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04 12:13:2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篇)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89頁,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2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向”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量分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進行操作演示�;仡櫜僮鬟^程,出示完整示意圖。

 �。�2)解決實際問題。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兩個杯子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么現在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現在每個杯子中的果汁數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子中的果汁數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3)匯報方法。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看來“再倒回去”是個好辦法,用這個方法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原來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叵胍幌�,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嗎?邊填邊說每個數據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么優點?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2、教學例2。

  (1)理解題意,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達出來?

 �。�2)解決問題。

  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出示示意圖。你能根據示意圖說說題目的大意嗎?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你能仿照示意圖的樣四,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嘗試畫倒推的示意圖。展示作業。根據示意圖寫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結果。你能列式解答嗎?說說自己的想法。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推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樣驗算?

  (3)歸納。

  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3、完成練一練。

  理解題意。嘗試將題目中的條件,展示學生作業。你是怎樣想的?你打算用什么樣的策略角度解決這個問題?“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換種手法表示這樣的意思嗎?回列式解答嗎?說說推想的過程。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你能通過列表的方法題目中的信息嗎?你會列式解答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你能畫圖題目中各個條件的示意圖嗎?學生根據示意圖列式解答。交流匯報,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91頁,練習十六第3~8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上節課

  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應

  用什么策略?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你能把題中的條件進行嗎?可以運用什么策略解決呢?你能在圖中標出其他幾個景點和大門的位置嗎?展示作業,說說自己的.思路。

  2、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你是怎樣解決的?應該怎樣倒過來想呢?

  3、完成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怎樣檢驗所填的數據是否正確?

  4、完成第6題。讀題,理解題意。下午6時的氣溫是18℃,根據比中午下降了7℃,你能推算出中午12時的氣溫嗎?你是怎樣推算上午8時是多少℃的?

  5、完成第7題。理解每幅圖中顯示的相等關系:5個桃子的重量=2個梨子的重量3個梨子的重量=1個菠蘿的重量1個菠蘿重600克小組中交流思路。說說是怎樣想的?

  6、完成第8題。你能根據題中的條件進行嗎?根據的條件列式解答。應該怎樣倒過來推想呢?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生活中,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時,都可以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第9、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9題。

  理解對帳單每一欄的含義。4月份的結單余額和上月比,是多了還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樣可以算出張阿姨信用卡3月份的結單余額是多少元?小組討論方法。匯報交流想法。

  2、完成練習十六第10題。

  要知道這四張牌原來是怎么放的,可以運用什么樣的策略?(逆推法)根據第四幅圖,你能知道第三幅圖中的牌是什么順序嗎?(10、9、7、8)原來的牌是什么順序呢?(7、9、10、8)分組活動:拿出四張牌,任意交換兩次位置,再翻開看結果,猜猜原來四張牌是怎樣放的。小組活動。

  3、完成思考題。

  理解題意及關鍵詞的意思�!坝龅昙�1倍”,遇到店將加成壺中酒的2倍。你能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嗎?原有?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喝完)逆推為:0→1斗→0.5斗→1.5斗→0.75斗→1.75斗→1.75斗→0.875斗

  三、課堂

  你覺得“逆推法”對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什么作用?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是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必須切實學好。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其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出小數商。二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數轉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然后再化成小數;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得出的小數商再按四舍五入法則根據要求保留小數的位數。教學時要講清“=”和“≈”使用的道理。

  學情分析:

  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應始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策略和方法進行嘗試和探索,通過交流、辨析和比較,逐步明確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基本方法。如在教學例9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0.5與3/4的大小。學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比較,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還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比較。至于如何把分數化成小數,要啟發學生應用前面學習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行思考,并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

  教學目標:

 �。w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化成小數

  2、能力目標:在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總結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化小數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1、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探究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2、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教學過程:

  一、媒體運用、任務導學、明確任務

  最近,和我們同一學年的明明和歡歡,遇到了一些關于分數和小數的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助解決嗎?(愿意)同學們非常樂于助人,要想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老師先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1、說出下列各分數的意義。 (出示幻燈片)

  2、填空

  (1)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4.27 表示( )又( )分之( )

  二、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同學們對分數和小數的這些知識掌握的真不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和歡歡,遇到了什么難題?

 �。ǔ鍪緹羝⿲W校手工課上教同學們編中國結,歡歡編的中國結用了0.6米紅繩,明明編的中國結用了3/5 米的紅繩,誰用得紅繩多?為什么?(指名讀題)

  師:要想知道誰用得紅繩多,實際就是求什么?生: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

  怎樣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探討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板書課題)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用智慧解決問題,有沒有信心?讓我們一起看合作要求。

  探究要求

  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先獨立思考,把方法記錄下來,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2、學生試做,指名板演匯報。

 �。�1)因為3/5=3÷5=0.6,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聰明,用三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下面就請第一名同學匯報

  (1)根據小數的意義,在線段圖上找到0.6,明確就是6/10

  師:他是根據分數與小數的意義,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實在是太棒了

 �。�2)下面就請第二名同學匯報

  生:因為0.6= 6/10= 3/5,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你能說說理由嗎?生1:利用小數的意義,因為0.6里有6個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六,就是6/10,約分后是3/5。

  師:他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與分數比較大小,他這種方法非常好,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掌握了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課件出示

  三、合作探究

  師:那老師再出幾道,1,2,3位小數,你能用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做出來嗎?

  合作要求

  1、把 0.3,0.15,0.543化成分數, 你發現了什么?

  2、請你用一句話概括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生1: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

  生2:把小數寫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

  3、師:誰來總結一下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和注意點。(出示燈片)

  生:小數化分數,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師:老師相信大家運用這個規律,在做小數化分數的時候會做得更快,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快速地做下面的題

  (1)(出示燈片)練一練:把“0.07,0.24,0.123,1.05化成分數。用作業本試著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小數化分數的方法,那么分數又該怎樣化成小數呢?

