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一冊6—7頁
教學目標:
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渤醪綄W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吵醪脚囵B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用具:
教具:第6—7頁的主題圖課件。
學具:有關小兔、小豬頭像、磚頭和木頭等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闭n件出示小豬、小兔蓋房的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能和同桌說一說嗎?
學生互相說,教師注意觀察發現語言組織較好的學生,請他說一說圖意。
、矌煟耗隳茉谶@幅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說:有4只兔子、3只小豬、3個蘋果、4根木頭等等。
二、探究比較方法
⒈教師選出學生所說的數量:3只小豬、4根木頭。
要求學生擺出學具。(課件也出示卡片)
師:看到擺出的學具,小朋友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小豬少,木頭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學生同桌互說,再指名匯報。
學生可能會說:①數一數,小豬3只,木頭4根,所以木頭多。
、诎涯绢^分給每只小豬,還多了一根木頭。
教師要求有第②種想法的'學生在投影儀上用學具擺一擺是怎樣分的。
學生可能會出現:①把木頭放在每只小豬旁邊。
、谝部赡馨涯绢^對齊小豬放在下面。
教師對以上方法進行表揚,用課件演示強調第②種方法。(課件閃爍多余的1根木頭)
師小結:1只小豬扛1根木頭,還多了1根木頭,我們就可以說木頭——(生:木頭多),也可以說小豬——(生:小豬少)。
⒉完成練習一T1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是怎樣比的。
、辰處熝菔菊n件:(小豬、木頭圖中多余的木頭消失)
師:你們又有什么發現呢?小豬和木頭誰多誰少?
生:小豬和木頭一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會說:1只小豬扛1根木頭,木頭沒有多,剛剛好。
師強調:1只小豬對1根木頭沒有多余,我們就可以說小豬和木頭同樣多。(課件顯示:同樣多)
學生齊聲說:小豬和木頭同樣多。
(課件重新回到小豬、木頭圖)
師:現在木頭不消失,怎樣做也可以使它們同樣多?
生:小豬再來1只。(課件出示1只小豬與木頭對應)
⒋動手操作
、賻煟哼@幅圖中還有別的東西可以用“多”、“少”、“同樣多”來表示嗎?
a、指名說幾個。
b、剩余的要求學生同桌互說。
、谝龑W生選其中一樣,擺一擺學具卡片。
教師巡視,特別表揚用“一一對應”擺法的學生。
⒌指名說說生活中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一T2、3、4。
、盩2用課件演示“一一對應”加以指導。
⒉T4比較方法很多,教師注意多加引導。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3
課題說明:
本單元的基礎是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已經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然后進行教學。本單元的標題為分一分與除法,體現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于除法意義的重要性。開展分一分活動,可以讓學生由淺入深體會除法意義。因此,在教學分桃子這節課時,我準備充分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一分、擺一擺、填一填、圈一圈、畫一畫等),逐步體會什么是同樣多、一樣多、平均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習,體驗平均分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實際性的問題,從而加深印象。
課時說明:1課時
學生情況分析:
本案例適合于二年級學生,由于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如: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是,二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目的性不夠明確,易興奮,這就需要教師作出正確的`引導與評價。
教學案例:
1、 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復習混合運算和連乘、連除應用題——教材第32頁1—3題,練習八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熟練地計算三步混合運算式題。
2、通過三步計算的文字題的整理復習,提高列綜合算式的能力。
3、熟練掌握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回憶,形成網絡,想想本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說,老師板書:
1、觀察思考后解答:
、伲148—111÷37)×5
、5000—(720+650÷130)
、郏467+36×3)÷23
、3200÷(1280—72×15)
題目中是什么樣的混合運算?
它們有什么特點?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ㄓ喺孩725②4275③25④16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小括號內部含有兩級運算;先做括號內的乘除,后做加減。)
2、學生說出特點后,再次歸納出: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先做括號內的二級運算,再做一級運算。
3、練一練。
、412÷(607—36×14)
②(7590÷33—14)÷54
(訂正:①4②4)
4、思考一組題,從哪里入手?關鍵是什么?再獨立做出來。
、560與270的差,加上360除以90的商,和是多少?
