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數學教案(通用1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了解字母表示數是數學的一大進步;
2、了解代數式的概念,使學生能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3、通過對用字母表示數的講解,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4、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1、 知識結構:本小節先回顧了小學學過的字母表示的兩種實例,一是運算律,二是公式,從中看出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進而引出代數式的概念。
2、教學重點分析:教科書,介紹了小學用字母表示數的實例,一個是運算律,一個是常用公式,上述兩種例子應用廣泛,且能很好地體現用字母表示數所具有的簡明、普遍的優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數學從算術到代數的一大進步,是代數的顯著特點。運用算術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小學學生的思維方法 ,現在,從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滲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在認識上是一個質的飛躍。對代數式的概念課文沒有直接給出,而是用實例形象地說明了代數式的概念。對代數式的概念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1)從具體的數到用字母表示數,是抽象思維的開始,體現了特殊與一般的辨證關系,用字母表示數具有簡明、普遍的優越性。
。2)代數式中并不要求數和表示數的字母同時出現,單獨的一個數和字母也是代數式。如:2,m都是代數式。等都不是代數式。
3、教學難點分析:能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的數量關系,即用語言表達代數式的意義,一定要理清代數式中含有的各種運算及其順序。用語言表達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說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引起誤會為出發點。
如:說出代數式7(a—3)的意義。
分析 7(a—3)讀成7乘a減3,這樣就產生歧義,究竟是7a—3呢?還是7(a—3)呢?有模棱兩可之感。代數式7(a—3)的最后運算是積,應把a—3作為一個整體。所以,7(a—3)的意義是7與(a—3)的積。
4、書寫代數式的注意事項:
。1)代數式中數字與字母或者字母與字母相乘時,通常把乘號簡寫作“·”或省略不寫,同時要求數字應寫在字母前面。如3×a ,應寫作3、a 或寫作3a ,a×b 應寫作3、a 或寫作ab 。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應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數字與數字相乘一般仍用“×”號。
。2)代數式中有除法運算時,一般按照分數的寫法來寫。
。3)含有加減運算的代數式需注明單位時,一定要把整個式子括起來。
5、對本節例題的分析:
例1是用代數式表示幾個比較簡單的數量關系,這些小學都學過。比較復雜一些的數量關系的代數式表示,課文安排在下一節中專門介紹。
例2是說出一些比較簡單的代數式的意義。因為代數式中用字母表示數,所以把字母也看成數,一種特殊的數,就可以像看待原來比較熟悉的數式一樣,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只是另外還要考慮乘號可能省略等新規定而已。
6、教法建議
(1)因為這一章知識大部分在小學學習過,講授新課之前要先復習小學學過的運算律,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提出新的問題。這樣即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發揮本章承上啟下的作用,搞好小學數學與初中代數的銜接,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理解代數式的概念,首先要給學生多舉例子(學生比較熟悉、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什么是代數式,理清代數式中的運算和運算順序,才能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從而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普遍性、簡明性,也為列代數式做準備。
。3)條件比較好的學校,老師可選用一些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老師在講解第一節之前,一定要對全章內容和課時安排有一個了解,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只有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教給學生系統的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自然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5)因為是新學期代數的第一節課,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好印象,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給學生留下好印象呢?首先,你要盡量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比,英語口語好的老師,可以用英語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后為學生說一段祝福語。第二,上課時盡量使用多種語言與學生交流,其中包括情感語言(眉目語言、手勢語言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7、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難點: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及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教學設計示例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在小學我們曾學過幾種運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們?
(通過啟發、歸納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數的五種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 a+b=b+a;
。2)乘法交換律 a·b=b·a;
(3)加法結合律 (a+b)+c=a+(b+c);
(4)乘法結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寫成“·”號或者省略不寫,但數與數之間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種運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b,c都是表示數的字母,它代表我們過去學過的一切數
2(投影)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時,騎車要1小時,乘汽車要0。25小時,試問步行、騎車、乘汽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3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ν表示速度,你能用s與t表示ν嗎?
