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8篇(精選)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階段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啟蒙階段。通過幼兒期科學教育活動可以萌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好奇心,積累科學經驗,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學方法與技能。我班的孩子對周圍環境和事物非常感興趣,喜歡動手動腦,好學好問。本學期在區角材料收集中,我班孩子帶來了許多的撲克牌投放在益智區,孩子們很感興趣,有的用撲克牌找相同,有的比大小,有的玩接龍,有的學數的分解,有的搭火車……看著孩子們對撲克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利用撲克牌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撲克牌站起來了”,讓孩子們在做做玩玩中探索讓撲克牌站起來的方法。整個活動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斷挑戰,引導幼兒探索一張、兩張、許多張撲克牌合作站起來的多種方法,充分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撲克,鼓勵幼兒大膽尋找讓撲克站立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了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通過操作,讓幼兒體會成功的快樂。活動準備 撲克牌人手二十張、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教師: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你們玩過撲克牌嗎?今天老師有一種特別的玩法,想讓你們來試一試。你能讓撲克牌在椅子上站住嗎?
二、幼兒探索怎樣利用撲克牌站立在椅子上。
1、幼兒第一次嘗試。
教師:你是用什么辦法讓撲克牌站立在椅子上的。
幼兒:請個別幼兒經驗介紹。
教師:喔,你們撲克牌是依靠別的東西站起來的。
現在老師有一個要求,讓撲克牌不依靠別的東西站在椅子上,大家來試一試吧!
2、幼兒第二次嘗試。
教師:你用了什么辦法讓撲克牌站起來了?
幼兒:請個別幼兒出來展示臺經驗交流。
教師:喔,你們都想出了讓撲克牌站起來的方法,有折的、折很多次的、卷的,那現在老師又有一個要求,請小朋友利用這些方法再試一試,看看哪一種方法站得最穩,等一會告訴大家,現在請大家到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個位置,試一試吧!
3、幼兒第三次嘗試。
教師:請小朋友拿出最滿意的那一張放到展示臺上。
幼兒:請個別幼兒上來展示臺經驗交流。
教師:小朋友說得真好,老師想問問,你們見過撲克搭建高樓嗎?
幼兒:沒有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撲克牌搭建的更高。
1、幼兒第一次嘗試搭高樓教師:下面請大家欣賞撲克牌搭建的高樓。
幼兒:欣賞
教師:那么現在也請你們試一試搭建高樓吧!記得要搭得高還要穩哦!
小結:有些人搭得很高,你知道為什么嗎?(站得穩)有些不夠穩,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的柱子不穩)喔,原來是房子最下面的柱子,那么我們造房子,開始最重要的地方是地基,地基打得穩,房子才能造得高造得穩。如果你還想繼續往上造,就要加一張平臺,才能造第二層樓。
2、幼兒第二次嘗試搭高樓
教師:你們還想不想再挑戰一下呀!那我們來看看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吧!
幼兒:欣賞
教師:那么現在我們再來挑戰一下吧!看誰搭的又高又穩,又有特色。等會老師期待你的作品出現在電視機上。
3、評價作品小結。四、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各類能滾動的物體,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引發幼兒對滾動現象的好奇。
2.愿意表達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1-2種自己認為能滾動的`物體。
活動重點:
探索怎樣把物體滾動起來。
活動難點:
了解物體滾動的原因。
審美元素:
探索活動的成功會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和喜悅,能夠激發人向更高更難的方向發出挑戰和進取,本次活動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物體滾動"的經驗。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能滾嗎?
2.幼兒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能滾動物體。
師:你帶來的是什么?它能滾動嗎?
3.幼兒自由探索,嘗試使物體滾動起來。
師:你們玩玩、試試,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起來。
4.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并交流各自經驗,了解什么是"滾動"。
(1)引導幼兒根據嘗試后的經驗,將這些物體按照能否滾動進行歸類。
(2)請幼兒演示,并檢驗這些物體能否滾動。
(3)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滾動"。
(4)引導幼兒嘗試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這些東西為什么能滾起來呢?
