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10篇【通用】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一、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觀察、分析資料發現動物、植物有著多種繁殖方式;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變化;設計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包括簡單機器、機器人等)。
2、能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謎和生物技術的好奇,并積極的關注相關研究的進展;感受生命延續過程的復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通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能通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現生物的許多特征是遺傳的,(教學論文 )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并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的運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境、保護礦物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如達爾文)的故事,關注工具發明和使用的發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象,并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即可。
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并描述相關的現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培養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
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引領學生帶著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通過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
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礦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為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整合起來。激發學生對機器人開發研制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定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外形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
1、引言:
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也很陌生.我們知道它是怎樣傳播的嗎?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現代科扙技中哪些應用?現在就讓我們進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物體的影子?(可認讓同學和演示)
2) 師生共同研究影子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電燈和自然光源如陽光、電光等。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現嗎?
2)我們再通過下面實驗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和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過程, 得到下面3點:
1、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本節小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1
1、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有關。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六、作業設計
1實驗:觀察和測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陽在( )丶方太陽在( )方太陽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長( )厘米我的影子長( )厘米我的影子長( )厘米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光在空氣中是直線傳播的
2、通過探究各種物體的影子,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3、培養學生觀察、探究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學難點:
知道光在空氣中是直線傳播的。
教具:手電筒
學具:球、玻璃、記錄表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師:今天老師要請神秘的嘉賓到我們的教室來,左邊的靠窗同學把窗簾拉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來到了我們的教室?
生齊答:陽光
師:射進來的光線是怎么樣的呢?
學生觀察并交流
陽光進入到我們的教室后,又帶來了哪位什么嘉賓?
生找并回答(影子)
師:這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
生:充足的陽光和物體
師: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影子。老師給每一組都準備了一只球和一塊玻璃,(師拿出玻璃和皮球給學生看)大家到操場上以后利用這兩個物體分別造出它們的影子,并把影子和物體畫下來。還要把影子和物體的各自特征描述下來,最后初步歸納出影子形成的原因。在操作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2、畫影子、研究影子(室外)
①學生四人小組合作造出球和玻璃的影子并畫下影子。
②老師把學生帶到教學樓的影子下面,師:我們現在站在大樓的影子里,你能看到太陽嗎?(不能)要想看到太陽我們必須站在哪里?(站到影子的外邊)
師:為什么呢?你想過嗎?
③拿一根標桿立在太陽下,讓學生給標桿的影子位置做好記號。
師:等下課我們再來一起觀察這根標桿的影子
3、交流影子
①師:這形成的影子和物體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可以從形狀、顏色、透光與不透光等各個方面來說
師:為什么影子和物體會有這些不同呢?
生回答
師:那玻璃的影子和球的影子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學生交流(球的影子顏色暗,玻璃的影子顏色亮)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學生討論、交流
②師:影子、物體和太陽三者之間的位置又是怎樣的關系呢?你們能不能在剛才的畫上把太陽的位置畫下來呢?
學生開始畫圖
師:影子、物體和太陽三者之間的位置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
4、研討影子形成原因
師:通過剛才我們在操場對影子的觀察研究,你覺得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呢?
匯報形成原因:太陽光照到物體上受阻而在物體的后面形成了影子。
當學生回答陽光照到物體上時,被物體擋住了。師問:那光不會轉彎嗎?
