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精選2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會正確的讀、寫小數。
4、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歸的能力。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法學法:
教師指導點播、精講。
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多練習。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開展教學
1、引入小數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禮物,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禮物(出示課件)文具
2、區別整數與小數
師:好的,請同學們把這些文具按價格分成兩類
展示學生的分類,并說明分類標準。
教師出示自己的分類。
書包:45元。
鋼筆: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筆:3元
曲別針:0.15元
3、引入課題
象3.50、0.20、0.15這樣的數就叫做小數,這個小點叫做小數點,(板書3.50、0.20、0.15)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認識……小數(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認識小數
1、試讀小數
師:生活中處處有小數,這些小數你會讀嗎?請大家讀一讀屏幕上的商品價格
教師提問:小數點左邊整數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讓學生完成屏幕上填括號。
總結:小數的讀法。(結合板書的小數學生再讀)
2、你還在那里見過小數?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給予肯定。
3、老師這里有一些關于小數知識,大家想了解嗎?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出示搜集的`小數知識圖)
4、小結:看來咱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用小數表示價格,還可以表示質量和長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學例題
1、匯報自己的身高
學生匯報后教師說,剛才同學們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單位,如果我們只想讓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單位,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呢?現在同學們可以自己自學來解決這個問題。
2、自學提示
(1)仔細閱讀課本89頁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學過的知識寫出用分數和小數表示的數。
(2)你發現什么問題,在小組說說,并想辦法解決。
(3)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課本中的括號內容。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師生交流
板書: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3米
7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03米
18厘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18米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頁做一做,讓學生填在書上,全班交流。
四、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1、做一做練習二十一第一題。
做完后師生交流
2、試一試我能行
學生口答,師生肯定
五、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認識了小數,并且會讀小數,知道了小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我相信同學們會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數知識。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么,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三、室外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使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平移與旋轉的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獨立設計出自己想要圖案。
導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案:
課前動手收集一些圖案。
二、學生自主合作制作:
1、說一說
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圖案拿出來,同桌互相說說自己覺得它美麗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2、找一找
學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筆,把自己所拿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圈出來。
3、畫一畫
老師可以取出一幅圖片,將其中一幅,對折撕掉,指名生畫出它的軸對稱圖形。
三、檢測達標
1、剪一剪
學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制出一幅圖案。
四、評比結束本課:
學生把自己設計圖案拿出來,先小組比,選出優秀的圖案,然后教師在評比出優秀的圖案三份。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會讀、寫小數,了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小數的產生過程,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分整數和小數,滲透知識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感受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領學生輕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喚醒學生的經驗。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
(一)動手實踐,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
1、師:現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據。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這三個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小數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教室里課桌的長與寬,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整數、分數自然過渡到小數,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認識小數和理解小數,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么0.8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1.2元和3.5元為什么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最常見的小數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由于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
1、關于小數,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數據,說說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并指出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設計意圖: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于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于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適時地采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
1、配鑰匙。(分數和小數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軸上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系實際,應用小數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
2、師:古代數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點的數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游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利用配鑰匙和擺小數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以后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后匯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厘米。
小組2:長60厘米,寬45厘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厘米 。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厘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么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鞏固應用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后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師每組發一張表格)
名稱
測量結果
用米作單位
長
寬
長
寬
長
寬
(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稱質量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現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來。
(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小組1:數學課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師:你是怎樣想的?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組表示認同)
2.猜體重。
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
(生爭先恐后的猜測)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
1.數學教學要充分聯系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節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關系,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點評
在這節課中,教師注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復名數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發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較熟練的計算10以內的加減及連加,鞏固10以內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觀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學的情境化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身上標有數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學習用具并標有價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單;算式題若干;每個幼兒身上掛有1—9的數字,椅子上也類同。
三、活動過程:
(一)“找坐位”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前一次的時候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參觀了小學,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也要去讀小學一年級了。在讀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好各種本領,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有關小學里的事情,比一比誰最聰明,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2、“找坐位”游戲——復習10以內的組成。
師:看一看,我們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數字)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請個別幼兒示范。師:你應該坐在幾號位子?為什么?
