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5篇(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小數互化知識,滲透辯證法的觀點即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教材第97一98頁的內容
指導方法
1、自學P97一98的例1.2
主題圖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會互化嗎?練習做一做。
嘗試練習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
分數
2、填空:(小黑板出示)
里面有( )個十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里面有( )個百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里面有( )個千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教學過程
一、自學反饋
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
分數
2、填空:(小黑板出示)
里面有( )個十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里面有( )個百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里面有( )個千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入: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實際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另一種形式,因此,小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
(一)教學把小數化成分數。
1、教學例1(1)出示
①看到,你知道什么?
(2)出示
①看到你知道什么?
(3)出示
①引導學生知道,這個小數有整數部分,即為帶小數,帶小數化成的分數是帶分數,帶小數整數部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小數部分是分數部分。
②議論怎樣用分數表示。
(4)出示
①看到你想到什么?
2、從上面的例題,你發現小數化分數有什么簡便方法?
引導學生得出: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點去掉,小數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3、反饋練習
把小數化成分數
(1)迅速完成
(2)匯報結果,并說明怎么想的。
(二)教學把分數化成小數。
1、談話引入:小數可以化成分數形式,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形式。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明確:根據小數的意義,也可以把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直接寫成小數。
(2)觀察3組數
(3)分組議論知道了什么?
(4)分組匯報結果,使學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去掉分母,看
分數中1后面有幾個0,就在分子中從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教學例3。
1、教師引入:并不是所有分數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況應怎樣處理呢?
2、出示例3
(2)匯報思考結果: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轉化成除法算式,然后計算就可以得到小數。
(3)按照同學們匯報方法完成例3其余幾道題。(指名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①說出思路。
②提示:除不盡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數。
(4)引導學生歸納: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5)教師提示:這樣得到的小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限小數,另一種是無限小數。
(6)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分母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分母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7)教師提示:先把每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可議論。
(8)啟發學生明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質數,這個
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9)反饋練習:完成146頁“做一做”
要求:口頭判斷,說明判斷理由。
三、鞏固發展
1、第1.2題生填在書中。
(1)填空力求準確。
(2)集體訂正,并說說填空根據。
2、判斷下列小數化成分數是否正確。
(1)判斷并說明理由。
(2)將錯的題改正。
3、練習三十三第4題
比賽形式:看誰連線既快又對。
4、練習三十三第5題。
分組競賽:共分3組,每組兩道題,看哪組為優勝組。
5、練習三十三第6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3)看誰先記住結果。(2分鐘)
(4)同桌互相檢查,一個說分數,一個說小數。
四、全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生發言)
那就是說,小數、分數可以互相轉化。(板書:分數和小數互化)這是分數、小數混合運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是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記。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第73、74頁“千米的認識”,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具準備:一根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前面學過的長度單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劃出1米有多長嗎?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長是多少米嗎?
二、教學新課
1.引入“千米”
測量教室的長可以用米做單位。但是如果我們用它來量比較長的距離,比如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覺得用米這個長度單位來量怎么樣?
既然“米”小了就必須要用一個新的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1)平時我們也把千米說成公里。大家打開書,看第一幅圖,圖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問: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首先我們來想一想100米有多長,學校跑道一圈大約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長度嗎?
幾個100合起來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書: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就是()(板書:=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剛才我們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長,那么你能說出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嗎?
我們同學1分鐘大約可以走100米,你們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幾分鐘呢?
3.千米與米的'簡單換算
(1)教學例1
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道題,
出示:4千米=()米
讓學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個大,就是由大的換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們學習的思考方法,這道題我們要怎樣思考呢?
教師指導學生想思考過程
提問:1千米=()米,4千米就是()個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學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這道題是把小的長度單位變成大的,又因該怎樣想呢?
根據書上的提示2人小組討論,把討論結果填在書上。(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先填在書上,指名回答,并說出思考過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引導學生理清題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這條路要劃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這道題目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回答)
3.做練習十六第1題
學生先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集體評講)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時還學會了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五、作業布置
課作:
練習十六第3.4題
家作:
1.練一練第1題
2.練習十六第2題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章《因數和倍數》第1節例1(教材第13頁)及練習二的第2題,第四題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運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另外,通過引導學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個數的因數,一方面給學生滲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后面教學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做準備。
教學目標:
1、應用嘗試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并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2、逐步培養學生從個別到全體、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歸納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
教學難點:
用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運用嘗試教學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例1,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方法,并能運用所獲得的方法、經驗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老師很想考考你們學得怎么樣,可以嗎?
