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大班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大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在某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2、激發幼兒喜歡喝關愛動物的情感及對對動物的探索欲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以及想象力。
教學準備:
動物之最課件、收集圖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想一想它長什么樣子?
幼兒發表意見:說出自己知道的動物都在哪些方面最突出。
二、欣賞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之最方面的常識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關于動物的圖片,請你們仔細的觀察,待會老師考考小朋友們能不能把它們的形象和特點描述出來?
1、依次出示有關動物之最的圖片(如:長頸鹿是最高的動物、獵豹是短跑冠軍、烏龜的壽命最長、鴕鳥是最大的鳥、蜂鳥是最小的鳥等)。
2、提問:剛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動物?誰能來說說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幼兒逐個介紹各種動物的特點)
3、再次出示動物之最的圖片,教師帶幼兒鞏固各種動物的之最。
三、再次欣賞動物之最,拓展孩子經驗(看實物投影)
1、幼兒自由欣賞,老師跟隨講解。
2、圖片已經欣賞完了,那么現在就請你們告訴我,你剛剛看到了哪些動物?
四、升華情感
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觀看圖片了解長頸鹿是最高的動物、獵豹是短跑冠軍、烏龜的壽命最長、鴕鳥是最大的鳥、蜂鳥是最小的鳥等,你們開心嗎?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老師發現這些動物越來越少了,只有到動物園里才能看見它們,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因為環境的污染、人類的捕殺和對大氣層的破壞,許多的.動物都無法生存了,面對動物越來越少,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讓我們的地球上有更多的動物呢?如果看到了別人傷害動物又應該怎么做呢?
你們說的真棒,老師希望通過小朋友的幫助,有更多的動物能夠和我們一起生活。
結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學著動物的動作跳起來吧。
大班科學教案2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幫蜘蛛結網
一、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知道蜘蛛吐絲結網的特征。
2、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了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二、活動準備:
1、科學:“好忙好忙的蜘蛛”,有顏色的膠帶、尼龍繩或橡皮筋、碎紙。
2、掛圖:《好忙好忙的蜘蛛》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幫蜘蛛結網》
三、活動過程:
1、和幼兒討論:蜘蛛為什么會吐絲結網?蜘蛛網有什么功能?除了蜘蛛之外,還有什么動物會吐絲呢?
2、展示掛圖,并結合幼兒用書,和幼兒交流科學:好忙好忙的蜘蛛的內容。
把幼兒分成數組,邀請各組幼兒為蜘蛛先生結蜘蛛網
說說蜘蛛是怎樣結網的?想要結哪一種網呢?如:
——把有顏色的膠帶或紙膠帶粘貼在地板上,用線條建構成一個想象中的蜘蛛網。
——用尼龍繩建構一張掛在墻面上的蜘蛛網。
——用橡皮筋串圍成蜘蛛網,或用一條橡皮筋勾出蜘蛛網。
——用碎片構成蜘蛛網。
3、請幼兒說說合作過程中有趣的事情。
四、活動評價:
1、能說出蜘蛛網的形態構造。
2、能合作完成蜘蛛網的布置。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大班科學教案3
一、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使幼兒了解物質的溶解現象。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異議,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二、準備: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頭塊苦干,鹽、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記錄表
三、過程:
(一)直接引題:教師提出“溶解”現象:
1、出示方糖,請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2、幼兒操作(1):請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里用力攪拌,會有什么變化?能夠從水里取出來嗎?(老師出示記錄表并示范做記錄)
3、請幼兒品嘗糖水
4、老師解釋“溶解”現象:糖放到水里能取出來嗎?
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兒自己探索“溶解”現象:
1、師:老師準備了三樣材料,認識它們嗎?請一幼兒幫忙介紹這三份材料。老師今天要請小朋友用它們來做一個實驗。在做實驗之前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樣材料放到水中,經過攪拌,它們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表并講解記錄方法:如果能從水中取出來的我們用(↑)符號表示,不能取出來的用(↓)表示。
3、幼兒操作(2)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結果記在記錄格中。
(幼兒活動,教師觀察):老師發現小朋友的記錄有不一樣,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誰猜的是對的呢?
幼:做實驗試一試。
4、師:請小朋友分別把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且用筷子攪拌攪拌,看看會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發生。
幼兒活動,教師指導。石頭會化嗎?鹽和奶粉會怎么樣呢?(請幼兒把看到的現象講述出來)
交流:
1、請小朋友說說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結果是一樣嗎?哪個不一樣?
