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能正確表達出比的結果。
2、聯系生活實際,知道一些特殊物體的對應。
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4、培養學生互相關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特殊問題。
教學準備:
學生:各種比較的物體(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
教師:手套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師:星期天的早上,我們的小伙伴約好去公園玩碰碰車。他們來到了碰碰車的場地(出示主題圖)
問: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圖,說說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觀察主題圖后交流
(車不夠:又6個小朋友,只有5輛車;已經4個小朋友有坐在車子里了,還有一輛車空著,可是有2個小朋友從后面跑來;……)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車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個小朋友對一輛車
的方法比較知道了車比人少,這種方法稱為一一對應。
問:生活中我們外出活動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會怎么辦呢?
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板書:比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問題,通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時直接點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明確本】
二、動手實踐
體驗方法
師:在你們的桌上分別有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現在請你們同桌一起來比一比哪樣物體多,哪樣物體少?
生:同桌合作進行比較
師:請你們來匯報一下比較結果
(要求說三句話:說說比的是哪兩樣物體?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結果怎樣?)
生:交流(老師對學生語言組織進行指導)
問:你們都會比較物體的多少了嗎?誰能說說比較物體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課改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體驗來感悟知識和方法。老師在學生已經知道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操作比較物體多少,從而讓學生體驗和感知比較的方法。在學生的體驗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的手、腦、口同時得到發展與提高。】
三、鞏固練習
方法運用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動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較了物體的多少,接下來老師想請你們用今天學到的方法為書上的小伙伴來解決困難,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1、P20題2(左圖)
問:圖上是誰?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較布丁和盤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比一比并將你比較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同桌
生:進行比較
反饋
注:學生如果用一一對應方法比的請學生交流怎樣做是一一對應(用線連一連)
2、P20題2(右圖)
問:這幅圖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較瓶子和塞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題3 生:獨立完成比較后在小組內交流方法匯報結果
全班交流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用今天學到的本領為小伙伴解決的困難。
【從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到看圖進行比較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因此老師創設為小伙伴解決困難的情景來鞏固比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鞏固比較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敢于向困難進行挑戰,對自己樹立信心。】
四、聯系實際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個小朋友的圖片
問:看看誰來了?老師要給他們發手套,請你們看看老師準備的手套夠不夠?
生:四人一組討論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時還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問: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嗎?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兩只手必須是兩只手套對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聯系生活實際
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和手套一樣是2對應1的呢?
生:舉例
3、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比較物體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還知道了些什么?
【數學的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生活中常常會存在許多的特殊性的問題。因此在思考解決問題的同時要解決生活實際,對于一些特殊問題要考慮全面并能靈活地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幫助學生初步認識1-10各數,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等。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和環保意識的教育。
教學重點:
指導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按要求觀察。(課本2.3兩頁的主題圖)
1.看第2頁的圖,這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誰能告訴大家,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圖上到底有哪些東西。匯報的時候要說清楚,個數是1的是什么,個數是2的是什么,個數是10的.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觀察。
匯報。
1.生按1、2、3……的順序匯報,2.師板書1、2、3……
個數是1的有…… 紅旗、教學大樓、老師、操場、風向標、氣溫箱、足球
個數是2的有…… 雙杠、跳繩、門柱
個數是3的有…… 石凳、帽子
個數是4的有…… 垃圾箱、國旗護欄 問:你是怎么知道有4個垃圾箱的?
個數是5的有…… 高樓、
個數是6的有…… 花、大樹、
個數是7的有…… 小鳥、
個數是8的有…… 小樹
個數是9的有…… 女同學
個數是10的有…… 男同學
(允許學生說10以上的。)
2.指板書,這些數你能數一數嗎?
3.能完整的說有1個什么,2個…… 同桌互相說一說。
4.誰上來說給大家聽。(要求其余學生認真聽,說對了要拍手。)
三.討論。剛才小朋友們都很能干,現在你能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些什么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等一下來匯報。
四.匯報。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五.小結:這節課小朋友的表現都很棒,現在你能說一說,你學會了哪些本領嗎?今天我們數了美麗的鄉村小學里的人呀、花呀、樹呀、鴿子呀等好多東西,還數了教室里的門和窗等等東西,放學后,你們還可以數數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東西。
板書設計; 數一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錄:這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一上課,運用了輕松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上下來之后感覺基本學生對這一知識都掌握得較好,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大量的說1——10在身邊的發現,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濃了。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1、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產生和發展。
2、會正確地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整十數和一百。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10個十是一百,知道個位,十位和百位以及這三個數位的順序。
3、在教師的組織下,能運用認識的數描述、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認識整十數和一百
1、導入。
談話:新學期來了,爸爸、媽媽一定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新的學習用品,那么,爸爸媽媽為你買了哪些學習用品呢?當然,鉛筆是不能少的,誰愿意來說一說媽媽給你買了多少支鉛筆?
