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經歷認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和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小數等進一步認識小數的過程。
2.認識小數數位順序表、數位,理解小數部分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會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小數,會比較大小。
3.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能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背景下自主學習,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并理解小數每個數位上的數的意義;會比較小數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回憶一下學過的整數的數位順序表和計數單位順序表
二、首輪自學
①小數數位順序表。
回憶完數位順序表,及計數單位順序表之后結合我們現在學的小數,試想小數是不是也有數位順序表和計數單位順序表?如果有,又會是什么樣的?生看書。
師:提示:你發現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表與整數部分的數位順序表有什么不同?
(比較整數部分小數的數位順序表中多了一個"分"字;小數部分數位是從"十分位"開始的,沒有"個分位"。)
②表示的意義。
百位和百分位上上的`數各表示的意義,我們剛才都理解了。那十位上的7、各位上的2和十分位上的3又各表示什么呢?
(分別表示7個十,2個一,3個0.1)
三、交流研討
師:剛才我們說的100,70,2如果去掉前面的數字,就是百、十、個,這些又叫做什么?(計數單位)對,整數部分的計數單位,那么是不是相應的小數部分也有類似地計數單位呢?(有)好,下面老師就對小數部分計數單位做一下簡單介紹:
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0.1也可以說是1/10;百分位的計數單位是0.01,也可以說是1/100;千分位的計數單位是0.001,也可以說是1/1000……以此類推。
四、質疑答疑
師:介紹完計數單位,想一想172.31的數位上的數字各表示什么?
(1個百,7個十,2個一,3個0.1『或1/10』,1個0.01『或1/100』)
專項訓練:
師指名三人上黑板分別寫出這三個數的讀法。
總結小數讀法法則。
(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的讀法來讀,整數部分是0的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師:看來同學們個個冰雪聰明,讀幾個數看大家會不會寫出小數。
五、綜合訓練
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小數,并比較大小。
師出示數軸讓學生觀察。
師:你發現什么?(1-5的自然數,每格有10個小格,也就是平均分成10份。)
師:你能找到0.7的那個點的位置嗎?1.8呢?(指名學生答)下面我們打開書65頁把這四個數寫在對應的點上。
師:你能把這四個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一下嗎?師指名,并讓其說明想法。(越靠數軸的右端數就越大。)
師生交流總結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相同在比較小數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也相同就比較百分位……以此類推。)
練習
"練一練"第四題。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知道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
2.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和學過的運算定律及計算公式。
3.認識乘號".",知道數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或省略不寫,知道省略乘號時的書寫規則,知道因數是1時,1省略不寫。
4.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小組合作,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
5.鞏固學生的電腦操作水平,將數學與信息有機整合。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含有字母式子的書寫方法。
教具準備:
網絡教室、多媒體課件、知識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字母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相當廣泛,例如(演示多媒體課件)
鍵盤上的字母路標刊號LX-100
教師:你們還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嗎?(學生回答)
教師:不僅生活中我們要用到字母,在數學學習中,我們還經常用字母來表示數。
二、自主探索(闖三關游戲)
第一關--勇闖歲數關:爸爸比小奇大28歲。
學生用多媒體課件操作,(輸入正確答案,按Enter鍵進入下一題。)
教師:如果小奇b歲,用一個式子表示爸爸的歲數。
學生:爸爸應該b+28
教師:這樣我們可以寫許多,所以就可以用字母來表示,這里的b可以表示為不同的數,如果小奇10歲,老師就是10+28=38歲。這里的b就等于10。不過前面的.1、2、3是確定的數,而b表示的是不確定的數。
第二關--智闖速度關:速度、時間與路程。
教師::如果用v表示汽車的速度,t表示行駛的時間,那行的路程就可以寫成v×t。這個式子既表示汽車行駛的路程,同時也表示了路程、速度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師:這里的v×t可以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表示為運算的結果。
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書本此課內容。
交流要點:乘號的省略
數字前字母后
1的省略
用字母修改學過的運算定律及計算公式。
第三關--齊闖知識關:探究與鞏固。
判斷:
a×4可寫成a4 …………()
(a+b) ×7就是7(a+b) …………()
8×2可寫成82 …………()
B+2可寫成2b …………()
1×m可寫成1m …………()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3.在運用已有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遷移、類推的能力,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問題情境
1.師生談話,由早餐談起,引出磨面粉的問題。
2.學生讀題、觀察情境圖,了解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由早餐引出磨面粉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自主讀書和交流信息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也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準備。
師:同學們,誰愿意給大家說一說你今天早晨吃的什么飯?
學生可能回答:面包、饅頭、雞蛋、煎餅……
師:你們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面包、饅頭等食物都是由什么做的嗎?
