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聲音大班教案2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聲音大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2、了解、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說話的好習慣。
3、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課件:相關的圖片及聲音。
2、操作材料:金屬、塑料等多種材質的材料,小鼓、三角鐵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興趣,感知聲音。
師"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播放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么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現聲音里的秘密。"二、引導幼兒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師:這里有很多材料,有鐵制的月餅盒子、冰淇淋盒子、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請你們去玩一玩,怎樣讓這些材料發出聲音?
2、提問:你用了什么方法讓物體發出了聲音?(幼兒回答)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3、師:我發現了一個秘密,用鼓棍敲擊鼓面,發現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動。
小朋友們,小珠子真是個奇怪的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4、教師小結:原來敲鼓,鼓面振動,發出聲音,小珠子開始跳舞了。
原來聲音的秘密就是"物體振動就會發出聲音",真的很有趣。
下面請小朋友再來試試,當發出聲音時摸一摸,是不是有震動。幼兒嘗試。
5、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究聲音的不同。
剛才玩的時候,聽到物體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物體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答)教師小結:
因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6、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出聲音。
三、引導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通過聽覺感受,使幼兒知道什么是樂音和噪音。
老師放兩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要是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游戲時,活動時中要注意輕聲說話,不要大喊大叫,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不要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唱首歌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展,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為幼兒今后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現并記錄物體通過振動會發出聲音。
2、體驗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動現象的有趣過程。
活動準備:
1、新年敲鐘視頻,一段優美的鋼琴聲,一段吵雜的聲音、goldwave軟件
2、操作材料:
(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
(2)橡皮筋綁在長方形一次性塑料碗上 6份
(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
3、記錄表18份、筆18支
4、漢字:聲音、振動活動過程:
一、視頻“敲鐘”導入活動,引導幼兒進入探索聲音的話題。(材料準備:敲鐘視頻、漢字“聲音”)
1、看看說說視頻內容
2、小結:對了人們一敲,鐘就會——發出聲音,不敲,鐘就沒有聲音。
二、探索
1:初步了解聲音因振動而產生。(材料準備:操作材料及記錄紙、筆)
1、交流討論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也會發出聲音
2、設疑猜想:為什么這么多物體都會發出聲音?
3、探索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2)操作前設想:怎樣讓以上材料發出聲音?
(3)提出操作要求及記錄要求:
a.每種材料都要試一試
b.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記錄卡上
(4)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a.大鼓:雪花片怎么樣了?
b.橡皮筋發什么了變化?
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一敲,你會發現什么呢?(碗里的水怎么樣了?)。
4、交流討論:讓哪些材料發出了聲音?發現了什么?
5、進一步感受振動后發出聲音的狀態:兩兩幼兒邊打招呼發出聲音說“你好”,邊摸摸對方的.脖子;不發出聲音說“你好”,邊摸摸對方的脖子,并交流感受。
6、小結:原來生活中的物體因為“振動”發出了聲音,出示漢字“振動”。 當我們不讓它們動時,聲音就停止了。
三、聽生活中的聲音,辨樂音和噪音(材料準備:鋼琴聲+吵雜聲的音樂,goldwave軟件)
1、交流討論怎樣的聲音好聽?
2、欣賞準備音樂,觀察軟件畫面,說說看到的現象及感受。
3、小結延伸:那些聽上去舒服,悅耳動聽的聲音叫樂音;而有的聲音太響了,聽上去很刺耳,這樣的聲音叫噪音。回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是悅音,哪些是噪音?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夠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瓶子區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不同種類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發現聲音的制造。
(1)教師出示一只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將豆子放進瓶子里,蓋上瓶蓋搖一搖,請幼兒聽聽發出的“沙沙沙”聲音。
(3)分別請個別幼兒挑選幾種不同的'材料試一試、說一說制造聲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紙等。
2.請幼兒主動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1)教師介紹三個不同區域的材料,鼓勵幼兒一次去每個區域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
(2)幼兒自由分組探索,教師分別進入不同區域進行指導。如:“瓶子區”重點引導幼兒發現用不同的瓶子裝不同種類的豆子,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紙區”引導幼兒揮動、揉搓、敲擊不同的紙,探索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區”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活動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讓家長從家里帶的廢舊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質有些差異。還有的蓋子蓋不緊,導致活動過程中,豆子會掉出來。在第三個環節:品嘗軟硬糖,猜猜大小聲。應該讓每個小朋友去品嘗軟硬糖,用牙齒來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測、驗證。瓶子要換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納罐子。用兩個,一個裝硬糖,一個裝QQ糖,來進行對比。因為還是用裝黃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個,還要來回換,對比不明顯。
2、活動組織環節:第一個環節中,小寶寶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問,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直接聽聲音,來猜測。第二環節學習大鼓小鼓聲音,可以先玩游戲,再聽音樂玩。如老師說大鼓,幼兒力氣大地搖瓶子;小鼓,幼兒力氣小地搖瓶子,收:則瓶子不發出聲音。這樣先玩幾次,讓幼兒對大小聲有一人直接對比的效果。第二個環節結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來,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會集中回來,而不是自顧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個環節的小結,應該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由于對課堂常規的把控不夠,導致小結不夠。
