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有關倍數、分數和比的知識
教師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問題:
已知甲數是乙數的6倍,那么
(1)乙數是甲數的 ;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6):(1):
(3)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6):(7);
(4)乙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1):(7)。
教師:通過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中數是乙數的幾倍。那么乙數就是甲數的幾分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也可以把乙數看作1份,那么甲數就是6份,甲乙兩數的和就是7份。這樣,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甲數與乙數的比是6:1。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6:7等等。
弄清這些數量關系,我們就可以在解答應用題時靈活運用。有時用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解答.有時用分數解答;有時用比的關系解答,有時用比例的關系解答。總之,怎樣方便就怎樣解答。
二、教學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例6(如下),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中有哪些數量,它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松樹和柏樹、一共栽了120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1倍。松樹和柏樹各栽了多少棵?
指名學生說數量關系,教師幫助歸納整理:題目中說松樹的棵數就是柏樹的4倍,那么我們可以把柏樹的棵數看作1份.松樹的棵數看作4份: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它們之間的分數或者比的關系。由此,我們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識來解答這道應用題。(板書如下)
共120棵
松樹 柏樹
4份 1份
第一種解法:
教師:我們先用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列方程解答。設柏樹栽了X棵。請同學們根據松樹的棵數加上柏樹的棵數等于總棵數這個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方程為:4X十X=120)
教師:如果我們設松樹栽了X棵:怎么列方程?
學生:那樣柏樹的棵數就是 X.列出的方程就是
X一 X=120,
第二種解法:
教師:根據題里的`數量關系。我們還可以得出.松樹的棵數與柏樹的棵數的比是4:1。這樣.我們還可以用以前學過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由于松樹的棵數是4份,柏樹的棵數是1份,總的棵數就是5份。所以,松樹占總棵數的 。柏樹占總棵數的 :
120 =96(棵) 120 =24(棵)
第三種解法:
教師:根據松樹的棵數與柏樹的棵數的比是1:1,或者由松樹占總棵數的 ,還可以進一步得出,松樹的棵數與總棵數的比是幾比幾?(答:是4:5。)
那么,根據這個關系,已知總棵樹是120棵。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這道題?(答:能。)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
設松樹栽了x棵,按比例關系列出的方程如下;
2.小結。
教師:通過這道題以上幾種不同的解法,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與分數、比和比例之間的關系。應用這些關系,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應用題。今后我們在解答應用題時,要把思路放得活一些,通過認真分析,弄清數量關系.怎樣解答方便就怎樣解答。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22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至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做完以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可以把不同方法的算式或方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比較。
(這道題最方便的解法是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
也可以用分數解答。由銅與錫的重量比是5:7,得知合金中銅的重量是錫的 。因此,錫的重量等于350,是490千克。)
2.做教科書第122頁做一做的第!題和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方法解答.在集體訂正時。看有沒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哪種方法比較方便。然后告訴學生:今后解答應用題時.只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種自己認為最方便的方法解答就可以了。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七的第1一5題。(其中第1題和第2題只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2
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梨、盤、圖片、小棒、圓片
教學步驟
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書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堅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
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梨,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
邊操作邊思考,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
分后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3=2
試讓學生口述算理后回答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6表示被分的數,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數6下面的6是2與3的乘積,表示每盤分2個,3盤共分了6個,也就是被分掉的數;橫線下面的0表示6個梨全分完了,沒有剩余。
教師在“0”旁板書:沒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題意列式7÷3=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觀察7÷3也就是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出現了什么新情況。
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把7個梨平均分在3個盤子里,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有沒有分完?每個盤子分得幾個?還剩幾個?
教師啟發講解:剩下的1個,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還能分嗎?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說,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還剩1個,那么用豎式如何表示7÷3=?
教師用6÷3=2的方法類推講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寫?
每盤分得幾個,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2×3=6)那個分掉的數“6”應寫在什么地方? 類型: 信息搜索FLASH搜索帖子標題帖子作者
7個梨,分掉了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寫在哪?
