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設計思想: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利用音像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課題研究目標,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智能型、創造型人才為目的,試圖通過對教學的科學設計,實現音像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滲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探究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全課采用啟發式電化教學,本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首先設計一道準備題,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通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列表、討論、分析,讓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多種信息與表象,在教師適時啟發點拔下,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積極思維,探索和發現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在鞏固練習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素質的培養過程。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相遇問題的學習及解決問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勤學善思、主動進取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
教學目的:
1。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這三個數量間的相依關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
2。能根據相遇問題的題意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并說出解題步驟。
3。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中求路程的應用題。
4。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的分析。
電教媒體:微機及配套大屏幕、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一)前提診測(投影片)
1。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654=260米)
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誰會用一個數量關系式表示?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李誠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 ? (由學生補充問題再列式計算)
[評析:舊知的再現,針對性強,抓住與新知密切相關的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為學習新知識作了適
當的鋪墊。]
(二)引人課題
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如果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二、引導思疑
1。創設動態情境,準確理解題意。。
微機屏幕顯示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張華、李誠是怎樣走的?結果會怎樣?
(微機演示)屏幕顯示張華、李誠兩家用太陽表示并不斷閃爍,當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后,張華、李誠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后兩人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張華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誠走過程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艷麗。
學生觀察后提問: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里出發?出發后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板書:人:兩個 時間:同時 地點:兩地
方向:相向(相對) 結果:相遇
[評析:運用微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
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優勢,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掃除了障礙。]
2. 觀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師利用微機逐分逐分地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變化情況,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完成下準備題中的表格。。
根據以上微機的`演示讓學生填寫下面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 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填完上表后讓學生討論:
①出發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
②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評析: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準備題的設計正是考慮了這一要求。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列表、討論、分析每經過1分、2分、3分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這里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拔,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下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三、引思解疑
l。出示例5: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①讓學生說說小強和小麗是怎樣運動的?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微機屏幕顯示線段圖(標出運動方向、有關數據及問題)。
③讓學生根據線段圖復述題意,同時想象兩人同時從家里走向學校的過程。
(3)分析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問:怎樣求兩家的距離?
啟發學生說出兩種解法:
① 求兩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來。
644+704
②求每分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較兩種算法。
讓學生說說兩種解法分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兩種解法算式不同卻結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評析:前面準備題已通過微機向學生提供了直觀、多彩、形象、生動的表象,又通過填表、分析,學生已準確理解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例5的解答已經是水到渠成。然而教師并不急于呈現答案,而是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先啟迪學生復述題意、想象兩人同時相向而行的情景,再畫出線段圖,進一步激發學生解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找到答案,化解難點,真正體現了啟發式電化教學解決難點的媒體策略思想。整個例題的解答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前面提供的表象自我探究、自我發現,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把外部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從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到意義建構的較高層次。]
5。做一做(投影)①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鐘兩人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路程。
每分60米 每分75米
a。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米
b。756表示( )
c。兩地間的路程:()()+()()=()米
另一種解法:
a。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米
b。兩地間的路程是[()+()]()=()米
②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相遇,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8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2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兩種方法解答)
四、拓思創新
1。甲乙兩個工程隊同時修筑一條公路,14天修完,甲隊每天修280米,乙隊每天修300米,這條路全長多少米?
2。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6小時后兩車還相距30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多層次,先表述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使知識內化,然后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后解決已知條件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正確地、合理地、靈活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
3、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卡。
教法學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游戲、直觀演示、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游戲、探索、練習過程中學會小數的簡便計算。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內容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簡算能力,培養學生靈活做題的技巧。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適用于小數,那么,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適用于小數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適不適用于小數(教師板書課題)。
二、舊知鞏固
師:上新課之前先來考考大家。看誰算得快。(學生完成練習卡上的第1.2題)學生匯報計算結果。
師:同學們算得真快,那老師再來考考大家,看誰算得巧。(學生完成練習卡上的第3題)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和結果。
三、游戲探知
師:誰來說說你們剛才完成的三道題分別是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來簡便計算的呢?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師:同學們,你們會唱“找朋友”這首歌嗎?
師:下面我們就來邊唱這首歌邊做“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同桌討論,協作完成。計算下面各題,找出計算結果相同的式子用等號連接。
1.2 × 0.7 0.8×(0.5×0.4)2.4×0.5+3.6×0.5
(0.8×0.5)×0.4(2.4+3.6)×0.5 0.7×1.2
師:同學們,他們的好朋友都找對了嗎?
師:(手指算式)這些算式各說明了什么呢?(學生觀察后,紛紛舉手)
師:說得太好了,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些算式說明什么?(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師:你們真聰明,又肯動腦子。剛才通過我們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但是究竟怎樣,才能使計算簡便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幾道題。
四、例題講述
師:(板書)(1)0.25×4.78×4
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看看這道題能不能用簡便方便計算,怎樣算簡便,請試著用簡便方法計算,并思考你是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學生觀察,思考,教師巡視,參與其中,共同研討)。
讓學生在班級匯報交流。
師:誰能說說這道題能不能簡算?怎樣簡算?為什么?
