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經典(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只小螞蟻作為優勝者做最后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著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周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么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周就是樹葉的周長,那么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 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著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我們今天認識了周長,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的棒,那么咱們再來看一看螞蟻王國的爬行比賽。哎呀,螞蟻王國因為剛才同學們的一句話,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看來還得咱們同學們出馬解決才行。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么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么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于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么?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導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么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么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
2.用圓規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么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么?(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半徑及特征。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么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半徑是什么樣的線段?
(5)匯報追問:你怎么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么叫半徑?(匯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直徑及特征。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并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么區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么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么特征?
5,畫一個圓,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匯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么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獲。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3
一、課時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二、課前預習導學:
1、舉例說明什么是負數?怎么讀?怎么寫?
2、舉例說明什么是正數?怎么讀?怎么寫?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負數?
三、課堂學習研討:
A、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B、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元。
③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后,交流、檢查。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教學例2。)
(2)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圓,借助動手操作活動,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能力和創新、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具準備:
圓的實物、剪好的圓片、圓規、直尺
教具準備:
細線、圖釘、剪好的圓片、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懸念產生好奇,好奇帶入新課
(一)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課件展示、圖文并茂)
1、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2、籃球場的中間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呢?
3、槍口、炮口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你們暫時還不必回答,但老師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馬上回答,這三個問題都與什么有關?
(當學生回答是“圓”時,教師板書課題)
師:當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對圓有一定認識后,你們再回答這三個問題,相信你們的答案會更完整、更圓滿。(在黑板的一側板書:圓滿)
[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從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用心撲捉圓在生活中、自然中的原型,巧妙地創設了“三個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帶著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向往與追求的意向,以的狀態進入學習角色。同時,在“暫時還不回答”的關子下,把“三個問題”集中在“圓”上,旗幟鮮明地拉開了這節課的序幕,這一導課不僅意味深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開始不知不覺地滲透了“圓的文化特征”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
(一)生活中的圓
師:生活中你們見到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將已準備的實物舉起展示)
(二)運動中的圓
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下面的情況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課件展示)
1、一粒石子拋入平靜的水面時
2、電風扇的扇葉轉動時
(三)探究圓的形成
一根細線,用圖釘固定一端,另一端綁著一支粉筆旋轉一周。
1、師:接下來做個小實驗,老師用圖釘固定線的一端,將細線拉直,綁有粉筆的一端旋轉一周,會出現什么現象?
師:松開細線的這頭,粉筆還能轉圈嗎?(孕伏“定點”意識),圖釘按住起什么作用?
2、師:剛才老師是怎樣操作畫出一個圓的?
學生交流
師:圖釘按住的一端(不動),帶粉筆的一端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這個點是(運動的),怎么運動的?
師:(把線拉直)這樣運動時動點就與固定的這點距離(保持不變)。粉筆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周就得到了一個(圓)。
3、師:如果把細線放長,粉筆繼續旋轉一圈,發生了什么變化?看來這細線的長短可以確定(所畫圓的大小)
(孕伏“定長”意識)
[設計意圖]以上三個教學環節,以“感知—想象—發現”為線索,逐步推進,串成學生探究“圓的形成”這一過程。感知是認識世界的開始,是思維、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通過“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圓形的”舉例,既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同時為過度到想象提供了豐富的表象,這樣想象力也就引向了更成熟的高度。最后用他們的想象力猜測、感悟“圓的形成”兩大核心要素圓心和半徑,從而為后面的“圓”的本質認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四)從畫圓中認識圓
1、通過回想前面的游戲,讓學生在感悟“圓的形成”過程中思考:你會畫圓嗎?
2、學生嘗試畫圓(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圓的和圓的作品。)
3、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交流
(投影展示“不圓”的作品)
師:請你評價下這幅作品?
你想提點什么建議?
師順著學生的闡述引出“定點”、“定長”。
(讓學生自己“由誤到悟”,在交流、切磋中對“畫圓時要注意什么”印象深刻)
(投影展示“圓”的作品)
師:請欣賞這幅作品是怎樣被圓規創造出來的?
兩個學生介紹如何畫圓,師追問“畫的圓為什么有大有小?”
