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
“加強估算”是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來的一項明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估算教學教什么?怎么樣教?在一次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有幸聽了一節特級教師吳正憲執教的《估算》。課堂教學實錄如下:
師:你們二年級經歷過估算嗎?
師:這節課,咱們一起學習估算知識。(板書:估算)
師:在學習估算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師:你們遇到過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確計算?
課件:
生:選A。
課件:師:你能估計出這頭大象多重嗎?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匯報并板書: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湊、調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這六個數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師: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樂。
師: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小估。
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師:你是往大里估的,對不對,你也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2:大估。
師:大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大估。
問: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2.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在掌握的計算方法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來計算,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筆算
87×66×4567×79987×3254×6
這節課就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繼續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這些地磚鋪5間會議室夠不夠,要思考哪些問題?思考一下,要求地磚夠不夠,這是用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
在現有的地磚和要用的地磚這兩個數量中,哪個數量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鋪地磚時的損耗問題,但是為了減少解題難度,我們在這里把地磚的損耗省略不計。下面需要同學們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方法來計算,是選擇口算呢?還是選擇筆算或估算?說一說你的理由。
你準備怎樣估算?
用估算出的結果與已有的地磚數量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如果每間會議室在鋪地磚時需要680千克水泥,這5間會議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這次你選擇了什么計算方法?
這次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認為誰選得對?
請兩個同學分別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或筆算的。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學練習五第6題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條件與哪個條件是有聯系的,
(2)學生獨立解答,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選擇什么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并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3)提出新的問題:這輛車如果剛好滿員,一共可以運送多少旅客?
(5)指導學生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8題第1問
2.和學生一起討論第8題第2問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也可以用兩中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問題可以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
2、能通過題中的圖或文字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題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適的解答方法;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掌握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發作業本,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嗎?
為了使計算的方便,我們假設現在我們每組都是正好有10個同學。
(老師拿一疊本子,做要發的樣子),這里應該有多少本?
仔細聽老師準備這么發:我先發給4個組長,再請4個組長發給每個同學。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發到幾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學生可能會說:40÷4=10(本),10÷10=1(本)
4times;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種解答方法: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發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過程,先是老師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組長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了10個學生,所以對應的我們就可以列出2個連續除的算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合起來寫,寫成:40÷4÷10=1(本)
學生讀一讀該算式,聯想:我們前面學習過有關連除的計算,回憶一下,你可以想起這類算式還可以怎么變化?
交流第二種解法:指名說說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單位名稱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正確確定單位名稱,寫錯了,也就說明你對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不能理解。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連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有的時候這類題還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確寫出單位名稱。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書上的例題,請學生看題后說說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信息的時候,要從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兩個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書。圖片: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
注意觀察2個書架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發現:兩個書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層,每層放的書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這么整齊,才能說成是“平均分”,才能問“平均每個書架上每層放多少本?”
現在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交流算法,注意要讓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times;4=8(本),224÷8=28(本)
如果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請該學生說一說,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學生如果能清楚地說,那就可以認可;如果說得非常的勉強,大多數同學都不為接受,那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練習
(1)(p.11第1題)讓同學分別從題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題)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點,學生可能讀完題后,能感覺這是一道連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加上題中出示信息的順序,估計會有學生列式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問學生第一個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沒學生能說個明白,那就要讓學生選擇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題:
商的十位可能是幾?被除數的百位可能是幾?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業:
p.12第3~7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德育滲透: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方法:實踐體會
學習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提問:統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如果繼續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據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字提問:仔細觀察統計表,統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字個數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計表,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和欣賞各類徽標,體會對稱與不對稱的區別,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設計徽標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3、在設計徽標的活動中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藝術、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
4、在欣賞圖形運動所創造出的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運用對稱、平移、旋轉規律發揮想象,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以及形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聯系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小小設計師
談話:同學們,老師在課前收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請同學們一起欣賞。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一組精美的圖案)這些圖片好看嗎?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圖案?學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這樣的圖案,你們說,這樣的圖案設計起來容易嗎?不過,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改變你的想法。(設計意圖:把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以多媒體的形式動態展現,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自然,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美的產生,引發學生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索學習的興趣。)
(二)從圖案到圖形,認識圖形的變換
1、從給定的圖案中找到基本圖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插圖)這個圖案,可以看成幾個部分的組合?每個部分的圖形形狀一樣嗎?師:這4個部分的形狀一樣嗎?(形狀一樣,方向不一樣)指其中一個問:它叫什么圖形?(基本圖形)在你們的桌子上還有其他三個圖形,你們能不能也像這個圖型一樣,找出它的基本圖形?(課件出示72頁四幅插圖)師:找到了嗎?哪個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動手操作,體驗圖形的運動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它們的基本圖形,還知道了這些圖形都發生了運動。這些基本圖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運動呢?下面就請兩個同學一組探討一下,這些圖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運動?(師貼出四幅基本圖形)
師:研究清楚了嗎?誰愿意上來說說發生了怎樣的運動,才變成了這些圖形。指名到黑板上說一說基本圖形怎樣運動才得到一幅美麗的圖案。(第一、二幅)同時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同樣一個圖形可以用不同的運動方式得到,看來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樣的一幅美麗的圖案。同學們想不想看看這兩幅圖是怎樣的運動方式?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第一、二幅圖的運動方式時)師:最后的這兩幅圖型誰可以一次性地把它們運動方式說一說?