師生共同探討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師利用窗簾讓一束陽光進入到教室讓學生觀察陽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學生舉例。(有點難,如中午十二點的影子、手電筒)
5、課外延伸
師:我們知道了影子形成的原因,那么物體的影子會不會有變化呢?大家課后去觀察觀察剛才那把椅子的影子。
科學教案 篇4
第一單元 簡單機械
第1課 杠桿
教學目標:
第3課 滑輪、輪軸與齒輪
教學目標:
第4課 斜面
教學目標:
第9課 礦產資源
教學目標:
第10課 海洋寶庫
教學目標:
第三單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課 太陽系
教學目標:
第16課 網絡課堂
——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對太空搭載實驗有初步了解。
2 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3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 根據自己的知識,完成一個簡單的太空搭載實驗設計。
5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6 愿意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問題。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2 環節①:太空搭載實驗設計
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太空搭載實驗。
3 環節②:太空搭載實驗評價
對不同的實驗設計進行評價。
4 小結。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放大鏡,初步學習使用放大鏡。
2、激發幼兒探索使用放大鏡的興趣。
3、感知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動重點:
通過感官感知放大鏡的特點。
活動難點:
發現隨著放大鏡的上下移動會放大物體的整體或局部。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放大鏡。
2、每組準備一些可觀察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放大鏡,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 教師: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2、 介紹名稱——放大鏡。
二、引導幼兒通過感官感知放大鏡的外形特點。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用手摸,用眼觀察,感知放大鏡的特點。
2、幼兒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放大鏡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小結:放大鏡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間凸起的,邊緣是薄的。
三、引導幼兒學習使用放大鏡。
1、幼兒用放大鏡自由觀察桌面上的物體,感知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兒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鏡。
3、教師示范正確的使用方法并小結:在使用放大鏡時,慢慢上下移動放大鏡,保持合適的距離,會放大物體的整體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過圖片讓幼兒感知放大鏡的使用在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2、幼兒再次使用放大鏡隨意觀察活動室內任何地方,體驗使用放大鏡帶來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樹木的橫截面上有年輪,觀察年輪可以知道樹木的年齡。
2、知道樹木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樹木生長情況,年輪的變化可以反應樹木生長的環境、氣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3、 能對觀察對象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4、 能通過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進行學習。
5、具有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性,愿意與人合作。
教學準備
一塊有明顯紋路的木版,每組三種不同的樹的橫截面,觀察記錄表,有關年輪的圖文或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帶紋路的木版,提問:你們從木板上看到了什么?這些紋路從哪兒來?你還在哪兒看到過樹木中的紋路?我們把樹木中的這種紋路叫什么?(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交流學生已知經驗的過程,通過交流導入新的探究過程。)
二、觀察樹干橫截面,激發學生發現問題。
(1)教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塊用樹干鋸成的橫截面,學生分組觀察。要求小組在觀察中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和疑問。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記錄表發給小組,也可以讓學生直接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2)交流發現,提出問題。
三、觀察其他樹的橫截面。
(1)給每個小組再提供兩塊樹的橫截面,小組觀察:有什么新發現?你還有什么疑問?
(2)交流與質疑。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隨堂板書,引導學生整理問題:看一看,這些問題中,哪些我們可以在剛才的觀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學們互相解答?把已經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然后給剩下的問題進行分類。
四、了解年輪的形成。
(1)閱讀教材上的小資料,思考:年輪是怎樣形成的?年輪跟樹木的生長情況有什么關系?你從這段資料中又解決了哪些疑問?
(2)交流。
(3)為學生補充一些相關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五、了解更多的來自年輪的信息。
(1)觀察年輪圖,估算樹的年齡。(五年級的學生一般都知道通過數年輪的圈數可以知道樹的'年齡,如果只是簡單地去數數意義就不大了,因此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怎么數、為什么數出圈數就是樹的年齡。)
(2)觀察:同一個年輪的寬窄都是一致的嗎?不同年輪的寬窄、顏色一樣嗎?
(3)討論:同一個年輪的寬窄不同,不同年輪的寬窄、顏色不一致可能與什么有關?
(4)記錄討論結果并交流。
(5)你還知道年輪可以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六、課外拓展。
(1)繼續觀察伐木留下的樹樁或者鋸下的樹干截面上的年輪。
(2)收集有關樹木年輪的資料,讀一讀,把學到的知識與同學交流。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數數量是10的物體,會讀會寫數字10,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培養學生眼、腦、口、手協調活動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4.結合主題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
教學設想: 1.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蘋果"連線等創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在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愉悅的課堂物化環境和人際環境。
2.以操作為認知的突破口,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增加教學厚度,滲透有關數軸和數物、數形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準備:
主題畫、小圓片、小紅花、計數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圖、梨子圖片、貼在小黑板上的蘋果圖片(圖上有數)
學具準備:
直尺、10朵小紅花、10根小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導立美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日?對,10月1日是國慶節,今年國慶節天安門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非常熱鬧,大家想看看節日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嗎?(出示主題畫)引導學生觀察紅旗、燈籠的數量(8),每幅標語的字數(9),幾位小朋友、幾個汽球(9)。教師拿一張帶汽球的小朋友圖片邊跑邊說,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個汽球(貼上畫面),現在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幾個汽球?(10)
板書:10的認識
你能用10說一句完整的話嗎?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認識數字10。
(1)領讀10。
看看10和我們前面學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個數字,10是兩個數字組成)
(2)請同學們拿出10朵小紅花,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現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同學們經過動腦擺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案,老師也來擺幾種。
老師今天帶來了10朵小紅花,準備獎給那些守紀律、肯動腦的同學。
2.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
(1)出示計數器,先撥9個,再撥1個。"一共有幾個珠子?""10個珠子怎樣得來的?
