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用心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并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必須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用心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這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能夠怎樣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么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么樣的球(能帶給足夠的報紙,之后,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么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先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么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此刻,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取、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后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帶給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于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持續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并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資料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務必追求教學資料的簡約。活動側重于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資料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群眾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后環節中自己選取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并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愿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取材料,采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足撐地向前爬行,發展上肢力量及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
2.樂于模仿蜘蛛爬行的動作,感受運動的樂趣。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干凈、軟一些的場地。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熱身活動,充分做轉動手腕、活動頸部、伸展上下肢、轉動軀干、原地縱跳等準備活動。
2.學習“蜘蛛爬行”。
(1)請幼兒自由模仿蜘蛛爬行的動作,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和表現。
(2)請個別幼兒示范動作,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動作要領:
雙腿分開,雙手在身體兩側向前撐地,兩腿盡量蹬直,依靠四肢向前爬行。
(3)幼兒按照動作要領再次練習,教師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
3.游戲“蜘蛛快快爬”。
將幼兒分成四組,兩組相對站好,聽信號快爬。一組的第一名幼兒到達二組后,二組第一名出發,依次進行,比比哪組配合默契,爬得最快。
教師應注意兩隊間的距離不宜過大,以免幼兒過度疲勞。
4.帶領幼兒做放松活動,重點放松手腕、腳腕、膝蓋等部位。
活動反思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也充分的展現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尋找問題時,幼兒能夠根據對畫面的細致的觀察找出不同的問題。特別是對于畫面中經常出現的兩個小朋友特別感興趣,有孩子提問,這兩個小朋友是干什么的?有孩子回答:是幫蜘蛛先生搬家的;有孩子回答說:是看蜘蛛先生搬家的;還有的孩子回答說是講故事的、看動畫片的等等,答案不一而足,五花八門。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思考與辯論的能力。
17、大班下學期體育教案《蜘蛛捉蟲》
活動目標:
1、學習仰撐爬,增強手臂腰、腹的力量,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2、在捉蟲、織網的過程中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3、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布置好場地(織了一半的蜘蛛網)。紅、黃、藍、白的自粘紙,磁帶、錄音機。
2、(分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個標記,小昆蟲圖片是幼兒人數的三倍。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小蜘蛛們,跟媽媽一起鍛煉身體,學本領好嗎?(隨音樂小蜘蛛跟蜘蛛媽媽一起做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探索、練習仰撐前行的動作。
(1)幼兒自由探索蜘蛛爬,師觀察、了解幼兒動作。
(2)幼兒集中交流、展示動作,重點引導幼兒練習仰撐前進的動作(雙腿屈膝坐下,雙手在身體兩側撐地,抬起股部向前爬)。
(3)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提醒幼兒小心,不要與他人碰撞,累了坐下來休息。
(4)聽信號練習仰撐爬。
2、蜘蛛織網
(1)師帶領幼兒邊觀察蜘蛛網邊講解織網的方法。
(2)師幼集體織一圈網(講評小結)
(3)黃蜘蛛、藍蜘蛛、紅蜘蛛前后各織一圈網。
(4)在織好的網上幼兒練習倒退爬。
3、蜘蛛捉蟲師:哇,我們的網織得多漂亮啊,會不會有蟲子飛進來呢?
(配班老師扮演蟲子飛進網中分前后三次各投進一蟲子)
(1)分紅、黃、藍隊捉蟲字比賽師邊講解邊示范比賽規則。
先后分三次請紅、黃、藍對進行捉蟲子比賽。
師:捉到蟲子的蜘蛛真能干,比完比賽是不是很累啊,那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安靜得休息一會兒吧!
