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一、單元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動的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 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能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3、 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
4、 能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進行交流。
二、單元教材分析:
“認識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小數之后關于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在本單元,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和平均分的經驗密不可分。其實,學生在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課內容,目的是使學生在自己熟悉并感興趣的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掌握比較簡單分數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運算的方法。
由于“分數”的概念作為一個全新的知識,在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加上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抽象思維能力的限制,學生對抽象的分數意義的理解無疑是學習的難點,當然也是學習的重點,因為它不僅是比較分數的大小和分數加減計算的基礎,又是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地說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的“數”的系統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義,為以后學習更復雜的分數知識打下基礎。
三、單元教學建議:
1、 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基礎知識,建立這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較大的理解層面上的難度。教學時要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實物操作,圖形直觀等手段,使學生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過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如:“分一分”、“折一折”、“試一試”、“練一練”等,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做數學的樂趣。
3、 學習分數 加減運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分數加減計算,有助于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學習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數加減算法時,借助圖形直觀,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的算法原理。
四、教學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涂色、折紙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
2. 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1、猴頭、桃子的圖片。
2、正方形紙、水彩筆、直尺。
3、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分桃子
師:今天,課堂上來了兩位小客人。瞧,他們是誰?
生異口同聲:猴子(師出示猴頭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咱們都知道他們最愛吃——
生異口同聲:桃子。(師出示4個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如果把4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學生思考,匯報)
生1:一只猴子2個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個桃子。
生2:一只猴子3個桃子,另一只猴子1個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
師;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為什么?
生1:我認為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最公平,因為他們分的桃子一樣多。
生2: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公平,因為是平均分的。
師:對,把4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個,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如果把2個桃子平均分給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幾個?(師拿去黑板上的2個桃子圖片)
生:每只猴子分1個。
師:如果把1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應該怎么分?(師拿去黑板上的1個桃子圖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師把預先平均切開的1個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來表示“一半”呢?
(學生獨立思考)
師;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組交流)
師:誰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給大家?
生1:我把一塊橡皮分成2塊,每塊是一半。
師:想一想,怎么分成2塊,每塊是誰的一半。
生2:把一塊橡皮平均分成2塊,每塊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師:你在哪里見過?
生:在書上看到的。
師;看來,你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別畫了 表示一半。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錯。下面,咱們聽聽智慧老人是怎么說的。
(大屏幕播放:歷史上每一個數學符號從發明到被普遍認可,都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數學符號是1/2。)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師:剛才我們把1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這個桃子的1/2,請小朋友們說老師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師:好,我們一起來說。
(師生邊做動作邊說:“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桃子的1/2。)
師: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桃子的1/2,1/2怎么寫呢?
(師指導寫1/2)
師: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體或圖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嗎?聽了淘氣的話,你們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氣說:“分別涂出它們的1/2。”以及課本56頁涂一涂的內容)
(學生動手涂)
師:請選擇你喜歡的圖形說一說它的1/2。
生1: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樹葉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樹葉的1/2。
……
師: 小朋友們不僅涂得好,說得也不錯。
2、認識1/4、2/4、3/4、4/4
師:看見小朋友們津津有味地學習,笑笑也來了。聽,她約我們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說:“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
(學生獨立折紙)
師:誰把你折的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學生拿著作品到前邊介紹所折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種折法一樣嗎?如果笑笑看見了會高興嗎?為什么?
生:三種折法不一樣,但都是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會很高興。
師:笑笑想約我們做涂色游戲,喜歡嗎?“
生異口同聲:喜歡。(大屏幕顯示課本57頁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內容。)
師:這是做涂色游戲的方法和步驟,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讀一讀、涂一涂、說一說、填一填,小組合作完成好嗎?
(學生動口說、動手涂、動筆填,教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到前面來把你們的作品說給大家聽聽。
生1: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4/4。
師:把這張紙的4/4涂上顏色,是涂了這張紙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這張紙的全部。
師: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說這張紙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這張紙的4/4也就是這張紙。
(一組四名學生介紹作品后貼到黑板上并寫上相應的分數。)
師:好,還有不同的涂法嗎?請到前面來展示給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3、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像1/2、1/4、2/4……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請舉手。
(一生說“分數”并板書課題)
師:你寫的“分數”2字真漂亮,請領讀一遍。
(生領讀課題)
師:每個分數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間的短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面的數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幾份;分數線上面的數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幾份。師板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3
4
師:誰說說3/4的意思。
(生說略)
4、聯系生活
師:你能說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分數嗎?
