鐵蹄下的歌女》并提問:這首歌曲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是一種悲痛的情緒。
2.教師介紹電影《風云兒女》
這首《鐵蹄下的歌女》是電影《風云兒女》插曲,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3.教師播放全曲,提問:歌曲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共有三部分。
(三)分段賞析
1.教師播放第一部分,提問:大家現在仔細聆聽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它的旋律特點是怎樣的?
又表達什么樣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段前兩句為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兩句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心中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質詢。
2.教師播放第二部分,提問:樂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它又表達了什么?同桌間進行討論。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轉入字字血淚的敘述,音調中充滿了辛酸與凄楚。這一段的音樂處理剛好和第一段相反,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挪前,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兩句更為突出,更為感人。
3.教師播放第三段,請學生總結第三段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三段綜合了前兩段的音調和節奏,前兩句仍是不平的吶喊,隨后節奏突然拉長,音樂到達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表現了“被鞭撻得遍體鱗傷”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憤懣之情。
4.教師播放全曲,請學生結合各段的分析,總結整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補充總結:這首歌的語音、聲調、語氣和情緒的變化,與音調、節奏的結合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于女性的特點,樂句從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詞的內容及柔中帶剛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者不平的吶喊。
(四)拓展延伸
教師播放《風云兒女》片段,提問:大家通過這段影片以及歌曲,談一談聶耳創作這首歌曲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作者以一個飽受侵害、被人們所賤視的歌女的角度,發出了沉重的控訴。他深刻地揭示了歌女內心所蘊藏的'崇高的愛國熱情。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個在中國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壓迫下,受盡生活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國婦女的典型形象。
舊中國的歌女是壓在社會底層的“弱者”,聶耳對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懷著對這些“到處哀歌”“永遠飄流”的歌女們的深切同情,寫下了這首女聲獨唱歌曲。歌中用了極其簡煉的音樂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女子不平的吶喊和在她們備受摧殘的心靈深處躍動的愛國熱情。整個作品蘊含著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被譽為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五)小結作業
1.教師:課堂接近尾聲,請學生談談收獲。
2.課后大家觀看《風云兒女》整部電影,并互相交流觀后感。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案 篇19
設計理念
為了適應高中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依據教材選編了爵士樂的教學內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本著“普遍參與和發展個性”的教學原則,重視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實踐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從而獲得審美體驗。
設計思路
本節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鑒賞》第十三單元《爵士樂》,設計思路如下:
1、確立主題
2、教學選材
3、活動與探究
通過視聽等教學活動激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與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也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教學目的:
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美國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的意識。
重點難點:
由于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學生對爵士音樂接觸比較少,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雖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但仍缺乏對音樂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音樂的音樂特點,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1、提前布置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爵士樂的資料,并以展示作業的形式說明—什么是爵士樂?
2、教師準備圖片、音響、影象等有關的資料,制成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
3、以小組為單位就坐,隨時進行討論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對比聽賞:
流行音樂《夜來香》與爵士樂《夜來香》
2、引出課題:“什么是爵士樂?”(說明:對比聽賞可以反饋出學生經過學習后對爵士樂的理解,并自然導入課題)
二、交流與探討
1、學生的交流
①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手抄報及喜愛的音樂等),并相互交流。
②由課代表主持,按組自選介紹的內容,并選出代表進行作業展示:爵士樂的起源,使用的樂器,演奏形式,風格與特點,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說明:此環節可以讓學生相互介紹了解彼此的作業情況)
2、學生分組展示并作介紹
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內容,靈活地進行交流、切磋和補充。并感受、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教師總結:布魯斯的音調與拉格泰姆的'節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語匯。
關于爵士樂的即興性