  下面就請第三名同學匯報

  (2)因為3/5=3÷5=0.6,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

  師:他是用分數化小數(板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同學們你們聽明白了嗎?誰能說說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盡的,怎么辦

  4、利用分數化小數的算法,探究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1)出示燈片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2)師:下面請同學們用剛才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做下面一組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出示燈片)練習題:把3/4,1/2,4/7化成小數。匯報

  四、交流展示

  師:剛才我們總結了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分數的分母比較特殊,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呢?

 �。羝┙涣饔懻摚赫堄^察下面幾個分數分母的特點,你能找到更巧妙的.方法把他們化成小數嗎?想好后組內交流。

  把9/10,43/100,7/25化成小數。

  生1:象9/10,43/100,這樣,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直接化成小數。

  生2:象7/25,這樣,分母是10、100、1000 ……的因數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數,再直接化成小數。

  師:剛才同學們總結了分數化小數的兩種特殊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們總結的分數化小數一般方法,一共有三種方法,誰來說說分數化小數的三種方法?

  出示燈片:方法(齊讀)

  希望大家在做分數化小數的實際做題的過程中要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的選擇恰當的方法,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

  五、反饋拓展,拓展提升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幫助小朋友們解決了問題,而且還學到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接下來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是否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基本題型

  (1)數學書99頁1題

  學生觀察圖,結合分數和小數的意義思考并獨立完成。完成后,分別請學生說一說每個圖中分數和小數的意義。

  (2)數學書99頁3題

  學生先獨立連線,然后集體交流方法�?梢詫⑿祷煞謹�,然后與下面的分數比較;也可以將分數化成小數,再與上面的小數比較。

  2、靈活題型,

  有三位同學進行登山比賽,從山下到山頂,甲用了 3/4 時,乙用了0.8時,丙用了3/25時,你能比較出哪位同學登得快嗎?先試著做,然后匯報

  小結:當分數和小數比較大小時,一般都把分數轉化為小數來比較大小簡便。

  3、知識拓展,100頁,你知道嗎?

  師:同學們,其實有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同學們想知道嗎?請你自學教材第100 頁的“你知道嗎”,并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羝┧伎�

  (1)通過閱讀,你了解了什么?

 �。�2)7/8,7/25,7/40,7/9.7/30,7/44,這些分數哪些能化成有限 小數?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為什么?

  六、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七、評價檢測

  練習十九6題7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制作,鍛煉動手能力。我們了解到xx~xx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于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

  (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數量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么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秘。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里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么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xx—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么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制圖中一定要有。

  (2)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么不同?

  復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你說說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結合全國xx—xx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么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年份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出生人口數/萬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數/萬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溫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溫變化的趨勢嗎?

  1、2月份氣溫最低,從3月份氣溫上升,5~8月份氣溫最高,從8月份開始,氣溫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5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下圖是他8~14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歲比13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說一說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4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什么是質數和合數,掌握了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內的質數,記住了20以內的質數。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

  學習重點:

  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習難點:

  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會給自然數分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3.試試身手:第23頁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利用課本24頁的表格,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2.展示、交流:你們是怎樣找出100以內質數的.?

  3.小組討論:(1)有沒有最大的質數或合數?(2)根據因數的個數,可把非零自然數分成哪幾類?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記20以內的質數。

  5.獨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2)是不是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4)是不是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6.組內交流。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頁,例1、練一練,練習十一第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掌握約分的含義和一般方法,認識最簡分數。

  2、使學生在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在知識的運用中體現數字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下面的括號里填商適當的數。

  8/20=()/515/18=5/()21/27=()/9

  獨立完成,說說是怎么想的?每組中的分數一樣大,哪個看起來更簡單一些?為什么?

  2、今天在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看看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幫助我們干什么?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例3。

 �。�2)你能寫出和12/18相等,兩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交流。說說怎么得到這個分數的?還有分子比2還小,分母比3還小但是與12/18一樣大的分數嗎?也就是12/18=2/3。

  (3)結合圖說說,12/18與2/3為什么相等?

  (4)你們知道剛才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的.2、3、6與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嗎?(板書:分子、分母的公因數)

 �。�5)把這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板書課題:約分。

 �。�6)演示一步一步約分的過程。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強調:每次約分后得到的數寫在分子、分母的正上方、正下方。2/3的分子、分母還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數嗎?因為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最簡分數。約分時一般要約分到最簡分數為止。

 �。�7)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的約分呢?(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演示直接約分的過程。如果你不能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數,可以一步一步約分。

  (8)。在小組中互相說說約分的方法。你愿意采用什么方法來約分呢?

  2、完成練一練。

 �。�1)第1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6/4為什么不是最簡分數?分子、分母還有公因數幾?10/7為什么是最簡分數?你是怎么想的?

 �。�2)第2題。獨立完成,展示作業。60/45怎樣約分的?還有什么方法?(分子、分母直接除以15)為什么分子、分母可以直接除以15?說說約分時有什么要注意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讀題,理解題意。怎樣判斷分子和分母有沒有公因數2、3、5?匯報交流。

  2、完成第5題。獨立完成。你是怎么看出它們不是最簡分數的?指出:有的分數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較大,判斷時要仔細。

  3、完成第6題。怎樣連線比較快?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4、完成第7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課堂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互相說說什么是約分?什么是最簡分數?約分的方法是什么?你愿意使用那種約分的方法?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P 92-93例4、例5,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認識圓周率,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應用圓的周長公式計算周長,解決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測量、計算和交流、歸納等活動過程,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積累推導計算公式的學習過程,發展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積累參與實驗探究,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探索計算公式的成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談話:同學們,我們經常聽人們說:我買了一個28的自行車。我買了一個24英寸的彩電。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體規格的數字。

  2.課件出示例4題目及圖示,全班交流:你從圖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組交流:從你課前滾動大小不同的圓片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4.課件演示車輪滾動,驗證學生的發現。

  5.全班交流

  你覺得圓的周長和圓的什么關系?(直徑越大,圓也就越大,所以周長也越長。因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所以說圓的周長跟半徑也有關。)

  二、教學例5。

  1.課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這樣的實驗你們課前做了嗎?