隨著學生反饋畫圓的三個步驟,教師同時用課件演示圓規畫圓。
4、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周。
定點確定圓的位置,定長確定圓的大小
5、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
師:我們會在紙上畫圓了,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畫圓。例如:要在籃球場上畫一個很大很大的圓,你準備怎樣做?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反饋、相互交流補充。
[設計意圖] “畫圓”的環節,不僅僅只是學生掌握畫圓的技巧、學會用圓規畫圓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繼前三個環節后,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圓的初步認識,由表象逐步向抽象轉化的過程。在這里教師還十分關注學生情緒,尊重學生意愿,在學生躍躍欲試時,采用先讓學生嘗試畫圓,并利用可能“出現的問題”,揭示圓的畫法、“圓的`位置”和“圓的大小”等深層次問題,這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自然本色。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畫圓后教師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讓學生從“紙上談兵”,過渡到解決現實情境問題,與“探究圓的形成”有個呼應。
(五)解讀圓的概念
師: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用繩子畫圓,工具不一樣,畫出來的卻都是圓,這是為什么?
生1:原理都一樣
生2:都是按三步驟來畫的
師小結:畫圓時都有兩個點,一個點是固定的,一個點是運動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動點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周,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所以,圓就是由無數個點連成的一條什么線?(曲線、封閉的曲線)
(課件演示)
(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征
1、師:有關圓你還了解哪些知識?
教師將“圓心o”“半徑r”“直徑d”寫在3張卡片上,請學生一一貼在黑板上圓的有關之處。
師:誰能在黑板上的圓中將它們畫出來并貼好。(3個學生依次上臺)
2、直接揭示圓心的概念
3、半徑
師:像這樣的半徑,你會畫嗎?
學生動手畫半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
(注意引導學生闡述“從哪里出發畫到哪里”)
師:什么樣的線段叫半徑?揭示半徑的概念。
(板:半徑r)
師:在同一個圓里,像這樣的半徑還能畫嗎?有多少條?為什么有無數條?
生:圓上有無數個點。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系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4、直徑
師:直徑你會畫嗎?在你的圓片上畫出直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那什么樣的線段叫直徑呢?
你們和數學家們總結差不多呢!翻到56頁,全班齊讀。
(板:直徑d)
師:在同一個圓里,直徑有多少條?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系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板書: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5、師: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科學家就曾提出有關圓的概述(課件出示)
師:一中的“中”指的是?那“同長”的意思是?
6、判斷:以下圓內哪些線段是半徑,哪些線段是直徑?
7、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①師:你會怎樣去驗證你的想法?
在小組里商量一下,再派代表反饋。
課件驗證:在同一個圓里,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 d=2r r=1/2d
②制造沖突(展示學生事先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圓)
疑問:在這兩個圓中,半徑、直徑二者還存在以上的關系嗎?
(板書:在同一個圓里)
[設計意圖]探究圓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怎么有個突破,使學生能輕松地接受,本環節是采用“畫”、“量”、“折”,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畫”是發現,是印證;“量”是驗證、確認。這一為學生搭建的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既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積極參與,而且將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也正好印證了“兒童的智慧出在他們手尖上”這句話。
三、運用知識,拓展思維
(一)小裁判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半徑2厘米的圓比半徑1厘米的圓大。()
3、圓的直徑都相等。()
4、在同一個圓里,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二)你能幫忙找到這個圓的圓心嗎?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課是屬概念教學課,作為反饋練習,僅設計了兩大題。通過這兩大題訓練以檢查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情況,并解決學生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問題。
四、解釋自然中圓,欣賞人文中圓
(一)解釋自然中圓
師:課的一開始,我們還留下三個問題(課件重返“三個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現在集中解決第一個問題好嗎?
1、分組討論: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2、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利用課件演示下面兩個主要因素)
①平穩(因為車軸在車輪圓心上,同圓半徑都相等,確定了車與地面距離不變,所以平穩)
②車速快(車輪接觸地面只是一個點,摩擦力小,車速就快了。)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題,以小組合作、同學互助,共同討論為主要解題形式,以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學生不斷探索、不斷發現的精神,增強互助合作、敢于創新為目標。同時,本練習起到了“前后呼應”之教學藝術功能,成了學生善于動腦、勇于解題的動力,使學生在成功解答后有一種滿足感,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欣賞人文中圓
1、引言:同學們,世界是美妙的、神奇的,有了圓更增添了她的夢幻般的色彩。請欣賞
2、課件演示:(配樂)
摩天輪、花叢中肆意綻放的鮮花、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陶瓷藝術、圓形建筑、2008年奧運獎牌、神秘的陰陽太極圖……
還有古老的東方,中國人特別重視中秋、除夕、元宵等佳節,月下嘗餅、桌上湯圓…這就意味著團圓、圓滿;大陸同胞送給臺灣同胞的團團、圓圓兩只熊貓,不也就是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圓嗎?