師:(板書)(2)0.65×201
(學生再次觀察,思考,并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用乘法交換律和分配律對小數乘法進行了簡便計算,大家都掌握得很不錯,那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去“過關斬將”,解決更多的難題。
五、課堂練習
(1)0.31×2.5 - 0.24先算()
A.加法B.減法C.乘法
(2)3.6×4.5+3.6×5.5可以運用()進行簡算。
A.乘法交換律
B.乘法結合律
C.乘法分配律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50.4×1.9-1.8
=50.4×0.1
=5.04
(4)計算下面各題,能用簡便方法算的用簡便方法算。
1.5×102 1.25+4.6+0.75 4.8×0.25 2.33×0.5×4 2.5×0.5×0.4×2 0.8×7.5×1.25
(5)麗麗送給希望小學99名同學每人一套12.8元的文具。麗麗一共花了多少錢?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我們已經明白了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板書設計:
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適用于小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入復習主題
1、故事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同學們愿意聽聽嗎?)在聽故事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聽老師講之后看你能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什么規律?
師: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
師:你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這個故事總是在依次不斷地重復同一個內容。)
師:不錯,大家已經發現這個故事的一個特點了。板書:依次不斷地重復
師:誰能根據這個特點接著老師的故事繼續往下講?(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復的故事。)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講不完。)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照這樣不斷重復地一直講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們要講多少遍?(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循環、無限。)
生:要講很多很多遍。
生:要講無數遍。
師:像這樣講的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才講的遍數呢?
生:是有限的。
2、舉實例,引入主題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現象。)
師:在生活中你們遇到過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循環現象嗎?誰能舉例說一說?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環。
(2)、白天與黑夜的循環。
(3)、周一至周日的循環。
(4)、1月到12月的循環。
(5)、鐘表從1走到12的循環。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實在數學中也存在著這樣有趣的現象。在數學王國里,就有這么一位特殊的小數朋友——循環小數。(板書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再次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循環小數。
二、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0.75÷2.5= 28÷18=
78.6÷11= 1.5÷7=
1、個別演版
2、講評,統計作對人數。問個別學生計算錯在哪里?(目的:學生要養成認真計算的好習慣,做題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3、觀察你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你有什么想對同學和老師說的嗎?(小組討論,個別發言)
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剛才的小發現來完成下面的判斷題。
三、判斷對錯。(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在括號里打×)
(1)、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
(2)、9.66666是循環小數。 ()
(3)、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也是循環小數。 ()
(4)、循環小數8.3742742…也可以寫成8.3742。 ()
(5)、7.80=7.8 ()
講評:
(1)、強調重點字詞。
(2)、是5位小數,是有限小數,不是循環小數。
(3)、前半句對,后半句不對,無限小數不但包含循環小數,還包含無限不循環小數。這句話如何說正確?在本冊書的學習中,還有哪兩個數學概念的關系也是這樣的?
(4)、讓學生明確循環小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一般寫法,一種是簡便寫法。
(5)、個別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比大小的方法:先寫成一般形式,再比大小。
你的方法真不錯,那就讓我們利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練習。
四、比大小
1、 0.33 0.3 1.23 1.233 1.45 1.45
2、從大到小排列
0.6 0.6 0.606 0.60… 0.06
(1)、學生獨立完成。
(2)、個別演版,把自己比的方法展示出來。
(3)、統計做對的人數,個別說說自己的錯因。
提醒學生注意: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要用“>”連起來。
比的結果里要寫題目里給的原數。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思、說和做,解決了許多問題,那就讓我們來互相說說這一節課學習的感受吧!
生:我知道小數按照小數部分的`位數可以分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的一種。
生:我知道循環小數就是數字在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有規律的無限的重復。
生:我們在寫一個循環小數時,雖然在小數部分只寫了幾個數字,但是后面的省略號表示這是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的。
生:我感覺循環小數是一望無際的。
生:我覺得循環小數的簡記的方法最神奇,小數部分頭上的小圓點最神奇了,好象孫悟空頭上的毫毛,拔下來立刻變成無數個數字
同學們的表述太精彩了!接下來,讓我們放松一下:請欣賞美麗的圖案。
師:這些圖案都是利用循環小數這一現象設計出來的。你能利用今天學習循環小數的現象也設計一種好看的花邊嗎?