3、個人素質方面:是嗎?好不好?這樣的口頭禪太多,無效的語言太多,應精簡自己的語言。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說話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活動難點:
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小鼓、圓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種瓶子盒子、植物種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樂器一件。
2、錄有悅音和噪音的磁帶,“大自然的聲音”的磁帶各一盤;錄音機一臺。
3、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4、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例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通過游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好多的小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節目。配班教師報幕:“現在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小演員很害羞要在屏風后面演唱,我們猜一猜他是誰好不好?”(教師在屏風后邊用樂器演奏。)提問:小朋友誰在為我們唱歌?(幼兒回答樂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聽到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小樂器是怎樣來唱歌的。
2、讓幼兒了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叫樂器發出聲音。
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叫手中的樂器發聲。操作后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么,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通過操作活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相鄰的兩組幼兒交換樂器。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并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后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4、利用實驗游戲,叫幼兒懂得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體碰撞后發生震動產生的。
配班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為什么嗎?配班教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用這面大鼓來伴奏。”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為什么嗎?(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震動而發出鼓聲)。
玩游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叫樂器發出聲音,然后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制造聲音
1、幼兒嘗試叫所有的物體發聲。
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么能發出聲音呢?幼兒在自身和活動室找出聲音,并說出通過什么方法叫它發出聲音的。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么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叫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2)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尋找發聲的物體。(幼兒自由去找能發聲的物體,并叫它發出聲來 )請個別幼兒說出發聲的物體是什么,怎樣叫它發出聲音的。例如,桌子會發聲,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發生碰撞就能發出聲了。
2、操作活動。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種子、橡皮筋等制作樂器。教師出示自制樂器,請幼兒說出它是怎么發出聲音的,老師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相互討論并進行樂器制作。
提問:你的樂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樣發聲的?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回答并進行樂器演示叫自制樂器發出聲音。
三、分辨聲音
1、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么聲音?幼兒回答:小鳥的叫聲。第二段是什么聲音?幼兒:刮風和打雷的聲音 。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兒:鳥叫的聲音好聽,風聲和雷聲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的聲音有什么感覺?幼兒:聽到風聲和雷聲很害怕。
2、聽錄音“大自然的聲音”幼兒找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什么樣的聲音好聽,什么樣的聲音不好聽。教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
4、教師小結:大自然中萬物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了好多聲音,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在游戲活動當中輕輕的說話,不免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進行伴奏 。
五、活動延伸
1、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繼續探索,讓它們發出不同的聲音,并想象這像誰發出的聲音。
2、提供動畫片,聽一聽有什么聲音,鼓勵幼兒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動物走路的聲音。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5
設計意圖:
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的選擇,與孩子主動學習及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前幾天,有一個小朋友在玩一只錄音娃娃,捏一捏它的左手說句話,捏一捏它的右手就能聽到,這只娃娃吸引了好多的孩子,誰都想玩一玩、試一試。于是,我決定就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們來探索,嘗試一下"聲音復制"這一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正如《綱要》中所指出的:從生活中孩子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孩子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日常生活中,錄音技術在很多場所廣泛應用,如商場、學校、電臺、公交車上等,現代的錄音工具也日益豐富:mp3、復讀機、錄音筆、帶錄音的照相機、攝像機等。如何使孩子對這一科學技術有一個直觀形象的感知,同時,嘗試學習運用這一科學技術呢?我給孩子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帶給孩子最直觀的感受,引導孩子在其中自學、互學、集體學、多層面的學習,成為主動的探索和學習者。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聲音的復制。
2.學習看標記使用復讀機錄音。
3.體驗聲音復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樂趣。
活動準備:
1.復讀機若干,錄音操作指示卡。
2.課件一份,話筒一個。
3.創設幾個相對安靜的錄音空間。
活動過程:
(一)投石問路:聲音從哪里來?
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邵老師,今天X老師有事不在班上,她有一些事情要關照我們小朋友。
播放錄音。(小朋友好,我是X老師,提問:X老師人不在我們這里,她的聲音是從哪里來的呢?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把我們要說的話完整地錄下來,這就是聲音的拷貝,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錄音。
(二)心靈手巧:感知聲音COPY。
1.打開多媒體課件,(1)情境一:兔媽媽急著出門,她有一個任務要交給我們小兔,可我們怎么知道兔媽媽交待的是什么任務呢?
教師:咦,這不是錄音筆嗎?(打開錄音)快聽聽媽媽和我們說了一些什么?
錄音內容:兔寶寶們,媽媽有事出門了,你們要把門兒關關好,別讓壞人進來,再過幾天,小狗就要過生日了,媽媽想和寶寶們一起唱個歌給小狗聽,你們在家先把本領練好哦!
提問:兔媽媽用了什么好辦法給我們交待任務的?
小結:原來,聲音是可以完整地錄下來的,這就是聲音的拷貝,也就是平時說的錄音。
(2)情境二:兔媽媽坐公共汽車去動物超市,可是,該怎么知道到動物超市了呢?
教師:公共汽車里有報站名的聲音會提醒我們,這聲音是從哪里來的?
提問:生活中還有哪里會用到錄音?
