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
活動目
1.在觀察、討論中理解5以內加法式題的實際意義,并嘗試看圖列式。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景區圖片、各種交通工具圖片、各種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了解晉城的一些著名的景點。
出示5張旅游景點的圖片,幼兒欣賞,并說說自己的見解。
二、猜一猜——說一說各種交通工具的特征及用途。
1.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
2.為交通工具編號。
3.出示公園的圖片,那咱們這么多人坐幾號交通工具會最快到達。
三、編一編——在嘗試看圖列式中,進一步理解5以內式題的實際意義。
1.觀察公園的幾個區,說說自己看到的地方名稱。
2.教師出示一道式題:猜猜這些數字代表什么意思?那你還能想出不同的式題嗎?
3.出示小樹林,找一找數字5。
并用圖中是5的樹、花、草、人編5以內的加法題。
4.幼兒分成兩隊,選擇式題并說說式題所代表的實際意義,對多者為勝。
四、到生活中找5的加法。
活動反思
1.設計課程主要的考慮對象就是幼兒,我們要把握好本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從以上兩方面著手,課程的大體方向就不會有太大出入。根據以上兩點我設計了本節教育活動。
2.因為設計的場景均為本地著名的`旅游景點,又以游戲的形式展現,所以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較高,目標完成良好。
過程中有一名幼兒在兩隊比賽的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太好,課后我與他交流,得知是因為前面的幾個景點中有一個景點自己沒有去過,所以沒有說出來,旁邊的小朋友就笑話他“那你都不知道”。導致他后面的環節積極性受到影響。
針對此種情況,我利用講故事的時間,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們傳達了“不能譏笑他人”。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2
活動目標:
1.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6、請幼兒示范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盡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么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所以在數學活動中,一定要盡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為了實現第二個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發現然后進行講述,所以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了。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于個體差導,出現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愿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于事,該如何?
2.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么“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3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操作中嘗試發現門牌號碼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規律。
2、在主動學習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3、能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材料:紙盒做的樓房材料人手一份,門牌插卡(用不同顏色區別層與間的數字)人手一份,多媒體課件,寫有具體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圖像若干,彩色膠帶卷(用于標示樓房位置)。
環境:多媒體、幼兒操作學習的場地、桌椅、地墊人手一塊。
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激發幼兒對門牌的已有經驗
1、(師幼交流)徐老師第一次來東陽,發現我們東陽真是個美麗的地方,馬路又寬又干凈,不僅大街上都是高樓大廈,而且住宅小區建設得特別漂亮。請你告訴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嗎?(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住址)
2、這是**住宅小區,我們一起去參觀。(播放多媒體,直觀感受小區一棟一棟的住宅)
3、這棟樓我們來數數有幾層?(鏡頭到一個單元)讓我們來看看這第一單元。這是一樓,(鏡頭到一個門牌)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對面一間門牌號是多少嗎?(在幼兒有答案后出現對面的門牌號)它樓上呢?(同法)
4、(鏡頭到小區人來人往的大門口)看來這個小區里住著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還需要很多的樓房才夠呢。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工人叔叔造樓房好嗎?
二、嘗試操作 梳理幼兒對門牌知識
1、造樓房
我們造樓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紙板,(幼兒人手一份材料)這里有造3、4、5層樓房的材料,喜歡造4層樓的小朋友可以選擇這些,喜歡3層或者5層的可以選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個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樓房后套在你現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樓房正面展示給大家。
2、編門牌
樓房都有門牌。請你把造好的樓房按照一定的規律編上門牌。
1)、幼兒嘗試自主編號。
2)、請你說說是怎么編號的'。
3)、討論:門牌號上各個數字代表的意義。
教師小結:我們把最底下的層叫做第一層,把最左邊的間叫做第一間,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編門牌的方法是:從下往上,從左往右,第一個數字表示層,最后一個數字表示間,中間用0隔開,樓房的門牌號就是101、102、201、202等。
教學反思:
1、 幼兒在活動制作樓房的時候非常的感興趣。
2、 在剛開始編排門牌號時少數的小朋友會把樓數和號數弄混。
3、 在最后找地址的時候大多數幼兒都能真確的找到地址。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4
活動目標:
1、學習10以內數的雙向序數。
2、從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活動流程:
1、引導幼兒復習上、下空間方位。
(1)讓幼兒觀察活動室,說說自己的頭頂上有什么?或者說說個別有的頭上有什么東西。如誰的頭上有東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如:某某的頭上有一個怎樣的發夾。)
(2)教師提出要求讓幼兒做,如你們的腳下有一張椅子,要求幼兒及時作出反應。
2、引導幼兒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順序,并發現不同之處。
(1)提問:老師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積木搭成一座橋,在橋上放一輛小汽車,小汽車上放一個喜羊羊,橋下放藍色的皺紋紙代表小河。(引導幼兒說出物體擺放的上下位置。如橋的下面有河橋的上面有一輛小汽車,汽車里坐著一只喜羊羊。孩子說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詞,還可以怎樣說多提問幾個孩子?)