師:即興演奏(演唱)是爵士音樂的靈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興風格,要求爵士樂手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由此這些無法準確記譜的美妙音樂,不能用錄音的方式把它記載下來。有人說:一張張的爵士唱片匯聚了一部爵士音樂史。
說明:交流與探討環節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顯示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思考與創作
1、爵士樂在中國
⑴、欣賞影片片段: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舞廳中以爵士音樂做背景的場面。
師:在這個片段中你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學生交流看法,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對爵士樂在中國的看法。
⑶、師:爵士樂在中國的影響由來已久,當這種由美國黑人貧民創造的民間音樂在征服了白人之后,傳到了東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百老匯舞廳”“和平飯店”等,其音樂演奏形式與歌曲創作都表現出國人對爵士樂的吸收與借鑒。
2、中國的爵士樂現狀
師:步入開放的中國,爵士音樂已逐漸走進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故此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許多有關爵士樂的資料。
欣賞:具有爵士音樂風格的中國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3、分析與交流:
師:這首由中國民歌改編的爵士音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說明:再次歸納爵士樂的主要音樂特點,并為以下的即興創作環節做鋪墊。)
4、創作和表演——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與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也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說明: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體驗“什么是爵士音樂”)
四、歸納與總結
1、師:你們認為老師組織這次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感受與收獲)
2、師:通過音樂我們了解一種文化,而通過文化又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音樂。我很感謝大家,是你們的作業給了我無數的靈感,是你們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樂”,是你們又讓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讓我真正領悟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謝謝大家。
(說明:讓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是本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對本次學習的總結與提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老師也是一個有限的主體,整個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與交流的過程)
高中音樂教案 篇2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分析歌曲,感受其遼闊的曲調,人物真摯的情感,領略音樂與戲劇結合的藝術魅力,進而喜歡中國的歌劇藝術。
2、通過分段聆聽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體驗音樂之美,掌握合作意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學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結構,感受“江姐”的性格特點,并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
難點:掌握歌曲的曲式結構特點,感受“江姐”的性格特點并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是歌劇藝術?并請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劇作品。
學生自由進行介紹。
教師總結:16世紀初,在意大利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歌劇。并出現了一大批經典的優秀的歌劇作品。在20世紀初,我們國家也出現了自己的民族歌劇,《江姐》就是眾多優秀作品中的一部經典作品。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體,并提出問題:歌曲帶來的感受是什么?
2、再請同學們進行分享查閱關于歌劇《江姐》與歌曲《紅梅贊》的一些相關知識。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全國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員江雪琴(江姐)帶著重要的任務,奔赴川北,途中聞聽丈夫被害的消息,忍著悲痛,拖入戰斗,期間備叛徒陷害入獄,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她大義凜然,嚴詞痛斥敵人。最后在重慶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義。《紅梅贊》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這首歌在全劇中多次出現,為江姐的音樂基調做了全面的概括,是貫穿全劇的音樂主題,江姐的唱腔大都由此發展而來。
3、教師再次完整播放歌曲,與學生共同欣賞。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范唱,請學生看著歌詞,進行小聲跟唱。
跟唱之前,提出問題:仔細看一看歌曲的歌譜,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講述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學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的曲式結構是二段曲體,A、B兩段的結構相同,都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樂段,前三個樂句都是兩小節,兩個樂段的最后一句都擴充為三小節。A段主要是對紅梅性格的具體描繪,B段是對紅梅品格的贊美。
2、教師播放A段音樂,請學生聆聽。
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說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裝飾音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
拖腔手法、裝飾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鄉土氣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細膩樸實,深情而又樂觀,韻味十足。更能體現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與堅韌品質。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歌曲中的拖腔與裝飾音。
3、教師播放B段音樂,請學生聆聽。
提問學生:B段的曲調與第一段有什么異同?
