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6-01 08:44:1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科學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重點

  ①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

  ②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解演示法

  教學準備

  燒杯,水,生雞蛋,鹽,玻璃棒,藥匙:試管,滴管,五種溶液(白醋、小蘇打、石灰水、橙汁、膽礬等物質的溶液)

  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新課引入

  2.觀察、正確理解人體的感覺器官的局限性

  3.實驗室里的儀器

  4.實驗的操作、觀察和記錄

  1.思考并回答

  2.明白觀察需要認真,要有目的性。體驗人體感官的局限性,理解借助儀器可以擴大觀察范圍并進行準確測量。

  3.認真觀察,初步了解實驗室儀器的使用和操作規(guī)程

  4.仔細觀察、認真實驗、詳細記錄

  1.提問: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后提問:觀察和平常所說的看是否相同?引導分析:人體的感官有局限,使用工具可以擴大觀察范圍、進行數據測量。

  3.介紹常用實驗儀器名稱、用途、注意事項

  4.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

  學會觀察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提問: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學課上我們應該怎樣進行觀察和實驗呢?觀察是不就是平時所說的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新課題。

  二、新課教學:

  1.觀察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易引起錯覺的圖片),并表述觀察結果。

  學生:表述觀察結果。

  教師:同學的表述。

  提問:觀察和平常我們所說的看是否相同?

  教師:觀察和平常我們所說的看是不相同的',觀察需要認真,要有目的性。

  請同學們再觀察P8圖1-16和1-17,回答:圖1—16中的直線是直的嗎?圖1—17中的兩個小動物一樣大嗎?。

  讓同學想辦法來驗證自己答案的方法,并讓同學進行實踐。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發(fā)表意見,進行驗證。根據自身體會,加深認識

  講解:根據同學們的意見和結果可以看出,我們利用感觀觀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時會產生錯覺。因此,在實驗室中,我們經常要用到一些儀器和工具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下面就讓我們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和工具。

  2.實驗室里的儀器

  教師:利用圖1-13,介紹儀器的名稱、用途,并演示其正確使用方法。

  學生:觀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測量工具和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

  試管夾:放置試管等的儀器。

  試管:少量物質反應時用的容器。

  試管夾:夾持試管等。

  酒精燈:使物質加熱的工具。

  藥匙:取少量粉末狀(或小顆粒狀)藥品的工具。

  停表:測量時間的儀器。

  天平和砝碼:測量物體質量的儀器。

  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的儀器。

  電壓表:測量電路中電壓的儀器

  圖1-18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物體。

  圖1-19天文望遠鏡用于觀測遙遠的星體。

  強調:各種工具和儀器是為了幫助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的,但是每一工具和儀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因此,同學們在使用時一定要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同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測量儀器的精度和準確度都在不斷地提高。

  設問:如何做實驗、實驗中又該去記錄呢?

  3.實驗的操作、觀察和記錄

  教師:我們先研究一個關于雞蛋沉浮的實驗。

  找同學介紹圖1-14中的實驗用品和器材,并說明各用具的使用方法(玻璃棒常用于攪拌和引流液體,在攪拌液體時,要用拇指、食指和中

  指握住玻璃棒,攪拌時玻璃棒不能與容器內壁相碰撞:藥匙用于取少量藥品,使用時也是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藥匙的另一端。)并示范。

  學生:讓一同學上講臺演示步驟1和步驟2,其它同學進行觀察現(xiàn)象和記錄結果。同學進行表述。

  教師:,指出記錄要求準確和簡潔。

  設問:該同學在演示中,操作是否準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次復習相關用具的使用。

  提問:根據剛才所做的實驗,今后我們應該怎樣進行科學實驗呢?將同學的思路引到實驗前應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實驗中,認真觀察、仔細記錄,實驗后,器材、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或。

  教師:下面我們繼續(xù)實驗,研究幾種溶液間的反應現(xiàn)象。介紹五種溶液,和同學一起用ABCDE等進行編號,演示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膠頭滴管上端的膠頭部分,取液體時膠頭里的空氣不能排放在被取的液體內,滴管吸入液體后要豎直,不能將滴管伸入目標試管內,也不能將滴管與器壁接觸)。介紹實驗步驟(先用滴管吸取少量的A溶液,分別滴入B、C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然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的C溶液,分別滴入D、E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強調:化學藥品或試劑不能隨意混合,以免發(fā)生意外,實驗時一定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之后學生進行實驗,交流記錄的實驗結果。

