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備課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備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自由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各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正確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如何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圖形卡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神秘寶盒,你們想知道這里面藏著什么嗎?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生摸出圖形,老師貼在黑板上,指名說說怎樣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
2、師: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禮物,快拿出來拼一拼,粘在白紙上,看誰拼的圖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圖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圖案,說說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3、揭示課題。
這些圖形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本圖形拼成的圖形,叫做組合圖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4、屏幕出示圖形,這些分別是什么圖形,這里面有你認識這些圖形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
老師最近正在裝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難,你愿意幫忙嗎?
你老師打算在客廳鋪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圖如圖,請同學們幫老師做一下預算,估計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并與同學們交流。
生先說估計值,并說出依據,教師在黑板右上角板書。
2、小組探索。
剛才我們只是估計一下,但實際在買的時候,買多了浪費,買少了還要去買,太麻煩,以我們必須求出實際的面積。我們沒有學過這種圖形的面積,怎么辦呢?
生:我們可以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
小組合作探索,組長拿出工作表,小組同學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在圖中畫出來,看看你們小組能想出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匯報交流。
小組匯報,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做法,分別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割,怎樣求面積。其他小組長把和他一樣的方法做上標記。
教師強調:為了和原線段區分開,后添加的線段要畫虛線,這條虛線是為了輔助完成這道題的,所以叫做輔助線。
生共同探索所說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積,不合適的說出為什么。
把以上方法匯總,說說哪種方法最簡單,為什么?
師:分割或添補的'越簡單,計算起來就會越簡便。
4、教師貼出學生選出的
4種簡便方法,用卡紙貼在黑板上。
生觀察著幾種方法,把它們分類。
師相應板書:分割法添補法
這兩種方法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嗎?
6、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出圖形的面積。
指名板演。檢查訂正,寫出答語。
把實際結果與估計結果比較,看看誰估計的比較準。
師:只要選擇了簡便易行的方法,我們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才會又快又準確。
三、實際應用。
1、這里有兩個魚缸,請你選擇最簡便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墻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生在題卡上答題,師巡視指導。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斷哪種方法最簡便。
3、學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門的外面,(單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費
5元,那么學校共要花費多少元?
指名讀題,說說完成這道題要注意什么?
生獨立完成。匯報。
四、全課總結。
你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身邊的難題,那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呀!讓我們一起學好數學吧!
五、課外練習。
在你身邊找出一到兩處組合圖形,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選擇你認為最簡便或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實際算一算。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2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倍的認識是數與代數領域“數的運算”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比率。比率這一概念在數學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以后學習比例、一元函數的基礎。理解兩個量的倍數關系(比率)也是學生乘法認知結構建立的重要方面。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與除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在此基礎上學習倍的認識,能夠準確領會教材的`層次和緊密銜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題前后的聯系。
備內容
倍的認識
倍的認識(1課時) 倍的意義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1課時)
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1課時)
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操作活動中,獲得“倍”的概念的直觀體驗。
2.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通過具體情境,經歷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2.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幾何直觀,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備重難點
重點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正確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
3.能正確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難點
1.理解“倍”的意義,并能正確運用。
2.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里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問題。
3.理解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3
教學內容:
86~87頁練習十5~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
2、熟練計算9加幾
3、聯系生活應用
教學重難點
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卡片、紅旗
一、基本練習
9+5=9+8=9+2=9+7=9+4=
看卡片,讀算式,說得數
二、鞏固練習
1、第5題奪紅旗
指名兩個學生奪紅旗,其余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頒發紅旗。
引導比較兩邊的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第7題小動物回家
游戲
森林里修了許多新房子,每種動物都有,請你幫小動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標有141311121718的樓房,指名扮演小動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題
讓學生弄清楚每種商品的價格
你可以提哪些數學問題
你喜歡那兩種玩具,買這兩種玩具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填空集體講評。
4、第9題
指導弄清題意
數一數大樹前有幾只小兔?樹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學生獨立列式,師巡視輔導。
指名匯報講評
5、思考題
出示珠子圖
指導看懂圖意
依次數出每顆黑色珠子前面的紅色珠子有多少顆?
看一看,紅色珠子的顆數有什么規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顆?
