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經典【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瓶中取珠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辦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能大膽講述。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木珠和鐵珠放在脈動瓶中;小棒、筷子、鐵絲、吸管、磁力棒、雙面膠(小組一份);操作框、幼兒記錄單(兩種顏色)、記錄單的架子和記號筆。
教師材料:創設情景、幼兒實驗材料一套、透明膠、記錄單、磁性板;視頻展示儀、數碼相機、電腦。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教師出示材料,創設問題情景。
創設問題情景一:師操作把珠子放進瓶子里),用什么辦法把珠子取出來?
創設問題情景二:如果把這只瓶子固定(師用透明膠固定瓶子),在瓶子不能動的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瓶中的珠子取出來?
三、 幼兒進行猜想和記錄,并交流不同的想法。
1、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想出辦法,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材料,認識材料。
3、出示記錄單,了解猜想記錄的要求和方法。
4、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
5、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想。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選了什么材料?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為什么用這個辦法?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師: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選了不一樣的材料?為什么?
四、幼兒進行實驗和記錄,驗證猜想,教師巡回指導。
(一)第一次實驗1、教師提出實驗前要求:
2、幼兒第一次實驗驗證,并記錄。
3、第一次實驗后交流。
師:用你們猜想的材料取出珠子了嗎?
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說說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鐵珠的幼兒交流方法)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說說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木珠的幼兒交流方法)(二)再次實驗:
1、 出示實驗記錄單二,了解記錄要求。
2、 幼兒再次實驗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并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情況)3、 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情況。(在視頻前)五、延伸活動:師:今天,我們是從不能動的瓶子里取出了木珠和鐵珠,如果瓶子里掉進去的是玻璃珠呢?能用什么方法呢?我們回去后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剛一入秋,班里的陽陽就帶來了幾個看上去毛絨絨、碰上去刺刺痛的"家伙",大家都圍過來,爭著看熱鬧,這個說:"什么呀,像個小刺猬?"那個說:"好像是個松果吧!"還有的說:"不對不對,一定是刺猬寶寶在睡覺呢?"這時陽陽忍不住了:"你們不認識它吧,告訴你們,他們是毛栗子,是我爸爸從虞山上帶下來的。"聽著孩子們的爭論,看著孩子們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腦中油然生出一個念頭:我們地處虞山腳下,正是栗子的產地,何不利用這自然資源,帶孩子們認識一下栗子呢,于是產生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剝栗子的各種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協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1、 發動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時鼓勵幼兒想出一種或幾種剝栗子取果實的方法。
2、 幼兒自備各種手套、剪刀、小榔頭、小刀等。
3、 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活動過程】
1、 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①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②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 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師:這么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著什么小秘密呢?
①先讓幼兒猜一猜。
②再讓幼兒分散操作,利用各種工具取出栗子果實。
③最后交流各自選用的方法: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開來。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放在腳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結:因為栗子球外層代詞,所以在取果實時要盡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3、 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②問一問:有什么氣味?
③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間的關系?這些粒子像什么?
⑤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再次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師: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①你想請誰幫忙?
②剝開后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操作剝栗子,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③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請小刀幫忙,切開栗子。請剪刀幫忙,剪開栗子。
④請個別幼兒說說栗子肉的特征。
⑤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著,里面是黃色的肉。
5、品嘗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①啟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②品嘗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品嘗月餅,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2。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全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3。初步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了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月餅的制作方法
2。月餅及切月餅的塑料小刀
3。音樂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1。教師: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這一天人們一般怎樣慶祝?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國過中秋的習俗。
二、觀察并了解月餅。
1。請幼兒將各自的月餅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月餅是什么形狀的?聞一聞,月餅是什么味道?
2。幼兒自由交流并討論:
你吃過的月餅是什么味道?月餅餡里都放些什么?
