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設計背景:
走迷宮能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空間智能,幫助幼兒學會整體觀察、全方位思考,培養幼兒逆向思維能力及沉著冷靜、敢于挑戰的品質等。
我班幼兒對走迷宮有一定經驗,但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幼兒能迅速判斷并選擇通暢的路徑走出迷宮;有的幼兒很容易迷失方向,多次"碰壁"后才能走出迷宮;有的幼兒急于求成,缺乏一定的耐心,等等。基于此,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將科學學習融入走迷宮游戲中感知迷宮,了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又富有挑戰的情境中,提升經驗,形成策略,鞏固走迷宮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感知迷宮,了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體驗迷宮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迷宮圖3副。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的游戲嗎?
2.迷宮圖上會有哪些標志呢?
二、分析迷宮圖:
(一)出示迷宮圖一,初步感知迷宮。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代表什么? ×代表什么?
2.誰愿意上來走一走?
(二)出示迷宮圖二,剖析迷宮圖的秘密。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知道了什么?
2.這兩張迷宮圖藏著一個共同的秘密,都有什么?
3.誰愿意大膽嘗試幫小豬來搭橋?
(三)出示自制迷宮半成品圖,學習擺迷宮陣。
1.走迷宮看來難不到你們,那你們玩過擺迷宮陣的游戲嗎?
2.今天我們來一起布迷宮陣,怎么擺放才能使迷宮陣覺得有難度、更好玩?
3.師生共同擺迷宮陣:第一步:放石頭 第二步:鱷魚 第三步……三、幼兒操作1.幼兒第一次布迷宮陣,教師巡回指導,并用相機拍下幼兒擺的迷宮陣。
2.教師有針對性的多媒體展用示幼兒擺的迷宮陣,請幼兒說一說這幅迷宮圖擺的好嗎?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3.幼兒再次布迷宮陣,請旁邊的小朋友來走迷宮陣。
四、展示幼兒設計的迷宮圖教師對幼兒設計的迷宮陣進行設當點評。
五、延伸活動:
出示圖四: 這張迷宮圖和之前我們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如果讓你來走一走,你會嗎?回去之后我們可以繼續布迷宮陣,走迷宮圖,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價值取向:
1、激發幼兒對制作泡泡水的興趣,從中體驗探索游戲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制作泡泡水的材料,探索制作泡泡水的'方法,并從中了解泡泡的特征。
材料設計:
1、一瓶糖、一瓶鹽、洗潔精、一盆水。
2、吹泡泡的工具(至少要有兩種)。
3、小瓶子、記錄表、彩色筆等。
玩法提示: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泡泡材料來制作泡泡:嘗試把少量的洗潔精倒入水中并進行攪拌,然后用吸管開始吹泡泡。如果泡泡很難吹出,就要再加一些洗潔精。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操作后,得出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泡泡,就在記錄表上相應的物體下面打上勾。
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在嘗試多種材料制作的過程中感知材料遇水后的不同現象,由此觀察比較出像洗衣粉、洗潔精這樣的洗滌用品可以制成泡泡水。
2、通過感知操作法和觀察比較法進行突破。
3、引導幼兒要大膽嘗試,投放適量的材料,吹出泡泡。
4、圓形吹泡泡工具會吹出圓形的泡泡,那不同形狀的泡泡工具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繼續探索。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而且很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征并不十分了解,為此特設計本次教育活動。在本次教育活動中,教師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彈性物體,讓幼兒通過操作來感知彈性的特征,并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1、發現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2、嘗試用細鐵絲等材料制作彈性玩具,并裝飾。
3、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1、細鐵絲、乒乓球、小棒、各色彩紙等。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么?怎么玩的?
教師小結:連接拉力器的東西一條牛皮筋,當我們很用力的時候才能把牛皮筋拉長,當我們不用力的時候,它就恢復的原來的樣子,這種特性就叫做彈性。
2 、提供各種材料,讓小朋友感知發現彈性。
剛才我們認識好玩的`拉力器,現在請你在去找一找,玩一玩教室里還有哪些彈性物品。
幼兒操作:拉拉彈簧會變長,一松手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壓皮球,皮球會扁,松手又鼓起來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發現它們有什么變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物體有好多好多,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有彈性嗎?