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
板書設計
9加幾的練習課
8+9=179+8=17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4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比較圖形的面積;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多邊形的面積是《數學課程標準》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習了面積與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有關知識,初步感受了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計算問題的思維方式,即用面積單位去度量一個圖形的面積。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展開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與組成圖形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問題。
備內容
比較圖形的面積(1課時)→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認識底和高(1課時)→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能畫出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
多邊形的面積
探索活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三角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1課時)→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方格紙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數方格及割補法在圖形面積探索中的應用。
2.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3.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活動,體驗圖形形狀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利用割補、轉化等方法探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在具體的操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探索問題的體驗。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2.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
1.能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5
第三單元 測量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第5課時噸的認識和換算
教學反思: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第6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例9、做一做及練習七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號里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里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里填3,后面括號里填幾?
(3)如果后面括號里填2,前面的括號里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于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么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匯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么,“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余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于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 載質量2噸 載質量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3次 1次 9噸
3 2次 2次 10噸
4 1次 2次 8噸√
5 0次 3次 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么付錢,就是求30元里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只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么做,加上這個條件后怎么做?這樣有什么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案。
(3)匯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么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后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獲?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于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1、4兩種方案正好運完8噸煤。
1、“載重量2噸”:4次 “載重量3噸”:0次
2、“載重量2噸”:1次 “載重量3噸”:2次
教學反思:、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初步經歷運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和一一對應的思想。
2.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們都愛玩,你們最想到哪兒去玩呢?
(學生交流)
這節課老師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到兒童樂園去。
(課件出示兒童樂園情境圖)
二、自主探索,維持興趣。
1初步感知。
提問:在兒童樂園里,你們看見了什么?分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學生描述:在燦爛的陽光下,綠樹成蔭,鮮花怒放。鳥兒歡快地歌唱,蝴蝶快樂地飛舞,小朋友們玩得多開心呀!他們有的在騎木馬,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坐小飛機,有的在滑滑梯。
2、數數交流。
提問:兒童樂園里有好多東西,你們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選幾名學生做小老師,帶領其余小朋友按順序數數。
總結方法。
展開討論:怎樣數數才能又對又快?
生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師小結并強調一個一個按順序數。
(往右,從上往下等)
4、搶答練習。
①提問:1個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7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位置”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是應學段目標“探索一些圖形的位置關系,了解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設計編排的。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會了在具體情境中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物體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圖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坐標”的內容打下基礎。
備內容
位置 位置(1課時) 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位置的方法;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確行與列的意義,理解數對的意義,掌握數對的書寫格式。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3.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1.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2.經歷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體會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把位置關系的學習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起來,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備重難點
重點
1.明確行與列的意義,掌握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2.能準確地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
1.正確使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運用數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8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有:認識計數單位“十萬”、認識數位順序表及更大的數、大數的讀寫、大數的比較及大數的改寫、認識近似數、了解計數方法的發展過程及認識自然數、
自然數的認識是小學階段的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位值概念,發展數感、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對自然數的一次總結性學習,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認識萬以內以及比萬大的數,初步體會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知識經驗,在這種情況下認識更大的數,能夠準確領會教材的安排用意,為后續學習小數的.意義等知識奠定基礎、
備內容
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1課時)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
認識更大的數(1課時)
→認識數位順序表及更大的數
人口普查(1課時)
→大數的讀寫
國土面積(1課時)
→大數的比較及大數的改寫
近似數(1課時)
→認識近似數
從結繩計數說起(1課時)
→了解計數方法的發展過程;認識自然數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萬以上的數,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及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2、能夠正確讀寫億以內的數,比較數的大小、掌握讀寫大數以及比較大數的方法、
3、能夠正確進行大數的改寫、掌握以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能根據實際情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5、了解計數方法的演變過程,進一步認識自然數,了解自然數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發展數感、
2、經歷數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4、通過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的發展史,了解自然數的意義及特征,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自然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大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密切關注大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仔細看數、讀數、寫數的良好習慣、
3、了解自然數的演變過程,認識到勞動人民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備重難點
重點
1、大數的讀寫、比較大小的方法、
2、大數的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難點
大數讀寫的方法和求近似數的方法、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9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教科書2—4頁新學年開學第一天,分類,練習一第1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并數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
2.學習物體分類,并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3.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的數字。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數數,培養數數能力。
3.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的用途,滲透學習目的教育。
2.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
3.學習分類,初步知道什么是同類物體,把同一類物體圈在一起。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
2.理解物體分類。
3.學習用完整、規范的語言表述。
教具、學具準備
1.放大的掛圖或幻燈片,內容是教科書2—3頁的.開學圖。
2.教學“分類”用的實物圖,幻燈片或電腦軟件和認識1—10數字及相應的整體圖畫。
教學步驟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射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的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里面藏著很多數學秘密。這說明學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么說什么。(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
(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里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
(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墻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一數,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后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認識同類物體,學習分類
1.出示或顯示4頁左方上鉛筆和皮球圖。(沒有集合圈)
(1)圖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們各有什么用途?