(2)拿出直尺。我們數數,從哪個數字開始數?(0是起點)
從0到9有幾個數字?(10)第10個數字是幾?(9)找到10,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誰能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遍?
(3)幻燈出示:按順序填數。
①5口7口口口
②口9口口6口口
2. 比較9和10的大小。
貼第一、二幅五角星圖,板書:9 10
9和10誰大誰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左手中、食指叉開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圖,板書:10 9
10和9用什么符號連接?(右手中、食指叉開示" )" )
10還可以比哪些數大?(10比0→9中的每一個數都大)
4.教學10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邊擺邊輕輕地說組成,教師巡
視指導。)
指名學生回答,你想出幾種擺法?怎樣擺又好記又不會漏掉呢?(按順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學10的寫法。
投影片示范,10由兩個數字組成,所以寫時占兩格。第55頁書寫格學生先描后寫。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對口令。男:我說7。女:我對3。同位合:7和3組成10。(同時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請10位同學到講臺前來,每人一張寫上數字的梨子圖片。(叫了7名同學后問:"我還要叫幾名同學"?)分成二組,1--5一組,5--9一組。
手拿"1"的說:"我是1,誰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學迅速跑到"1"旁邊,"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齊答:"對對對,
請上位",兩人握手上位。
四、練習反饋,成功立美.
(1)第55頁"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數軸上填數,練習數序。
第2題讓學生用線連出組成10的兩個數。教師巡視指導,請學生板演。(小黑板上貼有寫上0-9的一個重復數字5的蘋果圖片)
(2)幻燈片出示練習題。填"〉"、"〈"號
口〉8 口〈10 口〉9
五、課堂小,整體立美。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老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0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和同學是好朋友"。
板書設計: 10的組成.
淺議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兼評吳曉秋老師的"10的認識"
周新高 (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豐采,發揮美能效應,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刨設情境一一學生在羹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境是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教學時,吳曉秋老師創設了如下情景:以國慶閱兵典禮和天安門主題畫面導人,通過燈籠數、紅旗數、標語字數復習8、9,在9個小朋友放飛9個汽球的基礎上,跑來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汽球,自然導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教師補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梅花形圖案;10的組成連線練習,把數寫在紅紅的蘋果圖上。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簡潔美觀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優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組合,優化了課堂的物化環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學生在美的情意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擺小棒、比大小、對口令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一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境的重要手段。吳老師承續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以小紅花、紅五星、鼓掌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與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據;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教學準備】
準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課前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
在進行第一個環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提出問題——人的身體從小到大會發生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
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4、實施探究
A、探究人的一生身體發展變化特征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發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還準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現什么。
(2)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3)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美麗青春痘、說話的.聲音變粗、喉結突出……
同學們發現了很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人出生后,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逐漸的衰老,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歷發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衰老期(60歲以后)等4個發展階段。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經歷的過程.
人的身體特征發育比較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發展階段時間比較長短因人而異。
B、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
同學們已經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據你感覺到什么?如果利用這些數據制成表格或圖形,研究起來就會更明顯。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統計表、條形碼統計圖生、折線圖)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察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請寫在下面:
(1)圖表
(2)發現
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青春期是由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衛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我們在青春期應該注意什么?(加強鍛煉、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心理咨詢)寫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6、拓展創新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寫出研究報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專題研究。
7、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了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點,注重個人保健。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于探索的狀態。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并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2、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3、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小紅旗、娃娃卡片、嘴、鼻子卡片、小獎品若干。
學具準備:
小紅旗、小汽車方向盤。
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客人老師好!
師:誰知道一共來了幾位客人老師?
生舉手回答。
二、活動新課
1、 認識左右手。
(1) 剛才你回答問題舉的是哪只手?(右手)
出示卡片《右》——認識右,跟老師一起念“右”。
每個小朋友的凳子底下都有一面小紅旗,把它粘在你的右手背上好嗎?老師也在右手粘上小紅旗。誰能告訴老師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生:用筷子吃飯。
生:用右手寫字,上網用右手握鼠標。
生:右手拿球拍,握手。
(2)右手能做這么多事呀,那與它相對的是哪只手呢?(左手)
出示卡片《左》——認識左,跟老師一起念“左”。
左手能做什么呢?
