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shù)性的數(shù)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fā)。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lián)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技能。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已經學了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把你的收獲再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索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8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教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第9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思考,獨立完成練習。
(2)同桌相互交流,說說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學生完成第10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畫面,確定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練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擴大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數(shù)學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完題后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應用
1、補充拓展性練習。
(略)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教師指導。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20頁例2、練一練。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能根據(jù)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能應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復習體積計算。
(1)提問: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2)口答下列各圓錐的體積:①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積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圓錐體積的計算,通過練習,還要能應用圓錐體積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自主探究:
l.教學例2。
出示例題,讓學生讀題。提問:你們認為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這堆沙的重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先求體積,才能求這堆沙的重量?這里底面直徑和高的數(shù)據(jù)怎樣獲得?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討論練習三第6題: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和高分別相等,那么,圓柱的底面積和圓錐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這道題,已知圓柱底面的周長,先求出什么?在怎樣?理清思路后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3)討論練習三第7題。
底面周長相等,底面積就相等嗎?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練習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和應用:計算體積需要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沒有告訴底面積,我們要先求半徑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應用圓錐體積計算.有時候還可以計算出圓錐形物體的重量。
四、布置作業(yè)
1.練習三第5題及數(shù)訓。
2.出示圓錐形模型,提問:你有什么辦法算山它的體積嗎,需要測量哪些數(shù)據(jù)?怎樣測量直徑和高。請同學們回去測量你用第167頁圖制作的圓錐,求出它的體積來。
3.思考練習三第8、9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口算整百整十數(shù)加、減整百整十數(shù)、以及整萬數(shù)的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計算的.正確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并說一說口算過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口算加、減法.(板書課題:口算加、減法)今天學習的口算加、減法與過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師把最后一道口算題250+400改為250+470(即例1)
1.提問:同學們會口算250+400,那么怎樣口算250+470呢?請大家試一試.
2.學生交流匯報,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演示課件口算加、減法)
板書匯報結果.(設想三種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種方法是把250看作25個十,470看作47個十,25個十加47個十得72個十,所以250+470=720)學生說出這種方法應給予鼓勵.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組討論:怎樣口算才能又對又快.
3.匯報結果,說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師肯定這四種方法正確,同時說明第四種方法:把540看作54個十,370看作37個十,54個十減37個十得17個十,所以540-370=170
4.練習
(1)口算(要求說出口算過程,方法自選)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個數(shù)是390,另一個數(shù)比它多150,另一個數(shù)是多少?
(三)教學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萬+8萬=_________萬
由學生自己說思路
(2)27萬+19萬=_________萬
因為27+19=46, 所以27萬+19萬=46萬
(3)27萬-4萬=_________萬
因為27-4=23, 所以27萬-4萬=23萬
(4)35萬-28萬=_________萬
因為35-28=7, 所以35萬-28萬=7萬
2.練習
(1)口算(要求說出口算過程)
34萬+18萬= 23萬-18萬=
250萬+750萬= 50萬-27萬=
(2)一個數(shù)是820萬,另一個數(shù)比它少150萬,這個數(shù)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
1.口算,并把得數(shù)填在空格里.
+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一
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萬+6萬 76萬+19萬 65萬-47萬
15萬+35萬 29萬-13萬 40萬-18萬
69萬+26萬 82萬-54萬 230萬-70萬
四、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知識? 你是怎么口算的?(讓學生各抒己見,講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課后作業(yè)
1.口算下面各題.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400-260=
2.口算下面各題.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能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方法得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2、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猜想與驗證、觀察與概括的能力。
4、讓學生經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收獲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難點: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投影片、練習紙
三案設計:
學案
一、自學質疑
[探究任務一] 比例的意義
1、投影出示幾組比,讓學生寫出各組的比值,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案
一、回顧舊知、孕伏新知: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比的許多知識,說說你已經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識?
(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嗎?
