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匯總【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風吹來的方向。
2、了解風為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3、能觀察、比較出不同的風。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風的方向。
難點:觀察、比較不同的風。
活動準備
風車、扇子、風箏、小盤子、圖書、紙張、泡泡水、紙飛機、紙飛鏢、羽毛、電風扇、課本(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
教師:“誰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誰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時我只搖搖樹枝,嘩嘩嘩,有時我要推倒房子,請你猜猜我的名字?”(風)還有什么方法能使風兒出現?幼兒探索各種可以起風的方法。
2、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 1 )游戲:《我們會制造風》通過幼兒自由玩風車、吹泡泡、玩紙飛機、紙飛鏢等各種活動體驗風的方向、風力,進一步提高幼兒游戲興趣。
(2)探索怎樣讓風為我們做好事?讓幼兒了解植樹造林可以減少風沙的常識,強化幼兒愛護樹林,不亂讓垃圾的行為。
3、討論交流。
(1)觀察課本了解風吹來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戲:尋找風吹來的方向
在游戲中感受不同方向吹來的風,我們身上的衣物也會朝另一個方向擺動,尋找戶外還有哪些東西告訴我們風來了
(3)教師也可以在電風扇上綁上長紙條,然后改變電風扇方向,再請幼兒觀察紙條飄動的方向。
(4)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小朋友繼續嘗試用長紙條在有風的地方找“風”。
教學反思
1、 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2、 事先對幼兒的已有經驗了解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被動。
3、 師幼配合的相當默契,但是一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孩子的思維有些局限。
4、 科學課要求老師的語言組織要相當嚴謹,流程之間的銜接要過渡自然,今后上課我會多注意。
5、 提醒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完整句的表達。
6、 科學課重在讓孩子操作,教師的及時總結,幫助孩子清楚地理解這一現象,如果重新上,我會多準備些材料,讓大家自主分組討論操作,然后師幼共同驗證,只有孩子親自操作才會把實驗結論清楚地記住。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了解并發現動物的多樣性。
2、能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3、喜歡動物,有觀察動物的興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玩具,并將它們在活動室里展覽出來。
2、多種動物的簡筆畫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以參觀“動物城”引起幼兒談論動物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動物,而且還把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玩具都帶到幼兒園里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參觀一下可愛的“動物城”。
2、幼兒自由結伴觀看動物圖片與玩具。
教師: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大家都喜歡哪些動物,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你還知道動物中哪些有趣的事?一邊看一邊和你的朋友說一說。(教師鼓勵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動物,包括其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
3、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所喜歡的動物。
教師:在這么多的動物當中,你最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教師鼓勵幼兒說出喜歡某種動物的理由,如我喜歡小狗、它會給主人看門;我喜歡小貓,因為它很可愛;我喜歡袋鼠,因為它有個[LI袋能裝小寶寶,很好玩;我喜歡獵豹,因為它是動物短跑冠軍……)4、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某種特征進行簡單的分類。
教師請幼兒在眾多的動物卡片中選取自己喜歡的動物。
教師請幼兒將手中的圖片按類分貼在黑板的'相應位置上。
教師:我們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有哪些是家里可以飼養的,有哪些是生活在野外的?我們來分一分。
教師鼓勵幼兒各自尋找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動物進行簡單分類,如會游水的與不會游水的,會飛的與不會飛的,生蛋的與不生蛋的等。
5、請幼兒說說還見過哪些動物,了解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除了這里的動物,我們還在哪里見過哪些別的動物?它是什么樣的?你喜歡它的什么?我們身邊的動物多嗎?
