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5 08:39:07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合集【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育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的比較”的第二課時。“小數大小的比較”包括:①小數位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二)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進一步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是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比較到抽象思維形成比較的掌握過程,即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對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小數大小的比較”是本節的重點,其中“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往往仿照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只根據小數位的多少來判斷小數的大小,容易出現錯誤,所以講清“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2、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說教法

  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啟發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

  采用直觀、啟發、討論、搶答、嘗試、練習等多種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說學法

  我通過本的教學,在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看書,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教學共分五個環節進行:①溫故互查引入新課;②設問導讀學習新知;③自我檢測發現問題;④鞏固練習總結;⑤課堂檢測。

  (一)溫故互查引入新課

  通過2人小組復述回憶整數大小的比較的方法;即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當整數數位相同時,從高位開始比較,按數位順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數大,那個數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帶了14元8角,到自然選商場買一支鋼筆,結果發現一支鋼筆的價錢是13.50元,那么小明帶的錢夠嗎?引出課題今天開始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板書課題然后設問學生:“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否同整數一樣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較呢?學生回答:“是”這時老師有意不表達,留下懸念,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求和欲望,從而使學生進入的學習狀態,老師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嘗試教學。

  (二)設問導讀學習新知

  1、出示教科書第60頁的例題4的圖。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1)教師:到底誰是第一名呢?我們的裁判員會怎么做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的結果)

  匯報:誰跳得最遠,誰就是第一名,因此我們只要兩個的比較小數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請同學們聯系我們學過的整數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

  匯報:先看這四個數的整數部分,因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遠。

  接著看2.84米、2.88米、2.93米這三個小數,客觀存在們的整數部分都是2,那我們就看它們的十分位,因為8<9,所以2.8□米<2.9□米,得出小紅和小莉沒有小軍跳得遠。

  最后再看2.84米,它們倆的整數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們就看它們的百分位,因4<8,所以2.84米<2.88米,得出小紅沒有小莉跳得遠。

  得出結論:小明第一名。小軍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紅第四名。

  我采取討論、嘗試、搶答、直觀、記發等多種教學法,層層深入地應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類推比較過程。

  3、概括總結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百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并提問:結論最后為什么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此問題告訴學生后面的數位還可發類推下去。

  (三)自我檢測發現問題

  通過自我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講解。同時讓學生明確,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有什么異同點?

  (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的相同點是,也是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較。不同點是:整數比大小,如果位數不同,數位多的就比較大;而小數不能只看小數的位數的多少)

  (四)鞏固練習總結

  教師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怎樣比較幾個數的大小的?

  (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時,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將幾個數豎著排下來,注意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這樣比較起來較快,又不容易產生錯誤)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礬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五)課堂檢測

  從檢測結果看,效果較好,課后還有待于繼續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ǘ嗝襟w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ㄒ唬⿲W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這節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求未知數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2、這節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本章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節課的重點是: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2、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等式的不變規律是什么?

  等式這些規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課件例1。

  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

  3、探究怎樣解方程。

  利用天平讓學生進行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ㄗ寣W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識遷移。

  把剛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ǚ匠虄蛇呁瑫r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板書+3—3=9—3

  x=6

  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ㄒ驗榉匠虄蛇厹p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6、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驗算。(x=6是方程的解)

  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 X+41=50)

  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

  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

  12、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結: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根據等式的性質1,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實際上是加了什么就減去什么,減了什么就加上什么,兩邊同時進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出示課件)。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運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決問題實際問題。

  2、書上“做一做”第1題(1)題

  3、鞏固嘗試:解方程(出示課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會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方程,強調驗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內探究像32—X=10這類方程可以怎樣解?

