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1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么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
(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二) 、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三條邊、三個內角、高、中線、角平分線)
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還有那些特殊特征?
(把問題3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4給學生留下懸念。)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本節課我們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
(板書課題)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四)、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結合問題4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不同規格的等腰三角形,與教師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問題]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結論?
(讓學生由實驗或演示指出各自的發現,并加以引導,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逐條歸納,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結論]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板書學生發現的結論)
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在△ ABC中,∵AB=AC( )
∴∠B=∠C( )
[方法]可由學生從多種途徑思考,縱橫聯想所學知識方法,為命題的證明打下基礎。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數。
〔學生思考,教師分析,板書〕
練習思考:課本P84 練習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鈍角嗎?為什么?)
〔繼續觀察實驗紙片圖形〕(以下內容學生可能在前面實驗中就會提出)
[問題]紙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可能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什么線?
(通過設問、質疑、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培養學生概括數學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觀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AD可能還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線?
[學生發現]AD是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中線、底邊上的高。
[結論]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簡稱為:“三線合一”。
等腰三角形特征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線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出示小黑板)
[填空]根據等腰三角形特征的推論,在△ABC中
(1)∵AB=AC,AD⊥BC,
∴∠_=∠_,_=_;
(2)∵AB=AC,AD是中線,
∴∠_=∠_,_⊥_;
(3)∵AB=AC,AD是角平分線,
∴_⊥_,_=_
通過直觀模具演示,引出推論2,并出示小黑板[填空]、強調“三線合一”的運用方法。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并通過[填空]了解三線合一的運用方法。
強調“三線合一”特征中的三線段前的定語的重要性,可讓學生實際畫圖驗證。
(五)、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例2:如圖,在△ABC中,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
∠B=30°,求∠1和∠ADC的度數。
課堂練習:
(1)P85練習3
(2)例3已知:如圖,房屋的頂角∠BAC=100°,過屋頂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頂架上∠B、∠C、∠BAD、∠CAD的度數.
(這是一道幾何計算題,要使學生加深對本課內容的應用,引導學生寫出解題過程)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1)敘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及其應用;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可證明:兩角相等,兩線段相等,兩直線互相垂直。
(3) 聯想方法要經常運用,對今后解題大有裨益。
(七)、布置作業,引導預習:
P86 習題9。3 1、3、4 預習課本:P85 等腰三角形
課后思考題: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高線)是否相等?為什么?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2
教材分析
1、本小節內容安排在第十四章“軸對稱”的第三節。等腰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是軸對稱圖形,可以借助軸對稱變換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質。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以及等邊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重點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它是研究等邊三角形,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據,這也是全章的重點之一。
2、本節重在呈現一個動手操作得出概念、觀察實驗得出性質、推理證明論證性質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既體會到一個觀察、實驗、猜想、論證的研究幾何圖形問題的全過程,又能夠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的問題,提高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1、學生在此之前已接觸過等腰三角形,具有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軸對稱的知識和技能,本節教學要突出“自主探究”的特點,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論證,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享受探求新知、獲得新知的樂趣。
2、在與等腰三角形有關的一些命題的證明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添加輔助線的問題,這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另外,以前學生證明問題是習慣于找全等三角形,形成了依賴全等三角形的思維定勢,對于可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質的問題,沒有注意選擇簡便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數學思考:1、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展形象思維。
2、通過時間、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性質,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難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證明。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包括推論)及其證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難點:文字命題的證明.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點和底角?
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事先備好的等腰三角形紙片對折,使兩腰疊在一起,發現它的兩底角重合,從而得到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命題,當然此命題的真實性還需推理論證.
新課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讓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文字命題證明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并且都要結合圖形使之具體化.
2.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平分底邊且垂直于底邊.
從性質定理的證明過程可以知道(如圖1)BD=DC,∠ADB=∠ADC,所以AD平分BC,且AD⊥BC,即得推論.
從推論1可以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論2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有著重要的應用,一般說,利用“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性質證明兩角相等;利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三條主要線段重合”的性質,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及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利用“等邊三角形各角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的性質,來證明一個角是60°,或作圖中通過作等邊三角形,作出一個60°的角.
例1已知:如圖2,房屋的頂角∠BAC=100°,過屋頂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頂架上∠B、∠C、∠BAD、∠CAD的度數.