2、復習十和二十。
談話:請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數出10根小棒。數完后,提問:數滿10根小棒可以怎樣呢?(數滿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幾根?
教師在擺已捆小棒,繼續提問:現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認識整十數。
談話:蘑菇寶寶看到小朋友數小棒數得又對又快,就拿出了許多鉛筆獎給小朋友。(出示2捆鉛筆)小朋友你們猜一猜,蘑菇寶寶帶來了多少支鉛筆?你是怎樣才出來的?
小辣椒也帶來了許多鉛筆,(出示3捆鉛筆)你知道這是多少枝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小番茄也帶來了幾捆鉛筆,(出示6捆鉛筆)你知道是多少枝嗎?
小蘿卜帶來的鉛筆更多,(出示10捆鉛筆)請同學們十枝十枝地數,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請小朋友圍成小小組,先在小組里數一數。
數完后,提問:小蘿卜有幾個十枝鉛筆?10個十枝是多少呢?
組織學生交流:那么10個十是多少呢?(貼出:10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幾個十呢?
4、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數一數每串珠子有幾顆,有幾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顆,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木塊圖,讓學生看清圖中的一條木塊是幾個小木塊,然后獨自填寫。填好后,組織學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說出題目要求,獨立完成后組織交流。
二、讀寫整十數和一百
1、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
介紹計數器:上學期,我們曾經見到過一位朋友,(出示計數器)還記得它叫什么嗎?它可以幫助我們學到許多知識。
引導觀察:在計數器上有些什么呢?這些數位,從右邊起是怎樣排列的呢?
同桌討論后,指名說一說。
揭示: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學生齊讀。
2、整十數和一百的讀和寫。
介紹算珠表示數的規則:(教師邊撥珠邊說)個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1個一,十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撥一個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問:小朋友已經認識了計數器,那么如果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幾個十呢?4個十是多少?40怎么寫?如果在十位上撥8個珠子,表示8個什么?是多少?怎樣寫?
小結:幾個十就是幾十,只要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就在個位上寫0。
提問:在計數器百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一個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知道的?那么一百怎樣寫呢?
小結:一個百就在百位上寫1,十位和各位一個珠子也沒有,就在十位和個位上分別寫0。
3、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第一張圖,組織學生討論:圖中哪一位上撥了幾顆珠子?為什么這樣撥?出示后面3張圖,讓學生獨立畫一畫。畫完后,組織學生討論: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這樣畫?
(2)想想做做的5題。
獨立填寫后,一人報答案,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數,填好后,指名讀一讀。再討論:兩條直線上的.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還是接近30?你是怎樣想的?討論后在班內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題。
指圖說給同桌同學聽。
(5)想想做做第8題。
先看看插圖,指名把圖的意思說給同學聽。再找兩個學生示范做猜數游戲。
(6)游戲:找朋友(圖略)。
出示小動物摘果子的圖,說一說每個小動物采了多少個果子。再把這些數寫出來,寫對了,就可以得到一分小動物送的禮物。
三、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認識了哪些數?
