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時間:2024-08-28 22:59:46 金磊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13篇)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據,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5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記錄我們的數據:

  八、教學后記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傳導。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向四周傳遞的傳遞方向。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鑷子1個、鋁條1根、火柴1盒、金屬片1張、酒精燈1個、蠟燭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們將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想試試嗎?先進入今天的第一個環節:觀看大屏幕,一個燒杯里面盛有熱水,把一根金屬筷子放進,感覺它溫度的變化情況?

  問: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鋁棒,有什么感覺?(變熱)

  問:鋁棒的熱是誰給的呢?(熱水)

  問: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把這根銅棒分成下、中、上三段,這三段溫度有什么不同?(板書:下溫度較高上溫度較低)揭題:好剛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可以在物體間傳遞,那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呢?能通過實驗證明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找到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

  1、熱看得到嗎?請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

  2、開始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3、師介紹: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書上也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辦法,打開書第39頁請看最下面一段話,自己先讀讀,然后想想該怎樣用咱們桌面上的器材完成這個實驗。

  4、師:誰來說說你準備怎么做這個實驗?(學生說實驗操作方法:出示課件)猜猜哪根火柴會先掉呢?

  5、在實驗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燙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用外焰加熱、為了環境衛生用過的火柴請丟到不銹鋼盤里、注意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

  6、開始實驗,認真觀察,完成實驗報告單,7、(全班交流實驗中的發現。)師:從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

  8、結合看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結:這是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師:根據火柴掉落的順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熱的傳遞方向嗎?(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板書:A溫度較高熱C溫度較低

  三、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方向

  是不是無論什么情況下熱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呢?我們再來進一步研究:

  1、在涂有蠟的金屬片的中心加熱,猜猜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蠟的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又會是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3、各組在金屬片上涂上蠟油選擇一個點進行加熱,特別提示蠟油熔化后停止加熱滴,小心別被蠟油燙到手。注意實驗中要重點觀察蠟的熔化情況,并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記錄員作好記錄。

  4、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學生的實驗過程。

  5、全班交流,師:你們這組是怎么完成實驗的,觀察了什么現象?

  師:①不同組哪部分的蠟先熔化?(中間)為什么中間的蠟先熔化?(中間溫度高)周圍部分為什么后來也慢慢熔化了?(熱傳遞過去了)這組的金屬片哪兒先熔化?為什么這點先熔化?

  6、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熱在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的傳遞過程,總結實驗中的發現。

  從這個實驗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生答師指板書)

  四、總結:

  通過剛才的幾組實驗我們明白了熱傳遞的一個重要性質,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特點說出來?

  出示課件:(引讀)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小資料:

  熱傳遞的三種方法

  熱傳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別,就會有熱傳遞現象發生,并且將一直繼續到溫度相同的時候為止。

  1、傳導:熱傳導主要發生在固體內部、兩個不同固體、固液之間、固氣之間、液氣之間。

  2、對流:對流是液體或氣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氣體的對流比液體明顯。

  3、輻射:熱輻射是遠距離傳遞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陽能就是以熱輻射的形式,經過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微波爐等都是熱輻射。熱傳遞是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的。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是單獨進行的。

  板書設計:

  熱是怎樣傳遞的

  溫度較高溫度較低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3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游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及產生影子需要什么條件這一活動導入。

  第二部分:聯系實際說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游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所發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里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只,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游戲,驗證我們發現的影子變化規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么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規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范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種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

  (二)指導學生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三)指導學生制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的水分

  適當的`氣溫

  陽光

  2、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學重點: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木材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家具嗎?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搜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于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于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匯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4、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5、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匯總,有哪些收獲?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6.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創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動

  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

  (四)拓展活動

  調查:一天中,一個中等規模的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照這樣計算,一年會用掉多少木材?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同一個單擺每擺動- -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科學探究目標:重復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科學態度目標:準確地測量單擺的擺動次數,理解重復實驗的意義;發展研究計時工具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理解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

  教學重點:

  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教學難點:

  通過觀測理解單擺的等時性。

  課前準備: PPT課件、擺鐘、秒表、鐵架臺、棉線、金屬塊(鉤碼)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通過前面3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古代常用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水鐘等,并且自己動手制作了自己的水鐘。

  從古代到現代,經歷了那么多年的發展,人們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比較精確的計時方法,最后終于制作出了更精確的計時器——機械擺鐘。(出示課件——擺鐘圖片)

  二、觀察鐘擺 觀察擺鐘并思考問題 提出疑問:

  1.擺鐘是怎樣來計量時間的? .