這是一道幾何計算題,要使學生熟悉解計算題的步驟,引導學生寫出解題過程.
小結
1.敘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本堂所講定理及推論)及其應用.
2.等腰三角形頂角與底角之間的常用關系式:在△ABC中,AB=AC,則
(1)∠A=180°-2∠B=180°-2∠C;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個角的度數,求其它兩個角的度數:(1)若已知角是鈍角或直角,則此角一定為頂角,于是由2中(2)可求出兩底角;(2)若已知角是銳角,則此角可能是頂角,也可能是底角.若為前者,可按2中(2)求出兩底角.若為后者,則可按2中(1)求出頂角.
練習:略
作業:略
四、教學注意問題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在今后解(證)幾何題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務必引起學生重視.且應反復練習.
2.幾何計算題的一般解題步驟.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為證明基礎的幾條公理的內容,掌握證明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2、經歷“探索-發現-猜想-證明”的過程。能夠用綜合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關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3、結合實例休會反證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
了解作為證明基礎的幾條公理的內容,掌握證明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教學難點:能夠用綜合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關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三、教學方法:觀察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1、 什么是等腰三角形?2、 你會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嗎?并把你畫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來。3、試用折紙的辦法回憶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新課講解:在《證明(一)》一章中,我們已經證明了有關平行線的一些結論,運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經證明的定理,我們還可以證明有關三角形的一些結論。同學們和我一起來回憶上學期學過的公理w 本套教材選用如下命題作為公理 :w 1.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w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w 3.兩邊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SAS)w 4.兩角及其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ASA)w 5.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SSS)w 6.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由公理5、3、4、6可容易證明下面的推論:推論 兩角及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AAS)證明過程:已知:∠A=∠D,∠B=∠E,BC=EF求證:△ABC≌△DEF證明:∵∠A=∠D,∠B=∠E(已知)∵∠A+∠B+∠C=180°,∠D+∠E+∠F=180°(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C=180°-(∠A+∠B)∠F=180°-(∠D+∠E)∠C=∠F(等量代換)BC=EF(已知)△ABC≌△DEF(ASA)這個推論雖然簡單,但也應讓學生進行證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驟,為下面的推理證明做準備。
五、議一議:
(1)還記得我們探索過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嗎?(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證明這些結論嗎?等腰三角形(包括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學生已經探索過,這里先讓學生盡可能回憶出來,然后再考慮哪些能夠立即證明。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這一定理可以簡單敘述為:等邊對等角。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求證:∠B=∠C我們剛才利用折疊的方法說明了這兩個底角相等。實際上,折痕將等腰三角形分成了兩個全等三角形。能否通過作一條線段,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證明這兩個底角相等呢?證明:取BC的中點D,連接AD。∵AB=AC,BD=CD,AD=AD,∴△ABC△≌△ACD (SSS)∴∠B=∠C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角相等)讓同學們通過探索、合作交流找出其他的證明方法。想一想:在上圖中,線段AD還具有怎樣的性質?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應讓學生回顧前面的證明過程,思考線段AD具有的性質和特征,從而得到結論,這一結合通常簡述為“三線合一”。推論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隨堂練習:做教科書第4頁第1,2題。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為基礎的幾條公理的內容,掌握證明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經歷“探索-發現-猜想-證明”的過程。能夠用綜合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關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探體會了反證法的含義。五、課外作業:教科書第5頁第1,2題。
六、板述設計:
七、課后記: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5
知識結構: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證明兩條線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關系轉化為邊的相等關系的重要依據,此定理為證明線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種方法,這是本節的重點.推論1、2提供證明等邊三角形的方法,推論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重要性質,在直角三角形中找邊和角的等量關系經常用到此推論.
本節內容的難點是性質與判定的區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題設與結論正好相反.學生在應用它們的時候,經常混淆,幫助學生認識判定與性質的區別,這是本節的難點.另外本節的文字敘述題也是難點之一,和上節結合讓學生逐步掌握解題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識點的增加,題目的復雜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學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論,才能在解題時從條件得到用哪個定理及如何用.