2、小朋友之間的實驗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呢?哪個實驗不一樣?
(五)教師小結:
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入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會沉下去;奶粉放進水中,會改變水的顏色;鹽放進水中最后不見了。鹽和奶粉放進水中經過充分攪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來嗎?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六)延伸活動: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醬油、味精、醋去試試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為什么?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磁力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2、在兩兩合作的實驗中,能通過相互協商來解決碰到的問題,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重點: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難點:發現磁力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的圖片8張、書寫演示板、魔術箱、磁鐵兩個
2、幼兒操作材料:
1)磁鐵、回形針、鐵夾、鐵勺、1元硬幣各5份
2)正方形的小毛巾、卡紙、塑料板、木板各5塊
3) 幼兒記錄表(每人一張)
4)沙箱5個、內藏鐵制品
3、經驗準備:
1)幼兒有過科學活動的記錄經驗。
2)有用磁鐵把物品分類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磁鐵) 提問:這是什么?
2、介紹請來的朋友。
今天我請來了8個朋友,看看是哪些朋友呢?(一一出示圖片)它們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嗎?我們把能夠被磁鐵吸住的放在“√”的下面,把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放在“╳”的下面。
3、幼兒操作并進行分類。
4、集體檢驗。
推進提問:找的朋友到底對不對?我們可以請誰來幫忙呢?怎么做?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物品。而紙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紡織制品都是不能被磁鐵吸住的。
5、介紹磁力。
推進提問:你們知道磁鐵為什么能吸住鐵做的東西嗎?
小結:因為磁鐵具有磁力,遇到它的朋友鐵制品就能吸引在一起。
二、實驗:隔著東西,還能吸住嗎?
過渡語:如果把這些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放在磁鐵和鐵制品的中間,磁鐵還能吸住鐵制的'物品嗎?
1、猜測記錄
2、交流猜想,說說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
1) 小組操作實驗
2) 交流實驗結果,教師在演示版上進行記錄
推進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把卡紙、小毛巾、塑料板、木板擋住磁鐵,磁力能穿透這些材料吸住鐵制的物品。
三、經驗提升
推進提問:磁力除了能穿透卡紙、小毛巾、塑料板、木板還能穿透什么呢?
1) 游戲一:沙中尋寶
操作要求:磁鐵在沙面上慢慢走,我們來試一試!
小結:通過剛剛的游戲,我們知道了,磁力還能穿透沙子。
2) 游戲二:魔術:有磁力的手
教師表演魔術,讓幼兒猜一猜其中的奧秘,了解原來磁力還可以穿透人體。
小結:磁力還能穿透我們的身體,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四、問題延伸:
問題:如果磁鐵被水浸濕了,它的磁力還存在嗎?還能吸住東西嗎?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l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l知道常見的蔬菜水果可食用的部分是植物身體的哪個結構。
活動準備
l課件準備:“植物的身體結構”組圖;“苔蘚、蕨類”圖片;“哪個部分可以吃”組圖。
活動過程
l組織談話,鼓勵幼兒討論人類和動物的身體結構,導入主題。
——請認真看看你們的身體,你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你家有養小動物嗎?小動物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小朋友們對人和身邊小動物都很熟悉,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樣很熟悉的東西,但是我們卻不一定能夠說出它們的身體結構,一起來看看吧。
l出示組圖“植物的身體結構”,引導幼兒了解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
1.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說說植物的身體結構。
——植物是我們身邊很熟悉的東西。這是一株西紅柿,請你認真觀察,說說它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這是什么植物呢?(花生)
——它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2.教師操作課件,逐一呈現植物的身體結構。
小結:植物的身體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l出示圖片“苔蘚、蕨類”,幫助幼兒了解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身體結構都由六部分組成。
——所有植物的身體都是由六個部分組成的嗎?
——植物多種多樣,有些植物的身體結構只包含了六部分中的幾個部分,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是什么植物?猜猜它由幾個部分組成?
小結:苔蘚、蕨類等植物一般由根、莖、葉三個部分組成。
l出示組圖“哪個部分可以吃”,引導幼兒識別日常所吃的食物屬于植物身體的哪個部分,進一步加深對植物的了解。
(教師也可以用實物替代)
——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吃的食物,猜猜它是植物身體的哪個部分呢?
