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9-27 10:00:07 曉鳳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通用21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通用21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系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2、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

  [設計理念]:

  “角的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內容,本課的重點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數和銳角、鈍角的度數范圍,能識別這些角;通對角的分類,能準確地認識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考慮到分類這一現象生活中到處可見,把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和經驗基礎上,讓數學帶上生活味,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滲透分類的思想;同時通過問題模塊,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充分展示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與語言達能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角的分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角和周角。

  2、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銳角、鈍角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建立各種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關系。

  難點: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角。(板書:角)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平角

  我們已經知道,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就能形許多不同的角。現在老師手中有把扇子,當扇子旋轉到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就隱藏著這樣一個圖形(多媒體演示折扇圖1),它是角嗎?請大家談談自己觀點。

  指名回答,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角的概念來分析是否是角。

  2認識周角。

  老師手中還有一把扇子,扇子的一邊繼續旋轉一周,隱藏著另一個圖形,這時還是角嗎?同學們再談談你的看法。

  3、角的分類

  (1)我們把新認識的角放到角的大家族中,(投影:出示一堆角三個銳角、一個直角、一個平角、一個周角、三個鈍角),讓學生感覺凌亂,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在下面議論什么呢?你現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它們每個角的度數;還有它們的各自的名稱;我覺得很亂,可不可以分一分類等。)

  好,今天我們就通過角的分類來進一步了解這些角。(教師板書課題:角的分類)觀察一下,它們可以分為幾類?把你認為是一類的角的序號寫在一塊。

  教師觀察分類情況。

  讓幾個小組的代表上黑板將貼紙分類。

  (2)通過觀察我發現大家對這三個特殊角比較感興趣,這樣吧,我們先研究者幾個特殊的角吧。(將直角、平角、周角移開成一列)對于這幾個特殊角,你有哪些了解?

  同學們,你怎么知道平角是180°,周角是360°?下面拿起你準備好的白紙,跟老師一起來驗證吧。

  ①學生動手,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橫著對折,再豎著對折。

  提問: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筆標出直角)這個角是多少度?

  板書:直角90°

  ②把剛才折成的直角紙打開來,如右圖。兩個直角組成我們新認識的角,它叫平角,這個角有什么特點?這個新的角的邊和頂點各在哪里?它是多少度?

  教師指出: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板書:平角180°

  繼續問: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角?

  ③請你們用自己的'活動角操作,旋轉一根硬紙條,使其成為直角,再旋轉成一個平角。

  你能說說平角與直角有什么關系嗎?(一個平角等于2個直角。)

  板書:1平角=2直角

  ④把自己活動角的一條邊旋轉一周,兩條邊重合了。

  教師指出: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看出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板書:周角=360°

  你能說說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關系嗎?

  引導學生明確(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3)今天你們表現的都很棒!真不錯。(將移開的角歸位)下面我們來看剩下的這些角,同學們,你說這位同學分的合不合理?他是按什么標準分的?獨立思考。

  我們來看這一類角,它們和直角的關系怎樣?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這一類呢,它們和直角的關系怎樣?有補充的嗎?

  從同學們的介紹和圖中顯示,直角、平角、周角都只有一個角,而銳角、鈍角有三個。對嗎?鈍角呢?平角,周角呢?

  好了,這幾類角我們都了解了,誰來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總結關系: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現在大家還感覺亂嗎?

  (三)鞏固反饋: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哪種角

  ∠1是()∠4是()∠7是()

  ∠2是()∠5是()

  ∠3是()∠6是()

  2、口答。

  (1)80°角與()°角能拼成一個直角。

  (2)一個平角與一個鈍角的差,一定是()角。

  (3)一個直角與銳角的和,一定是()角。

  3、已知∠1的度數是124°,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數嗎?

  知識延伸:兩條直線相交形成四個角,相對的兩個角互稱為對頂角。圖中∠1與∠3,∠2與∠4為對頂角

  4、今天的表現都不錯,下面我們再來挑戰一下自己吧,已知∠3的度數為40°,你能求出∠1的度數嗎?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面積單位。

  2.能選擇正確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一些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格子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物體的表面。

  (1)師:同學們你們的臉面是指哪一部分?

  學生摸臉,但也有學生比劃出臉的一周

  師強調:臉的一周的長度叫什么?(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周長與面積的區別)

  (2)師: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師:你們還可以摸出哪些物體的表面?

  2、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教師出示以下幾個封閉圖形,比較它們的大小

  師:為什么你們一看就知道誰大誰小?你們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學生上講臺比劃三個圖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問:有誰知道什么叫做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不同學生說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尋找教室里哪些物體有面積?