教法建議:
本節課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探索法”。在數學教學中要避免過多告訴學生現成結論。提倡教師鼓勵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探索數學的內在規律。具體說明如下:
(1)參與探索發現,領略知識形成過程
學生學習過互逆命題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問題: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的逆命題的什么?找一名學生口述完了,接下來問:此命題是否為真命?等同學們證明完了,找一名學生代表發言.最后找一名學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內容。這樣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這樣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積極參與發現,滿打滿算了學生的認識沖突,使學生克服思維和探求的惰性,獲得鍛煉機會,對定理的產生過程,真正做到心領神會。
(2)采用“類比”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
由性質定理的學習,我們得到了幾個推論,自然想到: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們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結論或者說哪些推論呢?這里先讓學生發表意見,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討論,把一些有價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論板書出來。如果學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師可以做適當的點撥引導。
(3)總結,形成知識結構
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便于今后的應用,教師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1)怎樣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據?(2)怎樣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論;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運用;
3.通過例題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5.通過知識的縱橫遷移感受數學的辯證特征.
二.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教學難點:性質與判定的區別
四.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五.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探索法
六.教學過程:
1、新課背景知識復習
(1)請同學們說出互逆命題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計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里重點復習怎樣分清題設和結論。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的內容是什么?并檢驗它的逆命題是否為真命題?
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上述結論,教師稍加整理后給出規范敘述: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
(簡稱“等角對等邊”).
由學生說出已知、求證,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文字轉化為數學語言的方法.
已知:如圖,△ABC中,∠B=∠C.
求證:AB=AC.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
聯想證有關線段相等的知識知道,先需構成以AB、AC為對應邊的全等三角形.因為已知∠B=∠C,沒有對應相等邊,所以需添輔助線為兩個三角形的公共邊,因此輔助線應從A點引起.再讓學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輔助線,學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線AD或作BC邊上的高AD等證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從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條件和結論,不要與性質定理混淆.
(2)不能說“一個三角形兩底角相等,那么兩腰邊相等”,因為還未判定它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結論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邊邊和角角關系.
2.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推論2: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要讓學生自己推證這兩條推論.
小結:證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義;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證明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的方法:①等邊三角形定義;②推論1;③推論2.
3.應用舉例
例1.求證:如果三角形一個外角的平分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讓學生畫圖,寫出已知求證,啟發學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時,常常考慮應用外角的兩個特性①它與相鄰的內角互補;②它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要證AB=AC,可先證明∠B=∠C,因為已知∠1=∠2,所以可以設法找出∠B、∠C與∠1、∠2的關系.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證:AB=AC.
證明:(略)由學生板演即可.
補充例題:(投影展示)
1.已知:如圖,AB=AD,∠B=∠D.
求證:CB=CD.
分析:解具體問題時要突出邊角轉換環節,要證CB=CD,需構造一個以 CB、CD為腰的等腰三角形,連結BD,需證∠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證∠ABD=∠ADB,從而證得∠CDB=∠CBD,推出CB=CD.
證明:連結BD,在 中, (已知)
(等邊對等角)
(已知)
即
(等教對等邊)
小結:求線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適當的輔助線構造三角形,找出邊角關系.
2.已知,在 中, 的平分線與 的外角平分線交于D,過D作DE//BC交AC與F,交AB于E,求證:EF=BE-CF.
分析:對于三個線段間關系,盡量轉化為等量關系,由于本題有兩個角平分線和平行線,可以通過角找邊的關系,BE=DE,DF=CF即可證明結論.
證明: DE//BC(已知)
,
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結:
(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論.
(2)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證法.
七.練習
教材 P.75中1、2、3.
八.作業
教材 P.83 中 1.1)、2)、3);2、3、4、5.
九.板書設計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會用符號語言表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能運用等腰三角形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通過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幾何語言表達問題的,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的證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問題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嗎?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利用軸對稱的知識,自己做一個等腰三角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動手作圖后再互相交流評價。
可按下列方法做出:
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C,連接AB,AC,CB,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問題2每位同學請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按下圖方式折疊剪裁,再把它展開,觀察并討論:得到的△ABC有什么特點?
教師指導:上述過程中,剪刀剪過的兩條邊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對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由這些重合的線段和角,你能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嗎?說說你的猜想。
在一張白紙上任意畫一個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來,請你試著折一折。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嗎?
