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幫助學生初步認識1-10各數,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等。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和環保意識的教育。
教學重點:
指導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按要求觀察。(課本2。3兩頁的主題圖)
1、看第2頁的圖,這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誰能告訴大家,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圖上到底有哪些東西。匯報的時候要說清楚,個數是1的是什么,個數是2的是什么,個數是10的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觀察。
匯報。
1、生按1、2、3……的順序匯報,2。師板書1、2、3……
個數是1的有……紅旗、教學大樓、老師、操場、風向標、氣溫箱、足球
個數是2的有……雙杠、跳繩、門柱
個數是3的有……石凳、帽子
個數是4的有……垃圾箱、國旗護欄問:你是怎么知道有4個垃圾箱的?
個數是5的有……高樓、
個數是6的有……花、大樹、
個數是7的有……小鳥、
個數是8的有……小樹
個數是9的`有……女同學
個數是10的有……男同學
(允許學生說10以上的。)
2、指板書,這些數你能數一數嗎?
3、能完整的說有1個什么,2個……同桌互相說一說。
4、誰上來說給大家聽。(要求其余學生認真聽,說對了要拍手。)
三、討論。剛才小朋友們都很能干,現在你能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些什么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等一下來匯報。
四、匯報。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五、小結:這節課小朋友的表現都很棒,現在你能說一說,你學會了哪些本領嗎?今天我們數了美麗的鄉村小學里的人呀、花呀、樹呀、鴿子呀等好多東西,還數了教室里的門和窗等等東西,放學后,你們還可以數數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東西。
板書設計;數一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錄:這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一上課,運用了輕松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上下來之后感覺基本學生對這一知識都掌握得較好,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大量的說1——10在身邊的發現,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濃了。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試驗本)P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對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顆星組成的)的星星計數。
2. 按給出的數在方格紙上畫星圖。
3.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初步了解常見的星座知識。
能力目標
1. 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2. 在畫點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宇宙奧秘的欲望。
重點難點:
按給出的數在紙上畫出星圖。
教學準備:
1. 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小圓片
2. 學生方面的準備:課前有關星座的知識探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
師:夜晚悄悄地來臨了,美麗的月亮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可愛的小星星在對你調皮地閃動著大眼睛,這些星星用直線連接起來,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請學生分組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星座的.知識。
2. 個別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嗎?星座對于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課題:美麗的星座
二、新授實施
1. 教師邊操作多媒體課件,邊介紹:天鵝座、獅子座、獵戶座,北斗七星座。
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結:同樣是7顆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請你用7個小圓片模仿擺出以上的四個星座,教師巡視輔導。
3. 你還能用7個小圓片擺出其他的形狀,并取個合適的名字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評比:誰的星座最可愛、最美麗?
4. 小結:奧妙無窮的宇宙世界等著小朋友長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練習嘗試
1.我們可以把這些星星看作是一個小圓點,然后我們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出星座。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畫畫看呢?(教師選擇其中的一個星座帶領小朋友嘗試畫)
師:先畫4個圓點,將點與點用線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圖。
生:選擇喜歡的顏色畫4個圓點來畫出星座。
2. 想一想,畫一畫:用4個圓點、5個圓點創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組內交流評比。
3. 教師指導寫數:7的寫法
四、探究鞏固
1. 比一比,賽一賽:我是小小天文家。讓學生展開想象自己來發明星座,并展示學生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
2. 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本領?你還想了解什么知識呢?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一)、激發觀察興趣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3.通過數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字卡片一套。
教學設計:
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跨入小學的校門感覺新鮮嗎?上學了,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以談話的形式開始。師生相互介紹,老師簡單介紹本校情況,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消除陌生、膽怯的心理,對學校、老師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師生相互介紹。
2.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3.打開第1頁,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編者的話”,講講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用處。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數一數
激發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情境圖。
[此處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知道,學校。
師:對,這是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大家看一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二)、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 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現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三)、數身邊的事物
