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師強調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2
教學內容:
比大小P17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讀法和作用,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動物頭像學具、﹤、﹥和1—5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指名讀一讀前面學的5個數字,說說我們教室里能用數字表示的`事物。
2、動一動:聽老師說數字,小朋友用小棒擺出個圖形,并在草稿本上寫出你用幾根棒擺的?
3、寫一寫: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寫數字。
二、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師:老師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順序的排列起來,我們可以一眼就看出他們的數量(多媒體演示)
師:猴和桃比?誰多誰少?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猴和桃一樣多請多名學生說)
2.師:猴和桃一樣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們還可以這樣表示3=3(板書)
請學生讀一讀3=3“=”書空
3.教學“3>2”“3<4”過程同上
師:除了猴與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還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請學生用誰比誰多或少這句話說一說,如果用符號表示呢?出示4>2,學生認讀。
4.梨和桃比:過程同上
5.P17的圖:有5只兔子和4個胡蘿卜,一只兔子吃一個胡蘿卜,夠不夠?
三、鞏固深化
1.基本練習:完成18頁“做一做”第1題。
先用誰比誰多(少)說一句話,然后用幾比幾大(小)說一句話。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2.完成21頁第5題。同上
3.完成22頁第6題:先用幾比幾大說一說,然后說一說每個符號的意思:如:>前面應該填大的數,后面填小的數。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開放作業:用學具<,>,=,以及數字進行比大小。
師:這里有1、1、2、3、4、5、=、>、<一些數字和符號。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課時特訓。
板書設計:
3=33>23<4
4>22<3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學生從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的情境中知道根據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3、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滲透簡單的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
由一圖列出兩式,并能正確、合理的計算出兩式結果。
教學難點:
根據一副圖寫兩個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光盤、4個紅菜椒、3個綠菜椒、。 學生: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奠定基礎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二、運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創設情境
在植樹節里,植樹小隊的小朋友出發了,你們瞧!(教師出示主題圖)。
1、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個小朋友去植樹,又來了1個小朋友。)
2、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加法)
(二)學習5+1和1+5
1、師: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來有5個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來來的一個);那6呢?(一共有6個小朋友)。
師:我們知道了每個數字的意思,那誰能合起來說說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來的5個小朋友和后來的1個小朋友合起來就是6個小朋友。)
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呀,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圖,你會算5+1=6嗎?(注意:加法與合成有關)
(5和1可以合成6。)
師,你們可真會算。5個小朋友和1個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師:那么,根據這幅圖,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嗎?(1+5=6)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與邊的特征,學 會按一定標準給三角形分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能力目標:經歷動手操作、分析思考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分類思想,學會從不同角度給三角形分類。
難點: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方法】
1、閱讀數學書83、84頁;
2、動手操作量一量、分一分;
3、小組內說一說,議一議。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各種不同的三角形紙片
學具:7個不同的三角形紙片、量角器、直尺、表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拼圖游戲嗎?
2、師:誰能說說這些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特點?這些三角形形狀相同嗎?如果讓你把這些三角形分類的話,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分類?
3、板題:三角形的分類
4、自學課本,完成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部分。
5、學生匯報,自評導學案。
二、互動合作、展示交流
(一)、探究按角的大小進行分類
1、師:我們先來研究按角來分,可以把這些三角形分為哪幾類?請同桌合作完成表一。
2、學生匯報探究成果。
3、練習:猜一猜,我最棒!
4、師:如果把三角形看作是一個大家庭的話,按角來分那么可以分為哪幾個小家庭呢?
(二)、探究按邊的長短進行分類
1、師:如果我們把這些三角形按邊的`長短來分,又可以把這些三角形分為哪幾類?請同桌合作完成表二。
2、學生匯報探究成果。
3、探討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4、認識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列舉生活中的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完成導學案中“達標測評”部分,小組評導學案。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師總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2、作業:完成導學案中“快樂運用”部分。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分類
按角來分 按邊來分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了解統計的意義。
2、鞏固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知,明確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復習中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2、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計
1、觀察討論
(1)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這張圖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細觀察統計圖你有哪些發現?
(2)學生觀察討論,思考,依據自己的體驗回答。
仔細觀察統計圖,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3)組織全班匯報交流,梳理統計圖信息。
2、回答問題
根據條形統計圖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問題嗎?
1)最受二年級同學歡迎的飲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喜歡哪兩種飲料的人數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3、提問與解答
(1)根據統計圖上提供的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提問與解答。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
(3)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全班解答,訂正。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討論,在互動中分享、互補。
二、拓展練習
1、完成108頁第14、15、16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統計。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進行。
2、隨堂練習。
3、補充練習。
三、課堂總結。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里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學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么?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了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達。并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現,發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現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后說出結果,并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據,并說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復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么辦?
