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06 10:46:1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6篇[精選]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6篇[精選]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工程問題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工程問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工程問題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后我們繼續學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

  教具、學具準備:茶杯圖,直尺圖,學生準備0~5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從1數到5。

  3.看圖寫數。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圖。

  二、探索新知:

  1.認識0

  接著復習中的看圖寫數。

  提問:如果我把每個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個,想一想,每個圈里還剩幾個茶杯?

  教師從左邊的集合圈中拿走3個茶杯。

  提問:現在這個圈里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表示?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集合留下面板書:2。

  教師從中間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個茶杯。提問:還剩幾個茶杯?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集合圈下面板書:1。

  教師從右邊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個茶杯。

  提問:現在這個圈里有幾個茶杯?(沒有了)用什么數表示呢?

  師:像這樣一個也沒有,我們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書:0。(注意寫得慢一些。)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數字。帶著學生念幾遍。說明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什么也沒有就用零表示。

  師: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數字的形狀像什么?學生回答可能會有許多種,教師肯定其中比較合適的,如:0像個雞蛋。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數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狀一的關系_。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并滲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說。0就相當于把上面的圈豎起來。因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認識直尺: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們以前見過0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師出示直尺圖。然后讓學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說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著我2,說明0到2是兩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數到5。說明0是開始,是起點。0在1的前面。帶著學生從0到5數幾遍。

  3.0的寫法:

  教師先在放大的'寫字格里板書,來示范0的寫法。邊示范邊講清筆順的要點;0是一筆寫成的。起筆,在上線中間偏右一點,向左下寫,在中線附近與左線接觸,然后向下拐,與下線接觸在中間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線附近與有線接觸,再繼續向上,收筆處與起筆處相連。要特別提醒學生,0寫得要圓滑,尤其在拐彎處不能有棱角。

  帶著學生書空2~3遍。

  打開教科書第24頁,看寫0的筆順示意圖。然后讓學生按書上的虛線字描寫數字0。

  三、拓展應用:

  (1)做練習五的第1題,教師說明要求后,讓學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訂正。

  對要填0的,問一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做練習五的第2題。教師巡視,對書寫不正確的要進行糾正。

  (3)做練習五的第3題,拿出0~5的數字卡片,把卡片的順序弄亂,做游戲。

  師:把這些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

  訂正后,再問一問0的含義,以及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個。

  (4)做練習五第9題。教師往意巡視,對筆順寫得不對的要及時糾正。

  課間活動。

  四、小結:

  我們這節課認識了數字0,知道了什么東西也沒有就用0表示,0還可以表示起點。

  我們還學會了0的寫法.要注意,寫0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左向右,寫得要圓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們學習了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一個數減去0

  也得原數。一個數減去與它同樣多的數得0。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練習一的第1~4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將第6~7頁的主題圖做成動畫課件。

  學具:學生準備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出示小豬、小兔蓋房子的動畫課件。

  [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展開說,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靈活運用畫面引出新知問題,自然有度。]

  師:小朋友們愛聽故事嗎?誰能根據我們看到的動畫課件,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呢?(給學生留出3分鐘的思考時間。)

  2.講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沖倒了,要重新蓋房子,小豬來幫忙。小兔搬磚,小豬扛木頭,他們終于蓋好了新房子!

  師: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蓋房子?

  生1:從房子上面的兔子頭像知道的。

  生2:小兔還給小豬準備了好吃的'呢!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3:水中的小魚也在為他們加油呢!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小豬、小兔互相幫助,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把觀察到的講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通過這個動畫片你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說一說嗎?下面我們可以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合作探究

  [新知過程以學生為主,學生通過觀察去感悟多、少、同樣多。老師的引導與學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觀念有所體現,同時評價有度,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小組合作。

  觀察動畫片,組內交流。

  2.小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豬。

  生2:有3個蘋果,4個蘿卜。

  生3:有4個板凳,4根木頭。

  生4:我發現1只兔子搬1塊磚,沒有剩下的磚。

  師:說得很好,兔子和磚都沒有多余的,這時我們可以說兔子和磚同樣多。你們記住了嗎?看看,動畫片中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

  生1:1只小豬吃1個蘋果,小豬和蘋果同樣多。

  生2:1只小兔吃1個蘿卜,小兔和蘿卜同樣多。

  生3:老師,我發

  現1只小豬扛1根木頭,還剩1根木頭。

  師:你發現誰多誰少?

