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聲音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聲音大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夠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瓶子區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不同種類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發現聲音的制造。
(1)教師出示一只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將豆子放進瓶子里,蓋上瓶蓋搖一搖,請幼兒聽聽發出的“沙沙沙”聲音。
(3)分別請個別幼兒挑選幾種不同的材料試一試、說一說制造聲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紙等。
2.請幼兒主動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1)教師介紹三個不同區域的材料,鼓勵幼兒一次去每個區域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
(2)幼兒自由分組探索,教師分別進入不同區域進行指導。如:“瓶子區”重點引導幼兒發現用不同的瓶子裝不同種類的豆子,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紙區”引導幼兒揮動、揉搓、敲擊不同的紙,探索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區”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活動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讓家長從家里帶的廢舊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質有些差異。還有的蓋子蓋不緊,導致活動過程中,豆子會掉出來。在第三個環節:品嘗軟硬糖,猜猜大小聲。應該讓每個小朋友去品嘗軟硬糖,用牙齒來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測、驗證。瓶子要換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納罐子。用兩個,一個裝硬糖,一個裝QQ糖,來進行對比。因為還是用裝黃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個,還要來回換,對比不明顯。
2、活動組織環節:第一個環節中,小寶寶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問,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直接聽聲音,來猜測。第二環節學習大鼓小鼓聲音,可以先玩游戲,再聽音樂玩。如老師說大鼓,幼兒力氣大地搖瓶子;小鼓,幼兒力氣小地搖瓶子,收:則瓶子不發出聲音。這樣先玩幾次,讓幼兒對大小聲有一人直接對比的效果。第二個環節結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來,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會集中回來,而不是自顧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個環節的小結,應該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由于對課堂常規的把控不夠,導致小結不夠。
3、個人素質方面:是嗎?好不好?這樣的口頭禪太多,無效的語言太多,應精簡自己的語言。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了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對聲音感興趣。
3、知道制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1、聲音:切菜的聲音,接水的聲音等。
2、準備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會發聲的動
活動過程
一、傾聽聲音。
1.復習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事。
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二、觸物游戲
1.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并讓它發出聲音,
小朋友要猜猜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幼兒上前游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并說說自己的聽辨理由。
三、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了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么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
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
請你們去試試看,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
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么聲音?為什么?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
切菜的聲音
馬桶沖水的聲音
可怕的聲音
敲門聲
打雷聲
救護車聲音
臺風
2、說說自己喜歡聽到什么聲音?不喜歡聽到什么聲音?為什么?
3、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
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么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五、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
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么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里。)
六、教師小結并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為了讓別人聽清楚;
人多地方說話聲音輕是為了不影響別人,不制造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夠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并能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說話的好習慣。
3、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對聲音的探索,知道聲音是因為 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活動難點:通過游戲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活動準備
1、小鼓、沙球等樂器和礦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發聲的'物品若干;
2、有關聲音方面的經驗儲備,學會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聲音王國,告訴幼兒我們要來這尋找聲音的秘密,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討論。
(1)請幼兒在聲音王國中開演奏會。
活動要求:根據老師的指揮來演奏,手握拳表示結束。 你在演奏出這么好聽的聲音時,你看到了或感覺到了什么?
(2)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感受。
(3)發現問題,再次感受。
請個別幼兒上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請幼兒再來跟音樂合奏來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說得那樣。
(4)小結:告訴幼兒所有這些感受都是振動,從而得出聲音是因為物體震動而產生的。
3、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1)出示米粒并將米粒放在鼓上,請幼兒利用剛剛學到的振動產生聲音的科學原理想辦法讓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導幼兒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底。
(2)幼兒通過與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a、幼兒發聲感受喉嚨的振動。
b、小鼓敲得重幼兒唱得響,小鼓敲得輕幼兒唱得輕,同時手摸喉嚨感受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4、通過對比以上兩種效果,認識樂音和噪音,滲透輕聲說話的習慣培養。
5、結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輕聲聊天,說一說自己今天學到了什么本領?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
2、能夠解釋雷電現象,激發關注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愿望。
3、知道雷電天氣自我保護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故事掛圖、幼兒用書第1冊第44~45頁,雷電的錄像、圖片。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出故事:兩個烏云小娃娃,見面就吵架、轟隆隆,轟隆隆,一個一個嗓門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淚嘩--嘩--嘩。
2、教師引導幼兒聽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
(1)教師先講述第一段故事,根據故事情節設計以下提問: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事?聲音妹妹指的是誰?光姐姐呢?她們為了一個什么問題爭論不休?