(2)集體捉蟲子師邊講解規則邊請一幼兒示范:從蜘蛛標記出發——沿網線順著仰撐爬——捉一只蟲子纏住(粘在身上)——原路倒退返回。
(三)結束部分
1、比一比,誰捉的蟲子最多。
2、一起坐在蜘蛛網上邊分享蟲子邊放松動作。
3、跟蜘蛛媽媽一起回家。
18、幼兒園大班數學《蜘蛛買鞋》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蜘蛛買鞋》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買賣高手》大班上冊一書,本書屬于幼兒教育五大領域綜合本,《蜘蛛買鞋》是其中科學領域的數學部分,在擬人化的“蜘蛛先生買鞋”這樣一個具有童心和童趣的情境里融入了數學知識,將抽象的數字具體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通過8只腳,4雙鞋,以及皮鞋的單價和總價來感知數、量、以及數量關系;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法的實際意義,會借助一種以上的方法輔助10以內的加法運算;通過用加法幫助蜘蛛先生算錢,引導幼兒感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設計思路(結合《綱要》)
《綱要》對于幼兒在數學領域中的目標有:
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同時《指南》對于大班幼兒的數學學習目標有: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2.感知和理解數、量以及數量關系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
(2)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活動目標認知目標
能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實際意義
動作技能目標
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算出蜘蛛先生買鞋所使用的總錢數“10”
情感態度目標
體驗數學的有趣和重要,對數學問題感興趣
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和解決生活中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難點:能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實際意義,了解10 的組成
物質準備
蜘蛛手偶,多媒體課件
經驗準備
對10以內的加法已有簡單的認知
活動方法
參與法、演示法、情境表演法
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
開始部分一、律動謎語+情境導入
1.教師說謎語表演律動,引導幼兒模仿動作并猜出謎底
2.教師揭示謎底,出示手偶蜘蛛先生和蜘蛛寶寶,創設買鞋情境
1.跟隨教師表演律動并說出謎語
2.對情境感興趣,知道蜘蛛先生為什么買鞋
律動謎語+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情境鋪墊。
基本部分
二、介紹鞋子單價
出示鞋子的圖片,角色扮演講解不同鞋子對應的價格,教師扮演店員,邀請小朋友來當蜘蛛先生買鞋
二、計算鞋子總價
1、設置付錢問題引發思考
邀請小朋友為蜘蛛先生穿鞋,并提出蜘蛛先生的問題(要付錢了,可是我不會算錢,不知道給店員付多少錢?)請幼兒幫忙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法)。
2、探討并實踐算錢方法
(1)圓圈表示法
將蜘蛛先生貼在黑板上,鞋子旁邊用數字標明鞋子的價格,用圓圈來代表價錢,規定一個圓圈代表一塊錢,最后將所有圓圈一數即是鞋子的總價。
(2)遷移手指表示法
用手指來代表價錢,一根手指代表一塊錢,最后將所有手指一數即是鞋子的總價。
觀看買鞋表演,在真實情境中了解鞋子的價格
幫助蜘蛛先生穿上鞋子
在實踐中驗證“蜘蛛八條腿應該穿四雙鞋”,并能根據經驗說出算總價的方法是將每雙鞋的價錢相加。
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數字用圓圈表示,并數清圓圈的個數,知道鞋子一共花了多少錢。
在教師的引導下使用更方便的手指計算法得出結果。
在真實情境中,使數字代表的價錢和鞋一一對應。
幫助蜘蛛先生穿上鞋子
實在在實踐中驗證“蜘蛛八條腿應該穿四雙鞋”。設置設置幫忙的問題能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興趣。
此環節中運用的圓圈表示法和手指表示法,均是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將數字相加抽象概念具體化,讓幼兒理解加法的實際意義,并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見到的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快樂。
結束部分
3、得出答案,看圖編兒歌,鞏固所學的內容
A.教師教讀兒歌:蜘蛛先生的買鞋之旅結束了,我們給它編了一首歌,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B.游戲環節:教師問小朋友答
跟隨教師看圖編兒歌,記兒歌,并進行游戲。
通過學習兒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并通過游戲的方式增加趣味性。
延伸活動
回到情境,蜘蛛寶寶也想買新鞋。
聆聽蜘蛛寶寶的故事,大膽猜想蜘蛛寶寶買鞋的過程。
延伸活動再次回到情境,使整個教學活動都在完整情境中開展,并能引導幼兒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科學領域的活動課,活動通過幽默有趣的兒歌形式,讓孩子們學習加減的概念。為了使這節課能讓孩子們產生足夠的興趣,在上這節課之前,我準備了充分的教具,蜘蛛、涼鞋、雨鞋、布鞋、皮鞋等圖片。另外,還準備了一元錢的圖卡及一首《蜘蛛買鞋》的兒歌。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大海中有豐富的動物和植物,能說出幾種常見的動物和植物的名稱、生活習慣。
2、能根據自己確定的標準對海洋世界的動物、植物進行分類。
3、了解海洋動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初步具有保護海洋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海洋動植物的圖片。
2、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的片段
3、《水族館》音樂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進入一個神奇的世界,去看一看到底是怎樣的世界?