生1:我經常吃一個蘋果的1/2。
生2:有一次,媽媽把一張油餅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媽媽分別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32份,用彩筆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占世界的11/10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報紙上看到的。
師:小朋友們從生活中發現了這么多分數,看來分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啊!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下面,我們用今天學過的分數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1、說一說
(學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個圖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
(學生獨立作題,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數表示陰影,對嗎?
(①、②、③小題略)
師:用4/6表示陰影,對嗎?
生異口同聲:不對
師:為什么不對?
生:應該用8/12表示。
生:因為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顏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對的。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陰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學生思考)
師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說一說。
師:誰再來發表意見。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設中間的橫線沒有才能看出來。
生:在這個長方形中,豎著的幾條線段把長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這6份中的4份是陰影,所以用4/6表示是對的。
師:聽懂他的意思了嗎?誰來解釋一下。
生(指著圖形):中間豎著的5條線段確實把長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陰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這個圖形中的陰影,用4/6表示是對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難道4/6和8/12相等嗎?
師:對這個問題,誰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陰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師:謝謝同學們的創新發現和精彩解釋,4/6確實和8/12是相等的。
(四)、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略)
師:老師相信,通過你們以后的學習,會有更大的收獲。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學會分數的讀、寫,從中感受分數與平均分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蘋果2個,正方形、長方形紙片若干,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分吃過蘋果嗎?淘氣和笑笑也經常分吃蘋果。他們在分蘋果時遇到了新的數學問題,你們想知道嗎?
1、出示情境圖。
這是教材為我們提供的兩幅淘氣和笑笑分蘋果的情境圖,請大家帶著下面的問題讀圖:
(1) 這兩幅圖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
(2) 淘氣和笑笑是怎樣分蘋果的?
(3) 他們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板書:平均分——一半)
3、用各種方式表示一半或半個。
4、引入1/2。
同學們,用了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錯,這就是一種發明,一種創造,但各種表示方式標準不統一,讓我們請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錄音)歷史上每一個數學符號從發明到被普遍認可,都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歲月。現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個”的數學符號是1/2。
你們知道像1/2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板書: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1)涂一涂,感受1/2(見課本56頁)。
a 要分別涂出他們的1/2,你認為首先應該怎樣做?
b 其中六邊形、圓、和正方形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進行交流,每一個1/2分別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獨立操作。
b 展示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2、認識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歡的方法,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將其中的一份涂.......喜歡的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其余部分是這張紙的( )。
b 將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 )。
c 將其中的三份涂上顏色,涂了這張紙的( ),還有這張紙的( )沒涂顏色
d 如果將所有的4份都涂上顏色,那么就涂了整個正方形紙片的( )。
分法與涂法展示交流。
通過以上操作與實踐,你能說出1/4、2/4、3/4、4/4表示的具體意義嗎?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這幾個分數和1相比,你認為有什么關系?
3、學習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分數的讀、寫。
(1) 你發現一個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別叫什么嗎?一個分數應該怎么讀?
3… …分子
板書: … 分數線 讀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認為分數該怎樣寫?為什么?看到這些分數,你想到了哪個運算符號?
(4)由3/4讀作四分之三,你認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數和什么分法有關系?
4、嘗試運用
(1) 看圖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圖見57頁下方)
a 讀出每一個分數。
b 寫出每一個分數(注意,先居中寫出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c 說出每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含義
如:1/3表示把一段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根繩子的1/3。
(2) 聯系實際,體會分數就在身邊。
我們已經知道,1/2、1/3、3/4、5/6等這些數都是分數,你能否聯系自己的見聞說一個你曾經見過的或聽到的分數嗎?如:
a 用這塊地的2/5種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風刮壞了
c 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長14/100。
(三)鞏固與應用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圖見58頁第1題)
(1)獨立寫出各圖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巡示指導分數的寫法。
(2)指名讀出各分數
(3)組內說一說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2、按分數把下面各圖形涂上顏色(圖見58頁第2題)
(1)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2)你為什么這樣涂?