教師強調:7個梨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這個“1”要寫在橫線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彩筆板書“余數”)
橫式怎么寫呢?在等號后面先寫商“2”,為了區分商和余數,在商2的后面要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2余1”。教師領讀算式7÷3=2……1讀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
相同點:算式表示意義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
不同點:6÷3=2正好分完,沒有剩余:7÷3=2……1沒分完,有剩余。正因為有剩余,所以在得數的寫法上及讀法上不同。
(4)反饋練習: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在學生操作、分析、列式、計算完成后進行訂正,重點提問被除數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數,橫線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橫式等號后邊怎么寫,讀出算式,并說出算式表演的意義。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學生嘗試計算、思考,遇有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并總結出試商方法。試算、討論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怎么想?(每份是幾,分成5份,就是5個幾,想5和幾相乘的積要比38小,不然的話不夠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積太小了還可以再分嗎?(說明沒分完,還可以分,一直到不夠分為止,所以5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于38,還應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個數相乘的積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嗎?商8行嗎?為什么?
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
(3)觀察比較,找出規律。
比較例1、“做一做”、例2,這三題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板書: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4)反饋練習:
14÷4=□……□
訂正時指名學生說思維過程,重點說試商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答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教師糾正性、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隨堂練習
1.(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38÷6=47÷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大面額人民幣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大面積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進一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各種大面積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學方法:
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手段:
主題圖
教學過程:
活動一:
說一說
看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目的是在模擬購物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體會購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書上提出的.三個問題。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如果購買單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購買兩個物品,如何付款等問題。學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樣,他們在交流中將體會購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大面額的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進一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及幣值。活動二:練一練。
第一題:
使學生掌握較大面額人民幣間的互換。
第二題:
使學生正確清點幣值
第三題
此題有多種答案。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利用附錄中的紙幣說一說,擺一擺,看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擺法,學生想出一種方法就符合要求。
活動三:
數學故事
通過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儲蓄的常識,使學生感受到儲蓄的功能,培養他們勤勞節約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96-98頁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3、培養初步的邏輯能力
4、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1、知道周長的含義
2、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軟尺、細線、直尺、茶杯、釘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課時
一、初步認識圖形的周長
1、導入:同學們。從本單元起,我們又進入了新的內容的學習
2、看圖,說說鑲的花邊應該有多長?(應該是桌布一周的長度)
3、引導學生認識到桌布一周的長度就是桌布的周長,這節課我們要學的就是認識到周長.
4、看第二圖,說說樹樁一周的長度是多少?63厘米
5、對學生的匯報給予表揚和鼓勵,并讓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z引導學生說出樹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樹樁面的周長
6、你們知道樹樁面的周長是多少嗎?
二、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
1、讓學生用手指在課本上摸一摸索課本封面的周長,注意摸索時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補充。讓學生感觸周圍其他物體的周長并讓學生一邊摸一邊說給其他同學聽。
3、指導學生直接說出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如廣告,操場的周長等
4、結合例1和例2,引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進行總結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內容,要求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
2、讓各組學生代表匯報本組判斷的結果及理由。引導學生比較后得出正確的答案
3、布置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練習十七第一題第二題,給學生經必要的指導和提示。
4、帶領學生集體評議剛才的練習活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讓學生拿出課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們的周長,并要邊摸邊說。在學生動手摸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糾正部分學生的錯誤。
2、設疑引導: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周長,但是怎樣才能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3、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表揚告訴學生這節課就學習測量周長的方法。
二、測量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茶杯,讓學生先說出這個茶杯的周長。
2、轉折設問:我們怎樣才能把它的周長給商量出來呢?先說一說用什么東西商量,怎樣測量?
3、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組合作進行測量。
4、讓幾個組的學生在講臺上淙自己測量的過程。讓其它同學認真觀看。臺上的.同學淙完畢后,問其他的同學:你們看清楚他們測量的過程了嗎?發現有什么問題了嗎?
5、帶領學生對這些同學挑出的問題進行集體評議。
6、讓學生再想一想怎么測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周長。提示學生可以先用軟尺或細線試一下,看看能發現什么問題。
7、表揚這位同學的想法。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進行測量。
8、引導學生對測量周長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總結。
9、你們能總結出周長的定義嗎?讓學生討論交流。
10、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給出周長的定義: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內容。要求學生先確定測量方法,再準備測量的工具。
2、布置學生完成練習十七的第3題,讓學生思考練習十七的第4題。給學生必要的指導。
教學探討與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第84-85頁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并借助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數學信息,提出解決數學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信息,提問選擇信息,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2、小兔安家的課件、掛圖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白兔嗎?好,這節課老師就帶著同學們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電腦出示小兔安家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中有什么?