3。課件—月餅的'制作方法
讓幼兒觀看月餅是怎樣制作的。
三、分享月餅。
1。請每組推選四名幼兒嘗試將月餅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口味的月餅,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
活動延伸
建議家長在中秋節的晚上帶孩子賞月、吃月餅,讓孩子體驗與家人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種子的外形、顏色、結構及如何變成芽。
2.培養學生觀察與記錄的能力。
3.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重 點:種子如何變成芽。
難 點:讓學生了解種子變成芽的過程。
教 具:蠶豆、毛豆、玉米、稻谷、麥的種子、放大鏡、鑷子; 事先教師播種花苗。
方 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如果老師問一粒種子種進土里會發生什么變化,大家怎樣回答?會發芽、會長高、會開花、會結果 …… 很好。但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們認識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實、數據來說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實際種植一株植物,堅持觀察、記錄,最后通過分析研究觀察記 錄,用事實數據科學、準確地說明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觀察種子
1. 觀察與描述鳳仙花種子的外形特征。
2. 觀察與描述其他種子的外形特征。
3. 為什么外形不同的種子都會發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師或學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學生觀察鳳仙花、黃豆、小麥、玉米等四種種子(或其他種子)的.內部結構。
6. 討論和交流四種種子在結構上的共同點,說說鳳仙花種子和哪些種子相似。
三、播種活動
1. 討論和交流“如何播種”:播在哪里、怎樣播種、種多深、怎樣澆水。
2.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結構化的板書: 播種地點 播種方法 播種深度 種子方向 澆水方式 …… 花盆中 戳個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濕潤
3. 自主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播種,并做好標記。
4. 教師提供教材中的播種方法,并讓學生按方法進行播種,做好標記。
5. 教師要求:對兩種不同播種方法的種子發芽情況進行課外觀察。 (以小組為單位在花盆里播種,在盆上做上本組的標記,放在學校由各組同學輪流管理,每個學生帶種子回家根據自己的選擇情況地栽或盆栽)。
6. 預測種子在一周內的變化。
7. 在科學文件夾上記錄播種的日期。
科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托班幼兒喜歡各種各樣的圖形,但對圖形的認識很模糊,往往把圖形張冠李戴。為了讓幼兒對圖形有初步的認識,針對本班低齡幼兒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的特點,我利用紙盒做成小動物,讓幼兒根據小動物嘴巴的形狀給小動物喂食,在這基礎使幼兒對圖形有個初步的認識。
二、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圓形和方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三角形。
2.初步學習將圖形按形狀分類。
3.在教師引導下能按游戲規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方方、圓圓、三角娃娃各一個。
2.圓形、方形、三角形若干個。
3.三個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標記的小動物紙盒。
四、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圓圓唱“大家好呀,大家好呀,小朋友們大家好“出場,并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們早上好!”幼兒向娃娃問好:“圓圓早上好!”接著由“方方”、“三角娃娃”出場向小朋友問好。
2.認識三角娃娃
三角娃娃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新來的圖形寶寶,我是三角形。”引導幼兒觀察三角娃娃的樣子:尖尖的下巴,頭上一邊一個尖尖的角,有三條邊。
3.和三角娃娃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三角娃娃,逐一和小朋友拉手問好。
4.游戲:給小動物喂食:小動物肚子餓了,要吃跟自己嘴巴相同的餅干,讓我們來喂小動物吧!
五、教學反思:
幼兒看見圖形娃娃都很開心,很積極向娃娃問好。給小動物喂食,幼兒很興奮,積極參與,每個幼兒都動手。大部分幼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其中三角形的名稱說不出來,在以后圖形游戲中要加強對圖形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對于電的了解學生們在單元學習活動之前已經不是一張白紙,從家用電器的調查、交流活動中可以引出同學們對電所了解的豐富知識。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可能把同學們的觀點梳理歸納清楚,并做一些補充完善的工作。由于接下來要進行一系列的有關電的實驗,所以有關用電安全的教育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教學目標:
1.經歷調查家用電器的活動過程,并用科學文件夾記錄。
2.討論他們想知道的關于電的知識。
3.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電的知識的資料。
每人一份用于家用電器調查記錄的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1.引入。
課前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并用科學文件夾記錄了自己家的電器名稱、數量和用的是什么電。在調查過程中,大家一定有許多想法和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調查成果和發現的問題。
2.交流我們的調查成果。
(1)研究電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小組交流科學文件夾所記載的內容。要求每個人都要說給同組的同學聽。
·全班討論交流:生活中常用的電器有哪些?大的電器有哪些?小的電器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些?最少使用的是哪些?這些電器分別用的`是什么電?
(2)交流調查過程中的想法和問題。
·發現的問題有哪些?
·自己有哪些想法?
3.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有關雷電的知識
·高壓電線、鐵塔、變電所等這些地方的電很危險。
·富蘭克林的故事
·物體與物體之間互相摩擦后會產生靜電,摩擦起電的實驗。
4.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1)有些地方存在著觸電的危險。沒
·在戶外,哪些地方隱藏著觸電的危險?
·在家里和學校,哪些地方隱藏著觸電的危險?