4(投影)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厘米,則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ㄓ肐厘米表示周長,則I=4a厘米;用S平方厘米表示面積,則S=a2平方厘米)
此時,教師應指出:
。1)用字母表示數可以把數或數的關系,簡明的表示出來;
。2)在公式與中,用字母表示數也會給運算帶來方便;
。3)像上面出現的a,5,15÷3,4a,a+b,s/t 以及a2等等都叫代數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數式呢?代數式的意義又是什么呢?這正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
三、講授新課
1、代數式
單獨的一個數字或單獨的一個字母以及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數式。學習代數,首先要學習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明確代數上的意義
2、舉例說明
例1 填空:
。1)每包書有12冊,n包書有__________冊;
(2)溫度由t℃下降到2℃后是_________℃;
。3)棱長是a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__立方厘米;
(4)產量由m千克增長10%,就達到_______千克
(此例題用投影給出,學生口答完成)
解:
(1)12n;
(2)(t—2);
。3)a3; (4)(1+10%)m
例2 說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
解:
。1)2a+3的意義是2a與3的和;
。2)2(a+3)的意義是2與(a+3)的積;
(3)a2+b2的意義是a,b的平方的和;
(4)(a+b)2的意義是a與b的和的平方
說明:
(1)本題應由教師示范來完成;
。2)對于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說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致引起誤會為出發點如第(1)小題也可以說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與3的和”等等
例3 用代數式表示:
(1)m與n的和除以10的商;
。2)m與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與y的和;
。4)ν的立方與t的3倍的積
分析:用代數式表示用語言敘述的數量關系要注意:①弄清代數式中括號的使用;②字母與數字做乘積時,習慣上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投影)
(1)n箱蘋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千克;
。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為_____厘米;
(3)底為a,高為h的三角形面積是______;
(4)全校學生人數是x,其中女生占48%?則女生人數是____,男生人數是____
2說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投影)
3用代數式表示:(投影)
。1)x與y的和;
。2)x的平方與y的立方的差;
。3)a的60%與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與b除3的商的和
五、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提出如下問題: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2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數式?
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
、俅鷶凳綄嶋H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數字一樣也可以進行運算;
、谠诖鷶凳胶瓦\算結果中,如有單位時,要正確地使用括號
六、作業
1、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分別的a,b,c,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2、張強比王華大3歲,當張強a歲時,王華的年齡是多少?
3、飛機的速度是汽車的40倍,自行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3 ,若汽車的速度是ν千米/時,那么,飛機與自行車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價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圓的半徑是R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6、用代數式表示:
。1)長為a,寬為b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2)寬為b米,長是寬的2倍的長方形的周長;
(3)長是a米,寬是長的1/3 的長方形的周長;
。4)寬為b米,長比寬多2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初中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不同的拼圖方法驗證公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加深對因式分解、整式運算、面積等的認識。
2、通過驗證過程中數與形的結合,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每一部分知識并不是孤立的。
3、通過豐富有趣的拼圖活動,經歷觀察、比較、拼圖、計算、推理交流等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和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的能力,獲得一些研究問題與合作交流方法與經驗。
4、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通過豐富有趣拼的圖活動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
1、通過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因式分解、整式運算、面積等的認識。
2、通過拼圖驗證公式的過程,使學習獲得一些研究問題與合作交流的方法與經驗。
難點: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驗證公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課型新授課教具投影儀
情景設置:
你已知道的關于驗證公式的拼圖方法有哪些?(教師在此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回想前面拼圖。)
新課講解:
把幾個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再通過圖形面積的'計算,常?梢缘玫揭恍┯杏玫氖阶印C绹诙慰偨y伽菲爾德就由這個圖(由兩個邊長分別為a、b、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兩條直角邊都是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得出:c2=a2+b2他的證法在數學史上被傳為佳話。他是這樣分析的,如圖所示:
教師接著在介紹教材第94頁例題的拼法及相關公式
提問:還能通過怎樣拼圖來解決以下問題
。1)任意選取若干塊這樣的硬紙片,嘗試拼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并寫出相應的等式;
(2)任意寫出一個關于a、b的二次三項式,如a2+4ab+3b2
試用拼一個長方形的方法,把這個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
這個問題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和拼圖,教師在這要引導適度,不要限制學生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在拼圖過程中進行交流合作
了解學生拼圖的情況及利用自己的拼圖驗證的情況。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及時指導,并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拼圖及讓學生講解驗證公式的方法,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給予適當的引導,引導學生整理結論。
小結:
從這節課中你有哪些收獲?