小結:生活中有這么多地方會用到錄音,它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六一演出音樂,早操音樂、復讀機、電話錄音、公交車報站名)
2.學習體驗:學習錄音,體驗錄音帶來的便捷。
情境三:在動物超市里,小猴吆喝得滿頭大汗,有什么辦法能讓小猴省力一點?
(1)幼兒操作:幫小猴錄制吆喝的聲音。
1)學習看操作提示卡使用復讀機。
2)交待操作要求:5只小兔一組合作完成錄音任務。
3)教師重點指導操作有困難的小兔。
(2)展示錄音成果,總結錄音經驗。
教師:在合作錄音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教師講解錄音時的注意點:不要發出噪聲,盡量選擇在安靜的空間進行錄音,錄音時聲音要響亮。)
小結:小猴現在省力多了,他很感謝我們兔寶寶的幫助。你們不但學會了錄音的本領,還幫助了小猴,心里高興嗎?
3.藝術再造:鞏固學習,錄制生日歌曲。
(1)復習領唱、合唱的技能。
教師:我們在以前學過一首《》,今天我們用領唱合唱的形式把她唱出來。
(2)錄制歌曲。
教師:本領練好了,我們要正式錄制歌曲了,準備好了嗎?
(3)現場播放錄音,感受成果。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們的錄制的歌曲吧!
4.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教師:這么美妙的歌曲,我想送給小狗當生日禮物,小狗一定會很高興。回到家,寶寶們還可以嘗試用其他錄音工具進行錄制聲音,希望你們能有更多發現,更多收獲!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探索區內投放錄音工具,讓幼兒進行學習錄音,體驗錄音帶來的歡樂和便捷。
2.游戲活動:講錄制好的歌曲放置在小舞臺中,作為表演的背景音樂。
3.家園共育:和爸爸媽媽一起體驗錄音的快樂,學習更多錄音方法。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6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培養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難點重點:
1、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2、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在活動結束創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 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出聲音,并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并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樂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制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的出現也正是孩子認知沖突的關鍵時刻,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使幼兒能發現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的內在愿望,明確幼兒學習新經驗的需求動機,同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抓住問題的要害,一語道破天機,使孩子在渴望的心理狀態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于學的高效。本次活動氣氛較好。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7
目標:
1、充分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感知振動產生聲音的現象,了解聲波與聲音的關系。
2、在師幼互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思維、實驗的習慣。
一、游戲化導入,初步感知聲音伴隨振動
(一)情境游戲“跳舞的小人”。
1、觀察小人跳舞。
瞧,舞臺上小人跳得多歡快啊!為什么有了聲音小人就會跳舞了?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師演示:聽到聲音就看見了振動。(這里的“聲音”和“振動”用記錄的實物圖表示。)
(二)情境游戲“跳動地米粒”。
1、老師這里有些小米粒,試一試,看小米粒能不能跳起來?個別幼兒敲擊小鼓,觀察小米粒隨著聲音而振動。
2、提問:為什么小米粒跳動起來了?
3、引導幼兒小結:啊,有了聲音小米粒就會跳動。原來是聲音使小鼓面產生了振動。我們不僅聽到了小鼓的聲音,還看到了它的振動。請幼兒操作白板,表示聽到了聲音就看到了振動。
4、引發進一步思考:難道使物體振動就能讓它發出聲音,是不是這樣呢?
(三)體驗咽喉發聲時的振動。(摸一摸自己的咽喉,感受振動)
1、師生共同觸摸咽喉,體驗咽喉振動后發出了聲音的現象。
2、引導幼兒小結:有振動就有了聲音。
3、幼兒操作白板,用圖片表達“有振動就聽到了聲音”。
二、操作驗證,形成正確認識:振動產生聲音。
(一)觀察桌面材料,了解操作內容。
1、師:桌上有什么?(皮筋小琴、拉繩玩具、鋼尺)
請你讓他們發出聲音,看看發出聲音后能不能看到振動的現象發生?(在記錄紙上用符號記錄“看到振動后就聽到了聲音”)
2、結合記錄紙,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你用什么方法使XX發出聲音的?有沒有看到它振動?)
3、教師演示拉繩玩具,進一步驗證,形成正確認識:振動產生聲音。
三、感受了解聲音與聲波的關系。
(一)敲擊小鼓,發現聲波的出現。
1、教師敲鼓(一聲大一聲小),觀察聲波的不同。(后面的`演示,幼兒可以嘗試用聲波的方式記錄聲音。)
2、引發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學說“波紋“)他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3、引導幼兒小結:振動的波紋與聲音就像是一對好朋友一樣,形影不離。
(二)發聲游戲,感知聲音與聲波的關系。
師幼合作表演唱,感知聲波長聲音大,聲波短聲音小,聲波密集聲音節奏快,聲波疏松聲音節奏慢。
(三)匹配聲波,形成新的認識。
1、欣賞一段樂句重復的音樂。
2、分析:幾句音樂是一樣的嗎?音樂一樣,聲波一樣嗎?
3、驗證操作:將樂句相同的聲波進行重疊比對,發現——聲波相同音樂就一樣。
四、情境游戲“閃爍的燈光”
(一)提出問題:小人表演的舞臺安裝了燈光,如果燈光閃爍起來就更精彩了。怎樣才能出現閃爍的燈光呢?