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數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設計思想:
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揮優生的作用,開展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標解讀:
學習數學是為了使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幾方面得到發展。因此教材結合計算的教學,安排應用數學解決問題,初步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內容分析:
加減混合在教科書75頁。它安排在連加連減之后,與之采用了同樣的編排方式,目的是使學生能聯系連加連減的方法,來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安排的生動的插圖,有利于學生從看著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計算第二步,逐步過渡到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記憶在頭腦里去完成第二步計算,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情分析:
在上節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的算式意義和計算方法,對于需要兩步才能計算出結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經掌握要先計算第一步的得數,再用第一步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進行第二步計算。本節課的加減混合,也需要進行兩步計算。有了前一節的基礎,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本課知識的學習。但還是不能忽視加減混合計算的另一個難點-----由于前后兩例題計算步驟所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因此,教學時非常有必要創設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第一步計算和第二步計算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初步理解并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解決問題:能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鞏固等學習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培養與人合作,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加減混合式題的方法,能熟練地口算出得數。
教學難點:
記憶第一步的計算得數。教學關鍵是理解算式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和培養心記能力。
教學策略:
1、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
2、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
3、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揮優生的作用,開展湖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回憶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件準備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在操場上畫好游戲的圖形。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課件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復習準備
看算式編故事,然后說說計算的順序。
3 + 4 + 2 = 7 - 3 - 2 =
師:小朋友看著這兩個算式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可以說說你身邊的事。(請學生自由說,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沒過多久跑來了4只,后來又跑來了2只,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鹿?)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說說在7 - 3 - 2 =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看題說故事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把抽象與具體相結合,便于學生理解,與實際接軌。同時還讓學生說計算的步驟這樣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2、激情設疑。
電腦出示森林與湖水,天鵝們快樂嬉戲。
瞧!這里都有些什么?
根據學生對畫面的描述,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師:為迎接我們的到來,小天鵝們跳起了天鵝舞。
(1)教師電腦演示:4只天鵝在湖面上,又飛來了3只天鵝。)看到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師:要算湖里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教師根據回答板書:4 + 3
(2)教師操作屏幕,上面出現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師:湖里的`2只天鵝洗完了澡拍著翅膀飛走了,現在還有幾只天鵝?接著我們該怎么列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并讀算式。
(3)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言。)
(4)引出課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2、 類比探究算法。
(1)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說)
(2)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
①學生討論。
②學生匯報。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標明計算順序。
③教師小結。(板書得數5。)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找到新知識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點。
3、 學習例2。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生了新變化。(電腦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你能把圖意說給大家聽嗎?
(1)學生說圖意。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誰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4)試著計算5-2+3。
(5)交流匯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5-2。根據學生說的教師在屏幕上閃動
師:為什么先算5-2?
生:因為圖畫上是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只有用減法先算出5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幾只后,才能算出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生:是5減2的得數3與3相加。(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4、 師生共同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設計意圖:教學時扶放結合,觀察概括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反饋練習
1、乘汽車(電腦演示:車上有6位乘客,到了車站后走下了2個,但又上了3個。)。