小結: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一樣。比如紅薯、土豆吃的是它們的'根;蓮藕、甘蔗吃的是它們的莖;白菜、空心菜吃的是它們的葉子;花菜、西藍花吃的是它們的花;橘子、西紅柿吃的是它們的果實;花生、瓜子吃的是它們的種子。
活動延伸
l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去果園、菜園,引導幼兒觀察水果、蔬菜,進一步擴展關于植物的認知。
大班科學教案6
一、設計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幼兒對沙石都特別的感興趣,一堆沙石足以讓幼兒興奮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為研究對象,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進行一次幼兒科學觀察與測量的活動,通過對沙石的認知和探索過程,激發幼兒對周圍熟悉的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并在一種幼兒自由,主動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新的科學認知,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該活動還可以更進一步促進幼兒感知覺,創造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濃厚的科學探究興趣,為今后的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
1、以幼兒熟悉的事物為探究對象,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究的主動性,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好的進行動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2、使幼兒充分的認識沙石的特性及他們的用途,使他們對沙石更加喜愛,同時也對身邊的其它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三、活動準備
1、幼兒搜集相關的材料(兩個同樣小有刻度的杯子,分別裝著石頭和沙子);
2、幼兒已有的關于事物體積和容積的認識經驗;
3、教師課前所拍攝的.沙石的照片,網上搜集的圖片及教學課件(PPT);
4、教室里事先準備好一些沙石和若干個沙漏斗。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沙石,交流經驗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有趣的新朋友,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小黃沙和小石頭。它們還真是本領,為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屈,老師.礁.網出處。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們覺得它們都能干什么呢?”
讓小朋友自由膽發言,調動起每位兒童的積極性和表現欲望,并且用開發性提問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欣賞圖片,再度認知沙石的用途,表達感受
然后老師引導小朋友看屏幕上的圖片和照片,“小朋友們剛才的回答都很棒,可是老師也看到了好多沙石兄弟的貢獻,下面,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屏幕上的這些圖片,然后再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什么?”
老師跟據不同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沙石的各種不同的用途,最后老師再稍作總結。
(三)互動交流并動手操作分離沙石混合物
“接下來,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我想想辦法了。小朋友仔細聽,有一天啊,一堆小黃沙和一堆小石頭在一起玩耍,玩著玩著不知怎么的,就突然抱在了一塊,分也分不開,想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可以最快的將他們分開呢?”
老師向小朋友呈現一盆沙石混合物,旁邊放著若干個沙漏斗。先讓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的去分離沙和石,然后老師再引導小朋友觀察沙漏斗,“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呀,可神氣了,它的名字叫沙漏斗,別的本事沒有,可是專有一個本領,就是可以快速的把小黃沙和小石頭分離出來。老師先示范下,小朋友仔細看好了噢。”
老師示范過后再讓小朋友們分組,然后各自示嘗試下這個方法。
(四)測量沙石的體積
“好棒,小朋友今天又學到了一件本事分離沙石,下面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黃沙和小石頭的體積呢?”
老師取出一個有刻度的透明杯子,先往杯里注入a毫升的水,記錄在紙上,然后往杯里加入小黃沙,水面上升至b毫升刻度,那么老師告訴小朋友,剛才加的黃沙的體積就是(b-a)毫升。
“老師請小朋友用剛才的方法測量下小石頭的體積,然后把你們的答案寫下來,告訴老師。”
老師知道幼兒完成操作,然后引發小朋友思考“還有那些不規則的東西,可以用這個辦法測量呢?”然后請小朋友各自嘗試,并記錄下自己所測量物品的體積測量結果。(如:橡皮,小刀------)
注意點:
(1)加入物品后水不能溢出杯子外面;
(2)所加物品必須沉入水中或懸浮。
五、活動延伸
準備三個同樣小的杯子,其中兩個分別放了半杯石頭,半杯沙子,若把沙子和石頭放在同一杯子里,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個好辦法,使沙子和石頭放進去同一杯子更省空間。
六、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大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有一次,一個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劃破了,不久他的傷口愈合了,他發現新長出來的指紋和原來的指紋一模一樣,就問我:“手指上的皮膚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紋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膚沒有呢?”