  2.拿出課前探究圓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實驗單,小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周長/cm 直徑/cm 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ūA魞晌恍担�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⑴ 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展示實驗記錄單,介紹實驗過程。

  ⑵ 縱觀各組的實驗結果,你們有什么發現?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自學課本93頁,了解圓周率及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圓周長公式。

  ⑴ 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圓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誰來說一說、C、d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ò鍟篊d=,C=d ,C=d)

  ⑵ 求圓的周長用哪個公式?(C=d或C=2r)

  三、鞏固拓展

  1.完成試一試

 �、� 學生獨立計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練一練。

  3.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 學生獨立計算。

 �、� 全班展示交流。

 �、� 學生訂正。

  5.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指名口頭列式,學生集體計算。

  交流:為什么求是車輪的周長?

  6.完成練習十四第4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匯報交流。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通過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探究解決計算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進行約分。

  教學難點:

  把分母不同的分數通過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1/4+1/5 2/15+1/5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那么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同學們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們進一步探討異分母分數的相加減。

  二、試一試

  1.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數,最后進行約分,淘氣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數。比較后發現,找最小公倍數,計算起來比較簡單,計算的正確率會高一點。其次,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成最簡分數。

  2.算一算,并與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獨立完成,反饋。第一題結果要進行約分。

  3.森林醫生。

  先觀察,說一說三道題目錯在哪里?再進行獨立計算,改正。

  4.應用題。

  讀題找到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5.解方程。

  根據數量關系: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這兩個數量關系,找到X在題目中所表示的量,再進行解方程計算。

  6.拓展題,第8題。

  重點交流學生估計的方法,再計算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知道埃及人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自己讀一讀你知道嗎?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8

  教材分析: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58頁、第59頁上半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三中的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質數、合數概念,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關鍵:使學生把握住質數和合數的根本區別在于:質數,只有1和本身二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本身,還有其它約數。

  教具準備:紙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我們學過求過一個數的約數,那么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又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索這個問題�!�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約數?”

  生:“如果數a能被數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師:“誰又能說說每個數的約數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它本身�!�

  二、教學新課。

 �。�、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紙片)時說:“請兩名學生分別寫出左右兩排數的約數�!秉c兩名學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寫出下面每個數的所有的約數。

  1的約數:1 7的約數:1、7

 �。驳募s數:1、2 8的約數:1、2、4、8

 �。车募s數:1、3 9的約數:1、3、9

 �。吹募s數:1、2、4 10的約數:1、2、5、10

 �。档募s數:1、5 11的約數:1、11

 �。兜募s數:1、2、3、6 12的約數:1、2、3、4、 6、12

  師:“誰能根據這些數的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有一個約數的是:(生)1

  有兩個約數的是:(生)2、3、5、7、11

  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是:(生)4、6、8、9、10、12

  請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分類,其余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質數(或素數)(張貼質數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質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質數?”

  生:“13、17、19、23……”

  師:“質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數不完,質數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張貼合數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合數?”

  生:“4、6、8、100……”

  師:“合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合數的個數數不完,它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張貼概念)�!�

 �。�、教學例2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我們可以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請看例題�!�

  投影: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保� 22 29 35 37 87

  質數有:(生)17、29、37

  合數有:(生)22、35、87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質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學生填完后,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1:“17、29、37是質數。因為17只有1和17兩個約數,29只有1和29兩個約數,37只有1和37兩個約數。”

  師:“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合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睂W生填完后,

  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數。因為22除了1和22兩個約數外,還有2、11兩個約數,35除了1和35兩個約數外,還有5、7兩個約數,87除了1和87兩個約數外,還有3、29兩個約數�!�

  師:“這兩位同學回答得很好,老師相信大家都能夠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下面請同學在書上第59面完成中間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保� 21 43 67

  質數:(生)19、43、67

  合數:(生) 21

  請兩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分別寫出答案,并請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師:“請同學們做一做,20以內的數中,有哪些數是質數。”

  學生自己動手制出20以內質數表。

  師:“如果給我們一個數,如87,我們怎樣知道這些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是個質數呢?”

  生:“我們可以用2、3、5、7、9……去除這個數,如果這個數不能被2、3、5、7、9……這些數整除,就說明這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那么它就是一個質數。”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我們通�?梢杂茫�、3、5、7、9、11……這些數除這個數,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說明這個數是質數�!�

  三、鞏固練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請看屏幕�!�

  投影:題一

  檢查下面各數的約數的個數,指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分別填在指定的圈里。

 �。玻� 37 41 51 57 69 83 87

  質數 合數

  投影:題二

  在自然數1~20中:

  奇數有: 偶數有:

  質數有: 合數有:

  投影:題三

  下面的判斷對嗎?說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ǎ玻┧械呐紨刀际呛蠑�。

 �。ǎ常┰谧匀粩抵�,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ǎ矗奔炔皇琴|數,也不是合數。

  四、引導小結,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學習了質數、合數的定義;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學會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的課題就是……(板書課題:質數和合數)�!�

  五、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從課本第62面的第1題中的99數中,先劃掉2的倍數,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但2、3、5、7本身不劃掉),自己動手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做完以后與第59面中間的質數表對照一下,看誰能夠一氣呵成,制出100以內的質數表。我們今天到此為止,下課!”