  六、作業設計:

  練習十一第5題一二行,第6題一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8-49頁。

  教材分析:《營養午餐》的這一內容的設置,是為了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透過生動有趣的營養搭配、調配系列活動而呈現出來,進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1、了解健康常識,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會用專家的建議正確地分析午餐菜肴中營養成分,能設計調配科學、合理午餐食譜。

  情 感 目 標 :懂得科學、合理營養飲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 學 重 點:能合理地調配午餐食譜,對學生平時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有所改變

  教 學 難 點:理解“不低于、不超過”的含義

  教 學 準 備:整合課件,電腦,白板。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輕松導入

 。1)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離不開吃。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圖片想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出示菜肴圖片)

 。2)你平時都喜歡吃什么菜?

  (3)你昨天中午吃了什么?你認為自己吃得科學、合理嗎?

  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小營養師。

  二、小小營養師

 。ㄒ唬┓治霾俗V

  1、叮叮餐廳推出10款最新菜款,歡迎您的光臨。(課件出示)

  2、這些菜可以進行如何分類?(肉類和菜類或葷菜和素菜)

  3、這些菜中,哪幾種你們最喜歡吃?

 。ǘ┏醮吸c菜

  1、讓學生按照個人喜好,任點三個菜

  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小點菜員吧。請你們從這份菜譜中點出自己最愛吃的3道菜來,你想吃什么就盡情點什么。好,現在開始,看誰能當好小小點菜員。

  2、點完三種菜后,請同學們算一算自己所點的菜熱量和、脂肪和、蛋白質和各是多少。(填入表格中)。

  請三名學生匯報不同的菜譜(菜式熱量總和很低、脂肪總和很高和合理的菜譜各一份)。

  你對他們所點的菜有沒有意見?同學們的話說得有道理嗎?

 。ㄈ┫旅嫖覀兙蛠砜匆豢礌I養專家是怎么說的

  1、出示專家建議。讓學生閱讀飲食與健康(專家建議)。(課件出示)

  2、讓學生結合實際說說“不低于”和“不超過”的具體含義。

  師:看了營養專家的`話,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我們知道:10歲左右的兒童從每餐午飯中獲取的熱量應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 50克。(生邊說師邊板書:熱量應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克)

  師:其實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是熱量和脂肪。

  師:營養專家說的“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過50克”中的“不超過”又是什么意思?

  3、師:按照專家提供的這兩條基本的營養標準,每個同學都檢驗一下,看看自己剛才點的菜符不符合這兩條營養標準。跟同桌同學談談自己點的菜為什么符合或為什么不符合標準。

 。ㄋ模┖侠碚{配

  師:那么,你們覺得怎樣配菜容易達到這兩條標準呢?請各小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課件出示)

  (1)如果三道菜點的全是葷菜,熱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標準嗎?( 熱量能符合標準,但脂肪不符合標準。)

  (2)如果三道菜點的全是素菜,熱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標準嗎? (脂肪能符合標準,但熱量不符合標準)

  (3)怎樣配菜才容易使熱量和脂肪都符合標準?( 葷素搭配容易使熱量和脂肪都符合標準。)

  師板書:搭配

  師:同學們真聰明!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科學、合理的配菜方法。現在就請同學們重新搭配這些菜,使它符合營養專家所說的兩條標準。標準是:科學、合理

  (五)選五個不同搭配上臺演示。介紹自己的菜式

  哪一種搭配獲取的蛋白質最多?

 。⿲τ诎嗌掀只蚱萃瑢W的飲食習慣,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師:同學們,不科學的飲食一定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們在選擇食物時,不能只想著好吃,也要進行合理的搭配,讓我們吃得更合理、更科學,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因此,老師建議你們:在日常飲食中要克服偏食、挑食、厭食的不良習慣,可以做到嗎?

  三、全課總結

  1、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本節課的學習對你有什么幫助或啟示?

