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通用1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與分數相乘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養成教育訓練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1、每人準備一條約10厘米長的'紙條;
2、每人準備5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探索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先讓學生讀一讀教科書第7頁的一段話。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張紙條,按照例題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師問:怎樣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并根據剪的結果寫出得數。
1/2×1/2=1/4 1/4×1/2=1/8
學生列出算式后,師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引導學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與上節課學習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意義相同,所以用乘法計算。
折一折,涂一涂 3/4×1/4-=?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張長方形紙,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討論:
(1)請你說一說,紅色部分占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嗎?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結果。
2/3×1/5 5/6×1/3
說一說:你能總結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嗎?
小結: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與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與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嗎?
試一試:
1/4× 2/3 3/52/9 7/8×5/14
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二、課堂練習
1、計算練習。
教科書第8頁“練一練”第2題。
學生計算后觀察: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于每一個乘數嗎?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8--9頁“練一練”第3、4、5、6、7題。
學生完成后,說說解題思路。
(2)教科書第9頁數學故事 “唐僧分瓜”。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2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 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并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么是方程。
2、 會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3、 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 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難點:
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
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里見過?有什么作用啊?)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么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接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5、小組匯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匯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說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談自己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收獲。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X=成功。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棱長的含義;
2、掌握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比較。
課前準備: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請大家回顧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設疑:第4個圖形的長、寬、高相等,說明:這樣的物體叫作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研究它?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揭示課題:正方體的認識)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組為單位發學具。
2、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手中的正方體。建議: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
3、自主探究。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探究,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匯報交流
(1)讓生結合實物說說面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讓學生說說棱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
(3)讓生說說有幾個頂點?你是怎么驗證的?
5、提問: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正方體有什么樣的特征?
多指名幾個同學說特征。
6、結合直觀圖小結:正方體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條棱,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它還有8個頂點。
7、提問:依據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8、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運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方體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說一說。完成表格。
三、觀察比較,體會異同
1、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2、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的結果。
3、匯報交流。相同點是: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4、根據比較結果,想一想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不同點: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 完成P20做一做
總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認識了正方體,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
正方體的認識
6個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體圖形正方體 12條棱 (長度相等)
8個頂點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5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6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材通過創設用整塊的正方形地磚鋪滿長方形地面的問題情境,應用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求方磚的邊長機器最大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及求法,本課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分析,使學生發現這樣的地磚必須即使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不難。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以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方法指導: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5分鐘)
課件展示教材62頁例3,今天我們要給這個房子鋪磚大家感興趣嗎?要求要用整數塊。
二、自主學習
(約5分鐘)
1.幾個數( )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 )
2.16的因數有( ),24的因數有( ),16和24的公因數是( ),最小公因數是( ),最大公因數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數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數。
三、合作交流
(約13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教材第62頁例3。
1.學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方格紙表示地面,用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表示地磚,我們發現邊長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紙可以正好鋪滿,沒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能鋪滿的`地磚邊長有什么特點?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
3.總結。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把鋪磚問題轉化成求公因數的問題來求。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根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況明確展示任務,進行展示。教師引導講解。
五、測評總結
(約9分鐘)
1.達標練習
(1)要將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紙剪成正方形的紙,沒有剩余,邊長可以是幾厘米?最長是幾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蘭花48朵,用這兩種花搭配成同樣的花束(正好用完,沒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幾朵玫瑰花和玉蘭花?
(3)有一個長方形紙,長60厘米,寬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沒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五5,6題。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2)
鋪磚問題:求公因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 (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么?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
說說什么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后匯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盡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系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 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 X+50<200 x+x=200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8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二)創設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 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 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三)自主總結規律 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r h
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四)解決生活問題 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板書設計
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9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里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最大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并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匯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0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1頁第8題、第22頁。
學習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我能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2.我能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問題。
學習重點:
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學習難點:
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綜合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獨學部分的完成情況。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完成課本第21頁第8題。
(1)3個3的倍數的偶數________________
(2)3個5的.倍數的奇數________________
討論:你能說出3個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偶數或奇數嗎?
2.自主完成第22頁第10題,然后與同伴交流。
3.小組合作,完成第11題,然后組內代表匯報。
4.小組交流“生活中的數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2
學習內容:
課本第97頁例1及“做一做”,第99頁練習十九第1、2、3題。
學習目標:
1.我會用分數與小數的關系,把小數化成分數。
2.我能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回憶一下,說說小數的'意義是什么?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自學例1,小組合作交流
用分數表示:
用小數表示:
這兩個結果有什么關系: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應注意什么問題?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課本97頁“自己試一試”三個填空題。
3.小組代表展示、匯報
4.總結升華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
0.4= 0.05= 0.37=
0.45= 0.013=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3
設計說明
1.加強動手操作訓練,促進學生的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強對用天平稱物和畫圖的動手操作訓練。使學生經歷稱物、分輕重的過程,了解和思考稱物的不同情況,逐步把思維條理化、邏輯化,并想辦法用圖示表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自主探索,體會優化思想。
本設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試驗、匯報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如何分份是優化“找次品”方法的關鍵,從而總結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圖示方法,滲透優化思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藥瓶
學生準備 天平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每天上學通常要走哪條路?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
(生自主回答)
2.你們真聰明,在平時做事的時候就能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都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最優化的方法。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優化的思想走進課堂。(師出示2瓶鈣片)
師:老師這里有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幫我把它找出來呢?(生回答想法)
師:老師準備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兩邊的托盤里放上質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會平衡;如果一邊重一邊輕,那重的一邊就會沉下去,輕的一邊就會翹起來。今天我們就借助天平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次品的.特點發現用天平“稱”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具體質量,而只要根據天平的平衡情況對托盤兩端的物品進行判斷就可以了。
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師:同學們很容易就從2瓶鈣片中把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鈣片,你還能從中找到這瓶次品嗎?同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試一試。
2.動手操作,匯報方法。
學生動手試驗后匯報。(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上1瓶鈣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輕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總結歸納記錄的方法。
組織學生把用天平稱的過程用圖表記錄下來。
合作交流,研究探討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容易就從3瓶鈣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實你們已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例2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理解題意,動手操作。
(1)先讓學生讀題,說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并嘗試用圖示和表格表示擺的過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法作記錄,1名同學填表)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4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什么是質數和合數,掌握了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內的質數,記住了20以內的質數。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
學習重點:
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習難點:
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會給自然數分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3.試試身手:第23頁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利用課本24頁的表格,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2.展示、交流:你們是怎樣找出100以內質數的?