圓,在我們身上遺留下的印痕是多么深刻而廣遠。圓,是和諧的象征,是幸福的感受!
同學們,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我們這堂課也接近尾聲了。這節課愉快嗎?你覺得這節課上得圓滿嗎?
[設計意圖]教學本質是一種文化。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傳遞教學本身的內涵和鮮活的文化背景,引領他們通過學習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浸潤于學生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美麗起來。為此,設計“欣賞人文中的圓”這一環節,就是引發學生領略“圓”的神奇魅力及其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征,拓寬學生對“圓”的認識視域。同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中國人對“圓”的特殊情感,激發他們愛祖國、愛學習的熱情,為進一步學好“圓”打下堅實的基礎。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會用較小面額的錢幣去購物。
3、教育學生懂得愛護人民幣,珍惜人民幣。
4、增加學生生活常識,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及他們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知道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初步的實際運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份。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10元以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小朋友們,你們到過商店買東西嗎?你買過什么?都用什么去買?(用錢去買)世界上的錢有很多種,每個國家的錢都有自己的名稱。美國的錢叫美元。日本的錢叫日元。那么,有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呢?(人民幣)。
對,在我們購物的時候,都會用到人民幣。(板書:購物)
二、認識、感受:
(一) 認識人民幣。
1、問: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幣的哪些知識?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2、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人民幣,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它們嗎?
3、下面,老師說人民幣的面值,你們拿學具演示。
小結:在人民幣大家族里,有的錢幣上有元,有的錢幣上有角,還有的錢幣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元、角、分)我們的人民幣上有國徽,它是我們國家的法定貨幣,不要隨意損壞它。
(二) 人民幣的進率。
1、換錢游戲:小朋友,我這兒有1元的紙幣,想換你手中的角幣,可以怎么換?請把想換的角幣放在桌面上。(10張1角、2張5角、5張2角、1張5角5張1角、1張5角1張2角1張1角、1張5角2張2角1張1角)小朋友真能干,換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幣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張1角的紙幣來換你的'1分硬幣可以換幾個?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們真能干,下面我們到銀行去換換錢吧:
5元能換( )張1元。
2角能換( )張1角。
5角能換( )張2角和( )張1角。
(三)人民幣的組合:
小朋友們,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錢嗎?
⑴4張1元
⑵2張2角
⑶1張5元、1張1元、1張5角、1元2角
⑷2張1元、2張2角、1張1角
(四)購物游戲。
1、 開學已經有5周了,學校門外文具店又購進一批文具。我們一塊兒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畫面)誰來說說都有哪些文具?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買什么,就把錢拿出來給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錢,她可以買多少塊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買1把尺子,應找回多少錢?
3、買1個卷筆刀,還差多少元?
4、想買1塊橡皮,2支鉛筆,1本練習本,1元錢夠嗎?你能拿出買這三種文具的錢嗎?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買東西付錢時,可以把錢進行合理的組合。
三、貨幣欣賞:
小朋友,每種貨幣都有各自的特點,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貨幣吧。(介紹:韓國、泰國、美國、歐元、港幣的貨幣)
四、 總結。
我們不僅認識了人民幣,了解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還嘗試了有計劃的購買商品。誰來評價一下自己這堂課的表現?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
認識除法練習課,教材第9、10頁
教學目標:
根據平均分的.兩種分法,正確寫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什么時候該用除法。
教學重、難點:
應用乘除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一節我們學習了除法,先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有18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18÷3=6答:可以分成6份。
2、有12個蘋果,每4個一盤,可以放幾盤?
12÷4=()
二、動手擺一擺,再填空:
1、15個☆,每5個擺一堆,可以擺幾堆?
15÷()=()
2、24個△,每6個分一組,可以分幾組?
24÷()=()
3、18個□,平均分成3堆,每堆有多少個?
()÷()=()
三、練習題:
1、有10塊磚,每人搬2塊,()人能搬完?
10÷()=()
2、9個南瓜,平均放在3個筐里,每個筐里放()個?