生討論方法。可以用紙記錄下來,再接著算。可以……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據,m-表示刪除數據,mr表示提取數據。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后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并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借助計算器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闖關游戲:
(游戲規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7
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可填( ),余數是( )。
(2)一個數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專業戶王大伯家養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了46只鴨。養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8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9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后是余數。
也就是: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余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相當于余數是0,表示沒有余數。
4
416
16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余數,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余數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0
一、教材說明: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91-92頁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本節課中,學生對時針、分針的整體認識有些不習慣。所以教學難點應放在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來準確判斷所表示的時刻。同時重視動手操作,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新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并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能夠正確地運用兩種形式寫出整時。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從屬的學習轉化為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
4、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準備:
教 具:電腦課件,一個實物鐘,畫于紙上的鐘面、時刻卡片。
學 具:實物鐘。
四、教學重點:
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六、教學方法:
演示、觀察、操作、講解、合作。
七、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而且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達到教學的目的。
八、教學過程:
1、聯系生活,感知鐘表面。
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小組成員交流交流。
生:自由觀察活動。(師:課件出示4時)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學生匯報:有12個數字,有兩個指針:分針與時針。數字中間還有很多的大格。
師:鐘面上的東西可真多,下面讓我們一一來認識它們。
師:仔細觀察鐘表,討論誰是分針、時針,發現什么?(出示課件。)
生:時針又短又粗,分針又細又長。(如果學生說出秒針,應給予鼓勵,今天我們得委屈一下秒針弟弟,先來和時針和分針交朋友,好嗎?)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我們來聽聽時針與分針的自我介紹,好嗎?(課件出示一個動畫鐘自述。)
(點擊閃爍),配有畫外音:我的身子長,我叫分針,我的身子短,我叫時針。接著觀看課件。
師:認識分針與時針了嗎?請小朋友把你手中的鐘表的時針與分針指給你的同桌看。
師:接下來讓我們的來認識鐘面上的數安寶寶,說一說一共有多少個數字呀?
生:在鐘面上有12個數字。
師引導,有12個大格,并按順序念出數字。
師:指著正在走動的時鐘,引導學生你們還發現什么?觀察時針與分針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它們是怎么走的(演示時針與分針賽跑的動畫課件)?看鐘面,全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用右手做順時針轉動。
生:我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順著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師:小朋友們觀察地真仔細!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么走的。
生:動手撥小鬧鐘。
[評析:這里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小結:一般來說,鐘面上有12個數字,有對應的刻度線,還有又細又長的分針弟弟、又短又粗的時針哥哥,表針都是按順時針轉的。(教師板書略。)
2、認識整時,找出規律。
請同學看這個鐘面(出示P91頁3個鐘面圖),請學生認真觀察這些時刻的分針、時針,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在同伴的合作中學會看整時。 師:應該怎樣看整時呢?誰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是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生共同小結表示整時規律: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板書)
認一認:課件出示幾張鐘面圖,讓學生認認整時,要完整的說出: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
活動一: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出示三個鐘面
師:現在應該是10時,但是有個兩鐘表爛了,說說那兩個鐘爛了?
出示兩張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的鐘面圖讓同學們去研究,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撥一撥:想不想親自動手撥一撥小鬧鐘?
生:想。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1
學習內容:
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
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
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
統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
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2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3
教學總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 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的主要知識及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學法及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
1.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5. 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6.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7.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
慣。 教學的重點: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
第一單元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整體感知
第一單元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混合運算;第二節:應用題;第三節: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
混合運算中的三步試題是在第五、六冊已學過三步試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三步試題,是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題與兩步計算式題間的聯系,強化運算順序,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獨立計算,并逐步提高運算的正確率與運算速度。三步計算文字題是在兩步計算文字題的基礎的擴展,以提高學生理解數學語言并用算式表達的能力和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計算三步文字題時,要著重從分析文字敘述人手,先確定最后一步是什么運算,再根據數量關系向前推導,確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號怎樣使用等,直到列出綜合算式。 應用題是本單元的重點,其中兩步計算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與第六冊學習
過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有所不同,特點是未知量可以隨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教學時,要從求未知量與兩個已知量的聯系人手,分析數量關系,得出兩種解題思路,進而列式解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從解題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學時,應加強兩種類型題的聯系,通過對比練習強化數量關系,并要求會用兩種方法解答,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應用題部分還安排了比較容易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這是原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發展。這部分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近,數量關系簡單,學生利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通過類推,可以比較容易掌握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學時,可以從兩步應用題引入教學,讓學生利用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主要數量關系,從與兩步應用題的對比中確定運算步驟。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同時,教材還介紹了檢驗的方法,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但檢驗方法只要求學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寫檢驗過程。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是統計的初步知識。教材在以前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從本冊開始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數據整理包括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對數據整理有初步認識,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把不完整的簡單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填寫完整。求平均數是一種統計方法,要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注意與平均分的區別,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據的方法。本單元的統計知識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理解即可。
在本單元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比較、拓展,將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進行教與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要多動手、多討論、多交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要調動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特別是學習應用題的樂趣。此外,在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能夠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 ’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美,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
四、教具學具準備
卡片、 課件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同桌各選一題,互相說一說:題中含有哪些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訂正并強調: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
3,計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說運算順序,并口算出結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觀察剛才的兩道題,能不能把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式題呢?(教師邊提問邊用色筆在30和540÷18下面畫上線。)
學生組題,老師板書:100—(32+540÷18)
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混合運算的例題1。
板書課題: 混合運算 例1
(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2.對照例1與復習題,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例1的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 教師引導:這道題中的小括號內含有除法和加法兩級運算,應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做完后同桌對照,并互相訂正。
4.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
例1 100—(32+540÷18)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個方法進行相關計算;使學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回顧、整理、練習、訂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找準單位1,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獨立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出示:我們學校的圖書室里有故事書400本,連環畫是故事書的 ,作文書是連環畫的 。學校圖書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書?