六、布置作業:
你能利用今天學習循環小數的現象設計一種花邊?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活動目的:
活動的最終目標:出一本《成長的足跡》記錄冊。記錄自己的學習生活,其中以上學后的內容為主。書中包括:封面、序言、圖片、習作、書畫作品、攝影作品、榮譽等內容。成長報告冊是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成果的積累,反思,回憶的重要工具。它既重過程,又重發展;既重引導,又重評價。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的過程,促進自己不斷的發展。
活動形式:
收集、實踐、操作,整理
活動準備:
空白冊一本,學生平日里的照片,證書,特色的作品。
活動過程:
1、明確要求:
向學生提出活動的最終目標:出一本《成長的足跡》記錄冊。記錄自己的學習生活,其中以上學后的內容為主。
2、資料搜集:
①我們這本《成長的足跡》里面的需要一些文字內容和圖片資料。文字包括自己的習作、日記、片段等。圖片資料包括同學們的書畫作品、攝影作品、你的生活照等。而這些作品可以是大家在小學中的'你最滿意的作品,再邀請你的同學、師長幫你指點。
②把收集的所有作品集體挑選優秀作品自己編入《成長的足跡》之中。
3、分類整理:
對這本書的欄目的設置。可以設童年足跡、五彩的世界、我們的榮譽,我的作品等欄目。(童年:童年中的學習生活的照片;五彩的世界:書畫攝影作品;我們的榮譽:大家過去所得到的榮譽。)
4、交流修改:
初稿出來以后相互交流欣賞,再請師長、家長等一起征求意見,以便把記錄冊建得更趨完美。
活動建議:
1、召開家長會,為每位家長和孩子介紹講解報告冊的作用及制作的須知。
2,由于學生的年齡小,必須得到家長的鼎力支持,爭取家長的支持。
3、經常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不斷完善,在過程中不斷補充,記錄自己的足跡。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對于方程這部分內容在本學段有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
2、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了解等量關系。
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4、能解簡單的方程。
在這一節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
這一課時是對前期知識進一步深化,擔負著教學列方程和教學解方程的雙重任務,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稍復雜的方程”這塊內容分三個例題,例題1:ax-b=c及其應用;例題2:ax+bx=c及其應用;例題3:ax+bx=c及其應用。這節課要思考的主要是探究學習例題1:形如ax-b=c的方程及其應用,本節課作為學生初次接觸“稍復雜的方程”的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作用,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是對前期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學生學習的困難之處是根據題目里的'已知信息列出等量關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稍復雜的方程。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抽象的概括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規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自主探索列方程解決較復雜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P25例2、例3及練習六第5、7、8、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的兩種特殊情況。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整數除法的驗算知識遷移到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驗算,養成學生及時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教學難點: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中的兩種特殊情況。
教學方法:利用教材情境,結合學生例l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歸納總結小數除以整數的結果。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溫習舊知
1、 快樂口算。
4.2&;divide;3= 7.2&;divide;6= 2.8&;divide;2= 6.3&;divide;3=
16.8&;divide;8= 5.5&;divide;5= 4.8&;divide;4= 3.8&;divide;2=
2、筆算,并結合豎式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93.6&;divide;24= 117.5&;divide;25=
3、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2.4= 117= 5= 18=
我是根據( )把上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的。
一.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自學教材第25頁的例2
(1)讀題,理解題意并列式:( )
(2)觀察豎式并想:按( )法則去除,余數是( ),表示余 ( )個1;在( )的后面添0,表示( )個十分之一后繼續除,同時在( ) 和( )的后面點上小數點,余數是( ),表示 ( )個十分之一;再在( )后面添0,表示( )個百分之一后繼續除。
28&;divide;16,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數末尾有余數12時,提問:接下來怎么除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并在小組內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根據小數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的性質,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個十分之一再除。
提問:計算時被除數的末尾有余數時該怎么辦?在余數后面添O繼續除的依據是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計算時被除數的末尾有余數時,在余數后面添O繼續除。它的依據是小數末尾添上O小數的大小不變的性質。由于被除數28是整數,小數點沒有寫出來,因此要在商的右邊點上小數點后,再寫商。
追問:現在除完了嗎?為什么?(因為還有余數,所以還沒有除完。)
引導學生利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將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個百分之一,再除以16。
強調:師進一步明確:在計算除法時,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要在余數的后面添O繼續除。使學生知道:小數除法除到最后沒有余數了,叫做除盡了。
總結:通過例1和例2的學習,誰能說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引導學生說一說,并出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余數后面添O繼續除。
(3)嘗試獨立用豎式計算.
重點提示: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要對齊。
(4)練一練:
72&;divide;15= 29&;divide;4=
(5)交流、小結:小數除以整數,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位還有余數,要在( )
整數部分的后面點上( ),在余數后面添( ),繼續除。
2、自學教材第25頁的例3:
(1)獨立分析,列出算式。( )
(2)想:先用5.6的整數部分5除以7,( ),要在被除數( )位數字5的上面商( ),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商的小數點,再繼續往下除,56個十分之一除以7等于( )個十分之一,在商的十分位上寫( ).
提問:觀察這道算式與學習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
提問: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商會出現什么情況?(不夠商1)
追問:不夠商1怎么辦?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總結: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不夠商1,就應該在被除數的個位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O來占位。
引導:現在把被除數的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合起來看作56個十分之一,再除以7夠不夠除?商應該寫在哪里?
引導學生明白商應該寫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師板演,完成算式(見圖3):
驗算。這道題怎樣驗算呢?想一想整數除法是怎樣驗算的?能不能把這種驗算方法應用到小數除法上來?學生獨自試一試,再小組交流討論。
集體匯報:用乘法驗算,即0.8&;times;7=5.6。
我發現:小數除以整數,如果小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在個位上商( ),點上商的( )后繼續除.
3、口頭整理一下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頁&;“做一做&;”第(1)題。并說一說當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余數時,怎么辦?(添O繼續除)
2.完成教材第25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觀察算式及結果,引導學生得出:只要被除數比除數小,個位上就不夠商1,這樣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頁&;“做一做&;”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完成教材第27頁練習六第12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1.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歸納:
(1)整數部分不夠除,商O點上小數點繼續往下除。
(2)除到被除數的末位仍然有余數,要在后面添O繼續除。
2.師:誰能完整地總結一下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應該怎樣計算?