②637加上86與19的積,再減去1375,差是多少?
③從72與64的積里減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④532減去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學生思考后回答:①求和是多少,關鍵找到兩個加數。②求差,就要找到被減數和減數。③同②一樣。④求和,找到兩個加數。
訂正:
①(560-270)+360÷90=294
②637+86×19—1375=896
、72×64—4012÷59=4540
、埽532—379)+192÷4=201]
5、“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下面的題后,列出兩種算式解答。
一座居民樓安裝了節水閥后,平均每戶每月節水2噸,照這樣計算,72戶居民一年可節水多少噸?
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列式計算,其他人做在作業本上。
2×72×122×12×72
=144×12=24×72
=1728(噸)=1728(噸)
答:72戶居民一年可節水1728噸。
6、練一練:把上題改編成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解答出來。
一座居民樓安裝節水閥后,72戶居民一年可節約用水1728噸,照這樣計算,平均每戶每月節約水多少噸?
。塾喺簭娬{它們是互逆關系。]
1728÷72÷121728÷12÷72
=24÷12=44÷72
=2(噸)=2(噸)
答:平均每戶每月節水2噸。
二、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然后列出綜合算式。
2、選擇正確答案。
、78與82的`和,除585與265的差,商是多少?()
A:(78+82)÷(585—265)B:78+82÷585—265
C:(585—265)÷(78+82)
②126減去5590除以86的商,再加72,和是多少?()
A:126—5590÷86+72B:(126—5590÷86)+72
C:126—(5590÷86)+72
3、把下面的錯題改過來。
、625+75÷5—40改正:
=700÷5—40
=140—40
=100
、264÷132×2改正:
=264÷264
=1
、郯严旅婷拷M算式列成綜合算式
12520÷8=1565123—78=45
12×110=132049+52=101
1565—1320=24545×101=4545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芄S每個工人一小時生產零件120個,照這樣計算,5個工人8小時生產多少個?(兩種方法解)
。塾喺海1)180÷(20×5—55)=4(15+20÷2)×12=300(2)①C②A(3)①600②4③12520÷8—12×110=245(123—78)×(49+52)=4545④120×5×8=4800(個)120×8×5=4800(個)]
三、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思考解答。
(1)在□里可以填什么數?
①100÷312<108②7□00÷25□>30
提示:因為312×108=33696,要使100÷312<108,所以100必須小于33696。□可填等于3或小于3的數,第二□根據第一□填的數再確定。如第一□填3,第二□填等于或小于3的數,如第一□填小于3的數則第二□可填任何數。100÷312<108100÷312<108②第一□最大填9;25□可填0梍4的數,所以當25□里填0,1時,7□00可填8,9,當25□填2,3,4時,7□00可填9。
(2)巧算:24×5=12078×5=390想240÷2=120,想780÷2=390,你發現一個數乘以5的簡便算法嗎?試做:64×5=208×5=
提示:640÷2=3202080÷2=1040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大面額人民幣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大面積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進一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各種大面積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學方法:
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手段:
主題圖
教學過程:
活動一:
說一說
看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目的是在模擬購物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體會購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書上提出的三個問題。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如果購買單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購買兩個物品,如何付款等問題。學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樣,他們在交流中將體會購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大面額的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進一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及幣值;顒佣壕氁痪。
第一題:
使學生掌握較大面額人民幣間的互換。
第二題:
使學生正確清點幣值
第三題
此題有多種答案。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利用附錄中的紙幣說一說,擺一擺,看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擺法,學生想出一種方法就符合要求。
活動三:
數學故事