1、通過觀看動畫片《海底總動員》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播放動畫片。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海洋動植物。(教師以小丑魚爸爸找孩子的故事為主線,介紹一些海底常見的動物)例如:小丑魚、鯊魚、海葵、水母、烏龜
教師:動畫片中的魚寶寶被人類抓走了,魚爸爸很是著急,他要去救他的孩子。寶貝們你們知道魚寶寶是什么魚?剛剛出現的畫面中有哪些動植物是你認識的?
教師:動畫片中的魚寶寶有一個名字叫小丑魚,介紹動畫片中的主人公小丑魚的特點及生活習性
介紹海葵的特點及生活習性
教師:魚爸爸決心要講小魚就出來,于是他獨自一人踏上了尋找寶寶的旅程,這一路上他又經歷了些什么?我們一起去看看
教師:魚爸爸一個人急急忙忙的去追那一艘大船,無奈船太快還是跟丟了,可是他還是拼命的追,途中他遇到了一條藍色的魚,說他看到船往哪里去了,魚爸爸很是感謝,但是這條魚帶著魚爸爸在海里兜圈子,并沒有去找魚寶寶,因為這條魚得了一種病,他只有三秒中的記憶,寶貝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魚嗎?
教師:這種魚名叫藍色帝王魚,她叫多莉
教師:魚爸爸很是傷心,多莉不想讓他傷心,于是它倆一起踏上了尋找寶寶的旅程,途中他們遇到了一個動物,這是什么動物?
教師:這是鯊魚,介紹鯊魚生活的的環境也就是海葵的特點及生活習性,魚爸爸和多莉斗智斗勇,終于逃脫了鯊魚的魔掌,但是他們又來到了,一片美麗的跳躍的環境中,小朋友你們說,這么美麗是什么?
教師:這是水母,介紹水母生活的的環境特點及生活習性。他們兩人闖過水母群
教師:接下來,他們穿越了綠油油的.水藻。
教師:又有好心人帶他們去找寶寶,這個動物是什么?
教師:烏龜,介紹烏龜生活特點及生活習性,烏龜帶著他們穿越了很長的路程,終于將他們帶到離寶寶很近的地方了。很快海里傳開了魚爸爸尋找小魚的消息,海豚、螃蟹、鯊魚、甚至陸地上的鳥也在幫爸爸找孩子,通過大家的努力,魚爸爸終于找到了魚寶寶。
教師:事情看起來很難,但是只要我們堅持,用決心和意志堅持一定可以成功。我們要向魚爸爸學習。
3、展示圖片,引導幼兒能正確的區分動物植物,并對動物植物能正確的分類。
4、教師引導幼兒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
教師:大海中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那么你想成為哪一種動物或植物?為什么?
教師:隨著人類的發展,海洋漸漸地收到污染,許多魚被毒死,被沖到到沙灘上,你希望大海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大海呢?
教師:讓我們跟著音樂《水族館》學一學你想做的動植物的樣子,好嗎?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自己喜歡的海洋動植物。
活動延伸:
以本節教授知識為依據,讓幼兒回家畫自己喜歡的海洋里的動植物,第二天帶來與同伴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4
設計思路
影子一向對幼兒有一種神秘感,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抓住這一特點設計此活動,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時發展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的欲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及思考、表達等能力。
3、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1、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等。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等。
3、實現要讓幼兒懂得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紙烏龜。他究竟是怎樣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操作以激發起幼兒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操作
1、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只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啟發幼兒設法讓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突發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讓幼兒相互之間把自己玩的方法、過程說一下,為什么有的烏龜會跳舞?為什么有的烏龜不會跳舞?
