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教學重點:
認識小數。
教學難點:
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商標標簽。
教學過程:
一、引入小數
1、出示文具標價牌。
開學了,媽媽給小華買了一些文具。
書包45元文具盒18元圓珠筆3.50元
鉛筆0.20元橡皮0.15元本3元
(在黑板上依次貼出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黑板的上文具標價牌分成兩類。
書包45元圓珠筆0.50元
文具盒18元鉛筆0.20元
本3元橡皮0.15元
左邊這組數45.18.3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準還能舉出其他整數的例子?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黑板上三個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認識。
板書:認識小數
二、認識小數
1、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文具標價的三個小數。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元角分
3.5 0 3元5角
0.2 0 2角
0.1 5 1角5分
3、完成88頁表格中的填空。
4、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三、教學例1
1、出示例1情景圖。
讓學生說出圖意和圖中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2、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對的。
5、學生類推:完成89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板書設計:
元角分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曲”與“直”的轉化,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
3、通過小組會議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圓與轉化后的圖形的聯系。
教具、學具:
剪刀、圖片,圓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圖對比掛圖
教學過程:
一、以新引舊、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平面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
5、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面積相等嗎?
6、(出示圖形):這是什么圖形?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51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價值。
教具準備:
兩位數的數位表,4個小圓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用珠子和數位表上一節數學課。
2.復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么位?(個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1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兩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后每組派代表匯報。]
2.為什么兩個圓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看來小圓片在數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們把圓片挪來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個數,分別是2、11和20。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學生小組合作后匯報:用3個圓片可以擺出5個數。分別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樣擺能表示最小的數嗎?怎樣擺能表示最大的數?]
4.若4個小圓片呢?(學生繼續動手擺)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學生體會有序思考
教師提問,學生擺后回答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64~65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無
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 幾種不同的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 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法與眾不同?(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學生補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c.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 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為相交、不相交兩類。
3.(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后)師:對于他們小組的這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并把直線 畫得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 線全部畫出。
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兩條直線相交的情
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為分類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后所成角度來分類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
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
(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
(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
(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 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后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 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咱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語言表達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逐步培養學生“說”操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維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察填空。
指名學生回答,并講一講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個5等于10(只)的思考過程。
2.擺小棒。
老師在投影儀上擺5根小棒,然后問:老師擺了幾根小棒?(5根)
提問:誰愿意到上面來擺小棒?
請一名小朋友到投影儀上來擺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棒。
如果小朋友們擺的小棒是老師的3倍,應怎樣擺?(學生繼續操作。)
提問:你是怎樣擺的?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
學生擺的根數是老師的3倍,就是擺5的3倍,5根5根的擺,擺3個5根,一共是15根。
板書:3個5根是15根
3.小結:我們剛才一起復習了有關“倍”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做好知識和探究方法的準備。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擺小飛機,認識“倍”。
師:(用5根小棒擺出一架飛機)小朋友們想不想擺小飛機呀?
(請一名小朋友到投影儀上擺小飛機,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飛機,教師指導。)
組織匯報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擺了小飛機幾架。
學生(可能)的`擺法:
用1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2架;用15根小棒擺了小飛機3架;用2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4架……
(老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信心。)
教師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擺小飛機3架,也就是說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著提問:誰能說一說用1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2架,就是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幾倍?用20根小棒擺呢?
讓學生多說一說,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用小棒擺小飛機再說一說的活動,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在擺小飛機的活動中,經歷了動手操作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做所想的過程,逐漸抽象出了“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認識了“倍”概念,訓練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再擺一擺,把對“幾倍”的理解轉化成“除法”問題。
教師用投影出示下圖:
師:老師用5根小棒擺了小飛機1架,小朋友們準備用多少根小棒來擺小飛機?(15根)小朋友擺小飛機用的小棒數是老師用的小棒數的幾倍?(3倍)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因為5根小棒擺1架小飛機,所以15根小棒可以擺小飛機3架,15根是5根的3倍。)
師:誰能把這15根小棒迅速地擺一擺(不用擺成小飛機樣子),能夠讓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來呢?