(2)將上述場景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并且貼上箭頭符號:從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橋→汽車→喜羊羊。(引導幼兒認識符號卡,并理解符號卡所代表的含義,↑是從下向上,↓是從上向下。)
(3)師:從下往上數第四個是什么?(喜羊羊)如果從上往下數第四個是什么?(小橋)為什么都是第四個,物體卻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說出方向不同。)
(4)將物體改成橫向排列,請幼兒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練習序數的排列順序。
(5)教師:排列的物體,從不同方向開始數,排列的順序就可能會有所不同。
(6)幼兒排隊,從左往右,從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數一數第幾分別是誰?或者教師說出一個位置讓幼兒站到相應的位置。
3、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教師引導幼兒先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洞洞積木的位置關系,并將每塊積木與表示位置的相應數字連線,再用顏色圖卡排出相對應順序的積木顏色來。
(2)教師再引導幼兒按從下到上的順序觀察洞洞積木的位置關系,并將每塊積木與表示位置的相應數字連線,再用洞洞形狀的圖卡排出相對應順序的積木洞洞的形狀來。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只要是讓孩子學習10以內數的雙向序數并要求孩子能從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動孩子的學習情緒較高,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如在第一個環節孩子都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老師創設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橋為參照物說橋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車。有的說橋上有小汽車,小汽車里坐著喜羊羊等句式。在操作時孩子也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
但整個活動過程中游戲還是太少,中間還可以多創設游戲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如讓孩子排隊時,讓孩子提問:“從左往右數排在第幾的是誰?從右往左數排在第幾的是誰?)或者教師準備多種材料,請孩子聽老師的指令從上至下排序,或從下至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等不同的方向排序。通過這些游戲多提問讓孩子多思考,通過操作擺放物品讓孩子多動手參與,多創造機會讓孩子體會參與的樂趣,活動的氣氛應該會更好一些。
課后,盧老師指出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中讓孩子創造符號表示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圖片的擺放是平行,造成孩子很難創造符號表示,所以孩子有的想到用直接用“上”表示。另外教師引導孩子用箭頭表示,如喜羊羊在汽車的上面,就把箭頭朝上表示,這樣的表示方式欠妥,難以說明誰在誰上或下。而且這個箭頭的意義也不是這個意思,箭頭只是表示排序的方向而已。又是數學知識不好惹的禍,要多學習,多研討減少錯誤。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簡單排序的規律特征。
2、通過操作,讓幼兒嘗試按簡單的規律排列物體。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情境主題導入。
教師創設情境:在美麗的山腳下,住著一只可愛的寶寶兔,這一天,天氣晴朗,寶寶兔吃完午飯到小河邊散步,他看到一群頑皮的小魚在水里排著整齊的'隊伍玩擺尾巴的游戲。
1、教師把紅色和黃色的小魚交替擺在小河里,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將小魚排成之字隊形,請幼兒觀察小魚的排隊規律?
二、布題
互動一:小蝴蝶排隊。
天空中飛來了一群漂亮的小蝴蝶,他們也想想小魚一樣排隊做游戲!