自行車打氣,座墊裝彈簧,是為了減少振動,夾子、理發推子有彈簧是為了方便使用,沙發、床用海棉和彈簧是為了坐躺時更舒服,水龍頭開關里有皮墊子是為了防止漏水,彈簧秤用來測量物體的輕重……。
4 、小制作“會跳的小人”
師:今天“會跳的小狗”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有彈性的物品,為了謝謝他們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會跳的小人”送給他們好嗎?
老師帶來了制作“會跳的小人”的示意圖,請小朋友看看,你們能看明白嗎?誰能告訴我第一幅圖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師講解后幼兒操作。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強調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于游戲,來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是孩子潛在的課程內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課程。事物的變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的。但是,變化對于孩子來說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通過科學活動,旨在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開始探究,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變化,發現其中的奧秘,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和好奇心。
活動目標:
1、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感興趣。
2、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小時候的照片。
2、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
3、每人一個氣球、一塊橡皮。
活動過程:
1、 出示照片(圖片),幼兒觀察發現人、動物、植物都是發展變化的。
(1)出示教師小時候的照片,發現人是變化的。
a師: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照片上是誰?(幼兒猜想。)我告訴你們,這個小孩就是老師。老師和小時候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結論:原來有生命的東西都是會發展變化的。 觀察發現周圍環境和生活中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是
b提問:老師是變化的。你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子?
(2)小結:原來人是變化的。人的變化過程是:兒童——青壯年——老年——死亡。
2、幼兒觀察圖片(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發現動植物是變化的。
(1)提問:人是會變的,那其他的生物會不會變?請看圖片,它們會變嗎?是怎樣變化的?
(2)小結:蝌蚪會變成青蛙,蒲公英會從一顆小種子長大,變成美麗的蒲公英花。
(3)提問:那還有什么動物會變?還有什么植物會變?
(4)小結:原來動物、植物都是會生長變化的。
3、討論:人、動物、植物都屬于什么?
4、會變化的。
(1)提問:小朋友,有生命的東西是會變的,那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化嗎?比如說,桌子會變嗎?
(2)小結:桌子是會變的,它會慢慢變臟,被磨損,壞掉。
(3)討論:還有哪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
(4)出示橡皮泥、氣球。
5、幼兒討論:世界上師否有不變的東西?
人在變,動物、植物在變,天氣在變,一年四季在變,太陽、月亮在變,世界上的`萬物都在變,一切都在變。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我認為是適合我班幼兒的。活動目標明確具體,以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依托,抓住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大大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經驗性的知識,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圍人、動物、植物的變化,調動、激發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探索的欲望。
2、活動中有4個兒童參與不積極。因為這種開放式的活動形式,對教師的駕馭能力是考驗,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活動中對幼兒有很多無效回應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知識和經驗。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1、讓幼兒知道勺子有兩個面,凹面和凸面。
2、兩個面所呈現的景象也不同。
3、讓學生感受科學的神奇。
4、讓幼兒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不銹鋼勺子一把
2、教學ppT7頁
3、幼兒用書《勺子里的哈哈鏡》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咱們的一日三餐是什么工具寶寶幫助我們把碗里的美食傳遞到我們的小嘴巴里的呀?(勺子)
2、我們見過各種各樣的勺子,有木頭的`塑料的不銹鋼的彩色的有可愛小動物的的等等等等,但是你使用勺子的時候,有沒有留心觀察呢?你又觀察到了什么呢?
3、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老師觀察到勺子好像是有兩個面,你們確定老師的說法么?
