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5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分:計算同級運算、兩級運算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3.使學生養成規范解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小括號的作用,能準確地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能規范地脫式計算。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軟件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剛剛結束了+-黃金周,老師想知道你們是怎樣度過的,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去了什么地方嗎?
[多媒體軟件伴隨錄音:清晨數學王國的閂口站滿了游客,不一會兒卻傳來吵鬧聲。鴨姐姐得意地說:我的票上有+、-號我該排在隊伍最前面。貓頭鷹也不甘示弱,說:我的票上有、號,我該排在第一個。兩人吵鬧得面紅耳赤,大黃狗跑過來大聲嚷到:別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們都該排在我的后面去。師:同學們,你們當小裁判,判斷下誰該排第一?跟隨學生回答揭示課題。
二、探究嘗試,總結規律。
1.以舊帶新
3+4x8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試給它加上我們的新朋友小括號,使它變成
另外一道題。學生試做例題(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師:請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觀察、比較去體會小括號的作用)你覺得小括號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
3.反饋練習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讓學生先讀題,自選兩道獨立完成。)
4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做題時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題里是否有小括號,有哪些運算);
二想(想一想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三算(按照運算順序,進行運算);
四查(要有步步檢查的.好習慣)。
三、鞏固練習,不斷深化。
1.小動物們在我們公平的裁判下來到了數學電影院,觀看了電影《符號媽媽》。
同學們談一談看完電影的收獲。(通過一場電影,把學習的幾種運算順序融為體,既實現了知識的整合,又便于學生掌握和區分。)
2.小動物參觀了數學迷宮,闖關練習。
第一關:先讀題,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
順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關:判斷下面各題,結果相等的畫,不相等的畫,請同學們自己讀題,認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動物來到了數學游藝廳。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數字2、5、6和運算符號組成兩步式題,結果要比14大。
四、小結
師:小動物們快快樂樂地玩了一天,同學們猜猜它們會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課本第9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四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的步驟。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課題:
剛才復習的整數乘加、乘減混合的'運算順序,這節課我們學習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乘加與乘減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教師點撥:分數加法、減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怎樣計算呢?運算順序跟整數運算順序相同。
出示例4:計算,指名讀題。
(2)學生按整數運算的順序計算。(教師巡視)
(3)訂正:
指名學生問: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教師明確:這道題有乘有加,同學們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題有乘有減,或者有乘有加還有小括號,這樣的題怎么計算?(出示做一做兩道題)
2、做一做:
(1)試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兩名學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計算時只寫必要的計算過程。(教師巡視)
(2)訂正:
讓學生先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啟發學生思考、交流主動學會新知。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自己學會了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大家學習得很好。我們要注意在混合運算中計算步驟還要過于繁瑣。還要養成做題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幾名學生分別寫在小黑板上。
2、練習四第3、4、5題。
(五)作業。
練習四第2題。
第五課時: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
教學內容:課本第9—10頁的例5和例6,完成練習三的第6—9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 0。36×101
(學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小數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乘法中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
(1)學生發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練習。
練習三的第7—9題。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使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四種圖形的關系。
3、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掌握四種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課件、圖形卡片、套娃、吸鐵石……。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談話引入:同學們都玩過七巧板嗎?七巧板不僅給我們帶來過快樂,還能發揮人們的想象力,利用各種圖形拼出美麗的圖案。
課件出示:快樂大本營,由七巧板拼的圖形。
鴨子圖、小鳥圖……。
師:找出你最喜歡的圖案,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生1:正方形
生2:長方形
生3:平行四邊形
……。
3、回顧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2: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師: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誰能說說有關它的知識?
生1: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
生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
(2)學生小組合作驗證并匯報結果。
生1:用尺子量丙組對邊的長度,長度相等。
生2:用直尺和三角板平移后發現對邊平行。
……。
(3)師:通過同學們的動腦和動手,以及數學家研究大量圖形后發現,丙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認識梯形的特征。
(1)師:誰認識這個圖形,它叫什么?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中找出這樣的圖形。
生1:它叫梯形,是媽媽告訴我的。
生2:它叫梯形,是我從書中看到的。
……
(2)師:看著梯形,猜測一下它的特征,可以從邊和角去找。
生1:我猜對邊相等。
生2:我猜對邊平行。
……。
(3)學生小組合作驗證并匯報結果。
生1:我用直尺和三角板平移后,發現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生2:梯形的兩組對邊不一定相等。
……。
(4)師:我們把只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師:聯系實際找出生活中的梯形。
生1:跳箱的側面
生2:球門的側面
……
3、認識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
(1)師:這些圖形都屬于哪個家族?老師給四邊開建造了一個家,這個家該怎么布置呢?