集體找“座位” ,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10)
3、“換座位”游戲——復習9以內的組成。
師:為了保護我們的視力,隔一段時間就要換新座位。接下去請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體操作找座位,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9)
集體講評。
(二)幼兒操作,加以鞏固。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學會了找座位的本領。但是,踏入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會更多的本領,要越多越好。
2、教師向幼兒講述操作要求:
第一層:超市買文具
師: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準備許多文具,文具就是我們讀書寫字用的.東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鉛筆、橡皮、尺、卷筆刀)
師:看一看,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師:買文具要看著單子去買,每張單子買兩樣文具,這張單子加起來是9元的應該買哪幾樣?為什么?還可以買哪兩樣?
師:買好文具后我們還要將文具放進書包里,看一看應該放在幾號書包中?
第二層:算式接龍
師:在讀小學之前,我們要學會做很多算式題,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師:接龍的時候要2張2張卡片接起來的,看一看,這兩張卡片為什么能接起來?
師小結:原來,找卡片接龍的時候要找最前面的數字。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誰的龍接的對接的長。
第三層:對號入座
師: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讀小學,他們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幫他們找一找坐位。
師:找座位是要3個小朋友坐一塊的,看一看,他們3個小朋友為什么能坐一塊?(5+4+1=10)
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交流(檢驗)
(三)活動總結:
師:下次我們再去區角里玩一玩今天沒玩過的東西,好嗎?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運用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合作意識。
2、滲透熱愛父母、熱愛家庭的思想教育。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一個、每生一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出示生日蛋糕。
同學們,這是什么?知道老師帶這個蛋糕來干什么嗎?今天我們來過一個集體生日,怎么樣?
2、學生齊唱生日快樂歌。
3、過渡:照理,唱完生日歌就該吃蛋糕了,可今天這蛋糕暫時還不能切,老師遇到了一些與生日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被設置為一、二、三、四個難關,如果同學們能協助老師順利闖過這四關,我們再來高高興興地分蛋糕吃,怎么樣?
二、闖關活動。
第一關:猜一猜。
1、有幾位小朋友聽說我們在過集體生日,也趕來湊熱鬧,讓我們來了解他們的生日各是幾月幾日?
2、課件出示第22頁四幅圖及聲音。
3、你知道他們的生日各是幾月幾日嗎?先獨立想一想,再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4、反饋:結合學生的回答復習大月、小月、季度、閏年等知識。
5、你能模仿剛才的幾位同學,把自己的生日編成一道題讓其他同學也來猜猜你的生日嗎?
6、指名交流,猜一猜。
7、小結:第一關順利通過。
第二關:問一問。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知道了班中有些同學的生日在一月份,有些同學的生日在三月份……那么,到底幾個同學的生日在一月份,幾個同學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我們不知道,下面我們就通過問一問來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的生日分布情況,請各組組長組織組內的同學依次報生日,填好統計表。
2、各組活動。
3、交流匯總,師完成匯總后的統計表。
4、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匯總數據完成第23頁的條形統計圖嗎?
5、反饋評議。
6、你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反映出的我們班同學的生日,提出哪些問題呢?小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7、小結:順利闖過第二關。
第三關:算一算。
1、根據條形統計圖反映出的數據算出每個季度出生的人數各是多少,并填入下表。
季 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 數
2、反饋校對,要求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再次明確季度的含義。
3、小結:順利闖過第三關。
第四關:小小設計師。
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年歷上圈出來,并說說準備怎樣為爸爸媽媽過生日。
三、在《生日快樂》的音樂聲中吃蛋糕。
教后感: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活動內容是用加和減(一)、(二)中學習的口算解決假日活動中的具體問題。因此,熟練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是學習本課的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也是對100以內加減法的復習與鞏固,并且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在場景圖中安排了表演文藝節目、拍照、澆樹、拾廢電池等內容。每幅圖都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據圖的內容設計了相應的對話以及數學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之后,還可嘗試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解答。在拾廢電池這項活動中,教材只給了三名學生拾的節數,把問題留給學生提。可見,假日小隊給學生留下了較多的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機會。教材還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假日小隊活動提出能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
1、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
2、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3、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我們已經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你喜歡嗎?你參加了哪些活動?
