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1
學習目標:
1蹦芮別周長和面積,加深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重點:掌握面積估計的一些技巧。
學習難點:估計面積的方法掌握。
學習過程
(一)預習活動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說說哪個單位
大?哪個小?
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是
3.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是
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么辦?
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
選擇。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憊啦猓撼鍪境し叫危
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
合作解決,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估計面積:c㎡
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先應怎么辦?
測量長㎝,寬㎝。
計算:
周長:面積:
2敝艸兔婊的比較
討論: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周長指的是
面積指的是
小組匯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小給匯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三)拓展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分別相等嗎?
(2)完成練習八第1,2,3題。
(3)實踐活動。
①估計教室面積是㎡,再測量出教室的長m,寬m,
計算周長:面積:
②估計操場的面積。
估計操場長是,寬是,面積就約是。
(四)反思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面積有了哪些認識?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123~124頁。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師:這是一個長方形紙板,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樣去測量?
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測量過程,完成填空:這個長方形含有( )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3.播放錄像,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籃球場的面積、高樓墻面的面積、游泳池池面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一個個去量,那可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完成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評析: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教者在導入新課時捕捉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通過錄像呈現出高樓、籃球場、游泳池的長方形塊面,鮮艷生動的畫面,具體可感的生活實際場景,引起了學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長方形的面積,這種辦法在實際生活中太麻煩,也是行不通的。怎么辦呢?這樣就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應該尋找一個簡便地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1.師: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
(1)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是什么?(板書:方法)
(2)學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書:應用)
師: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同學們提出的這兩個問題進行學習,希自己動腦,小組合作,共同來解決。
[評析:問題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問題學生才有學習的欲望,學習的目標。而教師把提出問題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又把尋找答案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探求奧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發。]
三、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材料,啟發大膽猜想。
l.出示長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
(1)師:這個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呢?
生:這個長方形長是2厘米、寬是1厘米。
師:長2厘米,也就是長所含的厘米數是2,寬1厘米,也就是寬所含的厘米數是1。
(2)把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圖形變化,得到四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3)師:如果把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斷地變化,可以得到多少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生:無數個。
師連問:通過這個長方形的變化,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呢?請你猜一猜?
生A:和長有關。
生B:和寬有關。
生C: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長和寬有關。
[評析:教師通過一組感性學習材料,適當進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學生憑著對學習材料的直接反應作出了大膽的設想。避免了學生盲目的猜測,同時又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分組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師點拔: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與長和寬有關呢?我們可以做個小小的實驗。(板書:實驗)
師:要測量這些長方形的面積,你們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們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組派代表領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師布置實驗要求:測量時,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內兩個兩個分工合作,l號、3號、5號負責測量,2號、4號、6號記錄結果。
2.各組測量,記錄測量結果。
3.匯報測量結果后,各小組長帶領組員認真觀察表格,并對思考題展開積極討論。
思考題。
從上往下:
長所含的厘米數有什么變化?
寬所含的厘米數有什么變化?
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有什么變化?
從左往右:
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和長方形的什么有關?
它們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4.各組匯報討論結果,出示學生討論后的發現: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齊讀。
5.發現計算方法。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沒有發現用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生:只要用長乘以寬,就能得出長方形的面積。
師:這位同學真了不起,通過實驗,發現了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板書:發現)。你叫什么名字哪我們就把這個發現命名為×××的發現。
[評析:在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1.師: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板書:驗證)
2.布置驗證要求:出示5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請各級組長任選一個長方形,組內同學一起來驗證。
3.學生運用剛才的發現進行驗證。
4.交流驗證的結果。
師:通過驗證你們認為這個計算方法正確嗎?
生:我認為這個計算方法完全正確。
師: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生:我先用×××發現的計算方法算出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測量出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個計算方法是正確的。
師:在各小組的努力下,我們證實了×××的發現是正確的,讓我們用響亮的掌聲向他表示祝賀!
[評析: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劃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教者設計達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四、歸納、提示學習方法
1.師:學到這兒,同學們知道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嗎?