2、 師板書題目:
(1)4:5 20:25 (2)0.6:0.3 1.8:0.9
(3)1/4: 5/8 3:7.5 (4)3:8 9:27
[評析:開門見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漸進,為新課做好準備。因為這些題目還要用到,所以不惜費時板書——有效的呈現(xiàn)方式]
二、絲絲入扣,深挖比例的意義
(一)認識意義
1、 指名口答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寫上比值。
師問: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三組比值相等,一組不等)
2、是啊,這種現(xiàn)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4:5=20:25
師:最后一組能用等號連接嗎?為什么?
數(shù)學中規(guī)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不經意間學生就有了發(fā)現(xiàn),有三組式子比值相等,一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新舊知識的完美銜接。]
3、同學們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內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義,學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點……)
4、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觀察黑板上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 比值相等)
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shù)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板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議一議,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5、質疑:有三個比,他們的比值相等,能組成比例嗎?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學生都能說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在總結得出概念之后,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xù)引導學生議一議,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涵的理解。讓學生像一個數(shù)學家一樣真正經歷知識探索和形成的全過程,無時無刻不享受成功的快樂!]
(二)練習
1、投影出示例1,根據(jù)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shù)和本數(shù)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完成練習紙第1題。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1)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一學生對于“為什么”設計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識,教師也不失時機予以評價,不但使該生興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學生投來艷羨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后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shù);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shù))
4、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板書出示: 4 : 5
前項 后項
(2)板書出示:4 : 5 = 20 : 25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課件出示:4/5=20/25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qū)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5、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及其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大家有興趣嗎?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投影出示:
你能運用3、5、10、6這四個數(shù),組成幾個等式嗎?(等號兩邊各兩個數(shù))
2、 獨立思考,并在作業(yè)本上寫一寫。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相機引導并板書: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 3=10:5……
3、 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么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一樣,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比例的性質或規(guī)律嗎?
(3)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shù),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里充分發(fā)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考慮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shù)囊龑Вㄟ^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lián)系,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
4、驗證猜想:
師: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還必須驗證。
(1)請看黑板上這幾個比例的內項的積與外項的積是不是相等?(學生進行驗證,紛紛表示內項積等于外項積)
(2)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師巡視指導。
師:有一位同學也寫了一個比例,他認為這個比例的內項積與外項積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書:1/2 ∶1/8 = 2∶ 8
眾生沉思片刻,紛紛發(fā)現(xiàn)等式不成立。
生:1/2∶1/8 = 4,而 2∶8 =1/4,這兩個比不能組成比例。
師:看來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前要加一個條件——在比例里(板書),這個規(guī)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數(shù)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驗證)
[及時總結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而且可以讓他們感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樹立學習的信心。尤其是教師的評價:科學家也是這樣研究問題的!更給了學生無上的榮耀!]
四、反饋提升
完成練習紙2、3、4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并說說判斷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讓學生明確可以通過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兩個途徑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判斷下面哪一個比能與 1/5:4組成比例。
①5:4 ②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①1.5:3=( ):4
12:( )=( ):5
[評析: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第4題中第②題屬于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shù)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tǒng)一。]
五、課后留白
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人高1.5米,影長2米;樹高3米,影長4米。
(1)人高和影長的比是( )
樹高和影長的比是( )
(2)人高和樹高的比是( )
人影長和樹影長的比是( )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為什么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兩個不同物體高度與其影長的比可以組成比例?請大家課后查找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數(shù)學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檢驗數(shù)學學習的成色!“帶著問題離開教室”是新課程的理念,沒有完美的課堂,缺憾不失為一種美!]