  六、簡評。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循循善誘,層層深入。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例1中12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的分類,初步使學生認識到根據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三類:質數、合數和1。其次,教師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三個概念。再次,教師讓學生從例2中漸漸熟悉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最后,通過練習使學生完全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9

  設計說明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設計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通過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動,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時還可以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時,分子和整數相乘,分母不變”的道理。

  2.實現數學學習的個性化。

  本設計充分挖掘學生潛力,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極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產生了多種算法,讓學生通過嘗試、感悟、體驗、探索,總結出“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這一最優的計算方法。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彩色紙 剪貼畫 長方形紙條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復習引入,提出問題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計算。

  (1)5個12是多少?(12×5)

  (2)12個1.5是多少?(1.5×12)

  4.提出問題。

  師:3個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來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乘法。

  (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法,引出分數乘法問題,不僅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問題:1個

  占整張紙條的,3個

  占整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1)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怎樣獲得最后的計算結果?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全班匯報。

  預設

 �、賵D示法計算。

  把一個長方形紙條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個

  ,是,3份就是3個,如下圖:

  3個是。

 �、诩臃ㄓ嬎恪�

  求3個

  占整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計算。

  通過嘗試計算,發現結果和其他算法的結果相同,說明幾個相同分數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3=++===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適時提問,引導學生完整表述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分數乘整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 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 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作業紙。

  3.分數卡片、信封袋。 4.記號筆、白紙。

  板書 設計

  約 分

  例1:把化簡。 例2:把約分。 == 板書約分的兩種形式 == 板書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簡真分數。

  教學 過程 教師邊導邊教

  學生邊學邊練

  評 析

  一、情境導入, 復習鞏固, 激發興趣。

  1.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孫悟空比本領。 2.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選擇第三道題問:你是怎么想的? = = == 利用該知識,把分數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個分數。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約數1,所以8和21是互質數。

  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達到回顧知識的效果。

  有簡潔的導入: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為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秘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 最簡 分數 及約 分的 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么關系?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學生找還有哪些過程也是約分。

  有明確的學生自學內容:在提出了學生變分數的小組合作的要求后,老師參與其中,予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的良好狀態,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學習,并學會觀察,相互提點,發現約分的實際概念。

  有精要的重難點講解:讓學生在老師例舉中找到約分的概念,嘗試著進行概括,并從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提出了最簡分數的概念,通過舉例、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分子、分母為互質數。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

  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有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及時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檢測,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小結,概括適當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總結 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100,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約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同時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到約分的方法中關鍵的地方。 嘗試練習。例2:把約分。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過程。

  在書寫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各個數位對齊。最后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下面各分數進行約分。寫在作業紙上。(視頻展示)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并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 練習。

  和悟空打擂臺。 1.判斷:

  2.說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簡真分數。 3.

  4.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占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之后看表提問題。 5.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

  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后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并說明理由。

  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閑3小時

  按要求參加活動,綜合考核學生判斷最簡分數和對分數進行約分的`能力。 (用記號筆現場寫)

  有實效的對重、難點的檢測和練習:創設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現實的學習材料,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并不抽象;學好數學,為生活、生產服務,學數學真有價值。題目充滿趣味性。在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思考、聯想、誘發學生的創新因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獨創性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五、總結 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了什么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有簡要的課堂小結:及時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和梳理,加深學習的印象。 課后 延伸

  尋找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牢固的掌握知識。 總評:

  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一種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正確評價中,得到肯定,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斷進步。本課即選取了孫悟空這一形象貫穿全課,讓學生與孫悟空比試、學習72變、打擂臺等,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活動,眼口手腦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觀察演示練習的機會,真正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在理解約分的意義后,繼續通過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自然形成最簡分數的概念。概括地總結本課內容是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集中體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抓住重點精練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數量針對性強、難易適度、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促進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還結合練習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只要照著新課標進行教學,勢必對學生的將來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很自信地說出:“我能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3×15=,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如何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和學生總結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只把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用整數乘以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教學反思:

  設計,小學,五年級數學,北師大,教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3

  第一單元

  方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經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尋找等量關系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

  等式與方程,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1)(課本P1~6)

  3課時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本P7~11)3課時

  整理與復習(課本P12~14)

  2課時

  第二單元

  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

  2.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3.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三單元

  公倍數和公因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討論、判斷等活動中,經歷初步認識扇形的過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圓中畫出扇形。

  3.體會扇形和圓的關系,感受扇形圖與名稱的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難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把折扇(其中一把圓形扇)、畫有教材中四幅圖的小黑板;學生準備水彩筆、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用折扇作為導入新課的`道具)同學們對折扇并不陌生,能說說你們對它的認識嗎?

  像折扇打開形狀(教師打開折扇演示)的平面圖形,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扇形。(出示課題:認識扇形)對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交流匯報。

  教師:同學們說的這些知識,我們今天一起來解決。

  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圖,圓中的涂色部分與圓有什么關系?

  它們是圓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形象地說,就是兩條線段和一段�。ㄇ€)圍成了扇形。

  1.認識圓心角。

  出示例3圖。

  教師在右圖的基礎上標出1,指出:像1這樣,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作圓心角。

  提問:圓心角是由什么組成的?頂點在什么上?

  使學生認識到:圓心角是由兩條半徑和圓心組成的,所以圓心角的頂點在圓心上。

  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心角。

  教師接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圓上分別畫出圓心角是 、 、 、 的扇形,讓學生比較這些扇形的大小。使學生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梢栽俅窝菔菊凵�,同一把扇子,張開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認識弧。

  教師拿出圓規和直尺,先畫一個虛線圓,在圓上取A、B兩點,再用實線A、B兩點間的部分。(弧是圓上的一部分,這樣處理易于理解)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點間的實線部分是在什么上畫出來的?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9-28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4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2-0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20篇)07-04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1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找次品》教案02-10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01-1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篇)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89頁,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2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向”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量分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進行操作演示�;仡櫜僮鬟^程,出示完整示意圖。

 �。�2)解決實際問題。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兩個杯子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么現在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現在每個杯子中的果汁數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子中的果汁數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3)匯報方法。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看來“再倒回去”是個好辦法,用這個方法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原來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叵胍幌�,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嗎?邊填邊說每個數據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么優點?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2、教學例2。

  (1)理解題意,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達出來?

