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8篇(熱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紙制作不同形狀或結構的橋面。
2、感知體驗紙橋的結構對其承重力的影響。
3、學習做簡單的記錄,愿意表達自己在小實驗中的猜想與發現。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一定的折紙經驗,會折疊小扇子之類的東西。
物質準備:紙杯2個、彩色卡紙4張、積木塊若干、關于各種橋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你知道的橋
1、你看到過橋嗎?你知道的有哪些橋?
2、(出示各種各樣的橋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木橋、竹橋、石拱橋、吊橋)
3、看了這么多的橋,那你知道橋有哪些部分組成(橋墩、橋面)
二、試驗任務:我的猜想
(一)提出問題
1、今天我們就要用以下的操作材料來制作自己的小橋。我們需要取一張紙鋪在桌面上,將兩個紙杯分別倒立在這張紙的兩條短邊上,"橋墩"準備好了。接著取一張紙搭在"橋墩"上作為橋面,小橋就搭好了。
2、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取1塊放在小橋的中間,試一試這座橋結實嗎?注意哦,需要把積木放在橋面的中間位置,不要把積木放在橋墩上。
2、好,我們發現了什么?一塊積木放上去這個橋面就怎么樣了?那我要是再放一塊積木這個橋面會不會塌了呢?
(二)、認識記錄表
1、出示記錄表。今天我們就要來驗證三種不同橋面,找出哪種橋面最結實并可以承載最多的積木。
2、表格有三部分組成。第一欄是表示橋面的形狀。直線表示橋面的紙張是平的,U形線表示橋面的紙張折成了U形,連續的折線,表示橋面的紙張是經過反復折疊的。第二欄是請你來猜一猜每個橋面能放幾個積木塊,我們可以用數字或圓點表示。第三欄是記錄驗證的結果。可把每個橋面實際能承載的積木數量記錄在上面。
3、我們先來猜想一下吧。你覺得直線橋面能承載幾塊積木,把你的猜想數字寫在紙上,交給我。幼兒填寫上交,我們展示在黑板大記錄表上。
三、操作改進:我的結果
1、我們對這三個橋面的承載性都進行了猜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請你記住自己的猜想結果。我們現在動手來驗證吧。
2、直線橋面我們知道是直接放一張紙上去的,那么U形橋面我們怎么制作呢。(教師師范)將長方形紙的兩個長邊向內翻折后立起來,然后搭在橋墩上。積木放在哪里?
連續的折線橋面就像扇子一樣折疊。
3、幼兒操作: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一份材料,你可以把框放在地上,桌面上進行操作,同時將操作驗證結果記錄好拿到上面黑板上來。
4、幼兒動手操作,結果書寫張貼在黑板上。
四、小結:
1、驗證完的.小朋友可以將材料整理好放在桌子下面,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大家的驗證結果。
2、我們今天搭了幾個紙橋?哪種紙橋最不結實,哪種紙橋最結實?為什么?
3、你的猜想和試驗結果一樣嗎?
4、今天的紙橋想要把它壓變形所需要的力量同它的形狀有關系的。一般來說,越長的物體、越長的紙越容易弄彎。我們把紙折疊了以后,折痕的改變分散或抵消一些外來的壓力。所以紙也可以承受較大的重量。承重能力即取決于材料,更取決于結構。
5、你看,要是用我手上這些紙來做橋面的話,你覺得承重會不會更大呢!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明白黃豆發芽所需要的條件。
2、明白手工種植黃豆的`步驟及原因。
二、活動準備。
泥土、黃豆、紙鏟、果凍殼、演示圖。
三、活動進程。
(一)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什么內容呢?我先不告訴你們。但是我要先來給大家看一張畫,請你們來告訴我,你們看見了什么?”
師:“這個圖上有……,是一顆發芽的黃豆。”我現在手上就有一顆黃豆,我們就來學習怎么種黃豆,好不好?”
(二)講解。
師:“我們是不是先要給黃豆找一個小花盆呢?我現在先在紙上畫一個小花盆,等一下我們就用這個當花盆(出示果凍殼)。”
師:“我們花盆有了,接下來怎么辦呢?是放土還是放黃豆呢?”(黃豆寶寶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凍殼里,舒服嗎?我們要放一點土,給他鋪一層床墊,這樣子它睡得才舒服。)
師:“床墊鋪好了,我們現在就把黃豆放進去,然后再給它鋪上泥土棉被。這個泥土是鋪的越厚越好嗎(不舒服,易倒翻)?”
師:“最后再給它澆澆水。”
(三)小朋友操作。
科學教案 篇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各種各樣的鎖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鎖,會用圖表記錄的方式表示需要鎖的地方。
2、探索鎖的秘密,了解鎖的作用,知道鎖的重要。
3、對觀察和動手活動感興趣,有強烈的探索欲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操作卡人手一份。
2、收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話題:
1、出示鎖和鑰匙:今天,老師帶什么到幼兒園來了?小朋友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你帶來的鎖和鑰匙是什么樣子的?你想玩一玩嗎?