生1:長方形和正方形住在一起。
生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住在一起。
生3:它們都是四邊形,可以住在一起。
……
師: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但不同的四邊形它的`房間該怎么分配呢?接下來,我們找一找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2)引導學生找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生2: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生3: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
師:誰說說它們特殊在哪兒?
生1:正方形都有長方形的特征,而且四條邊都相等。
生2:度方形都有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而且四個角都是直角。
……。
(3)師生合作在黑板上布置四邊行的“家”
(4)課件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集合圖。
師:邊出示集合圖邊解釋集合圖的含義。
生1:邊觀察邊理解,再敘述集合圖的含義。
……。
(5)師生合作實物(套娃)形象地演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挑戰樂園。
問題:哪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個圖形是梯形?為什么?
2、課件出示:第70面的主題圖
要求:人熟悉的校園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課件出示:我是小法官(對的打“√”,錯的打“×”)。
(1)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圖形叫梯形。()
(2)平行四邊形就是特殊的長方形。()。
(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
(4)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4、課件出示:挑戰權限。
問題:一共有幾個平行四邊形?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四邊形有哪些新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在教材第92-93頁。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學習事情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材分析】
《拋硬幣》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以拋硬幣游戲活動將學生引入可能性問題的學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及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要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活動的空間,數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課力圖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中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與體驗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從而建立對不確定現象的初步認識,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拋硬幣、摸球等游戲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到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
技能目標:
1、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確定性的描述,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力。
2、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等探索過程,加強學生對有在猜測的運用。
情感目標:
1、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初步形成統計意識。
2、多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懂得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一定不會發生。
【教學難點】
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 準備硬幣、三個盒子、乒乓球數個。
2、 制作轉盤。
3、 課件
學生準備:數個硬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突破點】
利用大量游戲,盡可能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猜測,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揭題
1、借助課件,把學生帶入生活現場:
(1)、六一兒童節,淘氣、笑笑兩個好朋友高興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游藝活動。淘氣說:我們先玩小貓釣魚吧! 。笑笑說:我們還是先去盲人擊鼓吧。兩個好朋友的意見不一致,到底該聽誰的呢?這時淘氣說:“我們拋硬幣決定吧。如果正面朝上,就先去玩小貓釣魚;如果反面朝上,就先去盲人擊鼓。”
(2)、足球場上,甲乙兩個球隊即將比賽,雙方的場地如何確定呢?裁判拿出一枚硬幣,向空中一拋。
師: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常常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
引發問題:為什么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呢?這樣公平嗎?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一)、拋硬幣實驗活動,探討可能性問題
1、猜測:硬幣落下后哪一面會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2、實驗探索:
小組活動:同學們以4人小組開展拋硬幣實驗活動,每人拋5次,(每組共拋20次)拋前可先進行猜測,結果在實驗單上作好統計。
3、全班研討
(1)交流實驗結果:
生:正面12次,反面8次。
生:正面 10次,反面10次。
生:正面 9次, 反面11次。
……
(2)討論:在游戲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硬幣落地,有時正面朝上,有時反面朝上。
生:我發現猜的時候,有的時候猜對,有的時候猜錯。
師:為什么?
生:因為硬幣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沒拋之前,是不知道的。
(3)小結:
拋硬幣,硬幣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書:可能)
(二)、猜謎語活動:承上啟下
淘氣、笑笑拋硬幣,結果反面朝上,按約定兩人先去猜謎語,笑笑邀請同學們一起猜謎語。師出示幾個簡單的的謎語讓學生猜。
(三)、摸球抽獎活動:進一步體驗不確定與確定現象
師:同學們謎語猜對了,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獎品:白球(幸運星) 黃球(智慧星) 紅球(勇敢星)
1、幸運抽獎,感受不確定現象
愿望:你最想得到哪種獎品?
觀察:放到抽獎箱中的球。
(老師當著學生將3個白球、3個黃球放入抽獎箱)
預測:你能得到你最喜歡的獎品嗎?
生:我想得到幸運星,我覺得我有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
生:我想得到智慧星,我覺得我有可能得到。
生:我想得到勇敢星,我覺得我不可能得到。
……
驗證:同學們在小組進行摸球抽獎游戲進行驗證。
統計:師生共同統計摸球情況
討論:
(1)、為什么有的同學摸中黃球,有的同學卻摸中白球呢?