(二)出示鏡子,探索讓鏡子晃動制造閃爍的燈光。
五、合作表演。
師生自選方式(歌唱、使用操作材料伴奏)與跳舞的小人一起表演。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8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高聲尖叫。因此,我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學習分辨什么是好聽的聲音,什么是噪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揮幼兒想象力。同時也求使活動盡可能地游戲化、多元化,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樣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體發出聲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揮幼兒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活動難點: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揮幼兒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等。
2、錄制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
3、沙錘、盤子、木碗、鍋蓋若干,人手一份,聽課教師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猜他是誰:請四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后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都是誰在說話?)
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誰在說話?(請一幼兒說一句話)這是誰的聲音?(幼兒猜)小朋友真棒!再聽聽這又是誰的聲音?(四名幼兒一一說一句話讓幼兒才出是誰)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鈴鐺或三角鐵)我們來聽聽它是怎樣發出聲音的。(老師輕敲)老師用什么方法使它發出聲音了?現在怎么沒了聲音?(老師停止了動作,它就發不出聲音了)
小結:原來物品要運動運動起來,它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就沒有聲音了。
2、感受聲音的不同
(1)老師準備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們做好朋友?這些東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愛惜、保護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氣了發出的聲音就不好聽了,想不想讓他們發出好聽的聲音?(一一出示響筒、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請幼兒敲敲、聽聽,引導幼兒說出清脆的、低沉的聲音,高音、低音)。
(2)老師改變敲物品的快慢,請幼兒聽聽有什么變化。(節奏快、慢的聲音)
(3)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剛剛聽到的這些有趣的聲音,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這是什么?在哪里會用到它?(做操的操場上、比賽場上、戶外活動時……)在這些場合,它都能幫助我們。如果老師在上課,它突然冒出聲音來會怎樣?(讓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不同的物品發出的聲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動的快慢也使聲音的節奏不同,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成為噪音。老師經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聲喊叫,上課用適量的嗓音讀書,為什么?(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3、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教師:生活中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象到什么事物?
(1)鳥叫聲:這是什么聲音?想一想,鳥兒會在哪里快樂的歌唱?我們也來做一只快樂的小鳥怎么樣?(引導幼兒模仿鳥叫的聲音,做出鳥飛的動作)
(2)馬蹄聲
(3)風聲
(4)笑聲
(5)掌聲
(6)打雷、下雨聲
(7)牛叫聲
(8)公雞報曉聲音
(9)汽車:聽到汽車的聲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場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雞帶小雞聲音:去捉蟲子
(11)警車聲:警車出動,去抓壞蛋了
(12)加油聲:運動員在賽場比賽
(13)火車汽笛聲:火車在鐵軌上飛馳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測發生了什么事情。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老師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聲音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樂隊,我們一起來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讓幼兒聽聽聲音,說出相應的象聲詞。)(分組發放道具)
小小樂隊
我的沙錘沙沙沙,我的盤子叮叮叮,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鍋蓋鐺鐺鐺,有趣的聲音一起來,沙沙砰砰叮叮鐺,真呀真熱鬧!
小結: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聲音,小朋友們以后仔細觀察,試著模仿,就會發現很多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引出課題,然后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節,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通過口哨出現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么聲音不應該出現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通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后通過探索--發現—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環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松游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9
設計意圖: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我設計了這節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聲音的`奇妙,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了解噪音和樂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發現聲音產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體振動后發出的聲音不同。
2、能分辨樂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動重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發出噪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用具:碰鈴、鈴鼓、三角鐵、玻璃瓶、紙、塑料袋、紙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師操作用具:鼓、各種聲音的錄音,三個裝水的玻璃杯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杯子會唱歌”,引起幼兒興趣。
二、探索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嘗試讓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腳等。
2、引導幼兒讓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體振動后發出的聲音不同。
三、小實驗《米寶寶跳舞》,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
1、幼兒將米粒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觀察發生的現象。
2、討論米寶寶會跳舞的原因。
3、再次進行實驗,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感受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的原理。
小結:各種聲音,都是由于物體振動所引起的,敲鼓時聽到鼓聲,同時能摸到鼓面的振動;人能講話時由于喉嚨聲帶的振動。
四、幫助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那種聲音好聽?優美好聽,聽起來很舒服的聲音被人們稱為樂音;刺耳、難聽、雜亂的聲音讓人聽了心煩,稱為噪音。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
3、說說噪音對我們身體的危害?聽到難聽的噪音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4、幼兒結合自身生活說說怎樣才能避免發出噪音?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知道了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難聽的聲音是噪音,今后我們要多聽樂音,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要聽噪音,自己更不能發出噪音。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了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
3、知道在不同的場合適合不同的音量,這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不同材料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
2、錄音磁帶:響聲和輕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不同的聲音。
請你用桌上的東西試著發出聲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發出聲音的?
請你說一說,你讓什么東西發出了聲音,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你聽過哪些聲音?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發生原理。
大鼓為什么敲擊時會產生聲音?敲擊時大鼓的鼓面發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一紙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擊大鼓時青蛙為什么會跳動?