教學說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與觀察發現,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教師依據學生討論發言的情況,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①∠B=∠C→兩個底角相等。
②BD=CD→AD為底邊BC上的中線。
③∠BAD=∠CAD→AD為頂角∠BAC的平分線。
∠ADB=∠ADC=90°→AD為底邊BC上的高。
指導學生用語言敘述上述性質。
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簡記為:“三線合一”)。
教師指導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證明。
1、證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質。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猜想的結論畫出相應的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在引導學生分析思路時強調:
(1)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兩角相等。為證∠B=∠C,需證明以∠B,∠C為元素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符合證明要求的兩個三角形。
(2)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可以有多種方式:如作頂角平分線,或作底邊上的中線,或作底邊上的'高等。
2、證明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
【教學說明】在證明中,設計輔助線是關鍵,引導學生用全等的方法去處理,在不同的輔助線作法中,由輔助線帶來的條件是不同的,重視這一點,要求學生板書證明過程,以體會一題多解帶來的體驗。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
從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于是在△ABC中,有∠A=36°,∠ABC=∠C=72°。
【教學說明】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及“三線合一”性質,可以實現由邊到角的轉化,從而可求出相應角的度數。要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從復雜圖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用方程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幾何問題。
四、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第1組練習:
1、如圖,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別求出它們的底角的度數。
如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邊BC上的高,標出∠B,∠C,∠BAD,∠DAC的度數,指出圖中有哪些相等線段。
2、如圖,在△ABC,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第2組練習:
1、如果△ABC是軸對稱圖形,則它一定是( )
A、等邊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是100°,它的頂角的度數是( )
A、80° B、20°
C、80°和20° D、80°或50°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比底邊多2cm,并且它的周長為16cm。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邊長。
4、如圖,在△ABC中,過C作∠BAC的平分線AD的垂線,垂足為D,DE∥AB交AC于E。求證:AE=CE。
【教學說明】
等腰三角形解邊方面的計算類型較多,引導學生見識不同類型,并適時概括歸納,幫學生形成解題能力,注意提醒學生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
【答案】
第1組練習答案:
1、(1)72°;(2)30°
2、∠B=∠C=∠BAD=∠DAC=45°;AB=AC,BD=DC=AD
3、∠B=77°,∠C=38、5°
第2組練習答案:
1、C
2、C
3、設三角形的底邊長為xcm,則其腰長為(x+2)cm,根據題意,得2(x+2)+x=16。解得x=4。∴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長為4cm,6cm和6cm。
4、延長CD交AB的延長線于P,在△ADP和△ADC中,∠PAD=∠CAD,AD=AD,∠PDA=∠CDA,∴△ADP≌△ADC。∴∠P=∠ACD。又∵DE∥AP,∴∠CDE=∠P。∴∠CDE=∠ACD,∴DE=EC。同理可證:AE=DE。∴AE=CE。
四、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請學生表述性質,提醒每個學生要靈活應用它們。
學生間可交流體會與收獲。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并能夠靈活應用它進行有關論證和計算。
2.發展學生的動手、歸納猜想能力;發展學生證明用文字表述的幾何命題的能力;使它們進一步掌握歸納思維方法,領會數學分類思想、轉化思想。
3.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關于數學內容間普遍存在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應用 。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區別 。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師: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有哪些?
生:①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中線、底邊高線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師:利用這些知識用2分鐘時間完成講學稿上復習部分。(核對答案)
二、新課過程:
例題:已知:在△ABC中,∠B=∠C(如圖)。求證:AB=AC.
師:分析,請大家思考。 利用學過的知識證明。 (大部分學生能做出來。等大部分學生思考出來時,抽成績差的學生說出解題過程。)
生:要證明AB=AC,轉化先證明△ABD≌△ADC即可。(我們要證明的兩條線段若在兩個三角形中,則思考的一個方向是去證明三角形全等。若這兩條線段是在同一個三角形中,則一個思考方向是證明它是等腰三角形。 )
生:證明:作∠BAC的平分線交BC與點D,則∠1=∠2
由角角邊得,△ABD≌△ADC,故AB=AC。
師:同學們一起好好觀察這個題目,發現了什么?
生:在同一個三角形中,等角對等邊。
師:對,這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這位同學說的很好,注意:是在同一個三角形中。
例2:已知:如圖,∠CAE是△ ABC的外角,∠EAD=∠EAC,AD∥BC。 求證:AB=AC (留時間給學生觀察、思考。班上大部分學生能做出來,找同學到黑板板書。)
生: ∵∠EAD=∠EAC.