2、幼兒自由玩鎖
3、交流: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鎖和鑰匙:它是鎖什么的?你是怎樣玩鎖和鑰匙的?你的鎖有什么用?
二、認識不同種類的鎖,了解它們的用途。
1、分別觀察不同種類的鎖和鑰匙:這是什么鎖?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用來鎖什么的?
2、提問:你還見過哪些鎖?你還認識哪些鎖?
3、討論:為什么要有鎖?如果沒有鎖會怎樣?
三、操作活動:
1、猜謎語
2、提出操作要求:說說圖上哪些物品需要鎖?在需要鎖的物品下面打√,不需要的.則打×。
四、評價活動:
1、說說哪些物品需要鎖。
2、想一想,還在哪里見過鎖?說一說鎖有什么用處?
教學反思:
鎖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幼兒雖然認識鎖,但對鎖的認識還不多。為了讓幼兒了解鎖和鑰匙的關系,以及鎖的作用。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探索、指認、操作活動,了解了鎖和鑰匙的關系是一一對應的,一把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同時也知道了鎖的用途和作用,明白了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鎖,什么地方不要用鎖。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感知磁鐵兩端與中間磁力的不同,發現條形、U型及斷開的磁鐵都是兩端的磁力大。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發現。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環境與材料】
1、磁鐵;在每種磁鐵的兩端和中間貼上顏色不同的'小標志,表示磁鐵的不同位置。
2、鐵制品若干。
3、《科學》下P.29。
【教學過程】
一、經驗重溫請幼兒回憶磁鐵能吸起什么東西,不能吸起什么東西。
二、猜測探究
1、出示貼有標記的條形磁鐵,引導幼兒猜想:磁鐵每個地方的磁力都一樣嗎?哪個地方磁力大?
2、按照畫冊《哪兒的磁力大》,試一試磁鐵離曲別針多遠就不能吸起來了。
3、出示標有記號的U型磁鐵、斷開的磁鐵,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并嚴正:U型磁鐵、斷開的磁鐵哪個地方的磁力大?
4、實驗中培養幼兒通過結果獲得認識科學的態度
三、交流討論
1、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說說自己的發現和實驗結果。
2、小結:條形、U形和斷開的磁鐵都是兩頭的磁力大。
四、磁鐵的用途大
幼兒將自己的認識告訴大家,在生活中磁鐵是怎樣幫助人們故事的。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昆蟲的名字,并了解昆蟲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蟲的不同習性。
2、嘗試用動作語言表示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認認
1、談論:秋天里有哪些昆蟲呢?
2、觀察各種昆蟲圖片:這里有哪些昆蟲?說說它們的名字。(螞蟻、蝴蝶、蟋蟀、瓢蟲、蜻蜓、蚱蜢、天牛)
二、觀察比較
1、觀察:昆蟲的身體有哪些部分組成?
2、比較:昆蟲哪些長得一樣?哪些長得不一樣?
3、小結提升:六條腿、有觸角的蟲子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4、看一看:這些是不是昆蟲(蚊子、蝸牛、蜘蛛)
三、觀看課件
1、圖一、觀察螞蟻搬食物的情景。
重點提問:它們在干什么?它們是怎樣搬東西的?
小結:螞蟻喜歡住在一起,熱熱鬧鬧,互相幫助,齊心協力做事。
2、圖二、觀察兩種不同顏色的`蚱蜢。
小結:蚱蜢喜歡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隨草地顏色變化而變化的本領。
3、圖三、觀察七星瓢蟲和十星瓢蟲的外殼有什么不同?
四、欣賞兒歌《昆蟲運動會》
1、欣賞兒歌,說說這些昆蟲在運動會中比賽什么內容。
2、根據兒歌的內容,模仿某一個昆蟲的動作。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頂起紙板的有趣現象。
2、探索不規則圖形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立體紙盒有很多個面,每個面都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套不規則圖形紙板、各種立體空紙盒、一根吸管。
活動指導:
(一)談話引入,引發幼兒回顧經驗引導語:上次小朋友試過頂規則圖形紙板,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二)不規則圖形活動探索1、幼兒初步探索頂不規則圖形紙板,如果也用吸管頂,請你們猜猜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么位置?