生:因為箱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所以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2)、為什么沒有一個同學摸到紅球呢?
生:箱子里沒有紅球,不可能摸到紅球。(板書:不可能)
2、開心抽獎,感受事件的確定性
老師想得到智慧星,你們猜老師可以得到嗎?(生猜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老師在另一個抽獎箱里摸球,結果真的摸到一個黃球。學生在下面叫起來:“老師運氣真好”。這時老師請剛才想得到智慧星而沒有抽到的同學到講臺上一一摸球,結果全都摸到黃球,同學們露出不解的神情。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在這個箱子里每次都能摸到黃球?猜一猜盒子里裝著什么顏色的球?
生:都是黃球。
老師當著同學們的面把盒子里的球到出來,果真全是黃球。
師:盒子里全是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不可能摸到其他的球。
(板書:一定)
3、智慧抽獎:綜合運用
淘氣最喜歡智慧星,笑笑最喜歡幸運星,你有辦法使淘氣、笑笑一定
能得到他們最喜歡的獎品嗎?
生:笑笑在3號箱里抽,一定可以抽到幸運星。
師:為什么?
生:3號箱子里全部都是白球,抽出來的一定是白球。
生:淘氣在1號箱子里抽,一定抽出黃球,就可以得到他喜歡的智慧星。
師:為什么不在2號箱子里抽呢?
生:2號箱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抽出來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 連一連
課件依次展示:淘氣、機靈狗、笑笑摸球圖。
師:大家都認識他們,他們在干什么呀?他們都從自己的盒子里面摸出一個球會是什么顏色呢?請大家根據每個盒子里的球分析、判斷,再在書上第93頁連一連。
2溝通生活,內化認識
想一想
出示課件:漂亮的房子里面有10只可愛的小鴨,它們想觀看5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的拔河比賽。
①房子里面走出來的一定是 ,不可能是 。
②比賽結果可能哪隊會贏,為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教材第27頁例1及練習七1、2、3題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師:這是小明的家(比較凌亂),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為什么嗎?
教師:我們幫他整理一下房間吧。教師隨學生的回答利用課間幫助小明逐一歸類、整理成整潔的房間。
教師: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嗎?怎么找?
教師:為什么這次很快找到了?]
小結:剛才我們所做的就是分類。分類擺放物品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整潔、方便,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類與整理。師板題分類與整理。
2、感知分類
出示例1: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小朋友們買了許多氣球,看多漂亮!
[師問:這些漂亮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形狀、顏色”)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學生分組活動,分一分并想辦法記錄分類結果。]
討論匯報:
[展示分類的結果。并討論:你喜歡哪種記錄結果的方式,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結:雖然大家記錄結果的方式不同,當仔細觀察整理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記錄的形式多樣,為什么整理的結果相同?
[教師結合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動學生分析數據——哪種氣球最多?那種氣球最少?使學生讀懂各種呈現方式,體會不同成像方式的特點。]
①邊數邊畫;②先分,再數一數;③圖和數相結合。
(2)還可以怎么分?
[按顏色分類計算,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結果。
學生分組活動后展示分類結果。]
教師組織交流、評價:你覺得他做的怎么樣?說說理由。
(3)在對比中討論
教師:剛才我們分的都是這些氣球,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一樣呢?
[教師:無論結果怎么樣。什么應該是不變的?]
二、小結:
[教師:通過給氣球分類,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分類,學會了怎樣分類。下面我們就用所學會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在匯報第2題時,可讓學生回答:“從圖上你分別知道了什么?”“同樣的一組圖片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一樣?”從而讓學生在對比中繼續推在同一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一致性與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板書設計】
分類與整理
形狀顏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進行統一標準下的分類整理,按不同的形狀分一分,學生用不同的計數方法進行了統計,我引導學生對計數的結果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從而體會到了完整的統計過程。孩子們可以用邊數邊畫、先分再數、圖數結合的方式呈現統計的結果,最終學生發現了分類的標準雖然不同,但分類的結果相同。
第2課時不同標準
【教學內容】教材28頁例2、做一做及練習七4-8題。
【教學目標】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觀察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這些人進行分類。]
2.小組討論。
[說出自己是按什么分類的,又是怎樣記錄分類結果的?]