1、教師擺出四只小蝴蝶(黃藍黃藍),請幼兒觀察小蝴蝶是怎樣排隊的
2、引導幼兒說出后面應該是什么顏色的蝴蝶,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萊維小蝴蝶排隊。
3、小蝴蝶排好隊后想要一起跳圓圈舞,請小朋友幫助小蝴蝶排成一個圓圈。
互動二:圈圈板排隊。
小朋友,今天還來了還多的好朋友,他們也想像小蝴蝶、小魚一樣玩排隊的游戲。
1、請幼兒動腦筋,擺一擺,看能擺出什么隊來。排隊的時候有許多方法,如圓形、直線、之字形。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將圈圈板按abab的規律排隊。
三、評價練習。
小朋友看一下這幾個圈圈板是怎樣排隊的?
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然后按圖中的循環排序規律,在空白處擺上相應顏色的圈圈板。
2、教師引導幼兒把放圈圈板的空白圓圈涂上與圈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課較為成功,幼兒動手及互動的環節比較多。帶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活動結束進行自身排序時,幼兒有些不懂自己該站在怎樣的位置。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6
《分餅》是本單元《分數》的第二課時,其實也就是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學習。教材創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情境活動,結合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的意義,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
(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
(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
(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
(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
(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分餅》課后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有幾點啟示和一些不足,啟示是:一,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白”走向“對話”。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傳統的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它忠誠于學科,卻忽視了學生;體現了權威,卻淡化了民主;追求著高效,卻忘記了意義。課堂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本節課中,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實施不夠深入,透徹。部分學生在分餅活動中為玩而剪、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分餅活動之中。
學習效率不夠高。本人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銜接、過渡欠缺自然、流暢。課堂語言表達不夠規范、準確。應注意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前進的動力。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發現、比較、分類、自我表達的機會。由于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和40分鐘的制約,往往學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應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導學生的口頭表達,語言描述也應注意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向本校數學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法,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7
設計思路:
新年的腳步悄悄地走向我們,一天我會聽到龍龍在說:“爸爸媽媽昨天帶我去親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媽媽會去超市買很多禮物。”其他孩子聽到了也紛紛表示也去親戚家做客了,也買了很多禮物。在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購買禮物非常感興趣,并且有的幼兒還可以說出具體的購物過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開了家“河馬超市”,我們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親自體驗購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創設了為熊貓奶奶購買禮物的情景,從中既能讓幼兒體驗到購物的樂趣,又能讓幼兒了解合理安排錢幣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通過購買禮物這一活動,初步嘗試合理安排錢幣的方法。
2、體驗購物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新年馬上就要到了,熊貓奶奶邀請我們去做客。
2、銀行取錢,交代要求:領的錢要拼成四種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種圖形的顏色要不一樣、兩半圖形上的數字要合成10
3、購買禮物
4、交流分享:你買了什么禮物,為什么買這份禮物?一共用了多少錢?
5、師總結: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錢幣,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不要超支。
活動反思:
數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8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序。
2.掌握并發現物體的序列規律。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秩序感,并樂于參與數學活動。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 、 地墊20個、數字1-10兩套、各類特征的學具20套、工作毯20塊、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學:
師: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去探險,想去嗎?(想),我們首先要經過一座音樂谷,讓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出發吧!