(2)我懂得怎樣安全用電。
·不能隨便去摸電線裸露的電器、電源插頭、燈泡等物體。
·遇到雷雨時不能到高尖的大樹、建筑物等地躲避。
·不能用家里的交流電做實驗。
·不能用濕抹布去擦電器。
將課堂內討論交流得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安全用電要養成習慣。談談你對電還有什么問題,你還想知道電的哪些知識。
課后反思:
1、把相關的電器調查在課堂上以回顧的方式進行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2、教學中豐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并不等于不導電的解釋,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用電安全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秋天樹葉變黃了從樹上飄落下來非常的美,有紅的爬山虎葉,蠟黃的楊樹葉,金黃的梧桐葉,半綠半黃的小草等,非常的美。于是利用這些美麗的樹葉設計了一節科學活動《樹葉探秘》。感受到樹葉的美,初步了解落葉樹,知道不同種的樹的樹葉是不一樣的,同時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探究樹葉的大小、形狀、顏色等方面的特點,初步了解葉脈。
2、了解樹葉的用途,激發對樹葉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3、感受樹葉的美。
教學準備:
在回家的路上欣賞了美麗的樹葉,收集各種樹葉(形狀、大小、顏色不同),柔和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秋天樹葉的美麗。
教師(播放輕音樂)秋天到了,一片片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落到了地上。(教師邊講訴邊往空中拋樹葉。)
二、探索樹葉的特點。
1、觀察比較,了解樹葉的特點。
教師:請你挑選幾片樹葉,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挑選幾片樹葉,引導他們在樹葉大小、形狀顏色等方面的特點,并與同伴輕聲交談。)--請個別幼兒描述樹葉的外形特點。
教師小結:樹葉有不同的大小、形狀和顏色。
2、摸摸樹葉,發現正反面的不同。
請你挑選幾片樹葉,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樹葉有不同的大小、形狀和顏色。
請你看一看、摸一摸,葉子的兩面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顏色比較深,摸上去比較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顏色比較淺,摸上去比較粗糙的一面是背面。
3、觀察、發現葉脈的秘密。
請你拿起一片樹葉,看一看里面有什么?
這個細細的、像線一樣的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葉脈”。
請你觀察一下,自己手里樹葉的葉脈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和其他小朋友的葉脈長得一樣嗎?
教師小結:葉脈也有不同的樣子。
4、引導幼兒發現落葉的其他秘密?(例如:落葉有什么不同的氣味。)
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發現這個秘密的?
教師小結:原來落葉里還藏著這么多的秘密,每個小朋友的發現都不一樣!
三、說說樹葉的用途。
教師:樹葉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請幼兒想象、討論。(引導幼兒討論樹葉的用途和玩法,如樹葉拼貼畫,在樹葉上畫畫、把樹葉做成藝術品等。)
教師小結:除了你們想到的,樹葉還有許多其他的作用,比如:它可以作為動物的飼料;落下來的樹葉能給土壤帶來豐富的營養,讓明年的樹葉長的更茂盛。
四、愛心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作品,應該感謝樹媽媽,怎樣感謝樹媽媽?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樹葉》,加深對樹媽媽的親情感,教育幼兒保護樹木。
活動延伸:
1、把樹葉放在科學區,供幼兒進一步探究樹葉的特點,并互相交流新發現。
2、在美術區引導幼兒用樹葉制作粘貼畫。
3、運用幼兒用書3~5頁的互動游戲,引導幼兒看圖說說樹葉的大小、形狀、顏色、葉脈等的特點認識幾種常見的樹葉。
4、利用戶外活動時間帶幼兒到公園撿樹葉。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和比較能力,增進了幼兒對樹葉的認識,了解樹葉最常見的幾種顏色、形狀,簡單地知道樹葉的一些用途。同時提高了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我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最貼切的自身開展。小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對于我們小班的孩子,每天午休起床都會玩玩小腳丫,幼兒對身體的初步探索有著強烈的興趣,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根據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的特點,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通過說、看、摸、動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比較,認識腳的特點,激發幼兒對生活、對自己成長的熱愛及渴望。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激發幼兒對成長的渴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自己小腳的作用和特點,知道腳會隨著人體而慢慢長大。
3、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愛護自己的小腳,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初步談論過小腳,了解腳的基本結構(腳背、腳跟、腳底、腳趾頭);
幼兒完成過小腳印的美術作業
物質材料準備:幼兒的小腳印地墊、室外的腳印畫、幼兒小時候的小腳印。
活動過程:
一、利用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和游戲活動引出提問:小手對我們這么重要,那小腳對我們是不是也一樣重要呢?
二、小腳是我們最需要的好朋友,我們的很多活動都離不開腳。
1、說一說:我的小腳會做什么?
2、做一做:我的小腳會做什么?
三、認識小腳,和小腳丫做朋友。
1、伸出小腳看一看,和小腳做朋友。
2、幫小腳活動一下(擦擦腳背,搓搓腳跟,揉揉腳趾頭)。
四、談一談:為什么有些人的腳大,有些人的腳小。
1、觀察比較,誰的腳大,誰的腳小。
2、感知小腳和我們的身體一樣,會慢慢長大。
五、玩一玩:關于小腳的游戲。
1、小腳變變變。
2、踩腳印。
3、小腳在哪里。(找腳印)
六、幫小腳找朋友,保護小腳。
活動廷伸:
1、活動區中繼續開展踩腳印的活動。
2、開展游戲活動:大腳和小腳。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