(1)說圖意。
(2)提數學問題。
(3)列式計算。
2、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上擺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讓學生根據小棒擺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3、室外游戲。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畫好圖。
(2)帶領學生來到操場分別選三位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活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這樣有助學生在活動中實際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過程,提高計算能力。]
4、回教室,繼續練習。
(1)出示:做一做。
(2)學生列式計算。
四、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小結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整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整節課的教學都創設了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并能結合情境解決問題,增加了學生的直接經驗,把每個學生潛在的熱情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用遷移,積極探究。
學生已經認識了加法,通過加法來遷移,增進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動口、動手、動腦,利用舊知獲取新知。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最直接方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經歷了減法的形成過程。同時,通過動手擺一擺,也促進了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減法的含義以及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數一數5以內的數。
(1)從1數到5。
(2)從5數到1。
2.引入:有幾支彩筆?(5支)送給小朋友2支,還剩幾支?你們會算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5以內的減法。
設計意圖:利用“送彩筆”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
探究新知
(一)故事導入,揭示內容。
1.智慧爺爺看見大家很會計算,想請大家幫幫忙,他現在一共有幾個智慧果?(教師戴上智慧爺爺的頭飾,左手拿2個智慧果,右手拿1個智慧果)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智慧爺爺謝謝你!(把右手拿的1個智慧果送給回答問題的孩子)
師:智慧爺爺送給小朋友1個智慧果,他還剩下幾個?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對你的同桌說說,也可以用學具擺擺看。
2.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學生匯報:原來有3個智慧果,拿走1個,還剩2個。
3.認識減法算式。
師:像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用減法算式來表示。(板書:3-1=2)中間這個運算符號“-”叫減號。(板書)這道算式是一道減法算式,讀作:3減1等于2。(板書)
(1)帶領全班學生讀兩遍算式。
師:減號前面的3表示什么?減號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號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間交流、匯報。
(3)小結:減號前面的3表示原來有3個,減號后面的1表示拿走1個,等號后面的2表示還剩2個。以后我們遇到這種“去掉”或“減少”的情況都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智慧爺爺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及減法算式的讀寫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學習內容:p14~16;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5各數,并注意書寫工整。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3、利用“野生動物圖”使學生初步感知“用數學”的樂趣,同時滋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良好愿望。
學習重點: 1~5的基數意義和寫法。
學習難點: 1~5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課件;1~5數字卡片;投影儀;計數器;小木棒
預設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去動物園嗎?動物園里有什么動物?現在同學們就來看一看這些可愛的動物。除了看動物之外,我們還要從中學習數學知識,1~5的認識,看誰學得又快又好。(板書)
二、教學1~5的認識:
1、(屏幕顯示“野生動物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畫了什么?各有幾個?說給你的同桌聽。(指名說)
2、你們能不能按照順序來說一說?先說數目小的,在說數目大的。再說給你的.同桌聽。(指名說,根據學生發言操作課件)
3、這幅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用“?”來表示?
4、(投影“1”數字卡片)現在請你拿出1根小棒,擺在數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擺?(學生上來演示)
5、(投影“2”數字卡片)現在請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擺一擺自己喜歡的圖形(學生上來演示)(“3”、“4”、“5”類同)
6、誰能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5各數表示?
三、教學數序
1、(計數器上撥1顆珠子)老師撥了幾顆珠子?用幾表示?(板書:1)
2、(計數器上再撥1顆珠子)再撥一顆珠子,一添上一是幾?(板書:2)(3、4、5類同)
3、齊讀1、2、3、4、5
4、1的后面是幾?5得前面是幾?3得前面是幾?后面是幾?(全班回答)
四、教學書寫
1、(屏幕顯示1~5的數字卡片)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這5個數字各像我們生活中的什么物體?(學生自由回答)
2、教學1、2的寫法。
(1)動畫展示“1”、“2”筆順。
(2)請同3學們跟著老師用手劃。
(4)在書上描寫。
3、教學3的寫法。(同上)
4、教學4、5的寫法。(同上)
五、練習
p21練習二 1、2、3、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字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有幾瓶牛奶》(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一堂非常關鍵的課,是學生學習進位加法的基礎。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學生的計算方法就會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勵學生有個性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教學過程
活動一: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動物王國今天可熱鬧了,原來是小羊嘟嘟在過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個慶祝會。小羊嘟嘟的好朋友來了。它們有的送來了蛋糕,有的送來了鮮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帶來了。小狐貍點點看到其他小動物都帶來了禮物,而自己卻兩手穿空空,覺得不好意思,也趕緊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來了,不好意思地說:“小羊嘟嘟,我沒有準備禮物,這幾瓶牛奶送級你。”小羊嘟嘟開心地笑了:“謝謝!”看著小兔白白和小狐貍點點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現在我有幾瓶牛奶呢?