 �。�2)解決問題。

  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出示示意圖。你能根據示意圖說說題目的大意嗎?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你能仿照示意圖的樣四,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嘗試畫倒推的示意圖。展示作業。根據示意圖寫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結果。你能列式解答嗎?說說自己的想法。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推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樣驗算?

  (3)歸納。

  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3、完成練一練。

  理解題意。嘗試將題目中的條件,展示學生作業。你是怎樣想的?你打算用什么樣的策略角度解決這個問題?“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換種手法表示這樣的意思嗎?回列式解答嗎?說說推想的過程。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你能通過列表的方法題目中的信息嗎?你會列式解答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你能畫圖題目中各個條件的示意圖嗎?學生根據示意圖列式解答。交流匯報,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91頁,練習十六第3~8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上節課

  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應

  用什么策略?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你能把題中的條件進行嗎?可以運用什么策略解決呢?你能在圖中標出其他幾個景點和大門的位置嗎?展示作業,說說自己的.思路。

  2、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你是怎樣解決的?應該怎樣倒過來想呢?

  3、完成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怎樣檢驗所填的數據是否正確?

  4、完成第6題。讀題,理解題意。下午6時的氣溫是18℃,根據比中午下降了7℃,你能推算出中午12時的氣溫嗎?你是怎樣推算上午8時是多少℃的?

  5、完成第7題。理解每幅圖中顯示的相等關系:5個桃子的重量=2個梨子的重量3個梨子的重量=1個菠蘿的重量1個菠蘿重600克小組中交流思路。說說是怎樣想的?

  6、完成第8題。你能根據題中的條件進行嗎?根據的條件列式解答。應該怎樣倒過來推想呢?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生活中,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時,都可以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第9、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9題。

  理解對帳單每一欄的含義。4月份的結單余額和上月比,是多了還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樣可以算出張阿姨信用卡3月份的結單余額是多少元?小組討論方法。匯報交流想法。

  2、完成練習十六第10題。

  要知道這四張牌原來是怎么放的,可以運用什么樣的策略?(逆推法)根據第四幅圖,你能知道第三幅圖中的牌是什么順序嗎?(10、9、7、8)原來的牌是什么順序呢?(7、9、10、8)分組活動:拿出四張牌,任意交換兩次位置,再翻開看結果,猜猜原來四張牌是怎樣放的。小組活動。

  3、完成思考題。

  理解題意及關鍵詞的意思�!坝龅昙�1倍”,遇到店將加成壺中酒的2倍。你能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嗎?原有?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喝完)逆推為:0→1斗→0.5斗→1.5斗→0.75斗→1.75斗→1.75斗→0.875斗

  三、課堂

  你覺得“逆推法”對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什么作用?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是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必須切實學好。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其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出小數商。二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數轉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然后再化成小數;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得出的小數商再按四舍五入法則根據要求保留小數的位數。教學時要講清“=”和“≈”使用的道理。

  學情分析:

  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應始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策略和方法進行嘗試和探索,通過交流、辨析和比較,逐步明確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基本方法。如在教學例9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0.5與3/4的大小。學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比較,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還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比較。至于如何把分數化成小數,要啟發學生應用前面學習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行思考,并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

  教學目標:

 �。w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化成小數

  2、能力目標:在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總結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化小數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1、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探究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2、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教學過程:

  一、媒體運用、任務導學、明確任務

  最近,和我們同一學年的明明和歡歡,遇到了一些關于分數和小數的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助解決嗎?(愿意)同學們非常樂于助人,要想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老師先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1、說出下列各分數的意義。 (出示幻燈片)

  2、填空

  (1)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4.27 表示( )又( )分之( )

  二、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同學們對分數和小數的這些知識掌握的真不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和歡歡,遇到了什么難題?

 �。ǔ鍪緹羝⿲W校手工課上教同學們編中國結,歡歡編的中國結用了0.6米紅繩,明明編的中國結用了3/5 米的紅繩,誰用得紅繩多?為什么?(指名讀題)

  師:要想知道誰用得紅繩多,實際就是求什么?生: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

  怎樣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探討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板書課題)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用智慧解決問題,有沒有信心?讓我們一起看合作要求。

  探究要求

  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先獨立思考,把方法記錄下來,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2、學生試做,指名板演匯報。

 �。�1)因為3/5=3÷5=0.6,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聰明,用三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下面就請第一名同學匯報

  (1)根據小數的意義,在線段圖上找到0.6,明確就是6/10

  師:他是根據分數與小數的意義,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實在是太棒了

 �。�2)下面就請第二名同學匯報

  生:因為0.6= 6/10= 3/5,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你能說說理由嗎?生1:利用小數的意義,因為0.6里有6個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六,就是6/10,約分后是3/5。

  師:他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與分數比較大小,他這種方法非常好,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掌握了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課件出示

  三、合作探究

  師:那老師再出幾道,1,2,3位小數,你能用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做出來嗎?

  合作要求

  1、把 0.3,0.15,0.543化成分數, 你發現了什么?

  2、請你用一句話概括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生1: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

  生2:把小數寫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

  3、師:誰來總結一下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和注意點。(出示燈片)

  生:小數化分數,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師:老師相信大家運用這個規律,在做小數化分數的時候會做得更快,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快速地做下面的題

  (1)(出示燈片)練一練:把“0.07,0.24,0.123,1.05化成分數。用作業本試著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小數化分數的方法,那么分數又該怎樣化成小數呢?