引導歸納: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余數后面添0繼續除;如果整數部分不夠除,商0點上小數點繼續往下除。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認識簡單圖形旋轉的過程。
2、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在探索圖形旋轉并用語言描述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課前修改:
教學過程:
一、旋轉方向
1、觀察噴灑的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旋轉現象,是怎樣旋轉的。教師結合鐘表上表針的轉動介紹順時針、逆時針轉動。
2、拿一把轉椅,按不同方向實際轉一轉,讓學生描述旋轉方向。
二、旋轉90°
1、教師簡筆畫分步演示噴頭順時針旋轉90°的畫面,讓學生認識并描述旋轉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轉轉椅,分別從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旋轉90°,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轉椅是沿怎樣的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
說一說
1、觀察書中的兩組圖形,了解書中有什么。教師提出“說一說”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判斷的時間。
2、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三、圖形旋轉
1、提出畫圖的要求,并提示畫圖時要先確定旋轉方向,再考慮旋轉90°后的位置。
2、展示畫出的.圖形,交流畫的方法。教師介紹先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最后連另一條邊的方法。
3、讓學生看書中畫的三角形旋轉90°后的圖形。
練一練
1、弄清題目要求后,再判斷。
2、學生在書中獨立完成,教師輔導后進。
3、先引導學生了解圖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案。
教后反思: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遷移,使學生能根據要求正確地運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2.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個小時的近似數時表示的精確程度,理解求得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舊知遷移新知和類比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我一看見同學們就感覺很聰明,是不是這樣?既然如此,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看看同學們表現如何!
2.板書出示:老師這有個數,請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先寫黑板:12953≈1萬
3.師:你是怎么想的?(省略萬以后的位數,就是看尾數的最高位千位。千位是2,比5小,舍去。)
師:得數約等于1萬,千位還可以是哪些數?(0、1、3、4)尾數的最高位比5小,直接舍去尾數。
師:如果得數約等于2萬,千位上又可以是哪些數呢?(5、6、7、8、9尾數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5,向前一位進1,再舍去尾數。)
4.師:剛才我們求的.是整數的近似數,你能說出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嗎?
學生說方法。(板書:求整數的近似數,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數是不是滿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學生齊讀。同學們讀得真好,和你們一起學習真快樂!
二、整合情景,探究交流。
1.師:今天我們來研究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沒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如:昨天豆豆體檢,量得身高是(板書):0.984米。平常不需要說得那么準確,我們一般怎么說豆豆的身高呢?(學生講,紅紅姐姐說豆豆身高0.98米。或1米。看回答情況板書。)
這就是0.984的近似數,你是怎么得到豆豆的身高的近似數?你們能利用已學的知識來說一說嗎?
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看千分位。千分位是4,小于5,把尾數舍去。所以0.984≈0.98。
誰再來說一遍?(2-3名同學。表揚。)
2.(如果說的是1米,0.984的近似數還可以是多少?)小白弟弟的說法和小紅姐姐不一樣,他認為“豆豆身高約1米。”你能說說他的想法嗎?
(保留整數,就要省略整數后面的尾數,看十分位。十分位是9,大于5,向前一位進1。所以0.984≈1。)誰再來說一遍?。請同桌把這兩題的思考過程互相說一說。
3.同學們真能干,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求小數的近似數。(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求近似數的過程,你發現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怎樣做的?(學生回答。)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相同。板書:小數。全班讀--求小數的近似數,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數是不是滿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
4.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0.984可以保留整數、保留兩位小數,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數,應該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看百分位。百分位是8,大于5,向前一位進1。十分位上9加1得10,再向個位進1,所以0.984≈1.0。)
5.學習了求小數的近似值,老師有一些疑惑不能解開,(幻燈出示)0.984保留一位小數得1.0,小數末尾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指名回答。)
不能,題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數,必須要0占位。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求得的近似數1.0和1比較,哪一個更精確一些,為什么?
幻燈演示:保留整數為1,原來的準確長度在1.4與0.5之間,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長度在0.95與1.04之間。盡管兩個數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確程度不同,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
三、練習。(智力闖關。)
同學們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來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1.第一關。保留一位小數。
0.58≈0.63.788≈3.8
精確到百分位。精確到百分位就是保留幾位小數?
12.004≈12.001.987≈1.99
保留整數。
9.956≈109.0448≈9
2.第二關。在□里填數。
2.9□≈2.98.5□7≈8.56
3.第三關。
姚明的身高約為2.2米,姚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米?
2.15(6、7、8、9)2.155……
2.20(1、2、3、4)2.……
四、全課。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
板書設計
求小數的近似數
12953≈1萬0.984≈0.98保留兩位小數,看千分位。
小于5,舍去。小于5,舍去
0.984≈1.0保留一位小數,看百分位。
0.984≈1保留整數,看十分位。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第1單元小數乘法
第11課時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單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意義,算理、計算法則以及靈活取積的近似值,通過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各知識點的整理與復習。
難點:如何有序整理知識。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法的有關知識了,這節課我們把所學的內容回顧復習一下。希望同學們在這節課中有更進一步的提高。(板書:小數乘法的整理與復習)
二、練習溝通
1.出示練習。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進行分類。
小數乘整數:① ④ ⑤ ⑦小數乘小數:② ③ ⑥ ⑧
2.復習小數乘整數。
(1)0.72×5這道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復習計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這道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可能會有兩種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來做。方法二,運用整數的乘法運算定律來做。重點引導學生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來做。)
師: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講這題怎樣用簡便方法計算?
1.2×199,口述:先把199變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讓學生試做203 ×5.5,說一說怎樣運用簡便方法?
總結: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時候,先觀察數字的特點。
3、復習小數乘小數
(1)獨立完成筆算。指名板書。
(2)指名講算法。
出示:0.8×0.9這道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復習計算方法)
怎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數?