又∵AD∥BC,∴∠EAD=∠B,∠EAC=∠C,∴∠B=∠C.
∴AB=AC(等角對等邊。)
師:這位同學做的對不?做的和他相同的同學請舉起手。做這個題目中,用了什么知識?
生:平行線。
生:等角對等邊。
生:等量代換。
師:剛才大家七嘴八舌說了很多,說得很好。(至此課堂很活躍。)剛才我聽到有的同學說很簡單,我也這樣認為這例題并不難,但難題來自于簡單的組合,奧秘隱藏于簡單之中,還要仔細分析,這題能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收獲。
生:證明兩個邊相等又多了一種方法,等角對等邊。
師:對,這個同學說的很好,證明兩個邊相等除了證明兩個邊所在的兩個三角形全等以外還可以利用等角對等邊。同時等角對等邊還可以用來證明等腰三角形。
師:學習了上面的例題請同學們試著理解一下,如果三角形一個外角的平分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生:都是漢字怎么辦呢?
師:對,數學、數學,我們經常用數學語言來說明問題。
生:老師,是不是和剛剛的例題是同一個題目啊?
師:問得很好。在這里,我們首先應該把這些文字轉化成數學語言,即寫出已知和求證,然后再證明。今后,我們在思考問題時,按我們的規律進行思考,將大大推進我們對問題的思考。下面學生完成鞏固練習部分,檢查一下今天你的收獲。
1.如圖,∠A=36°,∠DBC=36°,∠C=72°,分別計算∠1、∠2的度數,并說明圖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已知:如圖,AD∥BC,BD平分∠ABC. 求證:AB=AD.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能獨立完成的同學請舉手。(學生思考,思考如何去做。兩、三分鐘后,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做出。)
師:好,找同學分析一下這兩個題目。
生:第一題利用等角對等邊可得∠1=72°,∠2=36°,圖中共有3個等腰三角形。
生:第二題要先證明∠ABD=∠ADB,然后利用等角對等邊得到AB=AD。
師:這兩個同學分析的很好,給大家5分鐘時間自己完成。(找兩個同學來黑板完成)
師:既然學習了等腰三角形,那么怎么畫它呢?同學們試著用尺規畫一個等腰三角形ABC,使得底邊BC為4cm,底邊上的高AD為5cm。
生:很容易,不用圓規,直尺和三角板就好了。先畫一條BC=4cm,然后取中間2cm部分點D,用三角板過D做垂線,在垂線在取AD=5 cm。然后連接AB、AC,就得到等腰三角形了。
生: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
師:好,生活往往不一帆風順,學習也是一樣,如何按照要求用直尺和圓規來畫等腰三角形呢?
(1)作線段BC=4cm;
(2)作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ED,與BC交于點D;
(3)在ED上截取AD=5cm;
(4)連接AB、AC,△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師:好,同學們仿照剛才做法,自己動手做出等腰三角形,然后完成例題3.
例3:如圖(1),標桿AB的高為5米,為了將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點C向地面上與點B距離相等的D、E兩點拉兩條繩子,使得D、B、E在一條直線上,量得DE=4米,繩子CD和CE要多長?
生黑板板書:選取比例尺為1:100(即為1cm代表1m)。
(1)作線段DE=4cm;
(2)作線段DE的垂直平分線MN,與DE交于點B;
(3)在MN上截取BC=2.5cm;
(4)連接CD、CE,△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CD的長,就可以算出要求的繩長。
師:好,今天就學習這些知識,請同學們自己回憶總結。
生: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對等邊。
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等角對等邊;全等三角形。
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還有等腰三角形的定義。
生: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別。
生:按照要求畫等腰三角形。
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師:好,這些同學總結的很好,數學知識是很奇妙的,生活中經常遇到,如果同學們以后遇到生活中數學問題不知道怎么辦,可以隨時找老師幫忙。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么多知識,下面時間同學們檢測一下自己今天的學習,完成講學稿上自我檢測部分。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1、經歷作(畫)出等腰三角形的過程,從軸對稱的角度去體會等腰三角形的特點、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學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方法
探究歸納法、
教具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生:硬紙、剪刀、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并且能夠作出一個簡單平面圖形關于某一直線的軸對稱圖形,還能夠通過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這節課我們就是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
①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
②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師)那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滿足軸對稱的條件的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將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師)很好,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一種成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做一個等腰三角形。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C,連結AB、BC、CA,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生乙)在甲同學的做法中,A點可以取直線L上的任意一點。
(師)對,按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現在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硬紙和剪刀,按自己設計的方法,也可以用課本P138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師)按照我們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底角、同學們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
(師)有了上述概念,同學們來想一想。
(演示課件)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請找出它的對稱軸。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有什么關系?