9÷()=()
3、讀除法算式,再說出被除數、除數、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4、先用○擺一擺,再寫算式。
(1)10個○,每5個一份,分成了()份?
()÷()=()
(2)把10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個?
()÷()=()
作業:第10頁第5、6、7題。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7
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教學一些關于比的基礎知識,能夠發展對除法和分數的認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系,為以后教學比例打好基礎。下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
比的意義、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例1、例2)
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例3、例4) 練習十三
按比例分配問題(例5) 練習十四
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達到這個要求需要以比的知識為基礎。因此,本單元教材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編排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編排四道例題教學比的基礎知識。前兩道例題循序漸進地教學比的意義,先認識兩個同類量的比,再認識兩個不同類量的比,逐漸建立比的概念。后兩道例題教學比的基本性質,從化簡整數比到化簡分數比、小數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有了這些扎實的基礎知識,就能解決不同情境里的、不同方式呈現的按比例分配問題。
第二,聯系生活和已有經驗,建構比的知識。教學比的意義和性質,有大量資源可以利用。例如幾種物體的份額關系、常見數量關系等。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數關系,表示白色方格與紅色方格的個數關系;利用路程除以時間等于速度、總價除以數量求單價,理解路程與時間的比、總價與數量的比;聯系分數基本性質得出比的性質讓學生在應用已有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新知識,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時深化原有認識。
第三,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要把已知的各部分的比看成各部分的份數,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測量大樹、旗桿、樓房的高,要發現并理解同一時間、相近地點,桿長與影長的比是一定的。可見,比的概念是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教材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具體應用比的知識,加強了基礎知識的教學。
一、 寫比感悟意義。
在用比表示兩個具體數量的關系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示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另一種是表示兩個不同類的數量間的關系。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然后概括出比的意義。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樣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猴子卡通從相差關系思考,小鳥卡通從倍數關系思考。教材接著小鳥卡通的思考,由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引出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引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結合這兩個比,講了比的表示方法(寫法與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教學如果聯系2/3是23的結果,3/2是32的商,學生就能初步感受比與分數有關,分數與除法有關,因此比與除法有聯系。如果結合2杯、3杯這些具體數量來體會2∶3和3∶2,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對比的認識就能深刻一些,寫出比也方便一些。
第68頁試一試的每個圖,都把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有這樣的8份、4份、3份和1份,這是對四個比的意義的具體解釋。說出每種溶液里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幾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幾分之幾,能使學生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都可以用比表示,促進對比的理解。其中洗潔液與水的比是1∶1,表示兩種液體的體積相等,豐富了對比的認識。試一試的設計特點是結合圖意解釋比,進一步感悟比的意義。直觀的圖示為各個比創造了現實情境,賦予各個比具體的內容。解釋比的意義要聯系圖意,看著比先逐一回答卡通提出的問題,再用幾倍或幾分之幾逐個描述水與洗潔液的體積關系,必須把兩層意思都歸結到相應的比上去,把學習心向和注意力緊扣在對比的體驗上。
例2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小軍、小偉的行走速度,引起對路程時間=速度的回憶。然后教材指出,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分別寫出了兩人走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是900∶15、900∶20,讓學生感受兩個不同類數量間的除法關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大象卡通的提問兩個數的比可以表示什么,一方面引導學生反思兩道例題里的比,體會它們都表示兩個數相除,從而概括出比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路程除以時間的商是速度,引出比值的概念。說出例1、例2中各個比的比值,能進一步領會比的意義,鞏固對比值的.認識。
第69頁試一試把3∶5改寫成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是溝通比、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系,目的是加強對比的認識。把比寫成除法算式,是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而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是舊知識。把3∶5寫成3/5,教學了比與分數的關系。這里的3/5如果看作3∶5的比值,它是一個數;如果看成3∶5的另一種表示,它仍然是比。教材特別強調,如果把2∶3寫成2/3,應該讀作2比3。
比、除法、分數的相互關系重在理解,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要通過改寫來體會和掌握。至于比、除法與分數的不同,在改寫中也能有所感受,不必刻意去區別。
二、 求比值發現比的基本性質。