匯報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4人。
按性別男和女分:男6人,女6人。
[可以把分類的結果整理在統計表中。突出統計表的簡潔性。]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體會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可以怎樣分?請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2.分圖形(第3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題,然后填在(2)題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組結果。
3.分圖片。(第31頁的第5題。)
[啟發: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組動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們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據每一個不同點都找到一種分法呢?學生自選標準把動物分成兩類,并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出來。(①按照行進的方式分為飛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5.混合練習。(第31頁的第6題)
[引導學生理解象形統計圖或簡單統計表中數據所表達的意思:①說說圖中呈現的是什么統計結果。②問學生:小烏龜這一項上涂了3個圓圈,表示什么?是學生真正理解象形統計圖的含義。]
四、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32頁第7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引導:剛才大家想到了許多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我們也聽到了別的同學的想法。現在就請大家用學到的方法來給小組里的同學分類,你能有幾種分法?]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五、總結
[上節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學生自選標準進行分類整理,從而認識和理解了簡單的統計表,并學會了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分類的結果,最終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體會到了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小學數學教案6
課題:
大數的改寫
教學內容:
大數的改寫課本第14——1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將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能正確的改寫整萬的數。
2、掌握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能爭取地”略寫”非整萬的數。
3、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
4、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強學生的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
教學難點:
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做范圍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大數的”改寫”和”略寫”
教學媒體: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用幻燈出示下面土模。
1、寫出下面各數
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寫作:
二百零四萬五千寫作
三千零二十萬零六百八十寫作
五千八百萬零七百噸寫作
三百六十四萬八千個寫作
寫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然后幻燈補充正確寫數。
2、讀一讀下面各數。
2000000讀作
3500000讀作
10200000讀作
86000000讀作
學生讀數完成后,教師板書補充讀數。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5
(1)出示掛圖或電腦課件展示人體血液的構造,介紹紅細胞,白細胞的作用。如圖:
說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數目的紅細胞和白細胞,教師出示板書。
一小滴血液含有:
紅細胞:5000000個
白細胞:10000個
(2)讓學生讀一讀這兩個數。再看看這兩個數有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后,教師說明:這兩個數都是整萬的數。什么是整萬的數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萬的數。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萬的數。
(學生明確了整萬數與非整萬數后,不僅對改寫以”萬”坐單位的數有幫助而且對將非整萬數”四舍五入”到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做了鋪墊。)
(3)明確告訴學生:在生產,生活中人們為了方便讀寫,常常將萬位后面的4個0省略掉,換成一個”萬”字來代替數末尾的4個0,這樣就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
(4)改寫。
板書出示:500┆0000個=500萬個
強調:把個級的4個0省略掉,在500后面寫上個”萬”字。這樣照樣讀作:五百萬個。
想一想:10000個=1萬個。
先讓學生來說,然后教師添上板書”1”
(5)即時嘗試把下面的數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學生獨立改成。老師巡視,觀察學生是否記住寫”萬”字,并當作要點進行強調。
2、教學例6
(1)投影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系。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并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陪。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之間的陪數關系比較困難。
(3)啟發學生想到:用”萬”作單位的數進行比較會比較方便。
(4)觀察這兩個數有什么特征?怎樣把這兩個數改為整萬的數?
(5)介紹”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①找準萬位上的數。板書:12756
②看萬位右邊第一位上的數,是2
③說明:根據”四舍五入”法規定,像這樣小于5,把它和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板書:12756≈10000。
說明:因為得出的是近似數,所以必須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板書10000=1萬(說明:這里兩數是相等的,只能用”=”)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情感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為了某些事情或某個問題常常需要做各種調查,在調查中還需要收集數據、分析與整理數據,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統計圖,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都見到什么樣的統計圖?