生:面粉。
師:對,我們每天吃的饅頭、面條等首先是農民伯伯種的小麥,然后還要經過工人叔叔把小麥磨成面粉,才能做出來。今天我們一起來解決一個面粉加工的問題,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4頁。
學生看書。
師: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生1:一臺面粉機每小時可以磨面粉158千克。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二、自主學習
1.根據“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多少千克?”的問題,師生列出158×24的乘法算式。然后,教師啟發學生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自主嘗試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要求先用豎式計算,再用計算器檢驗。
2.交流計算過程和結果。先了解哪些同學沒有算對,再請學生說豎式計算過程,教師板書,就豎式計算時兩個部分積中“6”的書寫位置進行討論。
給學生提供在已有知識的背景下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空間,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類推能力。用計算器進行檢驗,使學生及時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感或發現自主計算中的問題。
了解哪些同學沒有算對,是對學習稍差學生的關注,師生共同完成豎式計算是使全體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生2:一天有3班工人工作。
生3:一天是24小時。
生4:問題是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師:要求“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多少千克?”怎樣列式?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
158×24=
師:以前我們學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158乘24是一道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你們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這道題的計算結果嗎?試一試!先用豎式計算,再用計算器檢驗一下,看豎式算的對不對。
學生自主,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誰用豎式計算和計算器計算的結果不一樣?
如果有不一樣的,不講怎樣算的,只分別說一下兩種方法計算的結果。
師:兩種方法計算結果是一樣的,大家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你們來說,我來板書。
生1:先寫出158乘24的豎式。
師:2乘4分別寫在哪?
生1:2寫在5的下面,4寫在8的下面。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教師完成板書:
1 5 8
× 2 4
師:先算什么?
生2:先用24個位的4去乘158每一位上的數。
師:好,繼續說。
學生說,教師板書:
1 5 8
× 2 4
6 3 2
師:誰來說一說百位上這個“6”是怎樣算出來的?
生3:4乘158百位上的1得4,再加上進位的2就是6。
師:下面算什么?
生4:接著用24十位上的2乘158每一位上的數。
師:好!2乘8,二八十六,1怎么辦?6應該寫在哪兒?
生5:向十位進1,6應該寫在十位上。
教師板書:
1 5 8
× 2 4
6 3 2
6
師:誰能說一說為什么這個“6”要寫在十位上?
生6:23十位上的2表示2個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3.師生共同歸納、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先讓同學討論一下,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完整口述。
在學生學會計算的基礎上,總結、概括計算方法,是對學生已有計算經驗的總結和提升。
十,2個十乘8得16個十,向百位進1后,還剩6個十,所以這個6要寫在十位上。
學生繼續說計算過程,教師完成板書:
1 5 8
× 2 4
6 3 2
3 1 6
3 7 9 2
如果有出現計算錯誤的同學,請他們說一說錯在哪。
師:結合我們剛才的計算,誰能說一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呢?先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同桌討論,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總結的方法?每人說一條。
生1:用兩位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乘三位數中每一位上的數。
生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對齊。
生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最后,教師完整口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三位數乘兩位數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兩位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三、拓展練習
1.提出:這臺面粉機一星期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的問題,讓學生說出不同的算法,教師板書出有關算式。然后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自主計算。
充分利用教材,設計拓展型計算練習。給學生提供嘗試進行四位數乘一位數和三位數乘三位的空間。
數十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師:剛才,我們計算出了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如果要求這臺面粉機一個星期能磨面粉多少千克?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可能有兩種算法。學生說計算方法,教師列出有關算式。
●先求出每天磨面粉的千克數,再用每天磨面粉的千克數乘7。
教師板書:
158×24=3792
3792×7=
●先算出一個星期有多少個小時,再用158乘求出的小時數。
教師板書:
24×7=148(小時)
158×148=
師:這兩種方法都不錯。但是,計算都比較難,一個是四位數乘一位數,一個是三位數乘三位數。怎么樣?還能試著算一算嗎?
生:能。
師:好,那就試著用豎式計算一下。有問題可以同桌商量,也可以問老師。
學生算,可找兩個學生板演在黑板上。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2.檢查、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先了解有沒有做錯的,再讓板演的同學說計算的過程。教師進行必要的提問。如:148的1乘158的8得8,這個“8”為什么寫在百位上?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
交流嘗試計算的結果,既是學生自主學習結果的檢查,更是互相學習的過程。
多種方式筆算練習內容,給學生練習筆算的機會,在交
1 5 8
× 1 4 8
1 2 6 4
6 3 2
1 5 8
2 3 3 8 4
師:誰和黑板上的算法和結果不一樣?
如果有錯,說一說錯在哪,如果沒錯,讓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計算的過程。重點是三位數乘三位數的豎式計算。
學生說完后,教師提問。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個“8”為什么寫在百位上?