  下面就請第三名同學匯報

  (2)因為3/5=3÷5=0.6,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

  師:他是用分數化小數(板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同學們你們聽明白了嗎?誰能說說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盡的,怎么辦

  4、利用分數化小數的算法,探究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1)出示燈片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2)師:下面請同學們用剛才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做下面一組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出示燈片)練習題:把3/4,1/2,4/7化成小數。匯報

  四、交流展示

  師:剛才我們總結了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分數的分母比較特殊,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呢?

 �。羝┙涣饔懻摚赫堄^察下面幾個分數分母的特點,你能找到更巧妙的.方法把他們化成小數嗎?想好后組內交流。

  把9/10,43/100,7/25化成小數。

  生1:象9/10,43/100,這樣,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直接化成小數。

  生2:象7/25,這樣,分母是10、100、1000 ……的因數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數,再直接化成小數。

  師:剛才同學們總結了分數化小數的兩種特殊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們總結的分數化小數一般方法,一共有三種方法,誰來說說分數化小數的三種方法?

  出示燈片:方法(齊讀)

  希望大家在做分數化小數的實際做題的過程中要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的選擇恰當的方法,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

  五、反饋拓展,拓展提升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幫助小朋友們解決了問題,而且還學到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接下來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是否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基本題型

  (1)數學書99頁1題

  學生觀察圖,結合分數和小數的意義思考并獨立完成。完成后,分別請學生說一說每個圖中分數和小數的意義。

  (2)數學書99頁3題

  學生先獨立連線,然后集體交流方法�?梢詫⑿祷煞謹�,然后與下面的分數比較;也可以將分數化成小數,再與上面的小數比較。

  2、靈活題型,

  有三位同學進行登山比賽,從山下到山頂,甲用了 3/4 時,乙用了0.8時,丙用了3/25時,你能比較出哪位同學登得快嗎?先試著做,然后匯報

  小結:當分數和小數比較大小時,一般都把分數轉化為小數來比較大小簡便。

  3、知識拓展,100頁,你知道嗎?

  師:同學們,其實有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同學們想知道嗎?請你自學教材第100 頁的“你知道嗎”,并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羝┧伎�

  (1)通過閱讀,你了解了什么?

 �。�2)7/8,7/25,7/40,7/9.7/30,7/44,這些分數哪些能化成有限 小數?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為什么?

  六、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七、評價檢測

  練習十九6題7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制作,鍛煉動手能力。我們了解到xx~xx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于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

  (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數量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么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秘。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里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么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xx—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么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制圖中一定要有。

  (2)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么不同?

  復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你說說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結合全國xx—xx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么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年份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出生人口數/萬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數/萬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溫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溫變化的趨勢嗎?

  1、2月份氣溫最低,從3月份氣溫上升,5~8月份氣溫最高,從8月份開始,氣溫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5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下圖是他8~14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歲比13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說一說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4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什么是質數和合數,掌握了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內的質數,記住了20以內的質數。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

  學習重點:

  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習難點:

  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會給自然數分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3.試試身手:第23頁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利用課本24頁的表格,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2.展示、交流:你們是怎樣找出100以內質數的.?

  3.小組討論:(1)有沒有最大的質數或合數?(2)根據因數的個數,可把非零自然數分成哪幾類?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記20以內的質數。

  5.獨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2)是不是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4)是不是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6.組內交流。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頁,例1、練一練,練習十一第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掌握約分的含義和一般方法,認識最簡分數。

  2、使學生在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在知識的運用中體現數字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下面的括號里填商適當的數。

  8/20=()/515/18=5/()21/27=()/9

  獨立完成,說說是怎么想的?每組中的分數一樣大,哪個看起來更簡單一些?為什么?

  2、今天在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看看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幫助我們干什么?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例3。

 �。�2)你能寫出和12/18相等,兩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交流。說說怎么得到這個分數的?還有分子比2還小,分母比3還小但是與12/18一樣大的分數嗎?也就是12/18=2/3。

  (3)結合圖說說,12/18與2/3為什么相等?

  (4)你們知道剛才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的.2、3、6與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嗎?(板書:分子、分母的公因數)

 �。�5)把這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板書課題:約分。

 �。�6)演示一步一步約分的過程。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強調:每次約分后得到的數寫在分子、分母的正上方、正下方。2/3的分子、分母還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數嗎?因為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最簡分數。約分時一般要約分到最簡分數為止。

 �。�7)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的約分呢?(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演示直接約分的過程。如果你不能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數,可以一步一步約分。

  (8)。在小組中互相說說約分的方法。你愿意采用什么方法來約分呢?

  2、完成練一練。

 �。�1)第1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6/4為什么不是最簡分數?分子、分母還有公因數幾?10/7為什么是最簡分數?你是怎么想的?

 �。�2)第2題。獨立完成,展示作業。60/45怎樣約分的?還有什么方法?(分子、分母直接除以15)為什么分子、分母可以直接除以15?說說約分時有什么要注意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讀題,理解題意。怎樣判斷分子和分母有沒有公因數2、3、5?匯報交流。

  2、完成第5題。獨立完成。你是怎么看出它們不是最簡分數的?指出:有的分數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較大,判斷時要仔細。

  3、完成第6題。怎樣連線比較快?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4、完成第7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課堂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互相說說什么是約分?什么是最簡分數?約分的方法是什么?你愿意使用那種約分的方法?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P 92-93例4、例5,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認識圓周率,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應用圓的周長公式計算周長,解決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測量、計算和交流、歸納等活動過程,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積累推導計算公式的學習過程,發展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積累參與實驗探究,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探索計算公式的成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談話:同學們,我們經常聽人們說:我買了一個28的自行車。我買了一個24英寸的彩電。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體規格的數字。

  2.課件出示例4題目及圖示,全班交流:你從圖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組交流:從你課前滾動大小不同的圓片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4.課件演示車輪滾動,驗證學生的發現。

  5.全班交流

  你覺得圓的周長和圓的什么關系?(直徑越大,圓也就越大,所以周長也越長。因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所以說圓的周長跟半徑也有關。)

  二、教學例5。

  1.課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這樣的實驗你們課前做了嗎?