你們說得非常對。其實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統計圖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我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三種統計圖,但是你們在學習和觀察中是否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統計圖來呈現、有些要用條形統計圖來呈現、還有要用折線統計圖來呈現的,那么,我們在選擇統計圖時,以什么為標準,作為依據呢?也就是說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用途呢?這就是我本節課要跟同學們共同研究的內容——統計圖的選擇。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5 — 29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計圖的特點,清楚選擇的依據。
三、合理選擇適當的統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情況,選擇條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計圖比較合適。
2、問答競賽
學生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提一個統計圖的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應用何種統計圖,再一次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計圖。
3、火眼金眼:讓學生看統計圖讀信息
(1)某班學生膳食喜好人數情況統計圖(少挑食,要注重膳食營養的均衡)
(2)中秋節小明一家月餅分享情況統計圖(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3)我校學生05~09年上黑網吧人數變化情況統計圖(網吧尤如一把雙刃劍,隨時傷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屆英國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你猜我國會奪得多少枚金牌?簡單說說你的理由。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奧運會
——統計圖的選擇
條形統計圖清楚反映各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清楚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計圖清楚反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這課的設計突出了“統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歷選統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字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實踐證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如課的開始,播放04年奧運會劉翔奪冠情景及部分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節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據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海口空氣質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也在進行著有關方面的深層次研究。“統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了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后,讓學生同桌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計圖來鞏固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先出現范例,內容貼近生活,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后又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討,在小組討論中發揚合作交流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設計中安排了不同層次的互動環節,而且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呈現方式,從而使教學過程呈現出緊張活潑的特點。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活動并結合前面所學數的分解組成,直觀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以及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2.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主動探究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尋找事物規律的方法,既不重復又不遺漏的排列組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愉悅的操作中感受數學的奧秘,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
教具、學具準備
表格、點子、中國象棋(或圍棋子)、課件
教學設計
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是誰來了?(聰聰)聰聰看見你們在上數學課,想考考你們。請大家看屏幕。
(屏幕出現一個數位表),然后問:"這里有一顆珠子,放在個位上該表示什么數?"師:把它放在十位上,讀作什么?
師:聰聰夸獎我們聰明,但對數位的知識一定要掌握好。今天的這一節課我們就利用數位表擺一擺,想一想。(板書課題)
擺棋探秘
1.初次擺──交代做法
教師出示表格(下表)請一位學生到黑板上用一顆點子擺數并填表。當點子放在個位上時,表示個位上的數是1,十位上的數是0,這個數就是1;當這顆點子放在十位時,表
示個位上的數是0,十位上的數是1,這個數就是10.
十位個位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擺出的`數
○121、10
○
2.再次擺──熟悉方法
a.教師布置各小組仿照黑板上的擺法,用3顆棋子擺數。
活動要求:各小組先獨立擺,獨立記錄,然后交流討論:
◆為什么3顆棋子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3,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30?
◆怎樣擺數才能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b.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各小組的結果。
c.重點研究兩種擺棋、寫數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把所有棋子先擺在個位上,再逐一向十位挪棋的情況在黑板上展示(用藍色的點子)。
◆黑板的另一邊展示另外一種擺法:先全部棋子擺在十位上,再逐一向個位挪棋(用紅色的點子展示)。(如表)
d.學生議論、質疑,匯報討論的結果,集體評價。
因為個位的3表示3個一,所以是3。十位上的3表示3個十,所以是30。
3.三次擺──探究規律
a.分小組用2顆棋子,4顆棋子來擺并填表寫數。擺完后組內交流。
b.請擺法像黑板展示的兩種方法的小組到黑板擺。(表格)
(先擺十位,再往個位挪棋的圖略。)
c.引導學生觀察"棋子顆數"與"擺出幾個數"的關系,試從中找出規律來。
d.引導學生觀察"棋子顆數"與"擺出的數"的關系。
◆與數的組成有關。
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數的組成擺出的數
12
或和是1的加法:
1=1+0 1=0+11、10
23或和是2的加法:
2=0+2 2=1+1 2=2+0
2、11、20
34
或和是3的加法:
3=0+3 3=1+2 3=2+1 3=3+03、12、21、30
45
或和是4的加法:
4=0+4 4=1+3
4=2+2 4=3+1 4=4+04、13、22、31、40
◆列出的數一般是一對一對地出現,而且組成每對數的數字都相同,但個位和十位上
的數字調換了位置。
例如:
這里有兩對數:03和30、12和21,它們的組成數字分別是0和3、1和2。
此外,所列出的數都能分成兩組(或找出一個中間數后分成兩組)。
例如:
(表格)
十位個位
○
豎著看:
單獨看"個位"上的棋子像一個"▽",也可把它一邊對齊,像" "或" "。
單獨看"十位"上的棋子像"△",如果把它一邊對齊著放又像一個" "或"⊿"。
橫著看:
如果"個位"、"十位"一起結合起來看則像" "或"□"。
○
○○
○
○
○○
○○○
○
○○
○○
○
○○○
○○○○
○
○○○
○○
○○
○○○
○
○○○○
4.模仿寫──試用規律
a.各小組內獨自寫出用5顆,6顆棋子能擺出的數。然后組內交流討論。查看有否重
復或遺漏,怎樣寫又快又完整。
b.全班集體交流討論,請個別組上黑板將數填在表中。
5.直接說──熟用規律
a.小組內3人分工說出用7顆、8顆、9顆棋子能擺出的數。一個同學作好記錄。
b.組際交流、討論,檢查有否重復或遺漏。
c.集體評價,填完整黑板上的表格。
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擺出的數
121、10
232、11、20
343、12、21、30
454、13、22、31、40
565、14、23、32、41、50
676、15、24、33、42、51、60
787、16、25、34、43、52、61、70
898、17、26、35、44、53、62、71、80
9109、18、27、36、45、54、63、72、81、90
小結
a.同學們談談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b.本節課學了在數位表上擺棋,得出數的個數比棋子數多1;所寫出的數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的和正好是棋子數。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探索,別忘了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熟練地用6的口訣進行計算,并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復習。
1、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直接報得數,并指名說說你用了哪句口訣?