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于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說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讓幼兒自己糾正錯誤并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1)啟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2)啟發幼兒設計各種形象的小動物并能讓它跳起舞來。
(3)啟發幼兒在讓小動物跳舞時發現了什么秘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教師小結: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因此小動物們就會變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告訴幼兒利用晚上的實踐來多觀察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可以使影子變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動深得小朋友們喜歡,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比較成功。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同一個標準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學測量和統計方法。
2.通過探索發現同樣小的紙做成的圓筒和方筒,裝的米不一樣多。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教師用記錄紙兩張;
2.每張桌子米一筐;
3.幼兒人手一張記錄紙 、兩張同樣小的長方形卡紙、一支筆、一根直尺。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兩張同樣小的長方形紙,并示范用其中一張卡紙變成一個圓筒,交代幼兒往這個圓筒里裝米,要幾杯才能裝滿,請幼兒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兒做圓筒時,要沿著黑線粘貼。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幾杯米才把圓筒裝滿,并集中統計。
3.教師提問:同樣的杯子,往同樣的紙張做成的圓筒里量米,為什么量出來的杯數不一樣呢?請幼兒來示范剛才是怎樣量米的。
4.教師小結原因:因為小朋友量米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同樣的杯子,往同樣的紙做成的圓筒里量米,量出來的杯數不一樣。
學習同一個標準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裝滿米,然后把直尺豎起來沿著杯沿輕輕刮一下,接著輕輕把米倒入圓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師把另一張紙變成一個方筒,請幼兒猜一猜哪個容器裝的米多,并集中記錄。
2.用老師教的方法量米,看圓筒能裝多少米,進行記錄。然后請幼兒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著黑線粘貼,做好后用同樣的`方法量米,將結果進行記錄。
3.集中交流操作結果。(錯誤的幼兒到區角繼續嘗試)
4.得出結論:用同樣的紙,做成圓筒比方筒裝的米多。
(四)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哪些裝東西的容器是做成圓筒狀的。(因為做成圓筒狀裝的東西多)
教學反思:
1、 把這些材料放在區角里,讓幼兒有機會練習。
2、 在日常活動中,鼓勵幼兒自己數數,比較不同物體數量的多少。
大班科學教案6
一、談話“我的好朋友”導入
二、播放課件,圍繞“聊天”主題交流。
1、課件呈現微信聊天平臺,幼兒了解這是大人聊天的一種新方式。
2、提問:我們不會打字,怎么在微信中聊天呢?
3、引出:我們可以用有趣的符號進行交流。
三、認識有趣的符號
(一)認識表情符號
1、笑:大家開心時就會笑,幼兒做笑的表情。
2、害羞:說說自己什么時候害羞?
3、傷心:說說自己什么時候傷心?
4、流口水:說說自己什么時候會流口水?
5、生氣:說說自己什么時候會生氣?教師小結:生氣對我們的身體不好,大家要少生氣,想想開心的事就不會生氣了。
(二)認識手勢符號
提問讓幼兒說說,并用動作表示。
四、播放課件,了解利用符號聊天的方式。
五、練習用符號聊天
1、播放課件,發出媽媽的語音:寶貝,你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一個節目嗎?幼兒根據這個語音,用符號回復。
請一位幼兒表演
2、播放課件,發出爸爸的.語音:寶貝,爸爸好累呀!幼兒利用符號回復。
六、了解生活中有趣的符號,重點了解食品認證的表情符號的意義。
指導建議:
1、操作材料豐富,且每個幼兒都有,也都能參與其中。整個活動,要充分利用準備的材料,讓幼兒多操作,多互動,將學具發揮最大作用。
2、認識表情符號的方式基本相同,在一個層次上,這樣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和思維的局限,建議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感官參與,有表達、有表演、有游戲。手勢符號的認識可以結合幼兒熟悉的生活小故事,讓孩子們選擇并表達。
3、利用符號聊天環節是“學以致用”的途徑,這里可以讓孩子們兩兩互動交流,展示活動時讓孩子們與客人老師互動交流。這樣有利于幼兒運用表情,并完整多樣的表達。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X。
【活動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
【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發店”游戲,發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發店”,“理發店”正式開業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發,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發”。引導小朋友發現:頭發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發”,引導小朋友發現:頭發飛起來了。
幼兒游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發”,看看能發現什么。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3、教師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紙條。
4、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啟發孩子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剛才的現象?教師解釋這一現象:梳子在頭發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發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靜電現象。
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5、氣球娃娃來看你。
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
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后,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發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后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里,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
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象。
6、好玩的章魚
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象,像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墻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8
幼兒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欲非常強烈,對周圍世界充滿疑問,特別是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與信息量的不斷擴展,他們對宇宙中的一切特別是海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鯊魚是不是海洋里最兇猛的動物?”“海馬是海里的馬嗎?”這些疑問常常浮現在幼兒腦海中,他們渴望去探索,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是的,在幼兒的眼里,海洋的一切是那么的神奇與神秘,同時幼兒的大腦到了六、七歲也已發育了90%,充分具備了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生理物質基礎。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海底總動員》的視頻激發幼兒對海洋世界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里,它的隱藏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當小朋友問我海洋里的某種魚是什么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于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接著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課后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因而我也給幼兒觀看幻燈片《海洋世界》,讓幼兒邊看邊聽,了解了很多關于海洋世界的知識。最后我讓幼兒看看海洋污染的`嚴重后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活動優點