3、判斷: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各圖的陰影部分對嗎?(圖見58頁第3題)
(1)獨立判斷。
(2)交流判斷的理由。
(3)分數的產生和哪一種分法有關系?
4、左圖中有 ,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見圖58頁第4題)
(1)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這些及以上的各個圖形,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
b 你是如何進行判斷的?你的理由或根據是什么?
5、判斷正誤。
(1)把一根鐵絲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這根鐵絲的3/8。( )
(2)把一個蘋果分給小紅和小冬,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1/2。( )
(3)一塊不規則的地塊是無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幾份的。( )
(4)一個蘋果的1/2和一個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組內討論。
b 全班交流。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并學會了有關分數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分數和什么分法有關系?讀分數和寫分數的順序有什么區別?到現在我們已經學過了哪幾種數?請你說一說。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
3、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學習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剪刀、正方形紙片、投影片、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聽說你們動手操作的能力特別強,是這樣嗎?那來展示一下的動手能力,好不好?
請同學們剪下附頁2中的圖7的正方形紙片,給它涂上紅、黃、藍三種顏色。
1、生動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組討論。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師:看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決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接下來讓我們來證明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說一說:
①紅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藍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黃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3) 集體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動手能力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師把這道題變一下,你還能不能完成的同樣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分一分
師:請同學們把你涂好色的9個小正方形用剪刀分開。想一想,每種顏色的正方形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1)生動手分一分。
(2)獨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題:
① 紅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黃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藍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題的思維過程。
(4)全班交流。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能運用分數來表示由許多個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學們繼續加油,努力!
2、試一試
師: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在公園里我們就會遇到用分數來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頁的試一試)。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圖,獨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題。
(1)出示問題: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學生獨立做題。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匯報交流。
師小結:通過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們知道了一個整體可以由若干個體組成,分數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數:你還能從圖中找到一些分數嗎?
①學生獨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師小結:5個孩子,花壇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再從中找到分數。你能說一說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時,要注意什么嗎?當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要注意把誰看作整體,這個整體也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確定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從中找到分數。
(三)、解釋與應用
1、嘗試練習(投影出示課本60頁練一練1、2兩題)。
學生理解題意、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題的思維過程,最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2、鞏固提高
(1)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第3題:他們拿到的鉛筆一樣多嗎?
先理解題意、獨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實物進行演示;最后得出結論:他們拿到的鉛筆不一樣多。
(2)我們對分數又有了新的認識,你能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說一說嗎?
(學生交流略)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學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有更大的收獲。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
3、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學習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剪刀、正方形紙片、投影片、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我看哪顆“智慧星”能用分數表示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鼓勵學生說一說解題的思考過程).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分數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知識“分一分(二)。”
板書課題:分一分(二)
(二)、游戲體驗,主動探索
1、涂色游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做涂色游戲,好嗎?
我們先把這張正方形紙剪開,分成9個小正方形,再給它們涂上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
(生動手操作,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 。)
師:同學們的手真巧,一會兒就做好了。你們有沒有信心根據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幾道小題呢?
2、分一分
(1)、學生根據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題:
紅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黃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藍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師小結:我們知道小正方形共9個,紅色的有2個,黃色的有3個,藍色的有4個(紅、黃、藍顏色的小正方形的個數不唯一),所以紅色、黃色、藍色分別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試一試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能運用分數表示事物間的關系,真了不起!我這里還有一幅圖,同學們能不能也把這幅圖中的事物用分數給表示出來呢?
(1)、投影出示課本59頁的試一試。
①一共有幾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細心觀察主題圖,然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題。
4、 找分數
你在用分數表示事物時是怎么想的?你還能從圖中找出一些分數嗎?
(1)、生獨立觀察,發現分數。
(2) 鼓勵學生講是如何發現分數的
(3)師小結:在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和解決一些問題時,首先要確定把誰看作一個整體,確定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從中發現分數。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練一練第1題。
①讓生弄懂題意,獨立思考完成。
②讓學生講思考過程。
(2)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第2題。
①學生獨立做題。
②小組交流。
③組長匯報。
師:同學們解釋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題同學們能不能做得同樣精彩呢?