。ń處煈o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是學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最后,教師要對學生所說的進行全面的總結。)
學生回答
a(b+c+d)=ab+ac+ad
。╝+b)(c+d)=ac+ad+bc+bd
。╝+b)2=a2+2ab+b2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板制作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拼圖、思考、交流經驗,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引導。
初中數學教案 篇3
知識技能
會通過“移項”變形求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思考
1、經歷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畫實際問題的有效數學模型。進一步發展符號意識。
2、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體會方程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解決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從數學角度和方法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
經歷觀察、實驗計算、交流等活動,激發求知欲,體驗探究發現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會通過移項解 “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難點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 知識回顧
解下列方程:
1、 3x+1=4
2、 x—2=3
3、 2x+0.5x=—10
4、 3x—7x=2
提問:解這些方程時,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這些題你采用了那些變形或運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請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問題(幻燈片)。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2、4題,板演同學講解所用到的變形或運算,共同講評。
教師提問:(略)
教師追問:變形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動中教師關注:
。1)學生能否準確理解運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列項求解方程。
(2)學生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變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利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類項對方程進行變形,再現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兩邊同時乘以(除以,不為0)同一個數、合并同類項等運算,為繼續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二 問題探究
問題2: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教師:出示問題(投影片)
提問:在這個問題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據現有經驗你打算怎么做?
。▽W生嘗試提問)
學生:讀題,審題,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1、找出問題中的已知數和已知條件。(獨立回答)
2、設未知數:設這個班有x名學生。
3、列代數式:x參與運算,探索運算關系,表示相關量。(討論、回答、交流)
4、找相等關系:
這批書的總數是一個定值,表示它的兩個等式相等、(學生回答,教師追問)
5、列方程:3x+20=4x—25(1)
總結提問: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分析時,要經歷那些步驟?書寫時呢?
教師提問1:這個方程與我們前面解過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發現:方程的兩邊都有含x的項(3x與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數項(20與-25)。
教師提問2:怎樣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轉化呢?
學生思考、探索:為使方程的右邊沒有含x的項,等號兩邊同減去4x,為使方程的左邊沒有常數項,等號兩邊同減去20。
3x-4x=-25-20(2)
教師提問3:以上變形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等式的性質
歸納:像上面那樣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師生共同完成解答過程。
設問4:以上解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師生共同整理:
通過移項,含未知數的項與常數項分別位于方程左右兩邊,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師提問5:解這個方程,我們經歷了那些步驟?列方程時找了怎樣的相等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關注:
(1)學生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設未知數,列代數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參與觀察、比較、嘗試、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體驗探究發現成功的快樂。
活動三 解法運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師:出示問題
提問:解這個方程時,第一步我們先干什么?
學生講解,獨立完成,板演。
提問:“移項”是注意什么?
學生:變號。
教師關注:學生“移項”時是否能夠注意變號。
通過這個例題,掌握“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驗“移項”這種變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規范解題步驟。
活動四 鞏固提高
1、第91頁練習(1)(2)
2、某貨運公司要用若干輛汽車運送一批貨物。如果每輛拉6噸,則剩余15噸;如果每輛拉8噸,則差5噸才能將汽車全部裝滿。問運送這批貨物的汽車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時走6千米,則比規定時間遲到1小時;若每小時走8千米,則比規定時間早到0。5小時。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
教師按順序出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用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學而生練習。
教師關注:
1、學生在計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2、x系數為分數時,可用乘的辦法,化系數為1。
3、用實物投影展示學困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鼓勵。
鞏固“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饋學生對解方程步驟的掌握情況和可能出現的計算錯誤。
2、3題的重點是在新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活動五
提問1: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方程的那種變形?它有什么作用、應注意什么?
提問2:本節課重點利用了什么相等關系,來列的方程?
教師組織學生就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補充。
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提煉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如果不能,教師則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引導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梳理,以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初中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ǘ┮胄抡n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學教案 篇5
教學設計示例一——公式
教學目標
1、了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公式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例子了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系并抽象為具體的公式,要注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一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系,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運算推導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通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系的一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決一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一開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公式,接著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后應用以及通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思想。
四、教法建議
1、對于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蘊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并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一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二——公式
一、教學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使學生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公式與代數式的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1、利用數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導新公式的能力、
。ㄈ┑掠凉B透點
數學來源于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服務于生產實踐、
。ㄋ模┟烙凉B透點
數學公式是用簡潔的數學形式來闡明自然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多種數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公式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數學方法:引導發現法,以復習提問小學里學過的公式為基礎、突破難點
2、學生學法:觀察分析推導計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利用舊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的計算公式、
2、難點:同重點、
3、疑點:把要求的圖形如何分解成已經熟悉的圖形的和或差、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投影顯示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學生思考,師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啟發學生求圖形的面積,師生總結求圖形面積的公式、
七、教學步驟
。ㄒ唬﹦撛O情景,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代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有很多應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小學里學過許多公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公式,教法說明,讓學生一開始就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計算感到不生疏、在學生說出幾個公式后,師提出本節課我們應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公式
師:小學里學過哪些面積公式?