小結:今天我們已經認識了整十數(指黑板)和一百,學會了如何讀、如何寫,還知道了10個十是一百,認識了個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們的順序排列。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根據現實情境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 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6~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10各數。
3. 初步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
1、正確地讀、寫6~10各數。
2、根據現實情境,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誰來到我們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圖片)
生:大象博士。
師:對!今天大象博士通過網絡來看望我們小朋友,他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很聰明,愛動腦筋、愛提問。他想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老師也為你們加油鼓勁!首先,大象博士先請你們拿出文具盒,打開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學習用品?(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提出數學問題
師:下面請一位小朋友上講臺,從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膽地提數學問題,請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問題出示在實物投影上。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加以引導,然后同桌互相提問。)
三、學習6 - 10各數。
1、出示情境,提出問題。
師:大象博士說:你真棒!你真棒!(課件演示)同時他帶來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學習用品都畫在了圖上(課件出示圖),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學生各自觀察思考)
2、小組交流圖意。
3、小組匯報交流結果。
4、學生獨立地數一數。
5、再連一連。(課件演示正確結果)
6、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連的`。
7、寫一寫。
(1)教師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規范地書寫6~10各數。
(2)寫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師:我們已經學完了1~10各數,大象博士想知道你們家的電話號碼,能正確,規范地寫出來才給他看嗎?誰寫得好,大象博士就會表揚他。
四、實踐應用。
師:剛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們寫的數,太滿意了,夸小朋友們真聰明,真能干。(課件演示)但是你們先別得意,大象博士還要繼續考考你們,你們還愿意接受他的挑戰嗎?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請舉手。好!我們奮勇往前!
1、看數畫線。(完成書本第1題)
a、弄清圖意,讓學生說圖中畫的是什么意思。
b、讓學生獨立完成。
c、學生匯報結果,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數一數,畫O,再寫出數。(完成書本第2題)
3、填數。(完成書本第3題)
a、從10數到1.(同桌互數)
b、從10寫到1.
五、小結。
師:大象博士說今天他甭提有多高興了(課件演示畫面),我們班的小朋友真的是個個聰明、即愛動腦筋又愛提數學問題,他很喜歡和你們一起上數學課。你們呢?那你們跟大象博士說一說,今天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文 具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5
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1~9頁,上下,前后,左右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 使學生學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 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 教學重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左、右”。
四、 教學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 的相對性。
五、 教材分析: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不一定能準確地加以判斷,因此本單元進行集中教學。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 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兒音體驗空間方位。
2、 依照兒音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
六、 教學建議:
1、 注意根據學生認識空間方位的特點安排教學。
一般學生在6歲時就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辨別尚未發展完善。因此,對于“上、下”、“前、后”,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而“左、右”則要引導學生從自身為中心過渡到以自然標志為中心進行辨別。
2、 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左、右”的相對性比較難理解,教材主要是通過一些活動和游戲來幫助學生辨別。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自己創設活動,組織學生充分地體驗,應避免抽象地讓學生判斷。
七、 教學安排:
略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學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彩筆、紙
教學方法:
討論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新的一學期開始了,編書的'叔叔、阿姨們給我們帶來了兩位朋友——聰聰和明明。他們可是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會跳出來幫忙的。同學們愿意和他們成為朋友嗎?現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進入神奇的數學王國吧!
2、 揭示課題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這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板書課題: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嗎?
2、 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含義
(1) 你們聽說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南京長江大橋看一看,開開眼界,好不好?
(2) 出示掛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告訴大家好嗎?
(3) 大家發現了這么多東西,真了不起!
誰能說出:汽車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問題嗎?
3、 看書第1頁,完成書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訂正。
三、 活動
1、 拍手游戲
(1) 教師發口令,學生上下拍手
(2) 聽反語:教師說“上”學生在下面拍手,教師說“下”學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組活動
小組長發口令,其余的同學動手擺。如,把本子書放在數學書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書上面……
四、 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作業布置:
畫一幅自己喜歡的能夠表示上下關系的畫
板書設計: 上 下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前、后”的基本含義,了解它們的相對性。使學生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三者相比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準備:
第2頁的'情景圖。
教學方法:
討論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做個游戲。我們玩“老鷹捉小雞”好不好?(師做母雞,一生做老鷹,其他生做小雞)
二、學習新知:
1、 師生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2、 師提問:我的后面是誰?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誰的前面?我前面是誰?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誰?
3、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4、 出示第2頁主題圖。
(1) 自己根據圖畫提出問題。
(2) 小組內解決問題。
(3) 在書上填寫。
三、練習:做一做第2題。
1、 學生自己根據圖意提出問題。
2、 小組解決問題。
3、 在書上填寫。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并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匯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
(課件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么區分它們呢?(課件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志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這節課對于我來說是堂遺憾的課,不得不說,同學們并沒有在這節課中成長。會的依舊會著,不會的依舊不會,即便是我也想辦法教了他們,可不會的還是不會。其實,這節課,我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我應該借助上學期所學的.立體圖形的知識,準備好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讓同學們想辦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圖形,其實這樣的過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我想我必須再重新上一節動手操作課,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展開從實際到抽象的學習過程。沒有過程的學習,何來生成呀?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
3、通過數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字卡片一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同學們,現在你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們要和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題呢!大家有信心學好數學嗎?