(2)引導幼兒討論:到底誰的傳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繼續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3)請幼兒看錄像:聽其中光與聲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傳媒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
3、與幼兒一起回憶生活中的風雨雷電現象,引導幼兒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樣躲避雷電。
4、組織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做游戲"光姐姐和聲音妹妹",用自己創編的動作感受其傳播速度的不同。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淡化了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進而順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釋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并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去驗證,在體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真正樂趣,減少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有新發現。我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承擔了任務,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這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共享其中的苦惱和喜悅,給學生一個自主實驗的平臺。
這一堂課我能順利按預定計劃完成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其他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這堂課使我學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今后我會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讓我的科學課更精彩。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了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
3、知道在不同的場合適合不同的音量,這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不同材料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
2、錄音磁帶:響聲和輕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不同的聲音。
請你用桌上的東西試著發出聲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發出聲音的?
請你說一說,你讓什么東西發出了聲音,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你聽過哪些聲音?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發生原理。
大鼓為什么敲擊時會產生聲音?敲擊時大鼓的鼓面發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一紙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擊大鼓時青蛙為什么會跳動?
鼓面的振動還可以通過手的觸摸感知。(引導幼兒實驗感知。)
原來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動的?請你說說你讓什么物體發出了聲音,它振動了嗎?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動的?
三、分辨輕聲和響聲,引導幼兒討論:聲音輕好?還是響好?
播放磁帶:聽一聽,這里有些什么聲音?你喜歡聽到什么聲音,不喜歡聽到什么聲音,為什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引出課題,然后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節,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通過口哨出現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么聲音不應該出現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通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后通過探索--發現—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環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松游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知道聲音的傳播途徑。
2.在試驗、探究的活動中提高觀察、分辨、傾聽能力。
3.對探究聲音有興趣,能夠關注生邊的物理現象。
活動準備:
1.梳子、皮筋、水、白紙、水、三角鐵、紙杯、繩子
2.播放各種聲音的音帶
活動過程:
1.猜聲音,引起興趣
播放各種聲音,請幼兒猜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聲音?
2.了解聲音的產生
(1)使物體發聲
①教師提供梳子、皮筋、水、白紙。請幼兒想各種辦法使這些物體發出聲音。
②請幼兒說一說使梳子、皮筋、水、白紙發出聲音的辦法。
3.了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原理
①做一做:將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頭兩側后說話,體會有什么感覺。(喉嚨發聲,聲帶在振動)
②請幼兒觀察梳子、皮筋、水、白紙在發聲前后有什么區別?
③錘敲三角鐵,然后將它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有水波)
④說明了什么?(三角鐵發聲時在振動。)
⑤有辦法讓三角鐵的聲音馬上停止嗎?(用手馬上抓住三角鐵)
⑥為什么用手抓住正在響的三角鐵聲音就停止了?(讓三角鐵停止振動)
小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也停止了。
4.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①用手指輕敲桌子一端,另一位幼兒在另一端將耳朵緊貼桌面聽聲音。(固體傳播)
②在水中敲擊三角鐵,試試能否聽到聲音。(液體傳播)
③打雷時的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空氣傳播)
小結:聲音可以通過固體、液體、空氣傳播。
5.美妙的樂曲
(1)教師示范將七個玻璃杯依次排在桌子上,再給每個杯子注入不同高度的水。七個玻璃杯倒好水后,用筷子輕輕敲擊各個杯子的邊緣,引導幼兒聽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試著調整每個杯子的水量,是聽到的聲音接近Do、Re、Me七個音階時,杯子樂器就制作好了!