鼓面的振動還可以通過手的觸摸感知。(引導幼兒實驗感知。)
原來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動的?請你說說你讓什么物體發出了聲音,它振動了嗎?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動的?
三、分辨輕聲和響聲,引導幼兒討論:聲音輕好?還是響好?
播放磁帶:聽一聽,這里有些什么聲音?你喜歡聽到什么聲音,不喜歡聽到什么聲音,為什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引出課題,然后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節,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通過口哨出現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么聲音不應該出現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通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后通過探索--發現—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環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松游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1
教學背景: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自然的和人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各種信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聲音。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卻又是陌生的。《指南》提出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聲音的傳播”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在理解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活動將通過有趣的實驗小游戲、看一看、說一說等方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靠什么來傳播的。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聲音的傳播》。
教學目標:
1.了解聲音是通過固體、空氣、液體傳播的,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通過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等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的實驗小游戲,探究、發現聲音傳播的秘密。
3.學習制作傳聲筒,感知聲音的傳播,大膽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及結果,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實驗小游戲材料:小音響、手機、密封袋、裝滿水的盆子、碰鈴、筷子等
3.制作傳聲筒材料:剪刀、棉線、大頭釘、一次性杯兩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調動幼兒興趣
1.互動游戲:聽聲辨物,感知周圍的聲音
師:小朋友,在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請你來聽一聽,猜一猜這些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呢?
2.提問思考,引起好奇,進入主題
師: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那這些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呢?
二、實驗小游戲,發現聲音傳播的秘密
1.實驗小游戲:我敲你聽,發現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的秘密
(1)操作方法:兩個孩子以開火車的方式站在墻邊,第一個孩子手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貼著墻,第二個孩子手持筆輕輕敲打墻壁,敲打完畢,第一個孩子說出自己聽到了幾下。
(2)幼兒操作實驗
師:小朋友,如果耳朵貼在地板、門、桌子、塑料桶上,然后敲一敲,能不能聽到聲音呢?請你敲一敲、聽一聽,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馬老師吧!
2.實驗小游戲:我說你做,發現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秘密
操作方法:兩個孩子面對面站著,第一個孩子依次說“我很生氣”“我很開心”“我很傷心”,第二個孩子在接收到任務后重復第一個孩子所說,并做出相對應的情緒表情。
3.實驗小游戲:我播你猜,發現聲音可以通過液體傳播的秘密
(1)操作方法:將藍牙小音響裝進密封袋并放進裝了水的瓶子里,由教師播放兒歌,幼兒聽音樂猜出兒歌名稱。
(2)幼兒操作實驗
師:小朋友,請你試試用筷子,或者石頭在水里演奏。
4.觀看小實驗:真空中的鬧鐘,發現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的秘密
小結:聲音可以通過像墻壁、地板、門、桌子、塑料桶等固體,還有氣體和液體進行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三、看一看,說一說聲音的傳播
1.觀看小視頻,了解生活中聲音的傳播
2.小小探索家,聲音傳播我知道
師:小朋友,請你看看圖片,說說這些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呢?請你繼續找找生活中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吧!
四、活動延伸
1.制作有趣的傳聲筒,和家人、同伴一起玩一玩傳聲筒,感受聲音的傳播,以及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2.和家長一起發現身邊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教學總結: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但聲音在我們周圍是抽象的存在,如何讓孩子們較好地掌握聲音的傳播呢?本次活動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是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通過實施教學后,總結如下:
一、實驗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為了使幼兒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活動中設計的實驗不是簡單、重復地操作材料,而是將實驗游戲化,情境化,趣味化,既有個人操作,又有合作游戲,能較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在游戲中發現聲音傳播的秘密,從而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幼兒的興趣高。
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活動以科學探究為主,注重幼兒主體地位,通過層層提問,幼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經歷一個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并獲得了不同的收獲,幼兒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三、整合多領域,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此次活動整合科學、社會、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聲音的傳播”是一個有蘊含豐富知識的課題,在今后的探索中將更深入、全面地挖掘“聲音傳播”的奧秘,開發更多可讓幼兒探索的未知領域。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通過看、聽、說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重點:
通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難點:
通過看、聽、說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棉花、香煙、瓶子
2、自攝的有關空氣污染源的錄像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聽樂音說感受——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聽噪音,想想說說)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么感覺?
2、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并交流。
3、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你還在哪里聽到過樂音?什么地方聽到噪音?