2、拓展應用
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第3題:它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
(1)同桌合作,實物演示。
(2)交流結論:因為笑笑拿了6枝鉛筆的1/2,淘氣拿了4枝鉛筆的1/2,“1/2”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他們拿到的鉛筆不一樣多。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并且學會了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較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多媒體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帳、水彩筆
3、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嗎?(生:喜歡)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動畫。
電腦出示:(動畫大意)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忽然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剛要吃,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這個西瓜我們分開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師板書:1/2)八戒聽了滿臉不高興,這個西瓜是我發現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師板書1/4)
師:同學們說,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嗎?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們必須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呢?
生:比較一下1/2和1/4誰大誰小?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一下分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質疑:
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以下1/2和1/4(指板書)誰大誰小?為了直觀地比較出誰大誰小,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的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一張平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數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剛才我們知道了把兩張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分成不同的份數,都取其中1份,這樣的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而如果把兩張相同正方形的紙都分成相同的幾份,取不同的份數,這樣的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呢?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同時板書)你們是怎么想的,用比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 交流匯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左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發言說出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個1/4,所以3/4>1/4。
3 、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完成。
(1),填分數,比大小。(見課本61頁中間圖)。
(2)、給分數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獨立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分類整理尋找規律。
(1)分類。
把上述六組分數比大小進行分類。
一類:分母相同的分數比大小。
二類: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
(2)小組交流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多,分數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的分數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實踐應用
1、按分數涂料顏色并比較分數的大小(電腦出示)
(1)學生獨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2、在下面的圖形中,涂出它們的1/4,(電腦出示)
(1)學生獨立,畫一畫,涂一涂。
(2)小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個別展示。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平均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同學們表現得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對于下面的問題,大家有信心嗎?
(四)拓展延伸
準備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還剩多少根?
(1)明白題意后,同桌互做。
(2)找兩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義及最后的結論。
(4)拓展提問:對于分數,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認識?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同學們能夠通過折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嗎?
(1)學生用紙折分數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
(3)全班交流匯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并板書四組分數:(3/4,1/4)、
(1/4,1/2)、(3/8,1/8)、(1/8,1/6)。
2、觀察分數,組織分類。
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
(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的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
(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
(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
對于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
(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
(3)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
(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
② 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
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并鼓勵)
③根據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
(1 ) 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
(2 ) 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分數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少,分數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鞏固、實踐、應用。
1、給分數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數涂顏色,并比較分數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學生獨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
同學們表現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更新的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
3、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 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情境圖、每生四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情景圖
小熊笨笨要請爸爸品嘗自己親手種植的大西瓜。(板書課題)看它們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觀察圖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從圖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匯報
生交流得出結果 :
生1: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3:還剩幾分之幾?
師小結: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可見,你們是一群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看誰最有辦法。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問題一: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對算式的看法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的加法。那分數的加法該怎樣做呢?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對嗎?
(3)學生獨立思考。
(4)小組交流討論:畫圖或利用手中的學具(四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師巡視)
(5)小組匯報
a組:2個1/8與3個1/8合起來是5個1/8,也就是5/8。
b組:借用材料
C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師總結講解:這個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個1/8,爸爸吃了三份,是3個1/8,2個1/8與3個1/8合起來是5個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圖驗證:
出示情境圖。(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很棒,不僅動手、動腦想出了很多辦法,而且計算得也很準確,真不錯,那么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第二個問題。
2、問題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幾分之幾?
(1)生列算式。(指生說,師板書)
(2)比較問題1:同學們知道這個算式應該叫什么名字嗎?(分數的減法)
對呀,非常好。師板書(分數減法)
(2) 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那怎樣求出分數的減法呢?我知道同學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材料與同桌一起來試試。(學生動手畫、涂、拼、說。)
(3) 匯報:
① 出示圖講解。
② 爸爸吃了這個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個1/8,笨笨吃了2份,是2個1/8,3個1/8比2個1/8多了1個1/8。所以 3/8-2/8=1/8
師小結:同學們確實很棒,自己就能夠解決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了,那么最后一個問題有沒有信心解決呢?(有)
3、問題三:它們吃了5/8,還剩幾分之幾?