(2)引導同學自己說一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出示或顯示集合圈)引導學生用右手食指也在兩個球外面畫一個圈。
(3)講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物品邊說邊把兩個球圈起來,這樣表示它們是同一類物品。而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
2.觀察4頁右上方的圖。
(1)引導同學認真觀察,看看圖畫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屬于同一類,用鉛筆圈起來。
(2)啟發學生指著示范圖說一說,哪些屬于同類,應該怎么圈?為什么?(因為大雞、小雞、公雞、母雞都是雞,屬于同類,應圈在一起,而書包和氣球它們不是同類物品)
(3)學會看書,指導練習。
打開書第6頁,看練習一,第1題,而后教師讀題。
(1)完成左圖。提問:圖中的四種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類的?
學生回答,幫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類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類。
請同學動手把同類物品圈起來。
(2)完成右圖。圖中的哪些物品屬于同類?把同類物品圈起來。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圈。
(3)即興練習
①請同學看看自己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幾類?(各種書屬于同類,各種本子屬于同類,還有文具盒……)
②打開文具盒,仔細看看,有哪些物品屬于同類?(鉛筆、鋼筆、圓珠筆等屬于同類)
四、指圖數數,認識數字
1.出示4頁下圖。
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一數每個圈里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字。
3.指名到前面,指著數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如這個圈里有1、2、3、4、5,5條魚,這個數字是5)
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圈里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五、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鞏固分類
1.課上教學內容結束之后,可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2.然后問,看到的這些人和物,哪些屬于同類?
六、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么?(看圖數數,分類,數數,認數字。)
七、布置作業
1.回家和家長說一說今天學了什么?
2.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說說哪些屬于同類。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計算方法,推導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運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
探索運算中的數量關系,能運用其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出示復習任務。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本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二、整理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
1、學生看課本47至55頁,看看本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學生自己看課本,把主要知識要點記錄下來。)
2、學生分組討論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教師板書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并進行相關的練習)
三、達標訓練。
1、我會填。
(1)動車組列車每小時可行250千米,記作(
);小明每分鐘走60米,記作(
)。
(2)347×26的積是()位數,積的個位是()。
(3)在○里填上“﹥”“﹤”或“﹦”。
170×40○17×400 94×280○94×300 73×305○305×71
2、我會選(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與350×47的積相等的有(),
A、(350×2)×(47×2)
B、(350×2)×(47÷2)C、(350÷5)×(47÷5)
(2)在一道乘法算式,如果兩個因數都乘5,積乘()。
A、5 B、10 C、25
3、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17×46= 508×36= 670×50=
4、我們學校有448人去旅游,門票每張19元,用元買門票夠嗎?
5、一輛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每小時60千米,花了6小時到達目的地。返回時,司機加快了速度,只用5小時。
(1)甲城與乙城之間有多遠?