板書:15是5的(3)倍
請小朋友在投影儀上擺出下圖,并說一說。
學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里面有3個5根,所以15是5的3倍。
板書:15根里有3個5根
師:如果你們用20根小棒來擺小飛機,所用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20根是4個5根,所以20是5的4倍。)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像上面擺小飛機就是求15是5的幾倍。想:15里面有幾個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說明“倍”是一種關系,不是計量單位,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寫。板書:15÷5=3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應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成“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提高了思維質量。
3.想一想,說一說。
(1)蘋果3個,梨6個,梨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6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算6÷3=2。)
(2)蘿卜6個,茄子2個,蘿卜的個數是茄子的幾倍?(6里面有幾個2,用除法算6÷2=3。)
[設計意圖]讓學生由實物聯想到倍數關系,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3)擺圓片。(動手操作,再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幾倍。)
a、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8個○。
b、第一行擺9個○,第二行擺3個○。
(4)8里面有()個4,8是4的()倍
12里面有()個3,12是3的()倍
24里面有()個6,24是6的()倍
42里面有()個7,42是7的()倍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讀課本第54頁至55頁的內容。
2.學習例3(思考回答問題)。
(1)仔細看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解決“唱歌人數是跳舞人數的幾倍”。
(3)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5)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思路引導分析解決。)
3.引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4.歸納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探索。
四、鞏固訓練
1.練習十二第1題。
要求學生認真看圖。(1)圖中有些什么動物?(2)分別是多少只?(3)獨立分析解決,小鹿的只數是小猴的幾倍?(4)為什么這樣列式?(5)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
2.獨立完成第2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6
教學內容:
成數(課本第9頁例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成數,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對成數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錢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為那兒的牛仔褲正在打七折銷售,這條牛仔褲原價多少元?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聽農民們說: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產二成,我家的桂皮曬干后只有五成等嗎?他們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商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是折扣,而農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就是成數。滲透環保教育
三、探究體驗
(一)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
1、讓學生嘗試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寫成百分數。
2、讓學生說說除了農業上使用成數,還有哪些行業是使用了成數的知識。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題,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讓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3、學生嘗試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堂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理解節電二成五就是比去年節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從而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萬千瓦時)
或者引導學生列出
350-35025%=262.5(萬千瓦時)
四、鞏固練習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頁做一做
3、解決問題
(1)某鄉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為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產量是多少噸?
(2)鼎湖山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是18萬人次,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類)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數減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是多少?
(4)某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為30萬雙,20xx年年產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產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萬雙?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節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節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8
設計說明
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例入手,創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基于以上理論,本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從生活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理解運算順序。
本節課充分發揮情境圖的作用,創設了乘坐公交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信息,由乘車人數的變化引出問題,列出算式,借助情境,明確加減混合運算所表示的意義,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信息整合的能力。
2.自主探究,討論交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本節課的教學,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的不同之處,明確有些算式的豎式書寫不能用簡便寫法,從而總結出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探索中獲取新知,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口算題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8+25+18= 76-29-35=
請兩名同學板演,師生共同訂正。
師:連加、連減按什么順序計算?
(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2.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設計意圖:用生活中乘車的例子來引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3。
(1)發現信息。(出示教材28頁例3情境圖)
師:看,一輛公共汽車到站了,仔細觀察,說一說圖中呈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先讓學生找出圖中和數學有關的信息,再完整地說一說圖意。
(2)整合信息,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整合信息,提出問題:車上原來有67人,到站后下來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現在有多少人?
(3)組織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幾個不同的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4)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①提出質疑:67-25+28這道題與前面所學的有什么不同?運算順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該怎么辦?