(1)生獨立思考。
(2)小組內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學習方法:
指生板演,并當小老師講解。
①有學生會說,把一個大西瓜看作整體“1”,
②有學生會說8塊西瓜是整體“1”。
③有部分學生可能會說,“1”是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師可以及時點撥、引導)
(4)師小結
這么難的問題都被我們解決了,可見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再難的問題也難不到我們。
(三)鞏固應用。
1、課本P64第一題。
(1)指生說說圖意。
(2)列式解答。(獨立完成)
(3)說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匯報檢查。
2、課本P64第二題。
(1)指生板演,其余生獨立完成。
(2)生當小老師講解算法。
(3)總結算法
今天,同學們學習了分數的加減法,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師小結分數加減法的規律。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新的收獲?(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
3、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 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情境圖、每生四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加減法的意義。
2、復習分數的有關知識:5/7、4/8、2/3的含義。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出示情景圖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幅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師相機板書課題)
(2)匯報:從圖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交流得出結果 :
①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幾分之幾?
③還剩幾分之幾?
2、解決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解決問題一: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對算式的看法。
③ 學生獨立思考。
④ 小組交流討論(可借助準備的材料或借圖來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組:2個1/8與3個1/8合起來是5個1/8,也就是5/8。
乙小組:借用材料
丙小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圖驗證:
出示情景圖(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師小結:看來,不論用哪種方法,同學們都能準確地算出來。下面的問題,也一定難不倒你們。
(2)獨立解決問題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幾分之幾?
① 生獨立解決,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畫圖、有的折紙、有的涂,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
(3)集體討論問題三:它們吃了5/8,還剩幾分之幾?
①生獨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師可以提示怎樣把“1”變成可以與5/8相減的分數。)
a生獨立思考。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學生會發現,把一個大西瓜看作整體“1”;有學生會說8塊西瓜是整體“1”;有部分學生可能知道,“1”是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師可以及時點撥、引導)
師小結:這么難的問題都被我們解決了,可見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再難的問題也難不到我們。
(三)鞏固應用。新課 標第一 網
師:媽媽又有了難題要請教我們了,請看:(投影出示)
1、一根繩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幾分之幾?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線段圖:
2、課本P64第二題。
(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總結算法。
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探索出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指生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數學”實踐活動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系列活動。在“租車”的活動中,通過解決40人如何安排車輛的問題,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用餐”活動中,通過搭配快餐,讓學生懂得合理選擇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計算用餐的費用,復習、應用小數的加減法。在旅游計劃中,通過讓學生了解旅游的路線、景點、費用等活動,提高他們收集與處理數據的能力。
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之前,教材已有類似內容分別編排在其他各冊中,學生已有初步的活動經歷、體驗。加之我班學生經濟條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機會少,要體會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難。但學校處在旅游之地,離旅游景地較近,對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創設情境時,選擇了帶領同學們去模擬旅游。將租車、買門票、參觀、用餐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數學思維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那些美麗的地方?誰來告訴老師。(指名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臨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點有華清池、驪山、鴻門宴遺址、西安事變蠟像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你們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去兵馬俑博物館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旅游中的.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歷的回憶,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接著利用臨潼豐富的旅游資源, ,創設去臨潼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情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模擬旅游的活動中。創設這樣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租車
1、師:那么,我們要想去旅游,該怎么去呢?(乘車)讓我們一起去租車吧!請大家看,從屏幕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呢?(課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參觀。
(2)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以租:大車限乘18人,每輛160元;小車限乘12人,每輛120元。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租車呢?
(1)同桌討論租車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車。大車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車,小車花的錢少。
③我覺得兩種車都可以租……
3、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想法很好,我們租車時不僅考慮怎樣租車比較省錢,還要考慮讓車的座位盡量坐滿,如果不可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學習目標:
1.掌握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解決小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小數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導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列豎式計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學習新知
1. 媽媽想買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錢?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情境圖的條件提出相類似的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課本p8的'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
小數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先要把( )對齊。然后按照整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后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 )。
三、 自我檢測
1.基礎達標
直接寫得數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鞏固提高題
數學門診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個羽毛球拍18.4元,一個籃球62.3元,一個排球54.6元。
a) 李老師想買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李老師用100元買一個籃球和一個排球,錢夠嗎?