教師:學習數學首先要會數數,你會數數嗎?要不我們就一起來數數看!
(揭示課題:數一數)
二、探究新知
1、激發觀察興趣。(出示第2~3頁的圖畫)
多媒體課件顯示:一所美麗的小學
(1)同學們看,這是我們美麗的學校,同學們先自己看一看,圖畫里畫了些什么?
(2)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們在哪里。(培養學生說完整的話)
(3)教師點擊學生向老師敬禮的場面,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2、數圖畫中的數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人和物的'個數)
(1)數數量是“1”的人和物。
師:圖畫中有幾位老師?(生答:1位老師。老師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師并加上圈。再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物體的數量也是“1”。)
引導學生答出:一面國旗、一個花壇、一個足球……
強調:它們的數量都是幾?
師:像一面國旗、一位老師,都可以用數量“1”來表示。(出示數字“1”,并認讀數字1)
(2)數其他數量的人和物。
數到數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知道這些數量的。
(學生可能答:看出來的、數出來的)讓數出來的學生,指著數給大家看一看。
強調:數數時一定要口、手一致。
3、認讀1~10各數。
10個數都數完后,師用多媒體出示課本第4~5頁的圖畫(或貼出10個數字,讓學生讀一讀)。
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數。然后同桌互讀,集體交流,先從1讀到10,再從10讀到1。最后老師指一個數讓學生齊讀這個數。
三、拓展延伸
數身邊的實物。
在圖畫中我們數出了數量1、2、3……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里有這些數量嗎?
(可以引導學生找:幾扇門、窗,幾盞燈)
強調:數量后面的單位名稱。
四、鞏固應用
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1、2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數了漂亮的小學校里的人呀、花呀、樹呀、鴿子呀等好多東西,還數了教室里的門和窗等。希望同學們做一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實際問題中求兩數相差多少的過程,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多少要用減法計算,初步學會解決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思考的特點,感受數學抽象的價值,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適時進行環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這類問題怎樣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數量關系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藍花、紅花教具,每生一份圖形學具,
學情分析:
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解決這類問題,以往比較多幾個都是從圖上看出來的。因此教學時,充分利用了學生在第一冊第二單元“比一比”中初步認識的“同樣多”,“誰多誰少”的概念,在擺學具的過程中感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過程和方法。
一、課前談話:
1、引出“比一比”。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來聽我們上數學課,你們有信心向他們展示你在課堂上最精彩的表現嗎?(有)那我們今天就來比一比誰聽課最認真、發言最積極,語言最完整。
2、舉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師: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進行比較,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看來,生活中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還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師:(出示課件)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兩個小明星。看,它們在比什么?(比高矮)
師:熊大說,我比你高。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它的觀點嗎?(不同意)
師:為什么?(請學生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師:怎樣比才公平?(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總結:比高矮,必須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比才公平。看來,比較物體要講究規則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們就在數學課中繼續比一比。(板書“比”)
二、新授
1、看圖找信息。
師:同學們幫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過他們倆還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幫忙(出示兩籃花)你能幫熊大、熊二比出這兩藍花誰多誰少嗎?
師: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數一數
生2:擺一擺
(2)動手操作前思考:
①師:怎樣擺,可以讓我們不僅能比出他們誰多誰少,還能比出具體的差距?
②請生說方法,并黑板演示。擺好后,集體數一數花的朵數。
(課件點擊朵數:紅花13朵,藍花8朵)
③師小結:這種擺法叫做“一一對應”。它可以讓我們一眼就看出紅花比藍花多,多幾朵?可以怎么說?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學生回答)
根據圖集體練說:紅花比藍花多5朵,還可以說藍花比紅花少5朵,紅花和藍花相差5朵。
④引導分析:
師:紅花比藍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嗎?(請一生圈)
師:輕輕一圈,這13朵紅花(相機板書:13朵)被分成了幾部分?哪兩部分?