學生可能回答:
●用148百位上的1乘8的積寫在百位上。
●因為148百位上的1表示1個百,一個百乘8等于8個百。所以8要寫在百位上。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對出現計算錯的同學給予指導。
師:有的同學計算出了錯誤,沒有關系,像這樣比較復雜的計算題,多練幾次,就不會出錯了。
師:下面,請同學們試著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題,把計算結果填在書中表格中。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式,獨立完成后,將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然后全班交流。
2.練一練第3題,先讓學生讀題,觀察情境圖,說說發現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再獨立計算,然后交流。
3.練一練第4題,先了解圖中的信息,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4.練一練第5題,先讀圖,了解兩個人打字的時間和打字的速度等信息。再提出教材中的兩個問題,讓學生獨立回答。
流中提高計算的能力。
考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練習。
以不同形式出現的數學信息,培養學生了解信息的能力,并利用計算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交流時,特別關注208×32計算的過程。
答案:6642 10125 6656
師:同學們,練一練第3題,觀察圖并讀題,你了解到什么?
生1:這個圖書館一天賣了17套《科學探索》叢書。
生2:每套《科學探索》叢書106元。
生3:求一天收入多少元錢?
師:根據以上信息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生獨立回答,然后交流。
師:同學們,看第4題,從圖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1:一箱飲料是24瓶。
生2:一瓶飲料是355毫升。
師:讀一讀書上的問題,自己列式計算。
答案:8520毫升。
師:觀察第5題的情境圖,并讀題,說一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兩個人同時打字。
生2:紅紅平均每1分鐘打47個字。
生3:張阿姨平均每1分鐘打112個字。
生4:她們9時開始打字,9時25分結束。
生5:她們打字,用了25分鐘。
師:你能計算出“紅紅打了多少個字”嗎?“張阿姨打了多少個字”嗎?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五、課后練習
1.教師談話,提出:一臺面粉機每小時能磨306千克面粉,這臺面粉機148小時能磨多少千克面粉?的問題,鼓勵學生先求出每星期的小時數,在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并計算。
2.練一練第2題。要求課下完成。
通過問題情境的擴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嘗試進行三位數中間有0的乘法計算。調動學生自主嘗試的積極性。
考查學生計算的正確率。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師: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磨面粉的問題,學會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還嘗試了三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你們知道嗎?隨著現代化技術不斷的提高,如今有的一臺面粉機一小時能磨面粉306千克。這樣的面粉機一個星期,也就是148小時能磨多少面粉呢?課下請同學們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分別用豎式進行計算。看看計算過程有什么不同。
師:另外,請同學們完成練一練第2題。看誰能全部算對。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會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計算器、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40×72= 60×30= 30×23= 53×30= 2×70= 40×22=
40×7= 40×70= 20×20= 40×90= 502×7= 8×50= 40×50=
2.筆算
4×27= 54×28= 708×6= 790×8=
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重點追問對位和與0相乘的算法)
3.(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題:一個旅游團有150人,中間安排自助餐。自助餐A每位18元,自助餐B每位20元。
算一算:選擇A、B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學生讀題。
問:說一說問題中的"各需要多少元錢"如何理解?
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什么樣的乘法算式? (150×18= 150×20= )
(板書課題補充;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想一想怎么計算出結果?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自己試一試。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指名板書。
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筆算或口算的.過程。
1)150×20= 問:寫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怎樣確定積的末尾0的個數?
150×20 = 3000 方法:可以先進行估算,也可以直接進行口算。
1 5 0
× 2 0
-----
3 0 0 0
2)150×18= 學生反饋時討論:計算時哪個豎式更簡便?
豎式的簡便寫法,為什么寫成下面形式?
1 5 0 1 5 0
× 1 8 × 1 8
------ ------
小結:乘數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師生歸納(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數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重點巡視500×40一題,易錯。)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先估計積是幾位數有什么好處?
(目的是避免計算時丟掉0)
2."練一練"
基礎筆算練習:230×40 135×58 432×18
217×23 360×25 140×50 (有難度)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重點巡視指導豎式對位。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第1、2、4題。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5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分類,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種類特征,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重點:
會按角和邊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難點:
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關鍵:
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自制課件)
1、看大屏幕填空:
()等于叫做直角。
()叫做銳角。
()叫做鈍角。
2、三角形有三個特點:有()邊,()角,()頂點。依據這個特點指出下列圖形中的三角形
3、在三角形這個大家族里,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的角和邊各有特點,這節課咱們根據三角形角和邊的特點給它們分分類,好不好?