②分組討論:如何筆算67-25+28。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同學合作討論計算方法。最后把本組討論的方法記錄在練習本上。
③匯報成果,比較評價。
a.每組選派出一名代表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板書各種方法)
b.引導觀察,對比兩種計算方法。
師:比較上面的`兩種方法,你發現了什么?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為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然后總結:對于加減混合運算,在筆算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的形式比較簡便,計算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還要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
(5)反饋練習:完成教材28頁例3的填空部分。
2.課件出示例4:72-(47+16)=____
(1)啟發性提問。
①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這道題有簡便的書寫格式嗎?大家試試看。
(2)學生嘗試計算,小組內交流。
(3)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正確和錯誤的計算形式指名匯報,然后指導學生評價訂正。
3.反饋練習。
(1)完成教材28頁下面“做一做”。
(2)讓學生獨立完成,請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后師生共同訂正,指名匯報計算過程。
4.小結: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進行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加減混合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數學例子來學習加減混合運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9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于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0
設計說明
1.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生活即教育”,數學知識只有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是積極的、主動的。本節教學設計從給學校的長方形宣傳欄刷油漆引入小數乘小數的計算,讓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初步經歷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嘗試計算、自主探索,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本節教學設計聯系原有的學習經驗,首先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獨立嘗試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重點放在對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的理解上,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怎么計算,更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計算。
3.運用計算法則,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必然又回歸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學生初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與算理的基礎上,應用生活化的練習讓學生的知識得到系統的整理與鞏固,并不斷拓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后,通過不同層次的習題進行鞏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我們的校園多美呀!有高大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課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傳欄)看!工人叔叔正在給宣傳欄刷油漆,可是有個問題卻難住了他們。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嗎?(課件出示教材5頁例3)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境,從給學校的宣傳欄刷油漆的場面引入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的.思想。
⊙探究新知
1.教學例3,初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1)理解題意。
師:要想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宣傳欄的面積怎么計算呢?
預設 生:因為宣傳欄是一個長方形,所以我們只要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可以計算出來。
(2)嘗試列式。
師:怎么列式呢?(2.4×0.8)
(3)揭示課題。
(教師指著算式)請同學們觀察這個算式,它有什么特點?(因數都是小數)
揭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小數乘小數。(板書課題)
(4)合作探究。
師:兩個因數都是小數,應該怎么計算呢?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道題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匯報)
預設 生1:可以利用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進行計算。
將“m”改寫成“dm”。
2.4m=24dm 0.8m=8dm
用豎式計算:
將積的單位“dm2”改寫成“m2”:192dm2=1.92m2。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二)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三、教學準備
米尺、彩帶、磁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還會用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厘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表示。
(2)認識小數嗎?在哪兒見過小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得不到整數結果,從而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排列與組合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初步感知它們間的不同,且能初步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通過相關的操作活動,能夠找出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4、培養觀察、分析、推理及比較(類比和對比)等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排列規律的過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順序地來計算組合、排列數,初步了解簡單事物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衣服卡片、學生練習紙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要和貝貝一起進入有趣的教學廣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事先板書: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創設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組合問題
星期天,爸爸、媽媽要帶貝貝去游樂園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貝貝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么衣服(點擊出示圖片例1圖(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電腦音問: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師:誰猜的對呢?(你們是不是猜對呢?)我們不妨一起來驗證以下,同桌合作動手擺一擺,同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擺完后,用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紙表示出來。
展示成果并交流:
師:為了便于同學們表述,我們給這些衣服編上號。
反饋:讓學生先反饋擺法,再反饋記錄法。
評議。
師:他們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復的嗎,有遺漏的嗎?他們再擺的時候,是怎樣做到不遺漏也不重復的呢?
師:簡單的說,他們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然后和不同的下裝進行搭配,再確定一件上裝,和不同的下裝進行搭配,很快就擺出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這樣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順序。
師: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遺漏也不重復。
師:然后他們按照擺法的順序,用連線法進行了表示。你們也是用連線法表示的嗎?有沒有不是的?其實,我們還可以編號組合來表示,如①A……你們為什么都選擇用連線法呢?
師:理解了擺法,學會了連線法,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3+3=6可以改寫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裝,3表示每件下裝有3種搭配方法。)
師:剛才我們討論的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的情況,有沒有,思考的角度和他們不一樣的同學?
(有,就讓學生上來用連線法邊說,邊記錄。)
(沒有)誰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呢?
師:誰能一邊說,一邊用連線法表示出來?
師:看懂了,舉手,好,他是先確定,……雖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為思考有序,也完整地得出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組合問題
等貝貝穿好衣服,媽媽也為她準備好了豐富的早餐,(看練習紙),有哪幾種飲料?哪幾種點心?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一種,一共有多少種選法呢?你能剛學會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
(1)生嘗試獨立完成
(2)反饋誰想上來說給同學們聽?
(3)評議
師:他按照這樣的方法選一選,連一連,你們贊同嗎?大家都贊同的方法,肯定都是好方法,這種方法好在哪里呢?