  《營養午餐》教后反思:

  本節課圍繞午餐營養問題設計相應的數學綜合應用活動,組織學生調配符合營養標準的午餐,組織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使學生綜合應用簡單的排列組組合、統計等相關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觀念也從純粹按自己的喜好點菜到考慮菜式的科學與合理性,有效促使了學生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在本單元主要教學用畫圖等方法解決較復雜的問題,教學內容編排成兩段:

  第89~90頁教學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91~93頁教學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遇問題和其他稍復雜的三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條件,發現內在聯系,理解數量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步驟。

  1.讓學生學會畫圖和列表。

  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時經常使用的方法,這些方法能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量,便于發現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因此,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喜歡使用這些方法。怎樣讓學生學會畫圖和列表?不是告訴他們怎樣畫、怎樣列,也不是把畫成的圖、列好的表展現給他們看,而是讓學生在畫圖、列表的活動中體會方法、學會方法。

 。1) 第89頁例題中白菜卡通說的一句話可以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告訴學生兩層意思: 一層是如果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困難,暫時想不到解法的時候,可以先畫示意圖幫助思考;另一層是要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圖,這樣的圖能正確、清楚地表達題意,直觀顯示數量關系。

  例題用三句話表達,可以把畫圖分成三步進行,每步畫的圖分別表達一句話的意思,畫成的示意圖就完整地表達了題意。學生看圖想到要先算原來花圃的寬,就達到了畫圖的目的。

  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學會畫示意圖,運用畫圖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先畫圖,再解答。教材根據實際問題的前半段意思,畫出了一部分圖,引導學生接著往下畫。這樣適當降低了畫圖的坡度與難度。

 。2) 第91頁例題是相遇問題中的求路程和,配合文字敘述畫出了小明、小芳兩人從家里出發走向學校的情景,在對話中有兩人行走的速度。學生畫圖整理的時候,會主動借鑒情景圖的結構和形式,簡化其中的非數學成分,把人物、道路、房屋的圖畫改成圓點、線段、小旗等簡單的符號。把小明和小芳各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后相遇這些數學信息細致地表達在圖上。這道例題圖文呈現的時候,把數學信息都安排在最適當的位置上,清楚地顯示了小明和小芳兩家之間的距離包括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和小芳家到學校的.距離,這兩段距離分別是兩人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鐘的路程。學生很容易依據這樣的線索進行列表整理。

  這道題有兩種解法,辣椒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畫圖整理,因為圖中清楚地顯示了小明家、小芳家分別到學校的距離之和就是他們兩家間的距離。蘿卜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列表整理,因為表格里能看到兩個乘積有相同的因數,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曾經見過這樣特點的表格。對多數學生而言,前一種解法容易理解和接受,后一種解法稍難些。因此,教學時要側重對后一種解法的交流和評價。

  讓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目的是體會它們的聯系。首先應搞清楚這兩種解法不同的思路和數量關系,不同的解題步驟與過程。在此基礎上,體會兩種解法的聯系,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種解法,溝通兩種解法,從而更好地選擇解法。

  2.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要在學會方法的基礎上初步具有應用方法的意識。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充分地體驗畫圖、列表對解決問題的作用,從而形成自覺地、靈活地、有效地選用這些方法的態度和能力。

 。1) 讓學生體驗方法。第89頁例題是計算原來花圃的面積,雖然題目的敘述很清楚,也很有條理,但畢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有些學生讀題以后處于似懂非懂、無從下手的狀態。教材及時提示學生畫出示意圖,并在圖中用不同的顏色表達了畫圖的步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里,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應用了畫圖方法,而且對這種方法能產生新的體會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體會使畫圖從具體的行為上升成意識,策略在此形成。教學的時候,要把握住兩個時機: 第一個時機是在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想不到解題方法的時候,不要為學生解釋題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導他們通過畫圖整理信息、理解題意、形成思路、尋找解法。第二個時機是學生解答問題后,要引導他們體會畫圖整理信息對解決問題起了什么作用,對這些整理方法產生好感,從而在以后的解題時自覺地使用。