例3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用表格呈現了4瓶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教學活動從寫出各瓶液體質量和體積的比,并求出比值開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個比寫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質。由于有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商不變規律的經驗,尤其是提示了聯系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學生理解比的性質應該是順利的。教材編寫放得很開,正是出于上面的考慮。
比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兩個比簡單,體會它的前項與后項都是整數,而且只有公約數1,不能再化簡了。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的含義,能自然地過渡到化簡比的教學中去。
例4教學化簡比,三小題分別是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在虛線框里表達了化簡的關鍵步驟,并提出為什么除以(或乘)這個數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的思路和要領。化簡整數比,一般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能較快地得到最簡單的整數比。如12∶18=(126)∶(186)中的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當然,在化簡12∶18時,前項和后項先同時除以2,再同時除以3,也是可以的。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一般先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5/6∶3/4=5/612∶3/412,這里的12是5/6和3/4的公分母,比的前項與后項都乘它們的公分母,是為了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再如1.8∶0.09=(1.8100)∶(0.09100),前項、后項都乘100,是為了把小數比化成整數比,是著眼于0.09考慮的。教材寫出了12∶18化簡的結果是2∶3,突出必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把5/6∶3/4的結果讓學生寫,體驗只有同時乘公分母才能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讓學生接著完成1.8∶0.09的化簡,從中理解化成的整數比180∶9不是最簡整數比,還要繼續化簡。
三、 轉化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解決一些常見的、較簡單的按比例分配問題,能在實際應用中加強比的概念。
按比例分配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例5的編排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后,適宜用比的知識解答。兔子卡通把比看作份數,小鳥卡通把比看作分數,都是從3∶2的具體含義出發,經過推理形成解題思路的。也可以先在教材的方格圖上,通過涂色得到啟發。如果每次涂5個方格,其中3個紅色方格、2個黃色方格,那么要6次(305=6)剛好涂完。所以紅色方格一共有3053=18(格),黃色方格一共有3052=12(格)。如果把方格圖里的3行(列)涂紅色、2行(列)涂黃色,那么就能直觀看到紅色方格是30格的3/5,黃色方格是30格的2/5,所以兩種顏色的格數分別用303/5和302/5計算。
兔子卡通和小鳥卡通的解法似乎不同,其實是相通的。首先是思路相通,都按下圖的線索思考。
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紅色方格占3份,黃色方格占2份,30個方格是5份紅色方格占總格數的3/5,黃色方格占總格數的2/5
其次是算法相通,3053可以看成求30的3/5是多少,3052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溝通兩種解法的聯系,要提倡小鳥卡通的方法,突出按比例分配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試一試里出現了1∶2∶3,對連比的概念不需要作過多解釋。學生會從兩個數的比來體會這個連比的含義,只要能夠說出紅色方格占1份、黃色方格占2份、綠色方格占3份,就能應用解答例5的經驗完成這道題。卡通的問題三種顏色的方格各占方格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引導學生用分數乘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練一練第2題給出了幼兒園大班、中班、小班各有的人數,把180塊巧克力按班級人數的比分配。這道題變式呈現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沒有直接給出班級人數比,要求學生根據人數先想出比,然后按比例分配。這道題還是解答練習十四第2、8題的平臺。
練習十四第6題根據一個已知的比,聯想出一些有關的比或分數,一方面是鍛煉發散思維,培養轉化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比的概念,為解答第7、8題作思路鋪墊。如第7題,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40,由此可知藥粉質量是水的1/40,水的質量是藥粉的40倍。聯想的這些數量關系,可以用于解答這道題。
四、 發現、應用規律實踐活動的重心。
實踐活動《大樹有多高》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為此,教材把活動設計成兩部分。
在量量比比這部分逐步發現規律。首先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設計這一活動有三個目的:一是懂得什么叫影長;二是學會測量影長;三是體會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教材利用圖畫示范了怎樣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樣量影長,還通過卡通的問題引導學生比較影長,有所發現。然后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就是第78頁下面的結論。
在議議做做這部分應用規律。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方法。第一步推想3米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根據前面的測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是多樣的,可以估計,也可以計算。如3米長度大約是前面某根竹竿長度的幾倍或幾分之幾,3米竹竿的影長就是前面那根竹竿影長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如根據3米∶ 影長=確定的比值列算式計算。讓學生推算,是體會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可以用來計算同一時間、相近地點其他竹竿的竿長或影長。即前面發現的規律可用于測量物體的高度。第二步想辦法測量大樹的高。要通過交流,整理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第三步用上面的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為了便于操作和計算,教材設計了一張表格,把測量得到的竹竿竿長、影長和大樹影長填在表格里。通過填表整理數據,想到算法。第四步是延伸。用同樣的方法測一測、算一算樓房和旗桿的高。怎樣比較正確地測量樓房的影長,需要教師給予指點。第五步是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不會得到準確結果。突出必須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識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方法】引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1)觀察課本情境圖。(不出現相片長、寬數據)