六、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最后的機會仍然給學生,學生通過清晰的板書總結的很到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測、實驗、數(shù)據(jù)整理和描述的過程,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預測,并闡述自己的理由。
3、積極參加摸棋子活動,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過程中,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生談話,由圍棋子是什么顏色的引出把6個黑棋子,4個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說一說”的問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由圍棋子是什么顏色的問題引入學習活動,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是摸棋子活動的準備。)
二、摸棋子實驗A
1、教師提出摸棋子的活動和用“正”字記錄黑白棋子的出現(xiàn)次數(shù)的要求,全班同學輪流摸棋子。
(設計意圖:學生猜并摸出棋子,親身感受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2、交流學生統(tǒng)計的情況,把結果記錄在表(一)合計欄。
(設計意圖: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的過程,為下面的交流作鋪墊。)
3、提出:觀察全班摸棋子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從全班統(tǒng)計結果的描述中,感受統(tǒng)計的意義,為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積累直觀經驗和素材。)
三、摸棋子實驗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換成9個黑的,1個白的,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學生發(fā)表意見后,全班進行摸棋子實驗。然后整理統(tǒng)計記錄。(設計意圖:改變事物的條件,讓學生猜測,再摸,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合理推理能力,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
2、讓學生觀察描述統(tǒng)計結果。
然后提出: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在觀察描述摸棋子結果的過程中,感受摸棋子實驗的意義,初步體驗摸出什么顏色的棋子的次數(shù)和盒子中放的這種顏色的棋子個數(shù)有關系。)
四、摸棋子實驗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換成1個黑的,9個白的,讓學生猜一猜摸中哪種顏色棋子的次數(shù)多,再摸。然后整理統(tǒng)計結果,填在表(三)合計欄中,并和大家猜的結果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活動經驗的背景下,進行猜測、實驗,發(fā)展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發(fā)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出: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在兩次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中,再次體驗到,摸中哪種顏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這種顏色棋子的個數(shù)有關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議一議”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摸中哪種顏色的棋子的次數(shù)跟盒子中棋子個數(shù)有關系嗎?得出盒子中哪種顏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數(shù)就多,反之就少。
(設計意圖:在親身實驗的基礎上,認識盒子中放棋子的情況和摸棋子結果的關系。)
2、教師介紹可能性大小的含義。鼓勵學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實驗的結果。
(設計意圖: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義,學會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實驗結果。)
六、課堂練習與問題討論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統(tǒng)計
單元教學目標:
1、借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課程標準中想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通過實例,認識統(tǒng)計表和象形統(tǒng)計圖,條形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jù)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shù)姆椒ǎㄈ缬嫈?shù)、測量、實驗等)收集數(shù)據(jù),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中。
4、根據(jù)統(tǒng)計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最喜歡的水果(2課時)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數(shù)據(jù)、實物整理、統(tǒng)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教學,實踐體會。
1、我們班要舉行元旦聯(lián)歡會,需要習一些水果,現(xiàn)在市場上蘋果、梨、香蕉、桔子這四種水果最多,咱們調查一下到底習哪種水果吧!
2、小組活動:
第組一張白紙,四種水果畫片。每人選一種最喜歡吃的水果,貼在紙上,讓大家一眼看出你們組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貼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學們評議哪個組的圖讓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幫助我們班決定習哪些水果。通過討論,得出貼圖片時要一邊對齊,按種類順序排列,左右也要對齊,并允許貼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組重新調整。
4、各小組的統(tǒng)計圖進行匯總,制成全班愛吃的水果統(tǒng)計圖及統(tǒng)計表,并引導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二、練一練:
1、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1)喜歡吃蘋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
(2)香蕉比梨少多少個?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說一說:
(1)哪樣東西最多?最樣東西最少?
(2)哪兩樣東西同樣多?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小組討論)
3、第1題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明確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各種圖形的數(shù)量,體會數(shù)據(jù)的整理過程,再動手畫圖,完成填空。可以讓幾個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題,先讓學生把書后附頁上的水果圖剪下來,再獨立解決問題。
5、第3題,通過學習獨立的調查,整理數(shù)據(jù),表達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6、迎新年。
(1)先讓學生獨立去觀察圖。
(2)引導學生根據(jù)圖意提出并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說一說自己班如何過新年,開展哪些活動,可以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shù)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shù),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shù)的數(shù)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shù)。計數(shù)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師強調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fā)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tǒng)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