師: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講這題是怎樣算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計算小數乘小數時,因數0.9要與上面0.8對齊,先按照整數乘法來做,然后再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乘號寫在數的左側,等號線用尺子畫。
2.9×0.07:出示兩位小數乘三位小數,并不是小數點和小數點對齊,而是末位和末位對齊,然后按照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做。
師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先按照整數乘法來做,然后再確定積中的小數點位置。
三、典例分析
1.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0.36×0.04=0.12×0.5=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易錯點剖析】在給乘積點小數點時,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這時會有兩種情況出現:一種是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再點小數點;另一種是積的末尾有O時,點上小數點后末尾的O可以去掉。
【歸納點評】通過兩道小數乘小數的豎式計算題,讓學生熟練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并熟記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從而牢固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2.下面各題的計算結果對嗎?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并改正。
2.7×1.8=48.6 25×0.6=26
第一個計算結果是錯誤的`,因為兩個因數中共有兩位小數,而積里面只有一位小數,所以是錯誤的;第二個計算結果也是錯誤的,因為0.6比1小,所以相乘的積應該比第一個因數小,而26比25大,所以是錯誤的。
改正:2.7×1.8=4.86 25×0.6=15
【易錯點剖析】在檢驗小數乘法的積是否正確時,有多種驗算方法,也就是說驗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選哪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3.選一選:34.99×0.2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
A.7 B.7.00 C.6.99
【易錯點剖析】34.99×0.2=6. 998,6.998保留兩位小數約是7.00,這里的“O”不能去掉,因為“0”在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歸納點評】在求積的近似數時,要求保留幾位小數就要保留幾位小數,如果數位上的數滿十向前一位進位,也要用“O”來占位。
4.為了節約用電,某小區規定每戶居民每月用電量在50度以內,每度按0.52元收費,超過50度部分為每度0.62元,劉老師家本月用電量為95度,請你幫老師算一算應繳納多少元電費?50×0.52+45×0.62=53.9(元)
【易錯點剖析】這類收費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收費分:50度以內的部分和超過50度的部分。學生在做題時往往容易把這兩部分混淆。
四、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靈活運用
師:你能用簡便方法來計算這兩道題嗎?
0.65×1.3+0.65×1.7 0.25×9+0.25
小組討論、計算、匯報。
學生匯報后,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簡便,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生1:0.65×1.3+0.65×1.7=0.65×(1.3+1.7)=0.65×3=1.95
生2:0.25×9+0.25=0.25×(9+1)=0.25×10=2.5
生3:我有個小竅門幫助同學們記憶乘法分配律。例如
0.65 × 1.3+0.65 × 1.7 = 0.65 × ( 1.3+1.7)
我愛爸爸和我愛媽媽縮為我愛爸爸和媽媽
師:很好,用語文課上常用的縮寫句子來記乘法分配律,真是奇思妙想。
五、小結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誰再來說說剛才我們都復習了哪些內容?在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錯的,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六、作業:1.用豎式計算
0.76×0.32 1.08×25 0.25×0.046(保留兩位小數)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1.25-0.125)×8 56.5×99+56.5 4.8×100.1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0.65 × 1.3+0.65 × 1.7 = 0.65 × ( 1.3+1.7)
我愛爸爸和我愛媽媽縮為我愛爸爸和媽媽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P54例3及練習十二第4、5、6、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夠用語言表達運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夠將數字代入字母公式中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向學生滲透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的簡單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難點: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嘗試學習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引導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運算定律?并讓學生分別用語言敘述一下對應運算定律的具體內容。
2.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整理。學過的運算定律有: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3.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如下表格:
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
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一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4.師引導思考:在敘述時有什么感受?
(比較麻煩,有時表達不清楚。)
結合學過的知識想一想怎樣能變簡單些?
學生會想到用字母表示數。
5.揭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用字母表示數的相關知識。
二、互動新授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你能像上節課那樣,用字母把這些運算定律表示出來嗎?(出示運算定律表格)
為了教學統一,可以規定學生用字母a、b、c來表示數字。
先自主思考,再嘗試表示。將答案寫在教材第54頁的表上。集體訂正。
出示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的表格: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乘號的簡寫。
先讓學生自己看教材學習,再進行交流匯報。
明確: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 “,也可以省略不寫。如a×b=b×a,可以寫成a·b=b·a或ab=ba。
3.引導觀察比較:用文字敘述和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再啟發學生小結: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一目了然,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質疑: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這三個字母可以分別表示我們學過的任何數。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狀,問:這是什么?(正方形)
讓學生先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及周長的計算公式:面積=邊長×邊長,周長=邊長×4。
引導: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用S表示面積,用C表示周長,a表示邊長。試著寫一寫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書看課本是怎樣表示的。
S= a2 C=4a
2.提問:你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對平方的表示不理解)
明確:S=a·a可以寫成a2,表示2個a相乘,讀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一般寫成S= a2。
出示:32,b2,52,指名讓學生讀一讀,并說出各表示什么意思。
(32讀作3的平方,表示2個3相乘,等于9;b2讀作b平方,表示2個b乘;52讀作5的平方,表示2個5相乘,等于25。)
出示: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你能計算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嗎?