1.放音樂,幼兒隨老師進入活動場地站成半圓。
2.提出問題:
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音符)
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們有個秘密,你們發現了嗎?引導幼兒說出音是從低到高唱的,手勢動作也是從低到高的。
3.手勢表現音階1、2、3、4、5、6、7、ⅰ,和幼兒邊唱邊做手勢。
二、基本教學
1.點課題:剛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組音階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學:教師引語:"剛才我們走過了音樂谷,現在我們再看神秘門。這是一扇智慧之門,要給它鑲上漂亮的寶石,它才會打開,看,這里有許多的寶石,①提問:小朋友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顏色、數量不一樣)對,這些寶石它們每一串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⑴這些寶石怎麼樣鑲上去呢?(看課件:門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據幼兒的觀察回答出示寶石。老師小結。
⑵引導幼兒觀察另一扇門怎樣來鑲寶石,(看課件,門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據幼兒的觀察回答出示寶石。老師小結。
(3)念咒語"芝麻開門",打開智慧之門2、游戲《走迷宮》
智慧之門打開后出現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說: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興你們打開了智慧之門,下一站大家將要到達趣味迷宮,可是通往迷宮的路壞了,須要大家鋪好路才能到達,我為大家準備了鋪路用的材料,請你們來鋪路吧。
①老師引導幼兒觀察材料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長短)
②整理材料,從長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鋪路:從短到長搭,每一塊搭時要拐彎(出示字卡)
④一起走迷宮
3、集體游戲《給數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塊材料取下來,后面有數字
②做游戲,請黃色數字寶寶到里圈,按1---10排隊。
③繼續游戲,請紅色數字到里圈,按10---1排隊。
三、自主操作
1、幼兒自主選學具。
2、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說規律。
四、結束
1、以時鐘做結束語,幼兒用肢體表現。
2、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節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節發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節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和引導。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9
一、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復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嗎?(教師拿出一塊小黑板),這塊板前后有東西嗎?(沒有)現在,老師跟你們玩一個小魔術!看看這塊板等會變出什么!準備:(魔術變變變,喲!看看后面,再看看前面,變出了一個"機器人")對!漂亮嗎?你們喜歡嗎?那你看一看機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圖形拼成。"好!下面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游戲。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3個,正方形2個,長方形11個,三角形7個。)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折紙游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禮物:小朋友說得非常棒,所以老師要獎勵獎勵你們。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裝的是什么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靜靜地自己打開小信袋(里面出現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歡不喜歡呀?("喜歡!")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來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家長和幼兒動手變一變(折紙)。
(2)請幼兒和家長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那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把這些畫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家長和幼兒共同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音樂)、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里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圖形的變換課后反思本次的活動,總體來說比較滿意。這節課"圖形的變換"比較新穎,幼兒學習起來比較有興趣,特別課前準備充足,通過變魔術,送禮物的形式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思維和想象能力。整堂課,幼兒學得開心之余又發揮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在各家長的配合下,順利地完成我的要求。
通過上課,發現實際教學中也有許多備課中未考慮到的問題:
1、把孩子的操作能力估計得太高,孩子操作時間比預期的長。
2、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薄弱,不能把操作過程我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出來,甚至敘述和操作有點不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總體來說比較滿意,活動內容“圖形的變換”所選取的各種圖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活動過程中,出示不同圖形,讓幼兒辨認圖形特征,進而在機器人圖案中辨認計數,最后通過拼圖來進一步掌握圖形特征。活動方式適合本年齡段幼兒發展特點,幼兒學習起來比較有興趣,通過課前準備充足及幼兒的探索觀察,大膽操作動手發現圖形之間的不同變換,并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應用七巧板,組合各種生動形象。幼兒在交流過程中通過觀察推理,積極開動腦筋大膽發表的自己的.看法,通過猜測再進行動手操作驗證。整堂課,幼兒興趣較大并在操作中發揮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本次活動能夠較順利完成活動設定目標,達成效果較好。