學生談體會,教師贊許并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春蕾小學也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我們一起去參觀,高興嗎?
出示課題假日小隊。
[評: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愉快情緒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很有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整體感知。
提問:觀察假日小隊的場景圖,你看到春蕾小學的同學在假日里開展了哪些活動?
在學生回答后板書:表演節目、拍照、澆樹、收集廢電池。
2、表演節目。
出示表演節目情境圖(一)。
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分析題意,并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先獨立想一想這些問題,再分組解決。在分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善于思考、樂于合作,順利解決了問題,真棒!
出示表演節目情境圖(二)以及部分文字這是第19個節目,后面還有4個節目。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句話,并讓學生體會這是第19個節目就是連同這個節目在內共演了19個。提問:你能根據這句話提出哪些問題?怎樣回答?(分組學習,再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大膽思考,想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圖以及文字已經照了29張,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照。
提問:根據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接著出示問題:剩下的膠卷夠其余每人照一張嗎?
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圖中找到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交流,匯報交流情況。
表揚: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真是聰明的孩子
4、澆樹。
出示澆樹場景圖,再相應出示對話和問題:一共有35棵小樹苗,還有8棵樹苗沒有澆,已經澆了多少棵?
提問:怎樣解答這個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里交流想法,再集體交流。
5、收集廢電池。
出示收集廢電池情境圖以及三個女孩的對話。讓學生給這三個女孩分別取名字。
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自己會解答嗎?先想一想,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交流的情況。
談話: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和思考,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呢
[評:這一環節注重讓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小組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適時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歡樂。]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談話:我們也開展了假日小隊的活動,你能解決活動中的哪些問題?
每個小組發一張活動統計表:
參加跳繩比賽的有12人
參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參加拔河比賽的有20人
學生A收集了27張圖片
學生B收集了9張圖片
學生C收集了30張圖片
學生分組學習,根據活動統計表,提出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解答也正確,評出冠軍組。
談話:想一想,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并正確解答。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評:把學習數學再一次和學生熟悉的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可以用到數學,并使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競賽形式的小組學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把小組內的學生緊緊聯系在一起,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數學,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領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總結
談話:今天的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快樂。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先說給同桌同學聽一聽,再說給老師聽一聽。
[評: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愉快。讓學生自己談收獲,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起到鞏固、深化、總結的作用。]
[總評]
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這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 把學生熟悉的活動和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 善于引導學生根據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數學眼光;
3.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會思考、會探索、會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
4. 教師的評價適時、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9
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負數(一)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p1—3;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一張聯系紙、一個信封、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圖片2:南京的氣溫是0攝氏度
師:南京的氣溫是多少攝氏度?
出示圖片3: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
師:和南京比,北京的氣溫怎么樣?
師:在數學上怎樣區分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的呢?
6、練一練
(2)小小氣象記錄員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練一練(p6的1、2兩題)
三、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師: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練一練
2、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p6第3題。
3、小結: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內容
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十冊第31頁內容,數學教案-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的統計,以及數據分析,體會統計的意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重點
學生會自己統計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幾種表格、卡片。
五、活動步驟
1、導入
師:現在的電視節目豐富多彩,你們愛看什么電視節目呢?
學生發言。
師: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課前大家都做了一些準備,那么今天,我們就以“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進行探討,看看能發現什么,能解決什么!
(出示課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2、新課
師:據老師了解,課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組參與了活動,現在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想展示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展示呢?