1、境創設好,導入自然(觀看《海底總動員》),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了解海洋環境,并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2、教學中,通過觀察、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3、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游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4、讓幼兒感知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萌發了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不足
1、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于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2、應該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習性。
大班科學教案9
一、設計意圖:
伴隨我園XX市“十二.五”立項課題《幼兒探究式學習的實踐與研究》的展開,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探究式活動中問題的提出》。我們在一日活動中更注重于為幼兒創設一個能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環境,科學探究區就自然醞釀而成。在這里幼兒可以盡情地探究、與同伴分享交流各自感興趣的或帶來的材料。一天,貝貝帶來了一把量衣服的皮尺,區域活動時,好幾個小朋友都到科學區對這把尺摸呀、看呀,有的小朋友說:“這把尺我在做衣服的店里看到過的,它可以量衣服的”,有的小朋友問:“這把尺為什么兩面都有數字?”還有的小朋友拿過尺一只腳把尺踩住量起了身高……,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究,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技能。“測量”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是一個具有探究價值的話題。因此,為了滿足幼兒測量的興趣,讓幼兒了解測量的知識,積累測量的生活經驗;學會做簡單的測量記錄,提高幼兒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判斷的思維能力。我預設了本次活動,在活動中我試圖放手讓幼兒大膽進行嘗試,活動流程為:觀察比較軟尺硬尺—講解演示尺的使用方法--實踐操作,嘗試測量—展示交流記錄表,整個活動將幼兒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幼兒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相互協商、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在選擇實驗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具有對比性的硬尺與軟尺;在測量的對象方面,我盡量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體、書、皮球、甚至是活動室的所見物等。力求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軟尺與硬尺的區別,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嘗試、探索尺的使用方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沒人一個籃子,內放軟尺和硬尺各一把;
2、每組一個籃子,內放:書、記錄表、筆。
3、各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如:皮球、桌子等。
4、幼兒已有對軟尺和硬尺的.初步認識。
5、大的記錄表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軟尺和硬尺。初步了解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尺,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你輕輕的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這兩種尺有什么用?再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誰來說說它們有什么用?你在哪里看到過它?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3、小結:我們知道尺是一種測量和繪圖的工具,我們把這種身子軟軟的、可以彎曲的尺子叫做軟尺,身體硬的不能彎曲的叫做硬尺。
(二)、通過猜測、實驗,進一步了解軟尺、硬尺各自的優點。
1、以游戲情景,引發幼兒探究軟、硬尺不同優點的興趣。
(1)有一天硬尺碰到了軟尺,硬尺說:“瞧你的身體軟綿綿的,能有什么用處啊?”軟尺不服氣的說:“我的用處呀,比你還要大呢!不信我們就比比吧!請小朋友來做裁判。”“那你們覺得它們誰的本領大?”“今天請它們來完成兩個任務吧”
(2)教師出示記錄表,師生一起進行猜測、實驗并作記錄。
第一個任務是,我想買一條褲子,可是不知道腰圍,我應該請誰來幫忙比較合適呢?為什么?那誰來幫我量一量?用軟尺的時候我們用數字多的這邊測量,請一名小朋友上來操作,這樣做對不對?教師小結:量腰圍,用軟尺,捏住頭部轉一圈,尺子需要拉拉緊。看一下我的腰圍是××,這下我們知道量腰圍時用軟尺真的很合適,因為它可以彎曲,誰來幫我記錄一下。
第二個任務是在白紙上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你們覺得誰合適呢?為什么?我也請小朋友來試一試,這樣畫對不對?教師小結:畫線段,用硬尺,從0開始畫到10,尺子一定要按住。硬尺硬硬的畫起線段來真方便,誰來幫我記錄一下。
(3)教師小結:兩個任務都完成了,軟尺可以量腰圍,硬尺可以畫線段,所以硬尺軟尺你們不要再爭了,其實你們都有自己的本領,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
(三)、幼兒分組實驗。
1、教師交代任務,幼兒進行實際操作。
(1)那接下來還有一些任務要請硬尺和軟尺去完成,我們第一個任務是量一下皮球的周長,第二個任務是量一下書本的長邊。在測量的時候兩種尺都要試一試,你們覺得用哪種尺合適就在那種尺的下面做個標記,還要把測量的結果寫在后面。除了測量這些,在我們的活動室里你還可以測量什么呢?請你把它畫在下面的空格里,然后也去測量一下再記錄下來,如果遇到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可以怎么辦?我們現在就去試試吧。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
(四)、交談和討論。
幼兒展示記錄表,集體講評。
(五)、教師用情景性的語言小結軟、硬尺的特點 。
今天我們小朋友學會了用軟尺和硬尺的方法,那你還見過什么樣的尺?它們有什么新本領,回去之后我們可以試一試。
五、活動反思:
總而言之,作為課題研究引領下的課堂教學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比比、量量的過程中發現兩種尺的不同之處,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對尺的認識,從而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在整個操作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得非常投入,而且對此測量活動也特別的感興趣;通過提出一個又一個任務,讓幼兒緊緊圍繞主題,自己去探索發現,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活動中老師放手不忘導,在恰當之處,幫助幼兒歸納小結使幼兒的認識得到升華。活動過程中,也充分的體現出了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在測量過程中,由于幼兒的個體差異,所以個別幼兒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樂意發現四季的變化。
2、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季節特征,四季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循環交替的。
3、能根據圖片上的特征分辨四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四季循環”圖片;“四季”組圖;《四季童謠》兒歌視頻。
紙面教具:《錯誤的四季》。
材料準備: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知道四季的排列及交替順序
現在是什么季節?