引導學生先說出用字母表示的計算公式,再計算:
正方形面積的公式是S=a2,當a=6時,S=62=6×6=36(平方厘米)。
正方形周長的公式是C=4a,當a=6時,C=4×6=24(厘米)。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4題。
先讓學生分析信息,說一說”今天賣出多少個足球“怎么表示?(48+m)
再讓學生獨立計算第(2)、(3)小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此題有兩個容易迷惑學生的地方:a2、62及6×2、a×2。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平方“與”2倍“:a2表示2個a相乘,即a×a;2a表示2個a相加,即a+a。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歸納:
1.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 “,也可以省略不寫。
3.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n相乘。
五、作業:教材第56~57頁練習十二第5第10題。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a×b=b×a,可以寫成a·b=b·n或ab=ba。
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a相乘。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用字母表示數》的第一課時。用字母表示數,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由具體的數和用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是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學生在近四年的學習中大量接觸到的是有關具體的數的認識和運算,對字母表示數雖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接觸,但對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不理解。基于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我們力圖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形成數學模型,從而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生學習方程及進入中學學習代數的基礎,它不但對后面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在生活和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一課的教學中滲透著“轉化”思想,遵循主體性原則,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數的規律。然后教學運用這個規律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
學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對我們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為抽象與枯燥。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或計算公式,學會求簡單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初步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與便利。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練習十第1-3題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能用字母表示簡單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使學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便寫法及平方的意義及讀寫法,會根據計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與符號化思想。
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能正確進行乘號的簡寫,略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學。
1、出示圖片。視頻1
師:這些圖片相信大家都認識吧,那么它們分別表示什么呢?
生:KFC表示肯德基, CCTV表示中央電視臺 , NBA表示美國職業籃球聯盟。
2、出示撲克牌:J Q K 視頻2
師:這些字母分別表示什么?
3、師小結:字母可以用來表示地名、方向,還可以表示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用字母表示數”,并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體會字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的和諧統一。)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1
活動一:探究規律(觀察下面每行圖中的數,按規律排列填寫) 視頻3
活動二:百寶箱——解密碼 視頻4
師:同學們想打開百寶箱,必須知道百寶箱的密碼,它是由以下橫線中的三個數字組成,請你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規律,在算出圖形或字母表示的數。
生嘗試思考,并完成老師的提問。
師:你是怎么算的?為什么? 指名回答問題。(師適當鼓勵。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思考,我們發現可以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具體的數。在數學中,我們經常用字母來表示數。
(設計思路:用字母表示數意味著將把學生從數的領域引入到代數的世界,這將促使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和數學觀念、方法產生質的飛躍。)
2.教學例題2。
師:既然同學們這么棒,那哪位同學能記得我們學過的運算定律呢?(生語言描述。)
加法交換律為例,
師:若是我用字母a b 表示這兩個數,那你們能否幫我把加法交換律表示出來呢?
生:a+b=b+a
師:其他的運算定律用字母該如何表示呢?
同桌間議一議,嘗試用字母表示其他的運算定律。然后指名匯報,集體評議。視頻5
運算定律名稱 文字敘述(口述) 用字母表示 簡寫
師:這么聰明,可你們知道乘號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比如說乘法交換律還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用圓點“ ”表示乘號。乘法交換律:ab=ba 。
師:既然這樣,老師有一項艱巨的任務要交給你們,猜想:在這些字母表示的運算定律中,哪個運算符號可以省略不寫呢?
生:乘號。
師:例如乘法交換律就可以怎么寫呢?
生:ab=ba 師提醒:這個讀作,a乘以b等于b乘以a 。
師追問:那種結合可以省略乘號不寫呢?
生:字母與字母,數字與字母。
師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表示運算定律,其實我們還可以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看到這些定律,你們對于字母和文字表述的運算定律有什么感覺?
生: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師板書優勢: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符號語言比文字語言更為簡潔明了,體現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簡潔性。通過積累、體驗和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能力。)
3.教學例題3:視頻6
出示正方形問:我們學過正方形的什么內容?生: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
師: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呢? 生:邊長為a 。
師:通常情況下,用字母S表示面積,那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嗎?
生嘗試寫,然后師指名匯報,S=aa
師:你們看看這個等式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生:兩個相同的字母。
師:S=aa 這樣,兩個相同字母或兩個相同的數【0除外】相乘時,還有一種更簡便的寫法,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S=aa 中,aa =a2 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a相乘。
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還可以寫作:S=a2 。
師:如果a為2,那么面積可以怎么表示? 生……(指名舉例說明。)
師:同學們真的太棒了,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長,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
生嘗試寫,然后指名匯報, C=a×4 。
師:a×4 能不能用剛才學的知識,以更簡便的方式來表示呢?
生:a4 、4a 。
師指出:省略乘號時,一般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所以C=4a 。
師:剛才我們學了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那么你們又沒有信心利用公式來進行具體的計算?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練習,然后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初步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方法;促進學生體會用字母和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數的意義及優越性。同時也使學生學會用字母和式子表示乘法數量關系,以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從而自然的促進學生由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過渡。)
三、應用新知,拓展提高
活動(一):續兒歌。視頻7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 )只青蛙( )張嘴,
( )只眼睛( )條腿。
小組交流: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這首兒歌嗎?
師:26個英文字母都可以用來表示數,但由于英文字母“O”在書寫形式上非常接近阿拉伯數字“0”,所以在用字母表示數時,通常不選擇英文字母“O”。
活動(二):一段有趣的話。 視頻8
小明和媽媽乘公交車去商場購物,車上原有30人,汽車靠站時,下去X人,又上來Y人;汽車繼續行駛,小明和媽媽來到商場,一雙襪子8元錢,媽媽買了a雙,小明買了m米彩帶,回家做手工時把它平均剪成6段。
小組討論:根據這段話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答?