同時本次實際教學中也存在備課中未考慮到的問題:
1、孩子的操作能力估計得太高,孩子操作時間比預期的偏長。
2、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薄弱,不能把操作過程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出來,表達過于隨意簡單。
3、引入環節時間偏長,出現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4、因條件限制,未能充分利用課件進行具體細致地示范引導。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掌握了不同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在不同的圖案中找出不同的圖形學會計數。再通過自己動手拼圖,更加進一步掌握了圖形的特征。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0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等的因素的影響,行成數的守恒能力。
2、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圖一張;小魚貼板共六個;茶杯、茶盤共六套;玻璃杯2個;碗一個;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點數6。
海洋里要舉行音樂舞會,與媽媽帶小魚來參加,請幼兒點數有多少條魚。
二、學習數的守恒。
1.幼兒表演。
(1)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表演第一個動作,排成一個漂亮的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2)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二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3)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三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4)請幼兒討論得出結論,無論排成什么樣的'隊形,魚的數目不變。
2.茶杯配茶盤。
(1)我們給每個茶杯配一個茶盤,看看茶盤夠不夠。配好后問:"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
(2)將茶盤擺成一排,茶杯收攏或堆起,問:"想一想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在將茶杯一一放在茶盤里。
(3)在將茶杯放開,茶盤疊在一起,再提問。
(4)總結:雖然茶杯和茶盤不一樣大小、顏色、形狀,但數目一樣多。
3.將兩只玻璃杯擺成一排,旁邊放著裝木珠的盒子,教師兩只手各拿一個木珠,同時分別放在兩個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時問:"這個杯中木珠與那個杯中木珠一樣多嗎?"如不一樣重新在做。
4.請幼兒做兩種難度的操作單。
活動延伸:
1.用磁性圍棋排列圖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種圖案,并嘗試記錄。
2.室外游戲--春風吹。
(1)幼兒自行分成若干組,每組幼兒人數相等。
(2)教師念兒歌:春風吹,春風輕輕的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兒歌一停,要求每組幼兒編排出各種各樣的隊形,然后說說:"我們組是x個人。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以幼兒操作在前,通過幼兒交流討論后,教師再提升小結的原則,建立幼兒初步的守恒概念。《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活動中處處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寓教于樂,以《綱要》理念作指導,本活動滲透了語言、藝術兩大領域的內容,結合幼兒的經驗,鼓勵幼兒大膽進行交流討論,并對幼兒進行及時的評價,根據獲得的反饋信息,調控好教學的節奏速度,合理分配時間,組織好師幼互動,使得教學內容和教法達到最優化,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發展,在活動結束前,根據幼兒對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終結性評價,體現因材施教,力爭讓幼兒有不同的發展。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1
活動目標:
1.通過抽獎游戲,嘗試分析和記錄圖形的各項特征。
2.在反復練習中,提高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在游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抽獎箱,抽獎券。
2.學具:幼兒獎卡、笑臉、作業紙、白紙條、勾線筆。
3.知識經驗:抽獎。
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圖形的不同。
師:(出示各種圖形):“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獎卷。看,它們一樣嗎?那些地方不一樣?”
小結:“對,它們大小不同,形狀也不同。”
每一個小朋友選一個你喜歡的獎券吧。看一看,你的獎券是什么樣的?
2.抽獎游戲,分析圖形特征。
(1)抽三等獎,分析單一特征。
師:“這是抽獎箱,現在要開獎啦。先開三等獎。我來抽,會是誰中獎呢?(抽長方形)
“什么中獎啦?你怎么知道的?“對,這是長方形標記。表示所有的長方形中獎。
恭喜你們。送給你們一個笑臉娃娃。
還會有誰中獎呢?你們閉上眼睛,我抽出來看。等你們掙開眼,看到自己中獎的就站起來。
(2)抽二等獎,分析兩種特征。
這個抽獎游戲太有趣了,現在請小朋友們交換獎卷,我們繼續抽獎,抽二等獎。(抽出獎卷,打開一半)是什么中獎了?(再打開)到底是什么中獎了?請中獎的小朋友站起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繼續抽,看看會是誰中獎呢?
(3)抽一等獎,分析三種特種。(交換獎券)
現在我們要開一等獎啦,“是什么標記中獎了?”讓幼兒抽2—3次
(4)抽特等獎,幼兒按特征制作標記。
老師再給你們一次抽特等獎的機會,有大獎品哦,呀,兌獎券還沒有做好,現在就請你們看著自己手中的圖形做一張兌獎券,要看仔細,你的圖形是大是小,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畫出你自己圖形的特征來制作一張抽獎券)
做好了檢查一下,放到老師的抽獎箱里來,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請小朋友來抽獎,送出2個大笑臉。
3.操作活動
⑴老師看我們小朋友這么厲害,獎勵你們一分讓自己能干的禮物,我們看是什么?