通過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儲蓄的常識,使學生感受到儲蓄的功能,培養他們勤勞節約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過實例觀察,感悟數學的美,了解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了解旋轉三要素,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掌握基本的旋轉方法。
3.通過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旋轉三要素,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難點]旋轉的步驟與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學具:小棒、三角形學具、帶方格的練習紙(每人三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ㄒ唬﹦撛O情境
圖1 師:同學們,老師準備了幾幅漂亮的圖案,想看嗎?請同學們邊看邊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這些圖案?比比誰的眼睛亮。úシ耪n件:依次出現5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新圖案)
師:發現了嗎,這個風車圖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預設1:這些圖案都是用旋轉的方法得到的。
預設2:有的是順時針得到的。
。ǘ┙沂菊n題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這些圖案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轉得到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抽象的空間與圖形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圖案欣賞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圖形運動的特點,從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習新知創造良好的氛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借助素材,認識旋轉三要素 1.認識旋轉方向。
師:剛才,有的同學不僅說出了是用旋轉的方法得到這些圖案的,還說出了是按順時針旋轉得到的。順時針就是指旋轉的方向,(板書:方向 順時針)你能用手比劃一下順時針是怎樣旋轉的嗎?旋轉的方向除了順時針外,還有什么方向? 2.認識旋轉角度。
師:剛才我們不僅知道了旋轉是有方向的,還認識了旋轉的兩個方向,順時針和逆時針。老師這有個鐘表,仔細觀察,如果分針從12走到9,分針是怎樣轉的?如果從12走到2呢?如果從12走到3呢?為什么同樣是順時針旋轉,分針的位置不一樣呢?看來旋轉的角度。(板書:角度)
師:如果分針從3走到6,是怎樣旋轉的?追問:旋轉了多少度呢?你能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說嗎?(分針順時針旋轉90度)如果分針從12轉到9,又該怎么說呢?
3.認識旋轉點。
。1)旋轉小棒。
師:通過剛才分針的旋轉,我們知道了旋轉運動是有方向和角度的。那么接下來,你能用小棒也做這樣的旋轉運動嗎? (第1頁方格紙,將小棒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度)
。2)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怎么知道旋轉了90度?90度角在哪兒?誰來指一指? 師:你怎么知道這個角是90度?(看方格紙上的小正方形就知道)如果沒有方格紙,怎樣確定這是90度呢?
。3)展示錯誤,揭示旋轉點。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同學這樣畫的,他畫的有問題嗎?問題在哪? 師:我們一定要注意所繞的中心點不同(板書:中心點),旋轉結果也會不同。
4.總結旋轉三要素。
師:同學們,看來以后做旋轉運動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三個要點,中心點,方向,角度。我們在描述旋轉運動時,就要說清楚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就像這題目要求一樣,能記住嗎?誰能把剛才的小棒的旋轉完整的再說一遍?(蓋住題目要求,讓學生多試說。)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熟悉的'鐘表指針的旋轉的觀察,在鞏固旋轉方向的基礎上,通過問題的引領,順勢引出旋轉角度。旋轉點是圖形旋轉三要素之一,但學生自己不容易想出,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將小棒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度,學生勢必出現錯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錯在哪,從而得出旋轉點。
(二)自主嘗試,掌握方法
1.提供素材,探究方法。
(1)自主嘗試。
師:同學們,小棒的旋轉我們會了,那給你一個圖形也按要求來旋轉,你會嗎?請看屏幕,你能畫出將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后的圖形嗎? 圖2 師:先想一下,旋轉之后的三角形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它大概會落在什么位置上? 師:有想法了嗎?你能把旋轉之后圖形畫出來嗎?試試看!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再借助手中的三角形紙片,轉一轉。畫完的同學你也可以借助三角形的旋轉來驗證一下你旋轉的對不對,開始。
。2)學生交流。
師:你是怎么旋轉的?