  學生回答:書面、桌面、地板、瓷磚……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

  3.引出面積單位。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老師提問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面積。

  (1)提問:數學課本的封面大約有多大?

  感知數學課本封面有多大。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封面,

  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學生1:大約三個手掌大小。

  學生2:大約有我玩耍撲克6個那么大。

  ……

  (2)我們的黑板有多大?

  學生1:黑板的面積大約有兩個教室門那么大。

  學生2:黑板的面積大約有4平方米

  學生3:黑板的面積大約有10個課桌那么大

  ……

  師:同學們,你們的回答各種各樣,知道用身邊的物體大小來比較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如果老師不了解你身邊的物體,我就無法相象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大小?誰有好辦法?

  學生回答:統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

  (1)量:讓學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邊長。

  教師指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同時介紹1平方厘米的讀法和寫法。

  (2)看:看一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讓學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積有多大。

  (4)想:要求學生把眼睛閉起來,在腦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狀,大小。

  (5)應用: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蓋,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3.比較面積單位的大小:把三個大小不同的面積單位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生活中哪里會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44頁中的第1、2、3題

  四、課時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4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P56——P70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四、單元教學安排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7課時

  第一環節 平行

  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畫一畫,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匯總。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4、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來展示,并編上序號。這些圖形,同學們能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6、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討論第3幅圖,直線向兩頭無限延伸,因此應該是相交的)

  總結: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兩種: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況。

  7、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這里我們要強調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反例異面直線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關系。)

  8、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平行的位置關系嗎?

  第二環節 垂直

  1、師黑板上把毛線拉,表示直一條直線,再拿出另一條毛線拉直,表示另一條直線,并與第一條相交。想一想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圖)

  2、如果教師轉動其中一條直線,使∠1變成直角,那么這其余三個角會變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這里要再次強調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異面垂直的關系)

  4、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垂直的位置關系嗎?

  (三)鞏固發散

  教材P57 做一做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平行與垂直(在同一平面內)

  平行:a∥b 垂直:a⊥b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5

  設計說明

  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垂線畫法的實際應用,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畫幾何圖形的基本技能。作圖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怎樣畫長方形,還要讓學生從長方形的特征出發,理解為什么要這樣畫,注重學生對長方形本質特征的探究。

  1.動手操作,自主畫長方形。

  用三角尺畫長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經給出,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時間,讓他們自己試畫并經歷試畫的過程后,老師再示范畫法,然后歸納總結畫法,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加深刻。

  2.重視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動手畫出長方形并總結出長方形的畫法和步驟,再讓學生通過學過的方法歸納出畫正方形的方法,然后畫正方形。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三角尺

  學生準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鋪墊孕伏,引入新課

  1.復習。

  師:過直線上一點畫一條5厘米長的垂線段,并說一說畫法與步驟。

  (學生動手畫,并匯報畫法與步驟)

  師:想一想,我們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預設 生:長方形對邊平行且相等,鄰邊互相垂直。正方形對邊互相平行,四條邊相等,鄰邊互相垂直。

  2.揭題。

  師:你能根據要求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畫一條5厘米長的垂線段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既鞏固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實踐操作,建構模型

  1.探究畫長方形的方法。

  (1)閱讀理解,收集信息。

  課件出示教材60頁例4中的題目要求,并讓學生完成對話框中的內容。

  (知道長方形的長、寬,要畫出這個長方形)

  (2)分析畫圖方法,動手操作。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畫長方形的方法并動手畫長方形。

  (3)回顧反思,掌握畫長方形的方法。

  畫長方形的方法:

  ①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作為長方形的長;

  ②以畫出的長的兩個端點為垂足,向同一方向畫兩條長度都是8厘米且與這條長垂直的線段,作為長方形的兩條寬;

  ③把兩條寬的另外兩個端點連接起來,畫出長方形的另外一條長。

  (4)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畫長方形的過程。

  (5)學生在練習本上畫長方形,教師巡視指導。

  (6)練一練:學生獨立完成教材60頁“做一做”1題。

  2.探究畫正方形的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60頁“做一做”2題,讓學生獨立嘗試畫正方形。

  (2)提問:畫正方形與畫長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結:畫正方形與畫長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畫圖時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畫垂線的方法來畫長方形、正方形。通過實際操作、比較等活動,讓學生掌握畫長方形、正方形的方法,這樣的活動設計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使學生掌握畫圖的基本技能。

  ⊙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畫一個長12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

  2.畫一個邊長為6厘米的正方形。

  ⊙課堂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63頁12題。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的畫法

  畫長方形的方法:

  (1)畫已知長度的線段作為長方形的長;

  (2)以畫出的長的兩個端點為垂足,向同一方向畫兩條長度相等且與這條長垂直的線段作為長方形的兩條寬;

  (3)把兩條寬的另外兩個端點連接起來,畫出長方形的另外一條長。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的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重點:

  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到底誰的蒜苗長的高呢?