(2)返回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單元的復習,你們掌握了哪些知識要點;對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1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內容,例1教學認識圖形的平移、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例2認識圖形的旋轉;例3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旋轉90°;例4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例5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以及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為第三學段進一步學習有關內容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這是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學生已經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會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及其對稱軸,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使學生經歷從平移、旋轉、軸對稱的角度欣賞和設計圖案的過程,積累一些圖形變換的經驗,初步感受圖形運動的結構美,體驗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應用價值,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過程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增強對圖形變化的'興趣。
四、教學關鍵:
1.教學圖形的平移時,要將著力點放在確定平移的距離上。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充分感知圖形旋轉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圖形旋轉的概念,為進一步探索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旋轉90°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重點:
1.經歷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對稱軸條數的過程,畫平面圖形的對稱軸。
2.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六、教學難點:
認識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的含義,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七、教學方法與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合理設置認知起點。
2.緊扣圖形運動的最本質特征,引導學生探索畫運動后圖形的方法。
3.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
八、課時安排:
1.平移 1課時
2.旋轉 1課時
3.軸對稱 1課時
4.練習 1課時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2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和減法,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這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2)提問: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著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的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出示試一試圖。
(2)提問:橫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豎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就是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4)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相同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橫著看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得數相同。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3)老師說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數計算,寫成22=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范寫)。24和2乘4。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說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2+2+2=8
(加數)(加數)(加數)(加數)(和)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后面的數叫積。
板書:42=8
(乘數)(乘數)(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成熟,等號后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圖,提問: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幾組在跳繩,每組幾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繩,怎樣算?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解答,老師巡視,了解學生解題情況,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交流。
(3)討論;求4個5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學生填空獨立完成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3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法,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的基本性質,求比值與化簡比,按比分配。
比的知識是學習比例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把比單獨設成單元,有利于學生從量與量之間的關系這一角度去認識比,而不僅僅從運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代數思想。
學生在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比。從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到學習比的意義、比的化簡、比的應用,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實際操作和合作交流中體會生活中存在兩個數量之間比的關系,理解比的`意義,鼓勵學生運用合理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注重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比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為后面學習百分數和正、反比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
備內容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比的意義。
2.知道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并能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
3.會求比值、化簡比。
4.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1.學生在理解比的意義、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體會類比思想、推理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經歷探索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積累探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3.經歷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用比的知識解決在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2.經歷用比描述生活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備重難點
重點
1.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難點
1.理解比的意義。
2.能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按比例分配問題。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4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通過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長的含義及計算方法。
一、教材編寫特點及教學建議
1.通過比較,掌握特征。
找,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所里找長方形、正方形,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與現實空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喚起學生認知的經驗,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過折紙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讓學生在充分感矢口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全過程,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發現,歸納概括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較長方形、正方形的異同,體會長方形、正方形的聯系。在歸納概括特征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教材中菜椒老師所提問題的引導下,開展小組討論,通過比較交流得到長方形、正方形的相同點,再比較出不同點,并借此介紹長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稱。在此環節中重在讓學生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但不要求學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認識。
2.實例引入,認識周長。
本冊教材中關于周長的意義,與以往教材的編排不同,教材中并沒有出示完整的圖形周長意義的描述,而是從生活實例人手,形象直觀地讓學生認識到物體某個面上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該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通過試一試順勢遷移到平面圖形的周長。這樣的安排,一方面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人手,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同時,游泳池池口的邊線、樹葉的一周等實例易于學生形成關于周長的清晰表象。另一方面,這樣的安排,讓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實物的某個面到一個平面圖形的逐步抽象的過程,使周長的意義逐步得到拓寬,同時也使周長的意義更具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加深了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教學時,游泳池池口的邊線可以動畫演示,在演示的基礎上說明這就是池口的周長。對于樹葉的周長,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內指一指它的周長,然后想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在小組內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測量樹葉周長的方法,最后,再讓學生實際圍一圍、量一量。對于P61的試一試,一方面重在周長意義的遷移,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另一方面要重在周長計量方法的轉化,對于平面圖形而言,可以繞一周量其長,也可以求各邊之和。而這一轉化,對后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學習十分有意義。