板書:S=ah
。ǔ鍪就队1)。解釋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
【教法說明】讓學生感知用割補法求圖形的面積。
。ǘ┨剿髑笾v授新課
師:下面利用面積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ǔ鍪就队2)
例1如圖是一個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積公式求這個梯形的面積S。
師生共同分析:
1、根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要計算梯形面積,必須知道哪些量?這些現在知道嗎?
2、題中“M”是什么意思?(師補充說明厘米可寫作cm,千米寫作km,平方厘米寫作等)
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予以指正并指出,強調解題的規范性。
【教法說明】
1、通過分析,引導學生在一個實際問題中,必須明確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已知哪些量。
2、用公式計算時,要先寫出公式,然后代入計算,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ǔ鍪就队3)
例2如圖是一個環形,外圓半徑,內圓半徑求這個環形的面積
學生討論:
1、環形是怎樣形成的、
2、如何求環形的面積討論后請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做在練習本上,教育巡回指導。
評講時注意:
1、如果有學生作了簡便計算,則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沒有學生這樣計算,則啟發學生這樣計算。
2、本題實際上是由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出環形面積公式。
3、進一步強調解題的規范性
教法說明,讓學生做例題,學生能自己評判對與錯,優與劣,是獲取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測試反饋,鞏固練習
。ǔ鍪就队4)
1、計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積
2、已知長方形的長是寬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寬,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當時,求t
3、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C和面積S
4、從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車上坡時每小時走千米,下坡時每小時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公式。
(2)若千米/時,千米/時,求從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
學生活動:分兩次完成,每次兩題,兩人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換評判,第一次可請兩位基礎較差的同學板演,第二次請中等層次的學生板演、
【教法說明】面向全體,分層教學,能照顧兩極,使所有的同學有所發展、
師:公式本身是用等號聯接起來的代數式,許多公式在實際中都有重要的用處,可以用公式直接計算還可以利用公式推導出新的公式、
八、隨堂練習
。ㄒ唬┨羁
1、圓的半徑為R,它的面積________,周長_____________
2、平行四邊形的底邊長是,高是,它的面積___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3、圓錐的底面半徑為,高是,那么它的體積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ǘ┮环N塑料三角板形狀,尺寸如圖,它的厚度是,求它的體積V,如果,V是多少?
九、布置作業
。ㄒ唬┍刈鲱}課本第xx頁x、x、x第xx頁x組x
(二)選做題課本第xx頁xx組x
初中數學教案 篇6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有區別地設計教學環節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法、布置作業,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從而達到不同類別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與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所謂分層教學(同班、同年級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在教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對同一個班內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優、中、差生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合講分練,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發展。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逐步推進,做到“分合”有序,動靜結合,并分層設計練習,分層設計課堂,分層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各得進步。
二、分層教學必要性分析
1、教學現狀呼喚分層教學的實施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畢業生全部升入初中學習,這樣,在同一班里,學生的知識、能力參差不齊。但是,應試教育留下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整齊劃一的教學要求,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為了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減輕部分學生過重的負擔,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又要使有特長的學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必須實施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社會培養各種層次的有用之人。
2、新課程改革呼喚分層教學的實施
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實施,而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課程改革歸根到底是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包括教學方式的轉變——從“教”到“引”;知識技能掌握理念的轉變——從“滿堂灌”、“書山題!钡健霸谟H身經歷中體會、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強調自我的情感體驗;教材觀的轉變——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變成我們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工具之一;評價機制的轉變——從“唯分數論”到“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發展”,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但也是現今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
在新課改中實施分層教學法的目的是逐步樹立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激發中等生的學習潛力,擴大優生的學習面。為了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要采用針對性的矯正和幫助,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及時反饋,從中探索出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子。
3、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存在的,特別是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及環境、教育條件都有所不同,還有社會因素(即環境、教育條件、科學訓練),這些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學生所表現出的數學能力有明顯差異也是正常的。
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存在著個體差異
(1)智力差異。每個學生因為遺傳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鈍,有的人形象思維強;有的邏輯思維強;有的人記憶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較差;有的人記憶力較差,卻推理能力過人。
。2)學習基礎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小學的數學狀況不一樣:有的學生數學十分優秀,有的學生數學學習基本還沒入門,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3)學習品質差異。有的學生學習數學十分認真,有一套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學得輕松愉快;而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入門,數學學得十分艱難,部分學生甚至對數學學習喪失了信心。