  二、探索活動

  解決辦法:

  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較了。

  我們稱之為復式條形統計圖

  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

  三、畫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

  1、要有圖例

  2、找好間距

  3、一格表示的數量相同

  4、制圖名稱

  四、完成試一試

  五、課堂小節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7

  設計說明

  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在計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試商。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創設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對于計算課都有這樣的感受:計算課難,學會不容易,學好更不容易。因此在教學時,要著重從實際生活事例引入新課,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設了“韓信點兵”的故事情境,這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在相對輕松的問題情境下獲取新知。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過觀察平時的計算課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小紅花

  教學過程

  故事引入,揭示目標

  1、教師為學生講述“韓信點兵”的數學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方向。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引出知識。因此本節課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計算240÷26。

  2、組織計算競賽。

  請大家獨立計算,做得又對又快的前五名學生每人獎勵一朵小紅花。

  3、學生計算結果,評選優勝的學生,獎勵小紅花。

  4、選擇計算中不同的試商情況進行匯報。

  預設:生1:我把除數26看作30,想:30×8等于240,試商后發現余數32比除數大,32里面還有1個26,所以商8小了,改商9。

  生2:我是這樣想的,10個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生3:我把除數26看作25,想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8+1=9,所以商9。

  (如果學生想不到把26看作25來試商,教師要提示能否把26看作25來試商,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5、思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想出商的?

  學生討論、交流,發表各自的見解。

  6、介紹“中數試商法”。

  師:把26這樣的數看作與它接近的25來試商,這樣的試商方法叫做“中數試商法”。

  7、介紹“同頭無除商xxx”的試商方法。

  (1)先用自己喜歡的試商方法計算239÷26,再結合課件逐步介紹“同頭無除商xxx”的試商方法。

  (被除數與除數首位上的數相同,俗稱同頭,但被除數第二位上的數小于除數第二位上的數,不夠商1,俗稱無除,那就可以用8或9試商。如239÷26,被除數與除數的首位都是2,稱為同頭;23小于26,不夠商1,稱為無除,可以用8或9試商)

  (2)判斷下面哪些算式能使用這種方法試商并計算。

  532÷61=  532÷51=  532÷55=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8

  設計說明

  1.重視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目標。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比較少,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對數的感知,本教案設計了兩組“數一數”活動,通過第一組“數一數,認一認”的活動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通過第二組“撥一撥,數一數”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引導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重視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大數的意義,體會數學的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生才會對數學充滿親切感和好奇心,感受數學的價值。本課時在數學設計上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設計了借助身邊數據感知十萬有多大和交流含有大數信息的活動,這樣的設計既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計數器若干個

  學生準備:收集生活中較大的數據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1.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為傲的事例呢?現在老師就利用幾組數據來讓大家感受一下。

  2.觀察圖片,初步感知大數。

  (1)我國的陸地面積約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大陸人口總數約為十三億人。

  (3)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它的占地面積約為七十二萬平方米。

  (4)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總面積是四十四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一百萬人集會。

  3.說一說,感知大數存在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上面的數據都很大,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還發現了這樣大的數?

  (學生匯報一些關于大數的事例,并由此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這節課所學數的“大”,切身感受到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

  ⊙探究與體驗

  1.復習,回顧舊知。

  (1)以前學過的數位有哪些?它們相對應的計數單位又是什么?

  (2)說一說,如果在計數器上從個位到萬位每個數位上都撥出一個珠子,它們分別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安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順暢地探究新知、主動體驗新知做好鋪墊。

  2.通過“數一數,認一認”認識“十萬”。

  (1)“數一數,認一認”。

  (引導學生進行“數一數”活動,明確:一排有10個大正方體,每個大正方體有1000個小正方體,10個1000是一萬)

  (2)每排有一萬個,一共有多少排呢?你能一萬一萬地數下去嗎?