4、結束活動,師生共同總結。
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5、延伸、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里有噪音,并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么聽見的?敲鼓,什么聲音,耳朵真能干。
②聲音是從哪里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后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么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匯: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并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么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并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么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樂音?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
不同的聲音。
2、愿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悅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了解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并探索使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發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了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了解人發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著不動,為什么會發出聲音說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后請幼兒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么東西,振動了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里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剛才使什么物品發出了聲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說一說,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說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5
活動的目的: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由觀察、感知、區分,從而體驗聲音的產生,懂得聲音強弱、長短、高低等粗淺的知識;
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加操作活動,使之對各種發聲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及節奏感;
4、通過發現聲音與人的關系,教育幼兒講禮貌、遵守紀律。
活動準備:
1、各種小樂器、玻璃瓶、瓶蓋、易拉罐、小塑料桶、鐵條、小沙石等;
2、讓幼兒在家、在外觀察各種有趣的聲音,并知道一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活動過程:
1、體驗聲音的產生:
(1)我們一起來跳快樂舞;
“請你們想一想,剛才快樂舞中所發出的聲音如啪啪啪、踏踏踏、噓噓噓、嘚嘚嘚是怎樣發出來的?”兩手拍在一起,就能拍出啪啪啪的聲音,用腳朝地面踏地時就會發出踏踏踏的聲音,用舌頭用力在口里彈動時就會發出嘚嘚嘚有聲音,當把嘴撮起從口中用力向外噴氣時,就能發出噓噓噓的聲音。
(2)請全體幼兒在室內用器械或身體想辦法讓東西發出聲音,引導幼兒用手用力拍門、窗,用鐵條敲扔玻璃瓶,用力拍椅子,把石頭放進易拉罐搖,把瓶扔下地,用手掌拍臉,用力揉紙等。除了剛才你們自己動手發現各種聲音,平時你們還聽見過什么聲音?它們怎樣發聲?引導幼兒:吃飯時,聽到湯匙碰碗的聲音,水龍頭的水滴到水桶里的聲音,洗澡時發出的聲音,用手按門玲發出的聲音,電視機打開開關就響的聲音,回家開關門的聲音。當你們不用手或其它東西碰東西,會不會有聲音發出來?請試試。引導幼兒:兩只手不拍在一起,沒有聲音。腳不碰地面也沒有聲音,不用手拍桌子也沒有聲音等。
(3)小結:對了,剛才小朋友都說了,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動了才能發出聲音,不動它就不會發出聲音,同時教育幼兒要做一個愛動腦筋、想問題的好孩子。
2、感知、區分聲音,初步知道聲音有強弱、長短、高低之分。
(1)你們都聽見過什么聲音?
幼兒:汽車叫、小鳥叫、小狗叫、歌聲、笑聲、流水聲、喝水聲、爸爸打呼嚕聲等。
(2)應啟發幼兒運用對比法初步掌握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你們想一想,誰和誰相比,它們的聲音強(大聲、有力)、弱(小聲)、長的、短的、高高的、低低的?誰說的對,模仿得好、像,我們就跟他(她)學。
幼兒:“老虎叫的聲音強,小貓叫的聲音弱”,“打雷的聲音強、閃電的聲音弱”,“公雞叫的聲音高,母雞叫的聲音低”,“小羊叫的聲音長,青蛙叫的聲音短”,“手鈴的`聲音高,雙響筒的聲音低”,“火車鳴叫聲長,汽車鳴叫聲短”等。
(3)利用聲音與人的關系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同時對有趣的聲音做個小結。“聲音是很奇妙的,如果你是一個好孩子,那么平常生活中你所發出的不同聲音一定很好聽,如果你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那么你在平常生活中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一定很難聽,甚至影響到別人。”請幼兒們自由交談,在平時自己怎樣做,才能使各種聲音發出來很好聽,才能得到老師、父母的夸獎。在幼兒園生活、學習,有些什么聲音不應該發出來?讓幼兒們自由討論,老師指導。“小朋友經過討論,都知道什么聲音好聽,什么聲音不好聽?希望小朋友們無論在玩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小心不要發出難聽的聲音影響別人,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這樣老師和大家都喜歡他(她)。
3、復習打擊樂《西班牙斗牛士》。
(1)全班幼兒自由選擇樂器進行合奏;
(2)要求幼兒打擊樂器節奏穩,注意樂曲中強弱部分,用正確的方法打擊各種樂器,使它們發出動聽的聲音;
4、以律動的“叫聲“結束活動。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知道聲音的傳播途徑。
2.在試驗、探究的活動中提高觀察、分辨、傾聽能力。
3.對探究聲音有興趣,能夠關注生邊的物理現象。
活動準備:
1.梳子、皮筋、水、白紙、水、三角鐵、紙杯、繩子
2.播放各種聲音的音帶
活動過程:
1.猜聲音,引起興趣
播放各種聲音,請幼兒猜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聲音?
2.了解聲音的產生
(1)使物體發聲
①教師提供梳子、皮筋、水、白紙。請幼兒想各種辦法使這些物體發出聲音。
②請幼兒說一說使梳子、皮筋、水、白紙發出聲音的辦法。
3.了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原理
①做一做:將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頭兩側后說話,體會有什么感覺。(喉嚨發聲,聲帶在振動)
②請幼兒觀察梳子、皮筋、水、白紙在發聲前后有什么區別?
③錘敲三角鐵,然后將它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有水波)
④說明了什么?(三角鐵發聲時在振動。)
⑤有辦法讓三角鐵的聲音馬上停止嗎?(用手馬上抓住三角鐵)
⑥為什么用手抓住正在響的三角鐵聲音就停止了?(讓三角鐵停止振動)
小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也停止了。
4.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①用手指輕敲桌子一端,另一位幼兒在另一端將耳朵緊貼桌面聽聲音。(固體傳播)
②在水中敲擊三角鐵,試試能否聽到聲音。(液體傳播)
③打雷時的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空氣傳播)
小結:聲音可以通過固體、液體、空氣傳播。
5.美妙的樂曲
(1)教師示范將七個玻璃杯依次排在桌子上,再給每個杯子注入不同高度的水。七個玻璃杯倒好水后,用筷子輕輕敲擊各個杯子的邊緣,引導幼兒聽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試著調整每個杯子的水量,是聽到的聲音接近Do、Re、Me七個音階時,杯子樂器就制作好了!