4、老師很開心,因為老師的觀察被你們證實是正確的了,勺子有兩個面,凹進去的,我們叫它凹面放ppT)
5、小朋友跟讀:凹凹凹,凹面凹面凹面
6、勺子凸出來的這一面,我們叫它凸面
7、小朋友跟讀:凸凸凸,凸面凸面凸面
8、任意指勺子的一面,問幼兒是哪一面
9、凹凸面小游戲(幼兒喜歡動畫人物奧特曼故起名凹凸面音似,吸引孩子的興趣)幼兒彎曲手掌,老師說凹面,就用手心向老師示意,老師說凸面,就用手背向老師示意。
10、咦,看這兩個小朋友認真的情形,好像在勺子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咦,這些小朋友好像也在勺子里發現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出示ppT)
11、他們究竟發現了什么?你們想不想知道?
12、老師請坐姿最優美的小小科學家來替大家一探究竟
13、里面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我看到了一面是反的,一面是正的)
14、在公園、游樂場里,有這樣三面鏡子,一種是平面鏡,和別人眼中的我們是一樣的,我們透過它就會看到真實的自己,另一面是凸面鏡,我們透過它可以看到自己變得胖乎乎的樣子,最后一面是凹面鏡,我們可以看到像竹竿一樣高挑的自己。每當我們看到三面不同鏡子里的自己,就會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所以,我們管這種鏡子叫做哈哈鏡。
15、今天我們知道了勺子里面也有哈哈鏡,而且不同的鏡面照出的影像也不同。
16、師帶讀ppT上的文字:勺子有兩個面,不同的鏡面照出來的影響也不同。
17、咱們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要用我們善于發現的小眼睛去觀察身邊的物體,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8、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以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幼兒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然而水又有許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態變化、水的沖擊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提出了很多關于水的問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設計的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中,能了解物質的溶解現象并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通過幼兒同伴之間對實驗現象提出異議,培養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態度。
3、幼兒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其他幼兒傾聽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一組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油、方糖、果珍適量。
小勺、筷子、小網各四個。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圖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質,如:咖啡、奶粉、感冒顆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們可以走到實驗桌前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樣的實驗材料。(幼兒活動,教師指導)
師:請大家輕輕地回座位,誰愿意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這四樣實驗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果珍、冰糖和油。
(教師直接出示實驗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繼而引發了大班幼兒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來感知實驗材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二、幼兒進行猜想并學會記錄,初次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
1、引導幼兒圍繞“把這些實驗材料放到水中會怎么樣?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個問題進行猜想和記錄。
師:老師準備這四樣實驗材料,是想讓小朋友們用它們來做個實驗。我們要把這四樣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四個杯子中,然后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誰還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請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發放表格)
[page_break] 師: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師: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么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幼:試一試。
師: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在做實驗之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后,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后,在你們的記錄表后面,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畫出來。(觀察完后,請幼兒講自己看到的現象。)
(本環節通過發放表格,請幼兒評選出一位小小記錄員來進行記錄,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兒觀察萬現象之后,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試驗中看到的現象,既培養了幼兒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其他幼兒傾聽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1、請幼兒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過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兒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從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師: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對這四樣實驗材料的猜想,到底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
2、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想并進行交流。
師:現在我要請你們接著做實驗,剛剛介紹了這里有許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網,現在你們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放進水里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用同樣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在本環節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觀點。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也順應了幼兒的天性,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四、針對幼兒提出的異議,請個別幼兒再次實驗,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師:做完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想講四個中的哪一個實驗結果?你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是不是一樣?(有異議的小朋友單獨做試驗,使幼兒意見達成統一)
教師小結:今天通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冰糖放進水中,最后看不見了。冰糖和果珍經過充分的攪拌后,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
幼:不能。
師:對,而且它們還改變了水的顏色和味道。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冰糖“溶解”在水中了。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鹽
幼4:醋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會有不同,那我們現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page_break] (這一環節,通過讓有異議的幼兒再次做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兒猜想生活中可能會溶解的物質,老師提前準備了一部分,老師做試驗,幼兒在觀察地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觀看被污染的圖片和錄像,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師:小朋友看這些圖片,看看河流上飄著什么?