師引導說:一部分是和8朵藍花(相機板書括線)同樣多的部分(貼紙),另一部分是紅花比藍花多出的部分(貼紙)。
你會像老師這樣邊指邊說嗎?找幾名學生上臺邊指邊說。
師小結:其實,我們是以8朵藍花為標準,把紅花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和藍花同樣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藍花多的部分。
⑤師:現在我們根據紅花13朵,藍花8朵這兩條信息,你能列式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
生答師板書:13—8=5(朵)
師提問算式意義:13表示什么意思?從13朵紅花里減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釋后師小結:這道算式的意思是:從13朵紅花里減去和藍花同樣多的8朵,就得到紅花比藍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減法。
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師:孩子們,剛才只是個別小朋友動手擺一擺,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下面得先聽清活動要求,比一比誰聽得最仔細!
點擊課件出示要求: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算一算?
擺一擺:各自從學具盒中輕輕取出所有圖形,同桌兩人合作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兩種圖形擺一擺。
比一比:同桌兩人比一比兩種圖形誰多誰少。
說一說:和同桌互相說一說: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誰和誰相差幾個?
算一算:口頭列式計算兩種圖形相差幾個
(2)請兩組學生上黑板反饋。
師:你擺的是什么圖形?擺了多少個?帶大家數一數。(相機板書朵數)
再請問這位同學,你擺的什么圖形?有多少個?帶大家數一數。用一句話說說兩種圖形的多少關系。還能怎么說?可以怎樣列式?
3、補充課題: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比多少(板書:多少)
三、練習鞏固。
1、水果問題。
果園里,熊大和熊二種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倆摘了什么水果來?
(2)猜一猜蘋果和西瓜誰多誰少?
(3)為什么猜蘋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們真聰明,的確,熊大摘了42個蘋果。熊二摘了10個西瓜。(點擊課件出示相關數據)
(5)要知道蘋果比西瓜多幾個可以怎樣列式?(課件出示問題)(生口頭列式,師板書)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從42個蘋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樣多的10個,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個。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數量多的問題,我們就不用再一一擺出來了,這就方便多了。
2、跳繩問題。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們決定要運動運動來消化一下。于是,他們來到了運動場,看看,他們在干嘛?(跳繩)他們在說什么?
(2)根據圖中給的信息,你能提一個和今天所學知識有關的問題嗎?
(3)①一學生提問:“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師:誰來用算式解答?另一學生列式。
②生繼續提問:“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學生列式。
③師:“同學們,通過兩個問題的兩次列式,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決不同說法的.同一個問題。
3、課間放松:
師:小朋友們,喜歡熊大熊二嗎?一起來欣賞”熊出沒“的主題曲,會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沒主題曲》
4、光頭強伐木問題。
(1)師:在《熊出沒》這部動畫片中除了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還有誰呀?(光頭強)光頭強有一個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頭強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還給我們帶來了兩條信息。(出示信息)誰來當小老師讀一讀。
(2)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1:光頭強一共伐了多少棵樹?
這個問題誰來解決?12+23=35(棵)
問題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樹?(師板書列式:23—12=11(棵))
這道算式還能解決什么問題?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樹?
(3)同學們,照光頭強這樣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綠樹將會怎樣?
(4)播放保護樹木視頻。
(5)你打算怎么保護地球上的樹木?
引出:種樹。
四、拓展:
師:熊大和熊二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已經率先行動了。看,這是他們種的樹。
課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種了45棵樹。第二天種了30棵樹。
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師:第二天再種多少棵樹就和第一天同樣多了?這個問題和今天剛才提的哪個問題的意思是一樣的?(課后解答)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化。
2、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
3、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則。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課堂練習本、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現晉江市少兒圖書館照片,簡介圖書館,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觀察交流,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學生觀察圖,了解數學信息,然后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2、探索算理,體會多樣化
(1)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叢林世界》一共有幾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寫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擺小棒
方法二:撥計數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豎式(指名學生說一說列豎式要注意什么?)
(4)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方法一、二比較直觀,但需要借助實物;后三種方法比較簡便。
三、選擇算法,鞏固應用
1、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幾本?
2、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咪咪學院》一共有幾本?
要求學生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用豎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評價,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口算題卡、書本、圖形卡片、數字卡片、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訓練
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新課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本
師:每一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些書本,都是些什么?
生:語文書、數學書、生字本、數學本、拼音本。
師:通過上節課《整理房間》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給物品分類。
師:下面就請小朋友分類整理自己的桌面的東西,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學生動手實踐,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2.介紹并討論不同的分類方法
師: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語文的東西分成一類,數學的東西分成一類。
師:哦,你是按語文和數學學科不同分的,(板書:學科)真棒!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書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師:嗯,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書和本子,的確了不起!(板書:用途)還有其它分法嗎?
