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7-31 19:11:26 宜歡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8~49頁整理與練習練習與應用第8~12題,探索與實踐第13~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能應用因數、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或探索數的一些簡單規律或特點。

  2.使學生整理并進一步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能在思考、解決問題中有條理地思考,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探索實踐過程中,感受獲得方法、發現規律的喜悅,體會數學的奇妙,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回顧反思、客觀評價的意識、習慣和品質。

  教學重點:

  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理解簡單規律。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引入

  1.復習舊知。

  讓學生計算練習與應用第8題,直接寫出得數。 口答得數,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樣算的。

  2.回顧內容。

  引導:我們上節課整理與練習了因數和倍數,重點練習與應用了哪些內容?

  你能找出12和8這兩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嗎?(板書: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數和倍數寫下來。

  交流:12的因數和倍數各有哪些?8呢?(因數和倍數分別對應板書) 提問:比較兩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怎樣的.數?比較倍數呢?

  3.引入復習。

  提問:那什么叫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呢?

  引入:今天的數學課,我們繼續整理與練習因數和倍數,在上節課復習的基礎上,重點整理與練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復習,要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公倍數,特別要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同時還要通過探索與實踐,發現一些關于數的特征的簡單規律。

  二、練習與應用

  1.整理方法。

  引導:我們已經從上面的練習中了解了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意義,能不能自己舉出兩個數的例子,找出公因數和公倍數?每個同學獨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師選擇兩個例子板書過程。 讓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說出公因數和公倍數。

  提問: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數是幾,最小公倍數是幾?怎樣找出來的?

  那現在說一說,求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方法各是怎樣的?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做練習與應用第9題。

  (1)要求學生完成前四組題,先求最大公因數,再求最小公倍數。

  (2)交流:這四組數各是怎樣找最小公倍數的,結果各是幾?說一說你的方法。(根據交流板書過程和結果)

  3.做練習與應用第10題。

  學生讀題,弄清題意:每次分別按3格和4格走,找出兩種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顏色。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這些格子,涂上顏色。

  三、探索與實踐

  1.做探索與實踐第13題。

  2.做探索與實踐第14題。

  四、評價總結

  1.評價反思。

  讓學生對照評價內容,反思自己三個方面的學習表現,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評價結果,肯定全班的學習表現,提出以后的學習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獲。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整理與練習,你對這部分內容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體會?

  3.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后四組題,第11、12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

  學習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教材第18~19頁的內容及第21~22頁練習五的1、2、3、6、7題)。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①長方體有幾條棱?②這些棱可分為幾組?③哪些棱的長度相等?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分組討論,實際測量。根據學生匯報后并板書: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師:請大家把長方體棱的特征完整地總結一下。

  (3)頂點的認識。課件演示:先閃動三條棱再分別閃動三條棱相交的點。

  師:請你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板書:8個頂點。

  指名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特征完整地總結一下。

  3.認識長方體的直觀圖。

  (1)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放在桌面上觀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2)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討論: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只要量哪幾條棱就可以了?

  (2)歸納:我們把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長方體的位置固定以后,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棱叫做長,較短的棱叫做寬,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師將長方體橫放、豎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三、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頁練習五的第1、2、3、6、7題。

  (1)第1題:此題是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紙巾盒,說出各個面的形狀,哪些面形狀是相同的?各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題:求長方體的棱長和。

  (3)第4題: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長方體棱之間的關系,如:各組棱互相平行;與其中一條棱垂直的幾條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題、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知道了長方體的相關知識,誰愿意來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第1課時長方體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7~48頁整理與練習回顧與整理和練習與應用第1~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認識因數和倍數,能找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進一步認識質數和合數;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偶數和奇數;加深理解質因數,能正確分解質因數。

  2.使學生能整理因數和倍數的知識內容,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能應用相關概念進行分析、判斷、推理,進一步掌握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思維的初步經驗,提高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加深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展數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回顧、整理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樂于思考的品質和與同伴互相交流、傾聽等合作意識和能力;感受數學方面的知識積累和進步,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整理、應用因數和倍數的知識。

  教學難點:

  應用概念正確判斷、推理。

  教學準備:

  小黑板、準備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最近的數學課,我們學習了哪方面的內容?回憶一下,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揭題:我們已經學完了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內容,今天開始主要整理與練習這一單元內容。(板書課題)通過整理與練習,我們要進一多認識因數與倍數,2.5.3的倍數的特征,能熟練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的`方法;能判斷偶數和奇數、質數和合數,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正確分解質因數,提高對數的特征的認識,加深對數的認識。

  二、回顧與整理

  1.回顧討論。 出示討論題

  (1)你是怎樣理解因數和倍數的?舉例說明你的認識。

  (2)2、5、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我們是怎樣發現的?

