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小腳丫,了解腳的結構和作用。
2.練習腳步的各種基本動作,鍛煉腳部肌肉。 3.激發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體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張報紙,標靶,布置大森林情景,小椅子16張.
三、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激發興趣。
教師指導語:今天,我們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誰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別著急,我們還得先練練本領,特別是小腳丫的本領。現在,我們把鞋襪脫掉,讓小腳丫快快樂樂地玩一玩吧。
2.觀察小腳的外形特征,了解腳的作用。
(1)提問:小腳是什么樣的,由哪些部分組成?(幼兒互相觀察、討論)小腳有什么用呢?
(2)小結:腳由腳趾、腳面、腳底、腳跟等部分組成,我們的小腳不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領,還會做小腳操呢!
(3)邊念兒歌邊做小腳操,鍛煉腳部肌肉小蜘蛛,走鋼絲,(兩腳腳尖點地)走來走去真自如,(腳尖點地來回走)掉下來,別著急,(兩腳來回搖擺)嘴里咬根保險絲。(兩腳腳趾一張一合)小鴨,小鴨,(兩腳來回勾腳尖)去捉大蝦。(兩腳腳趾一張一合)心里癢癢,(一腳腳趾撓另一腳底兩下)翹翹尾巴。(兩腳輪流勾腳尖)嘴巴一張,(兩腳腳趾用力張開)大蝦蹦啦!(兩腳打開用力翹起)
(3)游戲“碰碰小腳丫”幼兒(師生)之間相互用小腳丫碰碰對方的.小腳丫,感受快樂。
3.練習夾報紙走和跳
(1)出示報紙,啟發幼兒嘗試用腳趾夾住報紙走或跳。幼兒四散練習時,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2)情景練習:夾著神奇的魔紙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兒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將
魔紙撕破,先繞過“大樹”(小椅子),再跳過“陷阱”,走過“獨木橋”,看誰先到目的地。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繞過全部障礙,允許能力弱的幼兒選擇較為平坦的路徑走到目的地。
4.練習用腳撕報紙,鍛煉腳部小肌肉
(1)教師示范用腳撕報紙。
(2)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練習撕報紙,要求:盡量用腳將報紙撕碎,并將撕碎的報紙撿起團緊。
5.游戲“夾紙團跳”
(1)自由練習,盡量投遠。 (2)組織比賽,看誰投得遠。
6.游戲“砸標靶”
出示標靶,幼兒用石塊(紙團)砸。隨后,幼兒聽音樂舞蹈,慶祝勝利。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用小腳從事各種活動,如用腳畫畫,用腳撿地上的東西等。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科學——怎么會有聲音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并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是哪里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么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里來的嗎?它們怎么會有聲音
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么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么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么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并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才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么?(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
在講話的時候哪里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并做發聲試驗,啟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秘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
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么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游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效果分析: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簡單的降溫方法,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大膽的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冷水一杯,熱水一杯。
2.熱水若干杯,扇子,調羹,冰塊,空杯子,一盆水,水滴,吸管。
3.教師使用的一張記錄紙;紅、綠標簽紙;ppt
活動過程:
1.哪杯水熱
⑴教師出示兩杯水,王老師這里有兩杯水,請小朋友看看,這兩杯水一樣嗎?誰來摸摸看,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有什么不同呢?請個別幼兒嘗試。對了,熱水還會冒熱氣呢。(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2)教師邊貼標簽邊小結說:摸上去燙燙的還會冒熱氣的是熱水,我們給熱水貼上紅色的標簽,這杯水摸上去冰冰的,涼涼的是冷水,我們給它貼上藍色的標簽。
2.通過嘗試水變冷
(1)哇!這杯水好燙呀,王老師想讓它涼下來,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幫我,使這杯熱水快點變冷呢?小朋友來說一說。
(2)幼兒想辦法:(吹一吹、倒點水、加點冰、電風扇。)(多鼓勵)
(3)哦,剛才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呢?看,王老師在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這么多的東西,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呀?(有冰塊、扇子、調羹、吸管、空杯子、盛有冷水的小盆)
⑷操作要求:王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杯熱水,還有這么多的'材料,請小朋友想一種辦法讓這杯熱水變冷,還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熱水倒在自己身上。做好實驗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可以跟好朋友交流。現在請小朋友每人找一杯熱水,用你們的方法讓熱水變冷吧!記得用好了的材料要放回小框里哦。
⑸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⑹集中,討論:請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并在老師的協助下演示。(教師幫忙記錄)(多鼓勵)
⑺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讓熱水變冷,“用扇子扇”、“用嘴吹”、“用調羹攪拌”、“用空杯子相互調換” “添加冰塊”、“添加冷水”、“放在冷水里浸泡”,現在我們的熱水都變冷了,謝謝你們哦!如果還有其他的方法我們回家可以再試一試哦。
3.經驗生活化
(1)有時候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會玩的很熱,現在夏天到了,我們的身體也會感到很熱,那我們怎樣讓自己的身體涼快些,不那么熱呢?