教師小結:
這些物體,有的像圓柱、有的像圓錐、有的像球體……在一般情況下,圓狀物體都可能會滾,不過,事情不一定就像我們猜想的那樣,只有試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滾動起來。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并能根據故事中的線索,圍繞問題,積極思維,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秘密。
幫助幼兒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感悟故事所傳達的友愛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小松鼠和螢火蟲之間相互關愛,樂為他人著想的善良、美好的心靈。
三、環境創設及材料
錄音故事,圖片及插入教具(小草和玫瑰花)。
創設一個美麗的花園場景,有綠綠的小草,紅紅的玫瑰花。
角色的頭飾。
四、設計思路
此故事兼有散文的色彩,要細細品味它的詩情畫意,通過外化的場景美,色彩美、形象美語言美的描寫贊頌了人間互相關愛的美好心靈。塑造了外表與內心和諧統一的完美形象。
這一形象無疑是對道德意識還往往處于自我中心的幼兒來講具有較強的心靈震動,并且對大班幼兒來講是能夠接受和體驗的,有利于他們正確的道德態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本設計主要是設置問題情景,通過一系列問題逐步遞進,層層展開,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理解主題思想,這充分感受故事所描繪的完美形象。同時培養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五、活動流程
問題啟動—順向設問——反向設問——假定設問——表演欣賞
問題啟動。
(1)在聽故事前直接呈現問題,“耳朵上怎么會有綠星星”。
運用故事名稱的新奇以引起幼兒探究的`心理,使幼兒 產生懸念兩個不相干的事物怎會聯系在一起?既是啟發幼兒積極地仔細地聽,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
(2)聽錄音故事的前半段。
從開始……小松鼠什么也沒打扮去參加音樂會了。
2.順問設問。
(1)故事講到一半,教師可設問:
“小松鼠什么也沒有打扮,會不會漂亮呢?”這個問題主要喚起原有的認識經驗,運用已有的認識結構,習慣思維來判斷事情的變化發展。這個問題的作用是使故事矛盾突出,便于兒童清晰感知。并為后面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而感到滿足。
(2)繼續聽后半段故事。
3.反向設問。
(1)聽完一遍故事后設問“為什么小松鼠什么也沒有打扮卻變得那么漂亮?”為什么螢火蟲要變成“綠星星”。
這些設問主要讓幼兒根據故事提供的信息來反思原有的認知經驗,用新的認知結構來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沖突,以求得新的認知平衡。
(2)看圖講故事。
圍繞設問,進一步感知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4.假定設問。
提出假設“如果小松鼠帶上小草制成綠綠的草帽,用玫瑰花把嘴唇涂得紅紅的去表演是不是很美呢?”
這個問題主要是引導兒童充分的討論,去領悟什么是真正的美,為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提供一些認知經驗。
5.表演欣賞。
通過故事表演再現故事中美的場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等,來烘托相互關愛的內在精神美。向兒童傳達美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5
學情分析: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來幫助學生明確常見的天氣現象。圖上用各種天氣符號和表示溫度的數字,反映這一天全國各個地區的天氣情況。學生通過對這張圖的觀察,可以對常見的天氣現象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圖上的表示天氣現象的符號可采用粘貼的形式,在符號下面應寫上符號的名稱,便于學生認識這些天氣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初步感知可以從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
2.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過程與方法:
1.能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2.運用感官觀察天氣,并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注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象歸類表格和關于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相應的天氣符號并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匯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象。
5.學生匯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匯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打開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么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后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這里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發現植物的種子,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途徑。
2、嘗試分類記錄種子傳播的方式。
3、對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長充滿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去農村參加尋找秋天的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
(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
2、多媒體課件《種子旅行記》
3、各種種子、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發現種子,感知種子的特征。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提問:上次我們去農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見了什么?尋找到了什么?
今天這些小客人來我班旅行了,瞧,它們來了?(出示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
2,尋找、發現種子。
a、帶著問題進行第一次探索活動:蒲公英、蒼耳和刺毛球、豌豆莢的種子藏在哪里呀? 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
b、幼兒互相交流:
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蒼耳的`種子藏(豌豆的種子長)在哪里?它們的種子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結種子的特征,了解種子的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種子的傳播方式。
1、帶著問題進行第二次探索活動:猜猜它們是怎樣來到我班的呢?
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等。玩過后教師提問:剛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蒲公英為什么飛起來,為什么蒼耳可以粘在頭發上?
2、欣賞故事《種子旅行記》
逐步展示課件。
(1)欣賞課件第一、二段:了解種子靠風和動物的傳播方式。
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為什么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后怎樣了?