2、列式計算:1個5 3個4相加5的2倍
3、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這節課我們將學習6的乘法口訣。
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己填寫。
坐的次數1 2 3 4 5 6
人數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幾個6?怎樣列出稱法算式?你能說一句口訣嗎?
根據提問依次板書:
1個6 6×1=6一六得六
提問:“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乘,積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幾個6?用乘法算怎樣列式?請你們編出一句口訣。
根據提問依次板書:
2個6 6×2=12二六十二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乘法算式:2個6比1個6多幾?所以第二句口訣的得數比第一句多幾?
(5)3個6、4個6、5個6、6個6相加,各是怎樣列乘法算式?可以編怎樣的口訣呢?請學生按次序寫一道算式,編一句口訣,把85頁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訣填完整。
(6)讓學生說出每道算式和相應的每句口訣,老師依次板書算式和口訣。并指名說出每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7)引導學生比較。
6的乘法口訣一共有幾句?這些口訣從上到下按順序排列后,每句口訣的`積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幾?為什么會多6?
(8)請學生把口訣齊讀一編。
再請大家邊輕聲讀邊試著背背看。
(9)試背口訣。
A、師生對口令,開火車說口訣。
B、請學生齊背口訣,再指名背口訣。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2×6=()5×6=() 1×6=()
3×6=() 4×6=()
(2)口算出結果,并說說各用哪一句口訣?
3、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應用6的乘法口訣,能很快地算出6和幾乘積是多少,我們根據一句口訣可以算出兩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你能背出6的乘法口訣嗎?
(2)師生對口令背出1~6的乘法口訣。
2、完成“想想做做”2。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6的乘法口訣還有幾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8題口算,要求學生在1分鐘內完成,力求都算對,集體交流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給予表揚。
4、完成“想想做做”4。
(1)要求學生多讀幾遍題后,再列式計算。
(2)比較一下6×6與6×2(2×6)有什么不同?哪個算式的兩個乘數都是6?哪個算式是6個2相加?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題圖,提問:求鴨子有多少只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鴨有多少只)
從圖中去數一數。
(2)獨立列式、口算、集體訂正,指名說說你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業:
1、背6的乘法口訣。
2、把乘法口訣寫完整。
()六十八()六得六六()三十六二()十二
四六()()六三十
3、寫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數。
A、3個6相加是多少?B、6乘5是多少?C、6的4倍是多少?
4、寫出四道得數是12的乘法算式。
小學數學教案10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矩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非凡之處就是“有一個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質和不同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后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矩形性質的靈活應用。由于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假如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許多關于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經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問題:
1.矩形的知識,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小學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矩形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矩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預備或由學生預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 假如條件答應,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5頁圖430所示,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輕松些.
4. 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預備后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后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 由于矩形的性質定理證實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實.
6.在矩形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于理解把握,教師要注重題目的層次安排。
矩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矩形的定義和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能說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對角線相等的性質;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的性質。
2.能運用以上性質進行簡單的證實和計算。
此外,從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系中,體會非凡與一般的關系,滲透集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引導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4.5-l的圓圈中填上“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字樣來說明這種關系:即平行四邊形是非凡的四邊形,又具有一般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質。
小學里已學過長方形,即矩形。顯然,矩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矩形還具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小學里已學過)等非凡性質,那么,假如在圖4.51中再畫一個圈表示矩形,這個圈應畫在哪里?