為了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意識,科學的探索精神,我設計了此次活動《神奇的指紋》。
活動主題:
本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指紋的特征;觀看錄像了解指紋的作用;幼兒想象指紋的妙用;幼兒制作指紋身份證等,充分調動每一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兒對科學活動探究的熱情,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度、習慣與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指紋的羅圈形狀、數量不同,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2、了解指紋的三種類型及指紋的用途。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指紋畫展。
2、錄像《黑貓警長》。
3、放大鏡、油印、白紙、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參觀指紋畫展,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畫展好嗎?”(好)
2、幼兒觀看指紋畫展,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和我們平時畫得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外部特征
1、教師提問:“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里?”(指紋在手指肚上)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或是用油印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并和同伴的指紋比較一下。(教師巡場指導幼兒觀察發現指紋的形狀、數量不同)
(1)“你的指紋是什么樣的?”
(2)“你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
(3)“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3、小結:指紋的羅圈形狀和數量都不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指紋;它是每個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三種類型
1、讓幾個幼兒將指紋印在紙上,然后把紙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讓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類型。
2、找出三種指紋類型,分別給他們起名字。
(1)第一種叫弓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就象一把彎彎的弓箭一樣。
(2)第二種叫蹄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馬蹄子一樣!
(3)第三種叫渦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渦一樣!
3、統計一下各類指紋的數量:有弓型紋的舉手、有蹄型紋的舉手,有渦型紋的舉手(鞏固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四、觀看錄像《黑貓警長》,了解指紋的用途
1、“指紋有什么用呢?請大家觀看錄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兒觀看錄像《黑貓警長》。
3、提問:“黑貓警長是如何破案的?”(黑貓警長通過罪犯留下的指紋,找到的罪犯)
4、教師小結: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五、啟發幼兒想象指紋的妙用
1、“關于指紋你們還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紋鎖、指紋門、指紋冰箱、指紋錢包、指紋手機、指紋汽車……)
2、教師小結: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的好點子,老師希望你們能用智慧的鑰匙開啟科學的大門,為人類的發明創造做出一份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動:制作幼兒指紋身份證
1、“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來制作一個指紋身份證,好嗎?(好)
2、幼兒制作指紋身份證,教師巡場指導。身份證上有:幼兒姓名、性別、班級名稱及幼兒指紋。
大班科學教案8
[設計思路]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的書,豐富多彩的自然物,千變萬化的科學現象,是幼兒學習的最好內容。光隨處可見,幼兒隨時可以找影子,因此設計本活動,意在達到兩個目的:引導幼兒認識光和影子的關系,培養他們對科學現象的興趣;讓幼兒充分感受大自然帶給自己的快樂,促進探索精神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學習,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2、通過各種探索影子的活動,使幼兒發現光和影子的關系。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準備電燈、手電筒、幻燈機、投影儀等。活動在晴天的戶外場地上進行。
[活動過程]
1、在戶外找影子:如樹影、房影、人影等。讓幼兒在陽光下和陰暗處分別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對比了解陽光下有影子,陰暗處則沒影子。說說怎樣才能產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現過影子?(在燈光、火光、月光、手電光照射下有影子);請幼兒分別在燈光、火光、手電光照射下觀察影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畫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點,兩人一組互相幫忙,把地上的影子畫下來。比一比,自己與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個不同時期,自己的三個影子有什么變化?想一想影子為什么會變?
4、教師和幼兒一塊玩踩影子游戲,使幼兒明白影子可以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5、出示幻燈機、投影儀,教師和幼兒一塊表演手影游戲,讓幼兒觀察影子隨著手形的變化而變化。
6、議一議:人利用光與影子的關系制造出什么產品?(幻燈機、電影機、攝像機等)
7、我們利用影子可以進行哪些活動?(夏天乘涼、踩影子游戲、進行手影和皮影活動)
8、通過活動形成對影子的科學認識,培養幼兒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歡影子的活動。
[活動延伸]
在科學活動區內繼續投放手電筒、投影儀等,引導幼兒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關系。
戶外活動時帶領幼兒觀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戲。
[效果評析]
為了讓幼兒認識光和影子的關系,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讓幼兒通過觀察,親身實踐去發現問題,找出其中關系。
另外,在活動中我們并不過分關注幼兒掌握過多的知識,而是注重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以及探索精神的培養。
活動反思:
1、本活動幼兒非常喜歡。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吸引幼兒的興趣。
2、通過實驗演示,讓幼兒容易掌握知識,不僅獲得的印象深刻牢固,還能引起幼兒對光的極大興趣。
3、將觀察和實驗結合教學,引導幼兒的觀察,擴大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發現問題的樂趣。
4、還有幼兒自己動手做“手影”“踩影子”游戲,吸引幼兒的學習趣味性,加深幼兒的體驗,保持幼兒積極探索的愿望,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40、大班科學教案《火山噴發》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噴發的原因、過程及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3: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火山噴發的過程和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難點:火山噴發的原因。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鉛筆、托盤。
2:氣球一個、火山模型、紅色色粉、蘇打粉、白醋、湯匙兩個、吸管一個。
3:教學課件、電腦、投影儀、音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
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個脾氣特別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們看,他又發脾氣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
2:提問:小朋友看見發生了什么事情?