經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2)欣賞課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糞便、水、植物的自身彈力等)傳播方式。
(3)教師小結,拓展經驗:蒲公英身體輕輕靠風來傳播;倉耳身上有刺,它粘在的動物的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種子被鳥吃表后不消化,能隨糞便排出來;還有些種子成熟以后,果實外皮裂開,種子通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蓮蓬象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它的種子可以靠水傳播;)
3、嘗試分類記錄種子傳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問:它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1)出示表格,講解操作要求,
(a)先認識一下傳播標記。(b):認識一些種子(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傳播的?我們把它貼在相應標記的下面。)
(2)幼兒探索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講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師評價小結種子傳播的方式,提升幼兒的經驗。
三、觀察、照顧種子,感知種子的變化。
延伸活動中把種子種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讓幼兒觀察、照顧種子,感知種子的變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長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讓種子在我們班安家,讓我們來照顧它們吧!)。
附表格:
人類播種標記 風傳播標記 動物傳播標記 水傳播標記
種子實物粘貼(西瓜籽等) 種子實物粘貼(蒲公英等) 種子實物粘貼(蒼耳等) 種子實物粘貼(蓮蓬等)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我們知道幼兒的感知覺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各種感知覺的發展能夠促使幼兒全面發展。《老鼠阿姨的禮物》這本繪本就正是為孩子提供了這樣的機會,簡單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身體各部位的作用。故事中四位不同特征的小動物,各自運用不同的方法猜一猜盒子里的禮物,畫面中的小動物們激發了幼兒的
思考及想象力。并給與他們大膽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感知覺帶給自己的不同發現。活動用“老鼠阿姨送的禮物”貫穿整個活動,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調動了他們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探索和發現的快樂,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及感官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表述拆禮物的方法。
2、通過各種感官來進行大膽的猜測并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感知的物品是什么。
3、能遷移故事情節,嘗試用不同感覺器官感知物體。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表述拆禮物的方法。
難點:通過各種感官來進行大膽的猜測并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感知的物品是什么。
活動準備
1、 PPT(老鼠阿姨的禮物)
2、 大禮物盒(3 個)
3、 棉花糖、小汽車、鈴鐺等。
活動過程
一 、導 入 : 1、教師以設計情景的方式進行活動的導入。
教師:“今天李老師給我們陽光班的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位客人,我們大家一起來猜一猜她是誰?”
2、教師出示老鼠阿姨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師:“這是誰?”“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師:“老鼠阿姨手里端的是什么呀?我們來猜一猜吧!”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想象。教師在此環節進行小結。
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其實,這是老鼠阿姨給小動物們送的禮物。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老鼠阿姨的禮物》。
3、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什么時候收過禮物。教師小結并引出故事內容。師:那你們收到過禮物嗎?在什么時候收到的呀?
二、 引導幼兒觀察圖畫,理解故事情節1、出示(小兔、小豬、小青蛙、小松鼠)圖片,
(1) 教師:“老鼠阿姨的禮物會送給誰呢?”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根據動物的
特征來猜測動物,有哪些動物?此環節讓幼兒大膽講出并在活動中參入一些神秘感。
——教師:“我們看看誰來啦?”(兔耳朵圖片)“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你們真聰明!”;我們一塊兒來學一學小兔吧!
——教師:“接下來誰又來了呢?”(大鼻子)“真的是小豬嗎?”,“你觀察的真仔細!”;
——教師:“又來了一個小動物,我們一塊兒來看看是誰呢?”(綠衣服,五指小手指)“嗯~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會是誰?”(請某位幼兒上前揭秘)“我們猜對了,Ye~~~~”;
——教師:“最后,來的.小動物會是誰呢?”(長長的大大的大尾巴)“我們一起數三個數,把它請出來吧!”(教師揭秘)“原來是小松鼠呀!”
(2)教師:“老鼠阿姨把禮物都送出了,我們看看禮物都送給了哪些小動物,小朋友們一起來告訴我吧!”有小兔、小豬、小青蛙和小松鼠,此環節注重幼兒能連貫的講出一段敘述名“XX、XX、XX 和 XX。”
(3)教師:哦!原來他要把禮物送給小兔、小豬、小青蛙和小松鼠,“那老鼠阿姨一共要準備幾份禮物呀?”數一數就知道了。(4 份禮物)。(原來老鼠阿姨要準備 4 份禮物,這樣才夠呢!)
2、小朋友猜測禮物
教師:“小動物都拿到了禮物高興地不得了。老鼠阿姨的禮物到底是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呀?老鼠阿姨要和小動物們玩了一個“猜禮物”的游戲。它把小動物的眼睛都蒙了起來,小動物們蒙住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見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小動物猜出盒子里的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圖片,觀察小動物們的辦法,感知動詞聽、聞、摸、嘗
(1)教師:你們想知道老鼠阿姨的禮物是什么嗎?別著急我們來看看,但是小朋友們要記住哦!老鼠阿姨說千萬不能偷看,誰偷看了就沒有禮物啦!那現在我們看看小兔子會想什么好辦法呢?”(用它的長耳朵聽)教師動作暗示并將禮物盒搖一搖讓幼兒聽盒子里的聲音,“這禮物聽起來像什么?”;“是嗎?我們來看小豬會想出什么辦法來呢?”(大鼻子聞),“我們也來聞一聞吧!聞起來的感覺怎么樣?”