活動反思:
春夏時天氣變化反復,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次活動中,我結合圖片的形式來讓孩子們了解天氣,大部分的孩子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來,而且能夠說出各種氣候的明顯的特征,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應該利用孩子們指認圖片的歡快氣氛再引導孩子們討論一下各種天氣下人的活動,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這是整個活動中的一個不足吧。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活動反思:
《我是小小橋梁設計師》選自我校校本課程《愛我松江,親近自然》,該系列課程性質為探究型課程。
探究,當我第一次接觸這門課時真是一頭霧水,于是就用著傳統的方式,以老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為主。而事實上,探究型課程的目的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體驗,著眼于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門課程。
既然是上探究課,就應當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自主探究而習得,即使無知識的習得,也一定要有學習方法的習得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試教中,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放不了手,總是想要一手掌控著課堂節奏,許多的知識還是改不了的傳授,學生真正自主思考的部分較少;另一個問題就是廢話過多,學生回答問題后,我總是免不了的想要去重復、去敘述完整。
因此,在正式上課時,我特別的注意這兩大問題,多引導、少重復。
在探究分類時,由學生交流自己查詢到的資料,培養學生通過不同方法獲得資料的能力,交流完畢后,我進行一定的歸納,將知識簡化,只取最常見的兩種分類方式,并運用到實際,由學生說說松江名橋的種類。在這里,我盡量避免了對學生交流的內容重復,只對學生的資料進行了簡單的歸納,“他是按照……分類的”。
在探究不同結構橋梁承受的能力的差異時,首先由學生通過說說不同結構橋梁的特點,再對它們的承受力量進行猜測,在這里,我要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整個探究過程,我只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人,從如何驗證到需要什么,從所給材料的用處到實驗注意事項,從動手實驗到得出實驗結論。在說出需要什么時,我要引導學生說的是“橋面、橋墩……”,而非什么材料,因為學生首先觀察到的應當是表象的東西,而非代替物;最難搭的斜拉橋在實驗前出示成品,并讓他們通過觀察說說為什么難搭以及如何解決難搭的部分;在實驗過程中,我在學生之間來回走動,適當地提示和點撥;在分析實驗結果時,我特別注意不能引導過多,只要求學生觀察試驗結果匯總表,并由他們說說發現了什么。
在最后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橋梁環節中,我只說清楚要求,隨后就由學生們自由發揮,運用整堂課所探究到的知識來設計。
整堂課中,我力求做到多引導、少重復,不干涉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思考,任他們在探究的天空中翱翔。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引出本課時要探究橋梁結構與橋梁承受力量的關系、如何美化橋梁以及對學生的設計進行一定的補充時,語言組織沒有到位;在學生實驗中,有些小組的操作有問題,有時心急了就想動手幫忙,過多地參與了實驗。
總而言之,探究課中,教師應當是序曲,真正的劇情屬于學生。
小百科:橋梁,一般指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構筑物。為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交通行業,橋梁亦引申為跨越山澗、不良地質或滿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設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看圖示了解制作方法,選擇游戲材料,獨立完成玩具纜車的制作。
2、嘗試借助風力等外力促使“纜車”滑動前進,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準備】
制作步驟的圖示(取材料和工具——畫纜車——打洞——組裝)、小盤子、卡紙、2厘米左右長的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教學玩法】
1、幼兒根據圖示取一個小盤子,放上卡紙、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2、在卡紙上按圖示畫出纜車或自己設計畫出纜車,沿線剪出“纜車”輪廓,在“纜車”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機打一個小孔,將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將鞋帶從吸管中穿過。
制作完成后檢驗“纜車”能否在鞋帶上靈活移動(如圖)。
3、幼兒雙手分別握住鞋帶兩頭并拉緊,想辦法讓鞋帶上的“纜車”滑動起來。
4、探索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的方法。
規則:
1、拉直鞋帶,讓“纜車”在鞋帶上滑動起來。
2、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滑動起來。
3、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再從高處往低處滑動。
評析:
“滑動的纜車”游戲過程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動手做:幼兒通過觀察與畫畫、打洞、穿繩等系列操作活動,獨立制作一個可玩、可探索的“纜車”。第二部分是動手玩:幼兒想方設法讓掛在鞋帶上的“纜車”能夠在不同條件下滑動起來。
剛開始時,幼兒一般會雙手拿著鞋帶的兩頭,自然地將鞋帶一頭舉高,一頭放低,這樣“纜車”就會從高處滑向低處。但是,這樣的游戲很快會讓幼兒失去興趣。此時,教師引導幼兒開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帶位置、雙手不能上下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以引發幼兒的思考和嘗試。在游戲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幼兒鼓起了嘴巴去吹別人的“纜車”,他們驚喜地告訴教師和同伴“用嘴吹氣,產生風力,可使‘纜車’向前移動”“吹氣的力道越大風就越大,‘纜車’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兒產生了合作游戲。孩子們最后還發現“用嘴吹氣,不僅可使‘纜車’從高處往低處滑動,還可使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
一個好的游戲既少不了游戲材料,更少不了對幼兒游戲興趣的激發,“滑動的纜車”游戲符合這兩個設計要素。該游戲也可配合“我們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題活動開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