預設:我是用這個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了90度,然后畫出了這個圖形。
師:剛才這位同學是借助三角形學具,通過旋轉得到了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了90度的位置。同學們你們畫的和他一樣嗎? 2.觀察比較,感知方法 。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旋轉之前的三角形與旋轉之后的三角形圖形和位置有什么變化? 預設1:三角的大小沒有變化。(教師適時小結:也就是旋轉之后三角形的每一條邊的長短,每一個角的大小都沒有變化)
預設2:三角形的位置旋轉了90度。
師:你們怎么知道是旋轉了90度呢?90度在哪兒?從哪能看出來?
預設:學生指兩條直角邊說:這兩條邊的夾角是90度。
師:除了看這兩條直角邊的夾角是90度,還可以看那條?
3.課件演示,總結方法。
。1)多媒體演示。
師:剛才我們是將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了90°,到了這個位置,三角形的這條邊從這兒(閃爍)旋轉到了這兒(閃爍)正好是90度(閃爍),這條(斜)邊從這里(閃爍)旋轉到了這里(閃爍)也正好是90度。
師:看來,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它的每條邊也都會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旋轉之前的三角形與旋轉之后三角形每條相對應的的邊都互相垂直。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剛才旋轉的過程: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能想象出來嗎?
師:老師剛才還發現了這幾種畫法,能說說錯在哪嗎?
預設:斜邊的位置不對,不是繞O點旋轉了90°。
預設: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不對。
(2)提煉方法。
師:剛才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知道了旋轉之前的三角形與旋轉之后三角形每條相對應的邊都互相垂直,形成90度的角。如果沒有三角形學具,你還能畫出旋轉之后三角形的位置嗎?先自己想一想怎樣畫?有想法之后同桌互相說一說,一會準備全班交流。
師:看來,我們將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可以先以一條邊為基準開始旋轉,畫出這條邊旋轉90度之后的圖形,一般先轉水平或垂直邊,注意長短不要發生變化,再畫另一條邊旋轉90度之后的圖形,依此這樣,然后將它們連起來。最后觀察是否每條相對應的邊都互相垂直。
【設計意圖】想一想、畫一畫、比一比都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有效的策略,教師在學生沒有畫之前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旋轉之后的圖形大概會落在什么位置,初步感知旋轉方法的基礎上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旋轉方法的掌握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通過直觀的操作,將旋轉的路徑直觀化,加深了學生對旋轉本質的理解。教師又通過“旋轉之前與旋轉之后圖形與位置的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歸納,師生共同總結旋轉的畫法。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鞏固練習,深化方法。
師:同學都學會了嗎?我們再用這個三角形做一次旋轉好不好?將它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這次我們不用學具,自己根據剛才我們總結的方法試著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先想一想它旋轉之后應該落在什么位置,有想法之后再動手畫。
師:(展示正確做法)剛才老師發現這個同學做得又對又快,請他上來交流交流方法。
師:(錯誤的展示)這個問題在哪兒?
生交流。
2.總結提升,內化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沒有借助學具,畫出了這個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的位置,同學們真了不起!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畫圖形旋轉的時候還應注意什么問題?
交流總結一般步驟:①先確定繞哪個點旋轉,點出來。②看旋轉方向,標出來。③看旋轉角度,寫出來。④用邊旋轉,畫出來。⑤再觀察旋轉之后與旋轉之前的相對應的的邊是否垂直,驗出來。
3.拓展延伸,體會應用。
將三角形繞O點逆時針旋轉90度。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有效復習,利用學生錯例的展示進一步鞏固旋轉的方法,將抽象的圖形旋轉方法內化為學生本身的認知。
四、梳理小結,當堂檢測
師: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圖形的旋轉,能說說你有哪些收獲嗎?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感受三方總結。
請將三角形繞O點逆時針旋轉90°。
【設計意圖】從知識、方法、感受三方面去談自己的收獲,引領學生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二、出示學習指導
三、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ㄋ模┛匆豢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ㄎ澹┳鲆蛔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五、后教
。ㄒ唬└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ǘ┯懻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六、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2.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指定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面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理想目標:通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猜測、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重 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難 點: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
師: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個、掛圖、自制相架一個、米尺、平面圖形幾套。
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個、相片一張、學生尺。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
在我們生活中,一定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我們用相機把那一瞬間留了下來。并把它(裝上框、鑲上玻璃)裝進相框很好地保存起來。要做這樣的一個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計算玻璃的大小該用什么單位?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配玻璃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觀察體驗,形成概念
(1) 我們知道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體的表面也有大小的區分。
a動手摸一摸課桌面與數學書的封面,哪個大?哪個。浚▌邮置幻
b觀察:黑板的表面與黑板擦的表面,誰大誰?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類推、概括
概括:我們計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求這塊玻璃的面積。課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我們就可以說:課桌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3)你們認識下面這些平面圖形,并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1) (2) (3) (4) (5)
a 觀察,比較它們的大小
b 為什么圖(6)圖(7)不能比較大?