3.小組討論:
(1)有沒有最大的質數或合數?
(2)根據因數的個數,可把非零自然數分成哪幾類?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記20以內的質數。
5.獨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2)是不是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
(4)是不是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6.組內交流。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5
學習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征(教材第1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11頁練習三的第3~6題)
第1課時課型新授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2、引導學生學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方法
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學生口述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練習: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于2、5的倍數已經掌握了,那么3的倍數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個位就行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新課講授】
1、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個3的倍數。
3×1=3 3×2=6 3×3=9
3×4=123×5=15 3×6=18
3×7=213×8=24 3×9=27
3×10=30……
觀察: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個位就能判斷呢?(不能)
提問:如果老師把這些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進行調換,它還是3的倍數嗎?(讓學生動手驗證)
12→21 15→5118→81 24→42 27→72
教師:我們發現調換位置后還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有什么奧妙呢?
(以四人為一小組、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匯報:如果把3的倍數的各位上的數相加,它們的和是3的倍數。
3、驗證:下面各數,哪些數是3的倍數呢?
210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結:從上面可知,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板書)
4、比一比(一組筆算,另一組用規律計算)。
判斷下面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
3402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1)下列數中3的倍數有。
143545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學生說出是怎樣判斷的。
②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提示:
①首先要考慮誰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數,個位數字一定是0)
②接著再考慮什么?(最小三位數是100)
③最后考慮又是3的倍數。(120)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1~12頁練習三的第4、6、7、8、9、10、11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第2課時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作業設計】
學習目標,教學方法,數學,教師,能力。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并能較熟練地運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給出的未知數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的理解和運用。
2、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3、 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 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時由復習方程的意義入手,在出示情境圖后提出問題,學生最先想到的是算術方法,此時引導:你能列方程解決這一問題嗎?在列出方程600+x=860后,怎樣求x呢?在學生渴望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需求的驅使下,展開合作探索活動。
在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可利用實物演示,通過提問: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把兩組圖的內容歸納成一句話。這樣,及時引導學生超脫實例的具體性,實現必要的抽象概括。
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組討論后匯報。學生在陳述自己的想法時,不僅要說出自己是怎樣推算的,還要請學生說出這樣推算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書寫的要求,初學時,可要求學生等號對齊。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的計算過程,開始練習時也要求學生寫出來,待熟練之后再簡寫。無論是解方程還是檢驗,都要從一開始就強化書寫規范,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時,要強調:方程的解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區別這兩個概念。
模式方法:觀察――實驗――討論――交流――概括結論
作業設計:自主練習1-3題。
討論要點
1、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天平,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
2、 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算術思維向方程思維的轉變。
3、 在檢驗的問題上,要注重引導學生由算術法的驗算向方程法的檢驗轉變。
4、 教學時,要加大引領力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一要做好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引領,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對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及格式的引領。
活動總結
本次教研活動,使老師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較為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較為實際的教學環節,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為教師在教學中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指明了方向。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8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討論、判斷等活動中,經歷初步認識扇形的過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圓中畫出扇形。
3.體會扇形和圓的關系,感受扇形圖與名稱的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難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把折扇(其中一把圓形扇)、畫有教材中四幅圖的小黑板;學生準備水彩筆、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用折扇作為導入新課的道具)同學們對折扇并不陌生,能說說你們對它的認識嗎?
像折扇打開形狀(教師打開折扇演示)的平面圖形,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扇形。(出示課題:認識扇形)對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交流匯報。
教師:同學們說的這些知識,我們今天一起來解決。
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圖,圓中的涂色部分與圓有什么關系?
它們是圓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形象地說,就是兩條線段和一段弧(曲線)圍成了扇形。
1.認識圓心角。
出示例3圖。
教師在右圖的基礎上標出1,指出:像1這樣,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作圓心角。
提問:圓心角是由什么組成的?頂點在什么上?
使學生認識到:圓心角是由兩條半徑和圓心組成的,所以圓心角的頂點在圓心上。
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心角。
教師接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圓上分別畫出圓心角是 、 、 、 的扇形,讓學生比較這些扇形的大小。使學生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張開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認識弧。
教師拿出圓規和直尺,先畫一個虛線圓,在圓上取A、B兩點,再用實線A、B兩點間的部分。(弧是圓上的一部分,這樣處理易于理解)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點間的實線部分是在什么上畫出來的?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19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9-28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4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2-06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04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01-1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20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