  (3)自然數可以怎樣分類,各能分成哪幾類?舉例說說什么是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

  (4)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結合討論適當記錄自己的認識或例子。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討論和交流:寫出的式子中,有幾個是等式,有幾個不是,而寫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數,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練一練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改寫成字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先仔細觀察題中的式子,在小組里說說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訴學生,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學生誤以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9-90練習十三第4-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感受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大小之間的聯系,會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提高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比較、抽象及概括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難點:

  理解、歸納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進行圓的有關練習

  二、練習指導

  1.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

  (2)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 )

  (3)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4)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4厘( )

  (5)半徑是2厘米的圓比直徑是3厘米的圓大。( )

  2.完成練習十三第4題。

  生口算,校對得數

  3.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1)學生先獨立在書上畫圓,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的圓大?

  (2)小組討論:在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半徑是多少?怎么確定最大圓的半徑?

  (3) 學生試畫最大的圓。

  (4)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學生畫的正方形內最大的圓。

  ② 指名說一說怎么確定正方形內最大圓的半徑?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③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4.完成練習十三第6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較圓的大小,其實就是比圓的半徑或直徑的大小。

  5.完成練習十三第7題。

  生填空,交流填法

  問: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8題。

  生思考,說說自己的發現

  交流:為什么這樣測量圓的直徑?

  2.完成練習十三第9題。

  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出:因為同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所以車軸裝在圓心位置上,無論車論怎樣滾動,車軸到地面的距離都保持不變。這樣就可以使行駛的車輛始終保持平穩狀態。

  3.完成練習十三第10題。

  先說出對稱軸的條數,再畫一畫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科書P 92-93例4、例5,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認識圓周率,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應用圓的周長公式計算周長,解決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測量、計算和交流、歸納等活動過程,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積累推導計算公式的學習過程,發展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積累參與實驗探究,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探索計算公式的成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談話:同學們,我們經常聽人們說:我買了一個28的自行車。我買了一個24英寸的彩電。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體規格的數字。

  2.課件出示例4題目及圖示,全班交流:你從圖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組交流:從你課前滾動大小不同的圓片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4.課件演示車輪滾動,驗證學生的發現。

  5.全班交流

  你覺得圓的周長和圓的什么關系?(直徑越大,圓也就越大,所以周長也越長。因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所以說圓的周長跟半徑也有關。)

  二、教學例5。

  1.課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這樣的實驗你們課前做了嗎?

  2.拿出課前探究圓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實驗單,小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周長/cm 直徑/cm 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保留兩位小數)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⑴ 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展示實驗記錄單,介紹實驗過程。

  ⑵ 縱觀各組的實驗結果,你們有什么發現?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自學課本93頁,了解圓周率及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圓周長公式。

  ⑴ 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圓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誰來說一說、C、d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書:Cd=,C=d ,C=d)

  ⑵ 求圓的周長用哪個公式?(C=d或C=2r)

  三、鞏固拓展

  1.完成試一試

  ⑴ 學生獨立計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練一練。

  3.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⑴ 學生獨立計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⑶ 學生訂正。

  5.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指名口頭列式,學生集體計算。

  交流:為什么求是車輪的周長?

  6.完成練習十四第4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匯報交流。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3~44頁例1 1、例1 2和“練一練’’,第46練習七第9~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倍數及公倍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借助直觀認識公倍數,理解公倍數的特征;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獲,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今天這節課學習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提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你對公倍數有哪些想法?對最小公倍數呢?

  引導:大家交流的想法,實際上是聯系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進行聯想,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學好數學。那剛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確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倍數。

  (1)出示例11,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問題。

  引導: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鋪兩個正方形,哪個正好鋪滿,哪個不能鋪滿?看圖想一想是為什么,你能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寫出算式來說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交流:哪個正方形能正好鋪滿,哪個不能鋪滿?

  提問:聯系鋪滿長方形的圖形,觀察列出的算式,你覺得6和3、2這兩個數有怎樣的'關系?