生3:老師,我把大書放在一起,小書放在一起。
師:對了,這位小朋友與眾不同,他是按大小來分的(板書:大小)
師小結:小朋友們在整理這些物品時,想了許多方法,有的按學科分類;有的按用途分類;有的按大小分類。可見分類方法不止一種,當分類方法比較多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
三、拓展鞏固
1.給人物分類
師請幾名小朋友上臺來。其它小朋友認真觀察,然后按一定的標準給講臺上的人分類。
生1:我分兩類,一類男的,一類女的,從性別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從年齡分的。
生3:我分成戴發卡和不戴發卡的,還可以分成長頭發和短頭發的。
師:這幾位小朋友觀察角度很特別,可見分類時,不同的標準就有不同的分法。
2.給圖形分類
師:小朋友拿出準備的圖形卡片,你會給它們分類嗎?
先在小組內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顏色分成紅、黃、藍三類。
生2:我按形狀分成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類。
3.給算式分類
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讀一讀這些算式卡片
(2)先說一說你想怎樣分類
(3)在小組內按不同的標準具體分一分
4.給圖片分類
師出示圖片:熊貓、小魚、自行車、小狗、汽車、飛機、輪船、蝴蝶、老鷹。
小朋友說一說可以怎樣分類。
(1)可以分成動物和交通工具兩類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類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而且分類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
2.師總結: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有于實際中,學會自己分類整理書包,分類整理其它物品,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中括線和問號表示的意思,了解這種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的結構,會用加、減法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初步感受符號所具有的簡約化的特點,初步培養符號感。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中括線和問號表示的意思及結構。
教學難點:
根據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圖畫題正確列出加、減法算式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學習“比一比”時,先比較哪根跳繩長,再比較哪個小朋友高,我們用“√”和“○”來表示比較的結果,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導入:使用符號表示既簡單又明確,我們數學上經常使用符號。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如何用符號表示圖畫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并學習如何通過計算解決這樣的問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1)小黑板出示蘋果圖。
(2)提問: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如果把剛才的問題寫下來,這些字要寫好長時間,現在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3)初步了解括線和問號:(出示括線)這叫括線,括線對著哪里,就表示哪里的東西,這里的括線就表示左邊和右邊的蘋果總數。“一共有多少個?”不知道,要我們求出來,這是問題,就在括線下面寫問號。(出示“?”)你們看,這樣表示簡單嗎?
(4)了解已知條件和問題。題目中已經知道了什么呢?已經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條件,要求什么就是問題。
(5)提問:這道題誰會列式計算?
2、教學“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包括括線的問號)
(2)提問:在這道題里,括線表示什么意思?括線下面的“10”個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在書上列算式計算。
(4)反饋交流,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1)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
(2)提問:左邊一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你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完成第2題。
(1)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
(2)提問:左邊一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你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對哪些內容很感興趣?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4
一、 教學設計思路
針對課前對學生的調查,我發現整理書包并不是難點,關鍵在于借助整理書包讓學生建立分類的概念,學會尋找分類的標準或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為此,我還把全班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4名同學,每一小組選一名組長。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各自整理自己的書包,把重點放在讓學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整理書包》。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中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知
道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體會分類的作用。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習興趣,培養操作、合作、表達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重難點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形狀、顏色、大小)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
五、教具準備
書本圖片若干、人物頭像圖片若干、帽子圖片若干、大小圓紙片、大小正方形紙片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謎語
四四方方一口箱,書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學離不了,它是我們的好伙伴。
小朋友們爭相回答:“書包。”
師:老師想知道你們的書包平時都是誰整理的呀?
生:“爺爺”、“奶奶”、“媽媽”、“我自己”。
師:這幾個同學平時是自己整理書包的,這個習慣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們愿意做好孩子嗎?
學生齊答:“愿意!”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整理書包。
2、自己動手整理書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小朋友們趕快把書包里的東西拿出來!誰來說一說,今天你們的書包里都裝著什么呀?
生:語文書、數學書、語文基礎訓練、數學基礎訓練、拼音本子、數學本子……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該怎樣整理自己的書包,這樣每天上學的時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書本呢?
