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一、教學內容
1.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2.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余數除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通過主題圖的展示,使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使學生感覺到計算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
2.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
本部分知識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學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之前,先教學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3.體現彈性要求。
計算有余數除法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四、具體編排
1.主題圖
教材上呈現了一個校園里的活動場景圖,圖中顯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樹之間都插著4面小旗子,跳繩的小朋友每4個人一組,籃球場上每5人為一組,黑板報下面的花每3盆擺一組,這些都為用除法計算提供了素材(因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結果是整除還是有余數除法,要具體看被除數和除數的數量關系而定。通過這樣的情境展示,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就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例1(利用表內除法教學豎式)
(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2)利用學過的表內除法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教學時要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討論交流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和豎式的寫法。
3.例2(有余數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續。
。2)體現彈性要求,可以從圖上看出結果,可以寫成橫式(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重點教學筆算,把橫式和豎式對比,使學生了解余數的含義。
(3)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并注意兩者所用的不同單位名稱。
4.例3(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通過改變被除數的數量,使學生自行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具體教學時,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除數不變,改變被除數;被除數不變,改變除數。
5.練習十二
第2題,與例3有所不同,被除數不變,改變除數的大小,仍可以發現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第3題是有余數除法的一種變式練習。
練習中還編排了一些乘加的題目,如第5(4)題、第8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數除法的互逆關系,為利用乘加來檢驗有余數除法打好基礎。
6.例4(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同樣體現彈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7.P55“做一做”
體現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8.練習十三
在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合理性。
第5題,其中一個條件隱含在圖中(每張桌子能坐4只小動物),解決問題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張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動物至少需要多少張桌子。
第6、7題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如第6題,44除以5,商8余4,但實際需要租9條船。第7題,可以在教材問題基礎上接著提問“到底需要多少個房間?怎樣安排房間比較合理?”讓學生以數學的解決為基礎再結合實際的因素加以解決。
第8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生活經驗,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能簡單地用總的枝數除以每束花的枝數,也不能憑某一種花的情況來決定,而是要分別考慮三種花的情況,再綜合解決。
五、教學建議
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雖然除法豎式在這兒是第一次出現,但表內乘除法的計算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要讓他們自己探索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教學時,也可以對表內乘除法進行適當的復習。
【《有余數的除法》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有余數的除法01-21
數學教案-課題三:有余數的除法01-21
有余數除法09-06
有余數的除法01-21
數學教案-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01-21
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01-01
教案:有余數的除法03-07
數學 - 有余數的除法01-21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