(讓學生初步感知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從屬關系。)
演示:用四根木條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演示如圖4.52,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由銳角變為鈍角的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非凡情況,這時的圖形是什么圖形(矩形)。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65—6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能正確地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兩種方法敘述分數的意義。
2.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等探究的能力。
3.體會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讓學生理解一個分數可以表示的兩種意義。
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對分數意義有初步認知基礎上的深入理解。在這節數學課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直觀的位置關系,還要從分數意義中理解分數與除法的聯系。所以在本課的的設計中,以分數意義的辨析貫穿始終。因為分數的意義,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這才是分數與除法最根本的聯系。
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究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情況時,可以用分數表示;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做分子。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結合分數的意義得出結果,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幾個算式,探索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或把分數寫成兩數相除的形式。
教具學具:
課件,模型。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孩子們,上課之前先考驗下大家,(出示課件)這個謎底是什么?
生:月餅。
師:你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喜歡。在月餅中也含有許多數學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把6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怎樣列式計算?
生:2塊,6÷3=2(塊)。(板書)
師:說得真棒,要是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問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怎樣列式計算?
生:0.5塊,1÷2=0.5(塊)。(板書)
師:表達得特別清楚,讓大家一聽就懂。老師就繼續考驗大家,如果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怎樣列式計算?
師:你為你們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來大家已經能夠解決分月餅的問題了,不用學具直接說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師:非常正確。我們再來看這些算式,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時侯,可以用什么數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誰作分母?用誰做分子?
生:用被除數作分子,除數作分母。
師:那么分數與除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誰能用語言概括下?
生:被除數除以除數等于除數分之被除數。
師:你表達得這么清晰流暢,了不起!
師總結:可以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用除數作為分母,被除數作為分子,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分數線。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所以,分數與除數的關系我們可以用式子來表示為: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板書)。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書)
師:這個關系式里每個數的范圍要注意什么?
生:因為在除法里除數不能是零,所以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師:想一想分數與除法有哪些聯系和區別?
教師強調:分數是一種數,但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師:今后我們再看分數時,會有兩種意義。(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二、鞏固練習
師:你們知道阿凡提嗎?你有他聰明嗎?敢不敢挑戰他?我們來闖關,大家有信心嗎?
1.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說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課堂小結
說說你的收獲是什么?重點說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結束語: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并學會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探索,快做個有新人吧,你會成長得更快!
四、作業布置
練習十二第1,3題。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a÷b= a/b(b≠0)
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引入課題之前,先利用謎語激發學生興趣,引進分數,復習舊知。在探索新知時,從想象中每人2個餅,到一張餅,把一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塊?有了剛才的復習知識進行鋪墊、遷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來計算,學生很快會說出1/4,這時我會再提問: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學生用準備的圓片分一分;接著出示:學生一步步經歷了分得過程,對分數的意義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是3/4。當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可以理解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立過程,實質上是與分數的意義的拓展同步的。教學之后,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于學生腦海里的狀態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并通過思考還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后,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后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并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后,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后,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匯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余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發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么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13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學生初步數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學、愛數學、愛數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屏幕顯示:小明家搬新家,媽媽讓小明自己設計自己的臥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媽媽去買地磚,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利用課件顯示小明臥室要鋪地磚的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討論買地磚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衡,最后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在小明無法取舍,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后匯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二)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臥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匯報交流
問題一: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厘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問題二:如果要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那么鋪滿整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用同樣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的數量以及錢數)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創設出買地磚時出現的取舍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1.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2.有一塊長方形田地,長100米,寬80米,在中間筑兩條如圖所示(圖見課件)的路,路寬3米,那么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生匯報后,課件驗證)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塊1公頃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擴大規模,把花圃的邊長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匯報)
【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進行交流,給所有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思考的空間,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這節課上自己表現的怎么樣?你認為誰表現的最好?
師:孩子們,這節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總結全課時,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談收獲,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評自己、評他人,以培養學生評價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圓錐的認識。(教材第31~32頁例1及教材第35頁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認識圓錐的高,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3.通過觀察圓錐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從實物抽象到幾何的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及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圓柱紙筒,布,圓錐形的實物,圓錐模型,木板,多媒體課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長方形,半圓形硬紙片。
【情景導入】
“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一個圓柱,用這個圓柱外殼套住一個圓錐。
教師:這是一個圓柱,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
2.教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遮住(邊說邊演示)。如果這個圓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到圓心時,那么圓柱將變成怎樣的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嗎?
學生回答。
3.教師:現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變成你們說的那樣。
教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
教師:像你們說的一樣嗎?