二、嘗試探究、總結規律
1、取出第一個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認真觀察它們的角有什么特點,再分類擺放,并說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1〉、獨立嘗試,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
〈2〉、小組內交流分幾類,依據什么。
〈3〉、集中匯報,到前面視頻展臺演示分法,說明依據。此處注意點撥不同分法,激發學生探索求異,勇于創新的精神。
板書銳角三角形:三個銳角
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一個直角
鈍角三角形:一個鈍角
〈4〉、看課本體驗成功感,小結填表格(計算機課件大屏幕出示)
三角形
2、再取出第二個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小組內動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看一看各邊有什么關系?再分類。
小組派代表匯報(視頻展臺演示直尺量,細線比,對折)
〈1〉、三邊都不等。
〈2〉、兩邊相等,相機認識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課件演示)。再填空練習,進一步掌握(課件演示)
〈3〉、三邊都相等,認識等邊三角形的.特點。板書:
〈4〉、小結填表格(計算機課件大屏幕演示)
〈5〉、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看書自學,再到黑板上畫高找底。
三、再次嘗試,鞏固練習
1、請用線連接正確答案(看大屏幕,自制課件)
2、判斷下列說法正確嗎?(自制課件)
(1)、一個三角形里如果有兩個銳角,必定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2)、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拿出一個三角形卡片,分別從各個角的頂點向對邊作高。
4、哪種物體的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哪種物體的面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5、思考題
圖中分別有()個銳角三角形,()個鈍角三角形,()個直角三角形。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自主作業:(略)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小數與分數之間關系的過程。
2.了解小數與分數的關系,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改寫成小數,會進行分數和小數之間的轉化。
3.感受小數和分數的內在聯系,能在已有知識背景下自主學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教學難點:
會進行分數和小數之間的轉化。
教具準備:
米尺。
教學過程:
一、根據米尺寫數。
1.例題:(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提出問題: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寫成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米?
5分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呢?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2.例題:(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提出問題: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寫成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米?
全班討論后,鼓勵每名學生說出一個具體長度,如,9厘米用分數表示是9/100米,用小數表示是0.09米,25厘米是25/100米。也可以寫成0.25米。
3.例題: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也就是1/1000米,可以寫成0.001米。
老師讓學生試著寫一寫8毫米,45毫米,547毫米用分數各怎樣表示?用小數各怎樣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使用米尺,讓學生在單位換算中感悟、理解分數小數的`互化特點,為學生能夠熟練互化分數與小數打下基礎。)
二、看圖寫數。
例題: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
1.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圖,使學生了解兩幅圖分別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涂色部分各占1份并寫出1/10和1/100兩個分數。
2.師生共同完成把1/10和1/100寫成小數及讀小數的過程。
3.鼓勵學生根據上圖提出其他問題。如,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2份是2/100,寫成小數是0.02,讀作零點零二等。
(設計意圖:將學生放在具體的圖形中來認識分數并對其進行互化,并會讀寫,使學生更易記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議一議。
1.提出"議一議"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1份是1/1000。可以寫成0.001;8份是8/1000,可以寫成0.008;32份是32/1000,可以寫成0.032。
2.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分……這樣的1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讓學生理解重點,明白互化的方法及道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練一練。
1.第一題,說清題目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交流。重點了解學生測量的數據以及小數、分數寫得是否正確。
2.第二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3.第三、四題,都是分數和小數相互對應的練習題,由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了解學生對分數和小數的關系是否理解。
4.第五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不但要關注學生涂色是否正確,還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小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綜合運用已有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
2.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積極體驗,能對自己得到結果的正確性進行合理的解釋。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個蘋果,把課本35頁的信息寫在小黑板上;每小組學生至少準備一臺計算器。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
教師談話,由水果之王引出蘋果。讓學生估計一個蘋果大約有多重?幾個這樣的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說一說1千克蘋果多少錢。
教學環節
二、解決問題
1. 解決裝箱問題。
(1)教師談話,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果園收入預算。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并說說圖中的數學信息和要求解決什么問題。
(2)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全班交流各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計算的結果。要給各組充分表達自己不同想法的機會,把各組的解題方法貼在黑板上。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2. 收入預算。
(1)提出幫助張明強叔叔預算收入的要求。讓學生了解有關信息,重點理解“每6千克大約要損耗1千克”是什么意思。
(2)提出“小組合作,按批發、零售兩種
教學環節
方式預算果園收入”的要求。
(3)交流各組果園收入預算的方法和結果。
3.討論預算的結果
教學環節
教師提出:零售為什么收入多?零售收入多一些是否合理?的問題,鼓勵學生做出解釋。
四、活動延伸
總結本次活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由估計一個蘋果有多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開始新課,既是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復習,又自然引出本節課的研究問題。
設計意圖
帶著要解決的問題觀察情境圖,了解數學信息和問題,為解決問題作準備。
給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獲得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
弄清要解決的問題和有關信息,為解決問題作準備。
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綜合運用
設計意圖
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共享合作學習的成果,獲得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的價值。
在具體問題的
設計意圖
討論中,能對計算的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使數學與生活更加密切地聯系起來,把課堂引向生活,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思想。
師:同學們,有一種水果被人們稱為水果之王,你們知道是什么水果嗎?