  學生:仔細觀察、記錄并分析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述歸納、,同學將自己的記錄與別人的進行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鞏固對進行實驗程序過程的認識

  教師:進行。

  三、復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內容見板書)。

  2.鞏固

  3.布置作業(yè)

  4.讓學生做吹紙實驗和紅墨水在冷熱水中的擴散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板書設計

  1.4觀察和實驗

  觀察與普通的“看”不相同

  實驗儀器:要正確使用

  實驗:

  實驗前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

  實驗中,認真觀察、仔細記錄,

  實驗后,器材、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或。

  雞蛋沉浮試驗記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溶液混合實驗記錄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A+B

  A+C

  C+D

  C+E

  教案點評: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礎,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實驗方法與技能是學生未來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讓學生明確觀察的步驟和實驗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學生在親自參與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中的基本要求,并在頭腦中形成較清晰的思路,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首先通過觀察來體驗感官有局限性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質,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較好。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到這些目標的培養(yǎng)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在繼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落實。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時,臨時拼湊了一只蟲子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這個故事趣味性強,又貼近兒童心理和生活實際,學生喜歡讀,從讀中體會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和語言特色。二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設計理念:緊密圍繞三維目標,讓學生在樂趣中認識生字,學習語文,簡單的應用語文。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認知生字能力,訓練其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朗讀熱情和語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必須掌握的詞語有:兄弟、捉蟲、蜜糖、著名、長角須、粘成、標本、鬼臉、蓋子、忍不住。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達爾文和兄弟倆的對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難點是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本課我采用兩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思路介紹

  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后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并讓他們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根據教師提示,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倆為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后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第一課時 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生大膽質疑,暢所欲言) 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xiàn)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疑,以疑促思。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將不會讀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讀課文。讀文中糾正字音,理解生詞,學習每段出現(xiàn)的生字,大體了解段意。重點強調 鉤與釣 忍 著與著 眨是翹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自主識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讓學生大體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大體講了什么,然后再次將文章主要內容進行完整概括。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匯報: 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1)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2)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2、出示句子,讓學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興心情寫出來的,讓學生仿寫高興心情的句子。

  (設計意圖: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讀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不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情的能力)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去讀課文,查資料。 (設計意圖 :交流讀后感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參與查找資料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設計意圖 :過恰當的練習,積累語言文字,初步培養(yǎng)收集資料能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概括內容

  1、誰來介紹有關達爾問的資料?默讀全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情? (設計意圖 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xiàn)溫故知新。)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考達爾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并感情朗讀 弟弟向哥哥擠擠眼睛,然后對達爾文說:“爺爺,前幾天我們從樹上抓到一只蟲子,樣子怪極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趕緊接著說:“真的,我們翻了好些書,也沒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倆可得意啦!心里說:達爾文爺爺讓我們考住了。

  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適時點撥引導,理解叫蟲的含義,突破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

  (1)組織學生小組內表演著部分內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設計意圖 在分角色朗讀基礎上的表演,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每個人物的內心,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學生再次朗讀全文,會將自讀時的感受、課堂學習的感受融為一體,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板書設計 11 孩子考科學家

  兄弟倆 拼湊蟲子

  達爾文 識破小計 尊敬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 通過幼兒的操作嘗試活動,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細小的、不溶于水的。

  2、 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 通過玩沙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愉快情緒,培養(yǎng)初步的探索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鏟、膠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動過程】

  一、把幼兒帶到沙池邊,以玩沙導入學習活動,引出活動主題并進行安全教育。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沙),對啦,你們喜歡玩沙嗎?今天,我準備了很多玩沙工具,待會請你們用手玩一玩,用腳踩一踩,跳一跳,講一講你發(fā)現(xiàn)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訴老師或者同伴們!不過你們玩的`時候,請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拋,要保護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臟手揉眼睛。知道了嗎?