生:(預設)可以!
師: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說一說下面各組數的相互關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 )
(2)1是14的因數,14是1的倍數。 ( )
(3)因為6×=3,所以,6和是3的因數,3是6和的倍數。( )
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激勵,同時進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過程一:嘗試訓練。
(一)出示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新問題,想請大家幫助解決,行嗎?
生:行!(預設)
嘗試題:14的因數有哪幾個?
(二)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并根據實際適時輔導學困生。
(三)信息反饋。
板書: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過程二:自學課本(P13例1)。
(一)學生自學例1。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數?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找出18的因數的?他們找完了嗎?如果沒有,請幫助他們完成。
3、你還有別的找法嗎?請試一試,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18所有的因數。
(二)信息反饋
1、反饋自學要求情況;
板書: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還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2、知識對比,探索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根據求14和18的因數時獲得的體驗,再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出示問題: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學生思考,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交流思考結果。
(4)師生互動。總結方法、點出課題。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過程三:嘗試練習
(一)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
1、找出30的因數有哪些?36的因數有哪些?
2、結合14.18.30.36的因數個數,請你談談一個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提示: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 ),的因數是( )。〗
(二)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總結特點。
板書: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2題和第4題前半部分。
四、課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個因數的數是誰?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學會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嗎?你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特點嗎?
生:……
板書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特點: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還可以表示為:
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小學數學教案5
一、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的認識》
二、 教材分析: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的認識是分數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 教學目標: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五、 教學難點:熟練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
1.交流
師: 我們的黑板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墻面又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么關系?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為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么,數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象呢?
生:約數和倍數。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約數。不能說成8是倍數或4是約數。因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數學中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象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新知
對數游戲
1.學習倒數的意義
我們六年級辦公室里有7人,男教師4人,女教師3人,下面我和同學們做個對數游戲,就是我先根據3和4 說一個數,同學們跟著根據3和4說一個數 。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 3/4
師:7是15的7/15; 生:15是7的15/7。
提問;看我們做游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在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周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衛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專業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并說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當學生說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與時間成反比例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說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制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成什么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解答思路。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講解法
學 法:觀察法、說一說、寫一寫
課前準備:計數器1個、100以內數目表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揭示課題(6分)
1.讀出下列各數。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
(2)一個數,百位上是l,十位、個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
二、出示教學目標(1分)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學例4。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指定學生填寫。
(2)讓學生回答例4提出的兩個問題。
①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②你從表里發現哪些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每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5。
(1)出示小棒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
(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 ○ 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四、跟蹤練習。(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適當的數。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戲題:找朋友
五、堂清練習(8分)
1、比大小,在○填上“>”、“<”或“=”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個一
2、把下面的數按要求排列順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 < < < < <
六、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個位相同
28○35 48○43 78○87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2、技能目標:能運用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的開放(創設情景)
1、游戲入手,請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認為無誤后,學生嘗試。
3、思考: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
設計意圖: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猜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歡快、帶著激情,在和諧、寬松、活躍的開放氛圍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之中。
二、展開的開放
1、探求知識
①請學生說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大膽猜想:你認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個位上的數字有關嗎?
(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
②讓學生說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按照學生的口答板書)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議:這些數的個位上數字有特征嗎?
(個位上的數字是0、1、2、3每個數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從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字來考慮,有可能嗎?
③任意寫出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如:162
讓學生變換數字的位置,問:你發現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兩位數也調換一下數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數,交換數字的排列順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識
①引導:能被3整除的'數,與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差、積、商有否關系?