  2.擺鐘每分鐘擺動的.次數相同嗎?

  3.擺鐘計時為什么可以這么精確? 下面我們做一個單擺實驗一起來探究一下這些問題

  三、分組測量單擺實驗 分小組進行單擺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

  實驗準備:秒表、單擺實驗裝置、記錄單 實驗過程:取擺長約為10cm的單擺,用米尺測量擺線長,用秒表測量單擺連續擺動20次的時間,測3次。

  實驗現象:每個小組的單擺擺動20次用時基本相同。

  實驗推理:單擺具有等時性。

  實驗結論:利用單擺的等時性可以用來制作時鐘計時。

  四、觀看視頻《伽利略》

  通過視頻《伽利略》我們發現:剛才的實驗我們秉著探索科學的精神,總結出了和伽利略一樣的發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和伽利略一樣,明明一次都可以做好的實驗,我們卻做了好幾次,這是為什么呢? 引入概念:重復實驗的意義

  1.驗證之前實驗是否有誤。

  2.減少誤差。

  3.確定實驗數據。

  五、鐘表的發明

  伽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單擺具有等時性特點的科學家,他提出了用擺來計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伽利略并沒有完成鐘表的制作,后來,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制作出了機械擺鐘。

  (視頻播放《機械鐘擺》) 鐘擺的特點是一分鐘正好擺動60次,可以直接用數數來計時,不用再進行換算,惠更斯經過不懈的改進改裝,終于制作出了機械擺鐘。

  六、總結提升

  古代科學家在反復的實驗中創造了好多奇跡。比如測量時間的儀器從日晷發展到現在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古人的智慧,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計量時間,說不定就是我們在座的同學發明的。

  這節課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去繼續探究的,為什么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不同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擺的快慢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更多關于擺的秘密。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7

  教材分析

  1、《測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章《運動和力》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安排是先讓學生認識感受幾種常見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而本課是讓學生學習測量力的大小,既是對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時也是為深入研究力做準備,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本節課讓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了解測量力的大小是適時的。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還能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彈力的認識。

  2、本課的學習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實際上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來解決接下來要碰到的問題。這節課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并且在這個能力培養在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去解決,這也是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學情分析

  學生們對力和彈簧測力計其實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自己的感性經驗。學生很容易說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米有多長、1秒鐘有多長等問題的答案,但很少有學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測量的,力的單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應該怎樣表示。

  在前面的科學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使用尺子、溫度計、量筒、天平、鐘表等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基于此在《測量力的大小》一課中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技能發展需要的,對各種測量工具的回顧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初步建構有關“測量”的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性質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知道測量不同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應的測量工具。

  過程與方法目標:

  動手操作,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同時學會制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樂于統計梳理已有知識,將新舊知識建立聯系。樹立細致、有步驟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自己制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8

  教學內容:

  斜坡的啟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探究科學素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斜面省力規律,斜面是變形的螺旋。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測力計、平板兩塊、重物、實驗記錄、

  2、演示實驗材料:平板、測量器、小車、50本書、多媒體。,

  3、學生準備:螺絲釘、鉛筆、三角形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出示:

  1能夠幫助人們()或()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為機械。

  2、有些機械較復雜,它是有()或()的'簡單機械構成,這些復雜的機械通常叫做()。

  3、杠桿是()的機械,自行車是()的機械。

  二、情景導入:

  1、觀看錄像。

  2、談話:工人師傅推著摩托車上這么高的臺階,遇到了困難,我們班哪位同學最聰明,能幫他出個主意?

  3、學生回答。

  4、觀看錄像。

  5、講述:通過錄像情景,我們發現用木板斜搭在臺階上,省力了許多。像這樣斜搭的木板裝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6、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斜面。

  7、板書:斜坡的啟示。

  三、實驗探究斜面的秘密。

  (一)、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談話:

  工人師傅用木板斜搭在臺階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車推上去,那么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呢?

  2、介紹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

  3、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

  4、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規律

  1、談話:剛才有哪組測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樣,為什么?你能發現其中的秘密嗎?

  2、學生猜想。

  3、談話: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4、出示:

  斜面的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過程與方法:

  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系的實驗;用實驗數據驗證自己的`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注重獲取證據,用證據來證明觀點。

  【教學重點】

  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系的實驗。

  【教學難點】

  用實驗數據驗證推測。

  【教學準備】

  實驗小車一輛、粗線一根、掛鐵墊圈的小鉤子一個、鐵墊圈若干、秒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小車,提問:你有哪些方法讓這輛小車動起來?