3、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
4、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因為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所以把這兩條腰重合對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師)同學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進行折疊,找出它的對稱軸,并看它的兩個底角有什么關系。
(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疊后,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疊,使兩腰重合,這樣頂角平分線兩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驗證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邊上的`中線對折,可以看到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說明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生戊)老師,我發現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師)你們說的是同一條直線嗎?大家來動手折疊、觀察。
(生齊聲)它們是同一條直線。
(師)很好、現在同學們來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對折,發現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而且還可以知道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也是底邊上的高。
(師)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課件)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稱作“三線合一”)、
(師)由上面折疊的過程獲得啟發,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同學們現在就動手來寫出這些證明過程)
(投影儀演示學生證明過程)
(生甲)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底邊BC的中線AD,因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生乙)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頂角∠BAC的角平分線AD,因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師)很好,甲、乙兩同學給出了等腰三角形兩個性質的證明,過程也寫得很條理、很規范、下面我們來看大屏幕。
(演示課件)
(例1)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師)同學們先思考一下,我們再來分析這個題、
(生)根據等邊對等角的性質,我們可以得到
∠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個內角。
(師)這位同學分析得很好,對我們以前學過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們在解的過程中把∠A設為x的話,那么∠ABC、∠C都可以用x來表示,這樣過程就更簡捷。
(課件演示)
(例)因為A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從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師)下面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3、隨堂練習
(一)課本P141練習1、2、3。
練習
1、如下圖,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別求出它們的底角的度數、
答案:(1)72°(2)30°
2、如右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邊BC上的高,標出∠B、∠C、∠BAD、∠DAC的度數,圖中有哪些相等線段?
答案:∠B=∠C=∠BAD=∠DAC=45°;AB=AC,BD=DC=AD、
3、如右圖,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答:∠B=77°,∠C=38、5°、
(二)閱讀課本P138~P140,然后小結、
4、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頂角的平分線,并且它的頂角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這些性質,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它們、
5、課后作業
(一)課本P147─1、3、4、8題、
(二)1、預習課本P141~P143、
2、預習提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6、活動與探究
如右圖,在ABC中,過C作∠BAC的平分線AD的垂線,垂足為D,DE∥AB交AC于E、
求證:AE=CE、
過程: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結果:
證明:延長CD交AB的延長線于P,如右圖,在ADP和ADC中
ADP≌ADC、
∠P=∠ACD、
又DE∥AP,
∠4=∠P、
∠4=∠ACD、
DE=EC、
同理可證:AE=DE、
AE=CE、
板書設計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9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現實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應用比比皆是、所以,利用“軸對稱”的知識,進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質,不僅是現實生活的需要,而且從思想方法和知識儲備上,為今后研究“四邊形”和“圓”的性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是幾何論證過程中,證明“兩個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三條重要線段重合”的性質是今后證明“兩條線段相等” “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兩個角相等”等結論的重要理論依據、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主動經歷思考和探索的過程、
2、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和探究過程、
二、學情分析
本年級的學生已經研究過一般三角形的性質,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動手能力強,善于與同伴交流,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能力、情感方面的準備、不同層次的學生因為基礎不同,在學習中必然會出現相異構想,這也將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關注的一點、
三、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了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質
3、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經歷了觀察、動手實踐、猜想、驗證等數學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了學生的歸納推理,類比遷移的能力、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的進行討論和質疑,提高了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
2、通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歸納,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結論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3、通過小組合作,發展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體驗合作學習中的樂趣和成就感、
四、教法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采取了激疑引趣——猜想探究——應用體驗——建構延伸的教學模式,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設計意圖
同學們,我們在七年級已研究了一般三角形的性質,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義
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邊都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
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讓你聯想到等腰三角形?