  2.拿出課前探究圓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實驗單,小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周長/cm 直徑/cm 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ūA魞晌恍担�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⑴ 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展示實驗記錄單,介紹實驗過程。

  ⑵ 縱觀各組的實驗結果,你們有什么發現?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自學課本93頁,了解圓周率及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圓周長公式。

  ⑴ 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圓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誰來說一說、C、d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ò鍟篊d=,C=d ,C=d)

  ⑵ 求圓的周長用哪個公式?(C=d或C=2r)

  三、鞏固拓展

  1.完成試一試

 �、� 學生獨立計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練一練。

  3.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 學生獨立計算。

 �、� 全班展示交流。

 �、� 學生訂正。

  5.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指名口頭列式,學生集體計算。

  交流:為什么求是車輪的周長?

  6.完成練習十四第4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匯報交流。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通過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探究解決計算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進行約分。

  教學難點:

  把分母不同的分數通過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1/4+1/5 2/15+1/5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那么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同學們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們進一步探討異分母分數的相加減。

  二、試一試

  1.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數,最后進行約分,淘氣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數。比較后發現,找最小公倍數,計算起來比較簡單,計算的正確率會高一點。其次,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成最簡分數。

  2.算一算,并與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獨立完成,反饋。第一題結果要進行約分。

  3.森林醫生。

  先觀察,說一說三道題目錯在哪里?再進行獨立計算,改正。

  4.應用題。

  讀題找到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5.解方程。

  根據數量關系: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這兩個數量關系,找到X在題目中所表示的量,再進行解方程計算。

  6.拓展題,第8題。

  重點交流學生估計的方法,再計算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知道埃及人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自己讀一讀你知道嗎?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8

  教材分析: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58頁、第59頁上半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三中的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質數、合數概念,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關鍵:使學生把握住質數和合數的根本區別在于:質數,只有1和本身二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本身,還有其它約數。

  教具準備:紙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我們學過求過一個數的約數,那么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又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索這個問題�!�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約數?”

  生:“如果數a能被數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師:“誰又能說說每個數的約數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它本身�!�

  二、教學新課。

 �。�、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紙片)時說:“請兩名學生分別寫出左右兩排數的約數�!秉c兩名學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寫出下面每個數的所有的約數。

  1的約數:1 7的約數:1、7

 �。驳募s數:1、2 8的約數:1、2、4、8

 �。车募s數:1、3 9的約數:1、3、9

 �。吹募s數:1、2、4 10的約數:1、2、5、10

 �。档募s數:1、5 11的約數:1、11

 �。兜募s數:1、2、3、6 12的約數:1、2、3、4、 6、12

  師:“誰能根據這些數的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有一個約數的是:(生)1

  有兩個約數的是:(生)2、3、5、7、11

  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是:(生)4、6、8、9、10、12

  請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分類,其余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質數(或素數)(張貼質數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質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質數?”

  生:“13、17、19、23……”

  師:“質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數不完,質數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張貼合數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合數?”

  生:“4、6、8、100……”

  師:“合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合數的個數數不完,它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張貼概念)�!�

 �。�、教學例2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我們可以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請看例題�!�

  投影: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保� 22 29 35 37 87

  質數有:(生)17、29、37

  合數有:(生)22、35、87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質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學生填完后,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1:“17、29、37是質數。因為17只有1和17兩個約數,29只有1和29兩個約數,37只有1和37兩個約數。”

  師:“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合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睂W生填完后,

  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數。因為22除了1和22兩個約數外,還有2、11兩個約數,35除了1和35兩個約數外,還有5、7兩個約數,87除了1和87兩個約數外,還有3、29兩個約數�!�

  師:“這兩位同學回答得很好,老師相信大家都能夠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下面請同學在書上第59面完成中間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保� 21 43 67

  質數:(生)19、43、67

  合數:(生) 21

  請兩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分別寫出答案,并請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師:“請同學們做一做,20以內的數中,有哪些數是質數。”

  學生自己動手制出20以內質數表。

  師:“如果給我們一個數,如87,我們怎樣知道這些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是個質數呢?”

  生:“我們可以用2、3、5、7、9……去除這個數,如果這個數不能被2、3、5、7、9……這些數整除,就說明這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那么它就是一個質數。”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我們通�?梢杂茫�、3、5、7、9、11……這些數除這個數,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說明這個數是質數�!�

  三、鞏固練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請看屏幕�!�

  投影:題一

  檢查下面各數的約數的個數,指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分別填在指定的圈里。

 �。玻� 37 41 51 57 69 83 87

  質數 合數

  投影:題二

  在自然數1~20中:

  奇數有: 偶數有:

  質數有: 合數有:

  投影:題三

  下面的判斷對嗎?說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ǎ玻┧械呐紨刀际呛蠑�。

 �。ǎ常┰谧匀粩抵�,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ǎ矗奔炔皇琴|數,也不是合數。

  四、引導小結,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學習了質數、合數的定義;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學會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的課題就是……(板書課題:質數和合數)�!�

  五、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從課本第62面的第1題中的99數中,先劃掉2的倍數,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但2、3、5、7本身不劃掉),自己動手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做完以后與第59面中間的質數表對照一下,看誰能夠一氣呵成,制出100以內的質數表。我們今天到此為止,下課!”