(他是先確定一杯飲料,與3種不同的飲料進行搭配,再確定一杯飲料,與不同的點心進行,這樣,以此類推)
師小結:因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遺漏,不重復,而且速度很快。
(4)會列式計算嗎?每個數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5)他是從飲料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有思考角度和他不同的嗎?(能換個角度思考嗎?)
(4)取一張飲料圖放在練習紙上
師:如果再添1杯飲料,那有幾種選法呢?
師:這么快,你們是怎樣想的?
(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每種飲料都有3種搭配方法,所以4種飲料就有4×3=12種配方法。)
師:啊,原來,用飲料的數量和點心的數量——生:相乘,就可以得到總的搭配數量。同學們學出點門道來了,那我來考考你們,再增加1種點心呢?如果有5種飲料,6種點心呢?
3、3個數的排列問題
吃好了早餐,就讓我們和貝貝一起出發吧?他們先來到游樂園做個數字游戲,(課件出示)
用手勢告訴我,你認為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3位數?
誰想的是正確的呢?(都認為是6個,有哪6個呢?)仍舊以同桌為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擺一擺,然后把你擺的數記下來。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評議
師:有重復的嗎,有遺漏的嗎?有順序嗎?他是按怎樣的順序擺出來的呢?
師小結:他是先確定百位上的數,然后剩下的2個數擺在十位和個位,然后交換十位和個位兩個數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個新的數,以此類推,得到了6個不同的三位數。
師:當他在確定百位上的數的時候,他又是按怎樣的順序來確定的?還可以按怎樣的順序來確定呢?
師:他是先確定百位上的數,換個角度思考,也可以——生(略)師:看著這6個數,你能列一個算式嗎?說說想法。
師小結:每個數擺在百位,都可以有兩個不同的3位數,3個數,就有3×2=6個不同的三位數。
4、拍照中的排列問題
做了這么長時間的數字游戲,可真有點累了,到開心屋去開心一下吧,這不,貝貝一家三口經過裝扮,變成了這三兄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開心時刻,當然要拍照留念,他們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呢?為了方便記錄,你們可以先給他們編編號。
(1)生嘗試獨立完成(2)反饋
5、比較例1和例2的異同,感受區別
學到這里,我們已經和貝貝一起解決了生活當中的4個問題,這第1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問題和順序無關,數字的排列和順序有關。)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為什么開心?
(四)完成課堂作業
五、課后反思:
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已經可以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體現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繼續學習排列與組合的內容。因為本課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所以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數學思想,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上。
本次教學內容安排的都是學生身邊的事例和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關衣服的搭配問題,讓學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動數字卡片找出不同的兩位數的活動;在例2中安排了學生用數字卡片擺三位數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時的不同站位的活動。
由于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所以我采取了讓學生動手實踐、同桌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從而讓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采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并能感受到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
如教學例1時,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幾種穿法。接著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把各種穿法記錄下來,學生都用了連線的方法,所以我又簡單地介紹了羅列法。之后把練習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問題做為了鞏固練習,并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種飲料,將橫向擺放改為縱向擺放,以此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在學生順利完成后,又了進行了加深,將飲料逐漸增加至5種,飲料逐漸增加至6種,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漸抽象為抽象思維,從連線法抽象為計算法。又如教學例2時,也是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看看用三個數字卡片一共能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并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接下來讓每個小組進行匯報交流:你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么方法記錄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最后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小結:不管是怎樣的擺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順序的記錄,就可以保證不重不漏。
課程結束后,楊老師予以了細心的指點,在她的指點下,原本自己覺得混沌不開的地方,就豁然清晰了。
1、課堂中沒有完成課堂作業本,顯然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存在問題,經楊老師點撥后頓悟:教學內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導到位,但練習在放手讓孩子完成后,略微指導就過,而我花了幾乎與新授等同的時間,細究原因,還是老師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沒能充分相信學生的接受能力。
2、教參要求,讓學生初步理解例1與例2的區別,即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但由于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以致于沒能讓學生經過討論而匆匆指名說說就收場了,所以很多學生其實是不理解的。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3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頁~第11頁,及練習二的第1--3題。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是今后學習十幾減幾,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最基礎的部分。通過創設實際問題的情境,列出減法算式。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運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幾減9》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內容,通過本單元學習,使學生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運算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合作探究,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與同伴交流15-9的計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體會15-9算法的多樣化,通過對比分析,會選擇優化的方法,提升運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能運用十幾減9正確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學習重點
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
理解“破十法”的計算算理和方法。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十幾減9》名師教學課件、《十幾減9》課時作業。
二、學習設計
(一)復習導入
1.拍手游戲:10的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組成10。
…………
9和幾可以湊成10?看到9想到幾?8和幾湊成10,看到8想到幾?