  二、通過各嘗試活動,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兒自由玩沙。幼兒通過團沙、踩沙、篩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進水里等操作活動,感知沙的特征。

  B、師生一起歸納沙的特點: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細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沙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師:你們知道了沙有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來建房子、鋪路、彩沙可以用來作畫、裝飾等等。)

  四、幼兒用沙進行建筑活動,感受沙帶來的樂趣。

  師:好,我們來當建筑師,把你想建的東西建出來吧!(幼兒自由構建)

  (結束)

科學教案 篇4

  電路出了什么故障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

  3、讓學生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生經歷分析電路故障原因和檢測電路故障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注重實是,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小組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壞的小燈泡、1根沒有剝絕緣皮的電線,1節(jié)廢電池),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若干根、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1個)。

  2、教師準備:

  有1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展示臺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提問: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只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電路,誰能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huán)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huán)路就叫做電路。

  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談話: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

  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討論、分析:

  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

  2、交流:

  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學生分析的結果)

  3、整理記錄:

  請大家根據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

  (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1、討論: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2、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1)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展臺展示“電路檢測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后自己也試著動手做一個。

  注意:

  ① 做好后一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的電路。

  (2)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

  教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結果相反,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3、分組討論制定檢測計劃:

  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一個檢測計劃(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把計劃寫在“表二”中。

  交流、匯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計劃是怎樣的?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原因: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照自己訂的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 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② 數數本組的電路共出現(xiàn)了幾個故障。

  5、交流、匯報:

  (1)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臺來和大家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

  (2)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么樣?

  (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故障已經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么辦?

  請大家注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電器電路,否則會出危險。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1、 能根據一天所需的食物營養(yǎng)設計一日食譜。

  2、 能利用圖書、網絡等方式獲取制定“一日食譜”的相關資料。

  3、 通過收集資料、與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為科學的“一日食譜”

  4、 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有關膳食結構的資料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問:如果每天都吃一樣或2樣的食物,這樣行嗎?為什么?

  學生反饋并揭示課題:設計一日食譜

  二、 學生設計一日食譜

  (1) 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讓學生自由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考慮設計科學的一日食譜,通過什么渠道,獲取所需要的營養(yǎng),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實際、經濟情況等來設計。

  (2) 出示課件:有關食物營養(yǎng)的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的獲取設計一日食譜的信息。為設計食譜提高依據。

  (3) 學生自己設計“一日食譜”。學生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三、 交流設計的“一日食譜”

  (1) 交流設計的食譜,在交流的過程中說出自己設計的理由,以防出現(xiàn)不合理的食譜。

  (2) 學生相互評價設計的食譜。 相互比較評價出設計合理的食譜,進行肯定,對不合理的食譜進行完善、修改。

  (3) 根據交流和評價的結果,更加完善自己設計的食譜。

  四、 引導學生統(tǒng)計進三天的食物品種,對照設計的一日食譜,改正自己的飲食習慣。

  (1) 統(tǒng)計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

  (2) 根據自己統(tǒng)計的結果與設計的一日食譜進行比較,找出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是營養(yǎng)的結構和食物的數量。

  (3) 相互交流,說出改進的理由。特別是自己平時愛挑食偏食的同學改進飲食習慣。

科學教案 篇6

  本課的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辨別周圍環(huán)境中的物體,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在此基礎上會給物體分類;

  ●會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工具認識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輕重等方面的性質,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出來。

  知識與技能: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認識物體的常見特征;

  ●會借助簡單工具進行觀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工具使用的方便有效;

  ●共享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出示一杯水、一瓶油、一碗面粉和一塊麥餅

  1、講解:這些物體中有的是固體,有的是液體,請小朋友把他們分成兩類。

  2、提問:你為什么這樣分?理由是什么?

  3、提示:老師一共出示了幾種物體?

  4、學生仔細觀察以后回答。

  【評析】這里主要是想讓學生發(fā)現(xiàn)裝液體的碗和杯子也是固體。這樣安排可以直接進行"和面"的活動,使整堂課的探究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把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培養(yǎng)、情感的體驗滲透在活動中。

  5、提問:誰知道麥餅是怎么做出來的?誰來告訴大家?也可以相互補充。

  6、師生共同討論以后動手和面,每組一份材料,小組合作完成做一個麥餅。

  7、提示:在和面的過程中,什么時候既像固體又像液體?和面時容器里的水不要太多,面粉要一點一點地放,面粉放入水中后,要用筷子不停地攪拌

  8、告訴學生麥餅做好后,要進行烘烤才會熟,才會像我們一開始看見的餅一樣,屬于固體。

  二、引導學生研究固體的性質

  1、這個餅是什么樣的?你能用哪些方法進行觀察呢?

