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5-07 13:55:49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合集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并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

  具體內容及要求:

  主題圖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四邊形

  從各種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征。

  平行四邊形

  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與其他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周長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估計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三重難點

  1區分認識四邊形,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解決實際問題。

  3能準確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空間觀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四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關于“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在小學階段主要側重于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標準》將以往的“幾何”拓展為“空間與圖形”,是對我國傳統數學課程內容的`一次重大變革,符合數學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為此,小學階段的教材削弱了單純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這樣,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如把校園體育運動場景作為單元的主題圖,用一個小朋友移推拉門的情境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導入材料,等等。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空間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采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了解教材編排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構,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的學段中,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這樣,既突出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又注意前后連貫。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就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可見,同一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就拿常見的數學概念來說,在小學階段,盡管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定義式是用簡明而完整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動、具體的語言對概念進行描述),但低年級采用描述式較多,中年級逐步采用定義式。在整個小學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了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本單元教材的編排也是如此,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即可。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也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象。

  因此,具體教學時,要認真研讀《標準》,仔細分析教材,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

  4、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材分析:

  重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

  難點: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我們學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它能清楚地比較兩個數量。

  我們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該用什么辦法?

  二、制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然后連線

  三、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折線統計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2、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3、估計蒜苗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長情況在付頁5的格子紙中制成折線統計圖,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四、完成練習。

  練一練1、2、3

  著重于說明變化趨勢的原因

  五、課堂

  你學了什么?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去醫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電影院怎么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現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布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 說出路線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 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 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 相同 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 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 判斷(搶答)

  1、 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 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3、 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扇形統計圖,眾數與中位數。

  在前幾冊教材中教學了條形圖和折線圖,學生初步了解這些統計圖的特點,能夠有選擇地使用。扇形統計圖與條形、折線圖不同,它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表達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之幾。因此,教學扇形統計圖,使呈現統計數據的形式更多樣了。

  眾數與中位數是常用的統計量。在許多場合,平均數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基本情況,經常使用眾數或中位數來顯示。因此,教學眾數與中位數能提高數據分析的能力。

  全單元編排4道例題、兩個練習,把內容分成兩段。

  例1和練習十五,教學扇形統計圖;

  例2~例4和練習十六,教學統計量。例2講眾數,例3、例4講中位數。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看懂扇形圖,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扇形統計圖的教學要求是看懂圖的內容,理解圖上的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能利用圖呈現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計算。不教學制作扇形統計圖,因為畫扇形比較麻煩,不必把教學精力耗費在畫圖上。

  學生有圓的認識,有百分數的概念,能夠看懂扇形統計圖。

  看圖、交流,理解圖里的信息。例1讓學生看我國陸地地形分布情況統計圖,在小組里交流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教材呈現了交流的場景,雖然學生的講述不完整,但都說出了從圖中獲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說得具體些,有人說得概括些,通過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點:這幅統計圖用一個圓表示我國國土總面積;圓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塊,每塊表示一種地形,哪種地形的面積大(小),統計圖里相應的那塊就大(小);標注的五個百分數,分別表示五種地形的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幾。

  計算、填表,體會圖的特點。例題告訴學生,我國國土總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讓他們算出各類地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計算要利用圖中的各個百分數,從而體會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是各個部分數量與總數量的關系,知道它與條形、折線統計圖的不同。

  比較、估計,利用圖的特點。扇形統計圖通過各個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個部分數量有多有少。圖的直觀形象,容易引發比較、估計和判斷。練一練第2題,看著統計圖,學生會想到我國的人口多,人均占有的國土面積少。練習十五第1題的兩幅扇形統計圖里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較合理。第2題把果盤看成一幅扇形統計圖,根據花生米所占的面積,能估計出其他幾種干果所占的面積。解答這些題利用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又進一步體會了它的特點。

  2.整理數據,認識眾數。

  例2教學眾數的知識,包括眾數的含義,得到眾數的方法,以及眾數的實際應用。

  眾數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由于出現的次數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觀察表格,初步感受眾數。表格呈現9人做黃豆發芽試驗的數據,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哪些人的試驗做得最好。例題因勢利導,讓學生找出發芽幾粒的人數最多,有幾人。通過發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這次實驗發芽粒數的眾數。

  排列數據,理解眾數的意義。教材把表格里9人的發芽粒數依次排列,指出這些數據中17出現的次數最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在這句話里講了眾數的意義: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還含有求眾數的方法:在一組數據中尋找出現次數最多的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意義建構眾數的概念。

  求平均數,區別新舊概念。眾數和平均數都是統計量,平均數是三年級教學的。教材要求學生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通過計算回憶平均數的知識,體會平均數與眾數的意義不同,求法不同,從本質上區分這兩個概念。