  (引導學生數出10個一萬)

  3.學生嘗試總結。

  (1)數一數。(課件出示教材2頁“數一數,認一認”情境圖)

  師:誰能再來數一數這幅圖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獨立數一數,教師巡視指導)

  (2)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

  (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一排有10個大正方體,每個大正方體有1000個小正方體,10個1000是一萬,10個一萬是十萬)

  4.“撥一撥,數一數”,體會十進制計數法。

  (1)組織學生進行撥珠活動。

  請在計數器上撥出一萬零三,然后一個一個地接著數,數到一萬零一十;

  請在計數器上撥出四萬八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接著數,數到五萬三千;

  請在計數器上撥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六,然后一個一個地接著數,數到十萬;

  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1、根據數位順序的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上的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概括、推理。

  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數位表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6′

  1、萬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請寫出下列各數: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

  2、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學生在自備本上寫數后交流。

  新課22′一、教學例2:

  1、板書:三億三十億九千萬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問:這些數怎樣寫?

  2、問:這些數的位在哪位上?萬位上是幾?其它數位分別是幾?怎樣寫?板書:

  三億寫作300000000

  三十億九千萬寫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寫作700300200000

  3、想一想:整億的數怎樣寫?

  4、重點分析“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這一中間有零數的題型

  5、練習:做一做中的練習。

  1、學生試寫。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寫法回答。

  3、學生歸納:有多少億,就在億級上寫多少,再寫8個0。

  4、學生練習。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商一位數的除法。

  2、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的方法。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試商、調商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和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郊游嗎?告訴老師你們到哪里秋游.實驗小學舉行了一次秋游三四五年級都參加了。出示圖。

  二、新課:

  1、你從圖上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公交車站有兩種車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車限乘客46人,小客車限乘客34人。實驗小學三年級師生共192人,四年級師生共184人,五年級共有師生230人.。

  2、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與除法有關的數學問題。

  (1)出示:三年級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

  怎么列式呢?學生:192÷24=因為····所以····師: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學生回答

  師:在練習本上用豎式算一算。與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除數與商的積大了,說明什么?該怎么辦?明確把除數“24”看作“2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級師生共184人都坐大客車,需要租幾輛?

  ①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84÷46=

  ②請你算一算等于幾?

  ③學生試著獨立計算,(一名學生板演)

  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余數等于除數,說明什么?該怎么辦?

  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46”看作“50”來試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設計意圖:從情景圖入手,讓學生猜數,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問題由學生提,方法讓學生找,還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

  4、想一想試商時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決的?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3)小結,師引導學生說出:我們在試商的過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調小,商小了就調大,這就叫做“調商”(板書“調商”)也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須調大.翻倍法,積要接近被除數.(設計意圖:規律由學生總結,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三、應用拓展。

  2、完成“練一練”

  第1題:不用計算,在○里填入“>”、“<”或“=”.263÷27○10

  602÷31○20 487÷18○30第2題:森林醫生。

  第三題:豎式:361÷54

  216÷27

  第四題:練一練:73頁第2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學生質疑

  對于本節課的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1

  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課時的內容。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觸,但大多是直觀的描述。本課時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認識兩種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會根據角的度數區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動手實踐、探究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度數范圍及大小、倍數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圖中隱藏的平角解決問題。

  教學實錄: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聽:“一件東西手中握,東搖西擺風拂過,熱天打來冷天縮”,打一個生活用品。這是什么呀?

  生:扇子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也帶來一把扇子,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扇子里的數學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平角和周角。

  師:下面我慢慢兒地打開這把扇子,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你要有什么發現可要趕緊說。

  師慢慢打開扇子。

  生發現角,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銳角、直角、鈍角。

  當師打開到平角時,有生認出平角。

  師:對,這就是一個平角。板書:平角。

  師:你認為什么樣的角叫平角?

  生: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就是一個平角。

  師:如果把這個平角畫下來,你會畫嗎?

  請一學生到講臺上畫一個平角。

  師:同學們認為他這樣畫可以嗎?

  生思考。

  師:我認為這是經過這點的一條直線,怎樣讓大家看出這是一個平角而不是一條直線呢?

  生:還需要再畫上平角的形成軌跡。

  師補充。

  師:這是一個平角,可是這樣畫平角還不夠規范,下面看老師來規范得畫一個平角。(指明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繼續打開扇子。生發現周角,師板書:周角

  師:關于周角你知道它的什么知識?它有什么特點?

  生:周角的兩條邊靠在一起了。

  師:用數學語言說周角的兩條邊重合了。

  結合剛才畫平角的過程,你認為怎樣畫周角最規范。大家說,老師畫。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平角和周角,指一指它們的頂點和邊。通過畫,讓學生明確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的本質區別。

  2、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師:生活中除了在扇子里見到平角和周角,在看表時也經常見到。看表中幾點了?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什么角?