學生回答出:蘋果。
教師拿出蘋果。
師:看老師拿的這個蘋果,根據你的經驗估計一下,這個蘋果大約有多重?
請幾個人估計,然后教師告訴學生自己拿的蘋果有160多克。
師:幾個這樣的蘋果大約重1千克呢?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生:6個這樣的蘋果大約重1千克。因為,1個蘋果重160多克,6個蘋果就重960多克,960多克可以說約重1千克。
師:誰知道1千克蘋果多少錢?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
●1千克蘋果1元5角。
●1千克蘋果2元5角
師:6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1千克蘋果大約3元錢。一個果園的蘋果能賣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幫果農張叔叔來做一個果園收入預算。
板書:果園收入預算
師:同學們,請打開課本35頁,請看圖并讀一讀文字,說一說你了解到了什么,張叔叔要我們幫助解決什么問題?
生1:張叔叔和阿姨準備摘蘋果。
生2:我了解到張叔叔的果園里有48棵蘋果樹,每棵樹大約有720個蘋果。
生3:6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生4:每個紙箱能裝15千克蘋果。
師:下面,同學們小組合作,解決“需要多少個包裝箱的問題”,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借助計算器計算,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想法,指導有困難的小組。
師:各組把你們小組的看法和計算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先算48棵樹一共收多少個蘋果,再算這些蘋果有多少千克,最后算需要多少個包裝箱,算式是:
教學預設
720×48=34560(個)
34560÷6=5760(千克)
5760÷15=384(個)
●先算每個包裝箱能裝多少個蘋果,再算這些蘋果有多少千克,最后算需要多少個包裝箱。算式是:
15×6=90(個)
48×720=34560(個)
34560÷90=384(個)
●先算每個包裝箱能裝多少個蘋果,再算每棵樹上收的蘋果需要多少個包裝箱,最后算一共需要多少個包裝箱,算式是:
15×6=90(個)
720÷90=8(個)
48×8=384(個)
●先算每棵樹上收多少千克蘋果,再算每棵樹上收的蘋果需要多少個包裝箱,最后算一共需要多少個包裝箱,算式是:
720÷6=120(千克)
120÷15=8(個)
48×8=384(個)
●先算每棵樹上收多少千克蘋果,再算48棵樹一共收多少千克蘋果,最后算需要多少個包裝箱,算式是:
720÷6=120(千克)
120×48=5760(千克 )
5760÷15=384(千克)
學生想到的幾種方法,在黑板
教學預設
展示出來。
師:同學們用這么多方法幫助張叔叔解決了用多少個紙箱的問題。張叔叔特別高興。他還特別想知道這些蘋果能賣多少錢,我們幫叔叔做一下預算,好嗎?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教材上的4條信息。
師:小黑板上是張叔叔提供的有關信息。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說一說你了解到哪些情況?
生1:一棵樹一年的管理費用需要22元。
生2:買一個空紙箱要花3元錢。
生3:批發一箱蘋果賣30元。
師:批發是什么意思?
生4:批發就是每次賣出的很多,比如一次賣很多箱。
生5:零售每千克蘋果賣3元。
師:知道括號中“每6千克大約損耗1千克”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如果說不清,教師給予解釋:零售時,由于稱的次數較多,每次多稱一點。再有,由于存放時間較長,有的蘋果可能爛掉。所以,剛收的蘋果到零售完時,平均每6千克就要減少1千克。也就是現在的6千克只能收回5千克蘋果的錢。
師:好!現在請小組同學合作,
教學預設
按批發、零售兩種方式預算一下,張叔叔的果園收入有多少元。每個同學都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哪個組愿意把你們做的預算給大家匯報一下?說說是怎樣算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案有:
●批發
先算384箱蘋果一共可以賣多少錢,再算48棵果樹的管理費需要多少錢,然后算384個包裝箱要花多少錢,最后算出今年蘋果的收入,算式是:
30×384=11520(元)
22×48=1056(元)
3×384=1152(元)
11520-1056-1152=9312(元)
●零售
先算這些蘋果損耗多少千克,再算可以賣掉多少千克蘋果,然后算這些蘋果能賣多少錢,最后減去買紙箱和果樹管理費用,得到蘋果的收入。
5760÷6=960(千克)
5760-960=4800(千克)
4800×3=14400(元)
14400-1056-1152=12192(元)
教師把學生的方案貼在黑板上。學生還可能出現其他預算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觀察大家做出的果園預算結
教學預設
果。批發:9312元;零售:12192元。誰能解釋一下:零售每6千克要損耗1千克,為什么收入多?零售收入多一些是否合理?