(3)師:為什么每杯水敲擊出來的聲音不一樣呢?幼兒討論回答。
小結:杯子裝的水量不同,發生振動的部位和振動的幅度都會不一樣,因而通過調整杯子的裝水量,可以調出不同的音階。知道水量多的杯子,敲擊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比較低沉,而水量少的杯子,敲擊出來的'聲音聽起來則比較高昂。
(4)幼兒實際操作活動。
①請每組幼兒將七個玻璃杯依次排在桌子上,再給每個杯子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引導幼兒按水位從低到高的順序給杯子注水,教師巡回指導。
②七個玻璃杯倒好水后,請幼兒用筷子輕輕敲擊各個杯子的邊緣,可以聽到高低不同的聲音。
③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制作出水杯樂器敲擊出好聽的樂曲。
6.幼兒依次體驗敲擊樂器的快樂。
活動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噪音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減少生活中的噪音?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7
【活動意圖】
幼兒園的小朋友,特別是幼兒時期,對于聲音格外的好奇和感興趣。大班的幼兒是對各種聲音充分認識和了解的最好時機,可以增長小朋友的知識并且能激發小朋友們對于美妙聲音的喜愛。
【活動目標】
1、了解并知道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能通過不同的聲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聲音的來源是某些物體發生了振動。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有各種聲音的錄音。
2、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表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么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么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么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游戲環節: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8
目標:
1.利用各種物品有目的地制造聲音,體驗創造性活動的樂趣。
2.能分辨聲音的差別。
準備:
1.將報紙、瓶蓋、木珠、紙箱、紙杯、塑料袋、不銹鋼杯等各種材料置于活動室四周,并用東西遮蓋。
2.《郊游》的音樂磁帶。
3.拉拉公主的形象,可用圖片或直接采用合適的立體動畫形象。
過程:
一、產生興趣
1.幼兒自由選擇一樣小樂器合奏樂曲《郊游》。
2.出示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國的公主,你們美妙的'聲音吸引了我。以前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樂器。可惡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樂器變成了廢舊物品,從此王國里再也沒有美妙的音樂聲了。請你們幫幫我們,讓音樂與歡樂重新回到我們身邊吧。
二、制造聲音
1.教師輕輕打開蓋在操作材料上的遮蓋物。這些東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樂器。我們來幫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聲音,好嗎?
2.啟發幼兒使用各種方法使材料發出聲音。
3.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制造出來的聲音像哪種樂器的聲音。(如摩擦紙可以發出沙球般的聲音)
三、展示交流
1.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發出聲音的。(如揉、敲、搖等)
2.請幼兒展示自己制造聲音的方法,并分析聲音的性質,將它們分為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兩類。
3.分別請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制造聲音,看看聲音是否和諧。
四、模擬音響效果
1.請幼兒討論:怎樣用這些材料來表現拉拉公主喜歡的鳥鳴聲、流水聲?
2.請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利用這些操作材料表現鳥鳴聲和流水聲。
3.播放《郊游》音樂,引導幼兒用自選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謝幼兒:你們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們拉拉王國的人民感謝你們。
5.幼兒互相擁抱,慶祝勝利。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9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培養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難點重點:
1、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2、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在活動結束創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 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出聲音,并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并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樂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制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的出現也正是孩子認知沖突的關鍵時刻,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使幼兒能發現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的內在愿望,明確幼兒學習新經驗的需求動機,同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抓住問題的要害,一語道破天機,使孩子在渴望的心理狀態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于學的高效。本次活動氣氛較好。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0
一、設計思路:
幼兒園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其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欲望,增強自我觀察能力和判斷分析等思維能力。聲音現象屬于大班科學教育目標之一,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聲音的產生原因,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奇妙的聲音》,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發展其科學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增強對聲音的辨別和判斷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聲音如:電話聲、鐘聲等。
2、紙折的小青蛙、電光紙、塑料袋、盤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種樂器等。
3、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感知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五、活動過程:
1、猜一猜,感知聲音。
師:孩子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聲音,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聲音嗎?
放課件,自然界的一些聲音,灰太狼。
(分層播放,第一次放一種聲音,第二次可以放幾種,可以逐個增加)師:小朋友你們的耳朵好靈呦,都猜到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引出問題)
2、玩一玩,探索聲音。
(幼兒分成三組,第一組:樂器、第二組:收集的廢舊材料、第三組:盤子、豆子)
①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樣東西,這些東西都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請你們拿出,玩一玩,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②請個別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小結:物體進行碰撞振動而產生了聲音。
③讓幼兒把手放在喉部,進一步體驗振動產生聲音。
④師:剛才,大家都玩了玩,讓這些物體都發出了聲音,那這些聲音一樣嗎?再次玩這些物體。進一步探索不同物體發出和聲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聲音。
師:剛才。大家玩弄了各種物品,讓他們了出了不同的聲音,現在,我們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聲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腳,尖叫等。
(提醒幼兒避免發出尖叫的噪音,影響到其他人。)
4、聽一聽,欣賞聲音。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發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樣的聲音屬于好聽的聲音呢?