  (2) 讓學生學會畫圖整理的方法。

  主動而有效地運用畫圖的方法,內化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必須有相應的畫圖技能。如果學生不會畫圖,那么絕不可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運用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學會畫圖落實到想想做做的練習里,提出先畫圖整理或列表整理,再解答的要求。

  (3) 讓學生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給學生解答的數學題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已經學過并且記住了的題,學生一看就知道怎樣解答;另一種是以前未見過的陌生題,學生暫時不知道可以怎樣解答。在解答前一種情況的題時,主要活動是識別提取模型重復已有的解決方法,通過再現與重復鞏固知識,形成比較熟練的技能。在解答后一種題的時候,則需要探索研究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經驗重組新的認識,從而在解題的活動中發展策略和創新能力。數學教學中這兩種情況的題都需要,顯然本單元應該安排后一種情況的題。

  仔細研究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我們不難發現變化多于重現。有的是題材和情境變了,有的是條件與問題變了,有的是數量關系變了。許多題對學生都是新穎的、富有挑戰性的。但是,有一點始終保持不變,這就是都可以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數學信息,都要經過整理才能形成思路、找到解法,都是為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必須以不變應多變,堅持讓學生通過畫圖或列表理解題意,理清數量關系,理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學會方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始終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千萬不能見一題教一題,過多地補充范例,把教學變成學生的被動接受和機械模仿。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

  教學重點:

  1、會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學法:

  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公因數的方法。這也較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學習過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先讓學生找出4和6的因數,詢問學生是怎樣找的?并復習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由此,進入新課。

  1、師:同學們,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呈現在集合圈內。

  2、師:仔細觀察它們的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會說,發現有相同的因數:1、2、3、6

  師:那么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么?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說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出示集合圖形。

  3、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數?

  生匯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師:在這些公因數里面,哪個數?生:6。

  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里面是的,那么我們就說6是12和18的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公因數

  4、師:讓學生有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公因數,和公因數。在總結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公因數的概念,并給時間讓學生記憶。

  5、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12和18的公因數的?由此總結出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并板書出來。同時指出在找公因數時要注意什么。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較好的.達到了教學要求: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突出了教學重點: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

  在做書45頁“練一練”中的1、2兩題

  (1)利用倍數關系找公因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三45頁,獨立完成第1小題。

  8的因數有:1、2、4、8。

  16的因數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數有:1、2、4、8。

  8和16的公因數是:8

  老師在做這道題目是可以直接寫出最后的答案8?老師是不是有特異功能呢?師引導學生觀察:8和16之間是什么關系?與它們的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生匯報:16是18倍數,所以8和16的公因數是8。之后再及時出一些這方面的題練習,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數。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然后師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小結;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因數。

  (2)利用互質數關系找公因數

  師:請大家獨立完成第二題。

  生匯報5的因數有:1、5。

  7的因數有:1、7

  5和7的公因數是:1

  師同上一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5和7之間是什么關系?與他們的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5和7是質數,所以5和7的公因數是1。

  練習: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數。并及時的進行總結:兩個質數的公因數是1.

  教材的練習到此結束,我又補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數?再練習,總結出:相鄰的兩個自然數(0除外)它們的公因數是1.

  由于學生還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質關?我在此進行了一個小補充:像這樣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他們的公因數只有1。這一安排,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整理找公因數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數?

  生:列舉法,用倍數關系找,用互質數關系找

  師:我們在做題時要觀察給出的數字的特征,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們的公因數。

  (教師在講解找公因數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單獨的內容聯系起來,給出學生統一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才有章可循。)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也準備用時15分鐘。

  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鞏固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

  完成書第46頁的3、4、5題?梢宰寣W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在巡視的過程中對于后進生要特別的指導點撥。

  鞏固練習準備用時8分鐘。

  四、全課小結

  用2分種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五、作業設計

  本節課,我設計了基本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都以課件的形式呈現。較好的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提高。

  板書設計:

  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找公因數

  分別找因數

  公因數

  公因數

  倍數關系→較小數

  互質數、相鄰數→1

  各位評委老師,我僅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這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千變萬化的生成效果,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相結合。

  說課的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并能較熟練地運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給出的未知數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的理解和運用。

  2、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3、 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 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時由復習方程的意義入手,在出示情境圖后提出問題,學生最先想到的是算術方法,此時引導:你能列方程解決這一問題嗎?在列出方程600+x=860

  后,怎樣求x呢?在學生渴望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需求的驅使下,展開合作探索活動。

  在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可利用實物演示,通過提問: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把兩組圖的內容歸納成一句話。這樣,及時引導學生超脫實例的具體性,實現必要的抽象概括。

  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組討論后匯報。學生在陳述自己的想法時,不僅要說出自己是怎樣推算的,還要請學生說出這樣推算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書寫的要求,初學時,可要求學生等號對齊。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的計算過程,開始練習時也要求學生寫出來,待熟練之后再簡寫。無論是解方程還是檢驗,都要從一開始就強化書寫規范,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時,要強調:方程的解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區別這兩個概念。

  模式方法:觀察――實驗――討論――交流――概括結論

  作業設計:自主練習1-3題。

  討論要點

  1、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天平,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

  2、 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算術思維向方程思維的轉變。

  3、 在檢驗的問題上,要注重引導學生由算術法的驗算向方程法的檢驗轉變。

  4、 教學時,要加大引領力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一要做好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引領,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對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及格式的引領。

  活動總結

  本次教研活動,使老師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較為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較為實際的教學環節,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為教師在教學中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指明了方向。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課本P2—P3

  教學目標:

  1. 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 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 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 玩中學

  1. 創設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并將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 尺子1.06元 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 水彩筆16.85元 鋼筆8.00元 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一說小數那一類中每一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 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1)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并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有什么特點。

 。2) 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認識小數點。

 。3) 簡單介紹小數的來歷。了解小數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4) 用小數的形式寫一寫文具的單價,再讀一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 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么后果?讓學生議一議,交流后匯報。)

  3. 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 試一試。

  獨立完成“試一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 學中做

  1. 寫一寫,讀一讀。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注意指導“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這一小題的寫法、讀法。

  2.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 做中得

  數學游戲。完成“練一練”第3題。

  五、 總結。

  貨比三家

  教學內容:課本P4—P5

  教學目標:

  1. 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新學期開始了,麗麗要為自己買一個新的鉛筆盒,請同學們幫助她選一選,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學。

  1. 設立情境,復習舊知作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讀一讀各種文具標價牌上的文具價格。

  2. 借助問題探究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的方法,發展數感。

  (1)思考“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2)自主探究比較4.9元與5.1元大小的方法。(學生借助以往的知識,獨立思考比較方法。)

  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數點為中心,4.9元小數點前是4,5.1元小數點前是5……

  (3)組內交流比較方法后推選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3. 提出新問題,延長知識點。

 。1) 根據主題情境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大家試著解決。

  4. 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的兩道題。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再與同伴檢查完成情況,每人選一題說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

  三、 學中做

  1. 完成“練一練”第1題。

  反饋評價時說說如何比較0.05元與0.50元、6.00元與6.0元的方法,說說有什么發現。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 做中得。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進一步明晰比較三個數大小的策略與相應的步驟,并能對策略與結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斷。

  五、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一、基本情況

  六年級一班現有69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6人。從整體上來看,本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能積極思考問題。對數學學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數學基本功扎實,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學期期末統考均分87分,及格率100%,優分率96%。其中學習比較突出的有16人,處于中間水平的有41人,中下水平的有12人。這7名學生主要表現在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復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復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诶斫獗壤囊饬x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蹠幢壤,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苷J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⑤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藿洑v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呓洑v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⑩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僭谑煜さ纳钋榫持谐醪秸J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谡J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⑤認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邥C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⑧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釋πW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