  生3:木頭多,小豬少。

  師:很好,還可以怎么說?

  生1:木頭比小豬多。

  生2:小豬比木頭少。

  師:同學們真聰明,剛才同學們講的,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板書課題:比多少)

  3.同位互相說。

  動畫片中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應用拓展

  1.同位合作,擺學具卡片,邊擺邊說。

  a。一個同學擺,同位擺的和他同樣多。

  b。同位合作,一個擺得多,一個擺得少。

  (教師巡視,發現多數一個擺在上面,一個擺在下面。)

  [做到了學中有用,用中促學。解法多樣化落到了實處,突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了學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學習數學的道理,符合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師: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樣擺,老師一眼就看出誰擺得多,誰擺得少,或同樣多?

  生1:數一數,標上數。

  生2:對齊擺,長的多,短的少,一樣長的同樣多。

  師:他們的方法都很好,同學們聽到了嗎?我們應該在學習上善于觀察和動腦,講究方法。

  2.說出你生活中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園里的楊樹比柳樹少。

  生3:我的鉛筆和同位的鉛筆同樣多。

  師:同學們說得這么多,這么好,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比比誰聰明。

  a。教師拿出一串紅、黃相間的珠子,讓學生判斷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先讓學生在組內說說。

  b。小組交流。

  1組:用數的方法:數出紅珠子有幾個,黃珠子有幾個,再比較。

  2組:這種方法太麻煩,我們組是找朋友:一個紅珠子和一個黃珠子是一對朋友,最后剩下哪種顏色的珠子,哪種顏色的珠子就多。

  3組:我們組還有一種方法:如果開始第一個珠子是紅色,最后一個也是紅色,那就是紅珠子多;如果開始第一個珠子是紅色,最后一個是黃色,那就是兩種珠子同樣多。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妙極了!好了,這節課你們學得很好,數學王國里還有許多奧秘呢!只要同學們細心觀察,好好學習,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比多少的感性經驗。教材又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情景。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嘗試,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學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語言是思維的基礎,一年級孩子剛入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本節課我重點放在學生說和做,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培養數學興趣,為今后學好數學打下良好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與0相乘得0”,并會應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2、進一步鞏固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提高計算正確率。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與筆算結合起來,提高計算正確率,逐步形成在筆算時要自覺進行估算的意識。

  4、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

  教學難點:0與一個數相乘都得0。

  教學對策: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師將任何數加0、任何數減0和任何數乘0結合在一起,為學習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作鋪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用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

  1、出示小貓釣魚圖,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藍貓釣到了3條,黃貓釣到了2條,紅貓釣到了4條,它們一共釣到了多少條?

  學生列加法算式計算:3+2+4

  3、第二天它們又去釣魚了,每人釣到了2條,它們一共釣到了多少條?

  學生列式計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說說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們又去釣魚了,藍貓釣到了3條,黃貓釣到了0條,紅貓釣到了4條。

  問1:它們一共釣了幾條?

  問2:藍貓和黃貓一共釣了幾條?(學生列式,教師板書:3+0=3)

  問3:紅貓比黃貓多釣了幾條?(學生列式,教師板書:4-0=4)

  5、第四天它們又去了,這一天它們一邊釣魚一邊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釣到0條魚,誰能說說它們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1)一條也沒有。

  (2)0+0+0=0

  (3)你能把它變成乘法算式嗎?學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

  (5)誰能說說為什么0與3相乘會等于0?學生交流一下。

  二、0與一個數相乘得0。

  1、除了0與3相乘得0外,你還知道誰與誰相乘等于0嗎?

  (1)學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師根據學生的口答說說一些0與一個數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為什么等于0。

  (3)你發現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發表意見,師板書:0與一個數相乘得0。

  3、你能說出這樣的幾個算式嗎?這些算式有何共同特點?

  4、練習:0×4 9×0 16×0 234×0 839×3×0

  (1)為什么你那么快就知道839×3×0的結果是0呢?

  (2)789×4×3×0×7它的結果也是( )?