(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不同,懂得要多聽樂音,避免噪音,保護我們的耳朵不受傷害。
5、活動延伸: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我們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們班的'寶寶們還能發現更多,更好聽的聲音認真觀察,細心聆聽,把你們發現的,聽到的,帶回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1
教學背景: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自然的和人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各種信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聲音。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卻又是陌生的。《指南》提出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聲音的傳播”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在理解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活動將通過有趣的實驗小游戲、看一看、說一說等方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靠什么來傳播的。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聲音的傳播》。
教學目標:
1.了解聲音是通過固體、空氣、液體傳播的,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通過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等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的實驗小游戲,探究、發現聲音傳播的秘密。
3.學習制作傳聲筒,感知聲音的傳播,大膽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及結果,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實驗小游戲材料:小音響、手機、密封袋、裝滿水的盆子、碰鈴、筷子等
3.制作傳聲筒材料:剪刀、棉線、大頭釘、一次性杯兩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調動幼兒興趣
1.互動游戲:聽聲辨物,感知周圍的聲音
師:小朋友,在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請你來聽一聽,猜一猜這些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呢?
2.提問思考,引起好奇,進入主題
師: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那這些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呢?
二、實驗小游戲,發現聲音傳播的秘密
1.實驗小游戲:我敲你聽,發現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的秘密
(1)操作方法:兩個孩子以開火車的方式站在墻邊,第一個孩子手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貼著墻,第二個孩子手持筆輕輕敲打墻壁,敲打完畢,第一個孩子說出自己聽到了幾下。
(2)幼兒操作實驗
師:小朋友,如果耳朵貼在地板、門、桌子、塑料桶上,然后敲一敲,能不能聽到聲音呢?請你敲一敲、聽一聽,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馬老師吧!
2.實驗小游戲:我說你做,發現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秘密
操作方法:兩個孩子面對面站著,第一個孩子依次說“我很生氣”“我很開心”“我很傷心”,第二個孩子在接收到任務后重復第一個孩子所說,并做出相對應的情緒表情。
3.實驗小游戲:我播你猜,發現聲音可以通過液體傳播的秘密
(1)操作方法:將藍牙小音響裝進密封袋并放進裝了水的瓶子里,由教師播放兒歌,幼兒聽音樂猜出兒歌名稱。
(2)幼兒操作實驗
師:小朋友,請你試試用筷子,或者石頭在水里演奏。
4.觀看小實驗:真空中的鬧鐘,發現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的秘密
小結:聲音可以通過像墻壁、地板、門、桌子、塑料桶等固體,還有氣體和液體進行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三、看一看,說一說聲音的傳播
1.觀看小視頻,了解生活中聲音的傳播
2.小小探索家,聲音傳播我知道
師:小朋友,請你看看圖片,說說這些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呢?請你繼續找找生活中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吧!
四、活動延伸
1.制作有趣的傳聲筒,和家人、同伴一起玩一玩傳聲筒,感受聲音的傳播,以及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2.和家長一起發現身邊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教學總結: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但聲音在我們周圍是抽象的存在,如何讓孩子們較好地掌握聲音的傳播呢?本次活動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是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通過實施教學后,總結如下:
一、實驗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為了使幼兒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活動中設計的實驗不是簡單、重復地操作材料,而是將實驗游戲化,情境化,趣味化,既有個人操作,又有合作游戲,能較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在游戲中發現聲音傳播的秘密,從而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幼兒的興趣高。
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活動以科學探究為主,注重幼兒主體地位,通過層層提問,幼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經歷一個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并獲得了不同的收獲,幼兒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三、整合多領域,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此次活動整合科學、社會、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聲音的傳播”是一個有蘊含豐富知識的課題,在今后的探索中將更深入、全面地挖掘“聲音傳播”的奧秘,開發更多可讓幼兒探索的未知領域。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了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了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
3、知道制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自制“聲音魔箱”一只,內有一些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等。
2、不同材料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
3、錄有多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歌唱、傾聽活動:周圍世界隨意的聲音。
(1)復習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事。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摸箱觸物游戲,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1)(出示“聲音魔箱”)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看!這里有一個“聲音魔箱”。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并讓它發出聲音,下面的小朋友要猜猜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3~4位幼兒上前游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并說說自己的聽辨理由。
3、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了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么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請你們去試試看,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而且,在觀察中了解物體的振動會讓物體發出聲音。
4、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么聲音?為什么?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如:放鞭炮聲、救護車聲、水流聲、嘈雜的人聲、琴聲等等)。說說自己喜歡聽到什么聲音?不喜歡聽到什么聲音?為什么?