(教師讓幼兒用鼻子聞);“也許小松鼠、小青蛙會有不一樣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松鼠用了什么辦法呀?”(小手摸了摸)“我們也來摸一摸,摸起來感覺?”;“最后,小青蛙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呀?”(嘴巴嘗)“我們也用嘴巴來嘗一嘗。
(2)教師:“老鼠阿姨送給小動物們的禮物是什么呀?”(棉花糖)“棉花糖甜不甜呀?”。
(3)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來猜,小兔子是用它的長耳朵在聽, 小豬用它可愛的大鼻子聞,小松鼠是用它的小手摸,小青蛙是用嘴巴嘗出來的。教師:“就在剛才老鼠阿姨給我們也送來了一些神秘的禮物,不過,老鼠阿姨告訴我呀,我們要用小動物們的方法來猜猜老鼠阿姨送給我們的禮物是什么?那現在請小朋友也去拿一個禮物盒猜猜禮物盒里是什么?(你們猜對了嗎?對了呀!那把你們的禮物帶回去和小朋友們分享吧!)
三、結束活動:
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禮物。
活動總結
《老鼠阿姨的禮物》是一本生動有趣、形象鮮明的一本故事繪本,故事中動物們通過身體的多種感官去感知禮物盒里到底是什么?充滿了神秘感,讓孩子們愿意主動通過身體的各個感官去探索。是一個非常適應嬰、小班年齡階段閱讀的繪本。在活動開始時我通過出示“老鼠阿姨”的圖片請幼兒根據“老鼠阿姨”的特征猜一猜是誰,并且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禮物”。在讓小動物“猜禮物”的環節中我沒有直接出示動物的圖片而是通過動物的各個器官來猜測小動物是誰?在猜禮物時 引導幼兒從小動物各自不同的器官有什么本領入手(比如耳朵可以做什么?等等) 讓幼兒能夠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大膽的猜測。這一點充分挖掘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經驗。同時,很好的發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看圖示的方式,學習制作風車的方法。
2、遇到困難能主動尋求解決方法,感受制作活動的快樂。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制作風車的步驟圖5幅。
2、各色正方形紙(數量多于幼兒人數)、吸管、透明膠、剪刀、大頭針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引發幼兒制作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好玩的玩具,你們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風車)
2、師:你們想玩嗎?你們自己也來做一個好嗎?
(評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互相啟發。)
二、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制作風車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師:做風車我們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樣用這些材料呢?(引導幼兒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見。)
2、師:怎樣制作風車呢?老師今天帶來了做風車的步驟圖,你們要按順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學會做風車的。
3、引導幼兒觀察步驟圖:
師:一共有幾步?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點讓幼兒掌握兩個注意點:
剪刀剪折痕時不要全剪開。
第4步中的四個角要按圖中箭頭的方向分別折向紙的中心點,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開。
(評析:步驟圖的出示,可以幫助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在這一環節中幼兒的興趣與活動的預設自然的相融合了起來,從而引發了幼兒新的探索行為。)
三、幼兒自由探索制作風車。
1、師:老師準備了你們想要的材料,請你們看著步驟圖做一個風車吧。如果你們在做的過程中碰到了困難,你會怎么做呢?
2、幼兒自由操作,制作風車。
3、教師鼓勵幼兒遇到困難看圖示或向同伴、老師尋求幫助,并注意觀察幼兒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評析:在操作活動中,有二門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師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給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時間和相應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進而使幼兒的潛能充分開發和釋放。)
四、師幼一起玩風車。
1、引導幼兒通過相互對比發現風車制作的問題:為什么我的風車不轉?為什么我的風車比他的轉得慢?
2、師:你在玩風車時發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幼兒就制作風車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評析:問題是幼兒學習的開端,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兒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習發展的過程,是他們積極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良好學習態度和方法的過程。)
活動反思:
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著小風車和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和對知識無窮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動了個個新的為什么從他們小小的腦袋中奇異地冒出來,讓人驚嘆他們的思維原來如此的奇特。
美國華盛頓圖書館墻上掛有這么一條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頗有哲理的標語說明了光聽不行,過后就會忘記。光看還不行,雖比聽效果好,能記住了,但能理解嗎?若親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運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了。由此看來,探究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能動的學習過程,它注重讓幼兒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增強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并且總結出探究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注重實踐性,在實踐中探究
好動。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動中探究學習,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將學習中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玩中探究知識。克服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二、培養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課堂教學中是否體現幼兒學習的合作性,是新課標下凸顯幼兒主體地位的關鍵一環,本課在制作過程和討論過程中都放手讓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在玩中發現問題,互相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習慣和合作精神。
三、加強開放,促進探究
課堂開放性,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標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據教材的需要。選擇開放的教學形式,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幼兒進行活動實踐,放手讓幼兒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討論,去驗證結論。有不少教育專家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幼兒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開放式的課堂,要確保幼兒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敢于質疑,敢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在問題的討論中促進信息的探究,以獲取知識和技能。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