幼:塑料袋。
師:老師經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許多的塑料袋,你們說它能溶解在水中嗎?那樣我們的水就會怎樣啊?
幼:被污染了。
師:被污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飲用的淡水越來越少了,我們要怎樣來保護水資源啊?
幼1:節約用水
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
幼3:制作標志,提醒別人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啊,你們真是環保小衛士!那讓我們在區角活動時,一起制作環保標志吧!
(教師通過物質能否溶解在水中,來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并把節約用水和幼兒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幼兒知道環保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通過動手做環保標志,使幼兒的想法付諸行動。)
【活動點評】
這次活動貼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實驗材料也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在生活中,孩子們喝過果珍、糖水和各種飲料,也見過石頭和油。只不過孩子們從未仔細觀察、比較過這些材料在水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用孩子們并不陌生的活動、內容和熟悉的材料,引發孩子們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比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的思想。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有很高的探究熱情和交流的愿望。孩子們至始至終都積極投入,積極地進行猜想,主動地投入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并能提出自己與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這一活動向我提出了一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關于溶解的概念怎樣分成不同的層次,設計有內在邏輯的一系列活動,引導和促進幼兒的概念由低級到高級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呢?如:發現有些東西能溶于水中,有些不能;物質溶解后,其外觀變了,得到的混合物狀況不同—混濁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質守恒的原理。因此,怎樣引導幼兒沿著概念的箭頭和線索前進,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共同研究和學習的方向。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操作,發現小水滴可以將物體變大的現象。
2.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活動重難點:
發現小水滴可以將物體變大的現象,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保鮮膜、水、抹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謎導入,謎底:小水滴
二、基本部分
1.PPT出示小水滴圖片,幼兒觀察。師提問:小水滴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作用?幼兒自由回答。
2.借助小水滴觀察物品。
師:除了大家說的這些,小水滴還有一個神奇的作用。
(1)出示教師特制的紙杯,下半部分開孔的紙杯,杯口還有一層保鮮膜。教師介紹材料,
(2)引導幼兒如何操作及觀察。
在保鮮膜上滴一滴小水滴。
杯底放一個小物品然后透過小水滴來觀察。
引導幼兒猜測觀察結果。
(3)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指導。
(4)幼兒反饋觀察到的`結果:看到的物體會變大。
3.出示放大鏡,探索放大鏡與小水滴的聯系。
(1)摸一摸放大鏡,得出中間厚、邊緣薄,而且是透明的。
(2)聯系小水滴的形狀,告訴幼兒小水滴其實就是起到了放大鏡的作用。
4.探索其他透明液體是否有放大作用。
(1)出示白酒,白醋,雪碧等材料,這些都能把物體放大嗎?
請幼兒分組實驗并做好記錄。步驟與方法
(2)幼兒再次實驗并交流實驗結果。
(3)師小結:像白醋、白酒、雪碧等水滴都是透明的,并且中間厚、邊緣薄,它們會讓物品看起來變大。
5.生活中的例子: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
三、結束部分
延伸活動:像玻璃、眼鏡兒到底能不能把物品放大?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具有與環境一致的保護色,理解保護色的隱藏作用。
2.發現動物身體的顏色、形狀、條紋與周圍環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隱藏的動物,感知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3.感受保護色的神奇,萌發探究動物自我保護辦法的愿望。
活動重點:
了解一些動物具有與環境一致的保護色,理解保護色的隱藏的作用。
活動難點:
發現動物身體的顏色、形狀、條紋與周圍環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隱藏的動物,感知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和幼兒課前交流一些關于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以及動物的生活習性。
2.物質準備:課件、大背景圖片、動物操作卡、變色龍視頻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初步感知保護色的作用。
以“動物遇險”的情景請幼兒大膽猜想:動物會用什么樣的辦法避開危險。
(1)提問:森林里都有哪些動物在玩?
(2)提問:老鷹來了它們會怎么保護自己?你能找到它們嗎?