學生匯報。
師:那么,哪個小組想來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過程?
學生各組匯報自己組上的內容,教師指定一組展示統計表,并匯報。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反思: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實際上算的是幾本書的價格?(10本)那要計算一共花多少錢,還要怎么做呢?
學生說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書少算了幾元?(4元)要計算一共付多少錢,還要怎樣做?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結合課件演示學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顧口算過程,為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
設計意圖: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實際得數,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為后面理解算理做鋪墊。
2、筆算
請學生結合著口算的過程,試著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著算一算,然后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后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后面無0。
學生討論優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豎式,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形成最后的筆算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情感目標。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著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后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著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然后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說教師板書豎式。
設計意圖:這次板書過程,看似重復,實際不然。目的一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的內化情況;目的二是為后面對比優化方法做鋪墊;目的三是有利于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比較優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如果小紅下次買18本書,每本書24元,又該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課下動腦筋好好研究研究。
設計意圖:這節課學習的是不進位的乘法,后續將學習進位乘法,這一環節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連貫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在前面所學得成軸對稱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教學認識圓的對稱軸。
2、使學生認識到圓是軸對稱圖形,且對稱軸有無數條。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對稱軸的認識
教學重點:
圓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畫對稱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件出示)
1、舉例說出軸對稱的物體。
如:蝴蝶 、飛機、門窗、圓中的鐘面、月餅等。想一想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觀察、概括。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直線叫做對稱軸。
二、教學認識圓的對稱軸
1、出示例3: 你能分別畫出下面兩個圓的對稱軸嗎?你能畫出幾條?
2、學生嘗試畫出圓的對稱軸,觀察、再動手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每一條直徑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對稱軸。
三、課堂提高。
1、在方格上畫對稱軸,并量出對稱軸兩邊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2、小結:對稱軸兩側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從上面的圖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畫出來。
4、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長方形 等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圓 環形
四、當堂測評
練習十四弟5、6、7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查看,幫助學困生理解每道題。
小組內講評,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以“兵強兵、兵練兵’.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
本堂課是對圓的.初步認識,概念較多,也可會較乏味。為了避免學生學得枯燥、沒興趣,我采用課件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以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和發現圓的有關特性。在教學“畫圓”時,我不講授而是讓學生自己來講述、演示畫圓的步驟。當堂測評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讓優秀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4
活動準備:
1、教具:木制圓柱體b組:高度一定,直徑漸減。
2、錯誤訂正:在教具上,每個圓柱只能嵌進相合的園穴。
活動過程:
基本提示:1-p:用圓柱體b以圓柱找穴練習。p為pairing(配對)的代表符號。
1、準備地毯,介紹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工作的是插座圓柱體"。教師示范從教具架上把圓柱體取下。用雙手托握教具兩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彎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彎曲把住前面和側面)搬運。
幼:用眼睛仔細觀察老師的每一個細微動作。
(評析:在蒙氏教學中,教師很少用語言告訴孩子該如何操作,而是用慢而精確的動作示范來讓孩子了解操作步驟,這一點是符合幼兒的直觀形象思維趨勢的。同時需要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觀察。)
2、將圓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師:"這是插座圓柱體"。
幼:"這是插座圓柱體"。
師:"插座圓柱體在哪里?"幼:"插座圓柱體在地毯上。"師:"這是什么?"幼:"這是插座圓柱體"。
3、教師握住圓柄。
圓柱體底部朝上一手觸摸圓柱體的直徑和洞穴直徑,盡興配對工作。
(評析:在蒙氏教學中,三段體的教學方式是經典而有效的。首先老師具體讓孩子了解工作的名稱(例:"這是插座圓柱體"。),接著讓孩子理解工作(例:"插座圓柱體在哪里"?),最后讓孩子運用工作(例:"這是什么?")。孩子們通過三段體的'學習,真正掌握了工作的名稱。)
4、請小朋友試試看。
師:你想試試看嗎?