學生開始自己動手整理書包,整理好后和小組內同學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學生匯報整理的情況: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學科分的,有按書、本子分的……(學生邊介紹邊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不同分類方法)
(二)動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動一:分人物頭像
(1)師:小精靈同學的家里來了很多的客人,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來了?(老師將人物頭像的圖片,依次擺在實物投影儀上)哎呀,這么多客人呀!小精靈一邊忙著給客人們倒茶,一邊在開動小腦筋了,這么多客人可以分幾類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靈是怎么給客人們分類的嗎?請組長把一號信封里的客人請出來,小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分類?
(2)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紛紛舉起手來,要求匯報不同的分類的方法。
(3)分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幾種:按年齡分;按性別分;按是否扎辮子分;按是否瞇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師請學生上來匯報,同時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分的過程)。
活動二:分帽子
(1)師: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號信封里。趕快拿出來,小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們能想出幾種分法?
(2)分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幾種:按顏色分;按款式分……(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匯報、展示不同的分類方法)。
活動三:分車子
(自行車、卡車、公共汽車、小轎車)
(1)師:小朋友們有本領把車子也分分類嗎?把書翻到第55頁。這回有個要求,請小朋友們自己先獨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幾類?看哪個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學生匯報分類的結果大致有: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按車輪的個數分……
活動四:給小組同學分類
(1)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想,你們組的人可以怎樣分?
(2)學生分類的結果有:按性別分;按是否少先隊員分;按衣服的顏色分;按是否戴眼鏡分……
(三)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平時,你們還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把分類的本領掌握得更好了!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書包誰整理呀?
(四)校外實踐活動
同學們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請爸爸、媽媽參觀,好嗎?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 能力目標:
初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初步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初步探索百數圖中的排列規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數:從100倒數到50
2、看計數器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教師撥數,指名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并說明原因。“你是怎樣想的?”
想:先從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就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則這個兩位數就大。
(二)新授:
1、教學例七:
(1)教師出示幻燈片(百數圖)
(2)學生觀察討論,“表中這些數的排列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教師舉個例子,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分別有什么特點。
(板書:橫看、豎看、斜看)
特點:①第一橫行的5個數都是雙數,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都是單數。
②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個位、十位數字相同。
③從右上到左下一行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遞減到1。
(3)學生動手獨立填寫表格。
(4)再觀察,這個數位順序表有什么特點?
2、練習:教師提問,學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
3、按要求38頁,給指定的數涂顏色。四人小組討論還發現什么新規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樣的數比大小。
課件出示計數器,學生分別說一說計數器上所表示的數,再比較大小,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教師小結方法。
(2)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進行練習,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集體訂正。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
教具準備:
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問題,激發數數興趣
1、師:藍藍的天,綠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興啊! 看,山坡上下來一群羊,有幾只? 又來了一群,幾只?這兩群羊共幾只?20是幾個十?學生觀察回答上述問題。
2、又下來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師,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們來估計一下,現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說一說自己估計的結果。
3、師,我們的估計對嗎?可以數。你會數嗎? 今天學習數100以內各數。(揭示課題)
二、操作、交流,學習數100以內各數
1、實物數數。
(1)師:老師讓你們沒人帶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數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學生自由數 匯報,你是怎么數的'?(有多種數法,可以指名進行實際操作。)
2、討論。
(1)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是這樣數的:每數10根捆成一捆。 誰愿意用小棒再來演示,讓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試著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辦法來數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數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師: 一根一根地數,10個一是幾?那十根十根地數,10個十是幾?
3、引導學生一十一十地數到一百。
(1)師:數100以內的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從一數到一百,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數了10個十就是一百
如果讓你十個十個地數,你能從10數到100嗎?100—10呢?
學生數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數百羊圖。一只一只地數,再十只十只地數。(同桌一個人數另一個人檢查)
(3)搶答:一十一十地數,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數:一十一十地數,從一十數到一百;從三十數到七十,從六十數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數的數法
1、師:誰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說一說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繼續往下數,你能數到四十二嗎?試一下。
出示例2: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學生邊添小棒邊數。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數是多少?為什么是40?
學生將10個單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著數到四十二。
2、從五十六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 (注意滲透組成知識,注意是否每數滿十根捆成一捆。)
3、不擺小棒,一一地數
從七十八數到八十八,再數到一百。(同桌輪流數,再指名數。)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幾?