②分組交流,發表觀點:
(初步認識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一個數的各位上數字的和有關)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斷下面的數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斷后,通過演算驗證)
④學生看書釋疑
議:書上用什么方法推導的?怎樣記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開放了教學思路,充分重視教師導的作用和學生學的體驗。這一階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探索過程來發現知識,獲得結論,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1、通過學生猜想、舉例嘗試,使學生產生兩次認知沖突;接著通過交換數字的位置,使學生有模糊的認識,但仍然沒能發現特征 ,產生第三次認知沖突。2、通過計算各數位上的數的和、差、積、商,使結論逐漸顯露。3、通過交流,教師點拔,學生自我釋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
三、應用的開放:
1、應用知識:(學生獨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數能被3整除,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寫出幾個能被3整除的多位數
2、開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個數中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有約數3。
23□5 127□ 3□6□ 5□□0
②你能寫出幾個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數嗎?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數整除的特征嗎?
設計意圖:練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安排了兩個層次:
1、主要是為了關注學困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及已掌握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2、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完成,特別在互相啟發下,使學生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9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后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借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于“四舍五入”法具體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運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可能會說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借助數線,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能得到什么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2.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指定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面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理想目標:通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猜測、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重 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難 點: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
師: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個、掛圖、自制相架一個、米尺、平面圖形幾套。
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個、相片一張、學生尺。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
在我們生活中,一定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我們用相機把那一瞬間留了下來。并把它(裝上框、鑲上玻璃)裝進相框很好地保存起來。要做這樣的一個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計算玻璃的大小該用什么單位?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配玻璃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觀察體驗,形成概念
(1) 我們知道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體的表面也有大小的區分。
a動手摸一摸課桌面與數學書的封面,哪個大?哪個小?(動手摸一摸)
b觀察:黑板的表面與黑板擦的表面,誰大誰小?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類推、概括
概括:我們計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求這塊玻璃的面積。課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我們就可以說:課桌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3)你們認識下面這些平面圖形,并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1) (2) (3) (4) (5)
a 觀察,比較它們的大小
b 為什么圖(6)圖(7)不能比較大小?
觀察,比較它們的大小,發現規律
小結:圍成的平面圖形才能比大小。我們把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做它們的面積。
(3)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積。
誰能結合日常生活說說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
(學生舉例說明)
2、比較探究、引出面積單位
歸納比較方法:
板書: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觀察
②重疊比較
(1)我們用眼睛觀察發現面積有大有小,但有些物體的表面面積相差不大的時候,我們有眼睛就比較難準確判斷誰大誰小,如:
(2)
(1)
怎樣才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的表面面積非常接近,比如說:兩間教室的地面面積,誰大誰小?用眼睛觀察很難比較,又不能重疊,怎么辦?
小組討論,展開聯想
匯報各組的`方法,肯定用數地板磚的方法最簡便——數方格法。
給上圖加上方格(一起數方格)小組討論
板書:③數方格法
93頁做一做---數方格
“方格多的面積一定大嗎?看下圖
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爭論
都有8格,可是……看來數方格的多少還要有個前提:對方格的大小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國際統一的面積單位。
3、感知面積單位、建立表象
(1)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帶著下面的問題自學
課本92—93頁
a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它們分別是什么?
b請從學具中找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匯報交流
(2)我們動手剪一個面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比一比,進一步歸納概括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意義。
(3) 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一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結合實際舉例
4、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量物體的面積時,先要根據物體表面的大小判斷他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再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
(1) 量課桌面的面積,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最合適?
四人小組合作,動手量課桌面的面積。匯報你們是怎樣量的?(肯定沿長、寬各擺一排的方法新穎迅速)
(2)95頁1、2題
(3)要為你的相框配玻璃,你需要多大的玻璃?
小競賽:口答
(1)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95頁練習4
(2) 判斷:
一棵大樹高10平方米( )
學校操場的面積是4000平方厘米 ( )
一張課桌的面積是24分米 ( )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2.通過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交流活動,體會記憶的策略,培養數感。
3.會用乘法口訣進行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教學重點:編制3的乘法口訣,掌握3的乘法口訣會用3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乘法口訣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需要幾個輪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6~17頁的內容。教材創設需要幾個輪子的問題情境,探索三輪車的數量與它們輪子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結果;再根據表中的數量關系,列乘法算式,編出3的乘法口訣,這個過程是要學生經歷的。學生已有學習5和2的乘法口訣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增強他們學習3的乘法口訣的自主性,提高學習效率,體驗成功,獲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數數,5個5個地數或2個2個地數是常見的,3個3個地數比較少,所以學生對3的乘法口訣比較陌生,因此教材特別強調了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此外,還要注意到練習的安排,不僅要包括新學內容,還要包括前面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和應用。
學生在探索車輛與車輪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時難以直觀操作,所以筆者把教材中試一試的第一題擺一擺、說一說調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畫一畫、說一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坐過三輪車嗎?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三輪車與車輪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習3的乘法口訣好嗎?(板書:3的乘法口訣)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師:1輛三輪車有3個輪子,2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呢?3輛呢?9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呢?(評析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設問,激活學生思維與探索的欲望。)
1.畫一畫、說一說。
師:你們能在這張紙上通過畫圖來解決這個問題嗎?用小圓圈表示三輪車的輪子,請同學們來畫一畫。
師:同學們,同桌能互相說一說2輛車有幾個輪子嗎?3輛車呢?9輛車呢?