幼:好的。
5、將教具、地毯歸位。
(評析:蒙氏教具最終是為幼兒的發展服務的,讓幼兒用自己的手去觸摸,用眼睛觀察,用思維來控制操作,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教師的每一個提示和所需的時間都要考慮到幼兒的思考。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測量活動(第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再寫成小數。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
四、作業:
第7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
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6
活動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第七單元《統計》中的實踐活動課《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動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統計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記錄家里一周的日常開支、繪制折線統計圖等活動,一方面可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試著學習理財,合理安排日常開支,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逐步形成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與能力,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簡單的統計知識,但缺乏調查數據、分析數據、整理數據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以及理財的能力。這堂活動課為學生創設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分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已學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同時通過從與自家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出發,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家庭的建設規劃之中,為家庭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小樹立勤儉節約的思想。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悉用小數表示錢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
2、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操作幾交流的過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
課前調查家中一周的開支情況記錄下來,并完成如下統計表。
2、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設計意圖]人人參與收集整理數據,使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平等參與,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教師:同學們,人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費,一個家庭也是一樣,每天都有不同的開支,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我們班每個同學家里的一周開支情況。探討開支的規律,學會做小管家。出示課題《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開支情況
1、先在小組內交流
2、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其家里一周開支情況并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1)你是怎樣得到記錄單上的數據的。
(2)表中的“項目”、“金額”、“小計”、“總計”分別表示什么?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以及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表的制作。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會不同,體會統計源于現實生活的'需要,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為后面談意見和建議奠定基礎。
三、用折線統計圖表示一周的開支情況
教師:如果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周的開支情況。你打算怎樣設計統計圖。
1、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周的開支情況。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統計圖表樣,也可向小組內同學學習繪制方法。)
課件出示:家庭一周開支統計圖
2、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利用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發現家里一周開支情況的周期性。發揮小組內成員相互學習,降低差異,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匯報
1、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制作好的統計圖,比比看誰的作品最美觀,選出來作為優秀作品展示。
2、對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同時說說你家的開支有什么變化規律?交流后由學生進行評價。(從制作的美觀程度,及開支的大小,開支的項目上進行評價)
3、根據自己家一周的開支情況估算本月的開支,估算結束后進行全班交流,并說說具體的估算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探索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
4、對各家的開支情況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開支和理嗎?你有什么建議?
生1:每個家庭周末的開支都比較大,原因周末休息,人們有時間采購、游玩。
生2:生活開支如米面油鹽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錢不是很多;
生3:應酬、禮尚往來、朋友聚會雖次數不多,但占用的金額卻不少;
生4:買衣服、看病也占去了相當大的開支;
生5:水電暖、物業管理每月都有一定開支,不過比較固定;有的家里這方面開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較少。
生6:我家買彩電花去了五千多元錢。有同學家還買了電動自行車。
生7:我認為有的家里開支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師: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議嗎?
生1:水電費如果我們節約用的話,可以節省一定的費用;我們要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習慣,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
生2:用于應酬,禮尚往來的資金多,禮尚往來可以進行改革,變一種方式,比如婚事簡辦,送鮮花等方式。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買一些書籍,還可以捐贈給有困難的人。
生3:我覺得生活開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開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追求過高檔次。
生4:我覺得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我們不應該亂花錢。
……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獲得自信的體驗,獲得發展,并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節約意識,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活動小結:
大家都談得很好,要想日子過得好,就要合理開支,計劃支出,只有這樣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勤儉節約,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水電等地球資源,學會為全人類著想。
六、布置作業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開支向父母匯報,并針對如何節約開支這個問題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購物一次,學會購物,學會理財。
[設計意圖]參與實踐,增加社會實踐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理財,學會管理。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7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僅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而且理解了三位數加減法的算理。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中,當學生明確題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教師不再過多地講解,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三位數連加的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2、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計算的良好品質。
由于三位數連加數目較大,步驟較多,有時還會遇到連續進位的情況,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同時應對這么多的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不刻意追求計算速度,適時提醒學生在計算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耐心細致地計算,力求計算準確。幫助學生養成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互動游戲,導入新課
小游戲:找鄰居。
(1)找出與下列數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327,213,482,194。
(2)找出與下列數最接近的整百數:203,197,517,808。
(找出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進行比賽,看誰找得又快又準,其他同學當裁判,勝利者獎勵漂亮的貼紙)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這個游戲有關。
設計意圖:在新課的開始做“找鄰居”的游戲,讓學生練習找與某個數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或整百數,為新知識的學習進行預熱,為接下來的估算打好基礎。
⊙創設情境,實踐探究
1、課件出示教材17頁情境圖,請學生獨立觀察,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并嘗試提出數學問題。
師:圖中呈現了哪些信息?