師小結:動物身上的顏色和周圍環境一致,這就是動物的保護色,是用來隱蔽、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
二、幼兒操作實踐、探索發現,感受保護色的特點和神奇。
1.組織“找找看”游戲。
2.出示課件,幼兒說出動物身體的顏色、形狀、花紋與環境相似的特點。
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動物?動物的身體輪廓與周圍環境有沒有的相似的地方?
師小結:動物的顏色、花紋、形狀和周圍的環境十分的相像,動物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非常強大,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動物的保護色也是很神奇的。
3.播放變色龍視頻,幼兒感知變色龍隨環境變化改變自身顏色的`本領。
三、創設游戲,請幼兒知道動物運用保護色的方法解決問題。
1.創設“捉迷藏”的游戲情景,幼兒觀察自己選擇的動物特點,思考把動物隱藏到最安全的地方。
2.幼兒把動物藏好后,教師開始找,把沒有隱藏好的動物找出來。(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被發現的原因)
3.教師提問:斑馬顏色和周圍環境不太一致,怎樣保護自己?
教師播放斑馬的視頻 , 幼兒了解群體中的斑馬是用身上的黑白花紋,混淆視線,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4.請幼兒說說動物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
教師小結:動物們除了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外,還可以用切尾、噴墨等方法保護自己。
四、活動延伸:
我們人類也有保護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發明創造,你們知道嗎?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從電腦中找一找,然后回來和同伴一起分享,好嗎?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設計意圖:
在一個雨過天晴的下午,我帶著孩子們出去散步。突然,暉暉小朋友指著天空的彩虹說:“老師,天上有一座美麗的小橋。”孩子們被他的喊聲吸引住了,都不約而同地抬頭觀看著,議論著。我告訴他們,那叫“彩虹”。可是一會兒彩虹不見了,孩子們都感到很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經常問我:“老師,天上怎么沒彩虹啦,我們好喜歡看美麗的彩虹,為滿足孩子的愿望,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人造彩虹”。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彩虹的形成,知道彩虹有七種顏色,從外至內分別為紅、橙、黃、綠、青、藍、紫。
2、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
3、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活動準備:
1、事先觀察過彩虹。
2、彩虹圖案若干
3、課件:彩虹的形成。
4、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5、供幼兒制作“彩虹”的材料:三棱鏡、肥皂泡、鏡子、淺盤、七種顏料等。
三、活動過程:
(一)、猜謎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想一想、猜一猜這是什么?
(一條長橋架天空,太陽在西橋在東,數數顏色倒不少:紅、橙、黃、綠、清、藍、紫。)
2、師:“彩虹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種顏色?”
幼兒回答后出示彩虹圖案,幼兒觀察講解。
師:“這些顏色你們在哪兒見過呢?你們喜歡彩虹的顏色嗎?為什么?”
“為什么天氣好的時候沒有彩虹,只有夏天下過雨后才有呢?”
(二)、課件:“彩虹的形成”
播放課件
請幼兒看電視,聽講解: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夏天常常下雷雨與陣雨,雨過天晴后天空中還飄浮著許多小水滴,當太陽光射到半空中的小水滴,光線被折射與反射,天空中就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它就是“美麗的彩虹”。
師根據畫面提問:“彩虹有幾種顏色?”
“最外面是什么顏色?都有哪些顏色?”
師幼共同小結:彩虹有七種顏色,從外至內分別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三)、制造“人造彩虹”
師:“好!剛才你們看了彩虹的形成,那你們想要一條屬于自己的‘彩虹’嗎?我們就自己動手制造彩虹,好不好?”
