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十章 爬行綱
第十章 爬行綱教學目標
1.理解蜥蜴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生理、生殖發育的特點;掌握爬行綱的主要特證;了解其他的爬行動物及古代爬行動物的繁盛和絕滅。
2.通過對綱的知識的學習及爬行與兩棲動物的比較,繼續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通過對蜥蜴等有關知識的學習,繼續培養學生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已絕滅的古代爬行動物的了解,特別是獸齒類動物的了解,繼續培養學生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蜥蜴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發育等特點是學生掌握本綱主要特征的基礎;同時這兩部分知識對學生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及在進化中比兩棲高等也十分必要,并為以后學習鳥類、哺乳動物的知識奠定基礎,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動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這兩部分知識都應作為本章的重點。
2.蜥蜴的循環途徑與青蛙一樣也是兩條路線,即肺循環和體循環,但這兩條途徑仍較為復雜。而且蜥蜴心室開始出現了一個隔膜,使動脈血和靜脈血混合程度減少,學生對這點理解起來也有較大困難,所以蜥蜴的循環系統仍應作為本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
復習兩棲綱的主要特征。放錄像或投影片,給學生展示一些爬行動物,如蜥蜴、壁虎、蛇、龜、揚子鱷等,告訴學生這類動物差別很大,但都屬于爬行動物。(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答出這些是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一類真正適于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只不過有些種類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下面以學生較熟悉的蜥蜴為例了解爬行動物的主要特點。
(二)新課:
1.蜥蜴
(1)生活習性
用投影片或掛圖給學生展示蜥蜴的生態環境,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你曾經在什么環境下見到過蜥蜴?(2)你知道蜥蜴吃什么嗎?當學生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后,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蜥蜴生活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白天捕食昆蟲、蜘蛛等小動物,夜間住在洞穴里,有冬眠的習性,它是真正的陸生動物,從外部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都表現出了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
(2)外部形態
了解蜥蜴的外部形態最好能給學生放一段它活動的錄像,沒條件就通過掛圖讓學生觀察,讓學生經過觀察后思考:蜥蜴與陸生生活相適應的外部形態有哪些?為什么?在思考此問題時,要注意與兩棲動物比較。可以強調觀察的重點為頸部、四肢、尾及皮膚的情況。學生經過觀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蜥蜴有頸,青蛙無頸,因此它的頭能靈活轉動,以便在陸地上更好地尋找食物、發現敵害。它的四肢比較短小,適于在陸地上爬行。它的尾圓長、末端尖銳、遇到敵害,尾自動斷落,(蜥蜴的斷尾學生親眼看到的可能很少,可以讓學生通過看錄像了解,也可以聯系壁虎自動斷尾的情況。)還能作屈曲運動,吸引敵害注意,蜥蜴可乘機逃跑,斷尾后還能重新長尾。關于蜥蜴的皮膚特點在與青蛙皮膚對比后,學生能比較容易答出:青蛙的皮膚裸露有粘液,而蜥蜴的皮膚干燥、粗糙,皮膚表面覆蓋鱗片(這是角質細鱗),這樣的皮膚能減少水分蒸發,利于在陸地上生活。
(3)結構與生理
蜥蜴的結構與生理這部分知識,要特別注意與青蛙比較。
①呼吸系統
由于蜥蜴是真正的陸生動物,學生比較容易想到它的呼吸是通過肺來完成的,但教師要指出,它的肺泡數目很多,因此能比較好地完成氣體交換,滿足整個身體對氧氣的需要;不像青蛙那樣,由于肺的結構簡單,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所以,蜥蜴能生活在比較干燥的環境里。
②循環系統
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充分利用蜥蜴和青蛙的循環系統的投影片或掛圖來比較,讓學生依據圖指出兩者在心臟的結構上相同與不同之處,結合蛙的循環途徑,指出蜥蜴的肺循環及體循環的具體途徑。(可以事先為學生準備好表示蜥蜴血液循環途徑的示意圖,讓學生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涂出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并讓他們指出在左心房、右心房、肺動脈和肺靜脈中分別是什么血。)在學生了解了蜥蜴循環系統之后,組織學生討論:蜥蜴心室中出現的隔膜對它的血液循環系統機能的提高有何意義?注意引導學生指出:心室隔膜的出現,導致蜥蜴心室中動、靜脈血分開的程度比蛙要強,這樣的血運輸氧氣的能力比蛙自然要強了。
學生分析討論后,教師進行小結:蜥蜴的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這點與青蛙相同,但它的心室開始出現了一個不完全的隔膜,幾乎把心室隔成兩個腔,這樣在心臟里流動的動脈血和靜脈血就基本上分開了。同時,教師要注意強調它運輸氧氣的能力與鳥類和哺乳動物相比還不很強,所以蜥蜴仍是變溫動物,有冬眠的習性。它對陸生生活的適應還有一定的局限性。
(4)生殖和發育
關于蜥蜴生殖和發育方面的教學,最好能讓學生看一段有關的錄像。如果有困難就利用掛圖,師生一起討論蜥蜴適于陸地生活的生殖發育特點,并進一步討論為何這些特點是與陸生生活相適應的,學習時注意與蛙進行比較。