生1:圖中有大樹、房子、許多小兔。
生2:圖中有12只小兔,他們正在快樂地做游戲。
生3:一共有四間房子。
通過創設小白兔安家的情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地在情景中獲取數學信息。
問題探究
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小白兔現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們能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整理(重點解決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小結: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下面請同學們接著想辦法,你喜歡解決哪些問題就解決哪些問題,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解決的問題最多?
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進行個別指導。
生1:有4間房子,每間住幾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問題,并把算式寫下來。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體驗感悟
好,下面哪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 樣列式的?
隨著各組學生的回答,老師整理板書如下: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下面我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
學生爭著進行回答。
各小組討論匯報:
每間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間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一是讓學生體會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二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在小白兔只數不變的前提下,每間房子住兔子只數與房子的間數中相對的。
實踐應用
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填 一填 ”請根據我們剛才說把這們表填 完整。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小兔,3間能住下嗎?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引導學生明確,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兔子,3間可以住15只小兔,而現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練一練第1題,同學們獨立做在書 上,做完后組長負責檢查下,全部做對的由小組長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師巡回指導。
2、我們看第2題,請同學們把第2題做在書上,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好,下面誰愿意把你填 的.結果讀給大家聽?
3、電腦出示第85頁第3題:
二(1)班有36人參加體操比賽,請你們幫他們設計一下,怎樣排隊,請畫出相應的圖,并列出算式,看哪組想出的辦法最多。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一組一問一答。
學生集體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在書上。
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方案,并把圖畫下來,列出算式。
一題多變拓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畫一畫,讓學生親自感悟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反思
教師引導學生反饋,及時對討論好的小組發放小紅旗,并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補充小結。
4、請同學們打開書上85頁,看第四題,誰得第一。小組之間展開比賽。
5、電腦出示第85頁的第5題,誰來說說圖的意思。
請同學們完成在書上,然后教師訂正。
教師小結。
學生說圖意
板書設計: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小學數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并學會正確計算。
2、通過學習,養成認真審題,規范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設備: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需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順序,教師用框線圖表示順序。
(2)集體校對,說明注意點。
2、教學例1。
(1)把準備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為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準備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準備題的異同,確定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并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匯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互相交流,并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并作出鼓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該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應該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應該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認真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原因并訂正。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特別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確。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秒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
演示用的實物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于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并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鐘,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后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有( )根針,比較短的針叫( )針,比較長的針叫( )針,又細又長的針叫( )針。
(2)鐘面上有( )個大格,有( )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 )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時 60秒=( )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系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
2.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指名學生板演:34 25=
2.口算。
5 78 650 30
6 2834 957 3
師問:6 28=34你是怎樣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讓板演的'同學口述計算過程。
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師:我把上題中的第二個加數25換成了28,(邊說邊板書:34+28=)這道題寫成豎式怎么寫?
生:相同數位對齊。(教師板書豎式)
師: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4加8等于幾?滿十了嗎?(個位4加8等于12,滿十了)
師:個位滿十了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邊擺邊說。
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34根小棒,在第二排掛28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單位的紙上擺小棒。
師:34和28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4是由3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28是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個位是4個一加8個一,得12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
師:12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4加8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么辦?(留在個位上)
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2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6個十。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6)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4加28,個位4加8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2再加進上來的1得6,在十位寫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仿例練習:(邊說邊做)
56 37=
3.教學例4.
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46根小棒,在第二排掛24根小棒。
師板書:
師:個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10怎樣寫?
生:向十位進“1”,個位寫0.(師板書)
師:個位不寫零行不行?(師強調:個位一個也沒有要用“0”占位)
師:十位上4加2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最后得70.
4.總結法則。
師:今天學的筆算加法和過去學的有什么不同?(個位滿十了要進位)
師:進位加法還應注意什么?(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師同時板書。
全體齊讀。
(三)鞏固反饋
1.在練習本上計算。(同時請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數可以使它成為進位加法題?