觀察,比較它們的大小,發現規律
小結:圍成的平面圖形才能比大小。我們把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做它們的面積。
。3)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積。
誰能結合日常生活說說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
。▽W生舉例說明)
2、比較探究、引出面積單位
歸納比較方法:
板書: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觀察
、谥丿B比較
。1)我們用眼睛觀察發現面積有大有小,但有些物體的表面面積相差不大的時候,我們有眼睛就比較難準確判斷誰大誰小,如:
(2)
。1)
怎樣才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
。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的表面面積非常接近,比如說:兩間教室的地面面積,誰大誰?用眼睛觀察很難比較,又不能重疊,怎么辦?
小組討論,展開聯想
匯報各組的方法,肯定用數地板磚的方法最簡便——數方格法。
給上圖加上方格(一起數方格)小組討論
板書:③數方格法
93頁做一做---數方格
“方格多的'面積一定大嗎?看下圖
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爭論
都有8格,可是……看來數方格的多少還要有個前提:對方格的大小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國際統一的面積單位。
3、感知面積單位、建立表象
。1)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帶著下面的問題自學
課本92—93頁
a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它們分別是什么?
b請從學具中找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匯報交流
。2)我們動手剪一個面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比一比,進一步歸納概括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意義。
。3) 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一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結合實際舉例
4、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量物體的面積時,先要根據物體表面的大小判斷他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再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
(1) 量課桌面的面積,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最合適?
四人小組合作,動手量課桌面的面積。匯報你們是怎樣量的?(肯定沿長、寬各擺一排的方法新穎迅速)
。2)95頁1、2題
(3)要為你的相框配玻璃,你需要多大的玻璃?
小競賽:口答
(1)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95頁練習4
。2) 判斷:
一棵大樹高10平方米( )
學校操場的面積是4000平方厘米 ( )
一張課桌的面積是24分米 ( )
小學數學教案9
一、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例5“商的變化規律”第三個“商不變的規律”。
二、教材分析
“商的變化規律”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后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
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通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裴老師教學的這一課,是在學生剛剛學習了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和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語言表述和思維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困難,學習起來比較輕松。
三、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探討發現商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同步性,商不變時,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變化情況。
四、教學設想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自主探究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前面學習兩條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完善了三個規律,使商的變化規律更完整,也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緊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將學生知識、能力有效延伸本課通過研究商不變的規律,在學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數、除數、商之間存在著變化的規律基礎上,抓住學生這個知識的生長點,從單純的算式計算延伸到算式內部、算式之間的聯系上,延伸學生的知識范圍。進而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研究,經歷數學規律產生或發現的一般過程。
3、嘗試猜測—驗證—總結結論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辨證的分析問題本課使學生在平常的口算練習中,根據思考,得出一個初步的推測,這個推測是否正確,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進行嚴格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不僅僅使學生學會從廣泛的正面舉例中證明自己的推測,還要全面的分析,從相反方面思考舉出反例,使得出的結論更加全面、正確。舉反例對學生來說是個突破,能用逆向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整節課就在學生不斷的猜測—驗證—總結結論中,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嘗試了這種數學學習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教師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讓學生口算結果,后面的這道題目由于難度較大,所以學生算不出來,而教師輕易的算了出來,給學生留下懸念。
。ǘ┳灾魈剿,發現規律
1、初步發現規律口算一組:14÷2=7 560÷80=7140÷20=7 5600÷800=7280÷40=7觀察這組算式,得出:被除數乘10,2,除以2,除數也跟著變化,而商不變。
2、逐步完善,讓學生舉例驗證我們剛發現的規律詢問學生還有別的發現嗎?所有的數都符合這一規律嗎?突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0是不可以的。
。ㄈ┓答伨毩暎瑧靡幝蛇@一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學習。
1、規律的直接應用:第94頁第4題:從上到下,根據第1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72÷9= 36÷3= 80÷4=720÷90= 360÷30= 800÷40=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規律的運用增加了難度,讓學生體會到應用規律計算的方便:1400000÷200000=
3、通過判斷哪個算式的結果與48÷12=4的商相等,說說理由的練習,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伲48÷4)÷(12÷4)②(48*5)÷(12*5)③(48*3)÷(12÷3)④(48÷3)÷(12÷4)
4、考查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掌握情況,通過900÷25的題目,讓學生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然后化難為易。在這幾個鞏固反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規律”。