首先讓學生明確:本學段的幾何圖形都是按一般的到特殊的順序研究的
通過學生描述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以及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
剪紙游戲
你能利用手中的這個矩形紙片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嗎?注意安全呦!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利用對折紙片,再“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兩條“腰”;
可能還有的同學會利用正方形的折法,獲得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可能還有同學先畫圖,再依線條剪得、
在這個過程中,注重落實三維目標、讓學生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更好的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我不失時機的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使活動更加深入,課堂充滿愉悅和溫馨、
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力求讓學生關注剪法的理性思考、
我設計了問題:你是如何想到的?為的是剖析學生的思維過程:“折疊”就是為了得到“對稱軸”,“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兩條“腰”,由“重合”保證了“等腰”、這樣就建立了“操作”與“證明”的中間橋梁、從實際操作中得到證明的方法,也為發現“三線合一”做了鋪墊、
提出問題:
等腰三角形還有什么性質?請提出你的.猜想,驗證你的猜想?并填寫在學案上、
合作小組活動規則:
1、有主記錄員記錄小組的結論;
2、定出小組的主發言人(其它同學可作補充);
3、小組探究出的結論是什么?
4、說明你們小組所獲得結論的理由、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性質一: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
性質二: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簡稱“三線合一”)、
學情分析: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相異構想,數學猜想的初始敘述不準確,甚至不正確,但我不會立即去糾正他們,而是讓同學們不斷地質疑﹑辨析、研討和歸納,逐漸完善結論、讓他們真正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和諧的教育教學的生態環境、
通過設置恰當的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動手實踐、猜想、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這種探究的學習過程,恰恰是研究幾何圖形性質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1)在此環節中,我的教學要充分把握好“四讓”:能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達的,盡量讓學生表達;能讓學生作結論的,盡量讓學生作結論、
這種教學方式,把學習的過程真正還給學生,不怕學生說不好,不怕學生出問題,其實學生說不好的地方、學生出問題的地方都正是我們應該教的地方,是教學的切入點、著眼點、增長點、
(2)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聽取和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指導、
鞏固知識
1、等腰三角形頂角為70°,它的另外兩個內角的度數分別為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個角為70°,它的另外兩個內角的度數分別為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個角為100°,它的另外兩個內角的度數分別為_____、
內化知識
1、如圖1,在△ABC中,AB=AC,AD⊥BC,∠BAC=120°你能求出∠BAD的度數嗎?
知識遷移
等邊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質?簡單地敘述理由、
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拓展延伸
如圖2,在△ABC中,AB=AC,點D,E在BC上,AD=AE,你能說明BD=EC?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知識基礎、經驗和能力的差異,我為學生提供了層次分明的反饋練習、將練習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以適應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拾階而上,逐步掌握知識,使學困生達到簡單運用水平,中等生達到綜合運用水平,優等生達到創建水平、
暢談收獲
總結活動情況,重在肯定與鼓勵、引導學生從本課學習中所得到的新知識,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新舊知識的聯系等方面進行反思,提高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網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回顧探究過程中所用到的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方法,啟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為學生的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反思過程不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繼續,更重要的是一種提高和發展自己的過程、
基礎性作業:P65習題1、2、3、4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10
初二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
4、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1條)。
5、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
②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邊三角形每條邊上都存在三線合一.
④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3條).
6.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⑵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11
【教材分析】
這一節課主要學習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及“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頂角的平分線互相重合”的性質.本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又是下節學習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判別的預備知識,還是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及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依據。學好它可以為將來初三解決代數、幾何綜合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它在理論上有這樣重要的地位,并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顯得相當重要,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軸對稱圖形,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初二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鼓噪無味的數學課堂。根據認知理論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是通過感知階段、理解階段、鞏固(記憶)階段、應用(遷移)階段的發展實現的.,知識的掌握如此,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也應遵循認知遷移的規律,逐極展開。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能夠探究,歸納,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學會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經歷剪紙,折紙等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3.情感和價值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2.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性質的建立
教學過程
【等腰三角形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精選12篇)08-1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評課稿03-03
數學教案12-30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數學教案范文01-20
數學教案例01-24
有關數學教案01-12
優秀數學教案01-09
幼兒數學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