生: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
2.師:剛才,我們是怎樣找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生:我們先做了一個小實驗,得到了一個發現,然后大家一起驗證,證明這個發現是正確的,找到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實驗——發現——驗證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用好這種方法。
[評析: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后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更為重要。]
五、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1)教科書第125頁練習中的第1題。
(2)教科書第124頁做一做。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回到導入題,出示游泳池的畫面,給出數據,請學生計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積。
(2)師:長方形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圖形,在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長方形,比如,國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學們想測量一下藏在我們身邊的一些長方形的面積嗎?同桌兩個合作,找到長方形的面,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測量紙上。
生測量后各組交流測量的情況。
師:看來,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3)師:同學們,前兩天,老師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我辦公桌上的一塊臺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塊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我算算看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呢?
生A:長8分米,寬3分米。
生B:長6分米,寬4分米。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師:同學們真行,一下子幫錢老師想出了好幾塊面積相等的玻璃。可是錢老師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狀也要相同,那它的長和寬究竟是多少呢?
生D:這塊玻璃雖然碎了,但它的寬沒有破損,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寬是多少,再用面積除以寬就能算出長是多少了。
師:這位同學生活經驗真豐富,回答得好極了。
[評析: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整堂課臨近結束之際,教者又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長和寬是多少呢?這是一個頗具開放性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得到發散。學生思維發散后,教者話鋒一轉:玻璃的面積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狀也要相同,它的長和寬究竟是多少呢?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布置作業(略)
板書:
[總評:就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要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不但要從觀念和方法層面進行改革,更要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作為教師首先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其次,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不論是教師的啟發、提問,還是學生的討論和動手實踐,這些都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這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令人耳目一新,頗受啟發。縱觀這節課體現的設計,包括師生間民主合作、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把知識、方法和能力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等等,都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3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的積的算理.
2.理解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轉化為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的算理.
(二)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2.正確、合理地進行簡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靈活、合理的簡便算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254452
2.把兩位數寫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15=( )( ) 30=( )( ) 24=( )( )
3.應用題: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讓學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發現什么?
使學生明確:
(1)兩種解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即6125= 6(125)從而得出:三個數相乘,除了從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
(2)當兩個乘數相乘得整十數時,第二種算法簡便.
板書課題:簡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 1 3552
學生試做
(2)訂正:使學生明確簡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補充4529
(4)學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學例2
(1)出示例2 2516
①討論怎樣計算簡便?
引導學生說出把16分成 44,這樣2544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啟發學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補充
1512怎樣算比較簡便?
(3)練習:108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 )] =15[( )○( )]
=27[( )○( )] =15[( )○( )]
=27[ ]=15[ ]
= =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在○里填寫適當的運算符號,使計算簡便
46254=46[( )○( )]
3.練習二十五1題
4.練習二十五3題(填寫在書上)
5.練習二十五5題
四、全課小結:今天你又學得了哪些新知識?
五、布置作業:練習二十五4題.
六、板書設計
簡便算法
有時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和積,比較簡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時一個數乘以兩位數,改成連 續乘以兩個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例2:25162516
=25(44) =25(28)
=2544=2528
=1004=508
=400=400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51頁。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學會區分、比較周長和面積。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周長和面積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3、體驗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學會區分、比較周長和面積。
教學過程:
一、通過復習舊知,導入本節練習。
二、練習
1、比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周長是否也相等。
這道題可以先讓學生猜想,然后再通過計算來驗證。從而得到: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周長不一定相等。還可以進行拓展訓練,如果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
2、第5題
先讓學生交流一下怎樣包書皮,親自動手包一包、試一試,然后再出示該題讓學生思考。得到:長方形紙的寬應比書本的長長一些,長要比書本寬的'2倍多些。從而判斷用這張紙來包書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聰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再算6個長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師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揚。周長36厘米,面積12平方厘米。在計算周長時,如果學生用(12+6)×2一定要讓他說說是怎樣想的,并要給與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加一些練習題。
課堂練習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5
設計說明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重視直觀教學,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基于以上幾點,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先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迫切愿望,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系,類推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后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課堂訓練,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鞏固已掌握的知識,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教師創設了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通過猜測把所學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雖然有一些學生不知從何入手,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過組內同學的幫助,很快理解了其他同學的想法,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3.重視知識的探究和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和統計表格,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紙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紙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長方形的面積(一)
⊙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有一天,烏龜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戰,這次進行粉刷墻面的比賽,看誰能贏。
1.課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個長方形的墻面,烏龜粉刷一個正方形的墻面,它們同時開始,同時完工。
2.學生會出現爭議,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比較出誰贏了?(要想比較出誰贏了,就要知道它們粉刷墻面的面積到底哪個大些)
3.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單位面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開展教學作鋪墊。
⊙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53頁長方形①。
提出問題:長方形①的面積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一擺。
2.小組合作,在長方形里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師:能說一說你們擺的結果嗎?