3:提問:為什么火山會噴發呢?
幼兒自由發言
總結:地殼下的巖漿受到地球內部巨大壓力,當遇到地殼比較薄的地方就沖破地殼噴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噴發。(一邊講解一邊用氣球演示原理)
4:火山噴發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再次播放課件)
請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小結:火山噴發時,首先噴發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氣體,然后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巖石碎塊,緊接著巖漿噴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巖流,最后熔巖冷卻,火山漸漸平息。(出示四幅圖片)
5:請小朋友將四幅圖片按照火山噴發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
6:提問:火山噴發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影響呢?(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觀察并舉手回答。
7:小結:火山活動對人類有不好的影響也有好的影響。火山活動噴出的有毒氣體對人類及動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火山灰會覆蓋大片的房屋莊稼,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熾熱的熔巖會引發大火,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火山活動會形成新的陸地;火山活動會促成鉆石等稀有礦產的形成。(邊出示圖片邊小結)
三:結束部分
請一位幼兒和老師一起演示火山噴發的實驗。
四: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時,幼兒親自體驗火山噴發的實驗。
教學反思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在于課件的準備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對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不足之處在于對課件的應用不夠熟練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導致后邊的幼兒看不清楚,還需改進,在語言引導的科學性上還要多加學習。
設計背景
因為孩子們通過電視了解到近期冰島火山噴發,相互之間談論的興趣很高,再結合本學期我班教材,設計了這樣一節課,通過一個小實驗深入淺出的向幼兒講解火山噴發這個復雜的問題,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學習了科學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了解放大鏡的作用,知道放大鏡可以放大觀察物體。
2、利用放大鏡來觀察物體,感受其中的變化。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放大鏡(可以放大看嗎?)
活動內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放大鏡】,說說放大鏡的作用并找找我們周圍和放大鏡作用相似的物體。
- 用放大鏡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蟲也可以放大觀察。
- 還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們周圍和放大鏡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鏡來觀察物體。
【展開】
2. 觀看視頻【放大鏡】,了解實驗的目標,備品和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用放大鏡怎樣觀察植物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用眼睛觀察植物的葉子。
2)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
【活動1:利用放大鏡觀察植物的葉子。】
3. 利用放大鏡觀察植物的葉子。
- 讓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植物怎么樣?
- 我們來觀察植物的葉子吧,植物的.葉子上有怎樣的花紋呢?
【結束】
4.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放大鏡(可以放大)寫出實驗結果。
擴展活動
陽光明媚,無風的時候,帶幼兒們www.chinajiaoan.cn到外邊用放大鏡來聚光。
注意事項
用正確的方法使用放大鏡,不是把放大鏡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鏡放在物體的前面。
活動評價
對于是否理解放大鏡的性質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放大鏡上有凸透鏡,陽光照射在放大鏡上,陽光通過凸透鏡聚集的點就叫做焦點。這樣通過放大鏡的陽光聚合在一點上就可以把紙點燃了。
大班科學教案10
大班科學活動:
尋找聲音
設計意圖: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說話的習慣。讓幼兒能在輕輕松松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一、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二、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三、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小鼓、小鈴、盤子、碗、小勺子、各種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錄有聲音的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一、尋找聲音
1、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教師請四名幼兒事先藏起來,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請大家猜猜是誰在說話。
教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感知,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
教師提問:你是用什么發出聲音的?(引導通過各種方法:摸、發聲看讓幼兒認識身體的發聲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過喉的震動發出聲音的。)
2、讓幼兒自由探索,通過碰、打、敲等方法讓各種物體發出聲音,知道物品發出聲音是由多樣物品碰撞發出來的.。
3、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品碰撞后產生震動發出聲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師扮演):“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將紅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紅米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大米是個舞蹈家,她是怎樣在舞臺上跳舞的?(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棍敲擊鼓面使得鼓面震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實驗3:讓鑼、撥、鋼琴、鼓等樂器發出聲音后馬上阻止震動,發現震動消失聲音也消失了。使幼兒知道聲音是通過震動產生的。
二、制造聲音
1、讓幼兒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3、讓幼兒通過進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三、分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教育幼兒在活動中輕輕地說話,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自制的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非標準化單位(如:小繩子、牙簽、卡片、吸管)。
2、能在合作交流中體驗等長復制,體會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3、能掌握用非標準化材料測量的方法。
活動準備:不同大小書本若干、牙簽若干、毛線若干、卡片若干、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
師:巧克力老師今天帶了一個小盒子朋友,你們看看他有多高啊?