而學生也在創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新知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題
(1)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2)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為什么?(+,表示把兩個分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師:你能算出結果嗎?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是1個,是3個,合起來是4個,即。
(4)師:+的和是,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你會寫出計算過程嗎?
同桌商量后舉手發言,教師歸納:因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5)課件動畫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示,可以看出結果是,也就是。強調: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教學例1的第(2)題
。1)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指名學生說一說求“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應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師: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減?
因為它們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3個減去1個,得到2個,即,也就是。
3.分數加、減法的.含義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出分數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減法的含義相同,加法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數,求另一個數的運算。
4.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鞏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頁第1~5題。
3.完成教材第92頁第6題。(提示: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連加或連減)
課后小結
你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了嗎?
課后習題
工程隊鋪一條公路。六月份上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四,下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八,還剩這段路的幾分之幾沒有鋪?
板書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小學數學教案11
課例類別:部分探究
學習課目:數學
學習年段:小學一年級
學習時間: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對數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容為機器人(帶音樂)叮當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跟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人都說說。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說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說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當如上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與課本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系。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狀,說說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 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么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臺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
a、說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培養學生的.積極的創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說名稱。
。2)數數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也可以自由組合數。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并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匯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大樓、航空的母艦……
。4)轉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的見到一些組合圖形。比如說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圓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說出身邊有哪些是這樣的例子?
小學數學教案12
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梨、盤、圖片、小棒、圓片
教學步驟
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書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堅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
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梨,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
邊操作邊思考,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
分后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3=2
試讓學生口述算理后回答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6表示被分的數,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數6下面的6是2與3的乘積,表示每盤分2個,3盤共分了6個,也就是被分掉的數;橫線下面的0表示6個梨全分完了,沒有剩余。
教師在“0”旁板書:沒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題意列式7÷3=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觀察7÷3也就是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出現了什么新情況。
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把7個梨平均分在3個盤子里,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有沒有分完?每個盤子分得幾個?還剩幾個?
教師啟發講解:剩下的1個,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還能分嗎?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說,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還剩1個,那么用豎式如何表示7÷3=?
教師用6÷3=2的方法類推講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寫?
每盤分得幾個,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2×3=6)那個分掉的數“6”應寫在什么地方? 類型: 信息搜索FLASH搜索帖子標題帖子作者
7個梨,分掉了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寫在哪?