(評析通過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建立三輪車與輪子的圖形表象,通過數一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三輪車有幾輛與輪子有幾個之間的對應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2.填一填,議一議。
師:填一填,將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師:需要幾個輪子的答案,都可以從這張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幾個輪子,取決于有幾輛三輪車。
師:小組討論一下,從這張表格中能發現什么規律。
(全班匯報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感受兩點:①輪子隨著車輛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輛三輪車就要增加3個輪子。)
(評析用表格表示數值的對應關系,具有直觀性,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數值對應的變化規律,有助于培養數感。)
3、利用表格,編制口訣
師:利用表格,獨立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
(請同桌同學互相交換課本,互相檢查,再讀一讀,看口訣編得順不順口。然后展示一位學生所編的乘法口訣,讓大家再讀一讀。)
師:乘法口訣會幫助我們做乘法運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訣記牢。請想想,你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向大家介紹。
(在全班介紹交流時,特別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來加強記憶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記得牢,它加個3是三六十八,減個3是三四十二;十個三是三十,減個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評析強調利用知識內在聯系加強記憶的方法,也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三、鞏固應用。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7頁,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師:現在用練一練的第3題,(五)回歸生活,解決問題。
師:請大家都來欣賞第17頁的數學故事,誰看懂了這個故事,并愿意說給大家聽?
(這個故事的教育性不僅僅體現在其中所包含的現實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淘氣誠實、不貪小便宜的好品質,更值得大家學習。故事最重要的情節是淘氣還給書店多找給他的錢。幫助學生理解了故事的情節及意義后,再讓小組合作解決淘氣買書時遇到的數學問題:淘氣買書應付多少錢?淘氣還給書店多找給他的錢是多少?)
(評析數學故事不僅增添了數學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學科本位,加強了數學與語文學科的聯系與綜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數學故事的情節之中,是實現新課程多元目標的一項舉措。)
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和體會?誰愿意來說一說?(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重在激勵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回家后,要做兩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訣背給爸爸媽媽聽;②把今天的數學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考考他們知道不知道淘氣還給書店多找給他的錢是多少。
(評析低年級不布置筆頭練習作業,但要把課堂學習自然地延伸到課后,教師可以恰當地布置一些家庭學習任務,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與互動,讓家長了解、關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并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或反饋給老師。)
板書
需要幾個輪子
13=323=6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202=20×2
33÷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計算出=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練一練
解方程:÷=
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方程兩邊應同時
÷=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850+-40
÷9×9-+1
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14★=★76+=91
÷9=90★-54=1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202=20×240=960
33÷3=60÷3解:40÷40=960÷40
=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檢驗:把=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點:稅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閱讀P122頁有關納稅的內容。說說:什么是納稅?
2、稅率的認識。
(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2)試說以下稅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獎后,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稅款計算
(1)出示例5(課本99頁)
一家大型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理解:這里的5%表示什么?(應繳納營業稅款占營業額的百分比。)
(3)要求應繳納營業稅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讓學生獨立完成?
4、看課本98頁內容。讀一讀,什么是納稅?什么是稅率?