3.計算周長,方法多樣。
關于周長的計算,與以往教材的編排也有所不同。本冊教材先是基于一個現實的、學生熟悉的求籃球場周長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這樣的安排,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加深了對周長意義的理解,讓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可先借用籃球場為背景的情景圖(出示情景圖時,先不出示長寬數據及所求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籃球場邊線的長就是籃球場的什么知道怎樣的條件就可以求邊線的長在小組內說一說,當學生匯報交流后再出示:長28米,寬15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對周長意義的理解,二是讓學生感受到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長。對于怎樣求籃球場的周長則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算法,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索交流的過程。
對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沒有安排專門的例題進行教學,而是通過試一試,利用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進行遷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選擇算法。
教學中重在各種方法理解與比較,讓學生明白不管是哪種方法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都是求它們4條邊的長度之和。在這里,不要急于優化,更不要揭示周長公式,而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當然,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情景圖進行教學。
4.數學實踐,綜合開放。
周長是多少這一數學實踐活動中,安排了圍、擺、拼、量、估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掌握求不規則圖形周長的基本方法。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小組合作中操作、探索、交流,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著重引導學生加強比較、分析。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直觀認識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與掌握了長度測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的形狀,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能識別各種圖形,并能在常見物體上找到這些形狀的面,知道了這些圖形可按邊的多少進行分類。在這些圖形中,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較其他多邊形則更為充分,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含有長方形、正方形面的物體很容易找到,另一方面,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學生對它們的特征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各有4條邊、4個角。另外,學生已經有了長度觀念,形成了一定的測量技能,會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且積累了一定的有關圖形折、拼、擺等操作的經驗,所有這些都為本單元的學習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證。同時,本單元所涉及的內容大量來自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解決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安排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動手實踐、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從而增強探索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典型課例設計分析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數學三年級(上冊)第6365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課題
課件顯示幾幅有長方形也有正方形的圖片:
圖片1:本校學生為災區踴躍捐款,圖片2:人民軍隊奮勇戰斗在抗震第一線,圖片3:運送救災物資的火車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學生爭相發言)
師:是啊!多么感人的畫面啊!老師看到這些照片,心情和你們一樣,非常激動。我想給每張照片都做一個木框,把這些照片掛在我們的教室里,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好不好
師:老師這里有2米長的木條,想先給這張照片做一個木框(課件出示其中一幅長方形的照片),夠不夠呢大家可以小組之間討論交流。
學生看圖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反饋信息。
生1:需要了解邊框一周有多長。
生2:需要先測量照片4條邊的長,算一算總長度,再和2米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3:邊框是一個長方形,可以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然后再比較。
師:邊框有多長,就是求長方形的周長。那么,怎樣求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周長的計算。
【設計思路]教者利用時事照片,創設情景,設置懸念。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學習新知做好了認知上的鋪墊,同時對學生適時適宜地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實踐探索,學習新知
1.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張長方形的照片,想一想它的周長該怎樣求現在你能求出它的周長嗎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生1:不知道它4條邊的長度,如果知道它4條邊的長度,把它們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其實,只要知道它的長、寬各是多少就行了,因為長方形相對的邊的長度相等。
小結:知道了長方形長、寬的長度,就可以求其周長。此時,課件顯示照片長35厘米、寬20厘米。
師:現在你能計算它的周長嗎請大家獨立思考并計算出它的周長,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交流匯報,生邊說解法,邊作出合理的解釋。
生l:35+20+35+20=110(厘米)
周長=長+寬+長+寬
生2:352=70(厘米)202=40(厘米)
70+40=110(厘米)
周長=長2+寬2
生3:35+35+20+20=110(厘米)
周長=長+長+寬+寬
生4:35+20=55(厘米)552=110(厘米)
周長=(長+寬)2
師:這4種方法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是求了這張照片幾條邊的長度之和
生:一周4條邊的長度之和。
師:同學們想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計算周長剛才的4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潔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師:通過計算,給這張照片做一個木框,2米長的木條,夠嗎
生:夠,因為這張照片的周長只有110厘米,而木條有2米,也就是有200厘米。
【設計思路】教者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策略解決問題。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
2.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通過計算,用2米的木條給剛才的照片做木框,是夠的。剩下的木條還能給另一幅照片(課件顯示:一張正方形照片,它的邊長是25厘米)做一個木框嗎
師:請同學們先估算一下,再思考怎么計算,最后請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算法,并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①25+25+25+25=100(厘米)
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②254=100(厘米)
周長=邊長4
師:這兩種方法都計算了正方形的周長,你認為哪種更簡潔
【設計思路】教者利用知識的遷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學過程中,教者只要稍加點撥引導。這樣設計,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培養了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另外,也較好地處理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關系。
三、聯系實際,創新演練
1.教材第64頁想想做做第3題。
2.學生從身邊的實物(文具盒、課本等)中選出自己喜歡的,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
3.校園里有一塊長6米、寬4米的長方形花圃,為了美觀,同時防止被踐踏,要在它的四周圍上柵欄,請你算一算,柵欄一共長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邊借用一堵墻壁,又需要多長的柵欄呢
4.從一個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的長方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5.現有6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這些中的幾個或全部拼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嗎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做好后在小組內交流,你有什么發現
【設計思路】教者適當改編教材,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周長。這些題目中有重視學生估計能力的培養,也有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也有對課本P65頁第6題改編的題目,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體驗圖形周長的變化規律。
四、回顧交流,總結收獲(略)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萬
10000000000 = 100億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1-15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5-23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模板11-08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01-13
小學數學試講備課教案12-12
[通用]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1-14
【通用】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5-25
【優秀】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5-25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精選20篇)08-30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精選20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