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錦4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鐵絲、吸管、報紙(小組一份);幼兒記錄單,大記錄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師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嗎?有什么辦法呢?(幼兒相互交流)
二、引導幼兒嘗試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問題: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進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來,在杯子不動的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幼兒想辦法)
2、介紹材料和記錄單。
(1)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細鐵絲、報紙、吸管,請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
猜測,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2)到底他們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呢?你可以每一種材料
都去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現用標記記錄在記錄單上。
(3)幼兒探索操作
(4)交流探索、記錄的結果。誰愿意來說說你的發現。
(5)總結性提問:從記錄單上我們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鐵絲能取出乒乓球,有的報紙卻不能取出乒乓球,這又是為什么呢?你是怎么用鐵絲取出乒乓球的?解決鐵絲取出乒乓球:可以改變形狀
3、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
(1)發散性提問: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讓細鐵絲、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自由講述辦法)到底你們說的行不行呢,只有試試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1)幼兒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教師巡回指導,并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的情況
(2)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結果。怎么樣,都成功了嗎?你這次用了什么把乒乓球取出來的?用了什么方法?
(3)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么方法把乒乓球取出來的?
(4)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去嘗試,細鐵絲、報紙也能把乒乓球取出來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是從杯子里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里掉進去的是鐵球呢?在不動杯子子的情況下能用什么方法取出呢呢?我們以后游戲的時候去試一試。
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能運用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重點:能運用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難點:讓紙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
過程:
一、聲音可以制造。
1、教師出示一個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木珠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誰能將這兩個沒有聲音的東西變得有聲音。請1個幼兒試試。
3、原來聲音是可以制造出來的!那請你們動動腦筋,運用老師準備的這些材料發出聲音來。
二、分組制造聲音。
第一次嘗試:
1、教師介紹材料,鼓勵幼兒去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來。
2、幼兒進行分組探索,教師進行簡要指導。如:讓和“瓶瓶罐罐”、“各種紙”和“各種杯子”發出不同的聲音。
3、說說自己的發現。
你是用哪些材料寶寶制造出聲音的?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并進行操作演示。
第二次操作:
1、請幼兒對每一種材料都試一下,重點引導幼兒讓“各種紙寶寶”發出不同的聲音。
2、請幼兒說說自己讓“各種紙寶寶”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并進行操作演示。
活動延伸:比比聲音的不同
請幼兒猜一猜,不同水位的水杯發出來的聲音是否一樣?再聽一聽,辨別出不同的聲音來。激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愿望,然后到教室里的操作區里再實驗。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了解各種動物過冬的方式。
2.學習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索經驗。
重點難點:
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了解各種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說明:
動物過冬的方式作為一種知識對幼兒的發展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幼兒怎樣獲得這些知識。因此本活動的重點應該放在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兒獲取知識的能力上。
活動準備:
1.飼養一些動物如烏龜、兔子、鳥、魚等。
2.準備紙、筆讓幼兒記錄自己的探索結果。
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1)討論:冬天來了有什么感受?人怎么渡過寒冷的冬天?
(2)提問:動物怎么過冬?說明
回答這個問題必然會涉及具體的動物,如狗怎么過冬?魚怎么過冬?凡是沒有得出正確答案的幼兒或答案不一致的,教師可將想應的圖片貼在教室里,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答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有關的.書籍和圖片。
2.通過探索活動是幼兒自主的,即由幼兒自己決定什么時候探索,用什么方式探索。
3.通過表達活動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
說明:
探索要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索成果,如用圖畫或語言(由教師或家長記錄幼兒口述的內容)。然后讓幼兒將答案貼在相應動物的周圍。
4.通過交流活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獲取知識的方式。
說明:
交流活動以講述為主,讓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成果和探索經過。
5.通過相互提問引起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了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系。
重點、難點:
產生風的各種方法,風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并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系的圖片。
活動過程1、看看說說,風在哪里?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戶外去尋找風娃娃,并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說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2、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么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么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么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4)比較風的大小: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為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為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3、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1)玩游戲: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讓幼兒觀察圖片,說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2)請幼兒想想,風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4、總結,結實活動。
教學反思:
1、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2、事先對幼兒的已有經驗了解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被動。
3、師幼配合的相當默契,但是一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孩子的思維有些局限。
4、科學課要求老師的語言組織要相當嚴謹,流程之間的銜接要過渡自然,今后上課我會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完整句的表達。
6、科學課重在讓孩子操作,教師的及時總結,幫助孩子清楚地理解這一現象,如果重新上,我會多準備些材料,讓大家自主分組討論操作,然后師幼共同驗證,只有孩子親自操作才會把實驗結論清楚地記住。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典)科學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