  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2、可以看一看,可以聞一聞,可以嘗一嘗,還可以掰開看看里面是什么樣的┅┅

  3、教師評價:你們真會動腦筋,確實要全面觀察一樣物體,要運用多種方法觀察,教案《《認識固體》教學設計》。但是,不可以隨便亂嘗,要安全衛(wèi)生的才能用舌頭去嘗。要觀察硬的物體里面是怎樣的,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4、固體在我們周圍到處可見,請你們仔細找一找。

  5、每一小組也都帶來了一些固體,請你們想辦法找出它們的特點,并且填寫活動記錄表格,把你們觀察到的特征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記錄,一會兒大家交流,看誰用的方法多,觀察的仔細、全面。

  6、學生活動開始。

  7、巡視指導,給需要幫助的小組提供建議。特別要鼓勵學生善于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

  【評析】要全面認識一樣物體,必須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指導他們使用有效的方法,同時可以借助工具,如放大鏡、小榔頭等。要提醒學生安全使用,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三、引導學生研究固體的混合與分離

  1、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這里有一杯綠豆、一杯黃豆、一杯面粉。

  提問:假如把它們混合在一起,你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仔細觀察分析一下,先猜一猜。

  學生匯報:可能顏色看起來會變掉;可能會一個杯子里裝不下了,可能會重一些了,還可能面粉看不見了。

  2、提問:怎么樣來證明呢?

  3、學生回答:需要動手做一做,才能知道。

  4、小組討論,你需要老師提供什么材料?

  5、按小組討論方案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6、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固體混合前后輕重不會改變,體積發(fā)生了變化。

  8、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會變化的?

  9、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探究。

  【評析】這個過程學生十分樂意參與,教師只要組織好活動秩序,學生安全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0、我們又如何把它們一一分開呢?小組討論。

  11、還是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有問題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請教別的小組的同學。

  12、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我們剛剛學會的方法,誰能舉一些例子?

  做爆米花把黃豆和大米放在一起就好吃。

  為了節(jié)省地方,我們經常把很多固體堆放在一起。

  農村里面揚稻谷,要把兩種谷子分開。

  工地上,沙子利用篩子要分出大小。

  13、下面我們看看這些畫面,說說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這里可以用課件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的例子)

  【評析】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而且知道我們學習的知識技能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教學片段與評析

  師: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水是液體,麥餅是固體。誰知道麥餅是怎樣做出來的?

  生:用面粉做出來的。

  師:光有面粉就行了嗎?還需要什么材料?

  生:還要有水,盆子、筷子等。

  師:有了這些,怎么樣做呢?

  生:把面粉放在盆子里,慢慢到水,用筷子攪拌。

  師:對。注意,一開始,水要少放一點,不夠可以慢慢地加進去。一下子放很多就做不好麥餅了。

  師:每一個同學要把手洗干凈才能做麥餅。一會兒,攪拌好了,每組請一個同學用手把攪拌的面粉團揉搓。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面粉和水的變化,等一下我們一起交流,看誰觀察得最仔細。做的時候如果有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忙。

  生:領取材料開始做麥餅。

  師:到各組巡視指導。并適時提醒同學們觀察。

  生:(舉手)我們把水倒進面粉時,面粉怎么打結了?

  師:你們多攪拌一會兒試試看有沒有變化。

  生:興趣盎然做麥餅。

  師:現(xiàn)在我們把手洗干凈,說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水放進面粉里就不見了。

  師:消失了嗎?

  生:沒有,水和面粉混在一起分不開了。

  師:怎么可以知道水在面粉里呢?

  生:面粉開始是干的,后來是潮的了。

  師:攪拌的時候有誰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們一組發(fā)現(xiàn)面粉里放了水以后,有點像糨糊了。

  師:你們小組觀察得很仔細。那么,這時的面粉團是固體還是液體呢?

  生:液體。

  生:是固體。

  師:能說說你們各自的理由嗎?請小組討論以后告訴大家好嗎?