幼:……(描述高度)
師:這么高是多高呢?我們測量身高是用什么工具的呢?
幼:……
師:恩,我們今天啊很可惜沒有尺子,但是我們有一樣長的小繩子、小卡片,用它們應該怎么測量小盒子的身高呢?我們來試試吧。
2、使用小繩子測量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師分享下,你用小繩子測量出來的結果呢?(請幾位小朋友分享測量結果和測量方法并記錄到表上,表格文字用繪圖表示)
教師根據幼兒測量方法總結并示范要讓小繩子或卡片首尾相連并拉直,遇到無法用整根小繩子和卡片的情況,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師分享下,你用小繩子測量出來的結果呢?(請幾位小朋友分享測量結果和測量方法并記錄到表上,表格文字用繪圖表示)
教師根據幼兒測量方法總結并示范要讓小繩子或卡片首尾相連并拉直,遇到無法用整根小繩子和卡片的情況,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3、使用尺子測量與桌子高度等長的繩子長度
師:現在我們學會了用小繩子給小盒子量身高。你們猜猜我們的小桌子有多高呢?
師:同樣的方法,我們先用長繩子量出桌子的.高度,在繩子上打個結做記號,然后用尺子量一下繩子有多長。
看,這是記錄表(表格文字繪圖表示),等下要把測量結果寫到這里哦。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桌子高度 教師收集每組測量結果并點評,強調測量方法:
活動延伸師:現在我們知道除了用尺子能準確測量東西,還可以用什么?
幼:……
師:那除了可以測量身高、桌子的高度,測量還可以干嘛呀?測量有什么用?
幼……
師:我們在生活中,不一定隨身都帶著尺子,我們可以先用手邊的小工具量一量,比如小卡片、牙簽、手指、繩子,等到有尺子的時候再量一量小工具就能知道到底有多長有多高。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了解現代信息交流的幾種方式。
2、關注生活中的先進科技產品,感知現代信息交流方式的豐富多樣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現代通訊工具的興趣,樂于與他人交流。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有關通訊工具的圖片
2、調查表——我家的通訊工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訊工具
師:大家說一說,你們家里有哪些通訊工具,它們有什么用?
二、欣賞故事,感知幾種現代通訊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師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濤聲!我聽得很清楚。媽媽說。”
問:旅游的第一天,豆豆是怎樣讓媽媽聽到大海的聲音的?
2、教師接著講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們一起看到了日出。”問:豆豆是怎樣讓媽媽看到豆豆的畫畫的
3、教師將故事講述到最后問:豆豆是怎樣讓媽媽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認識現代通訊工具。
1、觀察圖片,說一說有哪些現代通訊工具?它們有什么特點?