4、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的數學教學采用的是統一教材、統一課時、統一教參,在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產全“顧中間、丟兩頭”。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學生就成了陪讀、陪考。數學能力強的學生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能力稍差的學生就可能變成了后進生。有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家庭、社會、學生、學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進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來自教師在教學中的失誤。我們的基礎教育既要注意確保學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顧及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進行分層教育確有必要。
5、分層次教學能夠有效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按照教育家達尼洛夫關于教學過程的動力理論之說,認為只有學生學習的可能性與對他們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從而加快學習成績的提高,而這兩者的統一關系若被破壞,就會造成學業的不良后果。學生的學習可能是由他們生理和心理的一般發展水平與對某項學習的具體準備狀態所決定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的構成因素中既有相對穩定的因素,又有易變的因素。相對穩定的因素,決定了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的范圍,決定了學業不良學生要取得學業進步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易變的`因素,使學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實際可能性水平,從而促進或阻礙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之間矛盾的轉化,加快學習成績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見,分層次教學是著眼于協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的關系的一種極好的手段,使它們之間能相適應,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三、分層教學研究的目的意義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十七世紀提出來的班級授課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校工作的計劃性和實際社會效益風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因材施教等種種弊端與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起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班級授課制在我國做出輝煌的貢獻后逐步顯現出其先天的嚴重不足。教師在班級授課制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1、有利于所有學生的提高: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
2、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
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安煌瑢W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
2、教學最優化理論
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分層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
3、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不僅為數學教學內容的設定指出方向,而且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數學的需求,并為學生學習數學可能產生的差異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五、分層教學實施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首先,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分層的原則。應該向學生宣布分層方案的設計,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以統一師生認識;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完全由學生自己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層次;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后,公布分層結果。這樣使部分學生既分到了合適的層次上,又保留了“臉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傷害,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次,在分層教學中應注意下列原則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則:在分層時應將學習狀況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
②差別模糊原則:分層是動態的、可變的,有進步的可以“升級”,退步的應“轉級”,且分層結果不予公布;
、鄹惺艹晒υ瓌t: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方法、練習、作業時,應使學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蘋果為宜,在分層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芰阏趾显瓌t:教學內容的合與分,對學生的“放”與“扶”,以及課外的分層輔導都應遵守這個原則;
⑤調節控制原則:由于各層次學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課堂上以學、議為主,教師要善于激趣、指導、精講、引思,調節并控制止好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做好分類指導;
、薹e極激勵原則:對各層次學生的評價,以縱向性為主。教師通過觀察、反饋信息,及時表揚激勵,對進步大的學生及時調到高一層次,相對落后的同意轉層。從而促進各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隨時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
初中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知識重點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探究實際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
。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歸納小結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初中數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熟練掌握簡單圖形的移動規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2、能力目標:
①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趯M合圖形要找到一個或者幾個“基本圖案”,并能通過對“基本圖案”的平移,復制所求的.圖形;
3、情感目標: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連續變化的特點;
難點:圖形的劃分。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磁性板,若干小正六邊形,“工”字的磚,組合圖形。
五、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ㄑ菔菊n件):教材上小狗的圖案。提問:
。1)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
(2)它可以通過什么“基本圖案”,經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
。3)在平移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
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種)
讓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總結,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并對每種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頁圖3—9,提問: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誰到黑板做做看?