學生自由討論。
教師總結:第二樂段是從第一樂段變化發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緩中升調,第二段音調上更加高昂,節奏上更加明快,對未來充滿希望,情感也隨著曲調上揚而得到升華,不僅贊頌了梅花的品格,也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堅忍不拔的品質。
4、完整的聆聽歌曲,品味歌詞。
(1)完整的聆聽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風格。
學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四川民歌的基礎為主,廣泛地吸取了川劇、越劇、四川清音、京劇等諸多地方劇種的音樂語言加以創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結合,演唱起來朗朗上口。更顯歌曲的磅礴的氣勢。
(2)品味《紅梅贊》歌詞。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老師進行講解,以紅梅來象征我們的同志。紅梅的生長環境十分兇險,用它來象征著我們革命的艱難與不易。當時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就設在重慶,也就是在敵人的心臟。紅梅生長在最險惡的地方,這就寓意著我們的同志像紅梅一樣也是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敵人展開斗爭工作的。紅梅開在最危險的地方,但同時也象征著是凝聚了黨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為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下才使紅梅具有了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傲雪凌霜的品質。
5、再次完整的聆聽歌曲,能夠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紅梅贊》在整部歌劇中出現了四次,分別通過視頻觀看欣賞這四次出現的情景,簡單的談談歌曲出現的場景,感受這一經典佳作。
(五)課堂小結
通過欣賞、分析歌曲,我們感受到了曲調的遼闊清新、明朗剛健,通過歌詞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緒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這一經典之作。同時也要感受歌劇藝術之美,進而喜歡我國的歌劇藝術。
高中音樂教案 篇21
教學內容:
《音樂與生活》(人教版第七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一組實用性音樂的欣賞,提高學生對音樂表現內涵的感受力;
2.了解音樂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3.以各種方式演示實用性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實用功能;
2.難點:找到音樂風格與生活情景的結合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實用音樂的特點;
2.能力目標:
①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音樂;
②通過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樂。
3.情感目標:
①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②用音樂關愛自己和他人。
本課時運用了問題研討法,安排了較大力度的探索與實踐,旨在讓學生在了解音樂的實用價值的同時,提高各種能力(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等),貫徹與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
2.本課時在讓學生了解音樂實用性的同時,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意蘊,以利于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文化素養;
3.本課時旨在嘗試探討網絡環境下的音樂教學,并初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信息進行研究性音樂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老師、課代表主持)
1.組織教學(老師主持);
2.學習方式和要求(課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導答問:
師:請同學們回憶在這個活動中共出現了幾次音樂?這些音樂是在何種場合下出現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時顯示問題)
生:4次。分別是進場----升旗----做操----退場,起到了發布命令→烘托氣氛→統一動作→放松情緒的作用。
5.揭示課題:
師:這說明音樂與人類的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吧!(屏幕上顯示課題《音樂與生活》)
(二)研討問題:
1.實例顯示:
①生活中的'音樂;
②學生答問;
2.導學提示:
①關于《音樂與生活》學習網站;
②揭示研討主題:
A.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B.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C.生活中有哪些經常聽到的音樂?
D.生活中的音樂分哪幾類?
3.網上活動:
①資源瀏覽;
②BBS聊天交流討論;
(三)深入實踐:
1.準備活動:
①課代表發言:為加深大家對音樂實用功能的理解,老師特地為我們準備了幾段音樂,請選擇一段進行情境表演;
②教師補充提示:這些場景可以是頒獎、天氣預報、時裝表演、感情朗誦、交誼舞、卡拉OK演唱等,設計表演時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樂與特定場景的聯系;
③學生分頭準備情景表演;
2.表演活動:
①課代表主持學生即興表演;
②學生觀看、評價;
(四)范例介紹:(老師主持)
1.音樂療法菜單:聽了剛才的討論,看了剛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學提出的問題:音樂為何能鎮痛?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嗎?我想就此談談我的一些想法,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則音樂療法菜單(屏幕顯示):
治療心情不安,思緒紊亂癥:《春江花月夜》、《花之圓舞曲》;
治療煩躁易怒癥:《流水》、《月光奏鳴曲》;
治療高血壓癥:《小提琴協奏曲》(巴赫);
治療腸胃功能紊亂癥:《鋼琴奏鳴曲第七號》(貝多芬)…
音樂之所以能起到醫療作用,可能因為音樂也是一種波動,人體也有波動,如腦電波、腸胃蠕動等;音樂是一種節奏,人體也有節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實例;
3.“超級學習法處方”;
(五)布置課外作業:
音樂既然這么實用,那么在關鍵時刻,只要你精心選用音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課外作業是:
①為同學的生日聚會選擇一組音樂;
②師生食堂進餐選配背景音樂:
(六)尾聲(課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課。
【高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教案05-10
高中音樂教案01-12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08-04
高中的音樂教案(通用20篇)05-31
高中音樂 《現代京劇教案》04-25
高中音樂教案3篇【薦】06-11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13篇02-22
大班音樂教案快樂的音樂教案01-28
音樂小屋音樂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