2、教師提出探索記錄的要求:在紙板能頂起來的地方用筆做個幾號。
3、幼兒操作探索頂不規則圖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引導語: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在每個圖形上可以找到幾個能把它頂起來的點呢?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不規則圖形板平衡的經驗。
(三)立體圖形探索
1、出示立體紙盒,提出問題,引導繼續探究引導語:這里有許多立體紙盒,你們能將他們頂起來嗎?到底能找到幾個地方把它頂起來呢?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探索要求:頂立體紙盒是不是和頂不規格圖紙紙板一樣,也只有一個地方頂起來?請你們試一試,試完后,就在能把紙盒頂起來的地方做個記號。
3、幼兒探究頂立體圖形紙板4、師幼分享交流:從中獲得立體紙盒有多個面,每個面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四)活動延伸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到能不能也被頂起來呢?我們區角的時候,可以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開始是讓幼兒了解各種紙,在這一環節當中,我準備了新聞紙、圖畫紙、皺紋紙、宣紙、亮光紙、蠟光紙、牛皮紙、彩色卡紙、彩色折紙、衛生紙、復寫紙、蒙紙等等。在這幾種紙中,我發現幼兒對蠟光紙、卡紙、折紙、衛生紙、報紙都比較熟悉,對宣紙、牛皮紙、復寫紙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別介紹了這幾種紙,讓幼兒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在第二環節了解紙的特征時,我采用的是讓幼兒通過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紙很光滑,有的紙很軟,有的紙皺皺的,在這一環節孩子們的表達不太好,浪費的時間也太長,感覺有點亂,需要調整。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特性的環節上,我精心設計了五有趣的'游戲“天空中少了誰”“給老爺爺貼胡子”“紙寶寶變小了”“紙寶寶洗個澡”和“紙寶寶烤烤火”。自主操作中,讓幼兒感知紙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實驗操作這一環節我發現大多數幼兒都能動腦筋、想辦法,而且孩子們對水火都很感興趣,使幼兒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知識。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用途這一環節中,本來我想讓幼兒發揮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紹紙在我們生活上、學習給我們大家帶來的用處,但是由于我過早地拿出了我也為幼兒準備了很多紙制品,從而干擾了幼兒的想象空間,所以在這一環節過程中顯得有點亂,下次需要改進。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從整個過程看,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是今后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語音語調要高低有致,在情緒上要達到調動幼兒積極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動中教師的示范要準確嚴謹。
今后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將繼續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及時調整著自己的教育策略,尋求更適于幼兒發展的科學教育途徑。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學習簡單的記錄。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3、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習慣,體驗發現的樂趣,產生探究的欲望,萌發愛護蚯蚓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關于蚯蚓的生活習性的介紹)
2、兩、三條蚯蚓放置在大盤中,放大鏡、鑷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關蚯蚓的圖片若干布置在墻面上。
4、記錄用的紙和筆。事先學習觀察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觀察蚯蚓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動物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引起興趣。教師在白板上倒序地畫出蚯蚓、再畫泥土、最后畫泥土上種植的樹。
2、引導幼兒細致觀察、想象、并互相質疑。(它像蛇,但沒有眼睛;它像毛毛蟲,但沒有腳。)
二、通過觀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蚯蚓到底長得什么樣子。請小朋友觀察桌上的蚯蚓你能來說說它長的是什么樣子?請大家把觀察蚯蚓的樣子請小組長在記錄紙上記錄好嗎?
1、每組記錄(教師注意巡回觀察,并注意引導、幫助引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的,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講解自己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并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質疑別人的觀點。)
3、將幼兒記錄的表格以視頻形式展示給幼兒。
4、小結: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一節一節的、彎彎曲曲的,頭部有點尖,便于鉆土,最在最前面,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腳。他靠皮膚來感覺,靠“蠕動”來“行走”。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用途。
師: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看讓我們來看一看蚯蚓是怎樣在泥土里生活的。看PPT(圖一),讓幼兒講述。你們知道蚯蚓有一個什么特殊的本領?(松土)蚯蚓有用嗎?觀察PPT(圖二)
(引發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你喜歡蚯蚓嗎?為什么?小結蚯蚓的.用處。
四、拓展知識經驗。
1、什么時候會出現許多蚯蚓呢?(下雨過后)。為什么下雨天會有這么多蚯蚓。觀察PPT(圖三)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2、激發幼兒扮演小蚯蚓的興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戲!
【活動延伸】
帶著工具到戶外去挖蚯蚓。
最后讓幼兒看著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圖,再次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今天的科學活動中我的教學掛圖一出示出來,孩子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蛇!快來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對,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挺多的。這個活動不僅使孩子們觀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使他們掌握了蚯蚓的作用,還知道了蚯蚓的一個神奇的本領。
相信孩子們對蚯蚓還只是表面上的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今天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任務,就是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戶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進一步的觀察,并要求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領,希望能得到家長們的配合。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樹葉、樹枝、樹皮、樹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個。
2.音頻材料散《文落葉》
活動過程:
1.問候引出課題;
2.出示神秘筆袋,先讓幼兒猜猜筆袋里面裝有什么,然后叫幾個小朋友上臺展示出袋子里的東西;
3.教師引導幼兒想想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位相當于大樹的`什么部位;
4.幼兒表演大樹;
5.引入四季樹葉的變化,帶著問題欣賞散文《落葉》;
6.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四季樹葉都有什么變化;
7.幼兒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顆樹)。
活動延伸:
1.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樹;
2.家長可帶幼兒去戶外觀察大樹。
教學反思:
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樹,給孩子們展示個各種各樣的樹葉,讓他們能大概得分清樹葉的名稱,知道樹葉四季的變化,馬路上的樹和公園里的有什么不同,知道這些行道樹的功能,并且扮演了各種樹的姿態,及他們不同的造型,被人們當衣架晾衣服時的不開心,知道保護樹木。
小百科: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桿”還有“葉”呈現,可存活幾十年。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