小組討論,派代表到臺上給大家講解。
氣氛要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掘他們的想象力。
暢所欲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啟發學生在我們周圍尋找平移的例子。
課堂練習: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觸緊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對于每種答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并不是很復雜,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內容貼近生活,學生興致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參與意識較強,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美學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初中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布置
本章的課后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初中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數學》(供天津用)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整式第一節整式加減第2小節整式的加減。
二、設計思想
本節內容是學生掌握了“整式”有關概念的延展學習,為后繼學習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知識奠定基礎,是“數”向“式”的正式過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了較強的數的運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時也具有初步的觀察、歸納、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結合教材,立足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和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活動不但培養學生化簡意識,提升數學運算技能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目標:
1、理解同類項的含義,并能辨別同類項。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熟練的合并同類項。
3、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方法,熟練進行運算。
(二)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同類項定義、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的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能力。
2、通過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運算的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算技能,提升運算的.準確率培養學生化簡意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ㄈ┣楦袃r值目標:
1、通過交流協商、分組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于探索未知問題的精神。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關鍵:
同類項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教師:
1、篩選數學題目,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實物模型,并能展開。
3、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凸顯①單項式中系數、字母、指數的特征②長方體紙盒立體圖、展開圖。)
學生:
1、復習有關單項式的概念、有理數四則運算及去括號的法則)
2、每小組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模型。
初中數學教案 篇11
把方程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就相當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樣的變形叫做移項。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第二小節的內容。這是一節“概念加例題型”課,此種課型中的學習內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運用前面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例題。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利用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生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這一部分內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基礎。這類課一般采用“導學導教,當堂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重點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別留意學生運用概念解題或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時,對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找相等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項變號的基本原則
2、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建立相等關系。
3、情感、態度:通過具體情境引入新問題,在移項法則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滲透化歸的思想。
三、學情分析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熱情高,但觀察、分析、概括能力較弱的特點,本節從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動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采取自學、討論、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概括、歸納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利用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學難點:移項法則的探究過程。
六、教學過程:
。ㄒ唬┣榫耙
引例: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趣味算題,多以順口溜的形式表達,請看這樣一個數學問題:一群老頭去趕集,半路買了一堆梨,一人一個多一個,一人兩個少兩個,老頭和梨分別是( )
A、3個老頭,4個梨 B、4個老頭,3個梨 C、5個老頭,6個梨 D、7個老頭,8個梨
設計意圖:大部分同學會用算術法(答案代入法)來解答的,而這類問題我們如何用方程來解答呢?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巧妙過渡,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
。ǘ┏鍪緦W習目標
1、理解移項法,明確移項法的依據,會解形如ax+b=cx+d類型 的一元一次方程。
2、會建立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這兩個目標的.達成,也驗證了本節課學生自學的效果,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ㄈ⿲Ы虒W
1、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教材問題2到例3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問題2中這批書的總數有哪幾種表示法?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本題可作為列方程的依據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2)什么是移項?移項的依據是什么?移項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解形如“ax+b=cx+d”類型的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自學例3后請歸納解這類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8分鐘后,比誰能仿照問題2和例3的格式正確解答問題)
2、學生自學
學生根據自學提綱進行獨立學習,教師巡視,對自學速度慢的、自學能力差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給以暗示和幫扶,有利于自學后的成果展示。
3、交流展示(小組合作展示)
。ê献鹘涣饕唬┙滩膯栴}2中這批書的總數有哪幾種表示法?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本題哪個相等關系可作為列方程的依據呢?
問題2: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1)設未知數:設這個班有X名學生,根據兩種不同分法這批書的總數就有兩種表示方法,即這批書共有(3 X+20)本或(4X-25)本。
2)找相等關系:這批書的總數是一個定值,表示同一個量的兩個不同的式子相等。(板書)
3)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 3x+20 = 4x-25(板書)
【總結提升】解決“分配問題”應用題的列方程的基本要點:
A、找出能貫穿應用題始終的一個不變的量。
B、用兩個不同的式子去表示這個量。
C、由表示這個不變的量的兩個式子相等列出方程。
設計意圖:因為在自學提綱的引領下,每個小組自主學習的效果不同,反饋的意見不同,所以在展示中首先要展示學生對課本例題的理解思路。采取主動自愿的方式,一個小組主講,其它小組補充。
。ㄗ兪接柧1)某學校組織學生共同種一批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3棵;如果每人種6棵,則缺3棵樹苗,求參與種樹的人數
。ㄖ辉O列即可)
(變式訓練2)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趣味算題,多以順口溜的形式表達,請看這樣一個數學問題:一群老頭去趕集,半路買了一堆梨,一人一個多一個,一人兩個少兩個,老頭和梨各多少?
設計意圖:檢查提問學生對“分配問題”應用題掌握的情況,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所列方程為后面教學做好鋪墊。學生會帶著“如何解這類方程?”的好奇心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
(合作交流二)什么是移項?移項的依據是什么?移項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解形如“ax+b=cx+d”類型的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自學例3后請歸納解這類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ò鍟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改變符號后,從等式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教學設計(魏玉英)
師:為什么等式(方程)可以這樣變形?依據什么?