老師端出準備好的一盆水,放在太陽底下,然后把一面小鏡子斜放入水中。最后讓小朋友觀看天花板,果然出現了紅、橙、黃、綠、清、藍、紫的彩虹,而且在晃動。小朋友高興極了,“你們也想自己造一條自己的彩虹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材料(邊講邊出示)三棱鏡,肥皂水瓶子、鏡子、白紙、七彩顏料等。希望你們分別用這些材料造彩虹”。
(四)、幼兒動手操作,老師作適當的提示。
1、三棱鏡:在陽光下能照出許多顏色,如果背對光,也能照出但色彩微弱。
2、肥皂泡:在陽光下能照出許多顏色,“彩虹”就出現了。
3、房間里彩虹:在淺盤里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后對準太陽轉動盤子,讓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出現在墻壁上。
4、將七種顏料滴進水里,用小棍輕輕攪動,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色印到白紙上,曬干后成為“彩虹”。
(五)、交流實驗結果。
1、請幼兒互相欣賞“人造彩虹”。
2、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過程。
(六)、小結:
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制造“彩虹”的`多種方法,一定很高興吧!老師知道你們很會動腦筋,制造彩虹的方法很多,除了今天的方法,你們還可以回去跟爸爸媽媽一起制造彩虹。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噴水,能形成彩虹。晴天在噴水池散步時,噴水池旁邊也會出現彩虹等等。總之,制造“彩虹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你們大膽嘗試,留心身邊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就會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并發現“彩虹”。從而激發你們的樂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兒最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特別是夏天,綿綿不斷的“雷雨”更給幼兒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然而,我們發現許多的幼兒都不知道或說不出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針對此狀況,為了讓幼兒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秘,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內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秘,引起幼兒對自然界的關心與注意。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秘。
2、難點: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秘。
活動準備:
掛圖、雨形成的圖書資料、小實驗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游戲:說相反。
教師帶領幼兒于戶外玩“說相反”的游戲。
二、幼兒親身體驗:“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兒與教師共同進入活動室。
討論:雨是哪里來的?從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三、探索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談話、試驗操作、觀察圖片、書籍、探索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2、幼兒進行經驗交流。
3、教師講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實驗,發現水受
熱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里,它們升到天空中,遇冷變成小水滴,無數這樣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云。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變大。當水滴重到空氣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時,它們便會從云中落到地面上,這就是雨。
四、活動延伸:
去尋找為什么向日葵會下雨的答案。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思路: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許多種類、材料、樣式包裝等各不相同的瓶子。平時的游戲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瓶子也有著極大的探索興趣。于是我抓住了這個良好的教育契機,通過認識、感知、分類、操作、討論、欣賞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知道瓶子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討論等活動,感知各種各樣的瓶子及其功用。
2、了解各種瓶子與人類的關系,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3、學會與同伴相互協商,共同完成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瓶子,在科學區內布置一個瓶子展覽會。
2、知識準備:活動前與家長取得聯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瓶子的功用。
3、課前幼兒已經裝飾好瓶樂器。
1、參觀活動:幼兒觀察瓶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對瓶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我們的科學區里有許多瓶子,今天我們舉辦一個瓶子展覽會,請你去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過渡:請大家挑選兩個不同的瓶子坐下來,跟你的同伴說一說你的瓶子是什么樣的。
3、小結:從大家的觀察中我們發現,瓶子是各種各樣的,它們的材料、包裝、用途、形狀等都不一樣。
教:現在你們一小組商量根據其中的不同分分類,看哪組分得又快又好!
教:誰來說說你們一組是根據什么進行分類的?(用照相機拍下幼兒的操作過程)
教:請大家再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看看哪組分得又快又好!
教:生活中,除了這些瓶子,還有哪些特殊的瓶子呢?他們都有什么用處?
教:這些瓶子除了可以裝東西,我們還可以把它廢物利用呢!前幾天大家一起做了各種各樣的瓶樂器,讓我們跟這音樂一起演奏吧!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了解根有儲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根)、各種植物的根若干、圖片若干、各類根雕的藝術品,切好的蘿卜片、山芋片等。
嘗試準備:
幼兒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試驗,在裝有各色顏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一、以郵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么禮物呢?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訴老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么東西?
幼:我摸到的東西是毛茸茸的!……有點刺手……摸在手心里有點癢……可能是樹枝……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征。
師:剛才大家猜了這么多,到底猜對了沒有?主我們一起打開禮品盒看看。哦,原來是一個樹根!你們看看樹根是怎么樣的?