(2)幼兒說說方法:空調、扇子、吃棒冰、游泳,等等。
(3)你們想的辦法真多,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方法,我們來看看這些方法你有沒有想到,(教師播放ppt),其實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自己變得涼快些,我們回去再找一找、試一試,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科學教案 篇4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巖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
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常見的巖石。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巖石來自哪里? 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 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 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征? 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 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 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 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征時,要強調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么分呢? 這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 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 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3)巖石分類結果交流 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來分的? 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 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呢? 這一教學環節主要在于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
師:課后,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1、開個石頭展覽會 2、給巖石分類
4.2 進一步觀察巖石
教學目標:
1、學生利用感官的觀察和借助工具的觀察獲得巖石構造的感性知識。比如“這塊巖石像是卵石與泥土擠在了一起”。描述中較為確且的運用一些諸如“擠、壓”等詞匯。
2、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能較細心的觀察面前的巖石,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測與假設。
3、通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巖石,學生對巖石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觀察過程中不斷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重點:
能對觀察到巖石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測和假設。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火山噴發實驗,進一步研究巖石。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大量的巖石(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分類),教師提供典型的三類巖石代表。放大鏡,小刀,榔頭,鉗子等。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給巖石開了個展覽會,我們發現有的巖石用手摸上去覺得比較粗糙,有聞起來有點氣味、還有的稱了一下比較重。
二、探究過程
1、進一步觀察巖石
(1)各小組拿出第一組巖石研究(選擇沉積巖類)
①活動一 (以上性質)是為什么呢?(怎么會這樣的呢?) 可能和它們的出處有關? 可能和它們的形成有關? 學生根據以上主題開展研究活動,將研究的內容和結果(猜測)記錄在記錄紙上。學生觀察結束,匯報觀察結果。(巖石的內部構造、特征等)
②活動二 主題:
1、根據活動一觀察到的內容猜測巖石(一種或者一類)巖石是怎么形成的。 巖石的形成與地殼運動有關嗎?(說出“有關”的理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研究,能用學過的知識作為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測。
(2)各小組拿出第二組巖石研究(選擇浮石、大理巖等)
①活動三 仔細觀察這些巖石的特殊性質。 猜測這些巖石的成因? 小組觀察,發現這幾類巖石的特殊性。
2、火山噴發實驗 教師演示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或者火山噴發的錄像。) (熔巖冷卻后會怎樣?熔巖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巖石相碰會怎樣……) 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對照觀察結果解釋這幾類巖石的形成原因。 提供閱讀資料(見后面資料),給巖石分類。 3、給巖石分類 活動四 主題:給自己收集來的巖石根據下表分類: 巖石的種類 種類名稱 形成原因實例(自己帶來的巖石) 討論:巖石的形成原因與巖石的性質有關嗎?
三、小結:
說說自己還有那些些新發現和感興趣的問題?