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圖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圖片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3)這些圖片的長和寬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①D和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長與寬的比是6∶4,B長與寬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認一認。
圖D和圖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圖A和圖B兩張圖片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
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6)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7)找比例。
在這四副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副圖片長、寬的比值。求出副圖片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調制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根據比例的意義,你能寫出比例嗎?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三、課堂練習
1.⑴分別寫出圖中兩個長方形長與長的比和寬與寬
的比,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⑵分別寫出圖中每個長方形與寬的比,判斷這兩個
比能否組成比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哪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板書設計】 比例的認識
12∶6 = 8∶4
內項
外項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9
一、教學內容:
1、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需要40分鐘。
2、本課時是本冊書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
3、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標準》第二學段中明確規定“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由于負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初步認識負數,能進一步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于中小學數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負數;感悟0的內涵。
2、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結合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之以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了解正負數的意義,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感悟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三、學習者特征:
通過平時的觀察,本班學生知識面廣、喜愛觀察、能夠主動的查找資料進行學習。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樂于思考,學習熱情高。學生已經認識并掌握了整數、小數、分數的相關知識,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他們也能列舉出一些,只是還不能用數學中的相關知識來解釋。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可以理解意義、加以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興趣。了解負數的產生,談感受,能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策略:
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之上運用記憶、探索、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使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并通過自身的應用加深理解正負數的'意義。在挑戰中增加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五、教學資源:
溫度計(自制教具)、不同顏色數字卡片、帶有習題的練習卡、多媒體資源等。
六、教學過程:
(一)游戲——《反話》
師:我說上半句,你們說下半句,但說出的意思要與老師的相反。(學生自由說)1、同學們走進教室(同學們走出教室);
2、向上看(向下看)
3、向前走100米(向后走100米)
師:生活中有許多這樣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上半句,其他同學說下半句。(自由說,搶答。)
4、導入:
師:某一商店新進一批水果,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賠不掙,第三天虧了100元。你能用數學知識來表示嗎?(讓學生先討論再回答)(板書)
師:今天,我們就先拿溫度來研究一下負數的知識。
(二)深入探究
1、報天氣預報。(出示天氣預報的片頭,師報天氣預報。)
某日黑龍江的最高溫度是零下13攝氏度;北京最高溫度是0攝氏度;海南最高溫度是零上20攝氏度。(由學生討論在數學上應該怎樣表示。)
(1)師問:為什么用“—13℃”來表示?(生答)師講解:這里面的“—13℃”應讀作“負十三攝氏度”;“+20℃”讀作“正二十攝氏度”也可寫成“20℃”。
(2)師追問:這里面的0℃表示的是什么?(生介紹為結冰點,也是分界線。)
2、用溫度計。(出示溫度計教具,表示水銀部分可動。)
(1)由學生介紹溫度計的組成及使用。
(2)師:以誰為分界線?(0℃)
(3)表示溫度:師撥動,生舉數卡。錯的說一下表示的意義;再由對的說一說,幫助錯的找出錯誤所在。(同一溫度卡片顏色一樣)
(4)同座互說并用正負數表示出來。(每人說兩個)
3、舉例。
(1)師:除了溫度,生活中還有哪些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學生舉例,并說一說所表示的數的讀法。)
(2)舉正負數,師板書。
師問:正負數能舉完嗎?(生:不能。)應怎樣表示?(生:用省略號。)誰能將它們分類?說一說理由。分正確后,師問零為什么不加入?(總結正負數與零的關系)
4、談感受。
出示負數產生的解說。生談一談感受,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三)考一考。(練習卡)
1、讀數。
—3/8;+2.05;—9.3;35;+1008;—999;
2、用正負數表示
如果節約30噸水記作+30噸,那么浪費50噸水記作()噸。
把水平面看作0米,船桅桿在水平面上6米記作()米,潛水員在水下4米記作()米。
3、出示海拔對比圖。
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那么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米。師:海拔高度怎樣確定呢?(講解以海平面高度為分界點。)那么:海平面的高度應記作……?(0米。)
4、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
師請兩生分別扮演劉翔和風,上臺表演運動過程,讓學生體驗逆風的意思。
追問:如果當時風速度是+0.4米,又會怎樣?