2.復習十幾的組成
師:比一比,看誰搶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幾?12可以分成10和幾?19可以分成10和幾?
(二)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師:這是游園會活動,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導觀察方法:觀察圖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順序,結合具體的每項活動說說你發現的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
師:咱們一起看小丑賣氣球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小丑有15個氣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主題圖中活動項目很多,數學信息很零碎,教師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收集信息和提出與信息相關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找與對應信息相關,并提出問題的邏輯分析能力。
2.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嘗試計算
師:要求“氣球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板書:15-9=
(2)操作與思維、表達相結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師:15個氣球,拿走9個該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拿的。
學生活動匯報預設:
方法一:從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從上面一行拿走4根,還剩6根。
師:剛才這個同學是怎么拿的?誰聽清楚了,誰能上來邊說邊拿?
教師結合情況邊說邊逐步形成板書:
師:剛才我們是先從下面拿走5根,再從上面拿走4根,實際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結合剛才拿的方法來說一說15-9可以怎么算?
(一生照樣子說后,同桌相互說一說計算過程)
師:誰還有不同的拿法嗎?
方法二:從上面一并拿走9根,還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來是6根。
師:誰能結合他的.拿法來說一說15-9可以怎么算?
(同桌相互說一說,找個別學生匯報)
生:先把15分成10和5,從10里去掉9,剩下的1與5合起來是6。
板書:
師:“10”表示哪些小棒?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師:你能給這個方法起個名字嗎?
動手操作重點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畫出15個圓,左邊10個,右邊5個。
(2)從中圈出9個,想一想怎么圈。
結合畫圖過程,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號的填寫。
15-9=()因為()-9=(),()+5=()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減法,因為9+6=15,所以15-9=6
師:剛才我們在計算15-9=?時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減,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操作輔助到離開學具操作進行表象操作,從結合操作活動到分析算理,到逐漸脫離操作說明算理,教學過程的展開“扶得合理,放得適度”,思維層次不斷提升,知識不斷內化。
3.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師:怎么計算12-9=?先圈一圈,再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師:不操作,你能直接說說怎么計算14-9=?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閉眼想象、歸納,將操作、語言和算式充分地聯系起來,從而將多種表征方式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用“破十法”計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獨立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第2題。
(3)完成練習二第1題。
(三)課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學會用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你更喜歡哪種計算方法?
(四)課時作業
1.練習二第2題送信。
先讓學生進行游戲,游戲完之后把信件按順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師:大家有什么發現?
師:十幾減9的差為什么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呢?
師: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
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1-9=13-9=16-9=18-9=17-9=
師巡視,觀察學生選擇的計算方法,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知識點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過游戲形式練習,了解學生對十幾減9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接下來按順序擺放讓學生發現規律,并說出十幾減9的差為什么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算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編一道用“16-9”解決的實際問題。
知識點十幾減9的應用。
答案略
解析通過學生編題,讓學生發現計算和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積累數學素養。
3.看圖列式。
(1)(2)
知識點讓學生觀察分析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提高學生看圖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這兩道題都是已知總數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問題,都用減法計算。此題培養學生看圖能力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解決問題。
一共有17人排隊做操,小紅的左邊有多少人?
知識點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列出算式。體會所學知識的價值,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結合生活中排隊做操的情境,用總人數減去小紅右邊的9人,再減去小紅1個人,就是小紅左邊的人數。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4
設計說明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用游戲導入新課,可使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游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系。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計時,了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游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么,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范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么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并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匯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學生發表意見,教師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么時刻了嗎?一起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著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么時候?(夜里12時)到了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計完成的題目數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那么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并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男運動員占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么?(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男運動員占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再算女運動員人數,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再用總人數減去男運動員人數求出女運動員人數;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1-09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4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4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模板09-16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6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6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