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07 02:00:3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精選10篇)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理解八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

  教學準備:

  課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開心了,可是他們玩得滿頭大汗,向猴媽媽要水果吃。可是猴媽媽只有一個桃子,想一想:把這個桃分給四只猴子,怎樣分才公平呢?

  猴媽媽把這個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1/4。(電腦出示一個1/4)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因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得到一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那這一份呢?這一份,還有這一份呢?(對,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4。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分數。

  二、教學例題

  1、教師:桃子吃完了,可小猴們還覺得不解渴,這時猴媽媽又端來一盤桃。

  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讀題,說說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幫猴媽媽分一分嗎?(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問:這盤桃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在哪里?是幾個?

  指出:通常把4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畫O)問:要怎樣分?(平均分)

  師:我們用虛線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這盤桃的()

  提問: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總分數)分子1呢?

  2、8個桃。

  如果這盤有8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8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生獨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說說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這盤桃的()。(齊讀)

  問: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個桃。

  如果這盤有12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12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媽媽拿來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齊讀)

  5、比較。

  討論: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個整體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問:剛才怎么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而現在怎么變成了這盤桃的二分之一?

  7、小結:今天學習的分數和以前學的分數有什么不一樣?

  出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三、鞏固應用

  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表現都非常好,小猴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闖觀游戲,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1、想想做做1。

  生獨立填,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對后兩個,師:你能看著這兩個圖,提一個問題嗎?

  小結: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說一說:剛才我們分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舉例:你是一個小組的幾分之一,是全班的幾分之一,為什么分數不一樣?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寫12個的四分之一、12個的三分之一、15個的5分之一、15個的三分之一

  比較:想個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出示16個,問:其中的一份還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嗎?

  3、想想做做3。

  你覺得先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畫虛線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個。

  4、游戲: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5、線段圖。

  出示: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2

  三維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 新授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 體驗1秒鐘

  ①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 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 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 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 作業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后記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地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過程目標: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產生及其優越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統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二年級已經學習了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對統計表的結構填寫方法、對表內數據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多張單式統計表進行合并,繪制出復式統計表。

  教學重點: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學會填寫復式統計表,并能對統計表作簡單分析。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掌握簡單的數據分析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中去。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孩子們,學數學有用嗎?在哪兒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師:孩子們,最近課間活動時,我們班總喜歡鬧矛盾,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我在想,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在課間活動時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調查,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動照片:

  師:這是我拍的一些你們課間活動的照片。孩子們在干什么呢?

  生觀察照片說說是些什么活動?

  師:現在給你1分鐘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項課外活動?

  2.出示4張單式統計表。

  師:有答案了吧,現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們班同學最經常做的哪項活動,該采取什么方式進行調查呢?

  生:全班舉手表決。

  2、收集整理數據,填寫統計表。

  3、解讀分析,制造沖突

  搶答游戲:

  (1) 課間看書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男生多?

  (2) 看書的女生多還是跳繩的男生多?

  (3)閑逛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女生多?

  (4)課間男生最喜歡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沖突:在剛才的搶答游戲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條件很麻煩,

  師:那怎樣解決?

  生:合并成一張表

  3.動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組合作完成,比比哪組最快。

  學生展示合并過程,讓學生說清楚為什么可以這樣合并?(重復的地方去掉,更簡潔)

  師: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創造了這樣一個4合1的統計表,我們給他取一個名字叫復式統計表,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師板書:復式統計表

  師: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

  師小結板書:它把多張單式統計表合并復式統計表。

  4、認識表頭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新朋友,你覺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樣改呢?

  生說。引出表頭。

  請學生大聲地介紹一遍表頭。

  5、變式表格

  師:現在我把這個復式統計表變個樣,你們還能看得懂嗎?誰來說說它的組成。看來,他真的懂了,現在你們能這個表格填完整嗎?

  生說,再填數據。

  6、感受優勢

  師:現在我們再來回答剛才的問題:

  (1) 課間看書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男生多?

  (2) 看書的女生多還是跳繩的男生多?

  (3)閑逛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女生多?