板書設計:
4.2 進一步觀察巖石 1、猜猜它們的來歷 2、火山噴發實驗
4.3 巖石的組成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2、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現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3、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現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
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
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
小刀,塑料片,硬幣,釘子,放大鏡,稀鹽酸,滴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你們想知道巖石是由什么組成的嗎?今天這節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請大家拿出花崗巖,進行觀察活動。
①活動一 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現花崗巖的秘密多。 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現所得。 教師參與小組的研究。 教師在研究過半,適時的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學生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②活動二 教師提供閱讀資料“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檢索定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 學生認識一些礦物標本。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 (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①活動三 教師提供礦物資料卡,學生閱讀后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試著模仿描述。 對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尋求比較的標準,方法可以是多種。 制定自己帶來的巖石進行礦物鑒定分析卡。
三、小結 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知道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同學們你們在研究過程中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板書設計:
4.3 巖石的組成 1、美麗的花崗巖 2、常見的礦物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目標:
1、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
2、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 經歷對金屬、玻璃等物體進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礦物進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銅、鐵、鋁及礦物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礦物條痕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3、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光澤、硬度、條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鼓勵孩子綜合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展。
教學重點:
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難點:
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讓孩子們準備銅鑰匙、小刀、鉛筆、礦物石及紙標簽等。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銅片、鐵釘、玻璃、泥土、絲綢,提供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可以自定),準備手電筒、普通瓷磚(或表面不發光的陶瓷)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那我們會對礦物進行描述嗎?今天這節一起來學習幾種簡單的方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礦物的光澤
①觀察玻璃的透光與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電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發現? 把玻璃用手豎著舉起,用手電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發現?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觀察“用手電筒照射玻璃”發生的現象,讓學生了解物體透光與反光的現象,并能夠準確地描述出來。)
②觀察不同物體的透光與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觀察研究磚頭、泥土、銅片、絲綢等物體的透光與反光。 學生分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匯報交流這些物體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用“觀察玻璃的方法”來研究其它的物體,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要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描述清楚,這里隱含著一種比較描述的方法。這對于描述礦物有著重要作用。)
③觀察礦物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請你仔細觀察石英、長石和云母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請你準確地描述這三種礦物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出示煤炭,說說它是什么光澤?
2、觀察礦物的軟硬
①比較銅片、鐵片和鋁片的軟硬。 用銅片和鐵片相互刻劃,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用銅片、鐵片和鋁片三種物體相互刻劃,你又發現了什么現象? 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試一試。 比較物體的'軟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較礦物的軟硬 你有辦法比較這三種礦物的軟硬嗎? 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方法進行比較。把礦物按從軟到硬的順序排列。 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3、觀察礦物的條痕
①觀察鉛筆的條痕 用鉛筆在白色瓷板上劃一劃,你有什么發現? 鉛筆條痕的顏色與筆芯的顏色有區別嗎?
②觀察礦物的條痕 用石英、長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發現? 這些條痕的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一致嗎? 觀察比較自己收集來的礦物的條痕。 礦物條痕的顏色和礦物表面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為什么?
三、小結 板書設計: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1、觀察礦物的光澤 2、觀察礦物的軟硬 3、觀察礦物的條痕
第二課時
一、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觀察和描述巖石的一些方法,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塊自己身邊的礦物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我們的礦物 ①研究礦物的方法 說一說,你有多少種研究礦物的方法? 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幫助研究? ②研究我們的礦物 在小組里挑一塊收集來的礦物,進行研究。 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組討論)
2、描述我們的礦物
①猜猜他是誰游戲。 怎樣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樣? 怎樣描述人的相貌? 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別描述班中任意一個同學的相貌讓其余三位同學猜,通過該活動,讓孩子們初步掌握描述物體特征的方法,從而為有效地描述礦物的特征打下基礎。
②描述我們的礦物。 你發現了礦物有多少特點? 你怎么去描述這些特征呢? 小組活動:互相描述,評一評。 一起為我們的礦物做份“簡歷”吧
3、猜猜它是“誰” 請一學生描述礦物,其他人猜。
4、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你想做個怎么樣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三、小結: 布置巖石展示盒展覽時間。
板書設計: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4、研究我們的礦物 5、描述我們的礦物 6、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4.5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教學目標:
1、提供巖石圖片及巖石實物,讓孩子經歷尋找巖石變化痕跡的活動過程。
2、讓孩子經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在經歷活動中了解冷熱、植物、風等對巖石的作用,體驗大自然的力量。
3、通過觀察描述活動,讓孩子認識改變巖石模樣的主要力量;能夠根據現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重點: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理解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到野外收集巖石(注意保持巖石的原生態);教師準備各種環境中的巖石圖片或錄像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酒精燈、鑷子、燒杯、帶蓋玻璃杯、石灰巖(小塊)、6B鉛筆、繪圖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巖石是什么樣子的?過了上萬年會怎樣?你們想知道嗎?