  生:它會流淌,所以我們小組認為是液體。

  生:它可以做成餅,有形狀的。所以我們小組認為是固體。

  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老師都不反對。確實在和面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的一種狀態(tài)的物體,我們刷牙用的牙膏也是這種物體。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回顧過去“難忘的”科學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理解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過程:

  本課重在反思,要引導學生回顧幾年來科學課學習的過程,選擇一個特別難忘的探究活動,加以分析,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

  反思不能是枯燥、單調的說教,而應該采用靈活多樣、學生樂于參與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對前幾年科學學習的經歷進行回顧。

  教材上設計了角色扮演、制作卡片和交流活動,教師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創(chuàng)新。

  (1)角色扮演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時角色扮演的不是某個人物形象,而是探究活動的某一過程技能。

  教師在準備好的7張卡片上寫上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探究過程技能“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表達與交流”以及“探究過程”,同學們圍成一圈坐著,并隨機抽取卡片決定自己的角色。

  抽到“探究過程”的同學作裁判,說一個同學們在三至六年級科學課中曾經經歷過的活動主題,而抽到“觀察與提問”的同學則要說出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自己是怎樣經歷觀察與提問的',有什么經驗或教訓。其他角色依次類推。

  (2)制作卡片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最難忘、得意的探究過程(或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并制作成卡片。在卡片上要寫明選中的原因。

  教材提供了卡片的模板,教師也可自行設計。

  (3)交流

  將同學們制作的卡片貼在合適的地方,辦個“探究過程”展覽會,互相交流,共同提升探究能力。

  參考詢問要點

  “在以前的科學課學習中,我們對哪個活動印象最深?”“其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我做得最好?為什么?”

  四、評價反思

  隨堂評價的內容主要針對同學們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對技能方面的評價安排在教學活動后期,主要包括兩個內容:

  1.角色扮演游戲的參與程度。

  2.卡片制作的真實程度、格式正確。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fā)”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xiàn)象。

  2.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 激發(fā)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 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機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fā)”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xiàn)象。

  2.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 激發(fā)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 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 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

  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 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 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 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4. 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fā)”現(xiàn)象嗎?

  (發(fā)散性思維)

  三、 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xiàn)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 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 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 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xiàn)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 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xiàn)象)

  1. 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 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 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 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 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 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二、方法與過程

  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想象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能根據自己制定的分類原則給杠桿分類;學習分類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杠桿在我國古代的應用。

  【教學難點】

  1.設計“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方案;

  2.力臂的確定.

  【教學重點】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引導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阿基米德,已經兩千多歲。在兩千多年前,我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兩千多年來,我沒有將地球撬動,這是事實,這并不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可是,許多愛嚼舌頭的人硬說我是在吹大話,在說謊。我這個兩千多歲的人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委屈。今天,我請大家?guī)臀疑煸銈冊敢鈫幔坎还芙Y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這謝謝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嗎?

  要想幫我伸冤,實際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桿的平衡條件即可。

  二、新授

  (板書)第一節(jié)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是一種古老而簡單的機械,許許多多機械的'應用改變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從生活中的杠桿說起,了解機械與人的關系。

  (板書)1.認識杠桿

  讓學生展示自帶的杠桿(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并說出其應用及特征。

  討論、歸納各種杠桿的共同特征:

  (板書)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理學中叫杠桿。

  出示圖片:猿人移動石塊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塊移動,用木棍捅石塊捅不動,誰能想法幫幫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桿嗎?

  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是不是杠桿?

  置疑:為什么人們利用杠桿橇石塊時總是把支點放在離石塊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離石塊遠一些的地方?

  (板書)2.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

  介紹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結論: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動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所以人們?yōu)榱擞幂^小的力撬大石塊時,就要把支點放到離石塊較近的地方,增大動力臂、減小動力。

  (1)提出問題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系呢?

  (板書)3.杠桿的平衡條件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充分猜想,同時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幣等物示意給學生看,什么叫杠桿的平衡。

  學生可能給許多種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別那是明顯錯誤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單位不一樣是不能加減的。

  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實驗裝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隨時知道。實驗探究前,應讓學生充分討論他們的探究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鐵架臺、鉤碼

  實驗步驟:

  ①如圖,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什么要求杠桿靜止時,在水平位置呢?(因為這樣力臂的數值在杠桿上就能直接讀出或量出.)

  ※ 調節(jié)杠桿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②在杠桿兩邊掛適當鉤碼,并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計算兩力的大小,并讀出兩力臂的值,將力和力臂的數值填入表中;(重復3次)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