一年之中一共有幾個季節?
二、出示組圖引導幼兒了解四季主要的季節特征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們知道哪一張圖片畫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象嗎?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播放視頻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四季的季節特征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兒歌視頻,請幼兒欣賞視頻。
四、發放教具鼓勵幼兒按四季找出錯誤的季節特征
每張圖上都有錯誤的季節特征,請你們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
大班科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4—6歲,身體發育尚未健全,經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長心里非常著急,到醫院看病醫藥費又非常貴。我采用了民間流傳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間挖一些中草藥,回家熬一些汁,吃了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無副作用。因此,我設計了這堂課,讓幼兒從小就知道我們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藥,能為人們治病。
活動目標:
1、 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 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進一步探究植物的欲望,萌發對大自然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
重點定為認識六種奇特花草,了解它們的藥用價值。
教學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感興趣的、有特殊特征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圖書等資料。
2、 植物標本、圖片若干。
3、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育理論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寫道:“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他提出了“六大解放。”即:(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說;(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觀點,那就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先咳嗽幾聲,提問:小朋友,老師剛才怎么啦?
幼兒:(咳嗽)
師:那么咳嗽了怎么辦呢?
幼兒:打針吃藥、掛鹽水。
師:小朋友,我們平時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藥,有的還要打針。但是老師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醫生、吃藥,我用民間的一些中草藥也能治好這些病。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藥,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它是誰,好嗎?
二、出示魚腥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草,你們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嗎?情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幼:是一種草,聞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魚的味道。
師:這種草有一股魚腥味,我們叫它魚腥草,你們知道魚腥草有什么用途嗎?
2小結:魚腥草是一種中草藥,如果我們吃了那個汁,咳嗽就會好起來的。
三、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師: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到野外去挖的野菜,還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媽媽到地里采的花草,現在請你們向同伴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么?在哪里發現或找到的?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幼兒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同伴介紹,每組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最奇特的植物。
1、 馬蘭:手少流血了,把馬蘭頭的葉子揉一揉,敷上幾分鐘血就不出來了,有止血的作用。
2、 枸杞:我們人眼睛模糊看不清,應該多吃點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 馬齒莧:也叫長壽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們吃了不干凈的東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標本、教師介紹奇特的花草。
1、 蒲公英:葉子長長的,邊緣有鋸齒狀,開得黃花,籽像一個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對糖尿病功效很好。
2、 金錢草:葉子小小的,圓圓的,形狀像一個圓圓的硬幣,曬干泡茶可以治膽結石。
五、圖片連線,幼兒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剛才老師給你們介紹了幾種奇特的花草,它們能治哪些病,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有沒有掌握,請你們連線一種草治一種病。
魚腥草
拉肚子
馬蘭
膽結石
馬齒莧
眼睛明亮
金錢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評價,表現做得對的幼兒
七、活動延伸,我們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藥植物。我們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很早就寫了《本草綱目》一書,記錄了各種中草藥的用途,只要用它們放在水里煮一下,喝點湯病就會好。大自然中還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處,待你們長大后慢慢探索發現,為人們治病。
教學評析:
這堂課還是上的蠻成功的,因為我園地處農村,園內綠化面積較大,花草樹木很多,為了讓孩子了解園內的花花草草,老師們專門設計了一個個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臉形的`,在上面寫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樹木的名字,老師平時帶幼兒散步時,小朋友無意中就問:“老師這是什么草呀?”“為什么它沒有掛上名字呀?”而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顆兩顆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們一一介紹了它們的名字,其中就有馬蘭、枸杞、金錢草、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等。春天我們就帶幼兒到戶外田埂上摘馬蘭、枸杞等野菜。夏天我們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飄到四面八方,小朋友們一個個像斷了線的風箏歡呼雀躍。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認識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這些花草的奇特之處有藥用價值。根據綱要提出的科學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欲望,引導他們愛學習會探索。
整堂課以老師感冒咳嗽為導入,喚醒了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們平時都經歷過咳嗽、拉肚子,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打針吃藥才行。他們都有親身體驗,而這些中草藥只要我們周圍找一下就能找到,無毒、無副作用。現在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們在家里自己的爺爺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膽結石、糖尿病都是常見病。他們家中也曾吃過這些中草藥。在最后的操作連線題時,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認識漢字的興趣,通過老師的范例講解,因此他們都能正確連線。
總之,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要讓孩子平時接觸并了解一些我們身邊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把這堂課上好。
大班科學教案12
預設目標:
1、發現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經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個捉迷藏的游戲,我數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了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后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動物,它躲在了哪里?