(四)總結
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師: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負數,希望同學們能夠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課后作業
1、記錄本周六、日兩天早、中、晚本地的溫度。
2、查找相關資料,你對負數還能有哪些理解。
七、評價
學生表現評價量表
項目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內容掌握情況
學習態度
與他人合作
個人表現
八、總結與反思
認識負數是小學生學習的又一種新數。本節課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一個游戲說《反話》讓學生先進入情境,在課前讓學生收集相反的量,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負數,調動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積極性。通過一個具體的生活實例,學生自主探究出表示法來引出課題。勇表示溫度來講解復數的讀法,在選取不同的形式進行練習鞏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在表示與舉例中感悟正負數與零的關系,解決重難點問題。了解史料中感受愛國主義教育。不同情境中出現的習題加以應用,更能體會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以致用,動手與應用相聯系,設計了課后作業,也為后面的學習打好伏筆,培養學生提前獲取知識的好習慣。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談話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新的幾何圖形.
二、教學新課
(一)圓的形成過程
1.教師敘述:體育課上,教師和明明做游戲,老師固定在操場中間不動,為了保持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不變,明明拉緊一條繩子開始走動,形成這樣一個圖形,這是什么圖形?
2.教師提問
(1)明明拉著繩子圍著教師走動,他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知道嗎?(明明和教師的距離沒有變化)
(2)老師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圓心)
(二)聯系實際
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處處可見,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三)畫圓
1.介紹圓規的歷史.
2.教師介紹畫圓步驟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2)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一周.
3.教師強調
(1)圓規兩腳距離不能變;
(2)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
(3)起點和終點要重合.
4.學生練習
(1)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圓
(2)學生自己練習畫圓
(3)學生按要求畫圓(兩腳間距離為3厘米)
(四)認識半徑、直徑和兩者間的關系.
1.認識半徑:教師在圓內畫一條線段,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
(1)教師說明:這樣的線段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2)比賽:我給同學們10秒鐘時間,請你們在自己的圓中畫半徑,看誰畫的多?同時還要說明半徑的`長度.
(3)學生反饋:你畫了幾條?長度呢?如果還有時間你還能畫多少條?
(4)教師小結并板書: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教師追問:你圓中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畫的圓的半徑為什么不相等呢?
(5)補充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認識直徑:教師示范畫直徑
(1)觀察:什么叫直徑?直徑有多少條?長度呢?
(2)教師小結并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出示圖片:練習)
4.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
教學內容:
第87頁例1、例2,88頁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2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點?
還有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請你任意舉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
(板書:乘積是1,兩個數)
二、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所舉出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板書:倒數)
三、新課教學
1、乘積是1的兩個數存在著怎樣的.倒數關系呢?
請看:,那么我們就說是的倒數,反過來(引導學生說)
是的倒數,也就是說和互為倒數。
和存在怎樣的倒數關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問:①什么是互為倒數?
怎樣理解這句話?(舉例說明)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不能說是倒數,要說它是誰的倒數。)
②0有倒數嗎?為什么?1有倒數嗎?什么?(0雖然可以看作幾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分母為0,不成立,所以0沒有倒數,另外0和任何數相乘卻為0。1可以寫作,1與相乘還是1,符合倒數的意義,所以1的倒數是1)。
3.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師設疑: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呢?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①出示例題
例:寫出、的倒數
學生試做討論后,教師將過程板書如下:
所以的倒數是,的倒數是。
(能不能寫成,為什么?)
總結: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②深化
你會求小數的倒數嗎?(學生試做)
四、訓練、深化
1.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出示課件一下載)
2.求出下面各數的倒數
(出示課件二下載)
3.判斷
①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②假分數的倒數都小于1。()
③0沒有倒數。()
4.提高
會填了嗎?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倒數的哪些新知識?什么叫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六、課后作業
練習六2、3
七、板書設計
略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則引出圓
(宣布上課!)
