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5篇(精品)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么?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導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么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么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
2.用圓規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么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么?(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半徑及特征。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么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半徑是什么樣的線段?
。5)匯報追問:你怎么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么叫半徑?(匯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直徑及特征。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并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么區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么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么特征?
5,畫一個圓,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匯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么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
。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頁得例題,第4~5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計算方法的過程,并掌握計算方法。
2、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能積極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發展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看。ǔ鍪緦嵨锾乔颍笫秩,右手兩串)。
2、教師舉起左手的糖球,提問:老師左手拿著多少個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結:一串糖球有10個,三串糖球就是3個十,是30,兩串糖球是2個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學例題。
提問:看著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一共有多少個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個?右手比左手少多少個?) 求一共有多少個糖球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0+20=?
提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談話:你想怎樣算?
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討論,然后說給全班同學聽。
小組內討論后,組長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板書算式的得數。 (學生可能會說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也可能會說因為3+2=5,所以30+20=50。)
談話: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整十數,(板書課題)同學們的算法都很好,我們的好朋友也來了,看看他們是怎么算的?
課件顯示以下情境(圖畫加聲音)
小蘿卜:我是十個十個地數,30,在數兩個十,是40,50。
小蘑菇: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是50。
小辣椒:因為3+2=5,所以30+20=50。
小結:我們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樣,在以后的計算中,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算就用哪種方法算。
2、教學試一試。
提問:剛才,我們提的那個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計算?你會列式計算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30-20=10。
提問: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可能會說因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說3個十減2個十是1個,就是10。)
小結:同學們自己動腦思考并與同學合作,學會了一些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做題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
三、練習鞏固,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說說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第一組、第二組題讓學生按組計算。 出示第三組的第1題,讓學生自己寫出相應的第2題。 讓學生自己出一組這樣的題并進行計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題情況。
3、想想做做第4題。
談話:請大家把書翻到第5頁,看第4題,小鴨子20+20找到了它的媽媽40,其他小鴨子找不到媽媽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媽媽嗎?在書上畫線連一連,連好后同桌同學互相檢查。
4、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請看第5題,我們來做開火車的游戲。仔細看圖,你知道火車怎么開嗎,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在方框里填數后,一人報得數,全班學生一起訂正。
5、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3、6題。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教學后記:以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性高.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次備課 動態修改
一、復習導入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為什么?
2、小明在上學的路上,遇到兩個物體,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3、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誰的體積大呢?還能分割嗎?怎么辦?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再比較,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二、概括公式
1、學生猜想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動手實踐操作
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課件出示記錄表。(課本29頁)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后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派代表匯報
生: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3、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畫圖產生疑問、引入新知
1、畫圖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新課前先來畫一畫圖,請同學們翻開課堂練習本,拿出尺子。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
請大家在本紙上畫一條長1米的線段。(生面有難色)
師:怎么不畫了?有什么疑問嗎?(本子沒有1米長)那該怎么辦呢?
。ò1米長的線段縮短后,畫在本子上)(生畫)
2、引入新知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長的表示(板書)
師:看來同學們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這些在圖上畫出的線段的長度,我們叫“圖上距離”,而這1米就叫“實際距離”。
師: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數據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線段圖給別人看,別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實際距離是1米嗎??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書)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理解比例尺意義
師:大家請看笑笑同學就根據比例尺的知識畫出了他家的平面圖,你看他圖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嗎?同學們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一說(生思考交流)
生匯報:1表示圖上距離、100表示實際距離
圖上的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的100厘米,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師:對,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實際上就等于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生讀一讀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見過比例尺?)黃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請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各圖,分別讓學生讀出圖中的.比例尺并說出它們表示的意義)
3、自己寫一個比例尺
師:現在你們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個比例尺,并向同桌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生匯報
4、總結比例尺的特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的認識了比例尺,你有沒有發現比例尺有什么樣的特點?(生說)總結:是一個比;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一的;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三、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1、解決第2小題
師:同學們,笑笑按比例尺1:100畫出了她家的平面圖,他想帶我們看看他的臥室,請大家把書翻到30頁,先請大家量出他臥室長寬的圖上距離是多少吧?(課件)
(1) 量出笑笑臥室的長和寬
師:你們量出了笑笑臥室長是?寬是?那你們算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長和寬嗎和面積嗎?(課件出示)試一試,并把你的解題思路寫在練習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
a :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b :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小結回顧
想一想,我們剛才在求笑笑臥室面積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圖上距離,在求出實際距離,然后才能算出面積)
2、解決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再匯報方法,然后再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3、解決第4題
師:笑笑在設計圖時還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吧!
(課件出示在父母臥室的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
(1)分析題意,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1) 學生交流想法。
。2) 學生獨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師: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的出色,笑笑還為我們出了道難題,大家敢于應戰嗎?
4、解決第5題
。ㄕn件出示:笑笑的臥室長4米,畫在圖紙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 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 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反饋匯報。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談談自己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梯形的認識》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觀察梯形的特點,概括歸納出定義,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稱;通過動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對所學四邊形進行建構,能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建構,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取新知,親身經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教學具 :
實物投影、剪刀、一張16k白紙、等腰梯形紙、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組梯形的題卡等。
教學過程:
一、從經驗出發導入新課。
通過收集展示學生課前所畫的各種四邊形,并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評析:學生對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整理,為后面進行四邊形的建構奠定基礎。)
二、從需要出發合作探究。
1.了解學生的需要
師:憑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們想從哪些方面認識梯形呢?
預設:生可能從以下方面回答:
。1)定義
。2)各部分名稱
。3)特性
。4)特征
……
師:那我們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樣的圖形是梯形。
。ㄔu析: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對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教師可就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是教師跟著學生走,而不是教師拽著學生走,學生跟著教師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義
學生選擇老師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組梯形的題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獨立思考,再以小組匯總意見討論。(學生以組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組織小組匯報交流,預設:小組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圖形是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等特點歸納為“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兩句話歸為一句話。
。3)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提問:“只有”起什么作用。
……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學生由于有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基礎,自己利用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
3.動手操作,創作梯形。
學生創作梯形,然后交流學生的作品及方法。
。ㄔu析:通過畫、折、剪等操作活動,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稱,同桌拿起剛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匯報交流,重點說說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學生把剪的梯形(標出各部分名稱的)貼在黑板上展示。
5. 觀察發現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老師給準備的等腰梯形,以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找一找這樣的梯形特殊在哪兒。
(2)匯報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
可能出現的情況:a兩條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別相等
c 對角度數的和是180
……
6.知識建構
師:現在,我們認識的四邊形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成員,你們能把這幾位成員間的關系想辦法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學生分類整理學過的四邊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結果,組織互評,激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學生可能用集合圖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ㄔu析:通過對所學過的四邊形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系統整理掌握的知識。)
三、從興趣出發實踐應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嗎?
。ㄔu析: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玩數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2.找一找,數一數。在下面的圖形中找我們學過的圖形,數數分別有幾個?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學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師絕不要代替。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說一說等操作活動,在猜想、爭論、驗證、互相補充中匯報交流、親自參與、親身感知、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發展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建構,使其理清關系、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力爭始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