三、 拓展訓練
作文書: 12.5元 計算機: 24.3元 臺燈: 43.7元
王叔叔想買其中的任意兩種物品,他至少要帶多少元?臺燈比計算機貴多少元?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課本P5—P7
教學目標: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鼓勵學生根據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能結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教學關鍵: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具: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練一練
1、在 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么?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小結
作業:課后二題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節 約(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并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并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①從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則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占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后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 約(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課本P2—P3
教學目標:
1. 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 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 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 玩中學
1. 創設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并將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 尺子1.06元 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 水彩筆16.85元 鋼筆8.00元 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一說小數那一類中每一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 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1)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并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有什么特點。
(2) 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認識小數點。
(3) 簡單介紹小數的來歷。了解小數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4) 用小數的形式寫一寫文具的單價,再讀一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 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么后果?讓學生議一議,交流后匯報。)
3. 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 試一試。
獨立完成“試一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 學中做
1. 寫一寫,讀一讀。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注意指導“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這一小題的寫法、讀法。
2.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 做中得
數學游戲。完成“練一練”第3題。
五、 總結。
貨比三家
教學內容:課本P4—P5
教學目標:
1. 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新學期開始了,麗麗要為自己買一個新的鉛筆盒,請同學們幫助她選一選,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學。
1. 設立情境,復習舊知作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讀一讀各種文具標價牌上的文具價格。
2. 借助問題探究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的方法,發展數感。
(1)思考“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2)自主探究比較4.9元與5.1元大小的方法。(學生借助以往的知識,獨立思考比較方法。)
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數點為中心,4.9元小數點前是4,5.1元小數點前是5……
(3)組內交流比較方法后推選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3. 提出新問題,延長知識點。
(1) 根據主題情境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大家試著解決。
4. 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的兩道題。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再與同伴檢查完成情況,每人選一題說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
三、 學中做
1. 完成“練一練”第1題。
反饋評價時說說如何比較0.05元與0.50元、6.00元與6.0元的方法,說說有什么發現。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 做中得。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進一步明晰比較三個數大小的策略與相應的步驟,并能對策略與結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斷。
五、總結。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后記:進行兩袋食鹽重量的測量,1千克與1000克相等,從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練習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換算。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課本23-24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直觀判斷軸對稱圖形,能用對折的方法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欣賞數學之美。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
教學準備:
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圖片、紙和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花園里有只可愛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見了小蜻蜓,對小蜻蜓說:我們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說,在大自然里還有很多物體和我們是一家呢。
二、欣賞圖片,建立表象。
1、這不,你瞧。蝴蝶找來了什么?
課件出示:蝴蝶、楓樹葉、七星瓢蟲、蜻蜓、臉譜、交通標志、數字8、飛機、天平、一些字母等。這些圖形漂亮嗎?學生欣賞各種對稱圖形。
2、引導觀察圖形,交流匯報
剛才同學看到的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么這些圖形中你發現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生1:我發現他們都很美。
生2:左右一樣。上下?
生3:我發現它們是對稱的。
師:你是怎么理解對稱的?
生3:對稱就是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
3、教學板書對稱
(1)課題導入
師:是啊,剛才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現象。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2)結合剪紙作品,抽象概念
師:誰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剪出一個葫蘆嗎?
學生自己操作創作。(先把紙對折后再剪)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會進行計算,學會檢查,并提高準確率。
教學重點
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
1、哪種要便宜。
出示書本上的兩幅圖,讓學生看懂圖意。
第一幅圖: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為標準,那么小瓶的要達到大瓶的數量,需要乘4,所以價錢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標準,那么大瓶裝的買500克,只需要除以4,價錢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斷哪種油便宜。先讓學生思考,再討論。
二、計算。
讓學生把這些題做在2號本上,教師批改后,再針對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讓學生練習。
三、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和圖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樣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讓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沒有空位。
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張圓桌,2張方桌;4張圓桌,7張方桌。
四、遞等式計算。
也要求學生做在2號本上,獨立完成。
五、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小明星期天想幫媽媽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時間:
用洗衣機洗衣服30分,掃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樣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師引導學生用洗衣機洗衣服的同時,先后做掃地、擦家具兩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從而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體會分數的意義。
2、體會單位1是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填空:四分之一寫作:,十分之三寫作
讀作讀作
2、“”表示。
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頁2中的圖7涂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試一試
(1)一共有幾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數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3)花蝴蝶的只數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4)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數?與同伴說一說。
三、練一練
1、用分數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占全部的幾分之幾。
紅花:黃花:
長方形:圓:三角形:
2、按分數圈一圈。
讓學生展示自己圈的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3、他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與同伴說一說。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相同的分數,如果對應于不同的“整體”,那么它們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結
課后反思:通過本節課學生對分數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懂得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許多事物組成的。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 目標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教學 重難點
不遺漏的列出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準備
3個轉盤、若干個紙杯紙箱、4個紅色乒乓球、3個黃色乒乓球、3個黑色乒乓球。學生自制轉盤課時安排 1
教學過程
游戲引入: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們一起玩游戲。
(錄音)同學們好,我是淘氣!我來玩個游戲,看誰猜的又對又快!