2、仔細觀察電話機上的鍵盤,說說:少了什么?請幼兒幫著添畫數字。
3、觀察畫面上的傳真機和電腦發送E郵件的直觀圖象,知道這些通訊工具的傳遞特點。
4、啟發幼兒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現代通訊工具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移動電話、磁卡電話、可視電話,還有傳真機、電腦等,它們都能方便我們與別人聯系,我們給它們起一個名字:通訊工具。
活動反思: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涉入我們的生活。孩子對各種車輛有一定的了解,為了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我們讓讓孩子對交通工具進行大膽設計,進行大膽改造和想象,從而發展孩子的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13
一、吟詩嘆月,引入課題
1、激趣:同學們,老師將在黑板上寫一個字,看到這個字,或許會使你聯想起許多詩句,或許會讓你回憶起兒時聽過的故事┅┅因為在人們的眼里,這個字的含義十分豐富,它有時代表著團圓、美滿,有時又代表著憂愁、分離,還有時代表著寂寞、凄涼┅┅它就是“月”字。(板書: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學生自主交流)
預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杜甫〈〈水調歌頭〉〉等。
2、在古代人們的眼里,月亮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則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課件出示詞語:我會讀:開火車讀搶讀糾正字音。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說。
3、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分別是誰?(板書:嫦娥逄蒙后羿)
三、精讀探究:
1、課件出示問題探究: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方法提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體會三個人物的不同表現,他們分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地方看出來。邊讀邊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在旁邊做批注。
(1)、學生自讀感悟,做批注。
(2)、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取長補短。
要求:每個同學認真地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在別人發言的時候,要用心傾聽,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分享
1、關于“嫦娥”
預設一:“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從“美麗善良”、“接濟”等詞語體會到隨機板書:嫦娥善良
(1)嫦娥美麗善良。
(2)相機理解“接濟”(在物質上援助,聯系生活實際)
(3)指導朗讀,師生評價。
預設二:“這件事不知怎么讓逢蒙知道了┅┅一口吞了下去。”
通過那些詞體會到嫦娥的機智?隨機板書:機智
啟發想象:(手提寶劍,迫不及待的)逢蒙是怎樣威逼嫦娥的?嫦娥是怎樣與他機智地周旋的?(相機理解“迫不及待”、“威逼”“周旋”)
我從第5自然段的“逢蒙假裝生病、翻箱倒柜、四處搜尋體會到逄蒙的奸詐貪婪。板書:逄蒙奸詐貪婪
(3)指導朗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師生評價。平價后再讀。
你怎么體會出來的?學生談方法,教師總結學習方法。
課件出示:總結學法:
1、找重點句子,抓重點詞語的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聯系上下文談體會的方法。
3、朗讀感悟。
遷移學法:
關于“后羿”后羿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
預設一:“相傳在遠古的時候┅┅他對天上最后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后,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體會到后羿的神勇。
板書:后羿神勇
“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藏在百寶匣里。”(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體會到后羿與妻子感情深厚)“后羿外出回來了,沒見到妻子嫦娥——怎么也追不上。從“焦急”、“連聲呼喚”、“不顧一切”等詞語體會出他對嫦娥的深情。板書:情深
(指導朗讀,師生評價)我能讀出后羿對嫦娥的深情。
教師總結:這三個人物你最喜歡誰?嫦娥不光你喜歡嫦娥,鄉親們也非常喜歡嫦娥,想念嫦娥。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教師延伸:
同學們,中秋,這是個令人產生遐想的節日,中秋佳節,無論是奔波他鄉忙于生計的異客,還是浪跡天涯追求理想的游子,此刻的他們,心中都向著一個方向,那就是——家,那個給了他生命,給了他翅膀,給了他依戀,給了他力量的家。那是他心中的月亮,那里承載了厚重的愛和永遠的牽掛!
五、吟誦升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讓我們在《思鄉曲》的音樂聲中,一起吟誦名篇《水調歌頭》,共同祝愿所有的家庭如中秋的月亮,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課件,音樂緩緩響起,配樂朗誦)
六、激起懸念,擴大學習空間
1、最后,你對課文還有疑問嗎?或者還對課文中的哪個人物比較關心?(如逢蒙的下場;后羿后來怎樣了……)
2、看來,這則故事真正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這些問題怎么辦?在神話故事書中的《嫦娥奔月》會給大家滿意的答案。所以,這節課的作業是:(課件出示)
①向父母或朋友講講嫦娥的故事。聽聽他(她)們對嫦娥的評價。
②讀讀神話故事中的《嫦娥奔月》,并搜集更多的中外民間傳說讀一讀,記一記。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一則美麗的神話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下課。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幼兒揮舞著皺紋紙做的彩帶,興致盎然地玩著。忽然,錢淳小朋友對我說:“俞老師,你聽聽,我的彩帶能發出聲音耶!”其他幼兒一聽,也都擺弄著手上的彩帶,想讓它發出比別人更響的聲音來。鑒于幼兒興趣,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設計理念:
將科學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有機整合,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次設計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活動中,科學教育與音樂教學自然地相互滲透,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為幼兒的探索營造了愉悅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了美的享受。整個活動通過“感受音樂一節奏訓練一樂器制作”三個環節,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展,并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運用提供的材料進行“樂器”制作,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享受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白板紙、牛皮紙、皺紋紙、彩箔紙、瓦棱紙、硫酸紙、報紙等。
2、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雙面膠、蛋糕盒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說一說
(一)自由觀察,感知和認識各種紙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紙)
“請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這些紙有什么不同,它們各叫什么名字,看完了請你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二)嘗試操作,發現發出聲音的方法
1、“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這些紙還會發出美妙的聲音呢!”