(觀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鉆到草叢中的動畫。)
2、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鉆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保護自我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我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我不被敵人發現。
4、啟發幼兒講述還明白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明白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我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我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樣保護自我的?
(講出一種,點擊出現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貍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我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我,有的----有的----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我的?
此刻我們來玩個游戲,小朋友能夠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著音樂玩一玩,咦!怎樣了?老虎出來了,怎樣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我,看誰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制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發現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系。
3、大膽分享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感受其中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瓶子若干(蓋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沒孔)針管、塑料袋、牙簽、氣球;瓶蓋有大小兩個孔的飲料瓶;裝水的整理箱5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的視頻。《high歌》音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提問:你見過噴泉嗎?噴泉是什么樣的?
2、小結:小朋友在廣場、公園都見過噴泉,有的向高處噴,有的噴泉是向四周噴的,有的噴泉是旋轉噴的。還有音樂噴泉,它會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而變高變低、變長變短,還有水幕電影,噴泉的水會形成一道幕布,上面會演出電影。這些都是人工噴泉。
3、提問:你知道噴泉的水是怎么噴出來的嗎?
4、小結:每個人工噴泉都有一個泵,它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里噴出去,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噴泉。
二、探索用多種材料制作噴泉的方法。
1、觀察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噴泉?該怎么做小噴泉?
2、幼兒嘗試制作噴泉。
3、分享交流制作噴泉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小噴泉。
(2)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噴泉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剛剛做了許多小噴泉,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人做的,有的小朋友還會和別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針管、有的用氣球、有的用飲料瓶,都是把水裝進這些容器里,這些容器上還要有孔,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里噴出來,這樣我們的小噴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與水柱的關系。
1、觀察新的材料,提問:瓶蓋上有什么?如果用這個瓶蓋做噴泉,大孔噴出的.水柱和小孔噴出的水柱一樣嗎?大孔噴出的水柱是什么樣?小孔噴出的水柱是什么樣?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記錄在紙上“猜想”一欄。
3、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操作”一欄。
4、分享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1)對于結果不同的幼兒要請他當場驗證。
(2)記錄結果不全面的幼兒,請他當場試驗,引導幼兒發現噴泉向上噴才能發現小孔的水柱又細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師小結:出示記錄圖,你們看到大孔噴出的水是什么樣的?!。。教案網出處!小孔噴出的水是什么樣的?依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四、音樂噴泉表演。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隨音樂的高低起伏進行噴泉表演。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在學習了《指南》之后設計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選材取自于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演繹著科學家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先猜想,再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總結。老師只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便循著這一線索探索起來,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都在積極的參與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樂噴泉,都特自豪。相信他們以后會愛上科學探索活動的。
大班科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激發幼兒探索各種汽車功用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達交流對汽車的感性經驗。
教學準備:
1、拍攝錄像: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垃圾車在清掃馬路、灑水車在灑水。
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2、錄音:轎車、卡車、消防車、救護車啟動聲或鳴叫聲。
教學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在錄像中你看見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老師:馬路上的汽車可多了,請再看一遍錄像,邊看邊記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二、探索汽車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帶來的各種玩具汽車
教師扮警察,幼兒當司機。
警察問司機“你開的是什么車?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區分客車和貨車
誰帶來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車?(專門用來乘乘客的汽車是客車。)
誰還帶來了可以運貨的汽車?(專門用來裝運貨物的汽車是貨車。)
幼兒從自帶的玩具汽車中分別挑選出客車、貨車、并向大家介紹該輛汽車的名稱。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車
這是一輛什么汽車?(鏟車)你在哪里看見過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來乘人的嗎?是用來裝貨的嗎?)