  (推、用繩子拉)

  2、揭題: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用繩子拉的小車,板書:我們的小纜車

  二、安裝小纜車

  1、提問:要把這輛小車改裝成小纜車,能改裝嗎?

  說說看怎么改?

  2、學生動手操作:將粗線綁在小車上。

  3、提問:這樣的小纜車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動?

  4、提問:請你仔細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嗎?說說為什么。

  5、學生交流討論:在繩子上掛重物,讓重物拉動小車。

  6、出示掛鐵墊片的鉤子和墊片,讓學生安裝小車。

  三、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關系

  1、提問:剛才大家在用墊圈的力量拉動小車,發現用了幾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

  學生說出不同的個數

  2、很多小組的數據都不一樣,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3、學生交流討論:

  ①可能每個墊圈有點差別。

  ②放墊圈要一個一個放上去,直到小車動起來為止。

  4、學生實驗,獲得數據。

  5、提問:剛才我們已經用實驗獲得了數據,知道用多少個墊圈的力能使小車動起來,那你認為拉力的大小和小車運動有什么樣的關系,如何用實驗證明?

  學生交流討論,推測:拉力越大,小車的運動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的運動速度越慢

  提示:

  (1)、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

  (2)、每次多個多個增加墊圈,觀察和記錄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

  6、指導學生看71頁記錄表

  7、學生實驗

  8、交流匯報

  四、小結

  1、拉力越大小車運動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運動的速度越慢

  2、要獲得準確的數據需要多次重復實驗。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能進行簡單的分解光的實驗和光的混合實驗

  2,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3,能夠對陽光的分解和單色光的混合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

  4,能大膽想象陽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學合作進行關于顏色的探究活動

  6,認識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鏡可以分解陽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學重點:

  目標:1,6

  教學難點:

  目標2,8

  教學準備

  三棱鏡,水槽,水,小鏡子,活動手冊,牛頓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天空中神奇美麗的彩虹令人神往,我們能不能制造出這樣的彩虹呢

  二、做一個水棱鏡

  1,師演示三棱鏡分解陽光的實驗

  師介紹分解陽光的方法和工具

  認識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

  尋找太陽光譜的規律

  2,用水棱鏡分解陽光

  讓學生制作水棱鏡,

  讓學生思考想辦法用水棱鏡制造彩虹,

  看看水棱鏡分解出的太陽光譜的`特點

  3,拓展活動

  讓學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討論彩虹的形成原因

  三、制作牛頓盤

  師:太陽光被三棱鏡分解成不同顏色的光,那么這些光還能混合成白色的嗎?

  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

  學生制作牛頓盤:制作完成牛頓盤,探究組合產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發現

  讓學生討論設計一個實驗,研究如何有單色光混合到白色光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

  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找出自行車上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設計并作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不同方面分析一個問題時必要的;形成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膽解釋的態度。

  【教學重點】

  找出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增加或減少摩擦力得設計并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準備】

  有關圖片,兒童車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人滑倒的圖片和汽車打滑的圖片,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2、引導語:看來有些時候還需要摩擦力的幫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時候是對我們有利的,什么時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導語:因此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增大摩擦力,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害的時候需要減小摩擦力。

  4、揭題:那么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減少摩擦力呢?板書:運動與設計

  二、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么?

  1、學生舉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少摩擦力。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的設計。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

  2、出示小自行車。請你找一找,我們的自行車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減少摩擦力的?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四、小結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

  (預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匯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有了水熱脹冷縮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水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液體 熱脹冷縮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游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松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并試著解釋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樣做的?

  ⑵為什么要這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么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獲。

  5、小結:汽車方向盤分為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動輪時,長軸也跟著轉動,并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制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制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 盤、小滑輪 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制作的輪軸并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⑴將輪軸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⑵用彈簧秤在輪軸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

  ⑶換更大的.輪 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⑷換鉤碼數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匯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獲。

  7、小結: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為什么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⑴如果把輪軸比作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哪里?動力點在哪里?阻力點在哪里?

  ⑵根據杠桿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為什么能夠省力。

  9、小結: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為輪的半徑總是大于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于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為什么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觀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⑴這個器械的輪是什么?軸是什么?

  ⑵這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的學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后小節: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7-05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12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木材》04-28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6-19

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4-25

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26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通用14篇)08-17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14篇)01-07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8篇【集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