  生:六點,組成一個平角。

  師:你能舉一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后舉例。

  師:看(課件中的)這個大風車,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葉片就組成一個平角;每個葉片旋轉一周會形成一個周角。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會發現許多這樣的數學現象。

  3、探究五種角的度數范圍及關系。

  (1)問題提出。

  剛才我們打開扇子一周,發現了這么多的角,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角的知識(板題:角)

  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遍扇子的打開過程,看屏幕,不僅僅要說出是哪一種角,還要看它們的形成過程,發現五種角之間的關系。

  師:好,我這兒有兩個問題,一能不能用度數來描述這些角?二這些角之間有哪些關系。同學們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注意每個結論都要說出理由。

  (2)學生小組活動,師巡視。

  (3)匯報:

  師隨生回答,板書各種角的度數。

  生:銳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鈍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師:你怎么知道平角等于180°?

  生1:在量角器上有一個平角,就是180°

  生2: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在一起,就是180°。

  師讓生操作驗證:a讓學生都來觀察量角器上的平角;

  b動手用兩個三角尺拼一個平角。指出平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在哪里。

  生:周角等于360°,把兩個量角器拼在一起就是一個周角。

  學生操作演示,指周角的兩條邊。

  師:那這些角之間有哪些關系呢?

  生1、兩個直角等于一個平角。生邊說邊拿起兩個三角尺拼成的平角說。

  師:你的眼光真獨到,發現了平角和直角之間的倍數關系,還有嗎?

  生2:一個周角等于兩個平角。生拿起兩個量角器拼成的周角說。

  生3:我還要補充:一個周角等于四個直角。我是通過度數發現它們的關系的:180÷90=2,360÷180=2,360÷90=4

  師肯定同學們的做法。

  師:同學們有高有矮,那這些角呢?你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生4: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4)師:這些角中你認為哪些角比較特殊?為什么?

  生認為周角、平角和直角比較特殊,它們都有確定的度數。

  三、應用拓展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五種角,下面我想讓你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個問題,看這幅圖仔細觀察,除了∠1到∠4還有其他的特殊角嗎?

  生發現相鄰的兩個角組成一個平角。

  師:那如果知道∠1=130°,你能算出其他三個角的度數嗎?

  學生獨立思考。

  匯報:∠1=∠3;∠2=∠4、

  師:我也看著∠1=∠3;∠2=∠4、,可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你能說出根據嗎?

  生:∠2=180°—130°=50°……

  師:180°在題目有沒有里直接告訴你?(沒有。)看來,在解決問題時,不但要用直接告訴我們的條件,還要善于發現題里的隱藏條件,隱藏條件也非常重要!

  生計算出結果。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知道了各種角的度數。

  生2:我還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生3:在解決問題時要善于發現和運用題目里隱藏著的條件。

  師:我用一首詩來總結了一下:

  一周二平四直角,關系密切不得了。

  鈍角介于平直間,銳角不大比直小。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2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

  本單元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

  學情分析

  學生基礎較差,改寫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對概念,學生課后錯誤較高。

  因此我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1、改寫不改變數的大小,省略改變了數的大小。

  2、改寫使用直等號,省略使用約等號。此外,題型也有區別,改寫題型有“將下列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而省略的題型有“省略最高位(或萬位、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應根據不同要求,寫出正確結果。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難點)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學習內容

  板書:大數的改寫和省略

  二、新授

  探討大數改寫的方法

  1.自學指導一:師出示下列信息,請學生看看每組中的兩種記錄形式有什么異同,你喜歡哪種,為什么?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費水資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費水資源1億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氣供應量超過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氣供應量超過14億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從事科研活動人員240000人,科技活動經費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從事科研活動人員24萬人,科技活動經費230億元。

  2.交流:計數單位不同:個、億;數值相同:大小相等。

  為了讀、寫、算時更方便,我們常常會把這樣的大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3.根據上列信息,總結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

  (去掉萬級、個級的8個0,換一個億字。)

  4.練習:46000000000=()億30600000000=()億

  探討大數省略的方法

  1.自學指導二:你是怎樣理解下面這句話中的兩個數?

  出示:全市公交線路776條,年客運量約47億人次。

  2.交流:776是準確數,47億是一個近似數,可以是47億多也可以不到47億。

  3.自學指導三:小組合作先把下面的數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再總結你們小組的方法。

  全年訂閱報紙1170000000份。開發區工業總產值199950000000元。

  西城區大型商場年營業額達到5980000000元。收寄函840000000份。

  3.匯報,交流:

  1170000000≈12億(五入)199950000000≈1990億(進位)

  5980000000≈60億(進位)840000000≈8億(四舍)

  小結方法:看千萬位,四舍五入。

  4.練習:987654000≈()億1110000000≈()億

  三、當堂練習

  練習三第10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想法?