來,練本領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講解活動
⑶操作
⑷自我檢查,相互檢查后,將你們得到的'禮物收好,下次再來練本領。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個活動過程都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教師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實際知識水平出發,選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見,同時也比較感醒悟的抽獎活動,并將“分析圖形特征”這一活動巧妙結合,將枯燥的分析圖形特征游戲之中,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的興趣與積極性,幼兒在愉悅的游戲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圖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整個活動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到復雜,按照抽獎的等次逐個由分析單一特征到三項特征。雖然難度在逐漸增加,卻絲毫沒有減弱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
俗話說“沒有遺憾的活動就是最大的遺憾。”在整個活動中,雖處處體現著教師的智慧與用心,但是整個活動教師對每個環節的把握應該更加明確,進行及時有效的總結,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簡練,明了。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幼兒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培養幼兒初步觀察、推理能力。
3、激發幼兒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PPT、找規律圖卡、不同顏色的椅子、美羊羊頭飾、串珠玩具、黑板
活動過程:
一、課前調控:拍手律動,組織幼兒向老師們問好。
二、導入: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上課坐的椅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1、幼兒觀察椅子,各自說出自己的發現,教師一邊引導幼兒說出椅子的顏色排序不同。
顏色:紅紅、綠綠、紅紅、__
紅、綠、紅、綠、___
紅紅、綠、紅紅、___
2、全體幼兒跟著老師讀出椅子的排列順序,引出規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客人,(美羊羊頭飾)教師扮演美羊羊。美羊羊:“昨天羊爺爺問了我幾個問題,可是我不會,我想請小朋友幫幫我,好不好?”。
1、看課件(各種顏色圖形的排列):找出順序并說出規律,將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確顏色的圖形。幼兒邊說規律教師邊積極地鼓勵及引導。
美羊羊:“你們真棒啊!有你們這樣的朋友真好!可是爺爺還給我一張紙上面全是這樣的圖形,小朋友再幫幫我吧!”
2、教師出示課件和黑板(貼有圖形排列規律的圖卡),給幼兒說明要給圖形寶寶找規律
(1)請幼兒認真觀察圖卡,找出規律。
(2)請個別幼兒上臺,把空白處的圖卡粘貼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學會了,謝謝小朋友們,你們這么聰明,所以我想請大家一起進行一個比賽,這個比賽是—比眼力(出示課件)!”。
(1)教師出示找規律圖片,幼兒通過觀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說出規律,并說出空白處應該粘貼的.圖片。
(2)教師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給予表揚。
4、串珠游戲——送項鏈 美羊羊:“今天我買了一條好看的項鏈(出示串珠玩具串成的項鏈,),可是只買到了一條,但是我還想再帶一些回去,送給羊村的小伙伴們,你們可以幫我做一些嗎?”。
(1)教師請全體幼兒觀察美羊羊的項鏈,引導幼兒說出項鏈排列的規律是按紅黃綠藍排列的。
(2)請三個幼兒上臺進行“串項鏈”,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
(3)串項鏈完成,教師請幼兒分別說出自己串的項鏈是按照什么樣的規律排列的。
(4)把完成好的項鏈送給美羊羊。
四、結束:美羊羊:“哇,真漂亮!謝謝小朋友們送的項鏈,我要回羊村了,喜洋洋他們看見了肯定會很開心,小朋友們再見!”。幼兒:“美羊羊再見!”
活動反思:
找規律活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維靈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發現,才能理解規律,而這些要求單靠老師的講解顯得收效甚微。針對這個情況,在平時的小游戲中,我讓孩子通過觀察來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激發他們創造簡單規律的興趣,感受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例如在美術活動中,就可以在運用規律來進行花邊裝飾,還在整理班級用品時也可以運用規律性地來排列,在排列隊伍中也同樣可以運用規律進行,使得幼兒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在活動《找規律》中,我改變了以往教師先詳細、深入講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根據卡片尋找規律,然后講述排列規律,幼兒的興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規律類型卡片,讓幼兒來匹配;果然幼兒在操作材料中運用已有經驗,順利完成,最后展示生活中運用這些規律來排列的圖片,更激發了他們學習和運用規律的興趣,活動延伸中我讓幼兒自己設計規律排列,把活動推向了高潮,更激發了他們學習和運用規律的興趣。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痛體積的液體在不同粗細容器中的高度變化。
2、初步理解體積的守恒,知道物體的體積不隨容器的形狀、大小的變化而改變。
3、發展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礦泉水瓶各一個(裝有等量的水,一瓶紅色,一瓶綠色);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變化
1、觀察桌上的兩瓶水,請幼兒目測比較紅色水多還是綠色水多,說說是怎樣知道的?