三、練習
1、鞏固練習:練習三十二第4題。(要點:5%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額,7%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稅。)
2、依據第5題,學生各自發表意見。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材第60頁例4及60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能按要求將圖形放大或縮小。
2.培養學生把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是圖形邊長的變化,圖形的形狀不發生改變。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方格紙。
【情景導入】
1.創設情境,引起沖突。
出示一張班級學生照片。
師:李林同學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后掛在房間里,攝影師分別用了三種處理方法。
電腦演示:方法一,寬邊不變,把長邊拉長。
方法二,長邊不變,把寬邊拉長。
方法三,把長邊、寬邊同步拉長。
2.合理選擇,初步感知。
請你幫助李林選擇一下,哪種處理方法效果最佳?并說出理由。
【新課講授】
1.(1)(隱去方法一、方法二圖,留下方法三圖和原圖)師:仔細觀察兩幅圖,總感覺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關系,那我們可以著手從哪方面研究兩者關系呢?
(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長方形有哪些元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引領學生答出長方形的基本因素有長、寬、周長、面積,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長和寬。
師:那我們就從最基本的因素長和寬開始研究吧。
電腦出示:原照片長8cm,寬5cm。
放大后,照片長16cm,寬10cm。
放大后的長和原來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出示:放大后長方形的長是原來長方形長的2倍,放大后的寬也是原來長方形寬的2倍,概括起來說就是:長方形的每條邊都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后的長方形與原來長方形對應邊長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的長方形按2∶1放大。(劃線部分為所出示的三句結論)
(3)借助兩幅圖理解“每條邊”,“對應邊長”和“2∶1”的含義,重點明白這里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代表什么?
出示:2∶1
前項后項
放大后邊長原圖邊長
(4)如果把原圖按3∶1放大,放大后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學生回答,師同步板書:
原圖2∶13∶1
長(cm):88×2=168×3=24
寬(cm):55×2=105×3=15
繼續追問,如果把原圖按5∶1,10∶1放大,放大后的.長、寬各是多少?指名口答。
①如果把原圖按1∶2縮小,縮小后的長、寬是原長、寬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厘米?
②先理解1∶2的含義:放大后的邊長為1份,原圖邊長為2份。
如果按1∶4縮小呢?
小結提問:圖形在放大與縮小時什么發生了變化?
過渡:從李林同學的照片中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放大與縮小,下面我們動手來畫,或許還會有新的發現。
2.獨立完成教材第60頁例4的繪圖。
(1)默讀例4并思考:書中畫出幾個圖形?所畫圖形的格數與原圖有什么關系?
(2)請同學們按要求畫在自己的方格圖中,比一比誰畫的既正確又美觀。
(3)投影反饋,請同學相互評價,重點說出所畫圖形格數是怎樣得來的。
(4)觀察上面的3個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3.例4的延伸。如果把放大后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討論后得出:
(1)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
(2)縮小后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引導學生小結:圖形在放大、縮小時原圖邊長要同步變化,它們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4.試一試: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按4:1畫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圖形(教材第60頁“做一做”)。
學生嘗試操作。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畫三角形的技巧:你在畫三角形時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提示先畫直角邊,再畫斜邊)
猜一猜斜邊的變化與直角邊相同嗎?自己測量驗證。
小結:圖形在放大時所有邊的變化是相同的。
【課堂作業】
1.填空。
一個長方形長3dm,寬2dm,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長是()dm,寬是()dm,放大后的長方形與原長方形的周長比是(∶),面積比是(∶)。
2.完成教材第63頁練習十一第1、2題。
第1題,教師用投影出示第1題的畫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并相互交流,然后教師指名說一說。
通過判斷使學生明確:按一定的比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后,它的各邊也按這樣的比放大或縮小了。判斷后,讓學生說明理由。
第2題,先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再組織學生按要求畫圖,教師用投影展示較好的作業。同時指名匯報第3問,學生可能會說:B可由A放大后得到,A和C可以由B縮小后得到,面積與邊長不是按相同比例變化的。
【課堂小結】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許多建筑是將世界各地的名勝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進行建造的,還有沖洗照片,汽車模型制造,復印文件,繪制地圖,觀察太空的天文望遠鏡……正是這些技術的應用,才使得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多彩,可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多么的緊密。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4課時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原圖2∶13∶1
長(cm)∶88×2=168×3=24
寬(cm)∶55×2=105×3=15
原圖1∶21∶4
長(cm)∶88÷2=48÷4=2
寬(cm)∶55÷2=2.55÷4=1.25
圖形邊長同步變化,外形不變。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