“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用哪種方法可以讓這些紙唱歌呢?”(引導幼兒抖動紙、用手指彈紙、用嘴吹紙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大家。
(評析: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z乍為活動內容,其優點是準備工作不費力,而且使幼兒有親切感。豐富的材斟激發了幼兒探索和發現的欲望。教師適時的質疑引發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去發現使紙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體會不同材料的紙的聲音特點
1、“請小朋友互相比較一下,不一樣的紙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幼兒再次操作和感受,并與同伴交流發現。
2、“如果是同一張紙,能不能讓它唱出不一樣的歌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同一種紙用什么方法發出的聲音會有不同的效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合作,體驗各種紙的音色特點。
幼兒交流發現。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紙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相同的紙不同的操作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評析:教師適時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操作和發現。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教師富有啟發性問題的引領下,在無拘無束的探索過程中,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發現了不同的紙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種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三、聽一聽,找一找
(一)引導幼兒分析樂曲的特點,找出相應的紙
“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紙來為音樂伴奏好嗎?…‘我們先來聽聽是什么音樂,你想用哪種紙為它伴奏,為什么?”
(二)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
請幼兒分別欣賞一段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悅的2/4拍的樂曲,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找一種與樂曲相配的紙,進行配樂演奏。
(三)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紙,交流選擇的原因
(評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音樂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盡情地進行科學探索,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打擊樂“鈴兒響丁當”
“請小朋友拿好選擇的‘樂器’,想好‘演奏’的方法,聽好曲子的節奏,進行打擊樂伴奏。”
活動中,鼓勵幼兒不斷交換紙張或變換方法進行“演奏”。
(評析:整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游戲的愉悅性,真正體現了“玩中學”。)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等輔助材料,進行紙“樂器”制作并合作演奏。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律,知道自然接種的事物會發生變化。
2.對事物有好奇心,愿意去發現自然界中的變化。
活動準備:
1.布置簡單星空,在卡紙中剪開一個弧形口子,再用黃色卡紙剪成圓形的月亮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P163.繪畫星空的材料:大張白紙,黃色、黑色及深淺不同的藍色顏料活動過程:
一、我眼中的月亮1.天黑下來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月亮高高地掛在控制。你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
二、會變的月亮1.月亮在天空中的樣子不是一直不變的,它每一天的形狀都會有所不同。有時候月亮是圓的,有時候月亮石一個彎彎的月亮。
2.教師出示制作好的"星空",然后逐漸抽拉出黃圓月,使"月亮"呈現不同的形狀。
3.教師和幼兒一同翻看幼兒活動材料P16,觀察月亮形狀的變化過程,引導幼兒發現月亮變化的`規律:月初的時候它是彎彎的,窄窄的,之后會慢慢變園,成為滿月,等完全變園之后,它又會慢慢變彎、變窄。
三、幸福浪漫的夜晚1,在月光下,人們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2.月亮柔和的光照亮夜晚的小路,和爸爸媽媽在月光下散散步、賞賞月,是一件既幸福又浪漫的事情。
3.每年的中秋節是月亮最圓的時候,說說中秋節我們可以干什么。(與親人團聚、吃月餅、賞月等)四、星空與明月1.幼兒4-5人一組合作,在一張大紙上用深淺不同的藍色、黃色和黑色顏料繪畫"星空",大膽表現夜晚星空的夢幻色彩。
2.教師將幼兒合作繪畫的"星空"懸掛在教室內。
【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大全春天科學教案大班05-14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1-20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1-13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1-17
精品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優質08-25
大班動物科學教案04-28
大班的動物科學教案04-28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7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