活動二:組織手操作,小組討論反饋
1、看畫面說圖意。
指導學生根據畫面復述圖意:
小兔白白送來9瓶牛奶,小狐貍點點送來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左邊有9瓶牛奶,右邊有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學生可發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辦要能表達出圖意就行。培養學生提問的肥力,逐步滲透應用題的基本結構。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2、根據復述的圖意,引導學生列出等式:9+5=
3、探討算法。
師:你用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幾瓶牛奶呢?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可以通過直接看算式用湊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學具(小棒、紐扣等)代替牛奶瓶進行操作。
先自己說一說、擺一擺,再小組合作,匯報自己的想法。小組匯報時要求學生做到:
(1)仔細聽其他同學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
(2)在匯報時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邊擺邊說,而且要認真聽取同學們的意見。
集體匯報后,與以前學的不進位加法進行比較。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題策略:
(1)逐個數數。如從9開始一個一個地數,一直數到14。
(2)半按群數數。如從9開始數,接著10、12、14跳到數數。
(3)用湊十法計算。這部分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較好,數感比較強。
(4)圈十按群計數: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湊成10,10根加4根合起來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湊成10,10根加4根合起來是14根。
活動三:故事延伸,方法遷移
剛才小朋友們幫助小羊嘟嘟解決了問題,小動物們都很高興。長頸鹿哥哥還想請你們幫幫忙,算一算:9+3=、7+9=。
分小組活動,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做好后再小組匯報交流。教師要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特別地逐個數數的同學通過練習是否掌握了湊十法。
活動四:實踐運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師:長頸鹿哥哥的問題沒有難倒我們。小鳥姐姐又送來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題,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每個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并把你的.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順利通過。
2、小貓釣魚。
師:貓媽媽帶著小貓到河邊去釣魚,這一次小貓釣魚可認真了。貓媽媽釣的魚放在大魚缸里,小貓釣的魚放在小魚缸里。小貓心里可高興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說大魚缸里有幾條魚,小魚缸里有幾條魚。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說法:
①貓媽媽和小貓一共釣了幾條魚?
②貓媽媽比小貓多釣了幾條魚?
③小貓比貓媽媽少釣了幾條魚?
④小貓再釣幾條魚就和貓媽媽同樣多?
活動五:游戲活動
事先準備1~10的卡片,游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考慮到有些班級學生比較多,集體做這個游戲的效果也許不太理想,也可以把這個游戲改變成其他方式。
參考游戲:“比比誰算的多”(小組活動)
先在小紙片上分別寫1、2、3、4、5、6、7、8、9、10這十個數。然后折起來,用抓鬮的方式,抓到幾就把它與9相加,4人小組在一分鐘里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多。
課后么思
1、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保護并激發其學習愿望和興趣,學生回答得地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教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統一規范的語言來訓練學生。
2、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試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聽、說、想的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差異性和活動性,達到“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師對課本中出現的幾種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學生回答春天)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課件顯示情境圖)
誰能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學生講故事說圖意)
原來是小兔在請他的小伙伴們吃果子呢! 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評析教師與學生情感接觸,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學生思考后,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重點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果子”的問題。
(2)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好嗎?學生操作。(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4)師: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師: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學生交流。)
(評析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時,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能充分尊重這些差異,并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較好地體現了算法多樣化。)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學生說圖意。)
師: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好嗎?
(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引導幫助。)(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評析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師: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
邊說邊板書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減差
數數減數
(教師再次舉例說明。)(評析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吃完了果子,小兔子還給同學們出了幾道題呢!(課件顯示下圖)
(學生口答,并說一說計算過程。)
2.師: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興,又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師:它們做完了游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布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它們在說什么呢?
(學生敘述圖意,并解答。可能出現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師:開完了聯歡會,小動物們也該回家了,你們看(課件顯示)。
師:這兩輛車夠坐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說思考過程,只要說得合理,都應給予肯定。)
(評析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一)初步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和認數情況。
(二)使學生初步了解分類的含義,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三)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學校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難點:學會分類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三幅教學圖及1~10數字卡片。
(二)學具:1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談話 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上數學課。我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好多好多知識,比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會計算等等。現在請同學們看一幅圖。
(二)學習新課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圖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邊是什么?
右邊是什么?中間是什么?
數一數:圖的上面有幾架飛機?下面有幾輛汽車?圖的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棵白菜?中間有幾只燈籠?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認真看圖,還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們看圖、看書、做事都用得上這些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做認識新朋友的游戲:說一說:你座位四周的同學都是誰?(要說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誰)
2.學習數數:
出示學校新學年開學圖。
師說:這幅圖畫的是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大家仔細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數數:
圖上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組一組地數)一共有幾個人?
圖上面有幾朵向日葵?幾棵樹?幾只小鳥?(從左往右數)
(2)數周圍的實物:
數一數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數一數教室里有幾盞燈?幾扇門?幾扇窗戶?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里有幾支鉛筆?衣服上有幾個扣子?
3.學習分類。
(1)看書上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鉛筆和球)
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師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圖片:
請你們分一分,哪些是同類物品,學生回答后,教師圈上圈。
(3)學生看書上圖:
師問:圖上都畫了些什么?(書包、小雞、母雞、公雞和氣球)
可以把哪些東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雞、母雞、公雞圈在一起)為什么?