(三)獨立操作,感受一個圖形的變換
師: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這幾個圖形的運動方式,它們都是通過那個圖形在運動?(基本圖形)下面請你從桌上的四幅圖中拿出一個基本圖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復雜嗎?(不復雜,很簡單),老師手中的這個基本圖形它只有一筆,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圖形,通過運動,就得到了這么美麗的圖案,看來簡約也能創造美,你們想不想用這個簡單的圖片自己來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制作過程)
師:請同學們選取自己的圖片素材,運用學過的圖形運動方式,設計出與老師不同,自己喜歡的圖案。注意,在設計的同時,要思考你的基本圖形發生了怎樣的運動。開始。師:誰手中有這樣素材的作品也拿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分別展示4個基本圖形呈現的作品。展示的同時,說出所設計的圖形的運動方式。)
師:你們覺得哪幅圖形運用了旋轉的運動方式?還可以看做哪種運動方式?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個美麗的圖案。你們覺得他的圖案像什么?
師:一個如此簡單的圖形,在同學們的精心設計下,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你們真是了不起!小黃狗把你們的作品送去了織布廠,可是織布廠的工人覺得你們的圖案太小了,我們的布很大啊!接下來怎么辦啊?誰來說說?(可以用基本圖形平移)課件出示圖樣。
問:我們可以用哪個圖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圖片)怎么平移?師:剛才都誰是這么拼的?接下來我們就現場拼一拼。
師:之前我們是把基本圖形拿來運動,現在我們是把整個圖形運動,這也就是說,我們把這么一個整個圖案看做了基本圖形進行平移,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比較方便)現在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基本圖形,(指大的)接下來我們該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這大得多怎么辦?(可以把整塊布進行平移或旋轉)(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難點。)
(四)自主設計,嘗試設計
師:老師只教了你們把基本圖形進行運動,你們卻能舉一反三,這是一個很好地學習方法。剛才是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基本圖形,你們想不想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呢?課前那些美麗的圖案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課件演示制作過程。)師:先做出基本圖形,接下來再做基本圖形的運動。再看一組圖片(課件展示)師:老師給你們每個同學都發了四張中間有復寫紙的紙,你們可以把你們喜歡的圖案畫在上面,然后把畫好的圖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紙上。開始吧!(師行間巡視指導)師: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顏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訴他你的作品是怎樣運動出來的。(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這里是把美術學科與數學學科的整合,通過同學們動手畫圖,培養學生對設計產生的濃厚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從而創造美。)
(五)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都可以運用不同的運動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圖案,你們真是了不起。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小小設計師。今天這節課就要接近尾聲了,這節課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來說一說?老師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圖形的變換,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課件出示)圖形變換真奇妙,簡簡單單換新貌。學習數學練本領,美化生活樂淘淘。師:只要利用我們聰明的智慧,勤勞的雙手,一定能創造出生活中更美麗的圖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后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
②按照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
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學術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 ÷5兩題.
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并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么發現?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
可能出現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
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想到什么?這種格式與復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里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后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
填數后,根據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①審題,看清運算符號、數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計算.
③檢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進步!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
單元內容:教材第2-8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材簡析:
這局部內容結合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外表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題第一道是讓同學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先比較黑板的外表和課本封面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外表的面積大小,從而使同學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第二道例題是讓同學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通過比較,既使同學進一步豐富了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學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單位直接計量。
目標預設: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同學的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面積,理解面積的含義,能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設計理念:
本節課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協助同學認識面積的含義。對物體外表大小的認識,同學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同學身邊熟悉的物體,讓同學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在這個基礎上,適時地揭示面積的初步含義,并利用“面積”這個詞語去觀察、比較和描述。本課還要重視對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在比較中完善和強化對面積含義的認識。由于同學對物體外表大小的認識是有較多生活經驗的,但是對平面圖形大小的.認識卻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積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圖形的的大小,并啟發同學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比較,協助同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掌握面積的含義。
設計思路:
根據由直觀到籠統的原則,首先認識物體外表的面積,通過摸手掌,數學書封面,課桌面,到觀察黑板面,認識到什么是物體外表的面積;再由涂樹葉引入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接著比較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比較分幾個層次來,第一層次用視覺直接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第二層次用重疊法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第三層次用工具來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最后是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在最后總結全課時,根據剛才的數方格的方法為下面學習面積單位做鋪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三、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談話導入:今天,我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歡迎嗎?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你們猜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呢?老師倒聽過這么一句話:讀書的女孩最美,讀書的`男孩最帥,讀書的小孩子最可愛。你們喜歡讀書嗎?那好,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逛書城,愿意嗎?
2、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做對我出的題目才可以去,現在我們一看都有哪些題(多媒體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__×20
(2)12×4013×7060×5080×40
3、師:同學們表現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書店看看吧!
4、出示主題圖(點擊課件,進入書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圖意。
(1)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觀察后回答:小紅買故事書,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出問題。
師: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列式:24×12)
(2)提問:誰能幫小紅算出應付的錢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展示做題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做出。
5、并揭示知識課題。
(1)師:剛才同學們在幫小紅計算的時候也學習了新知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板書知識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師: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3)生回答:相同數位要對齊,要從個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鞏固提高。
1、師:同學們幫小紅算好了價錢,她很高興。為了感謝大家她給我們介紹了買一些好書,你喜歡買哪一種書?請就把價錢算出來吧:
(1)多媒體出示:學生可以小組內完成,小組長檢查,選出最優秀的作業。
(2)展示匯報,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2、師:同學們真聰明!可是粗心的小明還沒買到書哦!這是怎么回事?(多媒體出示“改錯題”)
(四)拓展應用。
1、師:大家都買到自己滿意的書,開心嗎?逛書城真開心,不但買到了好書,還可以抽獎。
(1)看圖,介紹游戲規則。
(2)師生游戲。(得分最高者勝出)
2、師:你們中上了大獎了嗎?我們也回家吧,今天的逛書城活動到此結束。再見!
(五)課堂。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這節課你表現怎么樣?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2-05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18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01-28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