(設計意圖:設計有價值的討論題,讓學生有話想說,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空間中達到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與鞏固。 )
四、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知識,你體會到什么?視頻9
(讓學生自由暢談)
教學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上完這節課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取材于實際生活,關注學生巳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找準認知起點,使教學有的放矢地進行,從而最大限制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老師的導入設計建立在本班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選擇了KFC肯德基, CCTV中央電視臺 , NBA美國職業籃球聯盟及撲克牌上的字母,讓學生感覺字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教師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教法,例1讓學生發現規律,學習可以用字母或符號表示一個數;例2、例3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以及自學課本獨立完成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關注學生反思、內化的習慣
反思、內化與提升是引領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的核心,本節課有三處環節設計體現了這一特點。
1、體現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環節,教師不是灌輸,而是讓學生小組交流選擇表示運算定律的方法,在交流中感情字母表示比文字表述簡明、易記。
2、省略字母之間的乘號,教師讓學生在自學中內化、運用再進行反思,強調“”代替“×”,不代替“+”、“-”、“÷”。
3、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自學課本給學生自主嘗試探索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高年級教學注意培養學生一定的自學能力,也是新課標倡導的。
三、練習設計由淺入深,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課堂練習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重復接觸或重復反應,課堂練習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鞏固、發展、深化知識的作用,同時又起到一種激勵效應,通過課堂練習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有所悟,并體驗到成功和快樂。我在上完本節課后,緊接著出示了練習題,它們的難易程度由淺入深,緊扣本節課的重難點。通過這些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并且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同學們很容易用字母和文字表示比用已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正方形的周長。但在強調正方的面積用字母表示的同時,個別同學還是不能準確把握a的平方與2a區別。針對這一點雖然在課堂上及時作了的處理,但是為了避免這一錯誤的再次延續需作進一步的強調。教師的過渡性語言和總結性語言略顯簡單。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的評價同樣也有得有失。更好地設計問題,更科學地評價學生還是我需要繼續學習和探索的重要內容。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第5單元簡易方程
第11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P70~72練習十五第3~5、10~12、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解方程的方法,規范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解方程的過程,熟練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引導回顧,練習講解。討論交流,練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遷移導入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這么多關于解方程的知識,今天我們就通過練習來鞏固一下。
出示:
1.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 4x =36+17 23÷a>43
x +84 3x +4y=8 48÷a=9
2.后面括號中哪個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42—98(x =57,x =135)(2)5.2—x =0.7(x =4.5,x =8.8)
(3)4x—7=21(x =7,x =8)(4)5(x —l)=25(x =4,x =6)
二、指導練習
1.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第3題。
(1)出示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第3題。
(2)教師提問:你們能從題目中得到什么信息?
(3)學生總結題目中所給的信息,然后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討論,將自己的答案與小組中其他的成員核對,改正錯誤的答案。
2.教材第72頁練習十五第11題。
(1)出示教材第72頁練習十五第11題。
(2)教師分析:由題可知,第一個圖是一個長方形,已知寬和周長,求長是多少。這個題就要借助我們之前學習的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進行計算。
(3)指名學生列式并求解:2(5+x)=36,解得x =13。
(4)從第二個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第二個圖中所給出的信息是兒童的人數是成人人數的3倍,而兒童和成人的總人數是80人。
(5)學生獨立思考,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鞏固拓展
1.巧設相鄰的自然數
出示題目上:三人相鄰的自然數的和是57,這三個自然數分別是多少?
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
思路導引:
⑴任意寫出三個連續的自然數,觀察特點。
⑵設其中一個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其他兩個自然數。
⑶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規范解答。
解:設中間的自然數是x 。
(x—1)+x(x+1)=57
3x =57
3x÷3=57÷3
x=19
前一個自然數是:x—1=19-1=18
后一個自然數是:x+1=19+1=20
教師小結:對于“已知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求這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問題,一般設中間的自然數為x,剛其余兩個自然數分別為x+1他x—1。
2.列方程解答。
⑴一個數減去43,差是28,求這個數。
⑵一個數與5的積是125,求這個數。
⑶x的3.3倍加上1.2與4的積,和是11.4,求x。
3.完成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第4、5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全班集體訂正。
4.完成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10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5.完成教材第72頁練習十五第14*題。
(1)小組內合作討論完成,組員之間相互說說解題的方法。
(2)教師指名學生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強調:可以把“x=5”代入題中,把“□”看成未知數再求解。
四、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練習課,大家對解方程還有什么疑問?
五、作業:教材第72頁練習十五第12題。
【板書設計】
練習課
第11題:2(5+x)=36 x+3x =80
拓展題:解:設中間的自然數是x。
(x—1)+x+(x+1)=57
3x =57
3x ÷3 =57÷3
x =19
前一個自然數是:x—1=19-1=18
后一個自然數是:x+1=19+1=20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P54例3及練習十二第4、5、6、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 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 含義。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夠用語言表達運算定律和字母公式, 能夠將數字代入字母公式中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抽 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向學生滲透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的簡單美。
教學重點: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嘗試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回憶學過哪些運算定律,怎樣用字母表示,閱讀理解例3(1)完成下面的空。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閱讀理解例3(2),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的意義和方法。
用S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a表示邊長,試寫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__________________周長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用S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a表示長方形的長,b表示長方形的寬,試寫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__________________周長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師引導思考:在敘述時有什么感受?
(比較麻煩,有時表達不清楚。)
結合學過的知識想一想怎樣能變簡單些?