師說:你們說得對!小雞、母雞、公雞都是雞,所以把它們圈在一起。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圈一圈。
4.了解學生認數的情況。
(1)看圖回答問題:
師問:每個圈里畫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邊的數是幾?
(2)指名幾名學生分別數出1~10實物的個數。
(3)教師帶領學生打亂 1~10各數的順序數數。
(三)鞏固反饋
(1)看數擺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5根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戲: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表示。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表示。
(3)做練習一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10以內的數。學會了把物品進行分類。這是為我們以后學習數學的一節準備課。(板書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節數學課。在這節課里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通過看圖、數數、游戲、動手擺實物來激發學習興趣。
二、在這節課的開頭設計了分清方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練習數數上,除了數課本上的圖片還設計了數周圍的實物。目的是不僅了解學生是否能抽象的數數。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能否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
四、在學習分類這個環節,不但要求學生能把同類的圈起來。而且還要求說出為什么這樣圈。從而體現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科書是在第一課“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開始的。比較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結合學生的游戲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簡單概念,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內容有“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等。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系,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學習中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的`含義,會判斷并會用這些術語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將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數學的內容,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善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總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同樣多、多些、少些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說出“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以及“誰和誰同樣多”。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使學生體驗多、少和同樣多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做游戲,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椅子和花片
學習方式:游戲活動、體驗交流、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高矮、長短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呈現身邊的事例及實踐活動,了解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準備:課件、鉛筆、粉筆、線繩
學習方式:結合具體事物、討論交流、實踐活動
第三課時:大小、輕重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了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說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
教學準備:課件、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面包實物。
學習方式:觀察討論、親自體驗教學過程.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同學們,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將一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本領,解決新的問題。
1、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1)、出示桃子圖片,讓學生隨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個桃子,你能把它們分成兩份嗎?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分。
(2)、展示學生分的成果。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呢?
學生會有很多種分發,教師用媒體課件都展示出來。
(3)、發現“平均分”。
教師帶領小朋友觀察:小朋友,這里的幾種分法都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
讓小朋友發表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有兩種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有兩種分法與別的不同,那么我們就仔細來觀察這兩種分法:我們發現這兩種分法的每一份的數目都是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每一份都一樣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讓學生和教師共同讀幾遍。
教師接著演示:把4個桃子分成左邊2個,右邊2個,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平均分。并連貫說:“把4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個。”
2、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1)、教師出示幾種物體的分法,讓學生說說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幾份,每份有幾個?
3、讓學生動手平均分。
(1)、讓學生小組合作將手中的8個圓片平均分,并互相說說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分得幾個。
(2)、發表意見。
(3)、表揚說的好的小朋友。
4、動手操作。
(1)、教師提出意見,讓學生邊操作,邊說出結果。
有8個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只猴子呢?
(2)、讓學生動手,找學生演示。
(3)、連起來說說。
(4)、在書上填寫出來。
5、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1)、讓學生相互合作,邊操作邊得出結果,填寫在書上。
(2)、集體訂正。
6、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完成第一題。
說出哪種是平均分,并說出理由。
(2)、完成第2題。
教師讀題目,讓學生先圈一圈,再填寫。
填寫后讀一讀。
(3)、完成第3題。
這道題目不讓學生動手操作,看學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師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課后感受
本節課是讓學生發現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學會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含義,而有些學生卻不十分理解。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知識間的遷移能力,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出示:"小小圖書館"的`主題圖。