二、探究過程
1、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①大自然中的巖石是什么樣的 觀察圖片,請描述大自然中巖石的樣子 大自然中的巖石都是一樣的嗎?它們會變化嗎?
②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觀察圖片,你能發現巖石有些什么變化呢? 觀察自己從野外收集來的巖石,你能找到巖石變化的痕跡嗎?
③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推測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測溶洞中鐘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擬溶洞形成實驗 (方法:在兩只燒杯中各裝一些硫酸鎂,加水攪拌均勻,取一段棉布條,兩端各系一個金屬環,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在兩燒杯中間放一張白紙,讓棉布條下垂(離白紙約2厘米),靜置一周。在白紙上會形成鐘乳石模樣的結晶。) 自然界中還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巖石發生變化?
2、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①冷和熱的作用。 把巖石加熱,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把加熱的巖石放入水中,它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如果反復進行這樣的試驗,請你推測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冷熱對巖石的影響。 實驗現象對你有什么啟發?你想到了什么?
②風對巖石的摩擦作用。 觀察活動:在白紙上用鉛筆(6B)寫一個字,有橡皮擦去,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當沙粒被風刮起而撞上巖石時,會發生什么情況呢?經過長時間的作用,巖石會發生改變嗎?(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利用這一觀察實驗活動推理風沙對巖石的侵蝕作用。當然,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觀察實驗活動)
③植物根的作用。 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長著已發芽豌豆),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討論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出示圖片(巖石中長有植物),說說植物對巖石的作用。
④小結 大自然中,改變巖石模樣的力量有哪些? 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
三、小結
學習課文之后,談談自己的感想。
四、板書設計
4.5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2、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4.6 巖石、礦物和我們
教學目標:
1、讓孩子經歷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巖石和礦物。
2、讓孩子在經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巖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了解。 3、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和礦物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巖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
會整理自己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巖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采礦、用巖石與礦物制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實物。教學過程: 以科學討論會的形式進行教學。
1、課前調查研究活動。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結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巖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巖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巖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巖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巖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你知道巖石與礦物是怎么開采出來的嗎?盡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采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采完后,還有可能再產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于亂開采而帶來生態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3、 總結
板書設計:
4.6 巖石、礦物和我們 1、巖石和礦物的作用 2、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在水中玩球。
2、觀看小球從水底向上浮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產生好奇。
活動準備
在水箱中接滿水;乒乓球若干,石頭一粒。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粒石頭和一個乒乓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手里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里拿著的是什么?
(幼兒自由猜測)
二、觀看沉浮。
1、師:這兩個寶貝都喜歡在水里玩,你們來看看石頭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顯一看就知道石頭沉下去了)
2、師:那你們說乒乓球在水里會不會沉下去?
(幼兒自由猜測后教師示范)
三、觀看游戲:小球躲貓貓。
1、師:小朋友聽,什么聲音啊?(播放聲音:小貓的.聲音)
師: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么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看見的。
(幼兒自由發言)
2、示范游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
見沒聽到小貓的聲音后,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球浮上來啦!
3、示范游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啦!”
4、分組游戲。
教師講明游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沒聽到了就浮上來。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反思:
光腳作游戲即符合季節特征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每天穿鞋子是孩子們經常做的事。因此,對鞋子的顏色、大小較感興趣。通過優美的音樂光腳、穿大鞋、穿自己的鞋來感知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活動時要穿合適舒服的鞋子。但個別幼兒不容于集體活動,指導欠缺,應采取多種形式激發有困難的幼兒一起游戲。
活動目標:
1、感受自己穿鞋的快樂。
2、感知鞋子的不同顏色和大小。
經驗材料準備: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飾,因此,有一定的感知經驗,并通過大鞋和小鞋讓幼兒感知自己穿鞋的快樂。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夏天到了天氣很熱小朋友愿意和老師一起光腳做游戲嗎?
2、聽音樂《碰一碰》光腳做相應的動作。
3、將各種顏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歡內、你最喜歡那一雙?為什么?
5、小朋友說一說你喜歡大鞋子嗎?為什么?
6、穿上你喜歡的大鞋子和老師做游戲好嗎?
7、大鞋子雖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會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師做游戲好嗎?