學生可能會說:
●零售雖然每6千克損耗1千克,但是零售的價錢貴。零售6千克收回5千克的錢是15元。而批發每千克2元,6千克才12元錢。
●零售多賣一些錢是合理的。因為存放時需要人管理,用冷藏室、用電等。
師:今天咱們運用數學知識幫助張叔叔解決了難題,大家表現得很棒。今后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很好地解決。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個實物組成的物體的過程。
2.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個實物組成的物體所看到的圖形。
3.感受實物與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教師、學生每組準備一個帶把、提手、蓋的暖壺,一個無把的杯子,畫筆和圖版。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
師生談話,交流春節期間有趣的、和教學有關的事情。
二、觀察實物
1.讓學生看書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了解圖中的所有信息。
2.啟發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并想像四個小動物從不同方向回家分別會看到什么?給學生充分的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教師進行啟發性引導。
3.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四幅圖,提出“判斷這四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說一說你是怎樣判斷的?”要求,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畫實物
1.教師談話提出畫圖的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情境圖擺好暖瓶和杯子。然后,讓學生畫出自己看到的暖壺和杯子。給學生一定的畫圖時間。
2.展示、欣賞學生畫的作品。先請一人展示,然后讓同位置的人展示、評價。
四、辨認圖形
1.教師談話引出課本上畫暖壺和杯子的情境圖,先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圖中有誰。然后,提出大頭蛙的問題,并要求說明判斷的理由。
2.教師提出“如果從上面看,會看到什么形狀?”的問題,讓學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3.讓學生觀察桌上的實物,驗證自己的想像。
五、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先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2.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填空,再交流。
3、練一練第3題。分組進行,鼓勵每個學生說出從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圖形,并試著畫出這些圖形。
由學生春節期間感興趣的事開始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進入數學學習狀態。
觀察、交流圖中的情況,為下一步觀察四個小動物從不同方向看到的事物做準備。
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并想像看到哪些物體的過程。體會觀察角度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為下一步辨認圖形作準備。
使學生學會有根據地判斷四個小動物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圖形,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讓學生經歷從不同方位觀察并畫圖展示兩個實物組成的實物的過程,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
在交流、展示學生作品的過程中,使每個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了解學生觀察實物的情況。
在親自畫的基礎上,進行看圖辯認,并說明理由,考查學生能否把現實事物和圖上事物聯系起來,能否根據實物圖判斷不同角度的圖形。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利用現實資源讓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通過親自的觀察驗證自己的想像,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自信心。
從實物到立體圖形,考查學生是否能正確判斷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考查學生是否能正確判斷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
由觀察、交流到畫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春節過的高興嗎?哪個同學愿意把春節期間有趣的、和數學有關的事情介紹給大家?
找幾個人發言,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
師:今天,是這個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們先一起看一幅有趣的'圖。打開課本第1頁,觀察上面的圖,你看圖上有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圖上有4只小狗,它們的名字叫多多、毛毛、貝貝、哈利,它們正準備回家。
●有一座房子和一棵樹。
●房子的正面有門、窗戶、信箱。
●側面的上面是一個圓形的窗戶,房頂是尖的。
……
如果有的情況學生沒有說到,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并想像,四個小動物從不同方向回家分別會看到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毛毛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有門、窗戶、一個信箱,還能看到右邊的樹。
●貝貝從房子的右側回家,會看到一棵樹,樹后面是房子的側面。
●哈利從房子的后面回家,會看到房子后面和樹。樹在哈利的左面。
●多多從房子左邊回家,會看到房子的側面,樹的上半部分。
學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對就可以。如果有的說不出,教師可進行引導。如:哈利看到樹的哪邊?多多能不能看到樹,能看到樹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師:(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圖)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四幅圖,判斷一下,這四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學生可能會說:
●第一幅圖是貝貝看到的,它從房子的右邊回家,只能看到大樹和房子的右面,大樹擋在房子的前面。
●第二幅圖是哈利看到的,因為它從房子的后面回家,看不到房子的大門,并且大樹在它的左邊。
●第三幅圖是毛毛看到的,因為它從房子的正面回家,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和右邊的樹。
●第四幅圖是多多看到的,因為它從房子的左側回家,看到的是房子的左側面和樹的上半部分。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了書上漂亮的圖,現在我們來畫一幅圖。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為你們組準備的暖壺和杯子,照老師這樣擺好。
教師按照書上的情境圖擺好暖瓶和杯子。學生可以在四個不同方向坐下。
學生擺暖壺和杯子,教師巡視,觀察學生擺放得是否正確,指導學生坐好位置。
師:好!請每個同學畫出你看到的暖壺和杯子。
學生做畫,教師巡視。
師:誰來讓大家欣賞一下你的作品?