(2)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么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5、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么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里。)
幼兒園里有沒有噪音呢?(小朋友下課以后大聲吵鬧的聲音。)
在幼兒園里,小朋友什么時候可以發出熱鬧的聲音?什么時候應該發出輕輕的聲音?(游戲時可以熱鬧,看書、學習或休息時應該安靜,平時應該輕聲講話。)
6、教師小結并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1)教師: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為了讓別人聽清楚;人多地方說話聲音輕是為了不影響別人,不制造噪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2)一分鐘輕聲交流時間,在學會控制音量禮儀的喜悅中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1、活動區域創設:把“聲音魔箱”、錄音機、磁帶、一些餐具、玩具、工具等物品投放到“科學探索區”,成立一個“聲音總動員”。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進一步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發現和了解聲音的秘密。
2、家園共育:建議家長朋友帶孩子到大自然傾聽、感受天然的聲音,并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不在公共場合制造噪音。
3、活動延伸:教師將幼兒在課堂上對聲音“輕或重、好或壞”發表的看法記錄下來,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交談。
4、領域活動滲透:在語言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聽聲音自編故事”、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繪畫“藏在聲音里的秘密”、在音樂活動中學習與同伴進行合唱,學會在集體歌唱中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蒙眼聽辨聲音、變換方向走”,進一步體驗聲音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大班科學領域的一節探索活動,教師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大量動手操作的材料,通過分組實驗,集體、談話引導,再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啟發、引導幼兒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非常寬松的環境,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3
教學思路:
本次活動通過舉辦“聲音博覽會”為引子,并貫穿始終,讓幼兒保持極高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動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種能將聲音錄制下來的方法,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動手進行操作,掌握錄音機錄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將聲音記錄下來的幾種工具和方法,感受數碼科技產品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欲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進行調查:那些東西可以將聲音錄下來?
2、錄音素材。
3、各種錄音工具:如錄音機、錄音筆、MP3、MP4、攝像機、手機、數碼相機等。
4、錄音機按鍵圖標。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下周我們幼兒園要舉辦一場“聲音博覽會”,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種各樣的聲音,到時候會評出“最好聽的聲音”、“最可怕的聲音”、“最奇怪的聲音”、“最搞笑的聲音”等等,你們想參加嗎?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聲音帶去參展呢?(可以錄下來)
二、幼兒交流討論:那些工具可以錄制聲音
1、教師:上課前大家都做了調查,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有哪些東西能把我們的聲音錄下來?什么時候需要把聲音錄下來呢?
2、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現在科技非常的發達,有許多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把聲音錄下來,像錄音機、復讀機、手機、攝像機、錄音筆、MP3、MP4等等,它們的作用非常大,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許多的方便。
三、教師示范講解:怎樣將聲音錄下來
1、教師示范將聲音用錄音機錄制下來的方法,教師操作錄音機,請一名幼兒配合錄音。
①先裝進磁帶。
②按下錄音鍵。
③錄制結束按停止鍵。
④播放剛才的錄音。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錄音機的操作方法。
教師分別出示錄音機按鍵的.圖標,請幼兒根據圖標進行操作,并對操作結果進行表述。
①停止、開倉鍵
②快進、快退鍵
③開始鍵
④暫停鍵
3、請小朋友看一下,還有哪個鍵我們沒有用到它?(錄音鍵)
教師:這個鍵是錄音鍵,它不能單獨使用,要和開始鍵同時按下,這兩個鍵同時按下之后,就能把我們的聲音錄到磁帶上。
4、請小朋友在老師的協助下,自行更換上空白帶進行錄音。
四、了解其他數碼電子產品的錄音方法
1、請幼兒自由選擇錄音工具進行錄音,并進行簡單記錄(是否成功、操作步驟)。
2、教師:你們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了嗎?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樣操作的?
3、請幾名操作成功幼兒進行展示操作過程。
4、請幼兒再次進行嘗試錄音,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錄音的正確方法,提醒幼兒不要太嘈雜。
5、播放幼兒的錄音,加深對各種錄音工具的了解。
五、活動結束、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錄制各種聲音參加“聲音博覽會”。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告訴我們,幼兒科教育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建構主義認為,科學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環境里,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己探索、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我對這一活動作如下思考: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思考問題,激發幼兒探索“怎樣將聲音錄制下來”這一問題的熱情。以此活動讓幼兒感受到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變化和便利;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與經驗;活動中盡量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4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培養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難點:
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重點:
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在活動結束創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出聲音,并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并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樂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制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于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并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制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并在活動中還布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么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并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么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表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么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么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么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游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1-18
科學聲音大班教案15篇03-15
大班科學聲音的秘密教案03-17
大班科學奇妙的聲音教案03-20
大班科學有趣的聲音教案03-20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2-16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0-05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01-04
大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03-20