蜥蜴在生殖時,其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這與蛙的水里受精有很大的不同,受精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而且蜥蜴產生的受精卵較大,卵內含的養料多,外面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加之它可把受精卵產于沙土里,能更好地接受陽光的照射,這些特點都有利于受精卵的孵化。幼蜥剛出殼就能獨立生活。這些說明了蜥蜴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最后教師從蜥蜴的外部形態、結構生理、生殖發育的各個方面小結它適于陸地生活的特點,并列一個總的表格,對蜥蜴和青蛙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比較,讓學生填寫。
通過以上的比較,學生對蜥蜴比青蛙高等而復雜,更適應陸上生活,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動物更清楚了。
2.其他爬行動物:
主要了解龜和揚子鱷,最好通過錄像,條件不具備的就用掛圖,由學生介紹生活環境及主要的形態特點。
(1)龜
龜大多棲息在河流、池塘中,有些種類生活在海洋中,有時也能上岸爬行,以魚、蝦、植物等為食。體表覆蓋堅硬的甲,起保護作用。(鱉沒有堅厚的角質甲,身體最外面是軟的表皮。)
(2)揚子鱷
首先讓學生了解它是我國特產的淡水鱷類,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研究它還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所以國家把它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并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
然后讓學生了解它分布在我國什么地區,具體生活在什么環境里,以什么為食,何時開始冬眠。這些問題可由學生來回答或老師告訴學生。接下去讓學生仔細觀察揚子鱷的皮膚、體色及四肢,使他們了解揚子鱷皮膚覆蓋大的角質鱗片,身體背面黑綠色、有黃斑,腹面灰色,尾部具灰黑相間的環紋,較長,后肢趾間有蹼,前、后肢適于游泳和爬行。最后簡要給學生介紹揚子鱷的生殖發育特點,它也是體內受精,把受精卵產生在巢中,在陽光照射下孵化,幼鱷孵化出來后,就能下水游泳。
3.爬行綱的主要特征:
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出綱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肺呼吸;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體內受精;卵有堅韌的卵殼;體溫不恒定。
現在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大約有5700多種,無論從種類到數量都不如鳥類和哺乳動物多,但爬行動物曾在地球上繁盛過,但后來又絕滅了很多。
4.古代爬行動物的繁盛和絕滅:
(1)演示中生代古代爬行動物的有關掛圖,使學生了解古代的爬行動物在中生代時期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占絕對優勢,所以中生代被人們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我國發掘了很多爬行動物的化石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教師還可以給學生簡單介紹一下“恐龍”。
(2)到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出現強烈的造山運動,影響了氣候和植物的變化,這對古代爬行動物是不利的,于是很多爬行動物不適應這種變化而絕滅了。
在已絕滅的古代爬行動物中,要讓學生重點了解獸齒類動物,因為它們的牙齒跟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有了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這種牙齒的相似性,說明了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有親緣關系,很可能哺乳動物是由古代的爬行動物中的獸齒類進化來的。因此對獸齒類動物牙齒的了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哺乳動物的起源,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三)復習鞏固:
1.蜥蜴為何比青蛙高等,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2.有人說:“哺乳動物是由現在的爬行動物進化來的”,這種說法對嗎?
【板書設計】
第十章 爬行綱
一、蜥蜴
(一)生活環境:陸生。
(二)外部形態:有頸、四肢短小、有尾,
皮膚覆蓋角質鱗片。
(三)結構和生理:
1.呼吸系統:肺呼吸。
2.循環系統:心臟為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
(四)生殖和發育:體內受精,卵生,有堅韌卵殼。
二、其他爬行動物:龜、揚子鱷。
三、爬行綱的主要特征:
體表有角質鱗片或甲;肺呼吸;心室有不完全隔膜;
體內受精;卵有堅韌卵殼;體溫不恒定。
四、古代爬行動物的繁盛和絕滅:
小資料
蛇毒是一種什么物質?怎樣區分有毒蛇和無毒蛇?被毒蛇咬傷后怎樣急救?
蛇毒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蛇毒中含有蛋白酶、脂肪酶、核糖酶、透明質酸酶以及多種非酶性的蛋白質。不同種類的毒蛇,其蛇毒的成份不同。不同種類的動物,對蛇毒的耐受力也不同。蛇毒對脊椎動物的毒害部位主要是腦、脊髓和神經末梢、心臟或呼吸系統、血管內膜,可引起血液凝固或阻止血液凝固,引起溶血或紅血球的破壞等。蛇毒中的透明質酸酶,能加快毒素的擴散。
毒蛇與無毒蛇的主要區別在于有無毒牙,若被毒蛇咬傷,其咬傷處會有兩個大而深的毒牙痕跡;若被無毒蛇咬傷,傷口為幾行細小而均勻的牙痕。下表為毒蛇與無毒蛇的主要區別:
一旦被毒蛇咬傷時,要立即在咬傷處的上方用帶子結扎,以阻斷血
【第十章 爬行綱】相關文章:
第十章 極地地區 試題04-28
第十章激素調節 習題精選04-28
第十章蒸發和結晶設備04-30
第十章,第十一章練習04-28
第十章,第十一章練習 204-28
第十章第一節家鴿 習題精選04-28
證券投資基金法:第十章監督管理04-30
第十章第二節鳥類的多樣性 習題精選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