  說明:6既是3的倍數,又是2的倍數,是3和2公有的倍數。

  (2)引導: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紙片還能正好鋪滿邊長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為什么?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交流:還能正好鋪滿邊長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明確可以正好鋪滿邊長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你發現正方形的邊長厘米數只要滿足什么條件,就能用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 像這樣能被正好鋪滿的正方形有多少個,能找得完嗎?

  (3) 引導:現在你發現,6、12、18、24這些數和2、3都有什么關系?說說你的想法。 指出:同學們的理解還真不錯!大家發現6、12、18、24這樣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數,我們稱它們是2和3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

  追問:8是2和3的公倍數嗎?為什么不是?

  那哪些數是2和3的公倍數呢?(板書:6,12 ,18,24是2和3的公倍數)為什么公倍數里要用省略號?你還能任意再說幾個2和3的公倍數嗎?

  2.求公倍數。

  出示例12,明確要找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

  讓學生獨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與同桌交流自己的 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找出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的?

  結合學生交流,教師板書用不同方法找的過程和結論,使學生領會。

  小結: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數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 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數。

  追問: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為什么?

  說明:兩個數的公倍數有無數個,沒有最大的公倍數。兩個數的公倍數里最小的一個,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板書:最小公倍數——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

  3.用集合圖表示公倍數。

  引導:你也能用圓圈圖表示6的倍數、9的倍數和公倍數的關系嗎?自己畫一畫。 學生交流,呈現集合相交的圖,(圖見教材,略)分別標注出“6的倍數”“9的倍數”“6和9的公倍數”,并強調三個部分都有無數個數,都要用省略號表示。

  讓學生看直觀圖說說,哪些數是6的倍數,哪些數是9的倍數,哪些數是6和9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是幾。

  指出:從圖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數,是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9題。

  4.做練習七第10題。

  四、總結提升

  引導:今今天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可以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寫公倍數時要注意什么?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8

  一、教學內容概述

  本冊數學教材主要圍繞“簡易方程”這一單元展開,旨在通過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含義、方程的意義,以及等式的性質,并學會解簡單的方程。同時,還涉及質數、合數等概念的教學,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探索。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知道方程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掌握等式的性質,即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學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列方程解答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知道100以內的質數。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能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會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的教學建議安排為12課時左右,具體分配如下:

  方程的意義(2課時)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1)(2課時)

  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學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2)(2課時)

  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學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含有乘除法的簡單方程。

  質數和合數(2課時)

  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長方體和正方體(2課時)

  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復習與鞏固(2課時)

  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查漏補缺。

  通過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掛圖、小黑板、實物模型(如天平、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等。

  學具準備:學生自備筆記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

  六、教學過程示例

  以“方程的意義”第一課時為例,教學過程如下:

  引入新課

  通過天平圖等具體情境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新課講授

  出示天平圖,引導學生觀察并列出等式。

  引導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即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討論并交流: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這些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共同特點?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中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相關題目。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全課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方程的意義及特點。

  布置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或教材中的相關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基礎數學概念,如質數、合數、方程等。

  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如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

  理解等式的性質,并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簡易方程

  等式的含義與方程的`意義

  認識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學會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并判斷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如只含有加法或減法運算的方程。

  進一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并能用此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第二單元:質數與合數

  質數與合數的概念

  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制作質數表

  學習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掌握篩選法等方法。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它們的特征。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如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學習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解決與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相關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能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其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等概念。

  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力。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利用天平、實物等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含義和方程的意義。

  動手操作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如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等,掌握其特征。

  討論交流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見解,促進思維的碰撞和融合。

  練習鞏固法:通過大量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

  五、課時安排

  根據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具體內容,課時安排可能因學校、教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每個單元和課題都會安排相應的課時進行教學和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能夠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并會解簡單的方程。

  使學生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方法。

  使學生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能夠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并熟悉100以內的質數。

  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等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過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簡易方程:等式的含義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質數與合數:質數、合數的概念,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制作質數表。

  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方程的含義,掌握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方法。

  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會判斷質數、合數。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難點:

  會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的概念。

  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如投影儀、電腦等)

  掛圖、小黑板等教學輔助工具

  學生用的學具(如小圓木棒、橡皮泥等,用于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

  五、教學過程

  以“簡易方程”單元中的“方程的意義”為例,教學過程可能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導入新課:

  通過天平圖等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認識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新知講授:

  出示例題,讓學生觀察并嘗試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揭示方程的概念,即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講解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僅僅是x。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中的練習題,鞏固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小組討論,分享解題思路和答案。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強調方程的意義和重要性。

  提醒學生注意方程與等式的區別和聯系。

  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認識質數、合數的概念,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歸納總結能力。

  二、教學內容

  1. 簡易方程

  等式的含義與方程的意義:

  通過天平圖等直觀情境,認識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揭示方程的概念,即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探索并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探索并理解“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學會解只含有加法、減法、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

  2. 質數與合數

  質數與合數的.概念:

  寫出1~20各數的因數,根據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即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質數與合數的判斷:

  判斷給定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3. 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特征。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性質,如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等。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

  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能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

  會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掛圖、小黑板等。

  實物模型(如天平、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

  練習題和補充習題。

  五、課時安排

  根據教學內容和難易程度,通常可以安排多個課時進行教學。例如,簡易方程部分可以安排4-6課時,質數與合數部分可以安排2-3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部分可以安排2-3課時。

  六、教學過程示例(以“方程的意義”為例)

  導入新課:

  通過天平圖等直觀情境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新課講授:

  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嘗試列出等式。

  引導學生理解等式的含義,并揭示方程的概念。

  出示例2的天平圖,讓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并討論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

  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一中的相關題目,加深對方程概念的理解。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性質。

  布置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同分母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能夠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并能正確解答相關應用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合作等方式,經歷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的探索過程。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同分母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通分過程及計算結果的化簡。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黑板、粉筆、練習本等教學用具。

  預習作業:讓學生提前復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為學習分數加減法做好準備。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復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為學習分數加減法打下基礎。

  通過具體情境引入分數加減法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知探究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難點在于分母不同。

  講解通分的方法,強調通分后分母相同,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

  練習鞏固,注意通分過程和計算結果的化簡。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特點。

  總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練習鞏固,注意檢查結果是否能約分。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鞏固練習

  設計多層次的練習題,包括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并在小組內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

  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和注意事項。

  強調分數加減法的實際應用價值,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分數加減法的應用實例。

  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上的相關練習題。

  預習下節課內容,思考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及通分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分數卡片、練習紙等。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復習分數的意義,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

  出示幾組分數,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同分母分數,哪些是異分母分數。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異分母分數如何相加減。

  介紹通分的概念,引導學生理解通分的必要性。

  示范通分過程,強調通分后轉化為同分母分數進行計算。

  歸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

  創設情境,引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

  歸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鞏固練習

  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包括基本計算、實際應用等。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

  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強調注意事項。

  鼓勵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提出疑問。

  作業設計

  完成教材上的相關練習題。

  自主設計幾道分數加減法的題目,并解答。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熟練解形如x+a=b、ax=b等類型的方程。

  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理解并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通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進行簡便計算。

  理解體積與重量的關系,會計算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的重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經歷由多樣到優化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等式的基本性質及其應用。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及估算。

  分數的基本性質及約分、通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體積與重量的'關系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靈活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解決實際問題。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復雜的分數問題。

  熟練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簡便計算方法。

  理解并應用體積與重量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和拓展。

  實踐法: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數學知識。

  練習法:通過大量的練習,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四、教學過程示例

  復習導入:

  復習方程的意義,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方程。

  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算術方法解決。

  新知講授:

  引導學生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列出形如x+a=b的方程。

  利用實物演示(如天平),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并在小組討論后匯報。

  鞏固練習:

  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強調解方程的每一步都是等式,注意書寫規范。

  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強調等式的基本性質的重要性。

  強調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書寫規范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

  布置適量的練習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算術思維向方程思維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要重視對學生書寫規范的要求,從一開始就強化書寫規范,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形成。

  要關注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并能較熟練地運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給出的未知數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的理解和運用。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天平圖片、情境圖等)

  實物演示工具(如天平模型)

  學生預習材料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復習方程的意義,引導學生回憶方程的基本形式。

  通過情境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算術方法和方程方法解決。

  新課講授:

  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

  小組討論后匯報,強調解方程的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教師引導學生規范書寫解方程的過程。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利用實物演示(如天平),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列出方程:根據情境圖列出形如x+a=b的方程。

  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鞏固練習:

  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解法。

  強調檢驗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用方程法檢驗解的正確性。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強調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強調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

  作業布置:

  完成教材上的相關練習題。

  預習下一節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9-28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4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2-06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20篇)07-04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04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