師:請同學們任選兩個數,在練習本上計算。
3.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題。注意十位上的數不要太大,和不能超過100.學生編題,教師板書。如:26+39,45+38,37+43,54+25,…
學生討論:同學們編的這些題里有沒有不符合要求的?
4.思考題。
在□里填哪些數合適?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貓釣魚
游戲目的
鞏固百以內的加減法。
游戲材料
用硬紙片做成的魚若干條,每條魚身上有一道算式,魚嘴用鐵絲做成一小圓圈;小貓面具;鉤魚桿、線、魚鉤。
游戲程序
1.用課桌圍成一個長方形“魚塘”,“塘”中放“魚”,魚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組,頭戴小貓面具,身上掛一個寫有得數的牌子,圍在課桌外面。
3.用魚桿、魚鉤釣得數與自己身上的得數相同算式的魚。
游戲:奪紅旗
游戲目的
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
游戲準備
教師準備一幅“登山圖”和一面小紅旗。
游戲過程
1.教師出示“登山圖”。
2.學生分為兩組,分別計算兩側的豎式。
3.給先完成的小組頒發小紅旗。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說明問題的公平性。
【教學重點】
體會學習平均數的作用,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學會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操作中體驗“同樣多”,引出平均數。
(PPT課件出示教材第85頁例1)
師: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一樣多,可以怎樣做?每個筆筒放幾支?
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見。
師:每個筆筒平均放3支,這樣每個筆筒里的鉛筆就同樣多了,這個數量3在數學上我們叫做平均數。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平均數。(板書課題:認識平均數)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平均數。
師:四(1)班一、二組同學進行投球比賽,每人投10個,投籃結果如下:
(PPT課件出示)
師:你能讀出哪組的成績好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全班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出現比總數情況,這樣不公平,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怎樣比較才“公平”。師生總結得出: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來比較最公平。(學生自己嘗試計算。)
學生交流計算的方法和結果,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并根據兩個組的平均成績說明哪個組的成績好。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知道平均數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嗎?
師生總結得出: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2.求平均數。
師:亮亮把自己家一個星期丟棄塑料袋的情況作了統計,你能計算出平均每天丟棄幾個塑料袋嗎?(PPT課件出示統計表)
學生自己計算,然后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師:“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嗎?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了解求出的3個“不是實際每天丟棄塑料袋的個數,而是算出的一個平均數”。
三、鞏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86頁“練一練”第1,2題。
2.完成教材第86頁“問題討論”。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完成《·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四)、學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五)點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七)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2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 短
[ 設計說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 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 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 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 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 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 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六、全課小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13
一、填空.
1.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長的(),3段占全長的().
2. 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后為2.
3.分數單位是 的最大真分數是(),最小假分數是().
4.6÷9=
5.在○里填上“>”、“<”或“=”.
○ ○ ○1
○ ○ ○
6.在括號填上最簡分數.
400千克=()噸75厘米=()米
15分=()時50立方分米=()立方米
350毫升=()升30時=()日
7.在 三個數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8.一個分數,如果加上它的一個分數單位就得1,如果減去它的1個分數單位就得 .這個分數是().
二、判斷題.
1.把2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長的 .()
2.a和b都是自然數,b÷a= .()
3.假分數都大于1.()
4.分母是12的所有最簡真分數的和為2.()
5.最簡分數的分子、分母沒有公約數.()
6.1米的 和3米的 相等.()
三、把下面的帶分數化成假分數.
四、用分數表示下面各題的商.
8÷3=12÷30=45÷6=
71÷11=60÷24=70÷42=
五、先通分,再比較每組中分數的大小.
六、應用題.
1.工程隊修一條4千米長的公路,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平均每天修這條公路的幾分之幾?
2.電視機廠計劃五月份生產4000臺大屏幕彩色電視機.實際上半月完成了2400臺,完成了全月計劃的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沒有完成?
3.用兩臺拖拉機耕地,甲拖拉機3天耕了7公頃,乙拖拉機5天耕了12公頃.哪一臺拖拉機的工作效率高?
4.學校買來一些文藝書和科技書,其中文藝書有360本,科技書有120本.
(1)文藝書本數是科技書本數的幾倍?
(2)科技書本數是文藝書本數的幾分之幾?