生:右手寫字時,左手把本,右手拎不動東西時,左手幫忙。
師:左右手合作力量大,我們要多鍛煉左右手,尤其是左手,它會使我們越來越聰明。
2、找朋友。
左和右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有這樣的一對對好朋友嗎?
生:左眼和右眼。
生:左腿和右腿。
生:左胳膊和右胳膊。
……
找到這么多好朋友,我們現在和這些好朋友做個游戲吧!
三、課堂鞏固(游戲)
1、聽口令做動作。
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跺跺左腳,跺跺右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拍拍左腿,拍拍右腿。同學們做得真不錯。
2、這些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左右,那我們周圍,我們的位置有左右嗎?誰來說說?
生:張東在我的左邊,曹博在我的右邊。
生:付美琦在我的左邊,李容光在我的右邊。
師:好,那我們就和你左邊或右邊的小朋友玩拍手歌吧!
乒乓乒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手心手背,左手摸鼻梁。
3、貼鼻子
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摸到了鼻子,可是有一個小朋友沒有鼻子很苦惱,我們來給它貼上好不好?
找一位小朋友來上前貼,其它同學只能說左、右來提示他,讓他把鼻子貼正。(左轉三圈,右轉三圈)
師:鼻子有了這位小朋友笑哈哈,誰把它的笑嘴貼上?
也是象剛才一樣,只能喊左右。
師:這兩位小朋友真棒,老師和你們擁抱一下。發給你們一個小獎品。
4、體驗左右相對性。
師:剛才老師和那位小朋友握手,伸的都是右手,可為什么方向不一樣呢?
生:因為老師和他面對面,左右正相反,就像照鏡子一樣。
四、課后延伸
師:我們知道左和右是不一樣的,你知道生活中什么事是分左右的嗎?
生:行人車輛靠右側通行。
生:司機坐在車輛的右邊。
生:解放軍叔叔齊步走時先邁左腳。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用你的`右手跟客人老師再見!
開著小汽車走吧!靠右側通行。
教學反思
讓幼兒初步掌握“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是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是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大量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知識。整個活動貫徹《綱要》中所說,“幼兒園的教學應以游戲為主要向導,孩子在游戲中得以不同發展和提高”。結果證明,我的思路是對的,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在每做完一個動作之后,我應該全盤檢查一下孩子們的具體動作,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做到,還有在孩子們一起正確指揮小伙伴去貼鼻子和嘴巴后,我只表揚了這兩個表演的孩子,而忽視了座位上的一群小指揮者。這兩個方面是我所沒有照顧到的,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我多加注意。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內部形態特點,感受水果外在和內部結構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種吃法、知道多吃水果營養好。
3、學習用形容詞表述觀察結果。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一個水果。教師準備不同種類的水果各一個,一把水果刀。每組一個盤子、盤子里有許多切好的水果塊,牙簽一盒。水果寶寶外衣的圖片一套,水果胸飾。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七個妞妞來摘果》引出主題。
師生共同念兒歌。師:七個妞妞摘了哪些水果?這些水果穿著怎么樣的外衣呢?
二、幼兒交流自己帶來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你帶來的是什么水果?它穿著一件怎么樣的外衣呢?
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充分感知自己帶來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紹,
師:你帶來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著一件怎么樣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寶寶。
1、觀察水果橫切面。
切開水果:用實物展示臺放大形象。讓幼兒觀察果肉的橫切面,感知水果內部結構的排列特點,尋找水果秘密。
師:果實里面有什么?什么顏色?像什么?你還發現什么?
2、品嘗水果。
每桌一個裝有各種水果塊和盤子以及牙簽,讓幼兒邊品嘗邊推測這是什么水果。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紹水果的名稱、結構特點。
四、游戲活動
給水果寶寶穿衣服。師出示各種水果外衣和水果寶圖片,引導幼兒感知水果外衣特點,以及果肉寶寶的特征,請幼兒上來操作圖片,幫水果寶寶找到外衣。
五、游戲活動:水果蹲。
介紹游戲玩法:請幾位幼兒上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胸飾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兒介紹自己的水果名稱,然后游戲開始,先請一位小朋友邊說邊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著說,并做相應的動作,若沒有快速接上作為失幾者下臺,若說錯了(臺上沒有的水果),也是失敗者也下臺,最后一個站在臺上的人為勝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寶寶”說:蘋果蹲蘋果蹲,蘋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寶寶接著說:“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