預設
生1:我正好擺了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6平方厘米。
生2:每行擺3個,正好擺了2行,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3×2=6(平方厘米)。
師:第二名同學的方法不用密鋪,只要用面積單位分別擺滿長和寬,就能算出擺滿長方形所需的面積單位的個數。所以我們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7、7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卡片面積問題,促使學生經歷“問題研究→發現規律→形成方法”的研究過程。體驗不斷改進測量方法的意義和作用:在直接測量的方法基礎上逐漸改進測量方法,發現間接測量方法,總結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過程中,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并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計算能力進行相應的訓練。
3.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討論研究等學習方式逐漸自覺地改進測量方法,形成新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于長方形的長與寬的.乘積。
教學準備:
課件、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若干、長方形卡片、直尺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我們剛剛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復習導入
概括起來我們知道了兩件事:什么是面積和面積單位;知道用面積單位鋪滿的方法可以知道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啟發研究
這張方形卡片的面積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這張長方形卡片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2)怎樣才能準確知道卡片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們剛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積?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積是多少?
(2)誰估計得比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測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鋪”情況。
(1)沿長擺了幾個?有這樣的幾行?一共是幾個幾?
(2)算式怎么表示?(板書:43=12)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全部鋪滿,這是一種方法,誰和他的方法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卡片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面積,通過鋪滿、數面積單位的個數,使學生建立和深化面積意識:把所有的面積單位都數上,才是卡片的面積。]
3.展示交流“半鋪”情況:沿長一行,沿寬一列。
(1)探究方法:這是沿長擺幾個,沿寬擺幾個?
(2)能想象出鋪滿是多少個面積單位嗎?
(3)課件演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4)這種方法不用全擺滿,通過想就知道全部鋪滿以后有多少面積單位了。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全鋪麻煩,到鋪一部分,只擺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積單位的總數,在操作中對直接經驗進行修改。]
4.運用半鋪方法測量長方形面積。
(1)用這個方法,比比誰能很快地求出這個長方形卡片的面積。
(2)面積是多少?(課件展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促學生深入思考,再次豐富學生間接測量經驗,優化方法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探究更簡便的方法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7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5頁例4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蹦芮別周長和面積,加深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導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么辦?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用方格去擺。
學生2:分成若干格再數格子。
學生3:量出長和寬再計算。
學生4:估測。
教師:說得好,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二、教學新課
1苯萄啦
出示長方形:
教師: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估測)學生獨立解決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2敝艸兔婊的比較
教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先應怎么辦?
學生:需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學生獨立測量教科書第45頁例4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它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交流測量情況和計算結果,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
學生討論: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意義、計量單位及計算方法上去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別,并交流、填表。
板書: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意義計算公式
周長面積
三、鞏固應用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分別相等嗎?
(2)完成練習八第1,2,3題。
(3)實踐活動。
①先估計教室面積,再測量出教室的長和寬,并計算周長和面積。
②估計操場的面積。
四、反思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面積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02-12
小學數學教案《長方形的面積》01-18
小學數學教案《長方形的面積》4篇01-18
長方形面積教案01-01
長方形的面積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9篇)01-07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08-26
《長方形的面積》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20
《面積的認識》的數學教案08-26
圓的面積的數學教案01-21
小學數學教案《面積》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