四、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個單根,看一看,是幾根小棒?說一說35是( )個十和 ( )個一組成的。
2、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
3、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說組成。
4、游戲: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個十( )個一七十六 ( )個十( )個一
九十四 ( )個十( )個一六十 里面有( )個十 一百 里面有( )個十
想一想:其實生活中用到數數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過?自由匯報。
如果這堂課的表現是100分的話,你覺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說說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結
師:說一說,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六、練習活動
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球,再數一數,有多少個球。 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是怎樣數的?怎樣數比較快?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個算式,并計算結果。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教學中的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學數學。
教學重點:
看一幅圖寫出三個算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電腦演示卡通人物湯姆:小朋友,我是湯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請我去作客,不過,聽說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幾個問題,你們愿意幫助我,和我一起去嗎?
2、出示以下復習題。
(1)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 )
(2)1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3)1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19
3、湯姆講述:我帶來了鮮花送給吉利作為禮物,瞧,花朵上還有算式呢!這些算式中哪些已經學過了,哪些還沒有學?
4、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會上,已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電腦演示),仔細看一看旁邊的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兩部分?(整捆10根和單獨的3根),這樣,你可以說出哪些算式?
講解:10+3和3+10的意義一樣,所以只寫一個就可以了。
2、湯姆:我還有一個計數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順利通過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個位和十位各撥一個珠子,表示數字幾?再在個位上放2個珠子。
3、湯姆提醒學生現在計數器上的數是13,我把剛才的2個拿走了,可以寫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數嗎?
3、小結:小朋友會利用加、減法之間的關系來算,真聰明。
三、鞏固深化,拓展創新
1、回到課前分類題,讓學生完成原來不會做的題目。
2、生日晚會開始了,可還有幾把筷子沒數好,出示78頁做一做1題。
2、晚會上還準備了水果糖,咦,糖下面還有個算式,你會填嗎?完成做一做2題。
四、齊唱生日歌,祝湯姆生日快樂。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煉,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游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尺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么樣呀
師:這里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里的不一樣,那么,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愿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么,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后說說準備怎么測量,最后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匯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么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m3cm,1m30cm,1、3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cm,1米3)
師:有這么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我們應該怎么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于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并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么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布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么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么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里,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
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
2、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在根據數的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思維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 ),5個十和8個一合起來是( )。
46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出示32頁情景圖。
2、看圖列式,思考算法。
提問:根據這幅圖,你會列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30+4=,4+30=
34-30=,34-4=
提問: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你們是根據數的組成來思考的。34+4就是把3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34;34-30就是從3個十和4個一里去掉3個十
,還剩4個一,還剩4個一。
3、解答“試一試”。
提問: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樣算?
(1)4個一和3個十和起來是34。
(2)因為30+4=34,所以4+30=34。
談話:“34-4”你會算嗎?填在書上,并輕聲地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紹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稱,在每一個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稱。在加法算式里,像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兩個數,你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對了,相加的這兩個數都叫做加數。兩個加數相加的結果叫做什么呢?
講述:兩個加數相加的結果叫做“和”。(邊說邊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書各部分的名稱:加數、加數、和)
提問:誰來說一說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稱。
(2)介紹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減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稱。在34-4=4里,減好前面的數叫做什么?請你猜一猜。
講述:減號前面的數是被減數。(板書:被減數)
那么,減號后面的數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說。
減號后面的數叫做減數(板書:減數)
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什么呢?請學生試著說說。
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差。(板書:差)
指名說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稱。
(3)提問: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練習,深化應用
1、計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選擇幾題說說各部分名稱。
2、“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讓學生說圖意。
(2)根據圖意,列出四個算式。
(3)反饋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題。
同桌同學合作練習,說出得數。
交流:說說怎樣想的?
提問:根據60+3=63能想到其他三個算式嗎?
4、“想想做做”第3題。
(1)同桌合作練習,說出得數。
(2)反饋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根據表中第一行的名稱說說左表用什么方法計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計算。
(2)算一算兩張表中的得數。
(3)反饋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題。
(1)“相鄰數”是什么意思?
(2)學生寫數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題。
(1)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2)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2-17
三下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2-17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2-17
一年級下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位置》12-17
數學第一冊第一、二單元教案12-16
人教版六下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2-16
第一單元教案12-16
一年級下數學 單元教案12-17
數學單元備課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