  六、簡評。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循循善誘,層層深入。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例1中12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的分類,初步使學生認識到根據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三類:質數、合數和1。其次,教師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三個概念。再次,教師讓學生從例2中漸漸熟悉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最后,通過練習使學生完全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9

  設計說明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設計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通過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動,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時還可以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時,分子和整數相乘,分母不變”的道理。

  2.實現數學學習的個性化。

  本設計充分挖掘學生潛力,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極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產生了多種算法,讓學生通過嘗試、感悟、體驗、探索,總結出“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這一最優的計算方法。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彩色紙 剪貼畫 長方形紙條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復習引入,提出問題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計算。

  (1)5個12是多少?(12×5)

  (2)12個1.5是多少?(1.5×12)

  4.提出問題。

  師:3個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來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乘法。

  (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法,引出分數乘法問題,不僅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問題:1個

  占整張紙條的,3個

  占整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1)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怎樣獲得最后的計算結果?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全班匯報。

  預設

 �、賵D示法計算。

  把一個長方形紙條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個

  ,是,3份就是3個,如下圖:

  3個是。

 �、诩臃ㄓ嬎恪�

  求3個

  占整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計算。

  通過嘗試計算,發現結果和其他算法的結果相同,說明幾個相同分數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3=++===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適時提問,引導學生完整表述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分數乘整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 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 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作業紙。

  3.分數卡片、信封袋。 4.記號筆、白紙。

  板書 設計

  約 分

  例1:把化簡。 例2:把約分。 == 板書約分的兩種形式 == 板書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簡真分數。

  教學 過程 教師邊導邊教

  學生邊學邊練

  評 析

  一、情境導入, 復習鞏固, 激發興趣。

  1.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孫悟空比本領。 2.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選擇第三道題問:你是怎么想的? = = == 利用該知識,把分數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個分數。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約數1,所以8和21是互質數。

  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達到回顧知識的效果。

  有簡潔的導入: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為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秘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 最簡 分數 及約 分的 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么關系?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學生找還有哪些過程也是約分。

  有明確的學生自學內容:在提出了學生變分數的小組合作的要求后,老師參與其中,予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的良好狀態,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學習,并學會觀察,相互提點,發現約分的實際概念。

  有精要的重難點講解:讓學生在老師例舉中找到約分的概念,嘗試著進行概括,并從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提出了最簡分數的概念,通過舉例、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分子、分母為互質數。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

  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有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及時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檢測,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小結,概括適當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總結 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100,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約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同時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到約分的方法中關鍵的地方。 嘗試練習。例2:把約分。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過程。

  在書寫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各個數位對齊。最后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下面各分數進行約分。寫在作業紙上。(視頻展示)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并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 練習。

  和悟空打擂臺。 1.判斷:

  2.說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簡真分數。 3.

  4.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占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之后看表提問題。 5.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

  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后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并說明理由。

  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閑3小時

  按要求參加活動,綜合考核學生判斷最簡分數和對分數進行約分的`能力。 (用記號筆現場寫)

  有實效的對重、難點的檢測和練習:創設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現實的學習材料,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并不抽象;學好數學,為生活、生產服務,學數學真有價值。題目充滿趣味性。在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思考、聯想、誘發學生的創新因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獨創性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五、總結 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了什么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有簡要的課堂小結:及時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和梳理,加深學習的印象。 課后 延伸

  尋找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牢固的掌握知識。 總評:

  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一種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正確評價中,得到肯定,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斷進步。本課即選取了孫悟空這一形象貫穿全課,讓學生與孫悟空比試、學習72變、打擂臺等,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活動,眼口手腦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觀察演示練習的機會,真正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在理解約分的意義后,繼續通過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自然形成最簡分數的概念。概括地總結本課內容是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集中體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抓住重點精練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數量針對性強、難易適度、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促進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還結合練習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只要照著新課標進行教學,勢必對學生的將來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很自信地說出:“我能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3×15=,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如何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和學生總結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只把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用整數乘以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教學反思:

  設計,小學,五年級數學,北師大,教學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3

  第一單元

  方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經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尋找等量關系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

  等式與方程,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1)(課本P1~6)

  3課時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本P7~11)3課時

  整理與復習(課本P12~14)

  2課時

  第二單元

  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

  2.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3.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三單元

  公倍數和公因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討論、判斷等活動中,經歷初步認識扇形的過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圓中畫出扇形。

  3.體會扇形和圓的關系,感受扇形圖與名稱的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難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把折扇(其中一把圓形扇)、畫有教材中四幅圖的小黑板;學生準備水彩筆、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用折扇作為導入新課的`道具)同學們對折扇并不陌生,能說說你們對它的認識嗎?

  像折扇打開形狀(教師打開折扇演示)的平面圖形,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扇形。(出示課題:認識扇形)對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交流匯報。

  教師:同學們說的這些知識,我們今天一起來解決。

  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圖,圓中的涂色部分與圓有什么關系?

  它們是圓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形象地說,就是兩條線段和一段�。ㄇ€)圍成了扇形。

  1.認識圓心角。

  出示例3圖。

  教師在右圖的基礎上標出1,指出:像1這樣,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作圓心角。

  提問:圓心角是由什么組成的?頂點在什么上?

  使學生認識到:圓心角是由兩條半徑和圓心組成的,所以圓心角的頂點在圓心上。

  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心角。

  教師接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圓上分別畫出圓心角是 、 、 、 的扇形,讓學生比較這些扇形的大小。使學生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梢栽俅窝菔菊凵�,同一把扇子,張開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認識弧。

  教師拿出圓規和直尺,先畫一個虛線圓,在圓上取A、B兩點,再用實線A、B兩點間的部分。(弧是圓上的一部分,這樣處理易于理解)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點間的實線部分是在什么上畫出來的?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9-28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4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2-0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20篇)07-04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1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找次品》教案02-10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