  (3)指出:不管這個數有多大,只要它是乘以0的,結果總是0。

  5、觀察三個板書:你能發現什么嗎?(任何數加0都得任何,任何數減0等于任何數,任何數乘0都得0)

  三、應用: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1、學校體育館有4個同樣的看臺,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師出示圖畫

  6排,每排17個

  (1)誰能估計一下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如果要求你計算,你打算先計算什么?可以先計算: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

  (3)17×6=102,你再估計一下。

  (4)用豎式計算:102×4

  1 0 2

  × 4

  4 0 8

  (5)積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學生討論一下。

  四、練習

  1、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完成在書本上。集體核對。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找一找,錯在哪里,再在書本上改正。

  3、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你能估計一下,這里一共有多少本書嗎?能說說你的方法嗎?

  全班匯總計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題。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并提出問題。

  五、課堂作業

  p77 想想做做第4、6題。

  板書設計: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3 +0=3

  4-0=4 102×4=408

  0×3=0或3×0=0 1 0 2

  × 4

  4 0 8

  0與一個數相乘得0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容教學成熟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教材分兩段安排:第一段教學成熟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第二段教學成熟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由于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計算中相對特殊的情況,所以安排在三位數乘一位數基本筆算方法的教學之后。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小貓釣魚的童話事情導入教學,學生感興趣,他們在這種興趣下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課一開始的時候我擔心學生不能一下子說出0×3(三個0相加),所以我特地設計了三個2相加用2×3表示,并且順勢將題目轉化成所要新學的知識,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這樣學生有了前面的啟示,就能很容易的說出3×0并且知道得數是0。然后以此類推,學生能說出100×0也是0,逐步得出結論:0乘一個數都得0。在這一新課上,學生能很輕松地得出這個結論,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也就毫不費力。當然,0與任何數(任何數與0)相加都等于任何數,或任何數減0都等于任何數這兩個知識點也進行了復習,特別是0與任何數相加都等于任何數,在筆算中需要用到。經過了幾次簡單的筆算后,總結了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不同類型,主要是個位有進位時,進上來的數就是積的十位,可以直接寫在積的十位,如果沒有能力的同學,應該一步一步乘。通過幾次筆算,有一部分學生能直接口算出得數,其熟練程度可想而知。但在練習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出現0乘任何數等于任何數這一情況,經講解后,有改善。

  課后反思:

  課前部分學生已經知道0不管乘以哪個數都等于0。課堂上,出示場景圖后,學生思考寫出乘法算式3×0或0×3,并確認積是0。接著“想一想”中0×7和8×0這兩道題,學生都可以口答各題的得數。學生能通過比較上述各題的共同特點,并歸納出:0與一個數相乘仍得0。第二道例題,我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一個看臺座位的.數量,有的學生說先數一數幾排,再數一數每排有幾個座位,然后相乘。也有很多學生說只要看第一個座位“1排1號”和最后一個座位“6排17號”,可以知道這個看臺一共有6排,每排17號,所以只要用6×17就可以知道這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在作業中發現學生有0×4等于4的現象。

  課后反思:

  本課第一部分內容的知識,部分學生已經有所了解了。通過三只小貓釣魚的情景圖幫助學生理解0×3=0的具體含義,由0×7=0,8×0=0使學生發現0的特殊特征:0與一個數相乘得0。第二部分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計算與乘數中間沒有0的乘法之間的不同,并抓住“積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使學生認識到當個位上數相乘,三位數的十位是0的情況下,個位的進位可以直接寫在積的十位上。但是從作業的批改中發現有極個別學生積的十位上沒有寫進位而是直接寫了0。

  課后反思:

  小貓釣魚的故事袁老師之前跟學生講過,所以當我出示小貓釣魚的情境圖時,學生非常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提了很多問題,引出0乘任何數都得0這一結論,接著出示839×3×0×7 讓學生說說結果是多少,改變題目后變為839×3×0+7讓學生再說說結果是多少,學生都能異口同聲的回答我,最后幫他們總結為三條:第一不管多大的數與0相乘,結果還是0;第二任何數與0(0與任何數)相加結果等于任何數;第三任何數減0結果等于任何數 。教學第二部分內容時,是讓學生根據圖中給出的座位號能獲得哪些信息,看圖說信息學生已不止一次遇到過,所以很快告訴我有價值的信息,進而開始教學今天的重點,筆算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先讓學生根據算出一個看臺的座位數估算同樣的4個站臺的座位數是多少,為學生接下來探索并理解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提供了支持。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么,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三、室外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