學生交流展示時,關注其他同位置的同學畫的圖。如:
師:和××坐的位置一樣的同學,把你的作品也展示一下,看誰畫的最好。
請學生評價誰畫的好。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書中的幾個同伴也在和我們一起做畫。打開課本第2頁,看看圖中都有誰?
生:有丫丫、亮亮和紅紅。
師:判斷一下,下面幾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要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第一幅圖是丫丫畫的。因為她在桌子的左邊,看不到杯子,只能看到暖壺和暖壺把手。
●第二幅圖是亮亮畫的。因為亮亮坐在桌子的前面,他看到暖壺的把手在左邊,杯子在暖壺右邊。
●第三幅圖是紅紅畫的。因為她坐在桌子的右邊,所以她看到杯子在暖壺的前面。
師:三幅圖判斷的很好,理由說的也很好。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從上面看,會看到什么形狀?
學生可能會說:
●兩個圓形,一個大,一個小。
●會看到杯子的口和暖壺的蓋,把手的上邊。
●暖壺從上面看是環形,還能看到杯子的上面,提手的上面。……
教師不評價學生的回答。
師:現在,請同學們親自觀察一下,各組桌上的暖壺和杯子,看一看從上面會看到什么形狀,和你想象的一樣嗎?
學生觀察,得出結論,再描述一下。
師:同學們請看練一練第1題,自己讀一讀題,然后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能正確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學生可能會說:
●第一幅圖是從右面看到的。因為從右面看到的是長方體的一個側面長方形,而長方形又擋住了圓柱體的下面。
●第二幅圖是從左面看到的。因為從左面看到的是圓柱體的側面,圓柱體正好在長方體的中間,所以只能看到長方體的側面長方形的兩頭。
●第三幅是從正面看到的,看到的是圓柱體的側面和長方體的正面。
●第四幅圖是從上面看到的,看到的是圓柱體的上面和長方體的上面。
師:同學們請看第2題,自己獨立判斷,然后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
師:請同學們看第3題,觀察桌子上的茶葉筒和杯子,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從前面和右面會看到什么圖形,并試著畫出這些圖形。
交流時,關注學生能否正確畫出所看到的圖形。課上完不成,課下繼續做。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可以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學會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物體在中心點的哪個方位和偏角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游戲:找找我在哪?
游戲說明:在全班同學的座位上,編好行和列,根據老師指定同學的位置,說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獲勝。
師:請根據老師指的同學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幾行和第幾列。請根據老師報的行和列快速確定同學,并說出他的名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用游戲的形式,以小組競爭的方式復習根據行、列兩個條件確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小結
師:怎樣才能快速地確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訴你們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確定的位置嗎?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創設
一提到位置與方向,老師就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連里開炮技術算是的`一個,但就是判斷不好目標的位置與方向。咱們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嗎?
這就是小王演習的炮兵陣地。(出示地圖)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來找一找他的訓練目標……(出示目標1)
讓小王先開幾炮咱們看看。(開炮4下不準)
(畫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幫幫我,告訴我目標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發百中的。”
看得出來,小王真的挺苦惱,那咱們同學愿意幫助他嗎?
那就請同學們來當小王的陣地觀察員怎么樣?
(二)角度確定方向
誰能告訴小王目標1的位置在哪里?
(學生可能會說出在東面,在北面,或者在東和北中間等等。)
你是根據什么說出目標1的位置的?(引導學生復習看地圖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剛才同學們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們所說的方向開炮,能擊中目標嗎?
軍事上對目標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學們可要準確地向王叔叔匯報呀!
在以前的學習中提示方向時我們經常會畫一個方向軸。那你們覺得今天這個方向軸應該畫在哪比較合適呢?
也就是畫在我們的大炮的位置上。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分辨它們的方向,可以標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條件夠了嗎?
你認為我還要提供什么?
(引導說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東偏北方向,或北偏東方向,并說出偏多少度。(板書:方向)。
兩種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們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
(強調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個方向.)
(三)距離確定位置
可以了嗎?現在可以告訴小王了嗎?開不開炮?
A.開(打不準,或遠或近)
B.不開,那你還要告訴他什么?
(引導說出距離)
怎樣確定目標1的距離呢?
你從哪里發現了秘密?
(觀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這樣的幾段)(板書:距離)
那么目標1到大炮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四)總結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現在我們把勘察的數據報告給小王。
誰來報告?