預設
生1:三年級的捐書情況是: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年級的捐書情況是: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
生1: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2: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2、嘗試估算,探究估算方法。
師:你能看出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嗎?說說你的想法。
(1)學生嘗試獨立估算,并與同伴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
(2)集體交流估算結果及估算方法。
預設
生1:我是先把相對應的班級逐一比較,再看比較后的數據。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總體來看三年級比四年級多捐了7本書。
生2:我是把各班捐書的數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看成幾百幾十數再相加,三年級120+100+100=320,四年級100+110+100=310,所以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估算初步確定是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接下來我們要仔細算一算,用準確的數據來說明到底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3、解決問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師:求三年級學生一共捐書多少本,應該怎樣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你們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這個算式的得數嗎?
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進行計算。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我能夠掌握前三個單元所學到的知識,能熟練掌握小數意義,正確、迅速地計算。
2、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前三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
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
歸納總結法
學法:
練習法、測試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復習前三單元的內容,分類整理。(自學)
二、情景導入:
呈現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小結、導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標。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1、復習、整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2、復習、整理認識圖形。
3、復習、整理小學乘法。
(二)可以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二、三單元,然后通過表格、網絡圖或列舉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
1、完成課本P50頁第1題。
2、教材P50頁第2題。
四、點撥升華
當乘數大于1時,積就大于被乘數。
當乘數小于1時,積就小于被乘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完成學案中的課內鞏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頁第3題
(1)兩個乘數相乘,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就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教材P50頁第4題。
兩個相鄰整數之間有無數個小數。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業布置:
教材第50頁的第6題,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19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xx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
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xx行駛xx站到三道街,再向xx行駛xx站到西一路,xx再向xx行駛xx站到百貨大樓,再向xx行駛xx站到友誼賓館,再向xx行駛xx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xx行駛xx站到友誼賓館,xx再向xx行駛xx站到百貨大樓,再向xx行駛xx站到西一路,再向xx行駛xx站到三道街,再向xx行駛xx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
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游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20
教學內容:練習二 p38
教學要求:
鞏固6、7、8、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算式卡、小圓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1、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3、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游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游戲
先講評游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2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在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周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衛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專業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并說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當學生說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與時間成反比例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說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制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成什么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解答思路。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評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情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
1、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并探索計算方法。
(1)一年級三個班的'班主任老師要為小朋友們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怎么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張桌子(單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
②如果每兩人需要一張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張桌子?
學生可能會想到442=22(張)
A、402=20,B、222=44,C、直接想每兩人坐一張桌子,42=2,442=22。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
20+2=22。
482=24(張)
462=23(張)
(2)各班進行分組活動,該怎么分呢?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會結合本班的情況分成4人一組。
②出示問題:每4人分成一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
學生試著解決這一問題,然后交流。特別要關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組,可以分成11組,還剩2人。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事及班級實際出發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2-04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熱】01-14
【熱門】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1-14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精】02-02
【精】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2-02
【推薦】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2-02
【熱】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1-14
【薦】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1-14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薦】01-14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熱門】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