請學生觀察圖和統計表,然后提出數學問題,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在小組中討論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寫出所提的問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學生可能提出:(1)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
(2)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3)連環畫還剩多少本?……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
(二)、自主學習,探索算理。
1、嘗試解決問題。
先對"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進行討論。要求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并列式: 33 - 7 =
讓學生嘗試計算,有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并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幫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計數器,進行撥珠計算,先撥出33,減7時,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豎式計算:(1)、數位要對齊,個位對準個位,十位對準十位。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3、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一、二兩種方法,比較直觀,需借助實物,所以三、四、五的計算方法較為可取。
(三)、實際應用。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試一試"第(1)題。
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只要對就應給予肯定。
2、"試一試"的第(2)題。
連環畫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并匯報。
3、完成教科書第59頁的"練一練"第1題。
利用計數器,通過圈小棒的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在操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討論與交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指導。
4、書59頁的第2題。
48-9= 53-6= 70-7= 32-3=
獨立豎式計算。
(四)、總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結合算式,說說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小小圖書館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數位要對齊。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98頁例2、練習十七第2—7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靈活應用“湊十法”,并通過發現規律,巧妙進行計算和記憶。
課前準備:圖片、小棒、9加幾的`算式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9+5= 9+2=
9+1= 9+6=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算,再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
2、提出學習目標
(1)應用“湊十法”自主學習課本第98頁的例2及“做一做”。
(2)通過發現規律,巧妙進行計算。
二、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學習,同桌互相展示。
1、學生獨立完成98頁的內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著再從3根里面拿出1根與9根放在一起,這樣就能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邊擺出9朵黃花,在右邊擺出7朵紅花,再從右邊的7朵里拿出1朵與黃花放在一起,這樣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結
(二)全班展示,激發沖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識。
生1:我是這樣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發現9加幾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發現9加幾和的個位比第二個加數少1。
生5:我發現第二個加數給9一個。9變成10,個位少一個例如9+6=15的第二個加數是6,和的個位上是5。
……
2、小結:9加幾的方法和規律。
三、檢測成效,拓展延伸
練習十七的第2—7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分類過程,能按一定的標準分類,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標準分類。
養成教育訓練點:
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驗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分類實物、圖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1、用課件出示圖片。
淘氣小朋友的房間,是不是整齊呢?看了淘氣和笑笑的房間你有什么感覺?那我們一起幫淘氣整理房間好嗎?
看到笑笑的房間,你有什么想說的?
看到淘氣的房間呢?我們怎么做來使淘氣的房間變整齊?(整理一下)如何整理?
2、思考方法。
師:那你準備怎樣整理呢?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說一說。
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3、課件演示:整理房間
用課件演示整理的過程。剛才小朋友說把書、筆、文具盒放在一起,為什把它們放在一起呢?因為它們都是同一類的,是學習用品,那接著應該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時板書:學習用品、玩具、服裝。)課件演示整齊的房間問小朋友,現在整齊了嗎?你有什么感覺?
4、小結。
小結:大家把學習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類。(板書課題:分類)我們用分類的方法整理房間,使整個房間又干凈又整齊。大家以后要養成自己動手整理房間的好習慣,做個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嗎?
二、課堂練習。
1、整理兩類事物。
(1)給動物涂色。(課件出示動物圖片)
師:剛才我們整理了房間,現在我請大家看一看可愛的小動物,你們認識嗎?一起說說它們的名字吧。現在老師想請大家幫個忙,請把會飛的動物涂上顏色。
師:你認為應該把哪些動物涂上顏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哪個小朋友愿意說說你的想法?為什么?還有不同意見的.嗎?(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把小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會飛的,已涂上了顏色,一類是不會飛的。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會飛的動物有什么特點?那我們也學著會飛的動物飛一飛好嗎?站起來飛吧!
(2)、分水果蔬菜。
師:小朋友們愛吃水果和蔬菜嗎? 老師這準備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這是--。(學生齊說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嗎?老師給你們帶來兩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現在老師請兩位小朋友上來,一個小朋友把水果圖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個小朋友把蔬菜圖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們分對了嗎?你們還喜歡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學們吃過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維生素,對人非常有好處,所以我們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類事物。
(1)舉牌游戲。
請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學生說物體的名字。老師還給每個物品編了號呢!看1、2、3一直到12號,現在我們要把這些物品分成3類,一類是玩具,一類是文具,一類是服裝鞋帽。老師發給了小朋友3個牌子,一個上面寫的是玩具,一個上面寫的是文具,還有一個寫的是服裝鞋帽,(跟老師讀一讀。)牌子放下。下面我們一起做舉牌游戲,請大家聽清楚游戲規則,老師指一個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類,并把它說出來。明白了嗎?