既然是在訓練陣地,我們就要像部隊軍人一樣,提出報告形式。
(報告,目標1在大炮的北偏東40度方向,1200米處。)
還可以怎么報告。(角度的另外一種)
準備開炮,你們認為小王能打中嗎?
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候了。(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這小王還真有兩下子。當然這也和咱們同學報告的準確數據是分不開的。
像這樣,把一個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來,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離,觀測點)
小結:我們具備了觀測點,同時利用角度來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離表示它所處的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個物體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來。
三、鞏固練習
還想不想再試試?(出示目標2、3、4)
1、先觀察目標2。(有準確的角度和明確的距離)
(說到角度時做偏離動作)
向王叔叔匯報目標2的準確位置。
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2、再觀察目標3,缺距離。
依照前面的報告形式,向王叔叔匯報目標3的位置。
為什么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然后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1題
目標3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打目標3(課件演示)
3、最后觀察目標4(缺角度)
這次能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2題。
目標4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正確答案是42度,教育學生量角度時要認真,不能單純地依賴感覺。
4、打目標4(課件)
匯報完成后,然后打目標4,(打不到位置,出示對話,“對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請考慮移炮到目標2。”)
我們該怎么走,誰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路線?
現在大炮移到了目標2,請問我們現在開炮,可以嗎?
(學生提出質疑,重新勘測方向)
得出結論:觀測點發生變化,需要重新勘測數據。
在小卷上完成第3題,測出目標4在目標2的方向。
匯報,開炮。
四、總結提高
1、課件演示:空炮,提示:沒有炮彈了,請去彈藥庫取炮彈。(出示有關彈藥庫位置的數據)
你們能告訴王叔叔去彈藥庫怎么走嗎?
2、我們不能這樣總幫助王叔叔確定位置呀!古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嗎?
誰能告訴他該怎么樣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與方向呢?
3、再次強調先確定觀測點,再根據角度確定方向,最后根據距離確定位置。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過程。
2.了解分數可以表示具體的量,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結果。
3.在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平均分的數量關系
師: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6個)算式是?(12÷2=6個)
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4個)算式是?(12÷3=4個)
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3個)算式是?(12÷4=3個)
師:由此可見"平均分"中各數量之間關系是怎樣的'?
(總數÷份數=每份數)
師:把8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4個)算式是?(8÷2=4個)
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2個)算式是?(4÷2=2個)
把2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1個)算式是?(2÷2=1個)
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思考……
生:半個!
生:0.5個
生:1/2個。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半個也好,0.5也好, 1/2個也好,都表示這個蘋果的一半。前面幾個蘋果我們都能用算式把它算出來,那么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是如何算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師板書:分數與除法)
(二)新授
一、平均分彩帶
師出示例題:
(1)把一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
師先讓學生讀題,然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結果。
師介紹把一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2份用除法算式怎么表示?(1÷2),為什么?
(總數÷分數=每份數)那么1÷2等于多少呢?( 1/2)米
師:1/2米是什么意思?
(把1米平均分成兩份,一份就是半米,因為一半我們可以用 1/2表示,所以1÷2=1/2米。)
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呢?
生:1÷3=1/3(米)
二、平均裝茶葉
師出示例題,把2千克茶葉平均裝在5個茶葉桶中,每個茶葉桶裝多少千克?
指名讀題,弄清題意后讓學生自己列式
指名板演:
2÷5=2/5(千克)
師:觀察我們學過的分數和我們剛才寫出的幾個分數,你發現有什么不同?
使學生明確這幾個分數帶計量單位,是具體的量,以前學的分數不帶單位,表示占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師:為了和以前學的知識進行區分,做幾個練習。
師出示:
把1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彩帶的( ),每份是( )米?
把1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3份每份占彩帶的( ),每份是( )米?
把2千克茶葉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茶葉的( ),每份是( )千克?
把2千克茶葉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茶葉的( ),每份是( )千克?
把5千克茶葉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茶葉的( ),每份是( )千克?
把5千克茶葉平均分成7份這樣的2份占茶葉的( ),是( )千克?
三、平均分月餅
出示例題
小組討論分的方法。
交流結果,引導學生寫出算式。
四、歸納總結這幾個算式。
你發現這幾個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與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
討論交流,是總結。
被除數就是分數的分子,除數就是分數的分母。他們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除數≠0)
用字母表示是:a÷b=a/b(b≠0)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相關文章:
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04
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數學冀教版教案03-01
冀教版英語教案01-03
冀教版小學音樂教案11-14
冀教版三年級下冊教案12-30
三年級下冊數學冀教版教案11篇03-01
三年級下冊數學冀教版教案(11篇)03-01
三年級下冊數學冀教版教案12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