一.情景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一)動手動腦,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鉛筆、細繩等;
②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③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構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①哪一組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②匯報對半徑的認識
③匯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基本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機動處理)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4
設計說明
圓的認識(一)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線平面圖形的認識的擴展。由直線發展到曲線,對圓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這對于剛接觸圓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本節課時,我遵循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幾點進行設計。
1、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層層遞進的認知過程。
結合教材中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初步感知圓的特點,認識圓的本質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稱。
2、創設實踐操作機會,實現自主發現。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通過讓學生動手畫圓,感知畫圓的技巧;在“量一量”的活動中,感知在同一個圓中半徑與半徑、直徑與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在“試一試”中采用層層設疑、層層釋疑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巧妙設計突破點,適時地融入教學課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掌握圓的特征,實現自主發現。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圓規
學生準備 圓規 圓形、正方形、橢圓形的硬紙板各一張 圓形紙片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認識圓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游戲情境。(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套圈游戲嗎?說一說游戲規則是怎樣的。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憶套圈游戲的規則。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在套圈游戲中常用的三種方式,你認為哪種方式更公平?為什么?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一致認為:站在圓上到物體的距離同樣遠,所以用圍成圓的方式進行套圈游戲更公平。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圓。(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們熟知的套圈游戲引入,通過對比哪種游戲方式更公平,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特點,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建構模型,探究新知
1、復習舊知,引入新知,并觀察比較。
師: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生邊說師逐一用課件展示。
師:請大家觀察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課件出示圓)和這些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初步感知圓的曲線特征。
2、聯系實際,初步感知圓。
(1)在生活中你們都見過哪些圓形物體?
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教師用課件演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圓。
(2)引導學生畫圓。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應用也很廣泛,你能想辦法畫出一個圓嗎?
學生自由畫圓,教師講評。
師:說說你們是怎么畫的,用了什么方法。比較一下,誰的方法畫出的圓比較好?
同學們一致認為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比較好。
(3)學習畫圓的方法。
教師講解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引導學生用圓規在練習紙上畫圓。
學生操作。
引導學生四人一組畫圓,指名把四個學生畫的圓貼在黑板上,全班欣賞。
(4)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①認識圓心。
師:欣賞完四個學生畫的圓以后,你們發現四個學生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樣?
(四個圓的大小不一樣,畫在練習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呢)
師:為什么圓的位置不一樣?
引導學生明確因為圓規的針尖放在紙上的位置不一樣。
師:你們知道圓規針尖所在的點叫什么嗎?它就是圓心。找出自己畫的圓的圓心,并寫上字母O。
師:你知道什么確定圓的位置嗎?
引導學生明確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②認識半徑。
師:又是什么決定圓的大小呢?
學生討論后,得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決定圓的大小。
師:如果用一條線段表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小組討論一下,應該怎樣表示?
引導學生明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作半徑,通常用字母r來表示。
師:現在你們知道什么決定圓的大小嗎?(半徑)
引導學生在練習紙上畫一畫,看看在同一個圓內有多少條半徑?再用直尺量一量,這些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并且所有的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③認識直徑。
(課件出示在圓上畫一條直徑的過程)
師:這條線段有什么特點?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嗎?
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作直徑,直徑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
學生通過實際測量,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并且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用字母表示為d=2r或r=。
設計意圖:通過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心及半徑的作用。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實際測量的直觀感受過程,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發現圓的特征,體驗自主感悟新知的喜悅。
⊙強化練習,提升經驗
1、填空。
(1)在同一個圓中,直徑與半徑的比是( )。
(2)把一個圓規的兩腳張開5厘米,畫一個圓,它的直徑是( )。
(3)( )確定圓的位置,( )決定圓的大小。
2、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作直徑。( )
(2)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3)直徑6厘米的圓比半徑4厘米的圓大。( )
(4)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的長度。( )
(5)在同圓中,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
3、請畫一個圓,使其通過下面兩點。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明確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以及圓心和半徑對圓所起的作用,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畫圓的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以及空間發展能力。
⊙全課總結
學了這么多有關圓的知識,說說你對圓有哪些認識。
⊙布置作業
教材4頁5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圓
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同圓內,直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5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小數,那么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呢?希望通過本節課對分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復習,你們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板書課題:分數(百分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師: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師:分數與除法有著怎樣的關系?
預設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
生2: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于1。
(2)假分數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師: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什么是約分和通分?
預設
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3)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1)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①小數化成分數。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數化成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數化成百分數。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末尾添上百分號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數化成小數。
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數化成分數。
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例如:85%==
(2)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
預設
生1: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
生2:如果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質因數2以外,還有質因數3。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01-08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01-18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07-07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01-19
小學數學《秒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2-30
小學數學《認識方向》教案02-11
小學數學《認識小數》教案02-05
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