  (4)課間男生最喜歡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搶答,從而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勢。

  師:這樣觀察起來確實更方便了吧。這就是咱們復式統計表的優點。

  7、分析數據

  現在我們就來解決課前提出來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班課間會鬧矛盾?

  你們能讀出這些數據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會有危險。少閑逛,多看書。

  師:看來用數據說話比老師說十遍、百遍更有用。這也是我們統計的最終目的。

  三、生活中的復式統計表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復式統計表嗎?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師展示:生活中的復式統計表如課程表、比賽、成績

  四、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金牌統計表

  師:孩子們,這張復式統計表完整了嗎?

  [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國家 屆數]

  找數據及數據的意義

  請問28表示什么意思?[點擊課件圈出28]

  請問23表示什么意思?[點擊課件圈出23]

  (3)快速搶答

  A、[課件出示]中國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多。

  B、[課件出示] 俄羅斯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少。

  C、[課件出示] 每屆都是美國獲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與列

  五、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學得開心嗎?有收獲嗎?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并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經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后,教師作以恰當的總結,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課我們就來挑戰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先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并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系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采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匯報估測結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師小結: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后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1頁至第3頁例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米尺、學生尺、長短兩枝不同的鉛筆、寬1厘米白紙條若干條、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然后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些?哪枝短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通過以上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 (1)認識米尺。

  教師出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尺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匯報。教師介紹0刻度線

  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起點(這叫尺的0刻度)在尺子上找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2教學例2

  (1)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張紙條,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想知道它的長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有對準0刻度的。 (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五、作業設計: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作單位。 (2)圖釘的長大約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鉛筆長( )厘米。 (2)數學課本長( )厘米。 (3)你的筆盒長( )厘米。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24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計算這類算題。

  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簡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出示:3×2=7×2=13×2=3×20=7×200=21×4=

  口算后討論: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⑴出示例題插圖問:你從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⑵指名說出口算方法和結果。問:你是怎樣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結。

  2.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在書上計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⑶問:第一題中乘數250末尾有一個0,積1500的末尾為什么有兩個0?第二題算過7×9得63后,為什么積的末尾要添寫2個0?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獨立完成在書上,并進行評講。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組織討論:每組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計算方法有什么區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組織學生口算,體會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幾百幾十和幾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你能看懂表的內容嗎?讓我們計算什么?學生填表。問:觀察這張表,你有什么發現?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是怎樣掌握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五、作業: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題。

  教學反思:

  (略)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學習難點: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計算并且驗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級(1)、(2)兩個班共捐書256本,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

  (1)齊讀題目,并指名說已知條件與問題。

  (2)、要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應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學用豎式計算256÷2

  ①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在本子上試算。

  ②師指名板演并嘗試說計算過程。

  (4)、師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個百除以2,商1一個百,1寫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訣“一二得二”算出商1個百乘除數2等于2個百,寫在2個百的下面。

  ③減。用2個百減去2個百等于0,后面還沒除完,不寫0。

  ④查。檢查余數0是否比除數小。

  ⑤放。把被除數十位上的5放下來繼續除

  (再重復上面的.筆算步驟。)

  (5)指名2-3名學生講算法

  (6)、師;這樣計算正確嗎?請你在練習本上驗算一下。(指名板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7)、口答。

  (二)、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①、②并驗算。

  432÷2   522÷3

  (請二個同學板演并指名學生說說怎樣計算的)

  (三)小結計算方法。

  (四)、出示課件(第二條信息與問題)

  三年級5個班捐了857本書,那么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還余多少本?

  1、學生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比較與前面幾題的不同點。

  3、師:算式857÷5=171……2,這個結果對嗎?我們用前面的方法進行驗算行不行?,大家來試一試。

  指名板演并交流匯報。

  4、148×4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

  要怎樣才能等于被除數呢?(加上余數2)為什么?

  5、師小結①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和除數的乘積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②沒余數的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不同。(在對除法驗算時,一般用商乘除數,如果有余數,還要加上除數。)

  6、口答。

  (五)、練一練

  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④并驗算。

  635÷3

  生獨立計算并驗算,指名板演后老師講評。

  (六)總結:大家通過學習知道怎樣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8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優秀)03-19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4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4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10-10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精選]12-11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