科學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標
1、 鼓勵幼兒愿意將操作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用語言表達。
2、 幼兒能夠根據需要解決問題,選擇恰當的工具,激發幼兒對探究活動的興趣。
3、 初步嘗試記錄的方式。
二、 教學準備
a) 教學試驗材料:
印章、記錄圖表;大盆6個、小筐4個、夾子4個、漏勺4把、透明托盤12個、花生、小米。
b) 科學術語及詞匯:漏眼
c) 可能的難點:工具的使用
d) 學生的課前準備:用手分沙子和石子
e) 實驗記錄:用表格形式記錄結果
f) 時間安排:25分鐘
三、 教學過程
a) 情景引入:
1、“伙房的叔叔不小心把花生和小米混在了一起,他想請咱們班小朋友幫助他把花生和小米分開”
2、出示各種工具,與幼兒共同認識工具以及簡單的功用。
夾子、小筐、漏勺
b) 猜想預測:哪種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凈?
c) 問題探討: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d) 分組實驗與記錄
(一)第一次實驗
1、幼兒自選工具,把花生分揀到托盤里。(停止時,要求幼兒把工具放回原處整齊) 1、 講解認識記錄表,進行記錄:用自己的'印章在所用工具對應的格子內記錄。
2、 幼兒分別來講講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況。
3、 依次看各組使用不同工具后的結果。
4、 集體記錄分得又快又干凈的工具。
(二) 第二次實驗
5、 提出要求:仔細想一想哪種工具你還沒試過,請再換種工具試試。
6、 記錄再次實驗用的工具(記錄方式培養:看看這是第幾次,在哪個格子里記錄)
7、 觀察記錄結果,哪種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凈?記錄在表格中。
f) 集體總結:
“今天我們發現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凈,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兒觀察小筐并與其他的幾種工具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凈;漏勺也有眼,但眼兒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開;夾子能分開,但是一次只能夾一個,太慢了。
四、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讓兒童有機會親歷探究自然奧秘的過程,嘗試使用小工具把混在一起的小米和花生分開,在探究的過程中了解這些常用工具的特點,選擇恰當的工具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成長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未來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礎。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幼兒園實地探尋螞蟻、觀察螞蟻,對螞蟻的生活環境、蟻穴感興趣。
2、感受尋找螞蟻、觀察螞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找到一處螞蟻較多的地方,準備好一點餅干屑。
2、螞蟻生活環境的圖片。
3、幼兒用書第3冊第4-6頁。
活動過程
(一)螞蟻在哪里?
教師提議去幼兒園里尋找螞蟻、
教師:我們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螞蟻,你們知道螞蟻生活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螞蟻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空地上,找一找螞蟻的家吧!
(二)螞蟻的足跡
1、實地觀察螞蟻
教師:這附近有許許多多的螞蟻,現在請小朋友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來找一找小螞蟻,看一看小螞蟻住在哪里。老師這里有一些餅干屑,等下請小朋友們分組找一塊空地,撒在空地上。過會兒,你就能發現螞蟻,并跟蹤到它們的家在哪里了。
2、幼兒分自由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3、提醒幼兒愛護小螞蟻,不要踩到小螞蟻。
(三)我的螞蟻朋友
1、回到教室,討論觀察結果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都發現螞蟻的.家了嗎?它們的家到底在哪里?
2、分組上前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提醒幼兒用完整的句子來講述,并引導幼兒簡單描述螞蟻的生活環境。如:小螞蟻生活在洞里,洞口是一個拱起的小土士丘,像火山那樣中間有個洞。洞的旁邊都是小草,旁邊的泥土非常干燥……
3、教師小結:原來,小螞蟻喜歡在地下挖洞筑果,它們的家有好聽的名字叫一蟻穴。它們通常把家安在比較干十燥的土壤中,我可以在樹根草從、在地方找到它們的家。
(四)螞蟻的家園。
1、 觀察幼兒用用書,進一步認識地下螞蟻王國。
2、 螞蟻在底下的家,到底是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6頁,說說蟻穴的內部形狀又如有許多的小房間,鼓勵幼兒大膽猜每個“房間”的不同用途。)
3、小螞蟻在里到是怎么引活的呢?這一個個的小“房間分別是什么用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們來分享答案,好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經典)科學教案10-01
【經典】科學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