學生回答。
4.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課講授】
1.初步感知。
電腦出示圓錐實物圖。
教師:觀察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教師利用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樣,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
教師:這樣的圖形叫圓錐。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你們知道哪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2.認識圓錐及各部分的名稱。
(1)引導學生認真對照圖形和模型觀察。
請一名學生上臺指出哪是圓錐的底面,哪是圓錐的側面。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錐的底面和側面,大家圍繞下面幾個問題同桌之間共同探討。
①圓錐有幾個底面?是什么形狀的`?
②用手摸一摸圓錐的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圓錐的頂點,你有什么感覺?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然后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結果小結: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的,有一個側面,它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怎樣畫圓錐的平面圖呢?
示范:先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邊是虛線,然后畫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畫成橢圓的,最后標出頂點、底面、圓心、底面半徑r。(師在黑板上畫出來)
學生試著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
(3)認識圓錐的高。
師:圓錐的高在哪里?圓錐的高有幾條?先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然后全班討論。
教師:圓錐的高就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師在黑板上畫出來)
那么它有幾條高一看就知道了。(1條)
(4)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由于圓錐的高在圓錐的里面,我們不能直接測量它的長度,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課件演示測量過程,教師敘述:
①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塊木板水平的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③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同桌相互配合,動手測量手中圓錐的高。
教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嗎?
教師:如果是圓錐形的沙堆和糧堆,又怎樣測量它的高呢?(學生合作實驗,并相互交流)
(5)大家喜歡制作玩具嗎?下面我們一起制作一個玩具,好嗎?拿出你準備的三角形、長方形硬紙片,快速轉動,看一看它們是什么形狀?(學生操作演示,小組內互相演示)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32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5頁練習六第1、2題。
答案:
1.做一做:提示:親自動手測量出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
2.第1題:蒙古包由圓柱和圓錐組成;墨水瓶由2個長方體和1個圓柱組成;建筑物由圓柱、圓錐、長方體組成。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再加以小結。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圓錐的認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談話導入,引入氣溫: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氣狀況及獲取信息的途徑。
2、播報天氣預報,感知一天溫度高低變化。研究溫度變化中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溫度)
[教學手段:課件視頻播放]
天氣播報時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城市氣溫寫在表格中。(生聽邊記錄)
(生小組交流,互相補充,找記錄不同符號的學生到黑板書寫。)
3、模仿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生讀記錄)
4、自主創造引出新數。
(學生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統一介紹溫度的讀法和規定的寫法。)
(1)認識溫度單位℃。
(2)認識零上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3)認識零下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4)指名讀北京的最低氣溫,檢查反饋。
5、教學反饋。(投影出示天氣預報的城市氣溫表示方法)
學生檢查記錄訂正完善,練習讀城市溫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義:
1、合作探究溫度計組成部分。
2、匯報交流,認識0℃及理解溫度情境下表示的'意義。
(1)溫度計組成。(兩種不同的單位、數字、刻度線、水銀柱(煤油柱)組成,有的溫度計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認識零度在溫度計的位置,介紹意義。
(實物)在自然界中,我們把水剛結成冰的溫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0度比冰的溫度要高,比水的溫度要低。
在0℃以上的溫度就是零上溫度,在0℃以下的溫度就是零下溫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它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3、在溫度計上找到零下溫度,理解零下溫度表示的意義。
(1)撥出長春的氣溫,生讀溫度,追問表示的意義。
(2)指名學生撥出9.5℃、撥出-9.5℃、零下6度、追問怎樣找到的。(從零度向上10個半格)意義?(生做)
(3)比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學小結:剛才的學習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溫度比零度高,零下溫度比零度低)溫度計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三、聯系生活,豐富認識:
1、從溫度計上讀出教室的溫度,表示的意義。
2、游戲活動猜溫度:現在老師說一個溫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個零下溫度,在-10℃和-15℃之間,比-15℃高2℃
3、從課件中讀取城市溫度:(幾種特殊情況溫度大小的比較,課件出示的溫度計)
一組是兩個零上溫度;兩個零下溫度;一個零下一個零上溫度的比較)
廣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東:-2度---8度
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零上溫度比零下溫度低,零下溫度數字越大溫度越低)
4、在題卡上畫出三個不同城市的溫度高低。(87頁括號3)
四、走進生活,深化認識:
1、說一說-5℃和-20℃哪個溫度低?
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比較。
2、看圖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情,靈活選擇相關練習)
3、某日黃山的氣溫中午12時為8℃,到晚上9時下降了9℃,那么這天晚上9時的氣溫是多少?
質疑:兩個城市之間的溫度相差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課堂小結:
請大家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和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