教師強調:7個梨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這個“1”要寫在橫線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彩筆板書“余數”)
橫式怎么寫呢?在等號后面先寫商“2”,為了區分商和余數,在商2的后面要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2余1”。教師領讀算式7÷3=2……1讀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ò鍟n題:有余數的除法)
。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
相同點:算式表示意義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
不同點:6÷3=2正好分完,沒有剩余:7÷3=2……1沒分完,有剩余。正因為有剩余,所以在得數的寫法上及讀法上不同。
(4)反饋練習: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在學生操作、分析、列式、計算完成后進行訂正,重點提問被除數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數,橫線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橫式等號后邊怎么寫,讀出算式,并說出算式表演的意義。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學生嘗試計算、思考,遇有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并總結出試商方法。試算、討論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怎么想?(每份是幾,分成5份,就是5個幾,想5和幾相乘的積要比38小,不然的話不夠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積太小了還可以再分嗎?(說明沒分完,還可以分,一直到不夠分為止,所以5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于38,還應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個數相乘的積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嗎?商8行嗎?為什么?
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
。3)觀察比較,找出規律。
比較例1、“做一做”、例2,這三題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板書: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4)反饋練習:
14÷4=□……□
訂正時指名學生說思維過程,重點說試商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答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教師糾正性、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隨堂練習
1.(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38÷6=47÷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統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為什么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并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復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復習如何設計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統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制作統計表。
教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為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匯報。
填好統計表。
【課堂作業】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統計與概率(1)
。1)統計表
。2)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結合平面圖形和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指認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2、學生能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逐步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3、在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多向思維,學生會選用合適的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重難點
通過量、描等實際操作活動,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提供素材,認識周長
。ㄒ唬└兄荛L
1、板書:長度
師:老師寫了個什么詞?
2、觀察:教師演示一根塑料片逐漸變彎成封閉圖形的過程。
3、揭示概念
。ǘ┲刚J周長
1、師出示用鐵絲圍成的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它們的周長。
2、用線繩圍封閉圖形。
要求:
。1)圍一圍:同桌合作用繩子快速圍成一個封閉圖形。
。2)指一指:你所圍成封閉圖形的周長,是從哪兒到哪兒的'長度。
。3)想一想:它的周長是多長?
。ㄈ┱艺抑荛L
1、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身邊物體上的周長。
2、找長方體紙盒上的周長
二、實踐探索,研究求周長的策略
。ㄒ唬y量周長
1、出示學具:半圓形學具
2、提出問題:如何測量學具的周長?準備選用什么工具?
合作要求:
(1)小組討論測量方案。
。2)測量并做好記錄。
3、師生共同小結測量方法。
。ǘ┯嬎阒荛L
1、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提供各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計算它們的周長,校對。
。ㄌ峁└鬟叺拈L度)
2、(三角形和長方形拼成一個組合圖形)
、侏毩⒂嬎 ②集體交流校對
三、練習應用,拓展延伸
1、課件演示
師:哪塊地需要圍的籬笆多?說說你的理由。
2、數學學習日記(機動)
我今天學習了周長,知道了封閉圖形( )的( )叫做周長。我還學會了求一些圖形的周長,如果是線段圍成的圖形,可以先量出各條邊的( ),再把它們( )起來。如果邊長相等,可以用( )算。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筆算除法。
第一課時
口算除法(分成了兩個課時上完)
教學內容: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被除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60個小木棍。觀察:這里有幾個小木棍?(學生數,并口答。)
2、如果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塊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能?
結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6÷3=2
60÷3=20
6、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果。(2)說說口算方法。
二、教學例1
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這樣算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三、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這樣算24÷3=8 240÷3=80
四、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17頁1、2
第二課時
筆算除法
教學內容:19頁例1
教學目標:
1、經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學會一位數除法(被除數每一位商地數都能被除數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以表內除法的筆算、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基礎上,進行一位數兩位數(被除數每一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筆算除法,難點是著重幫助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哪一位上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打開課本第3頁,在里填上正確地數。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你會列式計算嗎?
2、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如果用豎式計算你會嗎?(教師巡視指導)
4、讓板書的學生說說理由。根據他的回答,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書,分一分?纯此@樣計算與思考對嗎?
5、有疑問嗎?(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問。)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第21頁第2題。前兩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