(3)科技書本數占買來新書總數的幾分之幾?
(4)文藝書本數占買來新書總數的幾分之幾?
參考答案
一、填空.
1.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長的( ),3段占全長的( ).
2.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8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 2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后為2.
3.分數單位是 的最大真分數是( ),最小假分數是( ).
4.6÷9=
5.在○里填上“>”、“<”或“=”.
> < >1
> = >
6.在括號填上最簡分數.
400千克=( )噸75厘米=( )米
15分=( )時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50毫升=( )升30時=( )日
7.在 三個數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8.一個分數,如果加上它的一個分數單位就得1,如果減去它的1個分數單位就得 .這個分數是( ).
二、判斷題.
1.把2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長的 .(×)
2.a和b都是自然數,b÷a= .( ×)
3.假分數都大于1.( ×)
4.分母是12的所有最簡真分數的和為2.( √)
5.最簡分數的`分子、分母沒有公約數.( ×)
6.1米的 和3米的 相等.( √)
三、把下面的帶分數化成假分數.
四、用分數表示下面各題的商.
8÷3= 12÷30= 45÷6=
71÷11= 60÷24= 70÷42=
五、先通分,再比較每組中分數的大小.
六、應用題.
1.4÷12= (千米)1÷12=
答:平均每天修 千米,平均每天修這條公路的 .
2.2400÷4000= 1- =
答:完成了全月計劃的 ,還剩 沒有完成.
3.7÷3= (公頃)12÷5= (公頃)
答:乙拖拉機的工作效率高.
4.(1)360÷120=3
答:文藝書本數是科技書本數的3倍.
(2)120÷360=
答:科技書本數是文藝書本數的 .
(3)120÷(120+360)=
答:科技書本數占買來新書總數的 .
(4)360÷(120+360)=
答:文藝書本數占買來新書總數的 .
小學數學教案14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學生對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本思維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探究并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為達到這一目的本教學作如下設計:
1、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學生列出算式以后,先不做講解,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嘗試計算,再通過交流算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明確算法的優劣,從而激發學生尋求最佳算法的強烈愿望。
2、重視對“破十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親自動手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破十法”的理解,使學生能熟練運用“破十法”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計算速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參加過游園會嗎?你們在游園會中看到過哪些有趣的場景呢?說出來跟同學們分享一下。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例1情境圖。
師:許多同學都圍在小丑身邊買氣球,那么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丑手中有多少個氣球,賣了多少個氣球吧。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還有幾個?
(3)引導學生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5-9。
(5)思考:說一說這道題和以往學過的十幾減幾的題有什么不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的同時,將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探究。
師:怎樣計算15-9呢?下面請大家獨立思考,想辦法進行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預設
生1:因為9+6=15,所以15-9=6。(想加算減法)
生2:10-9=1,1+5=6。(破十法)
生3:15-5=10,10-4=6。(平十法)
生4:15-10+l=6。
3、學習“破十法”。
師:在這些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算得又快又準呢?
預設
生:我認為第二種算法算得又快又準。
師:我們給這種算法起個名字,叫做“破十法”。現在請大家看課件,了解運用“破十法”計算的過程。(課件演示,學生觀看)
師:現在請你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運用“破十法”計算的過程,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做。
預設
生:我先擺出1捆小棒,再擺出5根小棒,因為5減9不夠減,所以得把1捆小棒打開,從里面拿出9根,也就是10減9等于1,剩下的1根小棒再與其余的5根小棒合起來,就是6根小棒。
師:現在你能說一說運用“破十法”計算15-9的過程嗎?
預設
生:計算15-9,因為被減數個位上是5,不夠減9,所以先算10減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
小結:計算十幾減9,先算10減9等于1,再用1加上被減數個位上的數。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學生自主嘗試計算,再彼此交流算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然后重點強調“破十法”,使學生感受到這種算法的優越性,最后通過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熟練掌握“破十法”,提高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借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發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梳理
1.復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①自主觀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匯報,發現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為什么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匯報交流,引導發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后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①練一練。(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樣判斷的?
②說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球體)
③猜一猜。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匯報交流,學生匯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并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復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匯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②組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現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比較中發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數的方法。
(2)匯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獲,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以后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