。ǔ鍪荆┮罁仁降幕拘再|
即: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師: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
。ǔ鍪荆 通過移項,使等號左邊僅含未知數的項,等號右邊僅含常數的項,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與課題對照滲透轉化思想)
(基礎訓練)搶答:判斷下列移項是否正確,如有錯誤,請修改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教學設計(魏玉英)
設計理念:讓各個小組憑著勢力去搶答。這五個習題重點考察學生對移項的掌握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習題分層設計且成梯度分布。
【歸納板書】 解“ax+b=cx+d”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1) 移項;
(2) 合并同類項;
。3) 系數化為1。
(綜合訓練) 解下列方程(任選兩題)
設計理念:第(2)、(3)兩題未知數系數是相同類型的,所以讓學生任選一題即可。通過綜合訓練能讓學生更進一步鞏固用移項和合并同類項去解方程了。
(中考試練)若x=2是關于x的方程2x+3m—1=0的解,則m的值為
設計理念:通過本題的訓練讓學生明確中考在本節的考點,同時激勵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要抓住知識的核心和重點。
(四)我總結、我提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收獲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之間互相談收獲的方式進行課堂小結,讓學生相互檢查本節課的學習效果?梢砸龑W生從本節課獲得的知識、解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的技巧等方面交流意見。
(五)當堂檢測(50分)
1、下列方程變形正確的是( )
A、由—2x=6, 得x=3
B、由—3=x+2, 得x=—3—2
C、由—7x+3=x—3, 得(—7+1)x=—3—3
D、由5x=2x+3, 得x=—1
2、一批游客乘汽車去觀看“上海世博會”。如果每輛汽車乘48人,那么還多4人;如果每輛汽車乘50人,那么還有6個空位,求汽車和游客各有多少?(只設出未知數和列出方程即可)
3、(20分)已知x=1是關于x的方程3m+8x=m+x的解,求m的值。
。◣熒顒樱⿲W生獨立答題,教師巡回檢查,對先答完的學生進行及時批改,并把得滿分的學生作為小老師對后解答完的學生的檢測進行評定,最后老師進行小結。
(六)實踐活動
請每一位同學用自己的年齡編一 道“ax+b=cx+d”型的方程應用題,并解答。先在組內交流,選出組內最有創意的一個記在題卡上,自習在全班進行展示 。
設計意圖:
讓學生課后完成,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體現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初中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生熟悉的問題情景,以過探索有理數減法法則得出的過程,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的合理性。
(2)能熟練進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歸納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人歸的數學思想。
重點、難點
1、重點:有理數減法法則及其應用。
2、難點: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應用符號的改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有理數加法運算是怎樣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氣溫是—20C,最低氣溫是—100C,這天北京市的溫差是多少?
導語:可見,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出示課題)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為8848米,與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為—155米,珠穆朗瑪峰比吐魯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過以上列式,你能發現減法運算與加法運算的關系嗎?
(學生分組討論,大膽發言,總結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教師提問、啟發:
。1)法則中的“減去一個數”,這個數指的是哪個數?“減去”兩字怎樣理解?
(2)法則中的“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加上”兩字怎樣理解?“這個數的相反數”又怎樣理解?
。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數減法法則嗎?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P。24例1 計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課內練習:P。241、2、3
3、游戲:兩人一組,用撲克牌做有理數減法運算游戲(每人27張牌,黑牌點數為正數,紅牌點數為負數,王牌點數為0。每人每次出一張牌,兩人輪流先出(先出者為被減數),先求出這兩張牌點數之差者獲勝,直至其中一人手中無牌為止)。
四、總結反思
。1)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2) 有理數減法的步驟:先變為加法,再改變減數的符號,最后按有理數加法法則計算。
五、作業
初中數學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ǘ┮胄抡n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學教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并匯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現內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
。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角和)
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的和是540。
方法2:從五邊形內部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后用5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結果得54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后用4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結果得54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結果得54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后,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并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之后,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角和是720,十邊形內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思考:
。1)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的關系?
。2)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邊數的關系?