  聯系實際、應用眾數。第79頁練一練第2題,如果把上周銷售男鞋的尺碼一雙一雙地記錄下來,在這組數據中25.5出現的次數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眾數,這個眾數會影響鞋店今后的進貨。

  3.分析數據,認識中位數。

  例3和例4教學中位數,前一道例題以形成概念為主,后一道例題教學算法。

  創設情境,產生需要。例3呈現一張九名男生的跳繩成績記錄單,對7號男生的成績進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數,指出7號男生跳的比平均數少,意味他的成績不夠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繩下數從多到少排列,發現7號男生處在第三名,認為他的成績不錯。不同分析出現不同的評價,而且差異明顯。為什么跳的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是第三名?是許多學生的疑問,教學中位數就能解開這個疑。

  排列數據,講解概念。一組數據的中位數,是指這組數據按大小順序依次排列,處于最中間的那個數。這既是中位數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數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繩成績從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間的數,理解它就是中位數。

  評價7號男生的成績,用中位數合適。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績十分突出,分別是182下和170下,這兩個優異成績拉高了全組的平均成績。事實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績在平均數之上,其余7人的.成績都低于平均數。可見,平均數在這里并不反映一組數據的實際狀況,用中位數表示這組男生的跳繩水平比較合適。

  一組數據的個數如果是偶數,按大小順序排列,正中間有兩個數。求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是例4的教學內容。

  適時指點算法。例3初步教學中位數的意義和求法,例4尋找十名女生跳繩成績的中位數,學生會主動把這些女生的跳繩下數按大小順序排列。在找中位數時,發現這組數據一共10個,正中間有兩個數,于是產生疑問中位數是幾呢?教材適時指出:正中間有兩個數的,中位數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在教材的指點下,學生通過計算正中間的104和102的平均數,得到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03。

  用中位數分析、評價數據。求得中位數103,把10號女生的成績同中位數相比,可以看到略小于中位數,表明這名女生的成績在整體中的位置是較偏后的。仍然用中位數評價其他女生,可以判斷各人的成績在整體中的大致位置。

  像這樣用中位數進行數據分析,比平均數方便,有時比平均數合理。

  4.選用合適的統計量,反映數據的實際狀況。

  到現在為止,陸續教學了三個統計量,分別是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有些時候,三個統計量都能確切反映數據的基本情況。也有些時候,統計量會引起誤解,有誤導作用。所以,選擇合適的統計量是十分重要的。

  選用統計量又是比較復雜而困難的。本單元只是初步教學選用,要求不高,難度不大。

  如果一組數據的眾數出現的次數很多,這時的眾數具有代表性。第82頁練習十六第1題里,十名男生身高數據的眾數是153,眾數在這組數據里出現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數據的眾數是148,眾數在這組數據里出現5次。顯然,女生身高的眾數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組數據里有極端數據,這時的中位數具有代表性。這里所謂的極端數據,是指和其他數據相比,明顯大許多或小許多的數。極端數據影響了平均數的代表性,會把平均數拉大或者拉小。第81頁練一練2位同學家庭住房面積分別是43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比其他同學家庭住房面積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學家庭平均住房面積只有77平方米,低于中位數84。如果選一個統計量表示這九位同學家庭的住房情況,中位數是比較合適的。第81頁第2題里,A飛機的飛行時間特別短,是一個極端數據。這個數據使八架飛機的飛行時間的平均數明顯小于中位數,也使平均數失去了應有的代表性。如果A飛機不飛,其余七架飛機的飛行時間里沒有極端數據,平均數和中位數應該比較接近,都可以用來表示七架飛機的飛行水平。第3題里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分別是1800、1100、1000,平均數遠遠大于中位數和眾數,是由于總經理與副總經理的工資遠遠高于其他人。反映員工工資實際情況的統計量應該選中位數或者眾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課本第158頁總復習(五)第25~31題;《作業本》p82.

  教學目標:牢固掌握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說出有關計算公式。

  (1)學生討論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圓周率?

  2、填表計算:(單位:厘米)

  (1)學生全體練習。(2)投影反饋。

  3、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5題。

  二、基本練習

  1、按要求計算(求面積):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學生練習后反饋計算方法和結果。

  2、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6~29題。(重點指導第26、27題。)

  三、復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1、求下列各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單位:厘米)

  (1)學生練習。

  (2)反饋討論每個圖形的`解題思路,數量關系。

  (3)小結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

  a、分析數量關系b、確定公式、處理數據c、列式計算

  2、學生練習:第159頁第30題。(學生反饋)

  問:陰影部分的面積怎么求?隱蔽(缺少)條件怎么求?為什么?

  四、深化練習

  1、求周長和面積。第3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求下列圖形(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

  (1)說出每個圖的周長、面積各指哪部分?

  (2)說計算方法和結果。

  五、教學小結與《作業本》p82.

  六、討論思考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