  五、課后作業

  同桌互出10道有關大數改寫、省略的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3

  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 第48頁6--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匯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

  自主練習3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內容:

  新世紀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16-17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課件 直尺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活動一:說一說

  1、師板書:線

  2、談話:這是什么字?說說你平時見過的線。

  3、導入:剛才大家談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線,今天的數學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中的三種線,這三種線分別叫做直線、線段、射線,同時板書課題:線的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4、引發思考: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活動二:看一看

  1、課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圖。

  2、畫一畫:

  (1)教師示范用線表示一條斑馬線。

  (2)學生試著用線表示:斑馬線、射燈發出來的光線、鐵軌。(學生在紙上畫一畫,教師及時展示,并相機對比用上直尺和沒有用上直尺的同學的作品,適時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課件演示抽象出來的三種線。

  活動三:想一想 認一認

  1、思考:你們覺得這三種線都可以叫做什么?為什么?

  2、認一認(課件演示三種線的名稱,并認識端點)。

  3、閉眼想象,動手描描。

  活動四:說一說

  1、獨立思考:直線、線段、射線都有什么特征?

  2、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

  4、討論:這三種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5、小組匯報交流。

  (教師巡視,選擇學生認可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當學生匯報時沒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師可以出示:

  名稱

  共同點

  不同點

  直線

  都是直的

  線段和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沒有端點,可無限延長

  線段

  有兩個端點,不可無限延長

  射線

  只有一個端點,可無限延長

  活動五 讀一讀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三種線,請個別學生辨認。

  2、學生在本子上分別畫出三種線,同桌相互辨認。

  3、提出問題:其實這些圖形都有自己的名字,書上16頁告訴大家怎樣讀。(學生自學課本)

  4、同桌相互讀一讀。

  5、提出問題:射線AB和射線BA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

  活動六 闖一闖

  1、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有始有終 無始無終 有始無終。

  2、找一找。你能從中找到線段、射線、直線嗎? 總結反思。

  1、說說收獲。

  2、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我們的知識在一天天增長,如果說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線來表示你們日益增長的知識,你們喜歡用哪條線來表示?

  以生活中的線引出數學中的線,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興趣。

  開門見山引出三種線的名稱,直接切入課的主題。

  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整理并明確本節課的目標。

  通過看一看、畫一畫,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直線、線段、射線的過程,為進一步體驗、對比三種線的特征做基礎。

  在起名和說原因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三種線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三種線的表象。

  這個環節重點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匯報整理,進一步理解三種線的特征、聯系、區別。重點引導學生從線的形狀、端點個數、延長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并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對線的認識。

  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

  教師在總結時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通過畫、辨認加強對每種線的特征的認識。

  自學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拓展練習設計,通過幾個成語的出現猜線的名稱,溝通學生對語文文字理解和數學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

  此練習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三種線之間聯系的理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1、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怎么算的這么快?(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說說你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么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7

  學習內容:

  北師大第四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6、7頁。

  學情分析:

  本節課以20xx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為現實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讀、寫方法。學生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萬級、億級等更打的數,了解了數位順序表為本節課學習大數的讀、寫奠定基礎。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借助數位順序表,掌握大數的讀、寫方法,能正確地讀、寫大數,同時培養認真讀、寫數的良好習慣。

  2、經歷自主探索大數的讀、寫方法的過程,提升歸納與概括的思維能力。

  3、密切大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

  學習重點:

  能正確地讀、寫大數,同時培養認真讀、寫數的良好習慣。

  學習難點:

  能正確地讀、寫大數。

  教具:課件

  學具:自制數位順序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國每隔5年就會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來了解我們國家現階段的人口數量。你知道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嗎?誰知道我國的總人口大約是多少?你知道我們河南的人口數量嗎?這節課我們就站在數學的角度來學習《人口普查》(板書課題)。

  生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境調動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激發學習欲望。

  1、讀數方法探索

  課件出示北京、安徽、香港的標志性建筑圖片,再出示文字表示的數據。

  師:我國的.人口總數以及北京、安徽、香港人口數都很大,那么如何讀這些大數呢?同學們可以借助表,結合萬以內數的讀法,先獨立思索,然后跟你的小組成員們交流交流!

  A、獨立思考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總結讀法:先分數級,然后一級一級地往下讀,無論是哪個數級都按照各級數的讀法來讀,然后再每級的后面添上“億”或“萬”,個級可以省略計數單位“一(個)”

  2、寫數方法探索

  課件出示廣東、臺灣、澳門的標志性建筑圖片,再出示文字表示的數據。

  師:剛才大家探索讀數方法的精神頭可是值得表揚,那你能寫出廣東、臺灣、澳門的人口數嗎?借助剛才的讀法和數位順序表自己獨立探索吧!