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并把討論后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現1:四邊形內角和是2個180的和,五邊形內角和是3個180的和,六邊形內角和是4個180的`和,十邊形內角和是8個180的和。發現2:多邊形的邊數增加1,內角和增加180。
發現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邊數n存在(n—2)的關系。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ㄈ⿲嶋H應用,優勢互補
1、口答:
(1)七邊形內角和()
。2)九邊形內角和()
。3)十邊形內角和()
2、搶答:
。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1440,且每個內角都相等,則每個內角的度數是()。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比四邊形的內角和多540,并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儲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ㄎ澹┳鳂I: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展示,激發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初中數學教案 篇15
問題描述: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初中的,隨便那個年級。2000字。案例和反思
1個回答 分類:數學 2014—11—30
問題解答:
我來補答
2、3 平行線的性質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七年級上冊第2章 第3節 平行線的性質,它是平行線及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
難點:“性質1”的探究過程
四、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與“動像探索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內容:
①火車行駛在鐵軌上;
、谟斡境;
、蹤M格紙。
2、聲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學生活動:
思考回答。
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弁詢冉腔パa兩直線平行;
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然后提出問題。
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
引出課題——平行線的性質。
。ǘ⿺敌谓Y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如圖)。
問題一: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數
數量關系
學生活動: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結論: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問題二: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探究、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
3、性質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ㄈ┮晁伎,培養創新
問題三:請判斷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b 因為a‖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180°
所以∠2=∠3 所以∠2+∠4=180°
語言敘述:
性質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芍本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ㄋ模⿲嶋H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
。1)如圖,平行線AB、CD被直線AE所截
、偃簟1 = 110°,則∠2 = °。理由:。
、谌簟1 = 110°,則∠3 = °。理由:。
、廴簟1 = 110°,則∠4 = °。理由:。
。2)如圖,由AB‖CD,可得( )
(A)∠1=∠2 (B)∠2=∠3
。–)∠1=∠4 (D)∠3=∠4
(3)如圖,AB‖CD‖EF,
那么∠BAC+∠ACE+∠CEF=( )
。ˋ) 180°(B)270° (C)360° (D)540°
(4)誰問誰答:如圖,直線a‖b,
如:∠1=54°時,∠2= 。
學生提問,并找出回答問題的同學。
2、(討論解答)
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余部分,量得∠A=100°,∠B=115°,求梯形另外兩角分別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儲(小結)
1、平行線的性質1、2、3;
2、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鳂I 第69頁 2、4、7、
八、教學反思:
①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動態地展示同位角的關系,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趯W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壅n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初中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實際問題,熟練地列出二次函數關系式,并求出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注重學生參與,聯系實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實際問題,熟練地列出二次函數關系式,并求出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教學過程:
一、試一試
1、設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墻的一邊AB的長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邊BC的長,進而得出矩形的面積ym2、試將計算結果填寫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有限定范圍嗎?
3、我們發現,當AB的長(x)確定后,矩形的面積(y)也隨之確定, y是x的函數,試寫出這個函數的關系式,
對于1、可讓學生根據表中給出的AB的長,填出相應的BC的長和面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中數據的變化情況,提出問題:
。1)從所填表格中,你能發現什么?
。2)對前面提出的問題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讓學生思考、交流、發表意見,達成共識:當AB的長為5cm,BC的長為10m時,圍成的矩形面積最大;最大面積為50m2、 對于2,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表意見。形成共識,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圍,其范圍是0 <x <10。 對于3,教師可提出問題。
(1)當AB=xm時,BC長等于多少m?
。2)面積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數關系式、
二、提出問題
某商店將每件進價為8元的某種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銷出約100件、該店想通過降低售價、增加銷售量的辦法來提高利潤,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這種商品單價每降低0.1元,其銷售量可增加10件。將這種商品的售價降低多少時,能使銷售利潤最大? 在這個問題中,可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潤與售價、進價以及銷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利潤=(售價-進價)×銷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價,該商品每件利潤是多少元?一天總的利潤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價x元,則每件商品的利潤是多少元?一天可銷
售約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如果不能任意取,請求出它的范圍,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圍是0≤x≤2]
5、若設該商品每天的利潤為y元,求y與x的.函數關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將函數關系式y=x(20-2x)(0 <x <10=化為:
y=-2x2+20x(0<x<10)……………………………(1) 將函數關系式y=(10-8-x)(100+100x)(0≤x≤2)化為: y=-100x2+100x+20D (0≤x≤2)……………………(2)
三、觀察;概括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函數關系式(1)和(2),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函數關系式(1)和(2)的自變量各有幾個?
(各有1個)
。2)多項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別是幾次多項式? (分別是二次多項式)
(3)函數關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點?
。ǘ际怯米宰兞康亩味囗検絹肀硎镜模
。4)本章導圖中的問題以及P1頁的問題2有什么共同特點? 讓學生討論、交流,發表意見,歸結為:自變量x為何值時,函數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數定義: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數,a≠0)的函數叫做x的二次函數,a叫做二次函數的系數,b叫做一次項的系數,c叫作常數項、
四、課堂練習
1、(口答)下列函數中,哪些是二次函數?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練習第1,2題。
五、小結
1、請敘述二次函數的定義、
2,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轉化為二次函數來解決,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編一道二次函數應用題,并寫出函數關系式。
六、作業:略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8-12
初中數學教案02-21
初中數學教案[經典]02-21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11-02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案07-17
角初中數學教案12-30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11-22
初中數學教案《圓》03-05
初中數學教案范文02-21
初中數學教案【熱門】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