師:(出示轉盤)如果轉動指針,指針可能停在什么顏色的地方?
有生說指向紫色,有生說也可能指向黃色。
師動手轉動指針,進行驗證。
(錄音)小朋友猜對了嗎?兩種顏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誰的可能性大一些,誰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師:小朋友們說的有道理,在這個活動中,兩種顏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們就通過猜一猜的活動,來研究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游戲的延續
1、(錄音)淘氣:我還帶來了一個轉盤,這次還要請大家來猜猜指針會指向哪種顏色?指向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些?
師:(出示轉盤)誰愿意來猜?
生:可能轉向紫色。
生:也可能轉向黃色。
生: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一樣。
師:為什么說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一樣?
生:因為兩種顏色的面積一樣大。
師:小朋友說的很好,兩種顏色的面積一樣時,轉動指針,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請學生到黑板前動手撥一撥,進行驗證。
2、師: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個轉盤,拿出來讓大家猜一猜,然后動手轉一轉,看看你猜對了嗎?生出示自制的轉盤,在小組內活動。
教師下到各組參與活動,對同學的錯誤判斷及時糾正。
3、(錄音)淘氣:剛才你們活動的好熱鬧!我也很想參與。我準備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轉盤,你們幫我想想指針指向各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況,好嗎?
師出示轉盤。讓學生說一說看法,以及理由。
生:轉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轉向黃色的可能性最小。因為面積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積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師:在玩轉盤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請幾位學生說一說。)
游戲二(拋紙杯)
1、宣布規則。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拋紙杯”的試驗,
每個同學拋5次紙杯,每次的結果都要記錄在試驗單上。4人都拋完5次,再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結果,組長并將出現各種結果的次數進行匯總,最后得出結論。
2、小組活動。(師下到各組參與活動。)
3、交流結果。盡量請每個小組都匯報他們的試驗結果及結論。
師將各組的試驗結果進行匯總,這樣累計的次數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
4、形成結論。
紙杯拋出,落地后側放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側面的面積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為底部的面積最小。
游戲三(摸球)
1、師:剛才的游戲同學們都玩的不錯,我們再來玩一個“摸球”游戲。(出示紙箱,并放入2個黃球和1個白球)
師: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嗎?
師請一生到講臺前摸球驗證。
2、師:(在箱內再放入3個紅球)現在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判斷的。
師:有可能摸到黑球嗎?
生答。
3、(在箱內放入2個白球和2個黃球)師:一次摸出2個球,可能出現幾種結果?
生在小組內討論。
匯報結論。
:
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延伸作業
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么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
板書設計
猜一猜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設計思路:先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再讓學生模仿畫圖案,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復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最后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教學準備:各種圖案、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涂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四次得到的。“風箏”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邊圖案”是由一組小圖案平移后得到的。“雪花圖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轉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復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畫法,動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3頁畫一畫1)。(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為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并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3頁畫一畫2)。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學生匯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3、作品展覽、鑒賞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并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啟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并掌握復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杰出的設計師。
教學反思:結合欣賞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設計說明
“面積單位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形式進行教學。
1.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上課伊始,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復習與思考。
復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作鋪墊。同時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學生首先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片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正確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56頁上面例題。(課件出示)
(1)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片。(拿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紙片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分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0厘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兩個答案,并且這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4)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結果)
預設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容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我們一起來看看切西瓜的過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剛才的畫面內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1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2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01-31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6
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29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范文07-28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9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2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