(3)師:為什么每杯水敲擊出來的聲音不一樣呢?幼兒討論回答。
小結:杯子裝的水量不同,發生振動的部位和振動的幅度都會不一樣,因而通過調整杯子的裝水量,可以調出不同的音階。知道水量多的杯子,敲擊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比較低沉,而水量少的杯子,敲擊出來的聲音聽起來則比較高昂。
(4)幼兒實際操作活動。
①請每組幼兒將七個玻璃杯依次排在桌子上,再給每個杯子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引導幼兒按水位從低到高的順序給杯子注水,教師巡回指導。
②七個玻璃杯倒好水后,請幼兒用筷子輕輕敲擊各個杯子的邊緣,可以聽到高低不同的聲音。
③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制作出水杯樂器敲擊出好聽的樂曲。
6.幼兒依次體驗敲擊樂器的快樂。
活動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噪音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減少生活中的噪音?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7
【活動目標】
1、能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2、了解、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說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相關的圖片及聲音。
2、操作材料:金屬、塑料等多種材質的自制樂器,小鼓、三角鐵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由怎樣讓沙筒發出聲音導入活動主題。
二、引導幼兒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引導幼兒動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覺它們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討論:怎樣讓物體發出聲音?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
3、引導幼兒探究怎樣讓身體發出聲音。
4、教師小結:敲鼓,鼓面振動,發出聲音;攪水,水振動,發出聲音……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三、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究聲音的不同。
1、剛才玩的時候,聽到物體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物體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動手試試、看看、找一找。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3、教師小結:
因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四、引導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通過聽覺感受,使幼兒知道什么是樂音和噪音。
2、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樂音與噪音的不同。
3、在情境中讓幼兒學會減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說到做到,把聲音的秘密告訴爸爸媽媽。
六、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唱著歌走出活動區。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8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物品有目的地制造聲音,體驗創造的樂趣。
2、引導幼兒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3、辨聽一些常聽到的聲音,區分樂音和噪音。
重點、難點:體驗創造的快樂,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準備:
1、將報紙、瓶蓋、木珠、紙箱、紙杯、塑料袋、不銹鋼杯等各種材料置于活動室四周,并用東西遮蓋。
2、能運用手頭的物品制造出聲音。
3、帶錄下不同聲音以及樂音和噪音。《郊游》的音樂磁帶。安靜的標志。
4、大班創新智慧游戲課程P53制成課件
活動流程:
一、產生興趣
1、幼兒自由選擇一樣小樂器合奏樂曲《郊游》。
2、引導幼兒想象小狗會吹出什么聲音?小兔呢?米老鼠會拉出什么聲音?唐老鴉會拍出什么聲音?……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創造性的想象。
3、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國的公主,你們美妙的聲音吸引了我。以前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樂器。可惡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樂器變成了廢舊物品,從此王國里再也沒有美妙的音樂聲了。請你們幫幫我們,讓音樂與歡樂重新回到我們身邊吧。
二、制造聲音
1、教師輕輕打開蓋在操作材料上的遮蓋物。這些東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樂器。我們來幫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聲音,好嗎?
2、啟發幼兒使用各種方法使材料發出聲音。(三次嘗試和討論)
3、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制造出來的聲音像哪種樂器的聲音。(如摩擦紙可以發出沙球般的聲音)
三、展示交流
1、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發出聲音的。(如揉、敲、搖等)
2、請幼兒展示自己制造聲音的方法,并分析聲音的性質,將它們分為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兩類。
3、分別請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制造聲音,看看聲音是否和諧。
四、模擬音響效果
1、請幼兒討論:怎樣用這些材料來表現拉拉公主喜歡的鳥鳴聲、流水聲?