  找生在黑板上扮演出三個城市的人口數。

  總結寫法:在讀的過程中了解每個大數有幾個數級,每級是多少個、多少萬或多少億,然后一級一級或一個一個地寫。注意,千萬位和萬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的要用0來占位。

  3、討論鞏固如何讀數、寫數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讀數時,可以從低位起分出四位一級,從高位開始一級一級地往下讀;寫數時,要高位起分出數級,一級一級地寫。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8

  【教學內容】

  教材第83頁例6、例7。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方法,歸納總結出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筆算的方法。

  難點:確定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復習。

  (1)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2×()<154

  41×()<202

  64×()<186

  72×()<275

  (2)算一算:

  128÷32=

  768÷4=

  158÷31=

  768÷8=

  指名板演,余者練習。訂正時,指名說一說第2個算式和第4個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第2個算式的商是三位數,第4個算式的商是兩位數)

  2.說一說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回顧,相互說一說。

  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應該怎么計算呢?

  (板書課題: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3.引入:投影出示第83頁的主題插圖,說一說插圖上的內容。(學校開展環保活動,同學們積極參加環保活動)

  二、自主探究

  在環保活動中,我們會遇到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1.教學例6。

  (1)指名讀題,弄清題意,列出算式。

  板書:612÷18=

  (2)先算18除什么數?商幾?怎么寫?余下的數是多少?接下去該怎樣算?

  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學生匯報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a.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

  b.余下的數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除。

  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2.教學例7。

  (1)出示例7。

  你會算嗎?先用31除幾?商幾?怎么寫?余幾?點名學生回答。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除到十位余下的數是10,

  31除10夠商1嗎?怎么辦?

  (在商的個位商0占位)

  (3)如果被除數是930,商的個位是幾?算算看。

  (4)學生回答后提問:

  為什么商的個位是0?

  3.練一練:每人各寫一道商是一位數和兩位數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換做一做。

  4.歸納總結計算法則。

  (1)你能說一說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嗎?

  ①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議一議:商是兩位數的除法與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不同點:試商的時候一個是試前一位,一個是試前兩位。)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84頁“做一做”。

  獨立練習,指名學生板演,并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六”第1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說一說上、下兩組題有什么區別,匯報結果。

  3.教材“練習十六”第2題。

  小組議一議,說一說。

  4.教材“練習十六”第3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十六”第4、5題。

  提醒學生回憶:2月、3月、4月每個月各多少天?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嗎?お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識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了商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9

  【教學內容】:

  教材第40~41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常用單位“度”和度的符號“°”。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難點:怎樣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讓學生分別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觀察,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的?

  2、課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較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3、教師:盡管我們能通過觀察比較或重合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量角。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應該用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

  出示教材第40頁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紹,并出示量角器。

  (1)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運用課件逐一向學生介紹:中心、外刻度、內刻度、外刻度0°刻度線,內刻度0°刻度線和角的計量單位“度”以及度的符號。

  (板書:1°)

  (2)分別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線和內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線。

  2、教學例1。

  討論:怎樣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數呢?

  (1)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用課件演示測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點重合,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線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

  第三步:讀準數,看角的另一邊落到量角器的哪一個刻度線上,這個刻度所對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2)照樣子量出教材第40頁中∠1和∠2的度數。

  學生動手量一量,看準刻度,記在旁邊。怎樣看刻度,你有什么好辦法?

  (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邊向右,就認里圈的刻度數;相反就認外圈的刻度數)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1)觀察下面兩個角,哪個角的邊畫得長一些?

  (2)猜想一下哪個角大一些。

  (3)動手量一量,驗證一下你的猜想,你發現了什么?

  (4)在教材上把左邊一個角的兩條邊延長,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結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張開越大,角越大。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圖中的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的刻度,填出每個角的度數,注意刻度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點名說一說你是怎么看的。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教師指名匯報各個角的度數,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同學重新測量一次。

  3、教材“練習七”第2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并分別記下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4、教材“練習七”第3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七”第4題。

  (1)量出圖中4個角的度數,并記下來。

  (2)∠1與∠3有什么關系?∠2與∠4呢?