板書設計:
整理房間
學習用品 玩 具 服 裝
教學反思:
借助學生熟悉的兩個人物淘氣和笑笑,他們很感興趣,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整理房間這個課題,接著讓學生說一說如何整理房間后,又順利地介紹了什么是分類。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學到的很多,不僅僅有書本知識,重要的是還學會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習慣以及課堂中的好習慣。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47頁及練習七第13、14題。
設計意圖:
本節的用數學是讓學生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計算出結果,側重通過計算得出,而不是去數未知數的數量,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圖文應用題。所以,本節課力圖基于傳統教學手段,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經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情境和時空,著力指導學生運用所獲知識,看圖解決問題,找出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用加法解決,而求剩下幾個向日葵?用減法解決,讓學生初步知道求整體,用加法計算,求部分,用減法計算。以一同去郊游為主線,創造性地拆分情景圖,努力做到情景圖動態化,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引領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學會觀察圖畫,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圖上加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中看清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創設親身經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時空,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3. 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 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5. 滲透環保教育,使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學關鍵:
知道圖上大括號和?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畫面內容表達的意思,根據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方法算出要求的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活動式的情景圖、小黑板、《一同去郊游》樂曲、錄音機、圖卡、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題
1、談話: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季)對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藍。學校組織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參加嗎?(想)但有個條件,就是必須闖過兩個數學大關,你們敢闖關嗎?(敢)那就來吧!
2、闖關。
第一關:快速搶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關:方框再現。(小黑板出示)
3、師:好,大家都闖過了關,我們現在就出發吧!請閉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搖起你的小腦袋,不一會兒,我們就會到達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掛圖美麗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師:睜開眼睛,多美的鄉村風光,你們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課題。
師:現在,老師帶大家到草地上玩兒,不過要請大家用數學幫助老師解決實際問題,你們能做到嗎?(能)(出示課題:用數學)
二、探究新知
(一)引導學生學習加法圖文應用題。
(1)師:我們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學信息?( 草地上有4個小朋友在捕蝴蝶,又來了2個小朋友。)
(2)師: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3)引出大括號、問號并解決問題。
1這個問題在圖上怎樣直觀地表示出來呢?我們的數學家找到了一種簡潔明了的`方法,你們想知道嗎?(想)好,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兩個新的數學朋友吧!
2出示、粘貼大括號:我們的這個新朋友叫大括號,它表示把兩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貼?個:這是我們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它表示我們提出來的問題。
4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先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師巡視)
5生交流,師板書:4+2=6(個)。
(二)引導學生學習減法圖文應用題。
(1)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幫老師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認識了兩個新朋友。現在,老師帶你們去一位叔叔家,他有東西送給大家。快猜猜他會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師:對了,他要送向日葵。為了保護環境,老師先替你們收下,待回校再分,師邊說邊從圖上摘下3個向日葵。
(3)師:此時,你們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想到了什么數學問題?快說出來大家一起來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個向日葵,老師摘下了3個向日葵,還剩下幾個向日葵?)
(4)師:那怎樣表示?怎樣解決呢?
(5)小組討論。
(6)匯報交流。師適時粘貼圖畫,并讓學生說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要這樣解決?
(7)小結:比較異同。
提問:這兩幅圖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號和問號;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圖的?表示把兩部分小朋友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求一共有幾人。第二幅圖的?表示兩部分中的一部分,求還剩幾個。)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體,用加法計算,求部分,用減法計算。)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真棒,這么快就幫老師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叔叔還有東西送給大家,是什么呢?請看這兒。
1、師出示、粘貼石榴、大括號和問號圖卡,先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師出示、粘貼蝴蝶、大括號和問號圖卡,先讓學生看圖自己解決,然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師:你們還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繼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嗎?(想)那還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搖起小腦袋,一同出發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樂,生課間休息,師出示美麗的大池塘圖。
3、讓學生打開課本第51頁,看圖獨立完成后,再集體訂正。(選一小題讓生說說想法。)
4、拓展延伸。讓學生尋找周圍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困難的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暫時找不到身邊數學信息的學生完成練習七第14題。
四、課堂小結
1、師:通過今天的郊游,你學會了什么?(學生隨意說,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師講述:小朋友真聰明,這次郊游大家發現了許多數學信息,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并解決了它們。數學知識很重要,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我們要善于用好數學知識并用心學好它。現在,我們回家吧!下課。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0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1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7
【推薦】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推薦】01-29
【薦】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01-2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01-29
【熱】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