學生會想到用字母表示數。
5.揭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用字母表示數的相關知識。
二、互動新授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乘號的簡寫。
先讓學生自己看教材學習,再進行交流匯報。
明確: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 “,也可以省略不寫。如a×b=b×a,可以寫成a·b=b·a或ab=ba。
2.引導觀察比較:用文字敘述和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再啟發學生小結: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一目了然,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質疑: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這三個字母可以分別表示我們學過的任何數。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狀,問:這是什么?(正方形)
讓學生先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及周長的計算公式:面積=長×邊長;周長=長×4。
引導: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用S表示面積,用c表示周長,a表示邊長。試著寫一寫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書看課本是怎樣表示的。
S= a2 C=4a
2.提問:你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對平方的表示不理解)
明確:S=a·a可以寫成a2,表示2個a相乘,讀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一般寫成S= a2。
出示:32,b2,52,指名讓學生讀一讀,并說出各表示什么意思。
(32讀作3的平方,表示2個3相乘,等于9;b2讀作b平方,表示2個b乘;52讀作5的平方,表示2個5相乘,等于25。)
出示: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你能計算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嗎?
引導學生先說出用字母表示的計算公式,再計算:正方形面積的公式是S=a2,當a=6時,S=62=6×6=36(平方厘米)。
正方形周長的公式是C=4a,當a=6時,C=4×6=24(厘米)。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4題。
先讓學生分析信息,說一說”今天賣出多少個足球“怎么表示?(48+m)
再讓學生獨立計算第(2)、(3)小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此題有兩個容易迷惑學生的地方:a2、62及6×2、a×2。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平方“與”2倍“:a2表示2個a相乘,即a×a;2a表示2個a相加,即a+a。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歸納:
1.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 “,也可以省略不寫。
3.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n相乘。
4.教材第56~57頁練習十二第5題、第10題,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a×b=b×a,可以寫成a·b=b·n或ab=ba。
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a相乘。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行與列,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數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軍營,參觀戰士們的軍營生活,高興嗎?(播放:走進軍營,出示情境圖)看,戰士們正在進行隊列訓練呢,這一位是班長小強。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問題:小強在什么位置?(指名學生回答)
.問:為什么同一個人的位置,同學們的說法不一樣呢?
.結合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剛才同學們在描述小強的位置時,有的橫著看,有的豎著數,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說法,數學是交流的工具啊!標準不一樣給我們的交流帶來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討一些簡單又統一的方法來確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在情境圖中確定位置
1.認識行與列
談話(同步演示):平時我們所說的“豎排”,通常叫做“列”,習慣上我們從觀察者的左邊數第1列、第2列……,平時我們所說的“橫排”,叫做“行”,通常從前往后數,第1行、第2行……。
問:現在你能用第幾列第幾行來說說張亮的位置嗎?(演示)王艷和趙雪的位置怎么說?想好了,說給同位聽。
指名同學說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師板書
2.認識數對
談話:剛才這位同學很快說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師寫的速度卻很慢,什么原因?
數學的一大特點是簡練,大家能不能想個更簡單的方法來確定位置,記起來簡單,還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幾列第幾行?現在以小強的位置為例在本子上寫一寫,試一試吧。
學生獨立思考并寫出想法,然后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對全班交流的意見進行梳理小結:這些同學都用數和符號簡潔的表現出了小強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紹數對的寫法:數學家也是用2個數來表示一個地點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寫3,中間用逗號隔開,再寫2,外面再加一個小括號。象這樣的一對數,就是數對(板書),讀作:三二。前邊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數對可以準確而簡練地表示出物體的位置。
請你用數對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寫下來。(2名學生板演)
3.抽象圓點圖,加深對數對含義的認識。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用數對表示位置很簡單,看這個隊列圖,我們也能把它變得很簡單。現在我們把每個人的位置看作一個點,整個隊列就變成了這樣一副圖。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3、能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班主任王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探索交流,交流問題
新授
1、教學例2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2、
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4、
小結例2: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大公因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學習約分做準備。按照《標準》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現求兩個數的-大公因數。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大公因數。
能力目標:能根據兩個數的不同關系靈活地求兩個數的-大公因數。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目標:讓孩子在生活經驗中體會成功的快樂,體會數學與人類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的理念。
3、教學重、難點:據以上的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大公因數。
二、設計理念
在概念教學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充分地發揮情境的作用。由“求”轉變為“找”兩個數的公因數,體現方法多樣化。
三、說教學流程
結合教材、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要求我設計了下面五環節:
1、復習導入:本節課的教學是學生掌握了因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出示兩個數讓學生說出它的所有因數。(16、12)
2、交代目標:只有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因而在學習新課之前我首先把學習目標出示給學生,讓他們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3、出示自學提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自學,在給出目標后,我又幫助學生擬定了兩個學習的提示,讓學生學有所依,學而得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自主探究,匯報交流:
在學習“公因數,-大公因數”的概念,探究求兩個數的-大公因數的方法時,讓學生自己學,并在遇到困難時在小組群體中自由自在地交流,無拘無束地討論,獨立思考、相互學習。在討論與交流中,思維呈開放的態勢,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相互引發、相互點燃,在匯報交流中強化對比,選出合適方法,從而實現個人與他人、小組與全班的全程對話。
5、教師的教:教師在引導學生匯報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進行相機教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2-29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模板02-16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4-0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08
數學上冊教案01-15
五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1-13
五年級蘇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2-08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03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2
五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