2、請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利用這些操作材料表現鳥鳴聲和流水聲。
3、播放《郊游》音樂,引導幼兒用自選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謝幼兒:你們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們拉拉王國的人民感謝你們。
5、幼兒互相擁抱,慶祝勝利。《喜洋洋》結束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組織緊湊,師幼互動融洽,和諧。始終以幼兒的興趣點為活動的主線,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新操作。
2、運用游戲情境,動靜交替,通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學一學、演一演、講一講、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種形式圍繞制造聲音展開創新思維想像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思維意識,幼兒始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幼兒創造聲音時,還需要更到位的引導,讓幼兒的探索更加大膽,更加積極。
教材分析:
聲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習與求知欲,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各種樂器的響聲,大自然的天籟之聲……都是幼兒模仿,喜愛的對象。讓幼兒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了解聲音的多樣性,具有很高的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滿足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需要。其教育資源來源豐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們都能使其發出聲音,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獲得切身的體會。符合《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育載體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隨年齡增長,生活經驗相對逐漸豐富,對生活善于觀察,喜歡琢磨新奇的事物,創新思維能力發展迅速,語言表述,情感表達,運動技能,協調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個性品質等都已經不同程度的得到發展和提高。5-6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他們不但能系統地敘述生活中的見聞,而且能生動有感情地描述事物。由于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雙手的靈巧,使兒童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滿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種多變性的玩具。他們能長時間專注地探索物體的多種操作可能。還會幾個人合作探索。在體育活動中他們也常常會別出心裁,想出獨特的玩法。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表現欲望強烈,他們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動中會用多種工具進行繪畫創作。在音樂活動中會通過歌舞、樂器、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外出參觀后,兒童會用繪畫、建構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們便可利用幼兒愛表達這個興趣點,結合多種材料,讓幼兒親身體驗、探索并發現聲音的多樣性,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并區分樂音和噪音。
設計思路:
本著幼兒自主探究,自己創新的原則,我設計了此活動。幼兒在嘗試制造聲音后,感受拉拉公主原來生活的美好,引導幼兒發散思維,想象小動物演奏出的聲音,鍛煉幼兒的想象思維。拉拉公主出現了,說這一切都被可惡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樂器變成了廢舊物品,從此王國里再也沒有美妙的音樂聲了。請你們幫幫我們,讓音樂與歡樂重新回到我們身邊吧。這樣,激發了幼兒的創造聲音的欲望,情感上做了良好的鋪墊。
幼兒開始探究,分三次,在難易程度上呈現遞進的關系,讓幼兒充分自主創造,嘗試制造聲音。后面再區分噪音和樂音,感受二者的不同,知道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最后一起合作演奏交游,幼兒自愿演奏,自愿表演,解除巫婆的魔法,讓拉拉公主的生活有重新有聲有色。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
2、能夠解釋雷電現象,激發關注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愿望。
3、知道雷電天氣自我保護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故事掛圖、幼兒用書第1冊第44~45頁,雷電的錄像、圖片。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出故事:兩個烏云小娃娃,見面就吵架、轟隆隆,轟隆隆,一個一個嗓門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淚嘩--嘩--嘩。
2、教師引導幼兒聽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
(1)教師先講述第一段故事,根據故事情節設計以下提問: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事?聲音妹妹指的是誰?光姐姐呢?她們為了一個什么問題爭論不休?
(2)引導幼兒討論:到底誰的傳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繼續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3)請幼兒看錄像:聽其中光與聲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傳媒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
3、與幼兒一起回憶生活中的風雨雷電現象,引導幼兒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樣躲避雷電。
4、組織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做游戲"光姐姐和聲音妹妹",用自己創編的動作感受其傳播速度的不同。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淡化了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進而順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釋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并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去驗證,在體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真正樂趣,減少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有新發現。我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承擔了任務,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這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共享其中的苦惱和喜悅,給學生一個自主實驗的平臺。
這一堂課我能順利按預定計劃完成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其他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這堂課使我學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今后我會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讓我的科學課更精彩。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2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聲音的根源,關注生活中的聲音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體發出聲音,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3、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和想象力。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一類材料:鈴鐺、響筒、口哨、小喇叭等
二類材料:竹筷、木梳、刷子、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猜他是誰:請四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后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都是誰在說話?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下面我們試著玩玩這些物品,聽聽它們發出的聲音。
(1)老師與幼兒交流,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讓各種器具和樂器發出聲音。
(2)停止動作,使物體停止發出聲音。
教師;說一說,為什么這些物體會一聲不響了?
(3)小結:使物體運動起來,它就會發出聲音,不動它,就沒有聲音了。
2、感受聲音的不同
教師:剛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聲音也聽不清。現在我們分開來聽一聽竹筷會發出什么聲音?玻璃杯會發出什么聲音……
(1)開火車,幼兒各自用自己手中的器具,大家按“一、二、一”的節奏敲一敲,吹一吹。
(2)感受聲音的不同性質,如嗓、清音、高音、低音節奏快、節奏慢等
3、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教師:生活中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來聽聽錄音機播放的是什么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象到什么事物?
(1)鳥叫
(2)流水叮咚響,一群鴨子嬉戲
(3)動畫片《獅子王》的插曲
(4)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測發生了什么事情?
(5)請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
4、探索模仿聲音
教師:剛剛我們聽到了馬飛快地跑的,鳥兒歡快的'叫……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你能學一學?試一試,模仿這些聲音
(1)學習模仿馬蹄聲
(2)幼兒交流模仿聲音
(3)師生合作配音
出示森林背景圖,老師操作鳥兒、大象、小貓、鴨子等圖片由幼兒配音:
清晨,鳥兒們醒來了(揉塑料紙或打紙片模擬小鳥上下紛飛。)
大象走來了(用拳頭慢慢的敲桌子)
小貓走來了(喵喵!)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課: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希望小朋友們以后認真聽,試著模仿,就會發現很多樂趣。
2、幼兒休息。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科學活動,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但現在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教學準備上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03-15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0-05
大班科學聲音的秘密教案03-17
大班科學有趣的聲音教案03-20
大班科學奇妙的聲音教案03-20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1-18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2-16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聲音04-02
大班科學教案:聲音的產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