2、請幼兒把紅色水和綠色水分別倒入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瓶中,提問:紅色水和綠色水的高度有什么變化?誰多誰少?
3、幼兒討論:為什么水變成一樣多了?是怎樣比較的?
4、引導幼兒觀察剛才盛水的兩個瓶子,提問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請幼兒把紅色水和綠色水分別倒回原來的瓶中,觀察液面高度的變化,并說說哪個瓶子的液面高?哪個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樣多嗎?
6、引導幼兒發現并總結:裝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細瓶子液面高。
二、幼兒操作,比較橡皮泥的多少
1、幼兒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種各種形狀的物體,相互比一比:誰做的大?是怎樣比較的?
2、幼兒討論:誰用的橡皮泥多?誰用的少?怎樣比較的?
3、請幼兒演示比較、并表述比較的過程與結果。
4、再次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請幼兒觀察:橡皮泥的總量有沒有改變?變的是什么?幼兒感知思考:物體體積的大小不隨形狀的變化而改變。
三、游戲:我會變規則:教師說長高了,幼兒就站直;說變矮了,就蹲下;說變圓了,幼兒抱成球狀。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感知體積的守恒。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4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將一種物品抽象成數的過程,滲透集合思想,感知加法的含義。
2.學會用計數的方法進行加法運算,初步學會觀察圖意,培養幼兒視圖和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豐收的圖片磁性教具;玉米、西紅柿卡各10張、1—5的點數卡兩套、1—10的數字卡、點數卡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兒歌《秋天到》引入并以故事的方式向幼兒講述,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農民伯伯都忙著把地里的莊稼收回來,幾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沒閑著呀,快看他們也在忙著呢,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小朋友們看圖上有兩只可愛的.小白兔,一只是灰色的一只是白色的看看他們在做什么?
幼兒自由發言(原來他們是在院子里摘蘋果呢)分別數一數兩只小兔手中蘋果的數量,并用數字表示出來用計數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加法運算
二、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框,玉米卡
1.請兩個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長方卡里放玉米,并說出自己放了幾個,找出相應的數字放在長方卡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算出一共是幾個?并找出總數的數字卡
2.依照方法,將實物換成西紅柿,繼續練習
3.將實物卡換成點數卡,繼續練習
三、幼兒探索操作
1.請幼兒看圖,說說圖意,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
2.請小朋友數一數左右兩邊的方框分別有幾顆草莓,把數字寫在下變相對應的方框內,在數一數算一算一共有幾顆草莓,把答案寫在最下邊的方框內
以下逐一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四、結束活動
教師收書及整理工作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 15
活動目標:
認識常見的圖形,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能通過觀察、比較,區分不同圖形的特征。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卡片、實物模型、繪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導入:通過展示圖形卡片,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好多漂亮的圖形,你們認識它們嗎?”
認識圖形:逐一介紹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
游戲環節:“找圖形”,將圖形卡片藏在教室各個角落,讓幼兒去找并說出找到的是什么圖形。
圖形分類:讓幼兒將各種實物模型按圖形分類。
繪畫圖形:請幼兒在繪畫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圖形。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度較高,通過多種形式較好地認識了常見圖形。游戲環節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幼兒積極性高。但在分類環節,部分幼兒還存在一些混淆,需要在今后的活動中進一步加強練習。繪畫環節幼兒發揮了想象力,但個別幼兒繪畫技能有待提高。總體來說,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今后會更加注重幼兒個體差異,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01-29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1-13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教案02-14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點》10-22
大班數學教案:6的分合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大班數學教案:分鉛筆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大班數學教案:分房子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大班數學教案:數高樓教案及教學反思01-01
大班數學教案:看月歷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