幼:我看到的樹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長的亂七八糟的……
教師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愛住在泥土里。
1、幼兒動手試著尋找植物的根。
師:(出示種在沙盤中的植物)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植物,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樣的?
2、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征,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師:(請一名幼兒上前)請你告訴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們根是什么樣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蔥,它的'根長在泥土里,拔出來時都是泥,后來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變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細細長長的,像面條,像頭發,像許多線,像老爺爺的胡須……
師:剛才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真的很像老爺爺的幫須,誰能用兩個字說出,像胡須一樣的根叫什么根?好,我們就把這種根叫須根。還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須根?
幼兒搶著說:我找到的小麥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須根……
師:老師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中間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請舉起來。(師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我們給這種直直的根起個什么名字?
師:還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的不一樣,請你們把它們拿到上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們長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我們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
師: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這些須根、直根、塊根送回它們自己的家。
1、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根的作用。
2、介紹根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指出根和人類的關系:可食用(請幼兒品嘗蘿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藥,可以制作根制工藝品。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一、隱身妙招
1.講故事《隱身妙招》
2.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3.引導幼兒說說這些動物的防身妙招。
為什么老虎找不到它們?這些動物用了一種什么方法來保護自己的?
4.結合圖片觀察與比較:草叢里有誰?青蛙(原來綠綠的青蛙躲到了綠綠的草叢里)
二、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你知道變色龍、狐貍、壁虎、黃鼠狼自我保護的方法嗎?現在我們去聽聽小動物的介紹。
變色龍——我身體的顏色能變,敵人來了我不怕。
狐貍 ——要是我遇到敵人,我會馬上往地上一躺,裝死,誰也不會吃掉死了的狐貍。
壁虎——斷尾。
黃鼠狼——臭氣味。
三、自我保護
1.出示動物圖片,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2.動物們都有保護自己的好方法,那小朋友在活動、游戲中,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設計背景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在幼兒園,會聽到孩子們在議論: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昨天我看見廣場有放風箏的,飛的可高了;今天風大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秘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風的存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嘗試制造風。
2、初步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萌發探索自然現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嘗試制造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準備:風車、扇子、電風扇、吹風機、塑料瓶、塑料玩偶、針筒、視頻《風的危害》和《風能的.利用》、風的音效、各種植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感受風的存在
1、設置情境
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請小朋友猜一猜他會是誰呢?打開門歡迎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吧!門外什么也沒有,我們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們的朋友是誰嗎?
二、嘗試制造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
1、提問:我們今天請來的是我們的“風”朋友那風是哪里來的?
(幼兒自由回答)
2、投放各種材料,請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制造風”。
3、交流討論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風來的?(幼兒邊回答邊演示)
(2)幼兒互相嘗試同伴造風的方法,進一步感覺風的形成。(邊嘗試邊思考)
(3)為什么一扇、一捏、一擠、風葉一轉動就會有風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當我們一扇、一捏、一擠壓、一開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
動了,空氣一流動就產生了風
三、風的基本特征
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著扇風,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是什么樣的?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四、游戲:大風和小風
幼兒分別戴頭飾扮演各種植物,聽音效用肢體表現小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大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五、通過短片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觀看短片《風的危害》后提問:風對人類有什么危害呢?怎樣減小風災?
2、觀看短片《風能的利用》后提問:風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風能?
六、教師總結,以游戲《風車和風兒共游戲》結束活動
風車想請小朋友與風兒一起做游戲,大家快舉起你的風車一起歡迎我們的風朋友和我們一起游戲吧。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幼兒去戶外放風箏或去參觀風能發電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借助松香粉,線經過摩擦可以產生聲音,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愿望。
活動準備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線可以發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出聲音。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小。
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嘗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著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后洗手、換線。
拓展線索
1、制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松香發聲筒演奏。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4-28
大班科學的活動教案04-28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1-12
大班螞蟻科學活動教案04-29
大班路線科學活動教案:04-28
大班活動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03-3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7-12
蝸牛教案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30
大班科學活動燈泡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