  (3)你能發現什么?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學到哪些新的知識和本領?測量角的大小時應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動手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通過對比,觀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實質問題,培養認真、細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也激發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0

  一、教材分析:

  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觸,對于直角已經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屬于直觀的描述。本冊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認知的角度看,學生已初步認識角,知道直角、銳角和鈍角,測量了直角90度。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對角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尤其是直角,見到的很多,但缺乏理性的認識。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對于平角和周角這兩個概念,學生認識起來比較困難,有時會產生困惑,認為平角是一條直線,周角是一條射線。對于鈍角這一概念——大于90°小于180°,對后一個要素容易忽略。同時,學生已有了一定計算機操作基礎。針對這節課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轉動活動角感受角的形成過程,認識平角、周角。進一步加深對幾種常見角的認識,掌握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滲透事物間是變化的,聯系的思想。

  四、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幾種常見的角,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和周角。這兩種角比較特殊,學生容易產生困惑,平角是一條直線,周角是一條射線。

  五、設計思路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凸現教學效果,這節課我采用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采取讓學生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的方法來學習,使學生在探究與體驗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會分析、歸納等數學方法,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素養的形成打下基礎。這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幾個面特點: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感受數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因此本節課從找生活中的角入題,到課末讓學生找身邊的各種類型的角,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進一步內化,思維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激發學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積極性,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2.以動手操作為主,感知各類角

  心理學家皮來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在生活中學生已接觸了很多的角,為此,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我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找到很多的角,平角、周角是怎樣的角,概念在操作中產生,角的概念逐步完善,這時一種學習數學的新境界。轉活動角、量角、找角、折角等等,讓學生充分感知與體驗,來主動建立各種角的表象,概括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特別是通過轉動活動角感知平角和周角,通過學具,讓學生探討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關系,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依據角的度數加以區分,通過這個活動的設計來突破難點。

  3.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體驗角的分類。

  這節課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設計了3次小組活動,為學生合作學習搭建了平臺。其一轉動活動角,感悟各種角,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學具(三角板、量角器等)操作量角,對比比較,交流辯論,探究得出結論: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理解并掌握1周角=2平角=4直角。突出學生的學習體驗、探究活動,重視課堂的開放對話與動態生成。其二在學生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后,把角家族中的'角分類,重新整理,小組研究得出銳角和鈍角的度數范圍,特別是對于鈍角的界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三是在最后一個練習上,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也可能有學生生成的問題)“兩個銳角能拼成什么角?”學生通過舉例,小組交流得出結論。總之,這3個小組活動的設計,尊重學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活動。

  4、重視信息技術的科學應用,體現學科整合。

  嘗試著把計算機作為數學學習的探究工具。人機交互,改變了只是教師演示,學生看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使用課件,轉活動角,得出各類角,用學具來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數及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認知與思維層次。總之:整個設計整合多種資源,拓展空間,凸現數學的探究活動。既為突出學生的學,也注意體現教師的導學功能。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一學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教授的內容是在第五單元學生就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以及有關角的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只是因為剛學,學生對于推理的書寫過程還頗為陌生。

  因此,通過本節課探究相等的角,進一步加深對有關角的知識的理解,并使學生對推理的過程更趨于熟練化、合理化,讓其在復習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使所學知識得到提高與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有關角的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因此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同角的補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這兩個簡單的幾何命題,加深體驗幾何推理的過程。同時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數學結論的明確性,為后繼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1、引入部分。

  因為本節課所執教的內容需要學生能夠根據角的關系熟練的計算出角的大小。從而推理說明出各角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引入時安排了兩題角的計算幫助同學們進行復習,目的是復習角的計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數。

  2、新知探究部分。

  因為兩條直線相交后得到角有很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 個,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根據以前的知識說出它們之間互補的關系,而對與兩條直線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學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許會說到。所以我采用的是猜想- 驗證的策略。而經過總結驗證的策略可能會有如下三種;

  (1)學生會想到把四個角都測量一下

  (2)舉例法,假設測量出其中一個角,通過計算得出其余的角。

  (3)通過推理說明,根據同角的補角是相等的關系證明出結論。但是在課上不出現同角的補角是相等這樣的話。目的是滲透猜想驗證的數學思想,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練習部分:

  這要分為二個層次。其一,找一找,動一動。通過身邊找一找或動一動創造一組的相等的角,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二,想一想,說一說。本節課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夠找出各角之間的互補或互余的關系,在解題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言語表達的.條理性。

  而對于書寫過程可能學生做起的難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沒要求書寫計算過程的部分。

  4、總結部分。

  其一,本節課的內容涉及到今后要學習的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的知識,但是在小學階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為了今后的學習做好鋪墊,通過引入數學文化的方法,介紹最早證明出對頂角相等的科學家是古希臘的泰勒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熱愛科學的爭當數學家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其二,知識的總結,談一談你的收獲或感受。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六數學上冊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1-2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2-06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精選15篇)02-05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精選15篇02-06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29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2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03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