1、學生獨立解決。
2、匯報交流做法。
3、提示課題:分數乘法的整理和復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讓學生說一說這個單元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小組內說一說,適當的時機師生進行點評)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數乘法的知識。
3、小組合作,優化整理。(課件演示)
分數乘整數
求幾個相同分數和的簡便運算
計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
一個數乘分數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分數乘加、乘減及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a.c+b.c=(a+b)。
解決問題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是多少。
2、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關系式:單位1的量(一個數)問題所對應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分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1)駱駝駝峰中貯藏的脂肪,相當于體重的 ,一頭體重225千克的駱駝,駝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頭體重225kg的駱駝,馱著比它體重還多 的貨物。它馱著的貨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2)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3)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噸,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5
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 第48頁6--9。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6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一、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二、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根據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匯報結果。
2、出示第21頁的第4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律,完成填空。
[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第幾”的感知和認識。]
三、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為什么把○放在第2位會產生兩種不同擺法?
引導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第幾”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展,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四、寓教于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后,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余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并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為“火車尾”,觀察并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數數時,數的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游戲為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從而實現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7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理解杠桿平衡的原理,并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杠桿平衡的規律。
2.教學難點: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材料,導入活動:
1.檢查課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簡單杠桿)的作業。
學生對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組互相檢查。
小黑板或媒體出示制作要求:
(1)準備的竹竿長1m,盡量做到粗細均勻。
(2)在竹竿中點打孔,拴繩子時注意繩子的長度,同時注意檢查拎起繩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從中點處每隔8cm做一個刻度記號,盡量等距離。
拿出準備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檢查大小是否一樣。
2.揭示課題:有趣的平衡(板書)
二、動手實踐,探索規律
1.活動一:探索特殊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
(1)如果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兩邊所放的棋子要同樣多。”
②演示:如:左邊放3個棋子,右邊也必須放3個棋子,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2)如果左右兩邊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么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如:
左邊塑料袋掛在刻度“4”的點上,右邊塑料袋也要掛在刻度“4”的點上,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3)小結:
你有什么體會?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2.活動二: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A)
(1)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才能保證平衡?
①也放4個棋子行不行?會產生什么結果?
②應該放幾個?
“放3個。”
(2)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
①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呢?
學生交流,各自說出自己的見解。
②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3個。
③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6個。
(3)小結:
師:你有什么體會?
左右兩邊棋子個數與刻度數的積要相等。
3.活動三: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B):
(1)問題:左邊在刻度4上放3個棋子并保持不變,右邊分別在各個刻度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呢?
(2)實驗活動:
①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活動。
②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③教師提供表格,引導學生展開活動。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數
乘積
(3)匯報結果。
學生發現: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4)從表中你發現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成什么比例?
學生觀察表中兩個量的變化情況,不難發現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三、應用規律,體會揣摩
1.基本練習:
母女倆在玩蹺蹺板,女兒體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點15分米,母親體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點多遠才能保持蹺蹺板的平衡?
提示:從新課探究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體重和坐的地方距支點的長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設她坐的的地方距支點的距離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點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綜合練習:
桌子上有一個天平,天平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可以滑動的托盤,天平的臂上各有幾個相等的刻度。現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個砝碼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兩邊保持平衡,該怎樣放?
提示:(1)根據臂長和質量成反比例
(2)先確定每個托盤中所放砝碼的總質量,在確定臂長。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收獲。
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研究這些知識的?
2.評價。
師: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可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的方式進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平衡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作業設計
基礎:
1.用邊長20厘米的方磚鋪一塊地,需要2000塊,如果改用邊長為40厘米的方磚鋪地,需要多少塊?
綜合:
2.有一位菜販很不老實,他有一架動過手腳的天平。這架天平的兩臂不等長。有一天,當他向農民們購買實際重5千克的白菜時,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短這一側,這樣稱起來較輕,天平顯示只有4千克重;而當他把白菜買出去的時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長這一側,這樣稱起來白菜會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題中一樣,用列表的方法做。
(2)根據臂長與質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1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系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00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2、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05-28
[精華]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05-29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精品]05-29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5篇[優]05-29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5篇(推薦)05-29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實用15篇)05-29
小學數學新課標解讀心得12-09
小學數學新課標解讀心得10-04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各年級分單元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