看錄像:垃圾車在馬路上清掃垃圾。
這又是一輛什么汽車?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車是怎樣把馬路上的垃圾清掃干凈的?
小結:鏟車、垃圾車都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為人們工作。
還有哪些汽車也有特殊本領,可以為人們工作的?(幼兒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車)
三、探索按汽車不同功用進行分類
1、游戲(一)汽車開進停車場
天黑了,汽車要進停車場休息了,這里有1號(2號、3號)停車場,你把帶來的玩具汽車分一分,準備讓哪些汽車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一幼兒示范操作
(引導幼兒在按顏色、形狀等分類基礎上按功用進行分類)
幼兒集體操作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2、游戲(二)聽什么汽車開來了
引導幼兒聽各種汽車發出的聲音,辨別出這是什么汽車?該進幾號停車場?(救護車、大卡車、轎車、消防車)
延伸活動:這是一輛什么汽車?(坦克車)是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還有哪些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
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一天,月月帶來一把胡琴,并給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關注,并圍繞“為什么胡琴會發出好聽音樂”、“聲音是從哪里來的”等問題討論個不停。之后,在班上經常會看見的幼兒談論胡琴、小提琴等樂器怎樣發出聲音等問題。于是,我們開展了“會唱歌的線”這一主題活動。
本活動以問題情境引出主題,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探索能使線擴大其聲音的材料,最后請幼兒分享經驗和交流結果。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能使線擴大聲音的材料。
2、愿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方法與結果,分享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班上學習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兒將樂器帶到幼兒園給幼兒表演。
2、欣賞幼兒較為熟知的交響樂、管弦。
3、(各種材質,粗細不同)線、面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紙盒、紙杯、筆和記錄紙等。
4、每人一張記錄表。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發現普通的線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
難點:探索用輔助材料使線發出的聲音更加洪亮。
活動過程:
1、由演奏引出實驗。
教師:今天明明要用胡琴給大家演奏一支曲子,大家欣賞并仔細看看胡琴什么地方發出的聲音?
琴聲剛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是線,是琴上的線。
教師:我這里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2、探索能幫助線唱歌的適宜方法。
教師:我們都知道了線能唱歌,但是它們發出的聲音有點低,必須離得很近才聽得見,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你的線唱出的歌聲大一些能讓更多的人聽到?
幼兒說:能,我有辦法,可是沒有線呀?
教師:我這里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們各自選取了自己認為合適的材料進行驗證:有的孩子直接選用制作小喇叭;有的孩子干脆在一個紙碗上固定兩根線,這時線唱出的歌聲是雙音的;有的選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幫忙,線唱的歌聲也有高低變化;還有的孩子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粗細不同的.線,然后自信地問我:“想聽我的線唱歌嗎?”我點點頭,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樂器”說:“先昕女高音吧!再聽低音!”
“哎!效果還挺不錯的。”我豎起了大拇指。顯然,她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紛紛選取材料探索著……
3、分旱、總結。
教師:我看你們的實驗都成功了,請講講你們用了什么方法?
幼兒:因為我們用紙喇叭、薯片筒、紙杯給我們想辦法把不同粗細的用紙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撥就發出了聲音。而且聲音很大線裝個發聲器,像音響的喇叭一樣,能使線發出更大的聲音。
個人反思:
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松的活動氣氛。在探索線發出聲音時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使幼兒充分感受音樂就在身邊。探索聲音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識。還體現了教育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主要內容:
1、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識很強。探索線發聲活動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睜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專注并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見,活動工具和適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2、應該給幼兒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在延伸活動中借助記錄表進行補充。
3、教師沒能捕捉到個別幼兒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探究行為,并給予有效地支持和幫助,如當一個幼兒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了粗細不同的線,分為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為什么你認為它們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呢?”這些啟發性的怍題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究不同線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質是不同的。
綜合評析:
本活動選題新穎,利用身邊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線”,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兒熟知的輔助材料深入挖掘“線”白教育價值,真正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大全春天科學教案大班05-14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1-13
精品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優質08-25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1-1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1-20
大班的動物科學教案04-28
復制大班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活動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